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有效應對大數據技術的倫理挑戰
如何有效應對大數據技術的倫理挑戰
大數據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為人類服務,也可能給人類帶來麻煩。近來,頻繁的網路公司泄露個人信息事件引起廣泛關注,也使人們意識到,正確認識和有效應對大數據技術帶來的隱私倫理問題至關重要。
關注「演算法」背後的隱私倫理
大數據分析可以對人進行數據成像,在聚類、相關性分析以及數據整合的基礎上刻畫人的行為特徵與傾向,在商業智能推薦、人的行為預測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段偉文認為,從現象上看,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但如果使用這些技術的人動機不純,就有可能帶來不良後果。從本質上講,大數據帶來的負面影響源於數據本身的特殊性,數據中隱含著人的各種信息,而這些信息很容易作為引導、說服與控制人類行為的工具。這一本質特徵往往會誘使商家和濫用權力者干預人的自主權和侵犯人的隱私權。
「在大數據技術背景下討論隱私倫理問題,人們主要關注的是信息隱私方面的倫理問題,最集中地體現在數據的開放共享與個人信息保護兩者如何平衡的問題上。一般所說的大數據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也主要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田海平表示,數據的開放共享只是大數據技術得以實現的一個方面。除此之外,它還包括通過數字化技術獲取和存儲數據,通過大數據平台對海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預測以及反饋等更為深度和實質性的數據佔有與使用。目前,這種獲取和使用數據的方式,可以通過深度機器學習做到完全智能化。就大數據的佔有和使用方面而言,大數據技術加上機器學習,不僅在數據共享方面,而且在數據深度挖掘方面,把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權的確權問題都交給了「演算法」,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更為深層次的問題。
找尋技術和規范兩方面原因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給人類帶來一系列的隱私倫理問題和挑戰,這其中既有大數據技術自身的原因,也有制度規范等的原因。
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黃欣榮表示,大數據技術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數據採集權、保存權、使用權、知情權、所有權、刪除權、隱私權等倫理問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在於,大數據技術是一種全新的信息技術,大數據的隱私倫理問題是全新的問題。傳統的法律法規、倫理道德難以約束相關機構採集、存儲、傳輸和使用數據,並且新技術帶來的新問題還沒有完全暴露,新的法律法規難以同步發展。
段偉文認為,目前造成大數據隱私倫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智能化商業推薦系統帶來了全新的營銷模式,其營銷效率較傳統的營銷模式具有指數倍增效應,巨大利益誘惑面前,包含個人隱私及敏感信息的數據被單純地視為牟利的工具和隨意轉賣的商品,個人的數據保護往往被商家忽視,甚至被商家運用演算法加以算計,使人的隱私權受到侵犯;二是合理可行的個人數據授權和保護機制尚未建立,很多數據在用於某一分析之後被用於其他不明領域;三是分散的數據被整合之後,也可能通過數據分析洞察出一些不一定準確但會對主體造成負面影響的特徵,進而誘使對這些特徵進行不良使用。
加強數據立法 堅守倫理底線
對於如何讓大數據技術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黃欣榮認為,需要強化隱私觀念,加強數據立法,堅守倫理底線。
田海平認為,尊重個人隱私權是一個毋庸置疑的底線倫理原則。只有我們的法律體系和道德體系在規范合理性的構建方面堅守這條底線,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才能夠真正做到趨利避害。「數據共享」與「隱私保護」構成了大數據時代無法割捨的兩面性,它實際上凸顯了將「數據共享的倫理」與「隱私保護的倫理」,既以一種價值方式又以一種技術方式在大數據時代同時實現的任務。
段偉文表示,首先,要進一步凸顯主體數據權利保護意識,聯系大數據技術發展中的各種倫理沖突,解剖典型案例,進而從理論上廓清符合大數據時代特徵的新型數據權利、隱私權以及被遺忘權的基本概念以及實踐範例。其次,建立起包括商家、政府法律部門、普通用戶等相關利益群體的對話機制,制定在具體的、數據驅動的社會經濟乃至治理活動中的數據保護規范與實現機制。最後,做好與危害數據權利、惡意侵犯個人隱私權行為長期斗爭的准備,探尋從法律和倫理層面根治此類問題的有效策略,並使之作為治理法規積淀下來。
2. 關於網路道德的問題
現在,冠以各式名目的網吧占據了各個城鎮的大街小巷,學校信息技術教育也被列為必修科目。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席捲著中國的各個領域,也正在改變著個體公民的生存方式。青少年總能敏銳的把握時代的脈博,「拷貝、恐龍、妹兒、刷屏、寬頻」等新詞成為他們的日常用語了,家長卻還不明白那個電視樣的顯示屏里怎麼能裝下成千上萬份的「文件」。人們都能明白「電腦和外語是新世紀兒童的兩條腿」、「計算機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自身將要落伍的緊迫感尚能想得開,自己的獨生寶貝是絕不能在這方面落伍的,買電腦花再多的錢也不心疼,而另一方面,紙媒體上頻頻曝光的騙財騙色的網路悲劇故事、孩子們數字化的酷打扮和嘴上流出的網路鳥語、網上自由傳播的色情暴力恐怖圖片等不良影響牽動著成人們的心。有的學校和家長乾脆不讓孩子上網,禁止學校附近開設網吧等,飲鳩止渴固不可取,因噎廢食同樣是倒行逆施。基於以上矛盾紛呈的社會現實,在教育界與學術界,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呼之欲出,現本人就此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網路社會發展的前景是好的,相信網路社會會文明起來的。
網路社會是一個虛擬的社會,它不能完全等同於現實社會,它給人們提供了比現實社會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寬容。一個人在現實社區中熟悉方圓十里的人與事就不錯了,而在網上他面對的是整個宇宙和無限的心靈。它的衍化必然要遵循宇宙的法則,優勝劣汰,垃圾終究會消亡,文明一定會得到建立。當文明成為網上的時尚,不文明沒有絕跡也成了一種無謂的點綴。
網民隊伍不斷壯大,網民結構也會變得日益多樣化。能上網的人大多是有著一定教育背景的人,他們在現實社會中遵紀守法,以文明為已任,他們會有意無意的將現實社會中的行為習慣帶到網路社會,即便過量的網上自由會縱容一部分人在網上放縱一陣,可畢竟是一時的,想想誰樂意長時間的裝瘋呢,大多數人的心中是熱愛美好、渴求真誠的心與心的交流的。時下的互聯網上活動的大多是未婚的青少年,愛情是他們的旗幟,日有所思便夜有所夢,美夢而不得便自由的把心情發泄到互聯網。你去聽聽男宿舍熄燈後的卧談會,你會發現白天衣冠楚楚的好學生個個是唯交配為願的生猛禽獸,而第二天穿上衣服,他們照樣是好學生。這看不見對方的網路聊天室多麼象那熄了燈的宿舍。因此說青少年在網上的一些劣行無非是糧食中的一二顆鼠屎,是個問題但不足以對互聯網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
二、教師的網上生存對青少年有著積極的表率意義。
中國社會的進步正在救贖著處於弱勢群體地位的中小學教師。如果說一部分教師能夠先「瀟灑」起來,互聯網無疑會成為他們飛翔的翅膀。貴為知識分子的教師有著良好的人文底蘊,彷彿一輛性能良好的汽車一旦駛入美麗城市間的高速路,青春會燃燒,思想會攀升,靈魂會翩翩起舞。
教師上網的表率意義主要表現為:
1、網上共享的教學資料會把教師從繁重的備課中解救出來,從冥思苦想的編教案變為針對全國優秀教案的取長補短,閉門造車式的論文寫作也會變成思想探索式的教學研究,全新的教師的重構必然會促進國民教育朝著更加科學化更加人性化的發展。
2、教師的才情是多側面的,比如網頁的製作,比如數學老師較好的貼子寫作,語文老師對體育的獨到見解,哪怕是網上游戲的技高一籌也會對網上青少年產生有益的影響。向師性的培植本身就會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望,何況教育意義的發生更多情況是表現在「熏陶」「影響」這樣的無言之教之中呢。
3、教師的人格和個性在網上的展示會提升教師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也會促進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網民的情商的提高,義務地完成著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4、有餘力的教師還可以從事教育以外的社會效益的創造。比如英語教師的義務翻譯,生物教師對花卉愛好者的網上咨詢等,他們的義舉會讓互聯網上的社會變得更加親切更加溫馨,在一個美好的虛擬社區中生存,每一個ID背後的虛擬人的行為也會變得文明起來的。自由與無償是網上生存的要義,它能使人們體驗到大同世界的幸福。而我們的現實社會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候,追求經濟效益也是正當的欲求,新提出的一種理念叫做"自由白領",它使人才不再被某一個老闆所束縛,資方與勞方的資源分配界面會得到時間上的延伸和空間上的拓寬,個體謀求物質幸福的機遇大大增加。教師無疑會成為實踐這一理念的生力軍,精神上的崇高與物質上的幸福,教師魚與熊掌兼得會是整個社會的福祉。
筆者接觸互聯網的時間不是很長,首先體驗到的是自我的解放,找資料寫教案十分的方便,寫文章發貼子或指點江山慷慨激昂或凝眉沉思風花雪月使我無比的愜意,同時也有意識的對網上的青少年實施一些「教育影響」。
其一是做一個文明的榜樣。青少年出沒的公共聊天室卻往往是最亂糟糟的地方,我也常去,首先要起一個文明的富有詩意的有文化氣息的名字。與人聊天也象現實生活中一樣用「你好」、「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對新進來的人主動上前說「你好,請這邊坐」、「剛來?請喝杯茶」等,在虛擬的網路上這種語言會讓人感到有趣而溫馨的。網路語言的底線是說話不帶臟字,在此基礎上尊重書面語言的嚴肅性,網聊中尋求思想的碰撞,摒棄口語中的不必要的贅語,象詩歌一樣的直抒胸臆,象談禪一樣的逼近真知。有時找不到能用語言共舞的「聊友」,我便在聊天室中做一些詩歌朗誦式的獨白,這樣總會獲得或多或少的廉價的褒揚,自己心中一陣愜意的同時聊天室的空氣也得到了凈化。
其二是與一些不良少年或迷途失意者接觸,做一些「出淤泥而不染」式的引導。我曾與一個自稱有十二個網上老公的女學生周旋,最後勸她放棄了這種無聊的害人害已的感情游戲。我曾與多個或思春或失意的中學生攀談,以過來人的身份談論愛情與婚姻,幫他們解開心鎖。我曾幫助一名落榜考生策劃以她的專長面陳校長,毛遂自薦,終被當地一家名校錄取。總之,教師是我的身份,教育是我的職業,教育無邊界,教師恆久遠!
三、道德與法律各司其職,不同角度地規范網上行為。
網路是無限的,而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讓網路世界文明起來任重而道遠,於是有網路精英呼號奔走,希圖建立網路道德規則以約束網民的行為,他們的先鋒意識無疑會贏得來自全社會的景仰的目光。
然而,制定道德規則又是一個很難操作的問題。在轉型期的社會中,諸多價值觀念都在重新整合界定,社會道德准則也面臨著重新下定義。做為新鮮事物的互聯網,它所涉及的領域在不斷延伸,它所吸引的網民構成在不斷變化,國家的電信政策也在與國際接軌的十字路口觀望,此時,我們去制定網路道德規則是很難操作的。
任何規則都是本著服務全體的良好願望而約束著個體的行為,在規則面前,一部分人或者所有人的一部分自由將會被犧牲掉。而上網又是個非常個人化的行為,互聯事業方興未艾,網路世界草創初成,過多的提約束會不會扼殺它的活力呢。
我認為,網路道德應該止於個體內心對個體網上行為的約束,而關於網路的法律是對個體網上行為對現實社會的人和事產生影響的一種規范。法律不能去很細節很具體的干預道德層面的行為,道德也不要以很猙獰的面目去做網路的操刀手。
法律的制定主要是對網路這一新興傳播工作加強管理,干預協調公民網路生存與現實社會行為間的互動,是網上行為的最底線,超越了就要受到制裁。道德是一個寬泛的集體約定,網路道德應該盡力體現自由平等的精神,人人受益,同時以不文明為恥,道德對於違反道德的言行的威壓作用是要有一個培育醞釀磨合的過程的,它需要網路界的共同努力。
當網路道德與法律並存,良性互動,我們將會迎來一個自由的天地,我們的青少年將會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他們是未來的公民,是這個世界未來的主人,互聯網作為未來主人的重要肢體一定會十分健壯的,我相信!
3. 網路的道德力量及怎樣防止及濫用
隨著網路時代的到來,涉及網路的道德問題相伴而生,探討引起網路道德問題的根源,進行網路道德教育。
21 世紀,人類社會必將進入網路時代,網路有自己的空間,網路空間的出現帶來了獨特的網路文化,網路開啟了人們新的實踐,井正在日益強烈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如同以往時代一樣,科學技術的進步,都將比其他力量更大地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網路的發展為人類的道德進步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網路帶來的某些負面的、消極的道德影響甚至嚴重的道德失范行為,也給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道德教育如何去適應並滿足網路社會對道德教育的要求,開辟一條網路道德教育之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網路道德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網路作為一項影響深遠的技術革命,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活動方式,一個涉及網路的道德問題相伴而生。
1 、網民的道德人格問題。在網路上,人們適應網路生存需要,形成了新的行為方式和新的交往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也形成了新的文化模式。而反過來,新的文化模式又在培養造就新一代的網路人網路人按照網路生活的樣式形成了與網路相適應的網路人格。隨著人們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對網路的依賴性逐漸增強,出現了「網路上癮症」、「網路綜合症」等現象。由於人機交往的頻繁,導致人際現實接觸很少,進而導致人們之間感情關系談薄,對社會認識的扭血。
2 、道德沖突現象。由於信息內容所產生的地域性與信息傳播方式的超地蛾性矛盾,導致民旅國家問倫理道德發生沖突事件。上網者的民旅、種族、國家不同,其接受的傳統道德教育存在巨大差異,因此,其對同一事情的道德評價也會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沖突的。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些沖突有范圍擴大、加速化的趨勢。不同國家的意識形態的相互滲透和價值觀念的相互傳播,引發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沖突和失范。
3 、知識產權極易受到侵害。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企業和個人的各種權益越來越頻繁地受到來自網上的形形色色的侵害。商標網上被仿冒,作品網上被盜用,技術網上被泄露等等,都給受害者帶來了難以言狀的損失和傷痛。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強烈地要求政府或社會處理好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知識網路資源共享,合理利用兩者相矛盾的難題。現有的著作權法難以應付新的信息體系,如何保護系統中所存的信息數據的知識所有權成了問題。
4 、網路信息污染的問題。信息網路技術的濫用威脅著人們的道德倫理。有用無用的信息同時被生產,網路正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倉庫。網路環境的不可控性從信息質量上污染了德育環境,大量信息垃圾對人們的思想造成了嚴重的侵蝕。電腦技術帶紿人們的一些游戲使辨別能力差的青少年沉浸其中,游戲中充斥著暴力以及色情的東西,無時不在教唆孩子們褻凄人類的文明。
5 、利用同絡侵犯他人隱私問題和損害他人身心健康。以電子形式存儲的有關個人的或法人的信息被用於原來的目的以外的用途,或者被泄露給第三者,被誤用或被濫用。保護個人的隱私是一項社會的基本倫理要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除了上述的知識產權方面的網上侵權行為之外,另一種更加具有社會危害性的網上行為也在蔓延,這就是在網上散布種種流言蜚語,侮辱誹謗他人。在網路經濟活動中,如何界定個人隱私的范疇,防止把個人隱私作為謀取經濟利益的手段,防止損害他人的身心健康,這將成為人類社會在網路時代面對的一個難題。
6 、利用網路犯罪。網路的隱蔽性使道德行為的自由度和靈活性顯著增強,為人們放棄道德責任提供了可能,一些人因此把網路當成犯罪工具。電腦病毒的製造和傳播給人類社會已經帶來了極大的損失,網路黑客的人侵引起人們對網路安全的高度重視,恐怖組織、邪教組織也把網路當成新的犯罪工具。
凡此種種足以引起人們對此類問題的重視,對網路擴展過程中出現的負面道德同題應保持高度警惕。那麼引起網路道德問題的根源是什麼呢 ?
4. 「互聯網+」背景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與對策論文
「互聯網+」背景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與對策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互聯網+」背景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問題與對策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摘要: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國已經形成「互聯網+」發展趨勢,會計行業的發展也受到其深刻影響。本文將通過對此背景下「互聯網+」對財會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如何提升會計人員的能力和職業道德的合理結論。
關鍵詞:
互聯網+;財會;職業道德;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大數據時代對財會人員的影響及帶來的挑戰
在2016年,ACCA發布了一份名為《專業會計師-成就未來》的報告。裡面提到,數字科技是驅動財會行業變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未來5-10年,數字技術的普及和由此產生的商業影響。比如眾所周知,智能軟體和系統將會取代手工記賬;企業將實現復雜且多方面的流程自動化等。未來財務與非財務相關績效指標的中數確立和評估會成為對財會人員考核重要的績效特徵之一。因為同時還會要求專業會計師通過具體背景下的數據分析進行商業決策。「大數據」工具、智能軟體等各種技術的運用,可以進一步完善數據前後關聯綜合分析。今後出具分析報告會被要求更加高效,而且需要以便捷且有意義的方式呈報分析結果。
財會工作能否提供客觀、公正旁培緩是會計信息能否對本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真實性進行監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在工作中是否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它通過職業操守和良知對財會人員的行為進行約束和影響,它也同樣貫穿著財會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
互聯網將世界各地的人連接到了一起,也將全世界的信息匯聚到了一起。未來財會人員將面臨更加龐大且復雜的外部環境。會計人員必須善於運用價值鏈理論,擺脫傳統會計理念的束縛,再造會計信息處理流程,既服務於會計目標,同時也進一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內外在兩方面的壓力都是對財會人員無形的考驗。
二、「互聯網+」時代會計信息系統高速發展帶來的問題
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人員的心理。從前會計人員是會計行為的直接執行者,通過會計信息系統及會計電算化的發展,省去了很多復雜煩瑣的計算和容易出錯的記錄,特別是在對其他部門或公司的關聯業務的核算方面極大改善了會計工作的外部環境。而與此同時,高速發展的會計信息系統引發的是同樣讓人無法忽視的問題:
(一)法律法規的不健全
我國現行的對財會人員加以約束的主要法律是《會計法》等。該部法律由2017年最新修訂,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兩年有餘,但關於會計方面的發展卻是日新月異的。且現有的法律對財會人員如何開展職業道德建設、違反職業道德法規應受到怎樣的懲罰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導致部分從業人員無法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形成不良好的行業氛圍
(二)內部控制等審查機制不完善
市場經濟的飛速變化導致企業也逐漸轉型以尋求更好的發展,這一現象的背後卻存在著以下一系列的問題:組建內控成員的職能劃分不明確;管理層及內控成員對內控的重要性認識不清;對內控風險評估的經驗匱乏;企業內部內控體系形同虛設,造成企業發展與經濟變化步調的不協調性
(三)會計信息失真
會計信息的不可靠是財會人員的失誤或是某些不涉及到利益沖突的客觀原因導致的,這樣的信息失真很容易被察覺,帶來的危害也並不大。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則是因為財會人員受到利益的誘惑違反法律規定造成的。進而會導致管理者所作決策來源的信息和數據有誤,也使利益相關者無法了解企業真實的經營狀況。
(四)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對會計人員心理的影響
在對數據信息的整合過程里,從手工記錄向自動化轉變,這大大地推進了會計信息系統的發展。財運模會人員的心理變化也與之有著直接的聯系。會計人員接受能力及時間限度與信息量的劇增的矛盾,會計人生命的有限性與專業知識增長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會嚴重沖擊會計人的心理,對會計行為的執行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關於「互聯網+」時代的職業道德建設的建議
「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深度參與企業的經營與決策,這就需要其具備高度的責任心、謹慎、公正、誠信、更好的發揮反映和監督職能,承擔社會責任。「互聯網+」時代,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傳播更加「及時」,范圍更加廣泛,風險和損失更加不可預知,因此,會計人才應該被賦予新的價值觀念、道德標准和建設模式,提升自律能力,加強自我防範,顧全組織和整體的利益,杜絕利用職務之便謀取個人不正當利益。新時代應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一)健全法律法規制度
不斷完善現行的法律法規,緊隨時代發展,將職業道德規范和法律有機結合起來。對優秀的財務工作者進行嘉獎,對違反我國法律和不遵守道德法規制度的從業者進行嚴厲懲處。這樣就具有強有力的外部因素來強制監督財會人員的行為,進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
(二)完善內控內審監督
組織內部應建立獨立的內部控制小組及內部審計部門,在保證其工作權威性的前提下,小組成員們還應保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對組織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和審查,並對組織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建立專門的審計部門,確保審計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三)加強財會人員的職業修養和道德教育制定嚴格的行為規范標准
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源於財會人員本身的職業修養和素質。做好財會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定期加強職業道德修養的宣傳。各高校應對即將輸出社會的未來型財會人員們開設專門的課程、講座、宣講會等方式進行職業道德建設的教育。
四、總結:
在「互聯網+」的大時代背景下,我們每天能接收到的信息以指數倍在增長。但財會人員依舊是社會發展推動者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且新時代對於財會人員的要求會更加嚴格,要不斷提升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以適應多變的科學技術發展。經過本文的研究與分析發現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得從健全法律制度、完善外部監督、加強教育三個方面對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進行全方位的提升,以達到營造良好從業環境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玉梅會計信息系統演進對會計人行為的影響2012(10)
[2]田冠軍石磊「互聯網+」時代會計人才職業素養探討
論文答辯一般程序
學生必須在論文答辯會前,將經過指導老師審定並簽署過意見的畢業論文連同提綱、草稿等交給答辯委員會。
在答辯會上,先讓學員用15分鍾左右的時間概述論文的標題以及選擇該論題的原因,較詳細地介紹論文的主要論點、論據和寫作體會。
答辯老師提問。老師提問完後,有的學校規定,可以讓學生獨立准備15-20分鍾後,再來當場回答,有的則要求學員當場立即作出回答(沒有準備時間),隨問隨答。
學員逐一回答完所有問題後退場,答辯委員會集體根據論文質量和答辯情況,商定通過還是不通過,並擬定成績和評語。
召回學員,由主答辯老師當面向學員就論文和答辯過程中的情況加以小結。
對答辯不能通過的學員,提出修改意見,一般允許學生另行答辯。
論文答辯技巧
熟悉內容
參加論文答辯的同學,首先必須對自己所著的畢業論文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這是為回答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就有關論文的深度及相關知識而可能提出的問題所做的准備。
圖表穿插
圖表不僅是一種直觀的表達觀點的方法,更是一種調節論文答辯會氣氛的手段,特別是對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來講,長時間地聽述,聽覺難免會有排斥性,不再對你論述的內容接納吸收,這樣,必然對你的畢業論文答辯成績有所影響。所以,應該在論文答辯過程中適當穿插圖表或類似圖表的其他媒介以提高你的論文答辯成績。
語速適中
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的同學一般都是首次。無數事實證明,他們論文答辯時,說話速度往往越來越快,以致畢業答辯委員會成員聽不清楚,影響了畢業答辯過程中的語速,要有急有緩,有輕有重,不能像連珠炮似地轟向聽眾。
目光移動
畢業生在論文答辯時,一般可脫稿,也可半脫稿,也可完全不脫稿。但不管哪種方式,都應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標時常地瞟向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及會場上的同學們。這是你用目光與聽眾進行心靈的交流,使聽眾對你的論題產生興趣的一種手段。
時間控制
一般在比較正規的論文答辯會上,都對辯手有答辯時間要求,因此,畢業論文答辯學生在進行論文答辯時應重視論文答辯時間的掌握。對論文答辯時間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該截止時的時間立即結束,這樣,顯得有準備,對內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輕車熟路,容易給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成員一個良好的印象。
文明禮貌
在答辯過程中,除以上幾點需要注意外,這一條也需要注意,雖然起不上很大的作用,但可以給答辯老師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在你和他人勢均力敵的情況下,一般而言答辯老師選擇的是你。
論文答辯常見問題
1、自己為什麼選擇這個課題?
2、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結構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間邏輯關系如何?
5、在研究本課題的過程中,發現了那些不同見解,自己是怎樣逐步認識的?又是如何處理的?
6、論文雖未論及,但與其較密切相關的問題還有哪些?
7、還有哪些問題自己還沒搞清楚,在論文中論述得不夠透徹?
8、寫作論文時立論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畢業論文寫作意義
1、撰寫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在校學習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在畢業前都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任務。申請學位必須提交相應的學位論文,經答辯通過後,方可取得學位。可以這么說,畢業論文是結束大學學習生活走向社會的一個中介和橋梁。畢業論文是大學生才華的第一次顯露,是向祖國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報到書。一篇畢業論文雖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個人的才華,也不一定能對社會直接帶來巨大的效益,對專業產生開拓性的影響。實踐證明,撰寫畢業論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是保證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提高寫作水平是幹部隊伍「四化」建設的需要。黨中央要求,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領導班子成員應當逐步實現「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個「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對幹部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要求。
畢業論文寫作要求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 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並便於後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徵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 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 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准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 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 論文——實驗結果 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捨,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註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並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於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採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佔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六)論文 ——討論 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迴避相對立的觀點。 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 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 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於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採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 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九)論文——致謝 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於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徵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 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彙,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5. 怎樣踐行網路道德 網路道德的特點
一.1、是開展網路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網民的思想政治素質。網路道德問題的治本之道,是要用科學理論武裝人們的頭腦,使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是開展網路道德素質教育,提高網民的道德素質和道德修養。由於網路道德運行機制受阻,社會輿論的作用減弱,因此,加強網路道德主體以「自律」為特徵的道德教育尤為重要。同時,要提高網民的善惡鑒別力,分清那些行為是合法的、善的,那些行為是非法的、惡的。
3、是要大力開展網路法制教育,著力提高網民遵守網路游戲規則的法律意識,做遵紀守法的網民。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根治網路不道德行為,使網路社會在有序中實現發展。
網路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畫面,同時,美好的網路生活也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創造。讓我們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響應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號召,作為新世紀大學生,我們應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網,文明上網。
4、所謂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5、網路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網路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則創造性地完善社會關系和自身,其社會需要除了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之外,還有提升和發展自己內在精神的需要。 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網路道德的特點是:自主性 、多元性 、開放性。
信息時代的網路媒介是傳播先進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這種特殊的平台在信息交流方面占據著很大的優勢,能夠形成一種史無前例的網路信息環境。網路環境中的信息知識是不分國界、不分地區的,與人們的傳統認識、道德觀念也大不相同。網路環境對大學生的 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國許多高校紛紛加強校園網路建設,並將網路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來對待。因為,網路像一把「雙刃劍」,給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網路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復雜性,做好調查研究,不斷探索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對策。
二、網路環境下大學生思想品德的現狀
1、鑒別判斷能力下降,理想與價值觀迷失。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強,這主要歸因於學校和社會上的各種培訓、各類媒體、計算機網路、通訊網路、各種社團等獲取知識的渠道。大學生獲取的知識量已遠遠超出了學校教育的范圍,而且超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想像,但是,無論學生家長、教師,還是學生本人,由於對知識「爆炸當量」的心理准備不足,造成了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對知識鑒別、判斷能力的欠缺;同時,隨著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正確的價值選擇變得更加困難,直接導致大學生的價值沖突更加直接、更加劇烈;而世界各國、東西方價值觀念在學生頭腦中的碰撞也更加直接、更加激烈。 2、過度強調自我,社會公德失范。大學生的自我評價很高,他們自我意識的覺醒與日俱增,他們渴望獨立,期盼一個沒有約束、完全屬於他們自己的足夠大的時空;由於長期生活在大家庭中,他們的獨立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和鍛煉,心理素質滯後於身體素質,心理年齡落後於生理年齡,這使社會和家庭難以完全接受其渴望獨立的期盼。這就導致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發生沖突,以及代溝的擴大,有些學生心胸狹隘,不懂得寬容和妥協;有些學生思想偏激,對學校的管理制度反感;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能力差,對社會道德的約束產生抵觸。 3、思想網站功能缺乏,內容簡單,難以發揮思想教育的功能。雖然我國許多高校都已建立了思想品德教育網站,但是,這些網站還未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存在多種問題:如教育模式落後、教育方法簡單化、教育過程形式化,網站面目呆板,沒有感染力與親和力;網站上相關內容簡單羅列,信息面狹窄,或內容泛化,缺乏個性,影響力不大;功能簡單,針對性弱,有效性差,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甚至有些高校至今沒有開設思想品德教育的網路平台。 以上這些現狀與問題,都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亟待探索有效對策。
此外,要加強網路文化建設,優化網路育人環境,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時也要做好心理咨詢輔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網路上與生活中為學生解決思想中的難題。最後,要設立網上思想品德教育問卷調查、學生信箱等,及時與學生交流、溝通,掌握學生思想動態,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 5.加強祖國傳統文化教育與信念教育。要堅持從正面教育入手,切實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要通過中國文化傳統教育,培養師生對祖國濃厚的民族情感,提高愛國覺悟,不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的信心和決心;要始終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新情況,探索新途徑,努力開創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
6.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如何堅守公共道德底線
學會等待、學會判斷是互聯網時代對於我們每一個網民的最低要求。四通八達的互聯網時代將言論自由發揮到極致,也將更多的普通網民變成了受害者。學會分辨,應該成為我們普通網民堅守的道德底線。
在繁雜的消息面前我們要做到冷靜克制、理智思考,用自己的經驗去判斷,用常識去分析,用行動去檢驗。在繁雜的信息面前,我們要做到的不僅僅是隨手轉發擴散,更應該學會等待,等待自己理智的思考。
不傳謠、不信謠是互聯網時代對廣大網民的基本要求。天津之殤是國殤也是心傷。一條「方圓一公里內毫無生跡、方圓兩公里內全部撤離」的微博緊緊地揪住了網民的心,讓大家對這場災難深感惶恐。然而,對於這條信息的真假卻沒人推敲無人質疑。
毛主席曾經教導我們「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在謠言與信息共飛的微博和朋友圈我們要學會去偽存真,讓「流言止於智者」不讓自己成為謠言的下一個傳播者。
在各類信息的面前我們要堅定自己的立場,相信我們的黨和政府不盲目跟風、不隨波逐流。這不僅僅是災難面前我們應有的品質,這更應該是互聯網時代我們每一個人堅守的道德底線。
讓更多真實的聲音傳出來。李總坦舉理抵達現場時說「權威發布跟不上,流言就會滿天飛」打擊虛假最有效、最直接的辦讓神碧法就是用事實說話。我們沒有全面掌握動態的能力,卻能用自己所了解的那部分事實抵擋不實的流言、失實的報道。
用屬於我們自己的正能量去驅散網路中彌漫的負能量,積少成多、積善成流我們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為網路貢獻屬於自己的那份正能量。
(6)大數據時代的道德問題擴展閱讀
伴隨社會轉型、價值多元、公共精神匱乏帶來的深刻影響,瞎判公共道德底線滑坡已嚴重侵蝕社會健康運行的基礎。公共道德底線危機不僅僅是一個道德問題,更是多方關聯的復雜社會問題,它是國人內在信仰失落,價值判斷偏誤,制度約束乏力等現實因素的深刻映射。
基於此,亟須努力加強公共道德教育改革,充分發揮教育守護公共道德的底線功能,並通過制度的完善與約束,實現公共道德秩序的良性重構。
7. 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我國已成為網路大國。在網路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道德
(1)正確使用網路工具。應當正確使用網路,提高對網路內容和信息的鑒別力,積極運用網路傳播正能量,使網路成為開闊學習視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工散李具。 (2)健康進行網路交往。應通過網路開展健康有州旅益的人際交往,積極參與網路文化的建設與管理,進行有利於個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養的網路交往。同時,要樹立自我保沖跡遲護意識,不要輕易相信、約會網友,避免受騙上當,避免給自己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3)自覺避免沉迷網路。應當從自己的身心健康出發,合理安排上網時間,理性對待網路。 (4)養成網路自律精神。應當在網路生活中培養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進網路生活的健康與和諧。 面對網路生活,不僅遵守道德規范,也應當自覺學習和遵守有關互聯網的法律規定,堅守法律法規底線、社會主義制度底線、國家利益底線、公民合法權益底線、社會公共秩序底線、道德風尚底線和信息真實性底線,這也是遵守網路道德的要求。
8. 大數據倫理的概念
1.大數據倫理:「大數據倫理問題」,屬於科技倫理的范疇,指的是由於大數據技術的產生和使瞎賀用而引發的社會問題,是集體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准則問題。
4.大數據撞庫:「撞庫」是黑客通過收集互聯網已泄露的用戶和密碼信息,生成對應的字典表,嘗試批量登陸其他網站後,得到一系列可以登錄的用戶。
5.大數據「殺熟」 :所謂大數據殺熟,指的是同樣的商品或服務,不同用戶看到的價格或搜索到的結果是不同的,從而導致用戶權益受損的現象。通常是老用戶看到的價格反而比新用戶要貴,或搜索到的結果比新用戶要少。
6.什麼是「信息繭房」 :「信息繭房」,是指傳播體系個人化所導致的信息封閉的後果。當個體只關注自我選擇的或能夠愉悅自身的內容,而減少對其他信息的接觸,久而久之,便會像蠶一樣逐漸桎梏於自我編織的「繭房」之中。
7.大數據倫理產生的原因:1)人類社會價值觀的轉變2)數據倫理責任主體不明確3)相關主體的利益牽涉4)道德規范的缺失;5)法律體系不健全6)管理機制不培神粗完善7)技術烏托邦的消極影響8)大數據技術本身的缺陷
8.大數據倫理問題的治理:1)提高保護個人隱私數據的意識;2)加強大數據倫理規約的構建;3)努力實現以技術治理大數據;4)完善大數據立法;5)完善大數據倫理管理機制;6)努力弘揚共享精神化解數字鴻溝。
9. 醫療大數據平台推進醫學道德形態重構
醫療大數據平台推進醫學道德形態重構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醫學呈現出個體化發展趨勢,而基因技術的應用又使精準醫學凸顯。個體化醫療與精準醫療的結合,預示了大數據時代醫療變革的方向:通過數字化人體引發醫療健康革命。
大數據時代,一種潛在的變化正在顯現,掌控個人的醫療過程和醫療保健成為變化的核心。醫療大數據平台的運營會隨著規模的擴大和效率的提高而關涉總體人類健康、社會公共善、共享的倫理和個人醫療服務方面的改善,從而推進醫學道德形態的革命性重構。
首先,通過個體化醫學改善總體形態的人類健康。數字化人體和基因組學的重要意義在於:通過大數據技術和基因篩查技術的融合運用,帶來醫學重心的轉移或變化。它提供給人們的醫學勸告主要有兩條:其一,預防比治療更重要;其二,醫學只有遵循個體化科學才能帶來整體人類健康狀況的實質性改善。在大數據時代,手機將成為生命線,它使邊遠地區的人們獲得所需要的醫療服務,並通過數據反饋為社區創造一個數字化的網路系統。通過大數據,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在健康培訓、在線診斷、預防和災疫應對等領域一展所長。
其次,通過構建公共健康之善疏解醫患緊張。數字化時代醫學道德形態重構的重點,是通過個體化科學構建公共善,並由此疏解醫患緊張關系。生命倫理學對個體化權利的強調和對總體人口健康的強調之間存在明顯斷裂。然而,個人自主或自我決定如果沒有基於「數字化人體+基因測序」的個體化醫學的支持,只能是一種抽象的權利原則。醫療大數據提供給個人的健康或診療指南,無論對病人還是對醫生,都類似於航海圖。這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從未有過的世界觀,它使病人真正成為醫學的中心。
再次,通過融合的醫學展現開放共享的倫理。隨著數字化時代的來臨,各國政府都認識到數據開放的重要性,出台了數據開放的法令。醫療大數據將患者作為醫療信息的點連成一片數據之海。因此,一種開放共享的醫療信息技術系統可以通過相關關系的挖掘而預測某些疾病的分布或流行。數據的開放共享將帶來一系列融合,進而將快速成熟的數字化、非醫學領域的移動設備、雲計算和社交網路與蓬勃發展的基因組學、生物感測器和先進成像技術的數字化醫學領域合為一體。醫學或醫療技術可能因為更偏重預防而體現「上醫醫未病之病」的理念。
最後,通過開放整合的專家團隊提供個體化醫療服務。基於網路平台的醫療技術實踐,使得醫學團隊的診療模式成為未來醫療診治的基本模式。大數據時代的醫療技術實踐,為「團隊醫學」提供了新的形式,醫學不再是個體醫生的單打獨斗,而是基於網域空間的專家團隊為患者提供量身定製的個體化醫療服務。以團隊形式為個體提供醫療健康服務,建構了真正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道德形態。從個體收集到的數據的大批匯總最終將會創建一種良性反饋的倫理性圏層,使健康計劃的所有參與者受益,並鼓勵愈來愈多的人參與進來。
大數據時代的健康革命,在技術形態上,取決於數字化人體基礎上的精準醫學模式的建立。無線感測器、大數據與基因組學的結合是其先鋒。這種醫學道德形態的重構凸顯了三大倫理道德難題。
第一,個人隱私及安全問題。在數字化、信息化時代,醫療行業面臨保護信息安全和保護個人隱私的雙重困擾。安全隱患和隱私風險之一,是員工使用自帶移動設備連接醫療系統的IT基礎設施所帶來的風險,這是惡意軟體侵入的最薄弱環節,被稱為醫療領域的「自帶設備」難題。推行移動化或個體化醫療計劃(或健康計劃)是許多頂尖級診所和醫院的計劃,實施過程必然會面臨該難題。除此之外,還面臨醫療大數據或精準醫學模式自身帶來的問題,比如醫療設備或監控器的數據失竊問題等。與此同時,醫院利用數據平台收集和分析某患者的敏感信息是否侵犯個人隱私?政府機構和企業對個人健康信息進行收集、監控和分析處理是否符合隱私規則?醫療數據、商業數據、科研數據等應遵循何種收集規則?參與者隱私的保護既是醫學研究得以展開的前提,又是一切健康計劃得以實施的前提。只有在保護個人隱私與充分利用資料庫之間尋求一種平衡,才能應對大數據時代醫學生命倫理學的隱私及安全倫理問題。
第二,數據的真實可靠問題。如何防範數據失信或失真是數據共享遭遇的基準層面的倫理挑戰。建立在數字化人體基礎上的醫療技術實踐,其本身就預設了一條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線。由於人體及其健康狀態以數字化的形式被記錄、存儲和傳播,因此形成了與實體人相對應的鏡像人或數字人。失信或失真的數據,導致被預設為可信的精準醫療變得不可信。例如,如果有人擔心個人健康數據或基因數據對個人職業生涯和未來生活造成不利影響,當有條件採取隱瞞、不提供或提供虛假數據來玩弄數據系統時,這種情況就可能出現,進而導致電子病歷和醫療信息系統(HIT)以及個人健康檔案(HER)不準確。如何治理或防範數據失信或失真,是數字化時代數據共享面臨的一種倫理挑戰,它構成大數據時代生命醫學倫理學的重大課題。
第三,數字鴻溝或價值鴻溝帶來的挑戰。數字鴻溝指不同社會群體對於數字化技術或信息技術使用的巨大差異,分為接入、應用、知識、價值四個方面。隨著接入問題的逐步解決,應用和知識方面的鴻溝正在縮小,價值鴻溝變得越來越突出。這提示我們必須充分重視數字化健康革命帶來的價值觀變革。只有縮小價值鴻溝,使人們認識到,個體化醫療和精準醫學基礎上的個人健康革命,是一種將個體與總體進行融合的醫學變革,它展現了數字化時代健康革命的價值核心即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道德形態,才能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醫療大數據平台建設之中。
大數據、基因組學、移動醫療和精準醫學的基本原理,是連通最小行動者和最大數據計算之總體,這是現代醫療技術在大數據時代展現的倫理特質。大數據對個人和集體相互關系的重新定位無論對個人還是集體都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它提供了在一個日益個體化的現代社會,個人與集體密不可分的結合方式,迫使個人重新思考集體性或總體性價值的時代意蘊。當然,這種思考必須以對個人的自由、尊嚴和權利的維護為前提。與此同時,從群體出發或從整體出發的倫理理念重新獲得了應有地位,並與強調關聯性思維、整體和諧理念的中國倫理文化構成一種內在契合。而這正是大數據時代生命醫學倫理學最引人矚目的發展方向。
10.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保護必須加強倫理道德建設
在科學信息時代,大數據早已經不是單純的數據,而是成為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數據生成、收集、存儲、傳輸、利用也幾乎遍布各個行業,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做氏
但另一方面,數據在帶來便利的同時,給公眾隱私造成的破壞也是顯而易見的,高度信息化使得個人私密信息泄露風險增加,精準詐騙、廣告騷擾等現象屢見不鮮。
數據有益,數據的使用也要做到無害,在提倡重視科學倫理道德的當下,大數據時代的個人隱私保護必須得到重視。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強 科技 倫理治理的意見》當中也明確提出, 科技 活動要尊重人格尊嚴和個人隱私,保障 科技 活動參與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審核專家】
劉世平
中科院大學金融 科技 研究中心主任
個人隱私權被侵犯非常嚴重
個人隱私有不同定義,普遍指的是公民個人生活中不願為他人公開或知悉的秘密。大數據時代蘆雀,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線解決問題,但互聯網強大的記憶和存儲功能讓一陪胡早切在線行為可以被快速捕捉。這讓隱私保護呈現出三大特點:數據隱私泄露更常見、侵犯隱私手段更隱蔽、侵犯隱私後果更嚴重。
目前,隱私權被侵犯的現象實際上是非常嚴重的。我們經常會收到各種各樣的騷擾電話,這是由於我們很多本應該被保護的信息被泄露、被出賣或者被交易所致。有些是因為數據安全的問題被泄露,收集了他人數據的機構由於管理漏洞或者管理不當,數據被別人竊取;有些是數據被收集後,收集者缺乏管理和保護數據的意識,導致數據流失或者被濫用;還有的是數據收集者為了牟取不法利益而出賣了他們收集的數據給第三方。凡此種種,各種案例都極為普遍。
例如2020年2月,化妝品品牌雅詩蘭黛因不安全伺服器泄露了4.4億用戶敏感信息;2020年6月,廣東省偵破了一宗特大公民個人信息泄露案件,此案涉及10億條個人信息遭泄露;以及全球最著名的信息泄露事件——臉書(Facebook)5000萬用戶的信息泄露。這些事件讓人們清楚地認識到,數據一旦泄密,隱私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