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數據的產生與發展現狀研究
摘 要:大數據的產生給未來信息技術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大數據對數據處理的有效性、實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根據大數據的特點對當前數據處理技術實施變革,從而形成更有益於大數據採集、存儲、處理、管理、分析、共享的新興技術。本文從大數據的產生與發展、特徵、主要應用以及大數據所帶來的挑戰等方面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 :大數據 物聯網 信息處理 海量計算
一、大數據的產生與發展現狀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技術(Big Data)也越發進入人們的視線。大數據是用傳統方法或工具很難處理或分析的數據信息。目前,人們對大數據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和深入,關於大數據的含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亞馬遜大數據科學家John Rauser認為:大數據是超過任何一台計算機處理能力的龐大數據量。Informatica 的中國區首席顧問但彬指出:大數據是海量數據與復雜類型的數據的結合。而維基網路則把大數據定義成諸多大而復雜的、難以用當前資料庫處理的數據集合。
大數據研究受到國內外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已成為當今信息時代全世界討論的熱點。2008年,Nature雜志就推出大數據專刊,計算社區聯盟也在同一年發表了報告《Big data computing; 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 science and society》,報告闡述了解決大數據問題所需的關鍵技術以及所面臨的挑戰。美國奧x政府於2012年3月在白宮網站發布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提出了通過收集、處理海量、復雜的數據信息,從而提升能力,加快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創新步伐,轉變學習教育模式,強化美國本土的安全」。2011年1月,微軟公司同惠普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系列能夠提升生產力,同時提高決策速度的設備。此外,歐盟委員會也提出駕駁大數據浪潮的戰略思路,日本發布的《面向 2020 的 ICT綜合戰略》也提出需要構造大量豐富的數據基礎。
近年來,我國也積極開展對大數據的研究。2011年10月,工信部確認京滬深杭等 5 城市為「雲計算中心」試點城市。2012年6月,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也舉辦了「大數據時代,智謀未來」學術報告研討會。大數據及其科學研究方法涉及應用領域很廣,並將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科學決策、金融工程以及知識經濟領域緊緊接合。
二、大數據的特點
目前,企業界和學術界都一致認為,大數據具有4個「V」特徵,即:容量(Volume)、種類(Variety)、速度(Velocity)和至關重要的`價值(Value)。
(1) 容量(Volume)巨大。海量的數據集從TB 級別提升到PB 級別。
(2) 種類(Variety)繁多。大數據數據源有多種,數據格式和種類不同於以前所規定的結構化數據范疇。
(3)價值(Value)密度低。如視頻的例子,在不間斷連續監控的過程中,可能有意義的數據僅有一兩秒。
(4)速度(Velocity)快。包含大量實時、在線數據處理分析的需求1秒鍾定律。
三、大數據應用的領域
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將推動全球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將對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和政府監管能力具有意義深遠的影響。
商業作為大數據的重要應用領域。沃爾瑪公司通過對消費者購物行為等一系列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了解不同顧客的購物習慣,公司從所銷售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選出適合在一起搭配出售的商品;淘寶也針對買家開設了大數據平台,為客戶量身打造了一整套完善的網購體驗產品。
大數據在金融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Equifax公司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對其的資料庫中與財務有關的記錄海量信息進行索引處理和交叉分享,從而得到客戶的個人信用等級,以推斷出客戶的支付需求與能力。
隨著大數據在醫療與生命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廣泛應用和不斷擴展。2010年,中國公布的《十二五規劃》指出:要重點建設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醫療衛生信息平台,建設電子病歷和電子檔案兩個最為基礎的資料庫。各級醫院也將在醫療信息倉庫、數據中心等領域加大投入,醫療數據信息的存儲將愈加被關注,醫療信息中心的關注焦點也將由傳統的計算領域轉為存儲領域。
除此之外,大數據在製造業領域也有著廣闊的應用。製造業企業積累了廣泛的數據信息,在開展對業務數據進行技術管理的同時,企業需要通過大數據處理技術來幫助決策者從資料庫儲存的海量信息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並且對其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增強決策的正確性、規避風險。
四、大數據所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技術使人們能夠更好地利用之前不能使用的各個數據類型,找出被忽略的信息,促進企業組織更加高效、智能。但隨著對大數據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也更加意識到當大數據技術向人們敞開「方便之門」的同時,也帶來了眾多的挑戰:
(1)大數據需要更為專業化的管理技術人才。
(2) 大數據的合理利用需要解決容量大、類別多和時效性高的數據處理問題。
(3)大數據的利用對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4)大數據的集成與管理問題。
這些挑戰已成為關繫到未來大數據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成為未來引領大數據發展的推動力。
五、結束語
大數據已經逐步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諸多領域中,對於大數據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化。本文針對大數據的產生與發展、特徵、主要應用以及大數據所帶來的挑戰等方面進行闡述與分析。大數據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有更為廣闊的空間需要人們不斷開拓,如何合理地利用大數據、更加高效地處理大數據來為人們服務仍需要廣大研究者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劉智慧,張泉靈.大數據技術研究綜述[J].浙江大學學報,2014,46(6):957- 972.
[2]嚴霄鳳,張德馨.大數據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3,23(4):168-172.
[3]劉俊.基於大數據流的Multi-Agent系統模型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 2007,17(5):166-169.
❷ 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時代有哪些趨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游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產業鏈、產業規模、應用市場結構、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預測等
產業概況
1、定義:大數據產業覆蓋范圍廣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及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價值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數據技術、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等形式,使數據與信息價值在各行業經濟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的賦能型產業。不同機構對大數據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數據產業鏈龐大
大數據產業鏈覆蓋范圍廣,上游是基礎支撐層,主要包括網路設備、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等硬體供應,此外,相關雲計算資源管理平台、大數據平台建設也屬於產業鏈上游;
大數據產業中游立足海量數據資源,圍繞各類應用和市場需求,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採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安全,以及基於數據的IT運維等;
大數據產業下游則是大數據應用市場,隨著我國大數據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大數據已廣泛應用於政務、工業、金融、交通、電信和空間地理等行業。
大數據產業上游基礎設施具體包括IT設備、電源設備、基礎運營商及其他設備,相關代表企業華為、中興通訊、艾默生、三大運營商等。
中游大數據領域可以細分為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大數據交易與大數據安全等子行業,相關代表企業包括寶信軟體、數據港、久其軟體、拓爾思、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華雲數據等。
在下游應用市場,我國大數據應用范圍正在快速向各行各業延伸,除發展較早的政務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外,在工業、金融、健康醫療等眾多領域大數據應用均初見成效。
產業發展歷程: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後,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准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產業政策背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流通與交易、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後國家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當前,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數據中心作為大數據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快速發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進步。在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大數據標准體系的完善成為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大數據產業規模維持高速增長 主要應用於金融和政府領域
——大數據產業規模:2021年超過800億元
近年來我國大數據行業取得快速發展,賽迪CCID統計,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619.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63.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8.0%,大數據市場規模包含了大數據相關硬體、軟體、服務市場收入。
——大數據市場結構:產業整體以大數據服務為主,應用領域以金融和政府領域為主
從產業結構來看,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需求開始不斷提升,大數據硬體佔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據主導地位,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市場結構中,大數據硬體、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市場佔比分別為40.5%、25.7%和33.8%。近幾年大數據硬體的佔比在逐漸下降,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佔比在逐步提高。未來我國大數據軟體和服務市場相比硬體市場將呈現更好的發展態勢。
從應用領域來看,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已經從最早的為電信領域客戶提供經營分析、為銀行領域客戶提供風控管理等輔助性經營決策,發展到目前的為金融、電信、政府、互聯網、工業、健康醫療、電力等多個行業領域客戶提供預測性分析、自主與持續性分析等,以實現企業決策與行動最優化。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但由於各下游領域業務特點的不同,決定了其對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的具體需求存在一定差異。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分析市場下遊行業中,金融、政府、電信和互聯網位居應用領域前四名,市場佔比分別為19.1%、16.5%、15.2%和13.9%,合計超過60%;其他重點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健康醫療、交通運輸、工業、電力等。
2、細分市場一:金融大數據
——金融大數據需求: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帶動大數據需求提升
從金融領域需求來看,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擴大;保險業和證券業的收入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提升。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正蓬勃興起,我國金融業開始步入一個與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相對應的數字化新時代,金融數字化轉型成為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焦點。2019年,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構建起金融科技「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和任務、路徑和邊界。2022年1月,人民銀行再次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從戰略、組織、管理、目標、路徑以及考評等方面將金融數字化打造成金融機構的「第二發展曲線」。隨著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加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金融大數據應用場景
過去幾年,金融大數據帶來了重大的技術創新,為行業提供了便捷、個性化和安全的解決方案。目前,中國金融大數據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股票洞察、欺詐檢測和預防、風險分析與金融服務領域。
3、細分市場二:政府大數據
——政府大數據需求: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不斷提升
從政府領域需求來看,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展現出了巨大潛能。截至2021年12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2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9.2%,占網民整體的89.2%。「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1年,我國各省市積極探索、持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發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1年11月,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相繼出台數字政府建設的有關規劃,為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大數據應用場景
中國政府大數據主要應用於信息共享、政務數據管理、城市網路管理與社會管理幾大領域。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好政府的數據資產,完善政府決策流程,將是未來數年大數據在公共管理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大數據將對政府部門的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輿情監測、交通安防、醫療服務等將是公共管理領域重點應用領域。
4、細分市場三:互聯網大數據
——互聯網大數據需求:互聯網行業規模不斷提升
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助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發展態勢平穩向好。企業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互聯網平台服務和數據業務實現快速發展,信息服務收入較快增長;多省份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5500億元,同比增長21.2%。
2022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7170億元,同比增長0.1%。
註:2021年及以前年份,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指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在中國大陸境內經營全國或區域性增值電信業務、上年度互聯網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2022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口徑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
——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場景
在互聯網行業,除了社交、B2C業務之外,像在線音視頻業務、廣告監測、精準營銷等等,也是未來潛在應用場景。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
根據企查貓數據,截止2022年9月23日,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存續」及「在業」的企業多集中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省的大數據企業最多。
2、企業競爭:技術領域創新和經驗是關鍵,融合應用領域行業龍頭更能獲得青睞
根據大數據產業聯盟調研和發布的2022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單來看,榜單共選取了10個細分領域,涉及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商業智能、營銷大數據5個通用領域,以及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5個融合應用領域。
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數據可視化等,是所有細分行業應用場景的基礎支撐,體現了大數據技術價值和作用。在這些細分領域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有較長時間技術積累的廠商是投資機構的關注重點。
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發展相對成熟,落地實踐案例多和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受市場關注程度較高。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等市場仍處於待爆發階段,在各自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的企業容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註:2022年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是從企業估值/市值、營收狀況、創新投入、產品競爭力、細分市場潛力、領導層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比,同時結合行業專家打分,評選出2022年度大數據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100家企業。
產業發展前景:大數據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標志,對生產製造、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均產生重要影響。伴隨國家快速推動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智慧城市等發展建設,未來大數據行業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創新驅動、融合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應用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拓寬,大數據市場也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預計2027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2930.9億元,未來六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2.6%。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❸ 大數據未來的前景怎麼樣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游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產業鏈、產業規模、應用市場結構、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預測等
產業概況
1、定義:大數據產業覆蓋范圍廣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及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價值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數據技術、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等形式,使數據與信息價值在各行業經濟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的賦能型產業。不同機構對大數據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數據產業鏈龐大
大數據產業鏈覆蓋范圍廣,上游是基礎支撐層,主要包括網路設備、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等硬體供應,此外,相關雲計算資源管理平台、大數據平台建設也屬於產業鏈上游;
大數據產業中游立足海量數據資源,圍繞各類應用和市場需求,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採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安全,以及基於數據的IT運維等;
大數據產業下游則是大數據應用市場,隨著我國大數據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大數據已廣泛應用於政務、工業、金融、交通、電信和空間地理等行業。
大數據產業上游基礎設施具體包括IT設備、電源設備、基礎運營商及其他設備,相關代表企業華為、中興通訊、艾默生、三大運營商等。
中游大數據領域可以細分為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大數據交易與大數據安全等子行業,相關代表企業包括寶信軟體、數據港、久其軟體、拓爾思、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華雲數據等。
在下游應用市場,我國大數據應用范圍正在快速向各行各業延伸,除發展較早的政務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外,在工業、金融、健康醫療等眾多領域大數據應用均初見成效。
產業發展歷程: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後,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准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產業政策背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流通與交易、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後國家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當前,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數據中心作為大數據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快速發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進步。在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大數據標准體系的完善成為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大數據產業規模維持高速增長 主要應用於金融和政府領域
——大數據產業規模:2021年超過800億元
近年來我國大數據行業取得快速發展,賽迪CCID統計,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619.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63.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8.0%,大數據市場規模包含了大數據相關硬體、軟體、服務市場收入。
——大數據市場結構:產業整體以大數據服務為主,應用領域以金融和政府領域為主
從產業結構來看,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需求開始不斷提升,大數據硬體佔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據主導地位,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市場結構中,大數據硬體、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市場佔比分別為40.5%、25.7%和33.8%。近幾年大數據硬體的佔比在逐漸下降,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佔比在逐步提高。未來我國大數據軟體和服務市場相比硬體市場將呈現更好的發展態勢。
從應用領域來看,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已經從最早的為電信領域客戶提供經營分析、為銀行領域客戶提供風控管理等輔助性經營決策,發展到目前的為金融、電信、政府、互聯網、工業、健康醫療、電力等多個行業領域客戶提供預測性分析、自主與持續性分析等,以實現企業決策與行動最優化。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但由於各下游領域業務特點的不同,決定了其對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的具體需求存在一定差異。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分析市場下遊行業中,金融、政府、電信和互聯網位居應用領域前四名,市場佔比分別為19.1%、16.5%、15.2%和13.9%,合計超過60%;其他重點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健康醫療、交通運輸、工業、電力等。
2、細分市場一:金融大數據
——金融大數據需求: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帶動大數據需求提升
從金融領域需求來看,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擴大;保險業和證券業的收入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提升。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正蓬勃興起,我國金融業開始步入一個與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相對應的數字化新時代,金融數字化轉型成為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焦點。2019年,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構建起金融科技「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和任務、路徑和邊界。2022年1月,人民銀行再次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從戰略、組織、管理、目標、路徑以及考評等方面將金融數字化打造成金融機構的「第二發展曲線」。隨著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加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金融大數據應用場景
過去幾年,金融大數據帶來了重大的技術創新,為行業提供了便捷、個性化和安全的解決方案。目前,中國金融大數據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股票洞察、欺詐檢測和預防、風險分析與金融服務領域。
3、細分市場二:政府大數據
——政府大數據需求: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不斷提升
從政府領域需求來看,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展現出了巨大潛能。截至2021年12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2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9.2%,占網民整體的89.2%。「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1年,我國各省市積極探索、持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發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1年11月,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相繼出台數字政府建設的有關規劃,為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大數據應用場景
中國政府大數據主要應用於信息共享、政務數據管理、城市網路管理與社會管理幾大領域。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好政府的數據資產,完善政府決策流程,將是未來數年大數據在公共管理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大數據將對政府部門的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輿情監測、交通安防、醫療服務等將是公共管理領域重點應用領域。
4、細分市場三:互聯網大數據
——互聯網大數據需求:互聯網行業規模不斷提升
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助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發展態勢平穩向好。企業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互聯網平台服務和數據業務實現快速發展,信息服務收入較快增長;多省份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5500億元,同比增長21.2%。
2022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7170億元,同比增長0.1%。
註:2021年及以前年份,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指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在中國大陸境內經營全國或區域性增值電信業務、上年度互聯網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2022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口徑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
——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場景
在互聯網行業,除了社交、B2C業務之外,像在線音視頻業務、廣告監測、精準營銷等等,也是未來潛在應用場景。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
根據企查貓數據,截止2022年9月23日,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存續」及「在業」的企業多集中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省的大數據企業最多。
2、企業競爭:技術領域創新和經驗是關鍵,融合應用領域行業龍頭更能獲得青睞
根據大數據產業聯盟調研和發布的2022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單來看,榜單共選取了10個細分領域,涉及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商業智能、營銷大數據5個通用領域,以及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5個融合應用領域。
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數據可視化等,是所有細分行業應用場景的基礎支撐,體現了大數據技術價值和作用。在這些細分領域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有較長時間技術積累的廠商是投資機構的關注重點。
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發展相對成熟,落地實踐案例多和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受市場關注程度較高。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等市場仍處於待爆發階段,在各自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的企業容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註:2022年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是從企業估值/市值、營收狀況、創新投入、產品競爭力、細分市場潛力、領導層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比,同時結合行業專家打分,評選出2022年度大數據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100家企業。
產業發展前景:大數據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標志,對生產製造、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均產生重要影響。伴隨國家快速推動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智慧城市等發展建設,未來大數據行業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創新驅動、融合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應用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拓寬,大數據市場也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預計2027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2930.9億元,未來六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2.6%。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❹ 請問大數據網站技術熱點是哪些
大數據網站技術熱點有:基於存儲的文件是系統、大數據文件系統、數據文件格式、大數據文件協議簽署等這樣的一些技術熱點。大數據(bigdata),IT行業術語,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更多關於大數據網站技術熱點是哪些,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98a3801615839508.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❺ 大數據未來將是怎樣的發展趨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游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產業鏈、產業規模、應用市場結構、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預測等
產業概況
1、定義:大數據產業覆蓋范圍廣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及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價值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數據技術、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等形式,使數據與信息價值在各行業經濟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的賦能型產業。不同機構對大數據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數據產業鏈龐大
大數據產業鏈覆蓋范圍廣,上游是基礎支撐層,主要包括網路設備、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等硬體供應,此外,相關雲計算資源管理平台、大數據平台建設也屬於產業鏈上游;
大數據產業中游立足海量數據資源,圍繞各類應用和市場需求,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採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安全,以及基於數據的IT運維等;
大數據產業下游則是大數據應用市場,隨著我國大數據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大數據已廣泛應用於政務、工業、金融、交通、電信和空間地理等行業。
大數據產業上游基礎設施具體包括IT設備、電源設備、基礎運營商及其他設備,相關代表企業華為、中興通訊、艾默生、三大運營商等。
中游大數據領域可以細分為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大數據交易與大數據安全等子行業,相關代表企業包括寶信軟體、數據港、久其軟體、拓爾思、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華雲數據等。
在下游應用市場,我國大數據應用范圍正在快速向各行各業延伸,除發展較早的政務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外,在工業、金融、健康醫療等眾多領域大數據應用均初見成效。
產業發展歷程: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後,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准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產業政策背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流通與交易、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後國家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當前,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數據中心作為大數據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快速發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進步。在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大數據標准體系的完善成為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大數據產業規模維持高速增長 主要應用於金融和政府領域
——大數據產業規模:2021年超過800億元
近年來我國大數據行業取得快速發展,賽迪CCID統計,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619.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63.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8.0%,大數據市場規模包含了大數據相關硬體、軟體、服務市場收入。
——大數據市場結構:產業整體以大數據服務為主,應用領域以金融和政府領域為主
從產業結構來看,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需求開始不斷提升,大數據硬體佔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據主導地位,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市場結構中,大數據硬體、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市場佔比分別為40.5%、25.7%和33.8%。近幾年大數據硬體的佔比在逐漸下降,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佔比在逐步提高。未來我國大數據軟體和服務市場相比硬體市場將呈現更好的發展態勢。
從應用領域來看,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已經從最早的為電信領域客戶提供經營分析、為銀行領域客戶提供風控管理等輔助性經營決策,發展到目前的為金融、電信、政府、互聯網、工業、健康醫療、電力等多個行業領域客戶提供預測性分析、自主與持續性分析等,以實現企業決策與行動最優化。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但由於各下游領域業務特點的不同,決定了其對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的具體需求存在一定差異。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分析市場下遊行業中,金融、政府、電信和互聯網位居應用領域前四名,市場佔比分別為19.1%、16.5%、15.2%和13.9%,合計超過60%;其他重點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健康醫療、交通運輸、工業、電力等。
2、細分市場一:金融大數據
——金融大數據需求: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帶動大數據需求提升
從金融領域需求來看,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擴大;保險業和證券業的收入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提升。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正蓬勃興起,我國金融業開始步入一個與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相對應的數字化新時代,金融數字化轉型成為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焦點。2019年,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構建起金融科技「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和任務、路徑和邊界。2022年1月,人民銀行再次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從戰略、組織、管理、目標、路徑以及考評等方面將金融數字化打造成金融機構的「第二發展曲線」。隨著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加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金融大數據應用場景
過去幾年,金融大數據帶來了重大的技術創新,為行業提供了便捷、個性化和安全的解決方案。目前,中國金融大數據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股票洞察、欺詐檢測和預防、風險分析與金融服務領域。
3、細分市場二:政府大數據
——政府大數據需求: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不斷提升
從政府領域需求來看,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展現出了巨大潛能。截至2021年12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2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9.2%,占網民整體的89.2%。「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1年,我國各省市積極探索、持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發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1年11月,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相繼出台數字政府建設的有關規劃,為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大數據應用場景
中國政府大數據主要應用於信息共享、政務數據管理、城市網路管理與社會管理幾大領域。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好政府的數據資產,完善政府決策流程,將是未來數年大數據在公共管理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大數據將對政府部門的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輿情監測、交通安防、醫療服務等將是公共管理領域重點應用領域。
4、細分市場三:互聯網大數據
——互聯網大數據需求:互聯網行業規模不斷提升
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助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發展態勢平穩向好。企業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互聯網平台服務和數據業務實現快速發展,信息服務收入較快增長;多省份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5500億元,同比增長21.2%。
2022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7170億元,同比增長0.1%。
註:2021年及以前年份,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指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在中國大陸境內經營全國或區域性增值電信業務、上年度互聯網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2022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口徑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
——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場景
在互聯網行業,除了社交、B2C業務之外,像在線音視頻業務、廣告監測、精準營銷等等,也是未來潛在應用場景。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
根據企查貓數據,截止2022年9月23日,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存續」及「在業」的企業多集中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省的大數據企業最多。
2、企業競爭:技術領域創新和經驗是關鍵,融合應用領域行業龍頭更能獲得青睞
根據大數據產業聯盟調研和發布的2022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單來看,榜單共選取了10個細分領域,涉及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商業智能、營銷大數據5個通用領域,以及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5個融合應用領域。
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數據可視化等,是所有細分行業應用場景的基礎支撐,體現了大數據技術價值和作用。在這些細分領域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有較長時間技術積累的廠商是投資機構的關注重點。
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發展相對成熟,落地實踐案例多和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受市場關注程度較高。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等市場仍處於待爆發階段,在各自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的企業容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註:2022年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是從企業估值/市值、營收狀況、創新投入、產品競爭力、細分市場潛力、領導層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比,同時結合行業專家打分,評選出2022年度大數據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100家企業。
產業發展前景:大數據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標志,對生產製造、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均產生重要影響。伴隨國家快速推動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智慧城市等發展建設,未來大數據行業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創新驅動、融合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應用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拓寬,大數據市場也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預計2027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2930.9億元,未來六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2.6%。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❻ 兩會大數據:青年關注哪些熱點話題
兩會大數據:青年關注哪些熱點話題
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全國兩會與每個青年緊密相關。對於此次疫情防控常態化特殊背景下召開的兩會,青年都關注哪些議題?
自4月29日至5月20日,中青輿情監測室依託中青華雲大數據,在新聞網站、App、微信、微博、博客、論壇等各互聯網平台,共採集不同年齡群體發表的關於兩會的102809條信息作為樣本進行分析,根據所屬的言論特性,劃分為24個青年關心的主要話題。分析發現,網民對脫貧攻堅的關注度最高。
從年齡層劃分來看,相較於往年,00後與90後群體後來居上,成為參與兩會話題討論的主力軍,為國家發展、社會進步貢獻了更大的聲量。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年齡段人群關注的話題焦點相較於往年也大有不同。80後的焦點話題為婚戀生育,90後最關注民生保障,而00後更關注網路治理。
脫貧攻堅最受關注
數據顯示,兩會召開之前,樣本中,網民對脫貧攻堅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約占樣本總容量的五分之一。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感受到加強公共衛生體系的建設、提高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之重要性與必要性。調查顯示,網民對國家公共衛生等話題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15.43%),其次為科技創新(10.91%)與依法治國(7.12%)。
在對網民地域分布的監測分析中,中青輿情監測室發現,整體上,華北、華東最活躍。不同區域網民的關注點各有側重。
在24個話題中,華東、西北、西南地區的網民最關注的是脫貧攻堅;港澳台的網民最關注的是公共衛生;東北地區最關注的是科技創新;華北地區的網民最關注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華中和華南地區的網民最關注的是食品安全。
通過對話題類別進一步分析發現,男性更關注的話題有新動能、民生保障、就業創業、養老,而女性則為教育公平、文化軟實力、婚戀生育。
90後群體成「參政議政」中堅力量
此次監測發現,90後和00後兩個青年群體已悄然成為兩會話題討論的主力軍。
在5個年齡群體(00後/90後/80後/70後/60後)對24個話題的參與佔比中,90後參與各話題討論的佔比平均值為45.25%,00後為26.06%,80後為22%。90後群體成為「參政議政」中堅力量。依法治國、戰疫、國家關系、科技創新、公共衛生,是00後、90後、80後均較為關注的話題。
其中,網路治理、文化軟實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00後網民的主要關注話題。
00後為何最關注網路治理?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以及騰訊公司聯合發布的《中國青少年互聯網使用及網路安全情況調研報告》顯示,三分之一的青少年在網路上遇到過色情信息騷擾,遇到過網路詐騙信息的比例為35.76%,遇到過網路欺凌的佔比最高,達71.11%。
此外,在樣本劃分的24個維度中,90後對所有話題都保持著較高的關注度。隨著第一批90後進入而立之年,他們將承擔起越來越多的責任。
80後的焦點話題為婚戀生育、戰疫和新動能。關於長三角地區社會變遷的一項調查顯示,隨著80後這代人的年齡不斷增長,生兒育女、養育後代的壓力越來越大,離婚者的比例也開始緩慢上升。
民生保障是90後最關注的話題,其次為就業創業、養老服務。去年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89.3%的受訪青年關注養老問題,其中,90後是最擔心自己未來養老問題的群體,85後是最擔心父母養老問題的群體,73.6%的受訪青年坦言照顧老人的時間和人手不夠。
責編:陳全
❼ 各個大數據網站當前的技術熱點是什麼技術熱點的名稱和特點是什麼。
技術熱點是雲網路,5G智能。分別是IoT領域,Shared-Everything架構,Learned based優化,特點就是能夠更加方便,快捷,智能的整合信息,數據,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甚至可以讓智能機器人幫助我們完成智能生活家居工作的一部分。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有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樣(Variety)、低價值密度(Value)、真實性(Veracity)五大特點。它並沒有統計學的抽樣方法,只是觀察和追蹤發生的事情。大數據的用法傾向於預測分析、用戶行為分析或某些其他高級數據分析方法的使用。
❽ 大數據已經成為互聯網的研究熱點,那麼大數據的概念是什麼嗎
你可以把大數據理解為規模龐大的數據,這個邏輯可能會有些抽象。在互聯網時代,因為每名用戶都能產生相應的數據,如果我們把所有的數據都收集到一起的話,相應的資料庫就會被稱之為大數據,大數據也可以獨立成為一個新型的概念。在此概念之下,我們便可以做出很多方便日常生活的事情。
總的來說,大數據是互聯網時代今後的發展趨勢,互聯網用戶所操作的一切行為都將會成為大數據的一部分。
❾ 對於當今最流行的大數據技術AL人工智慧技術。物聯網技術。你了解多少
帶你了解大數據及人工智慧時代的3項關鍵技術
01 雲計算根據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的定義,雲計算是指能夠針對共享的可配置計算資源,按需提供方便的、泛在的網路接入的模型。上述計算資源包括網路、伺服器、存儲、應用和服務等,這些資源能夠快速地提供和回收,而所涉及的管理開銷要盡可能小。具體來說,雲模型包含五個基本特徵、三個服務模型和四個部署模型。五個基本特徵:
按需自助服務(on-demand self-service)
廣闊的互聯網訪問(broad network access)
資源池(resource pooling)
快速伸縮(rapid elasticity)
可度量的服務(measured service)
三個服務模型:
軟體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
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
基礎設施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
四個部署模型:
私有雲(private cloud)
社區雲(community cloud)
公有雲(public cloud)
混合雲(hybrid cloud)
一般來說,雲計算可以被看作通過計算機通信網路(例如互聯網)來提供計算服務的分布式系統,其主要目標是利用分布式資源來解決大規模的計算問題。雲中的資源對用戶是透明的,用戶無須知曉資源所在的具體位置。這些資源能夠同時被大量用戶共享,用戶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訪問應用程序和相關的數據。雲計算的體系結構如圖1-3所示,還對三個服務模型進行了闡述。
一般來說,物聯網能夠在雲計算的虛擬形式的無限計算能力和資源上補償自身的技術性限制(例如存儲、計算能力和通信能力)。雲計算能夠為物聯網中服務的管理和組合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同時能夠實現利用物聯網中產生的數據的應用程序和服務。對於物聯網來說,雲計算能夠以更加分布式的、動態的方式來擴展其能處理的真實世界中物/設備的范圍,進而交付大量實際生活中的場景所需要的服務。
在多數情況下,雲計算能夠提供物與應用程序之間的中間層,同時將實現應用程序所必需的復雜性和功能都隱藏起來,這將影響未來的應用程序開發。在未來的多雲環境下,應用程序的開發面臨著來自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傳輸等方面的新挑戰。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涵蓋了眾多方面,例如自動化、優化、可預測製造、運輸等。製造(manufacturing)是物聯網在工業領域最大的市場,涉及軟體、硬體、連通性和服務等。
隨著物聯網的引入,由原料、工件、機器、工具、庫存和物流等組成的工業系統構成了實施製造過程的生產單元,上述這些構件之間可以互相通信。物聯網提供的連通性驅動了各項操作技術(Operational Technology,OT)的實際性能的收斂性,這里的操作技術包括機械手、傳送帶、儀表、發電機等。在整個製造過程中,感測器、分布式控制以及安全軟體發揮著「膠水」的作用。
當前,工業領域有遠見的企業都將生產線和生產過程構建在了物聯網之上。運輸(transportation)是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第二大市場。當前,在眾多城市中涌現的智能運輸網路能夠優化傳統運輸網路中的路徑,生成高效、安全的路線,降低基礎設施的開銷並緩解交通擁塞。航空、鐵路、城際等貨運公司能夠集成海量的數據來對需求進行實時分析,實現統籌規劃和優化操作。
03 大數據隨著物聯網和雲計算技術的發展,海量的數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異構數據源產生,這些數據源所在的領域有醫療健康、政府機構、社交網路、環境監測和金融市場等。在這些景象的背後,存在大量強大的系統和分布式應用程序來支持與數據相關的操作,例如智能電網(smart grid)系統、醫療健康(healthcare)系統、零售業(retailing)系統、政府(government)系統等。
在大數據的變革發生之前,絕大多數機構和公司都沒有能力長期保存歸檔數據,也無法高效地管理和利用大規模的數據集。實際上,現有的傳統技術能夠應對的存儲和管理規模都是有限的。在大數據環境下,傳統技術缺乏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其性能也無法令人滿意。當前,針對海量的數據集,需要設計涵蓋清洗、處理、分析、載入等操作的可行性方案。業界的公司越來越意識到針對大數據的處理與分析是使企業具有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1. 三類定義當前大數據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普及使得學界與業界對大數據的定義很難達成一致。不過有一點共識是,大數據不僅是指大量的數據。通過對現有大數據的定義進行梳理,我們總結出三種對大數據進行描述和理解的定義。1)屬性型定義(attributive definition)作為大數據研究與應用的先驅,國際數據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在戴爾易安信(DELLEMC)公司的資助下於2011年提出了如下大數據的定義:
大數據技術描述了技術與體系結構,其設計初衷是通過實施高速的捕獲、發現以及分析,來經濟性地提取大量具有廣泛類型的數據的價值。
該定義側面描述了大數據的四個顯著特徵:數量、速度、多樣化和價值。由Gartner公司分析師Doug Laney總結的研究報告中給出了與上述定義類似的描述,該研究指出數據的增長所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是三個維度的,即顯著增長的數量(Volume)、速度(Velocity)和多樣化(Variety)。盡管Doug Laney關於數據在三個維度的描述最初並不是要給大數據下定義,但包括IBM、微軟在內的業界在其後的十年間都沿用上述「3V」模型來對大數據進行描述。2)比較型定義(comparative definition)Mckinsey公司2011年給出的研究報告將大數據定義為:
規模超出了典型資料庫軟體工具的捕獲、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集。
盡管該報告沒有在具體的度量標准方面對大數據給出定義,但其引入了一個革命性的方面,即怎樣的數據集才能夠被稱為大數據。3)架構型定義(architectural definition)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IST)對大數據的描述為:
大數據是指數據的數量、獲取的速度以及數據的表示限制了使用傳統關系資料庫方法進行有效分析的能力,需要使用具有良好可擴展性的新型方法來對數據進行高效的處理。
2. 5V以下是一些文獻中關於大數據特徵的描述:
數據的規模成為問題的一部分,並且傳統的技術已經沒有能力處理這樣的數據。
數據的規模迫使學界和業界不得不拋棄曾經流行的方法而去尋找新的方法。
大數據是一個囊括了在合理時間內對潛在的超大數據集實現捕獲、處理、分析和可視化的范疇,並且傳統的信息技術無法勝任上述要求。
大數據的核心必須包含三個關鍵的方面:數量多、速度快和多樣化,即著名的「3V」。
1)數量數據的數量又稱為數據的規模,在大數據中,其是指在進行數據處理時所面對的超大規模的數據量。目前,海量的數據持續不斷地從千百萬設備和應用中產生(例如信息通信技術、智能手機、軟體代碼、社交網路、感測器以及各類日誌)。
McAfee公司在2012年估算:在2012年的每一天中,全球都產生著2.5EB的數據,並且該數值約每40個月實現翻倍。
2013年,國際數據公司(IDC)估算全球所產生、復制和消費的數據已經達到4.4ZB,並且該數值約每兩年實現翻倍。
到2015年,全球產生的數據將達到8ZB。根據IDC的研究報告,全球產生的數據將在2020年達到40ZB。
2)速度在大數據中,數據的速度是指在進行數據處理時所面對的具有高頻率和高實時性的數據流。高速生成的數據應當及時進行處理,以便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洞察潛在的價值。全球知名的折扣連鎖店沃爾瑪基於消費者的交易每小時產生2.5PB的數據。視頻分享類網站(例如優酷、愛奇藝等)則是大數據高頻率和高實時性特徵的另一個例證。
3)多樣化在大數據中,數據的多樣化是指在進行數據處理時所面對的具有不同語法格式的數據類型。隨著物聯網技術與雲計算技術的普及,海量的多源異構數據從不同的數據源以不同的數據格式持續地產生,典型的數據源有感測器、音頻、視頻、文檔等。海量的異構數據形成各種各樣的數據集,這些數據集可能包含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數據集的屬性可能是公開或隱私的、共享或機密的、完整或不完整的,等等。隨著大數據理論的發展,更多的特徵逐步被納入考慮的范圍,以便對大數據做出更好的定義,例如:
想像(vision),這里的想像是指一種目的;
驗證(verification),這里的驗證是指經過處理後的數據符合特定的要求;
證實(validation),這里的證實是指前述的想像成為現實;
復雜性(complexity),這里的復雜性是指由於數據之間關系的進化,海量數據的組織和分析均很困難;
不變性(immutability),這里的不變性是指如果進行妥善管理,那麼經過存儲的海量數據可以永久保留。
描述大數據的五個關鍵特徵(即「5V」):
數量(Volume)
速度(Velocity)
多樣化(Variety)
准確性(Veracity)
價值(Value)
4)准確性在商界,決策者通常不會完全信任從大數據中提取出的信息,而會進一步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然後做出更好的決策。如果決策者不信任輸入數據,那麼輸出數據也不會獲得信任,這樣的數據不會參與決策過程。隨著大數據中數據規模的日新月異和數據種類的多樣化,如何更好地度量和提升數據可信度成為一個研究熱點。
5)價值一般來說,海量的數據具有價值密度低的缺點。如果無法從數據中有效地提取出潛在的價值,那麼這些數據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沒用的。數據的價值是決策者最關注的方面,其需要仔細且認真的研究。目前,已經有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到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中,這些投資行為都期望從海量數據中獲得有價值的內容。但是,對於不同的機構和不同的價值提取方法,同樣的數據集所產生的價值差異可能很大,即投入與產出並不一定成正比。
因此,對大數據價值的研究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體系。
❿ 淺述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歷程與未來發展趨勢
從文明之初的「結繩記事」,到文字發明後的「文以載道」,再到近現代科學的「數據建模」,數據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變遷,承載了人類基於數據和信息認識世界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進步。
然而,直到以電子計算機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出現後,為數據處理提供了自動的方法和手段,人類掌握數據、處理數據的能力才實現了質的躍升。信息技術及其在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應用(即信息化),推動數據(信息)成為繼物質、能源之後的又一種重要戰略資源。
大數據於2012、2013年達到其宣傳高潮,2014年後概念體系逐漸成形,對其認知亦趨於理性。大數據相關技術、產品、應用和標准不斷發展,逐漸形成了包括數據資源與API、開源平台與工具、數據基礎設施、數據分析、數據應用等板塊構成的大數據生態系統,並持續發展和不斷完善,其發展熱點呈現了從技術向應用、再向治理的逐漸遷移。
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和沉澱,人們對大數據已經形成基本共識是大數據現象源於互聯網及其延伸所帶來的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應用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低成本化。大數據泛指無法在可容忍的時間內用傳統信息技術和軟硬體工具對其進行獲取、管理和處理的巨量數據集合,具有海量性、多樣性、時效性及可變性等特徵,需要可伸縮的計算體系結構以支持其存儲、處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