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草莓大數據

草莓大數據

發布時間:2023-04-07 12:50:54

大數據挖掘主要涉及哪些技術

1、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本科專業,簡稱數據科學或大數據。
2、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回
高職院校專業。
相關專業名答稱: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大數據採集與應用等。
大數據專業強調交叉學科特點,以大數據分析為核心,以統計學、計算機科學和數學為三大基礎支撐性學科,培養面向多層次應用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⑵ 海淀雲端草莓園首次曝光,機器人干農活!不止科幻還很浪漫……

彈鋼琴、練瑜伽

這樣的場景

通常是無法和農業種植園聯系在一起的

但在位於海淀吵孫溫泉鎮的

5G 「雲端草莓」 農業展示基地

一幕幕夢幻般的場景

真實的上演了!!

日前我走進

溫泉鎮中關村科普農庄內的

「雲端草莓」種植基地

被眼前看到的景象

驚呆了!!!

1200平方米的空間里

明亮、潔凈

一條條 高低錯落 的草莓培養基

在半空升源鏈中排開

一個個鮮紅欲滴的小草莓

從綠葉中探出腦袋

智能巡視 機器人

正 往返於一排排草莓間

認真地 為「養尊處優」的草莓

澆水、施肥

這是由

海淀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打造的

全國首個

5G「雲端草莓」農業展示基地

之所以叫「雲端」草莓

是因為草莓長在半空中

數據與控制也在「雲端」

該項目通過多項先進技術

在基地內集成、運用

實現動動手指

就能「一鍵」種草莓!

5G「雲端草莓 」

不僅有趣,還有講究

在進入草莓種植溫室前裂沒

需要穿上一次性鞋套

並進入風淋室 讓全身360度

接受潔凈空氣的「 洗禮 」

這是為了 減少人體表面的

塵埃、蟲卵等污染物進入溫室

為什麼要把草莓種在空中?海淀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鄭禾介紹,草莓是一種對光照要求較高的植物,栽培在半空中可以讓草莓更好地享受「日光浴」,有利於草莓產量和經濟效益。目前, 5G「雲端草莓 」 一畝地產量可達6000斤。

一排排掛在空中的草莓,採用「無土栽培」的模式,利用草碳、蛭石等構成的基質代替土壤,用滴管為草莓傳輸營養液。這種栽培方式,不用自然土壤,沒有土傳病蟲害。同時,草莓吸收後未充分利用的營養液,還能通過底槽管道回收,進行二次利用,也避免向外界土壤排放過量造成土壤鹼化。

對溫度的把控,也是草莓種植中的一門藝術。通過在園內安裝的5G智能溫室環境控制系統,可以用 手機操控頂窗、頂被。 冷了,給草莓「蓋被」,熱了,就「開窗」通風。

安裝在棚頂的「棉被」

此外,還有水肥一體化、LED植物補光、UVB殺菌、噴霧降溫等多項技術,均可通過 5G智慧農業物聯網雲平台 ,連接基地內 各種 設備和感測器,進行智能化管控。

「雲平台集成了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技術, 具有自主學習的功能,打個比方,今年種草莓,溫室控制在多少度,營養液配比多少,什麼時候澆水灌溉......雲平台把這些數據記錄後,第二年就可以作為經驗學習、積累,之後就可以實現直接由機器自動種草莓。 」鄭禾介紹。

在5G「雲端草莓」農業展示基地里,不僅可以採摘草莓,還能欣賞鋼琴彈奏,練瑜伽喝咖啡。鼻端充滿草莓清香,耳邊有音樂縈繞,輕松的環境給人帶來一種治癒感。

鄭禾介紹,「5G雲端草莓」是一種全新理念的草莓栽培方式, 其不僅僅 將草莓從地面栽培上升到半空中,同時也是一種多場景融合的嘗試,將 農業、 科技 、藝術、文化、 旅遊 相結合,注重環境提升與場景打造。

草莓栽培槽的自由升降,結合空間的搭配和變化,可以讓草莓種植基地實現 科研種植、休閑觀光、會展培訓 等功能於一體。 通過 把作物生長環境和人的感官體驗相結合,擴展了農業的應用領域,打造出高端農業樣板, 探索 提高農業產值效益的路徑。同時,也為人們帶來更多新鮮的體驗,提高生活幸福感。

「未來我們還將嘗試拓寬更多場景,比如可以將空中草莓培養基引入酒店大堂、商務樓宇,結合建築環境設計有特色的綠植景觀。」 鄭禾介紹。

海淀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於騰飛表示:「 5G雲端草莓是海淀區打造高質量『農業中關村』的一個具體嘗試。 項目通過將 科技 應用與農業生產進行深度融合,用 科技 向農業賦能。未來,希望通過農科所的引領和帶動,將這些新理念、新模式向其他農業園區進行推廣,向北京乃至全國進行輻射,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鄉村振興。」

張紫瑜/文圖

⑶ 人工智慧的浪潮,終於席捲到了草莓

AI離人類,可以很遠,也可以很近。

藝術中,它是反烏托邦的未來,如新 游戲 《賽博朋克2077》描繪的一般,追蹤、晶元、植入,虛擬與現實對抗,機械與肉體互斥, 科技 替代真人行使無限權力。

現實中,它是從認知到產業的顛覆與重組。從阿爾法狗戰勝柯潔,Open AI 擊敗DOTA2職業玩家,到雲計算普及、5G全面部署。

如今,AI又開始悄悄附身草莓,掀起一陣「智慧農業」之風。

隔著屏幕看你長大

12月16日,「AI草莓」打了個勝仗。

產量平均值高於傳統農人組196.32%,投入產出比平均值高出傳統農人組75.51%。

一顆顆珠圓玉潤、紅彤彤的由AI製造的草莓,從一眾參賽者中脫穎而出,惹得眾人驚羨。

這是來自智多莓、CyberFarmer·HortiGraph等四支AI隊伍的成績。

在這場由拼多多聯手中國農業大學主辦的「人工智慧VS頂尖農人」數字農業種植競賽活動中,四支AI隊伍同四支新農人隊伍一起,在 120 天的時間內,分別完成一批草莓的種植,並接受從口感、產量、投入產出比到商業價值的層層嚴苛「審判」。

與新農人隊的「親力親為」截然不同,AI隊只能在阿姆斯特丹、北京、南京和昆明四地全程遠程進行操控。隊員們能看見的,只有一張屏幕。

那麼AI隊究竟是怎麼生產出奶香奶甜的草莓的呢?

「算」出 來的草莓

你造嗎?一顆多汁飽滿且柔軟的AI草莓,誕生於24小時無死角監控。

坐標雲南富民縣國家高原雲果產業園。

4個種植大棚內,懸掛在支架上的攝像頭、種植槽上方的溫濕度監控裝置、土壤里的感測器等設備,正全副武裝,「虎視眈眈」地監視著草莓的生長。

雖「毫無人氣」,但棚內卻有溫度、濕度、光照等數字在電子屏幕不斷閃爍。

草莓啊草莓,你還想野蠻生長?

而且,為了種出完美的草莓,每隻隊伍還構建了一個「AI種植大腦」。

從生長模型、種植決策到生長狀態識別,一個由多個演算法組合成的「智能種植管控系統」,讓AI化身「專家」,對草莓進行著「從頭到腳」的審視。

當然,審視歸審視,拍板權還是要交給人類BOSS。 在拿到AI提供的溫度、光照、水肥等環境因素組合的大數據後,各團隊成員便以此為基準,調整水肥配比、灌溉方案甚至草莓生長模型,給出每周的種植策略,指導最終生產。

其中一位BOSS放出了「絕招 」。這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研究中心和比利時根特大學的青年科學家組成的CyberFarmer·HortiGraph隊,直接研發了一套基於知識圖譜和機器視覺的草莓智慧管控系統,訓練AI進行自動控制。

這樣一套「開掛」的配置,成果也毋庸置疑。產量和投入產出比上,CyberFarmer·HortiGraph隊均領先眾人,它最終也獲得了AI組冠扮談慎軍。

除了冠軍隊外,其他幾只隊伍也分別拿出了各自的「殺手鐧」。

滿足你的挑剔

一邊是AI組的遠程數字「狂歡」,一邊卻是新農人組的「望洋興嘆」。

「不需要種植經驗,不用人力,一畝產量卻是我們的三倍。」提到競爭對手,新農人「紀榮喜勞模工作隊」隊長紀榮喜由衷感慨。

新農人「艷九天巾幗隊」成員孫郁晴也表示:其實農民種個草莓,真的很難。

孫郁晴每天花在草莓上的時間,至少12個小時。

早上6點,她便要起床去基地,開棚、除濕、觀察植株情況並拍照。「最大的心願,就是早上能自動開棚,多睡一會兒。」

反觀AI組,不僅每天遠程操控的時長大約只有新農人組的一半,而且相比播種、施肥、除蟲等繁雜的體力勞動,他們把大部分時間用在了「燒腦」。

你起床播種,他在睡覺。你播種了十小時,他開始起床思考。

你成本能不高嗎?

除了成本外,純人工種草莓還要面對病蟲害、極端天氣等風險。

因為草莓很嬌氣,喜溫暖,而溫室、大棚費用昂貴。農民買不起棚子怎麼辦?幾萬塊的塑料布拱棚頂上。

但塑料棚能伺候地好草莓「病嬌」嗎?於是廳敬漸漸地,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等「公主病」開始找上門來。

天氣不能預測,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2012年的乾旱、2018年的雪災,都令孫郁晴的草莓損失慘重。

反觀草莓呢?不僅挑環境,還侍或挑人。

「通常,只有有多年經驗的耕作者才能通過開花狀況判斷花期,從而准確施肥,」紀榮喜稱,「對種植者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但人工智慧卻能投其所好。」

而在大數據的監控和「智囊團」的督導下,嬌弱的草莓往往能夠循規蹈矩地成長。

「相比人力,大數據的支撐能實現更精準的水肥、溫度和空氣濕度控制,從而促進植株的快速生長和開花掛果。」大賽技術支持專家、雲南省農科院研究員阮繼偉表示。

「我們其實也希望能引入一些AI技術的優勢,」 孫郁晴稱,「比如把以後的病蟲害管理交給數據來檢測和處理,做到精準化管控。比如用自動控制節省人力。AI在生產方面確實具有一定好處。」

農民失業?

「AI草莓」獲勝,預示著產業的新風向,也引發了一場全新的焦慮:農民要失業了?

畢竟,人工智慧「搶飯碗」已有先例。從高盛用AI替代600名人工股票交易員,到微軟以AI淘汰數十名新聞工作者,再到無人駕駛、無人銷售等。「AI員工」似乎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搶占職位先機。

莫非農業也難逃此劫?

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顯示,按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農村16歲及以上勞動年齡人口數約為5.12億人,其中從事農業勞動力數僅2.79億人。 也就是說,有45%的農村勞動力流失。

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長江學者李兆亮認為, 在未來,農業勞動力將繼續減少。 「現在的農業勞動力比例是28%,未來的30年,我相信會下到5%左右。」

不得不承認,早出晚歸、透支體力的農耕工作,已經留不住農村的絕大部分年輕人。

「AI其實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農業人力的缺口,將種植專家和農民解放出來。」

雲南農業科學院的草莓專家阮繼偉稱。

而對於目前辛勤耕作的農民伯伯們,AI的普及也提供了一條職業轉型之路。

「用演算法訓練機器的同時,也希望可以訓練農人,讓其靈活掌握應用這套技術,讓農民變成技術工人。」 「智多莓」隊隊長程飈表示。

目前,已有針對AI機器操作的相關培訓在市面上展開。 農民的技術能力、工作效率有望得到提升,從「人力」向「人才」的轉變正在實現。

不過專家也表示, 要完全實現「輕松搞農業」,還要依賴技術的新一輪革新。

「現在的AI技術仍具有局限性,播種、採摘過程仍需人工介入。」 CyberFarmer·HortiGraph隊成員林森稱,「隨著搖臂採摘等機器人普及,未來有望實現全程無人化。」

對於「智慧農業」的前景,農業農村部農業物聯網重點實驗室主任、西北農林 科技 大學教授何東健表達了信心。「再過 10 年,在某些領域一定會實現無人農場、無人牧場,以及高端的植物工廠。」

目前,各組獲勝的AI隊伍正在聯合中國農業日大學等學術機構,將農業專家的判斷和思維轉化為演算法,力圖將這些經驗標准化,以便推廣應用於更多的農業領域。 新 科技 投入商業化規模生產,已經在路上。

「中國的農業是真正的大海,但尚缺標准化的種植和管理。」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表示,「我們希望吸引更多更多高 科技 的人才來投資農業,為農產品帶來更高的附加值,為農業種植者們帶來真金白銀,並推動中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這次比賽,對於智慧農業的發展,將起到一個里程碑式的作用。數字技術的引進,對農業農村變革意味著重大機遇。」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稱。

可以預見的是,「智慧農業」不僅限於草莓,還會滲透進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這不僅是一場漫長的 科技 探索 ,更是一場生產方式的變革、一輪產業結構顛覆與重組的新浪潮。

草莓,別怕AI,你要乖乖長大哦。

閱讀全文

與草莓大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錄像機的文件視頻在哪裡 瀏覽:784
書生閱讀器不能列印紅頭文件 瀏覽:508
win10游戲目錄是哪個文件夾里 瀏覽:78
手機u盤滿了找不到文件 瀏覽:554
存儲文件壓縮包和文件夾哪個合適 瀏覽:778
看房子哪個網站比較好 瀏覽:817
oppoa57用什麼數據線 瀏覽:832
一點停app真垃圾 瀏覽:53
移出私人空間文件找不到了 瀏覽:601
微信一視頻切換到語音 瀏覽:190
電腦里我的照片放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288
iphone6s升級到128 瀏覽:674
移動硬碟視頻文件修復 瀏覽:330
更新win10會不會丟失文件 瀏覽:21
win10會受病毒感染么 瀏覽:775
以及cad的存儲文件的格式 瀏覽:45
有哪些招募網站 瀏覽:864
網站右側qq客服代碼 瀏覽:283
美國失業數據是什麼 瀏覽:322
蘋果中國利潤 瀏覽:38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