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數據在各行各業幾乎都站穩了腳跟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的不僅僅是傳統的商業模式,更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工作等各個環節,以及人們的傳統觀念之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交流也在不斷加速,大數據在各行各業幾乎都站穩了腳跟,特別是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與公司組織都已經把大數據應用作為了重要的一環。
大數據不僅是一場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更是一種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與治理理念的全方位變革。那麼,大數據在社會生活中都有哪些運用與實踐呢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行業信息也顯得愈發重要,數據猿編輯在此為您做詳細解析。
大數據助推金融機構的戰略轉型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未來將迎來一個大數據浪潮。在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和利率逐步市場化的大環境下,目前國內的金融機構主要表現出盈利空間收窄、業務定位亟待調整、核心負債流失等問題。而大數據技術正是能夠幫助金融機構深入挖掘既有數據,找准市場定位,明確資源配置方向,推動業務創新的重要手段。
國務院頒布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更是直接提到「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國內外各金融與類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企業紛紛開始探索大數據的應用,希望大數據可以帶來技術與應用上的突破,實現現有風控模型體系的升級,探索基於場景化的新消費金融市場,並提升催收效率、建設互聯網深層次大面積獲客能力,從而徹底提升國家金融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大數據提升科技管理系統升級
「在物聯網產生之前,或者大的感測器產生之前,我們的採集數據來源於訪談、測量或者是記錄在紙上,那個時候我們的數據量比較少,而如今,主要靠科學儀器獲取大量源源不斷產生的數據,數據產生的量非常大,而且復雜度非常高。」正如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大數據部主任、CODATA中國委員會秘書長黎建輝所言,從手工記錄到儀器採集,大數據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智能汽車研發方面,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大數據分析。福特汽車早已把大數據應用到了公司生產的每一個環節裡面,無論是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理想的汽車狀態,還是公司應該生產的車型以及這種車型采購的零部件,抑或汽車應有的設計構造,福特汽車已將大數據應用深入骨髓。車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大數據應用於汽車領域越來越廣泛。
大數據促進政務大數據共享進程
如今,政務大數據共享還沒真正落實,有些政府部門基於風險考慮而不敢將管理數據拿出來與其他部門共享。主要原因是擔心共享會帶來負面影響和不利後果,要麼害怕共享時暴露出本部門原有數據不真實、不精確而問責,要麼認為「數據安全與保密比共享更重要」、採取封閉行為更妥當。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政府管理變革帶來了新的契機。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2016年12月國務院通過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要打破各種信息壁壘和「孤島」,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如何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共享,打破信息壁壘和「數據煙囪」,優化政府管理流程和提升協同治理能力,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大數據加速能源產業發展及商業模式創新
能源大數據理念是將電力、石油、燃氣等能源領域數據進行綜合採集、處理、分析與應用的相關技術與思想。不僅是大數據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深入應用,也是能源生產、消費及相關技術革命與大數據理念的深度融合,將加速推進能源產業發展及商業模式創新。隨著信息化的深入和兩化的深度融合,大數據在石油石化行業應用的前景將越來越廣闊。
大數據與能源行業的結合目前主要體現在三個行業:(1)石油天然氣產業鏈與大數據的結合。在油氣勘探開發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尋找增長點,利用大數據平台可以幫助煉油廠提高煉化效率,也可幫助下游銷售挖掘消費規律,優化庫存,確定最佳促銷方案。(2)智能電網: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測技術監測家庭用電量特徵,幫助電力公司調配電力供給,為客戶提供最佳用電方案。(3)風電行業:進行風電場分布式風機的在線監測,周期性及瞬時的實時數據採集和在線分析,生成警報、允許維護人員可視化和管理數據,簡化大規模監測系統的部署。
大數據推動天文學、微生物研究邁入新階段
天文學作為一個典型的大數據應用領域,同樣需要通過標准化和一系列規范實現全球的天文科學數據的共享與交易。為了解決國際上天文大數據的開放、共享以及數據間的操作問題,天文學家提出了虛擬天文台的構想,這是一個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全球范圍內的研究資源無縫透明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數據密集型網路化天文研究與科普教育平台。
在談及大數據對天文學方面的貢獻時,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信息與計算中心主任崔辰州表示,探索宇宙的奧秘,大數據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科院微生物所正在通過研究和開發雲環境下微生物數據存儲和計算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形成完善的微生物數字資源體系、知識發現平台和大數據服務平台,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微生物資料庫,實現我國微生物領域數字資源建設的突破。
大數據助推國家健康醫療服務新模式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在健康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和多元化,這就為健康產業和醫療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構造創造了良好的生態條件,健康醫療大數據以其廣泛的應用性和特殊性未來將對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貢獻,必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據悉,6月20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金小桃透露,組建以國有資本為主體的三大健康醫療大數據集團公司主要是為了落實黨中央「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及「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47號文件要求,推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這三大集團將以國家隊的形式來承擔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區域中心、應用發展中心和產業園建設任務,努力為提高群眾獲得感、深化醫改新動力和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作出新貢獻。
大數據構建智能交通和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智能交通」概念的提出,源於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和出行需求的復雜多元化。但是,在交通數據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如何才能真正讓數據變「活」 網路地圖的智能路線規劃、實時路況、路況預測是交通數據價值的最佳體現。
6月14日,WGDC2017全球地理信息開發者大會進入到第二天,網路地圖開放平台總經理李志堂、主任架構師張紹文、內容生態總經理劉斌共同出席「空間大數據+智能交通峰會」,從地圖大數據、人工智慧導航、數據內容升維表達等角度闡述了網路地圖在構建智能交通和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中的作用。
大數據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日常生活中,大數據幫助電商平台打造更極致的用戶體驗,尤其是網購狂歡節,電商由於提前對消費者需求做了充分調研,因此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通過大數據優化產品的質量。而方興未艾的智慧旅遊,避免了旅遊旺季各大旅遊景點人數太多從而降低遊客的好感度,特別是網路大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及時了解景區內的狀況,幫助遊客合理安排出行、提供智能服務。
而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在今年的亞洲消費電子展上,京東、蘇寧等企業攜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打造智慧物流產業鏈。伴隨著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消費型物流需求激增,智慧物流有望成為快遞業下一個重要的突破口。這些都必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們的生活,成為大數據帶給大家最直接的福利。
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讓數據的價值被重新發現和定義,進而帶來整個社會的變革。如今的大數據行業,正顯示出朝氣蓬勃的生命力,我們在享受這個時代賦予便利的同時,也將對其進行改變與創新。大數據,想說愛你真不容易。
Ⅱ 金融行業有哪些領域需要大量運用數據分析
1.宏觀經濟分析:國內外宏觀經濟數據分析、政策走勢分析、經濟形勢分析。版
2.證券數據分析:通過建立數據模權型,分析股票指數數據,預測股票走勢。
3.財務報表分析:通過建立分析模型,分析財務狀況,關聯公司之間的經濟往來情況。
4.投資項目評估:多維度分析投資項目,通過數據進行投資決策支持,減少投資風險。
Ⅲ 大數據技術在金融行業有哪些應用前景
大數據金融市場前景廣闊,深度開發大數據金融工具,或將重構整個金融行業。預計未來5到回10年,金答融大數據產業將迎來黃金增長期,大數據也將成為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有力抓手。
據《大數據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大數據金融市場規模為15.84億元,隨著政策逐步實施與落地,以大數據為核心手段、核心驅動力的產業金融,將邁入時代發展正軌成為主流趨勢,預計2018年中國金融大數據應用市場會突破100億元,金融業開始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快車道。
大數據金融作為一個綜合性的概念,在未來的發展中,企業坐擁數據將不再局限於單一業務,第三方支付、信息化金融機構以及互聯網金融門戶都將融入到大數據金融服務平台中,大數據金融服務將在各家機構各顯神通的基礎上,實現多元業務的融合。
伴隨互聯網金融縱深發展,大數據優勢越加凸顯。作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的驅動力,大數據金融帶來的方式革新,未來走向精細化和專業化。今後大數據金融行業的努力方向,應該是以完備的大數據為基礎,基於用戶需求提供智能化一站式產品購買及定製化服務,以及數據挖掘、數據整合、數據產品、數據應用及解決方案等。
Ⅳ 大數據金融是不是互聯網金融
不是的。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ITFIN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實現安全、移動等網路技術水平上,被用戶熟悉接受後(尤其是對電子商務的接受),自然而然為適應新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2016年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大數據金融是利用大數據技術突破、革新並發展傳統金融理論、金融技術和金融模式的一種全球性趨勢。這一趨勢既是現有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又是未來金融發展的強勁動力。廣度上,大數據金融重塑了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投資業等金融行業的核心領域。深度上,大數據金融不僅推動了金融實務的持續創新,更催生了金融模式的深刻變革。
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
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要遠短於美歐等發達經濟體。截至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0年代~2005年左右的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化階段;第二個階段是2005-2011年前後的第三方支付蓬勃發展階段;而第三個階段是2011年以來至今的互聯網實質性金融業務發展階段。在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過程中,國內互聯網金融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業務模式和運行機制。
Ⅳ 大數據在金融行業的應用與挑戰
大數據在金融行業的應用與挑戰
A 具有四大基本特徵
金融業基本是全世界各個行業中最依賴於數據的,而且最容易實現數據的變現。全球最大的金融數據公司Bloomberg在1981年成立時「大數據」概念還沒有出現。Bloomberg的最初產品是投資市場系統(IMS),主要向各類投資者提供實時數據、財務分析等。
隨著信息時代降臨,1983年估值僅1億美元的Bloomberg以30%股份的代價換取美林3000萬美元投資,先後推出Bloomberg Terminal、News、Radio、TV等各類產品。1996年Bloomberg身價已達20億美元,並以2億美元從美林回購了10%的股份。2004年Bloomberg在紐約曼哈頓中心建成246米摩天高樓。到2008年次貸危機,美林面臨崩盤,其剩餘20%的Bloomberg股份成為救命稻草。Bloomberg趁美林之危贖回所有股份,估值躍升至225億美元。2016年Bloomberg全球布局192個辦公室,擁有1.5萬名員工,年收入約100億美元,估值約1000億美元,超過同年市值為650億美元的華爾街標桿高盛。
大數據概念形成於2000年前後,最初被定義為海量數據的集合。2011年,美國麥肯錫公司在《大數據的下一個前沿:創新、競爭和生產力》報告中最早提出:大數據指大小超出典型資料庫軟體工具收集、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集。
具體來說,大數據具有四大基本特徵:
一是數據體量大,指代大型數據集,一般在10TB規模左右,但在實際應用中,很多企業用戶把多個數據集放在一起,已經形成了PB級的數據量。
二是數據類別大,數據來自多種數據源,數據種類和格式日漸豐富,已沖破了以前所限定的結構化數據范疇,囊括了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現在的數據類型不僅是文本形式,更多的是圖片、視頻、音頻、地理位置信息等多類型的數據。
三是處理速度快,在數據量非常龐大的情況下,也能夠做到數據的實時處理。數據處理遵循「1秒定律」,可從各種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高價值的信息。
四是數據的真實性高,隨著社交數據、企業內容、交易與應用數據等新數據源的興起,傳統數據源的局限被打破,信息的真實性和安全性顯得極其重要。
而相比其他行業,金融數據邏輯關系緊密,安全性、穩定性和實時性要求更高,通常包含以下關鍵技術:數據分析,包括數據挖掘、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主要用於客戶信用、聚類、特徵、營銷、產品關聯分析等;數據管理,包括關系型和非關系型數據、融合集成、數據抽取、數據清洗和轉換等;數據使用,包括分布式計算、內存計算、雲計算、流處理、任務配置等;數據展示,包括可視化、歷史流及空間信息流展示等,主要應用於對金融產品健康度、產品發展趨勢、客戶價值變化、反洗錢反欺詐等監控和預警。
B 重塑金融行業競爭新格局
「互聯網+」之後,隨著世界正快速興起「大數據+」,金融行業悄然出現以下變化:
大數據特徵從傳統數據的「3個V」增加到「5個V」。在數量(Volume)、速度(Velocity)、種類(Variety)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價值(Value)和真實性(Veracity),真實性包括數據的可信性、來源和信譽、有效性和可審計性等。
金融業按經營產品分類變為按運營模式分類。傳統金融業按經營產品劃分為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五類,隨著大數據產業興起和混業經營的發展,現代金融業按運營模式劃分為存貸款類、投資類、保險類三大類別。
大數據市場從壟斷演變為充分市場競爭。全球大數據市場企業數量迅速增多,產品和服務的差異增大,技術門檻逐步降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行業解決方案、計算分析服務、存儲服務、資料庫服務和大數據應用成為市場份額排名最靠前的五大細分市場。
大數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Wikibon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大數據硬體、軟體和服務整體市場增長22%達到281億美元,預計到2027年,全球在大數據硬體、軟體和服務上的整體開支的復合年增長率為12%,將達到大約970億美元。
數據和IT技術替代「重復性」業務崗位。數據服務公司Eurekahedge通過追蹤23家對沖基金,發現5位對沖基金經理薪金總額為10億美元甚至更高。過去10年,靠數學模型分析金融市場的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寬客」一直是對沖基金的寵兒,其實大數據+人工智慧更精於此道。高盛的紐約股票現金交易部門2000年有600名交易員而如今只剩兩人,其任務全由機器包辦,專家稱10年後高盛員工肯定比今天還要少。
美國大數據發展走在全球前列。美國政府宣稱:「數據是一項有價值的國家資本,應對公眾開放,而不是將其禁錮在政府體制內。」作為大數據的策源地和創新引領者,美國大數據發展一直走在全球最前列。自20世紀以來,美國先後出台系列法規,對數據的收集、發布、使用和管理等做出具體的規定。2009年,美國政府推出Data.gov政府數據開放平台,方便應用領域的開發者利用平台開發應用程序,滿足公共需求或創新創業。2010年,美國國會通過更新法案,進一步提高了數據採集精度和上報頻度。2012年3月,奧巴馬政府推出《大數據研究與開發計劃》,大數據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
英國是歐洲金融中心,大數據成為其領先科技之一。2013年,英國投資1.89億英鎊發展大數據。2015年,新增7300萬英鎊,創建了「英國數據銀行」data.gov.uk網站。2016年,倫敦舉辦了超過22000場科技活動,同年,英國數字科技投資逾68億英鎊,而收入則超過1700億英鎊。另外,英國統計局利用政府資源開展「虛擬人口普查」,僅此一項每年節省5億英鎊經費。
C 打造高效金融監管體系
大數據用已發生的總體行為模式和關聯邏輯預測未來,決策未來,作為現代數字科技的核心,其靈魂就是——預測。
偵測、打擊逃稅、洗錢與金融詐騙
全球每年因欺詐造成的經濟損失約3.7萬億美元,企業因欺詐受損通常為年營收額的5%。全球最大軟體公司之一美國SAS公司與稅務、海關等政府部門和全球各國銀行、保險、醫療保健等機構合作,有效應對日益復雜化的金融犯罪行為。如在發放許可之前,通過預先的數據分析檢測客戶是否有過行受賄、欺詐等前科,再確定是否發放借貸或海關通關。SAS開發的系統已被國際公認為統計分析的標准軟體,在各領域廣泛應用。英國政府利用大數據檢測行為模式檢索出200億英鎊的逃稅與詐騙,追回了數十億美元損失。被福布斯評為美國最佳銀行的德克薩斯資本銀行(TCBank),不斷投資大數據技術,反金融犯罪系統與銀行發展同步,近3年資產從90億美元增至210億美元。荷蘭第三大人壽保險公司CZ依靠大數據對騙保和虛假索賠行為進行偵測,在支付賠償金之前先期阻斷,有效減少了欺詐發生後的司法補救。
大數據風控建立客戶信用評分、監測對照體系
美國注冊舞弊審核師協會(ACFE)統計發現,缺乏反欺詐控制的企業會遭受高額損失。美國主流個人信用評分工具FICO能自動將借款人的歷史資料與資料庫中全體借款人總體信用習慣相比較,預測借款人行為趨勢,評估其與各類不良借款人之間的相似度。美國SAS公司則通過集中瀏覽和分析評估客戶銀行賬戶的基本信息、歷史行為模式、正在發生行為模式(如轉賬)等,結合智能規則引擎(如搜索到該客戶從新出現的國家為特有用戶轉賬,或在新位置在線交易等),進行實時反欺詐分析。
美國一家互聯網信用評估機構通過分析客戶在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平台留下的信息,對銀行的信貸和投保申請客戶進行風險評估,並將結果出售給銀行、保險公司等,成為多家金融機構的合作夥伴。
D 數據整合困難
應用經濟指標預測系統分析市場走勢
IBM使用大數據信息技術成功開發了「經濟指標預測系統」,該系統基於單體數據進行提煉整合,通過搜索、統計、分析新聞中出現的「新訂單」等與股價指標有關的單詞來預測走勢,然後結合其他相關經濟數據、歷史數據分析其與股價的關系,從而得出行情預測結果。
追蹤社交媒體上的海量信息評估行情變化
當今搜索引擎、社交網路和智能手機上的微博、微信、論壇、新聞評論、電商平台等每天生成幾百億甚至千億條文本、音像、視頻、數據等,涵蓋廠商動態、個人情緒、行業資訊、產品體驗、商品瀏覽和成交記錄、價格走勢等,蘊含巨大財富價值。
2011年5月,規模為4000萬美元的英國對沖基金DC Markets,通過大數據分析Twitter的信息內容來感知市場情緒指導投資,首月盈利並以1.85%的收益率一舉戰勝其他對沖基金僅0.76%的平均收益率。
美國佩斯大學一位博士則利用大數據追蹤星巴克、可口可樂和耐克公司在社交媒體的圍觀程度對比其股價,證明Facebook、Twitter和 Youtube上的粉絲數與股價密切相關。
提供廣泛的投資選擇和交易切換
日本個人投資理財產品Money Design在應用程序Theo中使用演算法+人工智慧,最低門檻924美元,用戶只需回答風險承受水平、退休計劃等9個問題,就可使用35種不同貨幣對65個國家的1.19萬只股票進行交易和切換,年度管理費僅1%。Money Design還能根據用戶投資目標自動平衡其賬戶金額,預計2020年將超過2萬億美元投資該類產品。
利用雲端資料庫為客戶提供記賬服務
日本財富管理工具商Money Forward提供雲基礎記賬服務,可管理工資、收付款、寄送發票賬單、針對性推送理財新項目等,其軟體系統連接並整合了2580家各類金融機構的各類型帳戶,運用大數據分析的智能儀表盤顯示用戶當前財富狀況,還能分析用戶以往的數據以預測未來的金融軌跡。目前其已擁有50萬商家和350萬個體用戶,並與市值2.5萬億美元的山口金融集團聯合開發新一款APP。
為客戶定製差異化產品和營銷方案
金融機構迫切需要掌握更多用戶信息,繼而構建用戶360度立體畫像,從而對細分客戶進行精準營銷、實時營銷、智慧營銷。
一些海外銀行圍繞客戶「人生大事」,分析推算出大致生活節點,有效激發其對高價值金融產品的購買意願。如一家澳大利亞銀行通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家中即將誕生嬰兒的客戶對壽險產品的潛在需求最大,於是通過銀行卡數據監控准媽媽開始購買保胎葯品和嬰兒相關產品等現象,識別出即將添丁的家庭,精準推出定製化金融產品套餐,受到了客戶的積極響應,相比傳統的簡訊群發模式大幅提高了成功率。
催生並支撐人工智慧交易
「量化投資之王」西蒙斯被公認為是最能賺錢的基金經理人,自1988年創立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旗艦產品——大獎章基金以來,其憑借不斷更新完善的大數據分析系統,20年中創造出35%的年均凈回報率,比索羅斯同期高10%,比股神巴菲特同期高18%,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對沖基金,並於1993年基金規模達2.7億美元時停止接受新投資。在美國《Alpha》雜志每年公布的對沖基金經理排行榜上,西蒙斯2005年、2006年分別以15億美元、17億美元凈收入穩居全球之冠,2007年以13億美元位列第五,2008年再以25億美元重返榜首。
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
E 面臨三大挑戰
目前,全球各行業數據量的增長速度驚人,在我國尤其集中在金融、交通、電信、製造業等重點行業,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正在進一步催生更多新的海量數據。
據統計,2015年中國的數據總量達到1700EB以上,同比增長90%,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值將超過8000EB。以銀行業為例,每創收100萬元,銀行業平均產生130GB的數據,數據強度高踞各行業之首。但在金融企業內部數據處於割裂狀態,業務條線、職能部門、渠道部門、風險部門等各個分支機構往往是數據的真正擁有者,缺乏順暢的共享機制,導致海量數據往往處於分散和「睡眠」狀態,雖然金融行業擁有的數據量「富可敵國」,但真正利用時卻「捉襟見肘」。
數據安全暗藏隱患
大數據本質是開放與共享,但如何界定、保護個人隱私權卻成為法律難題。大數據存儲、處理、傳輸、共享過程中也存在多種風險,不僅需要技術手段保護,還需相關法律法規規范和金融機構自律。多項實際案例表明,即使無害的數據大量囤積也會滋生各種隱患。安全保護對象不僅包括大數據自身,也包含通過大數據分析得出的知識和結論。在線市場平台英國Handshake.uk.com就嘗試允許用戶協商個人數據被品牌分享所得的報酬。
人才梯隊建設任重道遠
人才是大數據之本。與信息技術其他細分領域人才相比,大數據發展對人才的復合型能力要求更高,需要掌握計算機軟體技術,並具備數學、統計學等方面知識以及應用領域的專業知識。
Ⅵ 為破局而生,情報分析師決勝大數據
大數據時代,誰擁有數據,誰也就擁有財富。
數據服務產業的發展,提高數據的應用水平,所離不開的關鍵核心都是專業的情報分析師。
通常所說的大數據分為三種,企業數據、公權機構數據和開源網路數據。前兩種可供挖掘和應用的價值有限,目前世界上各國所重視的都是開源網路數據。
挖掘大數據價值,獲取目標對象(人物、事件、機構、項目等)精確可靠的信息,需要經由情報分析師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方法、經驗和手段,建立和理清調查任務內在的邏輯關系,通過綜合研判,才能從紛繁冗餘的數據中找出價值。
大數據是座挖不完的「鑽石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每個人的生活都與大數據息息相關,同時隨著國家政策對於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愈發重視,大數據行業已逐步形成了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
截至2018年底,致力於打造「中國數谷」的貴州省會貴陽正推動大數據與相關領域深度融合,全國人大代表、貴陽市市長陳晏表示,貴陽建成大數據產業園10個,大數據企業1632家,全年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00億元人民幣。在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社會治理等方面,貴陽市「融」出了新動能、新前景、新生活、新效率。貴陽市政府數據已實現100%共享交換,向社會免費開放618餘萬條數據。
基於大數據對各個行業的深入影響,近幾年,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都積極推進各自的大數據戰略。2009年,美國科學家委員會(NSTC)就發布了《開發數字數據的威力》報告,初步提出發展大數據的框架,奧巴馬政府亦對大數據行業大力支持,幫助美國取得世界領先地位。參考《大數據白皮書(2016)》,2016年全球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約為300億美元,預計2020年有望達到近600億美元。
中國亦將大數據視為新經濟的重要支撐。2014年「大數據」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奠定了行業快速發展的政策基礎。2017 年,工信部印發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全面部署「十三五」時期大數據產業發展工作。發改委、工信部及農業部、運輸部等部委先後頒布相關後續政策,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部門出台相應具體政策,推動大數據行業的發展。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大數據產業規模(包括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軟硬體產品的開發、銷售和租賃活動,以及相關信息技術服務)為47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且預計2020年這一規模有望趕超1萬億,年均復合增速近30%。其中,大數據核心產業規模2017年為234億元,同比增長39%,預計2018年為329億元。
目前中國金融數據體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中金融行業數據量是數據的重要貢獻和使用機構,互聯網金融占據相當大的比重,活躍的交易賬戶和交易事項為金融領域貢獻了大量可供挖掘的有價數據。
受互聯網金融的影響,金融行業大數據也迎來了迅速發展,大數據在金融行業正實現全面普及應用。大數據在金融行業的應用,除了傳統的風險管理、運營管理及業務創新外,近年金融行業大數據應用呈現新的趨勢,主要包括高頻金融交易、小額信貸、P2P放款審核、客戶管理、精準營銷等。
隨著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的持續推進,未來金融大數據行業中的機構和企業將圍繞建立新的金融環境而競爭,主要表現在圍繞生態圈、戰略和產品三個層面的競爭,並由此確定金融行業企業的市場地位及競爭力。因此,金融機構、互聯網企業都不會局限於某一個層面的發展,更傾向於多維度、多層面的布局。
此外,A股上市公司在大數據產業的各個領域布局廣泛,目前A股大數據概念板塊中,有118個標的,但是在各個子版塊中有較強變現能力的龍頭企業的數量卻很少,對於一些概念炒作,沒有核心技術能力的公司,很容易因為一些市場環境的變化,產生大幅下跌,讓投資者蒙受損失。
由此可見,大數據進一步發展急切需要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於利用當代最先進的IT技術推動企業和政府部門在管理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發展,提供綜合解決方案,包括運營支撐、大數據、移動互聯網解決方案等。最終形成電信+政府+金融的大數據全面布局。
內生外延布局金融大數據,業務協同發展。在公共安全、運營商等傳統大數據業務將大數據平台和應用技術研發落地,繼而可將經驗快速復制到金融、農業等其他領域。形成強協同效用。
大數據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現今人人也都可以談一點大數據,任何行業都可以直接間接的與大數據相關聯,但是真正專業應用大數據技術的公司卻也屈指可數,更難辨別出真正具有大數據業務變現能力的企業。
身處信息爆炸的時代,要想透過大數據去發現背後的真相,也並不是一件易事。
術業有專攻,作為企業方需要有意識培養大數據技術和情報分析師等專業人才,而作為個人也要有意識培養情報分析師思維,如此才能真正將大數據為己所用,如此也才能在未來市場的角逐中不被淘汰出局。
未來,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對於數據的分析。
Ⅶ 金融大數據分析的數據分流應用
金融大數據分析的數據分流應用
隨著金融大數據技術應用,以及相關業務大數據應用不斷創新,金融機構的數據分析和業務創新,以及數據安全如何深度融合,是當前金融機構信息化面臨的重要挑戰。
銀監會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信息系統風險管理指引 》(2006年),其中第二十七條: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加強數據採集、存貯、傳輸、使用、備份、恢復、抽檢、清理、銷毀等環節的有效管理,不得脫離系統採集加工、傳輸、存取數據;優化系統和資料庫安全設置,嚴格按授權使用系統和資料庫,採用適當的數據加密技術以保護敏感數據的傳輸和存取,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保密性。
銀監會印發《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風險管理指引》(銀監發〔2016〕44號),其中第四十三條: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與業務規模、風險狀況等相匹配的信息科技基礎設施;第四十四條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數據質量控制機制,積累真實、准確、連續、完整的內部和外部數據,用於風險識別、計量、評估、監測、報告,以及資本和流動性充足情況的評估。
從銀監會的兩次下發指引文件要求中,我們可以看到,針對金融行業的數據分析,相對傳統行業,在數據的採集、存儲和處理過程中,在數據安全性、完整性、業務管理全面性上,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
那在金融大數據技術應用領域,如何更高效、安全的實現金融業務數據的精細化採集管理,是其中一個細分的技術領域,也是我們今天探討的話題。
金融業務大數據的採集管理技術需求
金融行業的信息化在眾多異構系統和DT環境中,越來越重視可視化和業務關聯性,在互聯網化金融交易和大數據技術應用的背景下,相關數據採集、分析的技術需求演進出現了新的變化,那就是分別是分流調度管理技術和業務可視化技術。
可視化分析業務,需要採集、分析不同類別的數據,如基礎數據,日誌數據,安全數據或特定業務數據,因此需要分門別類進行分類調度。專業的分析應用需要專業的設備和系統配合。
比如風險監管日趨嚴謹,每家金融機構對貸前風控、貸後風險管理的重視空前提高。而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風控能力上,數據准確完整,演算法和模型是風控部署的核心。
現在的金融機構IT架構大多分為在線系統、近線系統與離線系統。在線系統主要面向最終用戶的交易請求;近線系統則針對一段時間內的歷史數據進行存放和進行溯源查詢;而離線系統則對歷史時間的數據進行歸檔,在特殊情況下會被恢復進行使用。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蓬勃發展,金融機構對全量歷史數據的認知有新的變化。如何從歷史數據中挖掘其潛在價值,如何將離線數據在線化以滿足監管部門的需求,是很多銀行開始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的問題。
例如徵信,銀行已經能夠獲取社會各類有意義的信息進行記錄,例如網上的各地各樓盤的房價、人行徵信、法院執行紀錄、工商局信息、企業上下游現金流等信息,然後通過這種信息對個人企業進行分析對比,對超常理的數據進行風險警告,便於審計人員快速判斷識別潛在風險。
又比如客戶的POS刷卡記錄,企業上下游流水賬單,交稅信息等等,整個可對企業進行現金流測算。又或者對客戶信用卡還款時間,轉賬時間等等來判斷客戶手中現金或者回款時間,把推薦的理財營銷時間推送給其客戶經理等,實現真正的精準營銷。
總體來說,金融現有的業務需要把數據的有效分析和靈活應用到金融體系中去,而非空談大數據應用。
那在大數據業務分析、內容安全審計和業務應用可視化的應用中,面臨最核心問題,那就是如何把業務流量正確、按需的方式傳遞給所需的數據分析系統。筆者認為需要專業的業務流數據管理系統才能夠精準的識別、分類和分發傳遞。
比如很多運維日誌數據是通過UDP 514傳遞的,那日誌伺服器不需要接受其他內容,針對性採集即可。如交易或徵信業務只需要採集資料庫的Mysql TCP 3306 和Oracle TCP 1521埠往返數據,那分析系統也可降低性能負載,摘取所需數據是當前數據分析的必要措施。
另外不得不說的是流量不少是無用的數據載荷。而常見的分析系統平台大多為千兆速率,那麼網路單介面流量在萬兆或更高流量時候,是增強系統分析系統的硬體配置還是通過數據裁剪方式來部署,那選擇顯而易見是裁剪優化而不是升級分析平台的硬體平台,因為那將是更高昂的硬體攤銷成本。
比如交易數據或徵信數據等,可以進行剝離掉幀頭幀尾和部分封裝協議。數據分析伺服器(比如性能分析類)吞吐量較低,無法承載大流量分析能力,需要將分發流量進行載荷截短,降低數據流量帶寬,提升伺服器分析效率。
金融大數據採集分析應用建議使用專業分流技術
上述的金融業務可視化分析以及IT系統環境運維過程中問題,是我們常見的數據採集、歸類、提取再分發分析的技術需求和環境。
因此在金融大數據識別、分類採集、分發存儲等應用方面建議使用專業數據分流技術,因為其系統的精細化數據流管理功能為相關業務應用提供專業能力的保障,而這個數據分流應用並已在諸多的行業的運維和業務應用可視化領域成熟應用。
Ⅷ 中國目前在大數據行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我國大數據產業開始已進入深化階段
中國大數據產業從萌芽到如今漸成體系,已走過將近10個年頭。「十四五」開局之年,大數據產業也進入了集成創新、深度應用的新階段。大數據在醫療、工業、交通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技術加快創新突破,大數據融合應用重點從虛擬經濟轉變為實體經濟;大數據底層技術方面,信息安全、模式識別、語言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高性能計算等加快突破,大數據技術領域逐漸補齊短板,並進一步強化長板。
——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Ⅸ 大數據技術在金融行業有哪些應用前景
雖然大數據的概念已經熱炒了數年,但我國依然處於市場的早期階段。近年來,全國各地積極發展大數據產業,相關政策明確提出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預計未來5到10年,金融大數據產業將迎來黃金增長期,大數據也將成為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有力抓手。
據《中國大數據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大數據金融市場規模為15.84億元,隨著政策逐步實施與落地,以大數據為核心手段、核心驅動力的產業金融,將邁入時代發展正軌成為主流趨勢,預計2018年中國金融大數據應用市場會突破100億元,金融業開始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