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雲物智是什麼
也就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雖然應用中這四個領域和移動互聯網密不可分,但作為新興概念來說,移動互聯網已經不是科技發展方向了。
四個概念可以產生巨大的想像空間,但對於真毀謹正可以落地的應用來說不多,場景化的商業智能算是目前來說比較新穎的。人工智慧是智能化的目標技術,科學技術含量比較高;大數據芹正和雲計算是信息化普及應用的主要技術手段。
人工智慧是計算機科學的嫌余悔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並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人工智慧可以對人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人工智慧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樣思考、也可能超過人的智能。
Ⅱ 運營商如何運用大數據轉型升級
據研究顯示,大數據在全球的收入快速增長,預期在2012-2017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60%。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發布的各類大數據投資研究報告進行了初步估算,預期未來超過40%的GDP增量。大數據已經成為與自然資源同等重要的寶貴財富,發展潛力空間巨大。
而電信運營商作為數據的生產者,多年來積累的數據蘊藏著豐富的業務信息和商業信息,價值挖掘的潛力巨大,擁有如此優質的數據基礎,使得運營商在企業、行業、社會等多個層面,都會大有作為。
在8月19日召開的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上,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表示,中國移動已經意識到,大數據將與運營商的通信網路和客戶資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從企業層面來看,大數據將助力運營商全面提升運營商的精細化運營水平。一是改善用戶體驗,通過對用戶感知的分析,並運用智能交互技術,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二是實現科學決策,通過大數據刻畫當前企業發展的狀況,預測未來趨勢,對企業成本、收入風險等進行精細化管控。
從行業層面來看,目前各行業紛紛加快大數據應用,重構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運營商可利用數據與網路資源優勢,聚焦行政管理、醫療、交通、教育等多個行業,在行政管理領域可以輔助提升政策制定、信息發布、事務辦理、管理監控等多個領域的效率和設備,在醫療領域患者可通過可穿戴設備向醫生發布數據,從而得到更為便捷的醫療服務。醫葯研發機構可以利用收集到的醫學大數據提高研發能力和醫療水平。在交通、物流領域,可實現智能化的運輸網路與運力規劃,實施交通管理、車隊管理等等。
從社會層面來看,運營商依靠多年的數據和平台經驗積累,一定會成為提供社會化大數據生態平台服務的有力參與者。在未來,社會化大數據生態平台,將以數據銀行的形式存在,平台使用者不但可以享用運營商的各類數據分析服務,使用者數據也可以在這里得到充分共享和流通,不同的商業模式將在這個平台上衍生和繁榮。
李正茂認為,大數據對於運營商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而中國移動在大數據的具體研發、產業合作與對外應用方面,也進行了一些積極探索和實踐。在自主研發方面,中國移動在2007年啟動了大雲的研發計劃,構建了海量存儲處理和數據分析和挖掘等核心能力。到目前為止,大雲的大數據相關產品已經在17個省市進行了超過100項應用試點和商用,部署規模超過了3000台伺服器,在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的同時也降低了企業運營成本。
李正茂還透露,中國移動在今年成立了蘇州研發中心,計劃構建3000-4000人的研發團隊和運營團隊,宗旨就是要進一步完善雲計算和大數據產品體系,盡快形成國際一流的雲計算和大數據服務能力。
在產業合作方面,中國移動一直秉承開放共贏理念,推動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成熟和產業健康發展。我們構建了大雲產業聯盟,與技術提供商、集成商、高等院校、政府機構等超過50家單位,在核心模塊合作、授權技術服務、應用開發技術攻關等產業不同層面開展了合作。我們還積極參與了國內、國際標准化和開源組織工作,在TMF完成了大數據報告並完成發布,牽頭完成了彈性應用計算介面等國家標準的制定。
另外,在大數據對內的研究探索方面,中國移動率先提出了大數據超細分微營銷精服務的理念,在客戶服務、市場營銷等方面,也有不少成功案例。現階段的工作,更多集中在應對數據規模增長和促進企業不同專業領域數據融合上面,以及不同程度的發揮數據價值。
Ⅲ 「大雲平移」是什麼意思
雲平移就是;大數據、雲計算、平台化、移動化。
Ⅳ 蘇小研(中移(蘇州)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這個公司怎麼樣
挺好的。
中移(蘇州)軟體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移軟體)是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2014年注資成立的全資子公司(對內也稱中國移動蘇州研發中心),規劃佔地約480畝,總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建成後研發人員規模將達4500人。
公司目前正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現有員工規模超1200人,人員梯隊高素質、年輕化、多元化。平均年齡29歲,其中研發人員佔比超過85%,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員工佔比超過70%,從海外引進高端人才30餘人,社招員工多來自於國內外知名高科技及互聯網企業。
公司聚焦雲計算、大數據、IT支撐系統三大領域,堅持「重產品」、「強方案」、「拓生態」、「深運營」,以打造核心產品為基礎,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核心,構建開放生態環境,探索運營支撐服務新空間。
在政府、金融、教育、交通、製造等行業實現良好的產品銷售,成功拓展中國移動一級私有雲、上海市政務雲、蘇州高新區政務雲、工商銀行金融雲等項目;輿情通、ETL、oNest等產品進入了中央國家機關軟體采購清單。
目前,雲計算、大數據已完成基本的產品布局,大雲系列產品已更新到4.0階段。同時積極推動NFV/SDN下一代移動網路、超融合一體機、人臉識別系統、人工智慧演算法體系等重點產品和技術研發工作。
在中國移動集團的指導下,公司積極發揮產業集聚效應,與華為、Intel、浪潮分別成立聯合實驗室。大數據創新基地正在加緊建設中,該基地預計年孵化項目近百個,未來將全力服務地方產業轉型發展。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積極圍繞雲計算、大數據開展技術研發,推進開源合作、加快資質認證,增強核心競爭力。在主流開源項目貢獻顯著,目前OpenStack社區貢獻國內前五,成為全球黃金會員和董事會成員,榮獲全球第五個、中國首個OpenStack SuperUser。
資質方面,現已獲得一系列資質認證,包括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軟體企業、信息安全服務、CMMI-3、信息系統集成二級、ISO9001、 ISO27001、ISO14001、SA8000等。
面向未來,我們將堅持走科研企業的道路,更加註重原始創新和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技術產品新體系。
努力強化自主研發,打造優秀產品和解決方案,樹立市場意識,強化產業合作,從區域出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努力朝著「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IT服務提供商」的目標奮進!
Ⅳ 布局5G雲時代「移動人」都做了哪些准備
隨著 科技 的進步、互聯網的迭代更新,全球信息產業也得到了爆發式發展,傳統的數據分析技術已經越來越無法應對當下密集海量的數據處理需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作為一種新型互聯網數據分析業務,雲計算應運而生。中國移動也緊跟信息發展的腳步,發展雲計算產業,布局未來,致力於為用戶打造超一流、先進的數字化生活,並在支撐各行業企業智慧經營和服務提升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20年苦心准備,中國移動譜寫5G雲時代新篇章
20年來,中國移動堅持發展雲計算產業,力求與業界夥伴共同打造雲計算生態體系,利用雲計算的技術、產品和理念,創新商業模式滑肢慎和運營模式,助力 社會 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在5G高速發展的時代,雲計算已成為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重要引擎,也是中國移動布局5G+的重要戰略目標。
進入21世紀,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深入普及和技術手段不斷優化革新,「雲計算」概念被正式提出,並成就了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產業的第三次革命。中國移動公司在第一時間參與到雲系統的籌劃及建設工作中,並於2007年研發了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雲」平台,即以大數據和雲計算為核心能力的新一代IT平台,正式開始了雲計算、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2010年,中國移動發布「大雲1.0」版本;2014年成立蘇州研發中心;同年6月,中國移動推出「移動雲」,並於2015年4月啟動商用,正式建立起國內最完整的雲計算和大數據產品體系。2017年,中國移動發布「大雲4.0」版本,積極布局雲計劃領域,該平台包含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和平台產品,擁有26項核心產品,能夠實現在大IT技術架構下的全新平台、服務和生態構建能力,為各行業提供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專有雲、行業雲總體解決方案。
2019年,中國移動制定了移動雲三年內進入國內雲服務商第一陣營的發展目標,計劃三年投資總規模在千億元以上,並推出了共享雲資源,開放雲市場的移動雲「萬象計劃」;同年,中國移動正式發布面向5G時代的戰略級產品——大雲5.0,包含行業雲、行業智能應用、超融合一體機、電信雲、下一代網管等產品與解決方案,與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緊密協同,在互聯網+時代,為客戶提供一體化新型服務能力,助力行業數字化創新。
構建雲時代,「移動人」都做了什麼?
劉衛軍 ——中國移動「雲改轉型」路上技術創新的領航者
劉衛軍,2012年加入中國移動,就職於中國移動研究院,從事大雲彈性計算產品的設計與研發工作,2014年加入中國移動雲能力中心,為中國移動「雲改轉型」各項能力快速提升和雲能力中心雲計算技術自研能力的積累做出了卓越貢獻。
雲改前,劉衛軍就對重大問題攻關親自掛帥,信敬進行技術研討、產品研發、項目進展跟蹤,並帶領團隊學習技術前沿知識,並在雲業務領域創造了多項佳績。一是順利完成了大雲產品基礎構架的全面升級,建立起包括計算、存儲、網路在內的自研產品體系,並廣泛應用於內外部項目,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節約了大量成本。二是自主開發海量資源管理技術,並在IT私有雲項目中得以應用,構建了世界上最大的OpenStack資源飢晌池,突破了此前的單集群管理瓶頸。三是圓滿完成中國銀行IaaS業務技術支撐項目承建交付。在劉衛軍的帶領和影響下,團隊共同推動中國移動雲計算技術地位迅速提升,雲能力中心在主流開源項目中也有顯著貢獻。
在中國移動啟動「雲改」戰略期間,劉衛軍帶領團隊在短短3個月內完成了移動雲84款新增產品自服務平台研發、業務產品及計費對接聯調,實現多雲訂購運營的標准化流程;同時完成多款華為合營雲、阿里轉售雲、網路轉售雲產品上線,在此之前(自2013年至2019年),移動雲自產品存量數僅為39款,為中國移動「雲改」戰略元年的業務發展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疫情期間,劉衛軍不忘初心,堅守崗位,科學安排、全力保障疫情期間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移動雲資源池的建設上線。
劉文斌 ——身耕技術發展一線,以工匠精神推動雲化進程
劉文斌,在任職於中國移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寧夏中心經營分析室經理期間,刻苦鑽研、開拓創新,用工匠精神攻克了一座又一座技術高山,於2019年2月被中央文明辦評為奉獻類「中國好人」。
自1999年參加工作以來,劉文斌先後負責完成了40多個IT項目的建設,具備豐富的業務規劃和維護實驗經驗。隨著「互聯網+」5G時代的到來,劉文斌充分發揮自己在專業技術方面的特長,刻苦鑽研雲計算、大數據等新的IT技術和架構。在他的牽頭帶領下,完成了寧夏公司互聯網化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和計費賬務系統的雲化改造等一系列核心IT支撐系統的規劃實施及上線工作,實現了寧夏公司核心業務支撐系統由傳統架構向互聯網雲化架構的飛躍。
劉文斌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使他帶領團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構建X86構架的雲化BOSS建設和運維體系》獲得寧夏通信行業第八屆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在他的帶領下,互聯網化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比預計工期縮短一半時間成功上線,成為中國移動集團內第一個完成長市漫一體化改造的省份,和第一個實現計費賬務系統全雲化改造的省份。
「雲計算是虛擬化的關鍵,也是中國移動網路智能化的技術基礎,更是中國移動業務生態化的關鍵能力、運營智慧化的使能手段。」中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說。在雲計算的道路上,「移動人」們攻堅克難,積極 探索 ,勇敢創新,為推動雲計算的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5G 雲時代,未來可期!
隨著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5G的大幅提速,雲儲存、雲計算、雲處理的雲技術市場空間越來越大,雲時代的未來正在向我們招手。在5G萬物互聯的時代下,中國移動在雲計算產業方面,也將繼續依託於自身行業領先的技術,進一步整合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堅持發展與創新,積極發揮行業影響、促進產業合作,為數字化 社會 生活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務。
Ⅵ 2019年至今在中國移動的大數據建設中處於什麼階段
2019年至今在中國移動的大數據建設中處於全面融合階段。根據相關信息查詢,2019年至今,這期間中輪首國移動進入第三代大念高雲OS操作系統,即5G+AICDE,超大規模對標業界標桿,實現全面融合,實現超越。臘高數
Ⅶ Hadoop,大數據,雲計算三者之間有什麼關系
大數據和雲計算是何關系?關於大數據和雲計算的關系人們通常會有誤解。而且也會把它們混起來說,分別做一句話直白解釋就是:雲計算就是硬體資源的虛擬化;大數據就是海量數據的高效處理。大數據、hadoop及雲計算之間到底是什麼關系呢?
大數據開發入門 課程:hadoop大數據與hadoop雲計算,Hadoop最擅長的事情就是可以高效地處理海量規模的數據,這樣Hadoop就和大數據及雲計算結下了不解之緣。先介紹與大數據相關的內容,然後講解Hadoop、大數據以及雲計算之間的關系,使讀者從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角度來認識Hadoop。
正是由於大數據對系統提出了很多極限的要求,不論是存儲、傳輸還是計算,現有計算技術難以滿足大數據的需求,因此整個IT架構的革命性重構勢在必行,存儲能力的增長遠遠趕不上數據的增長,設計最合理的分層存儲架構已成為信息系統的關鍵。分布式存儲架構不僅需要scale up式的可擴展性,也需要scale out式的可擴展性,因此大數據處理離不開雲計算技術,雲計算可為大數據提供彈性可擴展的基礎設施支撐環境以及數據服務的高效模式,大數據則為雲計算提供了新的商業價值,大數據技術與雲計算技術必將有更完美的結合。
我們知道雲計算的關鍵技術包括分布式並行計算、分布式存儲以及分布式數據管理技術,而Hadoop就是一個實現了Google雲計算系統的開源平台,包括並行計算模型MapRece、分布式文件系統HDFS,以及分布式資料庫Hbase,同時Hadoop的相關項目也很豐富,包括ZooKeeper、Pig、Chukwa、Hive、hbase、Mahout等,這些項目都使得Hadoop成為一個很大很完備的生態鏈系統。目前使用Hadoop技術實現的雲計算平台包括IBM的藍雲,雅虎、英特爾的「雲計劃」,網路的雲計算基礎架構,阿里巴巴雲計算平台,以及中國移動的BigCloud大雲平台。
總而言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雲計算因大數據問題而生,大數據驅動了雲計算的發展,而Hadoop在大數據和雲計算之間建起了一座堅實可靠的橋梁。東時java大數據培訓培養能夠滿足企業要求的以java web開發技術為主要能力的工程師。完成學習後的工程師應當勝任java web開發工程師、大數據開發工程師等職位。
Ⅷ 運營商迎來大數據時代 管理和分析是大挑戰
運營商迎來大數據時代:管理和分析是大挑戰
大數據不是新的概念,在移動互聯網發展起來後,數據增長速度加快,整個產業壓力突出,傳統資料庫技術已無法滿足運營商對大數據充分利用的需求的背景下,大數據成為近年來的熱點。對運營商來說,數據爆發性增長後,帶來的收入並未改觀,因此,運營商面臨著數據流的附加值被互聯網公司賺走的挑戰,同時面臨淪為管道化的尷尬,如何利用好運營商手中的大數據,成為需要面對的問題。
運營商面臨數據管理和分析挑戰
易觀國際分析師黃萌表示,大數據發展時間不長,隨著雲概念和3G的深入發展,運營商數據壓力增大,同時IDC擴容,偏向以存儲為主的雲服務業務。
運營商新業務的涌現,導致數據暴增。信令數據、互聯網數據其規模已經達到數百TB,甚至PB規模。此外,據EMC數據計算事業部大中國區總經理劉偉光介紹,數據的價值除了與數據規模相關,還與數據處理周期成正比關系。也就是,數據處理的速度越快、越及時,其價值越大,發揮的效能越大。而除了分析傳統結構化數據外,隨著新增值業務拓展,運營商對實現跨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進行高效分析有著愈發強烈的訴求。
而運營商面對海量數據和數據結構的變化,不僅是成本,還有管理和分析的挑戰。黃萌認為,運營商相對互聯網企業有優勢,具有雄厚的資源和龐大的IDC集群,擁有電信級的運營網路,具有保證大數據實時、暢通傳送的能力,同時具有網路資源和運營能力。而相對互聯網企業劣勢的地方在於上層應用,尤其是在Saas層面。
大數據有待深挖掘
南京郵電大學盧扞華教授認為,大數據時代主要是對技術的綜合運用和對數據的深度挖掘。對運營商來說,大數據帶來的機會大於挑戰。運營商有自己的網路,積累了大量非常有價值的數據,可以進行客戶分析。利用網路收集數據,對運營商運營方式的改變是個機會。
真正實現精準化營銷和精細化運營的秘訣就在於如何利用好運營商手中的大數據。海量話單、信令、互聯網數據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利用好這些數據,充分、及時地對這些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挖掘,不僅可以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客戶忠誠度、挖掘新商機、增加收入,還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減少浪費來提升運營效率,有效降低運營成本。
此外,電信運營商信息化實施比較早,本身大數據積累的也多,例如以前的日誌信息,包含用戶信息和設備信息,可以進行挖掘使用。運營商越來越重視對數據的挖掘,可以獲得未來開發業務和開拓市場的機會。另一方面,分析結果不會涉及隱私,管理好了可以更少產生法律糾紛。此外,電信運營商通過數據分析還可以提供面向社會的信息應用。[page]
盧扞華教授認為,大數據是對技術的綜合應用,要有開放、融合、服務和創新的心態,大數據可以為運營商創造另一片天地。例如一個大數據的應用通過收集數據,對大量圖片進行分析,最終形成一個場景圖。這就是對數據分析、統計技術、圖片處理技術和人工智慧合成技術的綜合運用。據悉,南郵正在開發這方面的應用。
據了解,目前中國三個電信運營商在業務支撐領域、網管IT支撐領域包括增值業務領域,已經隨著市場的需求誕生了很多新的大數據實時分析的項目。目前,大數據主要應用在運營商的"信令"系統分析上,此外,運營商還可以通過"用戶行為分析"系統,進行精準營銷。運營商還提供IDC服務,通過"雲"中心的方式為互聯網企業提供服務。
對公市場前景巨大
黃萌表示,單批、單次數據爆發性增長,對其進行的可知的時間處理能力是關鍵點。對運營商來說,IDC服務在對政府和高校、企業等非個人業務市場上前景巨大;對於個人業務,運營商剛開始做,由於回收投資較慢、離散性強,現在主要是針對個人精準運營的業務。智能管道方面,運營商正在基於大數據平台進行流量分析,但是落地的項目少。
據介紹,運營商大數據戰略還不太明晰,但是有了一些建樹。去年十月份中國移動開始做的"大雲"、數據管理系統和平台,覆蓋很多園區、學校,2.0技術比1.0技術大幅提升;中國聯通2010年開始對企業提供IDC服務,截至目前,營收超20億元(人民幣);中國電信2011年成立雲公司,尚無實體業務,IDC託管規模相對聯通小很多。
據電信專家韓少敏介紹,數據類型分為非結構化數據和媒體流,運營商開展大數據分析面對的問題主要是硬體能力。數據一方面是縱向關系,比如"信令",採用水平分隔數據的方式就可以,按照時間段分別存儲分析。此外還有橫向關系,需要垂直分隔,由於查詢復雜,需要引入真正的演算法去做。韓少敏認為,目前掌握這方面能力的人才奇缺。並且,運營商在分布式資料庫方面少有進展。而從應用角度,大數據一方面用作於統計分析,建數據倉庫,其次還有非文本查詢,現在大多數資料庫公司可以做以上兩個方面,而對於關系型數據共享層面,目前還做不了。
中國聯通在IDC服務方面走在三家運營商前面,其面向企業提供服務,目前通過按關系水平分隔的方式,將數據集中起來,但是一旦到關系型數據的共享層面,因為沒有數據模型,找不到底層的資料庫血緣,目前的方案無法解決問題。但是運營商目前做這些數據積累,可以為將來發展提供機會。
劉偉光認為,對於運營商來說,大數據等於大價值。對於IT企業,大數據等於大機遇。通信行業需求從來都是IT技術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誰能得到通信行業客戶的認可,必然會在大數據領域大有作為,進而成為大數據解決方案的領先者、領導者。
Ⅸ 大數據在網路優化中大有可為
大數據在網路優化中大有可為
網路優化是確保網路質量,提升網路資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近年來,隨著網路容量的不斷提升、網路用戶數的不斷增加、網路設備的多樣化,用新技術和新方法替代傳統網路優化手段成為一種趨勢,尤其是在大數據分析技術的興起下,其在網路優化中的作用日漸突出。
網路優化的傳統手段
網路優化是通過對現已投入運營的網路進行話務數據分析、現場測試數據採集、參數分析、硬體檢查等,找出影響網路質量的原因,並且通過參數的修改、網路結構的調整、設備配置的調整和採取某些技術手段,確保系統高質量的運行,使現有網路資源獲得最佳效益,以最經濟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一般而言,傳統的網路優化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話務統計分析法:通過話務統計報告中的各項指標,可以了解和分析基站的話務分布及變化情況,分析出網路邏輯或物理參數設置的不合理、網路結構的不合理、話務量不均、頻率干擾及硬體故障等問題。
二、DT&CQT測試法:從用戶的角度,藉助測試儀表對網路進行驅車和定點測試。可分析空中介面的信令、覆蓋服務、基站分布、呼叫失敗、干擾、掉話等現象,定位異常事件的原因,為制定網路優化方案和實施網路優化提供依據。
三、用戶投訴:通過用戶投訴了解網路質量。即通過無處不在的用戶通話發現的問題,進一步了解網路服務狀況。
四、信令分析法:主要針對A介面、Abis等介面的數據進行跟蹤分析。發現和定位切換局數據不全、信令負荷、硬體故障及話務量不均以及上、下行鏈路路徑損耗過大的問題,還可以發現小區覆蓋、一些無線干擾及隱性硬體故障等問題。
五、資料庫核查與參數分析:對網路規劃數據和現網配置參數、網路結構數據進行核查,找出網路數據中明顯的數據錯誤,對參數設置策略進行合理性分析和總結。
六、網路設備告警的排查處理:硬體故障告警一般具有突發性,為了減小對用戶的影響,需要快速的響應和處理。通過告警檢查處理設備問題,保障設備的可用性,避免因設備告警導致網路性能問題。
在實際工作中,這幾種方法都是相輔相成、互為印證的關系。網路優化就是利用上述幾種方法,圍繞接通率、掉話率、擁塞率和切換成功率等指標,通過性能統計測試數據分析制定實施優化方案系統調整重新制定優化目標性能統計測試的螺旋式循環上升,達到網路質量明顯改善的目的。
網路優化亟待創新
當前,隨著用戶數的不斷增長,隨著網路容量的不斷增加,隨著網路復雜度的不斷提升,以及網路設備的多樣化,網路優化工作的難度正在不斷提升,網路優化的方法和手段亟待創新。
首先,網路優化是一項技術難度大、涉及范圍廣、人員素質要求較高的工作,涉及的技術領域有交換技術、無線技術、頻率配置、切換和和信令、話務統計分析等。傳統網路優化工作多依賴於技術人員的經驗,依賴人工進行統計分析。網路優化的自動化程度較低,優化過程需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物力,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影響網路問題解決的時效性。另外,優化工程師藉助於個人經驗對網路數據進行分析和對比,而非根據網路相關的數據綜合得出優化方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隨著我國移動通信事業迅速發展,我國移動互聯網發展已正式進入全民時代,截至2014年1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5億。網路結構日益復雜,數據業務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網路主要承載的業務,用戶通過智能終端的即時互聯通信行為,使移動網路成為大數據儲存和流動的載體。高速變化的數據業務速率和巨大的網路吞吐量以及覆蓋范圍的動態實時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現有網路規劃和優化的模型,在網路優化工作中引入大數據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最後,全球數據信息成為企業戰略資產,市場競爭和政策管制要求越來越多的數據被長期保存。對於運營商的網路優化來說,也需要保存各類數據,以便進行用戶行為分析和市場研究,通過大數據實踐應用提升網路優化質量並助力市場決策,實現精細化營銷策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面對上述挑戰,運營商正嘗試進行網路優化工作的創新,嘗試在網路優化中引入新技術和新方法。而正在全球興起的大數據分析技術,開始在網路優化中大顯身手。
網路優化擁抱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目的的資訊。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大數據具有數據量巨大、數據種類繁多、價值密度低及處理速度快的特點,同時具備規模性、高速性、多樣性、價值性四大特徵。
一般而言,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網路優化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數據來源和獲取、數據存儲、數據分析。
數據來源和獲取—對於運營商而言,通過現有網路可以收集大量的網路優化相關信令資源(含電路域、分組域)、DT測試&CQT測試數據,這些數據大都以用戶的角度記錄了終端與網路的信令交互,內含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如終端類型、小區位置、LAC、imsi、tmsi、用戶業務使用行為、用戶位置信息、通話相關信息、業務或信令、信令中包含的各種參數值。
設備層包含基站、BSC、核心網、傳輸網等配置參數和網路性能統計指標(呼叫成功率、掉話率、切換成功率、擁塞率、交換系統接通率等)、客戶投訴數據等。
採集到的數據一般而言,經過IP骨幹網傳輸到數據中心,進行存儲。隨著雲計算技術的發展,未來數據中心將具備小型化、高性能、可靠性、可擴展性及綠色節能等特點。
數據存儲—網路優化中涉及巨大的數據存儲,包括信令層面的數據信息和設備存在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只有妥善存儲和長期運營,才能進一步挖掘其價值。傳統數據倉庫難以滿足非結構化數據的處理需求。Google提出了GFS、BigTable、MapRece三項關鍵技術,推動了雲計算的發展和運用。
源於雲計算的虛擬資源池和並發計算能力,受到重視。2011年以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相繼推出「大雲計劃」、「天翼雲」和「互聯雲」,大大緩解了數據中心IT資源的存儲壓力。
數據分析—數據的核心是發現價值,而駕馭數據的核心是分析,分析是大數據實踐研究的最關鍵環節,尤其對於傳統難以應對的非結構化數據。運營商利用自身在運營網路平台的優勢,發展大數據在網路優化中的應用,可提高運營商在企業和個人用戶中的影響力。
電信級的大數據分析可實現如下功能:第一,了解網路現狀,包括網路的資源配置和使用情況,用戶行為分析,用戶分布等;第二,優化網路資源配置和使用,有針對性地進行網路維護優化和調整,提升網路運行質量,改善用戶感知;第三,實施網路建設規劃、網路優化性能預測,確保網路覆蓋和資源利用最大化。對用戶行為進行預測,提升用戶體驗,實現精細化網路運營。
網路優化相關的工具種類很多,針對不同的優化領域,常用的工具包括:路測數據分析軟體、頻率規劃與優化軟體、信令分析軟體、話統數據分析平台、話單分析處理軟體等。這些軟體給網路優化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往往只是針對網路優化過程中特定的領域,而網路優化是一個涉及全局的綜合過程,因此需要引入大數據分析平台對這些優化工具所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集合並綜合分析和判斷,輸出相關優化建議。
目前,大數據技術已經在網路優化工作中得到應用。中國電信就已經建設了引入大數據技術的網優平台,該平台可實現數據採集和獲取、數據存儲、數據分析,幫助中國電信利用分析結果優化網路質量並助力市場決策,實現精細化營銷策略。利用信令數據支撐終端、網路、業務平台關聯性分析,優化網路,實現網路價值的最大化。
總工點評
綜合全球來看,對大數據認識、研究和應用還都處於初期階段。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都在結合自身業務情況,積極推進大數據應用工作,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在數據採集、處理、應用方面仍處於初級階段。電信運營商在國內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和市場,利用自身海量的數據資源優勢,探索以大數據為基礎的網路優化解決方案,是推動產業升級、實現效率提升、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利用大數據將無線網、數據網、核心網、業務網優化進行整合,可以完整地優化整個業務生命期的所有網元,改善用戶感知,是未來網路優化的趨勢。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在網路優化中大有可為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Ⅹ 壽險公司應用"大雲平移"技術
大雲平移下的移動通信
在演講中,多次提到了「大、雲、平、移」這四個關鍵詞,所謂的大雲平移就是大數據、雲計算、平台化、移動化。」我覺得在城市建設當中,以大雲平移為技術手段。如今物聯網的發展迅速,智能城市的構建離不開大雲平移。「參與此次電腦大會,常潔坦言是為了移動通信對構建智能城市增添一份力量」我之所以來參與這個平台來做交流,主要是大多數人會認為移動通信就是建網路,把WIFI、3G、4G網路建立起來,這是主業,但不只包括這些。移動運兆顫營商一直以來具有一個先天的優勢:聚合大量用戶,用戶與運營商之間存在著信任的關系。這對與智能城市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政府部門來說,無論是中移動、中電信,都是作為政府的合作夥伴。移動運營商在構建智能城市中扮演者一個及其重要的角色,在建設網路的基礎上,進行系統的集成,累積一定的數據,從而達到信息共享。「怎麼實現信息共享呢?用移動通信的技術把人和物、物和物,從而讓信息共享,甚至包括未來可以做數據分析、數據預測等。對於監管部門來說,可族稿敗以了解整個市場的變化趨勢。因為移動通信技術無處不在的特點,一旦被連接之後,就會有數據,有數據就有分析,就可以做一些預測。經過這樣一個閉環得出的分析結果,得到專業人士的建議,都有助於社會的發展「常潔坦言道。
擴展閱讀:【保險】怎敬坦么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