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傳播學中麥克盧漢「媒介即訊息」實例。請舉一個簡單的現實例子來解釋這個理論。
報刊和微博的對比
報刊和微博都能夠傳遞信息【本質:媒介即訊息】
報刊是視覺的延伸,而微博是視聽覺的綜合延伸【功能:媒介是人體的延伸】
報刊屬於「熱媒介」它傳播的內容是經過層層核實的,保證了消息的准確度,但我們在其中的參與度也大大減少了。
微博屬於「涼媒介」在微博里大家的參與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人們可以暢所欲言,但是相對的信息的准確度也會降低,在看到一則消息時它所表達的信息會顯得含混模糊。
【類型:媒介涼熱論】
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在拼了老命寫作業的同學哈哈哈哈,希望能對你有幫助啦~
㈡ 傳播學中「媒介即訊息」這一觀點的 簡單概述
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對傳播媒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高度概括。其含義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即,人類只有在擁有了某種媒介之後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媒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影響了我們理解和思考的習慣」。因此,對於社會來說,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媒體所傳播的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以及帶來的社會變革。
㈢ 如何理解麥克盧漢的 "媒介即訊息
媒介即訊息」這是加拿大多倫多學派學者麥克盧漢對傳播媒介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高度概括,其含義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訊息,即人類有了某種媒介才有可能從事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和其他社會活動,因此,從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來看,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訊息「不是各個時代的傳播內容,而是這個時代所使用的傳播工具的性質,它所開創的可能性及帶來的社會變革。
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第一章中,麥克盧漢開明宗義地說:「媒介即訊息,我們難免會感到吃驚。所謂媒介即是訊息只不過是說:任何媒介對社會及個人的影響,都是由新的尺度產生的;人們的任何一種延伸,都要在人們的事務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媒介即訊息,麥克盧漢認為:「大概可能靠指出以下事實來闡明,任何技術都逐漸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人的環境,環境並非消極的包裝用品,而是積極的作用進程。」
在麥克盧漢看來,和交通等其他媒介一樣,傳播媒介的發展影響著人類感官組織,並因此影響著人類的文化結構。「任何媒介或技術的訊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間事物的尺度的變化、速度變化和模式變化。」根據麥克盧漢的觀點,媒介技術的力量在於它把各種感官功能分離。電子媒介的出現的標志便是網路時代的到來,在當今社會,網路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人們的感官和思維。自從有了網路,人類的思維方式及思想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信息傳播的加速,信息的泛濫,人與人之間交流工具的多樣化,這些都是網路這一媒介賜予我們的。
當所謂「後工業社會」、「信息時代」、或「知識經濟」向我們迎面撲來時,麥克盧漢所提示的問題,無論多麼粗糙,都將變得越來越符合現實意義。殷曉容在「麥克盧漢對美國傳播學的沖擊及現代文化意義」一文中提出「在現代歷史背景的條件下,重新審視麥克盧漢的媒介思想,審視他的思想對當時美國為首的西方傳播學界的沖擊,並對這種思想所具有的內在矛盾以及就整個而言所蘊涵的現代文化意義進行了重新認識。
網路作為一種媒介在給人類的交流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許多負面影響。近年來,隨著網路的普及,網路犯罪率也在逐年上升,可以說,網路的時代里,人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虛擬的網路社會中度過。網路時代帶來了一個時代的變革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多樣化,公民發表意見及簡介渠道的多樣化,網路還間接影響了民主政治的發展。由於網路的普及,公民可以通過網路這一途徑監督政府行為,更加方便,更加快捷。
媒介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每一種新的媒介的產生,都開創了人類感知和認識世界的方式,傳播中的變革改變了人類的感覺,也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並創造出新的社會行為類型。在原始社會,口語是主要的傳播媒介,由於聽力的物理限制,人們必需生活在小空間的部落群體之中,相互保持著近距離的密切聯系。文字和印刷媒介產生以後,人類由「耳朵的社會」轉向了「眼睛的社會」,由於交往和傳播不再以物理空間接近性為前提,人類可以分散到廣闊的地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疏遠,部落社會便發生了解體。電子媒介尤其是網路的普及再次改變了這種情況,它們以接近實時的傳播速度將遙遠的世界拉的很近,人與人之間的感覺距離大大縮小,於是人類在更大范圍內重新部落化,整個世界變成一個新的「地球村」。
現代的網路時代下,人們對網路的依賴性遠遠大於其他媒介。美國911事件發生後的五分鍾全球各大網站便報出這一驚人消息;兩會期間,公民通過網路與國家領導人進行在線交流,這一民主參與的方式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網路的時效性和群眾參與力度遠遠超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其他媒介。正是因為有了網路,人們可以有多種交流方式可供選擇,網路憑借其優勢迅速在現代社會中佔有一席之地。
網路時代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處於高度信息化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大眾傳播媒介進一步發展,廣播電視進入數字化多頻道和衛星跨國傳播時代;微型電腦普及到家庭,並迅速成為個人進行綜合信息處理的媒介;以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為代表的新傳播的發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出現了融合的新趨勢。人類的社會信息系統已經超越了高度分化和多元發展階段,迎來了重新統合的時代。這是社會信息系統演化中的一大飛躍,同時也意味著這個系統規模更加巨大,結構更加復雜。
網路對我們的影響無處不在,網路也為我們的大眾傳播開辟了一條便捷通道。網路時代下,「媒介即訊息」,網路的性質決定傳播的性質,網路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又一場信息革命,而人類社會的發展,傳播的發展,正是在傳播工具的不斷演進中進行的。我們只有合理利用網路,讓網路真正成為傳播訊息的媒介,那樣,傳媒事業才能更迅速更好的向前發展。
㈣ 在數字媒體環境下如何理解媒介即訊息
「網路時代」實現了技術創新媒介的第三次偉大飛躍,人類步入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博客、播客、維客等網路新媒體應運而生,繁榮和活躍了傳統的媒介形式。這些新媒體從三方面向我們詮釋了「媒介即訊息」的含義。
⒈舊媒體成為新媒體的內容。麥氏說:「除了光這個例外,其餘一切媒介都是成雙結對的。一個媒介是另一個媒介的『內容』」。」「小汽車裝在火車上運輸時,它是在使用鐵路,於是它就成為鐵路的『內容』。同理,用貨櫃車裝運時,它使用的就是公路。依此類推,印刷術使用手稿、電視使用電影、電影使用劇場、文字作品使用聲音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雜交也好,母體承載子體也好,都要產生新的化合物,如象有聲電影或『無馬拉的車』一樣。」②一種媒介的內容往往取自於另一種媒介,而在涉及新媒介時,其內容通常都來自於之前的媒介。文字、聲音、電影、電視等等都是一種媒體,它們能承載、傳遞信息和情感。在web2.0時代,博客、播客、維客引入並聚合了它們,成為能夠容納巨大信息的新媒體。例如:博客的個人日誌是通過文字來詮釋它的內容,播客則更多地借鑒了聲音、電視、電影圖像等來完成內容的表達。互動維客則更像一本在線編輯的網路全書,包羅萬象,藉助的舊媒體形式更豐富。舊媒體是新媒體內容的觀點,從歷史發展的長河來看,有它的現實操作意義。它啟示我們運用媒介之間相互容納性特點,推陳出新,不斷創造新媒體,同時通過新、舊媒體的競爭,實現媒介生態的繁榮。
⒉新媒體是對舊媒體的揚棄。網路電視,如點播版的ppstream、pplive 等改變了電視你播我看的被動局面,電視稍遜即逝、不可及時回顧的缺陷得到彌補。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不同內容及不同時間段進行觀看。牛頓寫給友人的信中提到「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舊媒體在一定程度上是新媒體的巨人。新媒介是對舊媒體的延伸,它的元素在舊媒體里萌芽,它是對舊媒體一些元素的放大,對另外一些元素的舍棄。播客作為新媒介產生,就是將博客里的「音頻播放」、「視頻瀏覽」「圖片相冊」等元素的放大,而對文字元素等一種或多或少的舍棄。
⒊新媒體誘發新環境,宣告一種全新的體驗。「所謂媒介即訊息只不過是說: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對個人和社會的任何影響,都是由於新的尺度產生的;我們的任何一種延伸(或曰任何一種新的技術),都要在我們的事構中引進一種新的尺度。」 ③麥氏不無揶揄說「『內容』好比一片滋味鮮美的肉,破門而入的竊賊用它來渙散看門狗的注意力,媒介的影響之所以強烈,恰恰是因為另一種媒介變成了它的『內容』。」「任何一種媒介的內容或訊息的重要性,實際上和原子彈彈殼上鐫刻的文字一樣。」 ④這就是說,媒介本身像原子彈一樣具有影響和改變社會的威力,而媒介的內容像是彈身上的文字,是何文字、如何鐫刻都不是很重要的,不起決定性的作用。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28/603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