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鼠倉的判別方法有哪些
「老鼠倉」的辨別方法
比較常見的方法就是看k線圖。
如果是有主力莊家坐莊操控的股票,在低價時大量成交再迅速恢復正常交易通道,那麼表現在k線圖上則會留下一根下影線,有時候也會開盤的時候大幅調低開盤,然後盤中形成大陽線走勢。
(k線圖是用來記錄股票走勢的圖,能夠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股票市場狀況和表現完全記錄下來;大陽線則是K線的其中一種形態,其基本K線形態是開盤價近於全日的最低價,隨後價格一路上揚至最高價處收盤。)
「老鼠倉」投資者之間的交流方式比較隱蔽,未來通過大數據也許可以有效跟蹤。
❷ 老鼠倉的四大危害
何謂「老鼠倉」?
老鼠倉(RatTrading)是一種無良經紀對客戶不忠的「食價」做法。具體指莊家在用公有資金拉升股價之前,先用自己個人(機構負責人,操盤手及其親屬,關系戶)的資金在低位建倉,待用公有資金拉升到高位後個人倉位率先賣出獲利。中國股市的特色就是無庄不成股,而老鼠倉就存在於這些大大小小的庄股當中。券商是庄股中的主力隊員,利用自身具有融資的天然優勢,從社會各方面融入大量資金坐莊拉升股票。坐莊本來是為了賺錢盈利的,但券商坐莊很少有真正賺錢的,原因就在於券商把股票拉升後,大量底部埋倉的老鼠倉蜂擁出貨,券商又在高位接盤。這樣的結果就是券商虧損累累,老鼠倉賺個缽滿盆滿。這便是當今券商被掏空的主要形式。
「老鼠倉」案頻發
自去年底「馬樂案」東窗事發至今,據不完全統計,被調查或傳聞涉嫌老鼠倉的基金經理已多達數十位。隨著證監會引進稽查大數據系統,重拳打擊基金老鼠倉力度正在強化。5月9日下午,證監會通報了三起資產管理行業相關人員涉嫌老鼠倉案件,獲利高達2000萬元。以下是財界網盤點的近年部分影響力比較大的「老鼠倉」。
2007年
上投摩根唐建
處罰:取消基金從業資格、沒收違法所得、罰款50萬元、終身市場禁入。
2010年
光大保德信基金許春茂
處罰: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並處罰金210萬元。
2010年
交銀施羅德鄭拓
處罰:獲刑3年罰600萬元、前妻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並處罰金人民幣600萬元;前妻之妹判處拘役6個月,緩刑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
2010年
交銀施羅德李旭利
處罰:一審判有期徒刑4年,被罰1800萬元;二審維持原判。
2013年
博時基金馬樂
處罰:一審被判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追繳違法所得1883萬元,並處罰金1884萬元。
2014年10月
匯添富基金蘇競
處罰:判處有期徒刑2年半,罰金3700萬元。
2014年10月
光大保德信基金經理錢鈞
處罰:判處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1年6個月,罰款160萬元。
「老鼠倉」有多大危害?
當博時基金馬樂案當初判決結果出來時,網路輿論上一邊倒地認為判決結果過輕,而在基金行業內,卻有不少觀點認為基金老鼠倉並無多大危害。
今年3月28日,深圳中院對馬樂老鼠倉案一審宣判,馬樂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並追繳違法所得1883萬元,處罰金1884萬元。在此結果出來之後,新浪網調查顯示,91.5%的網友認為該案判決過輕。有投資者認為,這就是在鼓勵基金經理犯罪。普通投資者多是簡單地認為其非法獲利多,而判決過輕。
在基金業內,除了有人認為老鼠倉確實是違法行為,需要進行嚴打外,也有部分觀點認為,若是基金經理能夠管理好基金,同時對自己的資金進行理財,並沒有明顯損害持有人利益,也並未造成多大的社會危害。正如馬樂在庭審中陳述時所說,其所投資的股票都是通過自己研究買入。
不少基金從業人員對老鼠倉抱有同情之心,也與此前基金從業人員不能炒股有關。雖然此前從業人員有炒股限制,然而現實中不少人通過自己或他人賬戶,在進行股票投資。在業內投資人士看來,此前禁止從業人員炒股是不合理的制度。「作為專業的投資人士,如果連自己的錢都沒管好過,怎麼可能替他人理好財。」
另外,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出於個人的利益,基金經理「老鼠倉」的行為會犧牲掉很多委託他進行投資的人的利益以及犧牲掉社會公眾投資者的利益,這顯然是一種不公平的交易。這裡面透露出基金公司的自律監管不足、制度的不完善、投資責任缺失等多方面的原因。他認為,要減少或者杜絕這種行為的發生,保障投資者的利益,還需不斷完善各種制度和規則,完善激勵機制,並加大處罰力度。
還有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認為,在刑法修改的時候就已經將「老鼠倉」行為作為金融犯罪把它入罪了。「老鼠倉」危害非常大,屬於內幕交易的一種。「老鼠倉」實際上是用公募的基金或者基民的錢來為基金經理或者自己或者是個人或者是親友來謀利的這么一種行為,這個實際上是對基民的利益,對於整個市場投資者的利益是一個很大的侵害。
「老鼠倉」該如何規范?
錢景財富副總經理、研究中心主任趙江林表示,最近監管部門加大了對「老鼠倉」的調查、打擊力度,主要利用大數據的手段,將以前有過老鼠倉行為的交易挖掘出來,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顯示了監管部門整頓基金行業的決心。趙江林認為,如果「老鼠倉」成為行業普遍現象,投資者將會對基金行業失去信心,基金行業就會走向衰落。目前基金公司還沒有出台能夠有效應對「老鼠倉」的辦法,觀察美國成熟市場多年以來對付老鼠倉的辦法中,最有效的還是嚴刑峻法,提高「老鼠倉」的違法成本,並且加強查處力度,通過獎勵舉報等措施來威懾「老鼠倉」事件的發生。
趙江林為此建議,根治「鼠患」還需多管齊下。首先是嚴格監管,並且要長期化、常態化。其次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通過立法形式,解決證券市場改革和監管執法面臨的制度問題。此外,一些業內人士也建議,應當建立起對基金公司的追責機制。
❸ 網傳基金經理因場外期權被調查,你知道該行為將會面臨哪些處罰
任何金融行業的職業經理人都有一種沖動,就是利用手握的資源去給自己掙錢。只有敢不敢和願不願意的區別。無論是基金、券商、保險投資還是信託,手裡的錢都不是自己的,是自己客戶的,從原理上來說職業經理人的職責就是為客戶創造價值,然後通過給客戶創造價值,自己獲得工資和獎金。問題來了,看著自己管理的賬戶,每個人都會自然而然地想:這錢要是我自己的多好。
特別是掙到錢的時候,就更忍不住想:這要是掙到的錢都是我的,多好。讓這種想法,不變成違法的行為,都要採用「胡蘿卜+大棒」的形式。有些金融機構給的激勵機制很足,比如給公司掙了1000萬,分給員工200萬。如果出現用客戶資金為自己牟利的行為,直接送進去。
然後就是股票大量集中在基金和券商手中,股市上漲當然相安無事,如果下跌,巨量的股權集中在機構和券商中,必然帶來踩踏。到時候基金凈值下跌,基金經理照樣收管理費,損失由基民還有接盤的股民承擔。說實話,目前對金融犯罪的懲處太兒戲了。不單是罰金太低(應該至少提高當下頂額的1萬倍),刑事責任幾乎全無。對嚴重金融犯罪者,刑期應該是無期徒刑。金融犯罪對社會的危害,不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遠遠超過孤立的謀殺案件。
我一直有個偏見,所謂「資產管理者"是道德風險最大的一群人。一方面,這群人受了最好的教育,又掌握了最多的信息,可謂與普通人相比,擁有極大的信息優勢的人;另一方面,這些人離錢最近,並且是離巨額的錢如此之近,可謂是經歷誘惑最大的人群;最後,這群人身處精英世界,雖然本身有高額的收入,也是離名利場最近的人,各種「向上」的慾望容易被激發,而離普通人的疾苦卻太過遙遠。對普通人很重要的幾萬、幾十萬,遠不及他們交易中、談笑風生中數字零頭的零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道德風險事件的發生。
以上還沒有說那些打著本身就想要要欺騙大眾,成就自己的所謂「資產管理者」。這些人是純粹的騙子,出發點就是騙走你的錢。由此,對待「資產管理者"這一角色的選擇,一定要慎之又慎。畢竟,他們要「管理」你的身家財產。稍不留神,他們會給你的財產甚至人生以重重一擊。
❹ 基金「老鼠倉」現象的成因
成因:對基金管理者忠實義務的監管不嚴;基金管理者自身缺乏投資渠道,制度設計不合理。
拓展資料
一、所謂「老鼠倉」是指基金從業人員在基金資金買入某隻股票之前,個人資金在低位先行買入該股票,待基金資金將股價拉升至高位後,再率先賣出個人倉位獲取利益的行為。
「老鼠倉」嚴重違背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基金投資者的錢並非用於投資而是被利用給少數人「抬轎子」牟利,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嚴重破壞了資本市場規則,擾亂金融市場運行秩序。
二、近年來,證監會已嚴肅查辦了基金領域中多起違法違規事項。從小基金公司到知名基金公司,從公募基金到私募基金,都有「老鼠」落網。在監管部門大力整治下,資本市場中的「鼠患」得到有效治理。但應看到,作為證券市場上的頑疾,徹底杜絕「老鼠倉」並非易事。「老鼠倉」具有較高的隱秘性,發現難、取證難。有的基金經理憑借專業性和熟悉市場,能夠採用多種手段規避偵查,違規交易往往跨越多個機構和個人的賬戶。少數基金經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迷失自我,據統計,不少案件的當事人違法收益超過1000萬元。
三、防控「老鼠倉」應多措並舉,常抓不懈。針對發現難、取證難,可運用大數據等手段加大查處力度。比如,已有證券交易所建立的交易檢查中心全天可處理超過1億筆交易數據,還可溯源20年前歷史數據。監管層應充分應用科技進步的成果,用大數據對違規行為實施精確打擊。
基金行業要進一步做好從業人員自律管理,對從業人員的執業行為進行自律約束。應教育基金從業人員,隨著新證券法的實施,在法律層面對內幕交易的處罰力度已大大提高,切莫以身試法。
當前,中國證監會正積極探索建立健全適應注冊制改革的投資者保護基礎制度體系,推動在新證券法中增設「投資者保護」專章、推動出台「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等,極大提高了違法成本。
此外,還可充分調動媒體等多方面力量,加大全社會監督力度,營造對違法行為「人人喊打」的局面,助力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❺ 大數據產業的商業價值在哪裡(1)
大數據產業的商業價值在哪裡(1)
時下,大數據的氣息撲面而來。大數據產業已成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前沿性、高端性、新興性產業,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占據重要位置,受到全球企業界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如何搶抓機遇、站在大數據的潮頭,已成為各國企業、政府探討的重要內容。今日起,本報開辟專刊《對話大數據》,與專家、學者及業內人士面對面,聚焦大數據產業,探討其發展趨勢。
a
大數據是國外金融機構的「捕鼠」神器
這是一個急劇變革的時代。就像馬雲說的那樣,還沒搞清電腦的時候,移動互聯網來了,還沒搞清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大數據時代來了。彷彿一夜間,大數據、雲計算就成為了中國人的「口頭禪」。但對於大數據企業以及市民來說,大數據的商業價值所在仍然像「謎」一般。
貴州,欠開發、欠發達的地區。然而,面對大數據產業浪潮,貴州的起步不晚,甚至可以說比較早——國內三大運營商的數據中心落戶貴州,富士康、阿里巴巴、北京世紀互聯寬頻數據中心與貴陽市聯手打造「雲上貴州」新應用……在產業起步的同時,貴州對大數據產業的研究也「走得較快」。2014年5月,貴州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正式更名為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為國內首個專注於大數據人才培養的高等院校。近日,本報記者對貴州大學大數據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王旭進行了專訪,探究大數據產業的前沿與貴州、貴陽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路徑等。
b
呼叫中心產業並非低端產業,其數據收集能力無可比擬
記者: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大數據的?
王旭:應該說是在國外留學的時候開始接觸大數據。2003年至2007年,我在四川大學讀本科,期間獲得了中英優秀青年獎學金。本科讀完後便被國家公派到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器件小組學習。一直到2012年5月份拿到博士學位證書後才回國從事教學工作。
在牛津大學期間,學生和教授之間有一個好的習慣:就是每天早上11點和下午4點,如果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不同系別、不同專業的學生和教授便會交叉匯聚在一起進行相互交流,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來開闊自己的視野。也是在與他們的交流中,我也開始接觸到大數據在其它領域中的應用方法和案例,並對大數據產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記者:在國外,大數據主要應用在哪些領域?
王旭:大數據技術是近年來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其原理是通過採集和分析海量數據獲取有用信息,創造價值。它的學科基礎比較廣泛,例如統計、計算機、軟體編程等方面。但從近幾年的「熱度」來看,在國外,大數據在金融和醫療方面的應用最受矚目。大家都知道,英國倫敦是一座金融城市,因此對資本市場的監管必須非常嚴格,大數據在其中就扮演著數據監控的角色。
說一個大數據「捕鼠」的案例。在一些金融機構中,如果交易員私自將一些內部信息透露給身邊朋友,讓身邊朋友代其進行股票、證券交易,這就是我們俗稱的「老鼠倉」行為。如果依靠傳統的舉報、突擊檢查等方式獲得線索的話,是很難查出「老鼠」的。但是運用大數據的話,便可以通過抓取各種看似雜亂而無關的分散信息,利用各種演算法將交易金額、開戶時間、賬戶資金規模等數據進行自動關聯、聚類、分類和重排,尋找各種違規交易的蛛絲馬跡。比如說我發現兩個交易賬戶,交易的品種、時間、頻次、手法非常接近,而其中一個是基金賬戶,那另一個就很有可能是「老鼠倉」。
在大數據醫療方面,國內外的探索熱情都很高。去年5月,牛津大學就設立了英國首個綜合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醫葯衛生科研機構「李嘉誠衛生信息與發現中心」,其中香港富商李嘉誠資助了2000萬英鎊,主要是通過搜集、存儲和分析大量醫療信息,確定新葯物的研發方向,探索特定疾病的新療法。
c
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有四條方向可以選擇
記者:目前國內大數據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王旭:有資料顯示,人類產生的數據量正在呈指數級增長,大約每兩年翻一番。這意味著人類在最近兩年產生的數據量相當於之前產生的全部數據量之和。據監測,這個速度在2020年之前會一直保持下去。圍繞這些數據的收集、處理和應用,形成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數據產業。基於此,國內大數據產業可謂方興未艾,其中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企業在大數據開發和運用方面一直走在業界前沿。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產業的商業價值在哪裡(1)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❻ 一碼通賬戶的大數據監管
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礎設施,登記結算體系對資本市場的改革和創新至關重要。對於監管而言,一個完備的數據體系十分關鍵。
多年來,中國股市之最痛處,莫過於那些蓄意操縱股價的大小莊家和掌握著公眾資金而進行利益輸送的各類「老鼠倉」。對此類危害市場秩序行為的監管尤其需要基礎數據的支撐。
據介紹,擬於10月份上線的統一賬戶平台將為每一位投資者設立一個統一的一碼通賬戶,將投資者不同的證券賬戶統一關聯到一碼通賬戶下。
「建立統一賬戶平台,看似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股市賬戶信息進行統一管理,客觀上也為監管部門提供了有效的大數據支持,對活動異常的個人賬戶進行有效跟蹤分析,防止某些股市大戶串通共謀,操縱股價。」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胡俞越說。
事實上,監管部門的大數據分析不久前已立下「戰功」。在4月、5月期間,中國證監會通報了多起基金經理「老鼠倉」案件,就連昔日的「明星經理」也被立案調查,整個基金業界「聞大數據而膽寒」。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的證券賬戶信息比較分散,不利於監管。此次證券賬戶整合之後的一碼通將投資者的不同證券賬戶統一關聯到一個總賬戶之後,投資者的投資過程將透明化。客觀上,這也成為監督市場違法行為的有效窗口,為監管部門加強市場管理,維護市場秩序和普通股民利益提供了「定點清除」的有效途徑。
❼ 老鼠倉的治理措施
治理「老鼠倉」問題尤其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治理。
1、在外部監管方面要加大證券市場監管力度,提高證券市場監管水平。
「老鼠倉」通常都是比較隱蔽的。基金經理往往利用其他獨立無關聯的第三人開立賬戶,這樣的賬戶具有極高的隱蔽性。這對監管當局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2、在內部控制方面要完善基金公司法人治理,加強公司內部控制制度。
一方面,基金公司需要建立組織機構健全、職責劃分清晰、制衡監督有效、激勵約束合理的治理結構,保持公司規范運作,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還需要建立科學合理、控制嚴密、運行高效的內部監控體系,制定科學完善的內部監控制度,保持經營運作合法、合規,保持公司內部監控健全、有效。
3、建議對於「老鼠倉」,一經發現,監管部門應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市場禁入,並追究法律責任。除了嚴肅處理當事人外,公司必須負連帶責任並接受嚴肅處理。
對於散布虛假信息,相互對倒,誘使中小投資者上鉤的非公平交易,監管部門必須從科技手段上進行嚴格監管,一經查處,要對違規基金公司等機構投資者進行嚴肅處理,沒收其非法所得,停止其交易行為甚至勒令其退出市場。
4、提高保護投資者的有效性。除了要提醒相關機構要加強自律外,更重要的還是要依靠市場監管制度的健全和監管有效性的提高。
同時,必須想法設法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促使機構投資者成為「專業精良、治理完善、誠信合規、運作穩健」的真正投資者,而不是更大的投機者。
總之,要想進一步有效發揮機構投資者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作用,須努力規范投資,只有靠市場監管有效性的提高與市場制度公正性的進步,才能真正做到「老鼠倉」、不公平交易與利益輸送這市場三條底線不被侵犯。
2014年上半年「捕鼠風暴」席捲基金業,引得業內噤若寒蟬,多名高管相繼離職,今年以來基金經理變更次數多達396次,幾乎相當於2012年全年的變更次數,其中離職的基金經理就有近百位。轟動一時的博時基金馬樂一案暫時告一段落,華夏基金亦被證監會通報與部分內幕交易嫌疑賬戶存在關聯,近期資本市場多家機構捲入內幕交易風波。
近期,多起資本市場「老鼠倉」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監管層引入「大數據分析」查處「老鼠倉」成效明顯。然而,由於缺乏相關制度保障,違法成本較低致使震懾力度有限,「老鼠倉」加大監管背後卻又寫滿無奈。
2015年1月30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宣布,擬對華夏、海富通等5家基金公司採取責令限期整改3到6個月不等的監管措施,期間暫停新業務,暫停受理其公募基金產品注冊,另對中郵等6家基金公司採取責令改正的監管措施。相較以往對於大批涉嫌「老鼠倉」的基金經理的查處,這是證監會首次針對涉及「老鼠倉」的基金公司進行批量處罰。
針對證監會的監管措施,不少市場人士擔心,這會影響到基金公司的發展,甚至會對股票市場構成利空。對此,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認為,這一舉措短期內可能會對消除股市泡沫有一定作用,長期來看,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特別是基金持有人的權益,實有裨益。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權力十分有限,對於因「老鼠倉」而受損的投資者,基金公司需要承擔賠償責任,但是這要求司法程序的配合。
❽ 大數據能否終結老鼠倉時代
大數據能否終結老鼠倉時代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他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寫道:「大數據時代最大的轉變就是,放棄對因果關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關注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只要知道『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
頗有些戲謔的是,「大數據」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應用,並不是在投資交易領域的應用,而是以「捕鼠」為開端,博時基金的馬樂第一個被「捕鼠神器」逮住。
交易所在掌握了「大數據」利器後,意味著海量的交易數據被持續的跟蹤和分析,用以發現「相關關系」。那麼,基金經理「老鼠倉」時代是否就此宣告終結?
至少可以確定的是,以往案例中傳統的、明目張膽的老鼠倉行為將在大數據面前無所遁形,並且會很快被偵測出來,這將大大提高老鼠倉的操作難度,減少老鼠倉行為的發生。但就此斷言大數據將終結一切老鼠倉,亦為時尚早。
解密交易所「大數據」
一般而言,「大數據」是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的方法,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大數據」具有「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據悉,滬深交易所的大數據監測系統從建立到完善,已經有幾年的時間。即在國內「大數據」概念還不太為人所知的時候,交易所已經走在前列,從國外引進了大數據技術。但由於這樣的監測系統並不對外開放,所以在「馬樂案」前,業界知之甚少。
即使到目前,交易所掌握的大數據工具,其模型和運作(計算)方式也依然只能被勾畫出一個輪廓。相關信息顯示,在交易所依法設立的證券交易監控系統中,上交所異動指標分為4大類、72項,敏感信息分為3級共11大類、154項;深交所則建立了9大報警指標體系,合計204個具體項目。
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在2013年3月間的一次公開發言中亦透露,交易所有「幾十人的監控室,設置了200多個指標用於監測估算」,這在相當程度上印證了上述監控系統參數設置的真實性。
馬樂是如何「現形」的?
交易所的大數據工具晝夜不知疲倦的對海量交易數據進行分析和比對,這改變了以往發現老鼠倉「現形」的模式——在「前大數據時代」,大部分老鼠倉是通過「舉報」被發現,交易所處於較為被動的角色。但進入「大數據時代」後,交易所則是通過主動的數據挖掘來發現老鼠倉。
馬樂案即是交易所主動挖掘的結果。
深交所監管部門在日常監控時發現一個10億元賬戶重倉的小盤股和馬樂掌管的「博時精選」高度重合。進一步追查發現,一個3000萬的賬戶亦是如此,交易所隨即上報證監會並立案。
有數據分析專家向記者解析,交易所挖掘的數據就是交易數據,因此非常容易採集,這是很適合應用大數據工具的。在數據引用後,就進入「數據索引」或稱「模型搭建」的階段,通常將四個因素,即價格、成交量、時間、空間進行量化分析,整個數據處理過程是自動的,包括「自動關聯、自動聚類、自動分類、自動重排」的快速計算。
具體而言,馬樂「老鼠倉」的操作中,其頻繁進出中小板和創業板個股,很容易被系統監測到與博時精選的「關聯性」,系統也會自動將其賬戶歸類。因此交易所只要進一步分析這些操作的時間差,就不難將「老鼠倉」抓獲。
而到了這一階段,交易數據層面的證據也已經相當確鑿,再輔之對賬戶資金來源的調查,「老鼠倉」行為根本沒有任何辯駁的空間。
老鼠倉時代已經終結了嗎?
大數據工具的出現,意味著老鼠倉時代的終結嗎?
從基金經理行為層面分析,老鼠倉此前之所以頻繁發生,很重要的原因在於這種行為本身的違法成本過於低廉,在「低風險、高收益」的情況下,基金經理面臨巨大的誘惑,有足夠的動力進行違法違規行為。而大數據工具的存在,使得「老鼠倉」行為被發現的概率極大提高,導致違法成本巨幅增加,其震懾力不言而喻。
但就此斷言「老鼠倉」時代已經終結,則或許過於絕對。
與真正意義上需要藉助於「雲計算」的「大數據」處理不同的是,目前業界所稱的交易所「大數據」是對交易所一系列監察系統口語化的統稱。有數據分析專家指,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交易所「大數據」實際上是一整套監測模型,其數據架構方式、數據計算比對的邏輯過程等是模型的核心,這套系統對傳統的老鼠倉模式幾乎是可以做到「見血封喉」,但不排除將來出現更「智慧」的違法者,「繞道」系統監測的領域,或者以更復雜的交易模式來躲過系統的監測,也未可知。因此只能說,大數據終結了以往「老鼠倉」的「草莽」時代,再以傳統手法行事已行不通,但「後大數據時代」的貓鼠之戰,或許只是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