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大數據對抗癌症

大數據對抗癌症

發布時間:2023-02-21 10:33:04

1. 癌症不是絕症 癌症有救!可治癒、可和平共處

文/黃筱佩

「如何擊退難纏的癌細胞?」是全球醫葯生技界一致的目標。2015年,美國 *** 發起「2020年攻克癌症登月計畫(Cancer MoonShot 2020)」,號召全球高端技術與生醫巨擘共同參與,企圖建立醫療大數據智庫,加速癌症資訊交流以及各項新葯研發與治療。如同人類登陸月球已不再是夢想,「攻克癌症的腳步」,也在大步邁開。

癌症治療個人化!癌症可以治癒 「從沒想到有一天癌症可被治療成為慢性病,標靶葯物及免疫療法上市後,癌症已不再是無法治癒的疾病。」台大醫院副院長鄭安理表示,此計畫可讓病人有機會更早、更快接受抗癌新葯的治療。

鄭安理說,基因圖譜解碼之後,癌症治療走向了個人化,先檢測基因,揪出癌症患者身上的特別突變點,再依據基因突變點,為病患尋找適合的治療葯物。近年又有癌症「免疫療法」的出現,為癌症治療帶來革命性的改變,癌症有望成為可治療的慢性病。

殘酷二戰,化療葯物突破起點 回顧癌症治療史,具備突破性療效葯物第一波,當推「化學治療」。鄭安理指出,化療葯物的問世,可回溯距今約70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3年12月2日,德軍轟炸盟軍義大利的Bari港,被炸沉的John Harvey艦溢出大量芥子氣導致多人死亡。隨行軍醫在病理解剖發現,死亡的人出現嚴重骨髓造血抑制及淋巴萎縮的現象,此一發現密傳回耶魯大學後,研究者推測該化學物質可能對於分裂中的細胞有毒性,癌細胞的特徵之一便是不斷分裂增殖,經持續改良,第一個癌症治療葯物「nitrogen mustard」終於問世。

之後的50年,癌症葯物的主流便是「化學治療」。然而,化療葯物攻擊對象是不分癌細胞或是正常細胞,會造成白血球及血小板低下,出現口腔潰爛、掉發及生殖功能受損等副作用。

「導彈式」標靶葯物燃起希望 新竹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許彥寧指出,化療雖然降低大部分癌症的死亡率,當然還是有治療死角,例如黑色素癌、腎細胞癌、肝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癌症存活率,並未因為化療而有長足進步。

隨著分子醫學進展,標靶葯物興起,它是透過分子生物技術,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生長與修復的能力,或抑制腫瘤中的血管新生,使養分供應不足,又稱「導彈式治療」,能精準擊中癌細胞,避免傷害正常細胞。

慢性血癌變成可吃葯控制的慢性病 2000年,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的標靶葯物「基利克」上市,這顆葯被稱為是標靶葯物始祖,把必須進行骨髓移植的患者,8~9成變成每天吞口服葯就能控制的「慢性病」。

許彥寧指出,在基利克問世之前,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不可治癒的癌症,多數患者在發病後,大約2年即轉為急性血癌、病情惡化過世,唯一可能存活的希望是「骨髓移植」,但風險高,並不一定成功。

許彥寧說,基利克可以說是癌症發展上最成功的葯物之一,它的有效性非並針對癌細胞直接毒殺,而是對於癌症的發展生長與轉移背後的控制系統,進行反調控。由於CML的細胞有專一性的突變,過去被稱為「費城染色體」即第9及第22染色體之間的轉位,產生正常細胞所沒有的新蛋白質(Bcr-Abl),會不斷 *** CML癌細胞的生長,基利克即是反轉這個突變機制,阻斷疾病源頭。

鄭安理表示,90年代末期,基利克的上市,給了大家一線希望。以前的CML病人真的都死去活來,換完骨髓後存活率也只有4成,但現在這群病人,就像是慢性病人般活得很好。

標靶新葯研究 近年遇瓶頸 這10幾年來,癌症標靶葯物蓬勃發展,幾乎所有的癌症都有標靶葯物,但這5年,標靶葯物越來越失效,抓不到靶心,不再能通殺,新葯研究碰到瓶頸。

許彥寧指出,以肺癌治療來說,國內肺癌患者中,「肺腺癌」約佔6成,這類晚期肺腺癌患者中,大約有55%患者屬於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有艾瑞莎、得舒緩、妥復克等3種標靶葯物可治療,可有效使晚期肺腺癌病人的平均存活從12個月,延長至約24個月,但平均而言,患者在接受10~13個月的治療後,就會產生抗葯性,必須換葯。

過去大家都以為抑制突變基因就能讓癌症消滅,鄭安理強調,這只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例子,癌細胞比想像的復雜。

「人類對抗癌細胞的戰爭,必須換個角度,再進擊!」鄭安理說,以往醫學界認為,人類的免疫系統無法辨識癌細胞,因此無法對抗癌症,但近年來「免疫療法」研發成功,證明人體免疫系統可以辨識癌細胞,只不過因為癌細胞就像「點穴」高手,會讓免疫系統形同被點穴而動彈不得,只要打通穴位,免疫系統就可以啟動、勇猛殺敵。

林口長庚醫院免疫腫瘤學卓越中心主任張文震指出,免疫治療概念大約在100多年前就有,主要的概念是利用增強自體免疫力,以殺死癌細胞,有葯物、細胞、疫苗等各式方法,但過去嘗試都不太成功。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神速,免疫制劑在2010年有顯著的發展與突破,新一代的免疫療法是「檢查點抑制劑」。張文震以「開車」比喻新一代免疫療法,也就是「癌細胞會抑制免疫系統,就像『踩住煞車』般,『檢查點抑制劑』的免疫療法則會強制『放開煞車』,跟過去的治療是一直踩油門有所不同。」

「只要癌細胞踩住煞車,如同有個『負號』在前面,再加多少油,結果都是『負』的,形同沒用,當解開煞車,加油才有作用。」因此,新型免疫療法的治療效果比舊的免疫治療好。

「免疫治療是目前最有希望打敗癌症的新療法。」張文震說,衛福部食葯署已核准3種新型免疫治療葯物,分別為「抗CTLA-4」及兩種「抗PD-1」葯物,另有「抗PD-L1」葯物也在申請中,適應症為第一線黑色素癌及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5年存活率為16%、黑色素癌21~34%。若合並使用兩種免疫葯物存活率預期更高。

張文震表示,美國也核准新型免疫治療葯物使用在第一、二線肺癌及黑色素癌,第二線腎細胞癌、何傑金氏淋巴癌、鱗狀上皮頭頸癌、泌尿道癌及皮膚Merkel細胞癌。其他適應症仍在研發中,國內有許多臨床試驗進行中,包括胃癌、肝癌、泌尿道癌、乳癌、膽道癌、卵巢癌、食道癌、大腸癌等各種癌症。

鄭安理也對癌症免疫療法相當看好。在臨床試驗中顯示,PD-1抑制劑在黑色素瘤療效達50%、淋巴癌50%、肺癌15%、肝癌15%。他有一位肝癌末期的患者,肺部轉移腫瘤達20~30顆,無葯可醫,經參與台大醫院正在進行的免疫療法臨床試驗之後,出現驚人的效果,當時X光片顯示該患者的腫瘤全部消失,這樣的結果曾讓他以為「眼花看錯」,但「的的確確是真的」。

鄭安理說,目前臨床上看到,PD-1抑制劑幾乎對所有的癌症都有效,可用PD-1抗體治療的癌症,包括肺癌、胃癌、頭頸癌、泌尿道上皮細胞癌、膀胱癌、三陰性乳癌、腎癌等30種癌症。現在全球上百個臨床試驗,300個癌症中心、近萬名患者,正進行大規模人體臨床試驗,「癌症可治癒」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

鄭安理指出,免疫療法主要在於提升病人自體免疫力對抗癌細胞,跟所有的抗癌葯物一樣,部分病人會因為免疫力功能增強,易出現皮膚紅疹、腸胃炎、肺炎、肝炎、腎炎及內分泌功能失調等問題,不過,這些副作用都可以經過適當治療而痊癒。根據國外臨床經驗,因自體免疫過度反應致命的機率相當低。

張文震表示,長庚醫院使用新型免疫治療已超過百位患者,患者可以咨詢醫師是否適合使用免疫治療、使用何種免疫治療以及相關注意事項,例如患者若本身有自體免疫疾病較不適用,另外,B肝帶原者需特別注意葯物引起的肝臟毒性。

除了自體免疫不良的病人不適用此項療法外,大部分癌症晚(末)期病人皆有不錯反應,但葯費昂貴,大部分療程的花費皆在百萬台幣以上。接受免疫治療的癌症病人,必須每2至3周接受治療、每月回診追蹤,大約需要3個月至半年的時間,等待身體啟動免疫毒殺癌細胞的機轉,因此,並非立刻治療、立刻見效。

2. 年度盤點|2018年醫脈通腫瘤科好文精選:免疫治療篇

2018年,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國內上市,中國患者有更多機會享受免疫治療帶來的生存獲益。而且,我們也迎來了更多的免疫治療成果;更多的免疫治療適應症獲批用於臨床實踐。

點擊進入>>>

2018 腫瘤免疫治療十大事件

北京時間10月1日消息,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所做出的貢獻。

正如很多人所言,艾利森教授與本庶佑教授,以及其他科研人員在免疫療法上的開拓性貢獻,徹底改變了人類對抗癌症的格局。

點擊進入>>>

免疫療法為啥能獲諾貝爾獎?這些知識點你要知道

免疫治療已被證明在多種癌症中發揮重要的抗腫瘤效應,盡管CTLA4和PD-L1/PD-1抗體已在臨床試驗中取得成功,但僅有小部分患者表現持久性的臨床應答,表明現階段對於癌症免疫仍然需要更為廣泛的認識。

點擊進入>>>

細數免疫治療的「直系及旁系親屬們」

隨著納武利尤單抗通過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審批成功上市,中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迎來了免疫治療新時代。由於腫瘤免疫治療是新興治療手段,臨床葯物可及後,醫生們仍然受到很多問題困擾。比如,哪些NSCLC患者是腫瘤免疫治療的優勢人群,納武利尤單抗能不能在一線使用,治療前到底要不要檢測PD-L1,免疫相關不良反應該怎麼處理等等。醫脈通特意邀請了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腫瘤中心腫瘤科崔久嵬教授為大家講述腫瘤免疫治療可及後的臨床使用指導,以下是詳細內容。

點擊進入>>>

專家訪談丨崔久嵬教授:腫瘤免疫治療可及後的臨床使用指導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進入中國,大批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將有機會接受免疫治療,從而獲得長期生存的機會。目前唯一在中國市場上市的針對NSCLC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納武利尤單抗,獲批的 適應證 是:單葯適用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既往接受過含鉑方案化療後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

中國SDFA的批准適應症中,並沒有規定要做任何的檢測,比如PD-L1或TMB(腫瘤突變負荷)等。有醫生問:「二線使用納武利尤單抗,是否需要進行PD-L1檢測呢?」

首先,問題的起源在於:免疫治療是否能夠找到滿意的預測標志物?在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研究者試圖從多種標志物中探尋免疫治療可能的獲益人群。PD-L1作為一個潛在的預測標志物,但其表達的波動性較大,作為統一的預測標志物存在挑戰。Blueprint研究告訴我們,不同平台間檢測PD-L1表達水平的一致性不佳,檢測方法也尚存較大爭議。

點擊進入>>>

【悅然讀IO】二線使用納武利尤單抗,是否需要進行PD-L1檢測

6月15日,納武利尤單抗-歐狄沃成功在中國獲批上市,我國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終於迎來了腫瘤免疫治療葯物。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及後,臨床醫生和患者面臨的將不再是「冷冷」的臨床試驗數據,更多的、更為迫切的是需要直面腫瘤免疫治療NSCLC的真實世界大數據。

針對腫瘤免疫治療真實世界與臨床試驗的差異情況以及對中國NSCLC人群真實應用腫瘤免疫治療的期許,醫脈通特意采訪了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中心的楊衿記教授。

點擊進入>>>

專家訪談丨楊衿記教授:真實世界中的NSCLC腫瘤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在腫瘤領域取得了不菲的療效,為多類腫瘤患者帶來了長期生存的可能。在關注免疫治療療效的同時,臨床醫生和患者也開始更加地關注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irAE)。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不同於傳統的化療、靶向治療,所以irAE也與化療、靶向治療的毒性不同,再加之免疫治療是一種新穎治療手段,irAE管理可能更應該受到重視。所以,醫脈通特意從irAE的管理關鍵、總體原則及大家最為關注的肺毒性的處理以及發生irAE後免疫治療的再使用這幾點出發,采訪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周承志教授,希望大家進一步熟悉irAE的管理原則和方法。

點擊進入>>>

專家訪談丨周承志教授:免疫相關不良反應(irAE)的管理原則和方法

基於鉑類的化療長期以來一直是無驅動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主要一線治療方案,但效果有限。免疫治療可以改善這一群體的生存結果並正在徹底改變治療前景,將NSCLC的一線治療重點轉向免疫聯合治療。

點擊進入>>>

單葯還是聯合?這是一個問題

腫瘤治療領域自進入免疫治療時代以來,多瘤種全面開花,患者生存獲益頻頻傳來捷報。如今腫瘤治療開始逐步邁入免疫治療2.0時代,在這個時期臨床研究重點是明確最大獲益人群,優化並選擇優勢患者。生物標志物則是指導免疫治療臨床決策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用於預測NSCLC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的標志物主要為PD-L1和TMB。它們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效的關系究竟如何?有哪些優缺點?是否還有其他合適的生物標志物?

醫脈通特意邀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潔教授撰稿,為大家詳解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的生物標志物。

點擊進入>>>

專家視角丨王潔教授: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的生物標志物

20世紀70年代,靶向特異性靶標的單抗橫空出世,自此而後陸續涌現一批用於腫瘤治療的單克隆抗體,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本文主要盤點PD-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各種腫瘤中的應用。

單克隆抗體主要通過與腫瘤細胞表面上表達的抗原結合產生抗腫瘤作用,主要機制包括:a)通過誘導凋亡或下調細胞生存信號,直接產生細胞毒性,b)呈遞細胞毒素和放療劑,c)抗體依賴性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和補體依賴性細胞毒性,d)靶向生長因子和脈管系統,從而預防腫瘤生成,e)靶向基質細胞或微環境的聯結點。

PD-1是屬於CD28/CTLA-4受體家族的免疫檢查點,與兩個已知配體結合,即PD-L1和PD-L2。PD-1一旦與PD-L1結合,即下調T細胞的功能。PD-1和PD-L1抑制劑可用於各種惡性腫瘤的治療。

點擊進入>>>

一文讀懂丨PD-1抑制劑在多種腫瘤中的應用

如今,免疫治療可謂是腫瘤界的寵兒,尤其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可能是最有前景的免疫治療。ICIs與化療、靶向治療作用於腫瘤細胞不同,它是直接作用於自身免疫系統,阻斷免疫檢查點(如PD-1)與其配體結合,恢復T細胞的活化和增殖,以達到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

不同於傳統治療的作用機制也讓免疫治療產生了獨有的特徵。體現在療效上有應答持久、長期生存;在應答模式上有非常規的延遲反應及假性進展;而又因為它非常規的應答模式,可能需要新的評估終點;最後在毒副作用上,也有其獨特的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irAE)。

點擊進入>>>

一文概覽丨腫瘤免疫治療的特徵

免疫治療正在改變腫瘤治療的格局,部分患者經免疫治療後獲得了長期的生存,持久的應答;但免疫治療在帶來驕人療效的同時,也會存在毒副反應。與傳統治療不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毒副反應比較獨特,稱為免疫治療相關的不良反應(irAE)。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應用的增多,人們對irAE也更加關注。醫脈通特別邀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王燕主任就臨床irAE常見10問作出解答。

點擊進入>>>

專家訪談丨王燕教授:irAE 10問

中樞神經系統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10%的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就會出現;據文獻統計,肺和支氣管癌腦轉移率在男性為28%,女性為26%;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的患者的發生概率更高,約為44%(腦轉移和腦膜轉移)。

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腦轉移患者預後極差,在不給予治療的情況下,平均中位生存時間少於7周。小細胞肺癌(SCLC)雖然僅占肺癌的15%,但病理特徵顯示惡性度高,更易發生早期轉移,約有80%的SCLC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腦轉移,經過治療的SCLC的中位生存時間,也僅有5個月。

在免疫治療出現之前,腦轉移的治療手段主要為放療(全腦放療&立體定向放療)、手術、化療及靶向治療。隨著診療技術的發展,腦轉移患者的OS不斷延長,但患者的治療需求仍未滿足。

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o-Checkpoint Inhibitor,ICI )的發展,為肺癌,特別是NSCLC的治療開啟了一條新的途徑。

腦轉移,可以看作是肺癌的後院深宮,面對重幔厚闈,我們來看看免疫治療是如何拔簪挑燈,拈花祭雪,動心忍性,入主後宮的。

點擊進入>>>

V辣有貨 | 肺癌腦轉移的免疫治療進展

和65歲以下的NSCLC患者相比,老年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指數級增加。據統計,NSCLC中位發病和死亡年齡為70和72歲。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改變了NSCLC的治療格局,老年患者是否同樣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呢?

點擊進入>>>

悅然讀IO | 老年NSCLC患者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優還是劣?

目前NMPA批準的肺癌免疫治療(此處特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葯物為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歐狄沃?),適應症為:單葯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既往接受過含鉑方案化療後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基於臨床研究證據,3個大型三期研究(CheckMate 017/057/078)奠定了納武利尤單抗的二線治療新高度的地位。但是在臨床實踐中,有部分患者的二線方案並非是多西他賽單葯化療。如果對照方案選擇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的話,那麼納武利尤單抗 vs 化療+抗血管生成治療,哪個更好呢?這是臨床醫生關心的問題,如果沒有證據支持的話,還真的不能妄下結論呢!2018年6月Scientific Reports雜志發表了一篇間接比對的meta分析,回答了這一問題。

點擊進入>>>

悅然讀IO | 晚期NSCLC二線治療: 免疫單葯 vs 化療+抗血管生成,哪個更好?

3. 為什麼國外先用靶向葯治療國內先化療迫不得已才用靶向葯

這個本人了解一點 治療癌症,目前西醫主要靠手術放療化療這三把刀 但是在國外是以現代醫學為標准 但是在現代醫學研究中 否定了手術,放療和化療

相對於保守治療而言 手術放療化療 病人壽命更短 身體更差 死得更痛苦 對於癌症的治療,微乎其微甚至起反作用 那國外自然就會限制這一類的醫學行為

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 目前很多的醫學專家 對於放療化療抗癌症葯物這一類的 以西醫為首的對抗療法 提出了否定觀念 而這些一般都是癌症界的頂級的專家教授

他們的觀點認為 癌症和人體應該和諧共生

只要我們不觸碰到誘發因素 我們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我們的每一個細胞基本上都有原癌基因 為什麼有的復發了?有的沒有? 因此現在對於癌症又有了一個新的方向 人體與癌症相互平衡 最後共同生存 畢竟我們每一個細胞里邊都含有原癌基因 因為癌症與我們的人體關系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人體死亡的時候,癌症也就消滅了 因此共生才符合人與癌的進化方向

因此國外對於癌症的治療,偏向於保守治療

中國的對於癌症的治療是手術放療化療

而這部分目前已經被現代醫學多否定 無效醫療在中國太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資料 通過全球范圍內的病人資料 保守治療比手術放療化療更好 病人存活的時間更長

這以上都是基於現代醫學大數據和研究資料得出來的

個人認為 當我們癌症未發現擴散 而身體相對於年輕 可以通過手術拼一把 在手術後進行保守治療 通過中醫調理或者自然醫學的其他方法進行治療 這樣的話 如果賭輸了,對於病情不會加重多少

如果賭贏了,你就勝利了 這輩子不會因為這個癌症而丟掉性命 而且可以恢復 健康

如果是年紀偏大 癌症狀況很厲害 那就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不要手術放療化療了 就選擇保守治療 能活多久活多久?

如果癌症已經擴散 那麼手術放療化療可以直接放棄 手術治療,作用也比較低了

抗癌葯為主 珍惜最後的一點時光 否則的話,用放療化療的結果去治療 後半生會活得更短 更加的痛苦 家庭會留下一屁股債 最後痛苦的過完了那一段時光,留下了一屁股在靠子孫去還

以上是個人觀點 是基於本人對於現代醫學 西醫的治療方法 國內外提供的一些數據 在結合本人臨床醫學所學習的一些知識總結出來的個人觀點

再補充一點 樂觀向上的態度 旅遊 健身遊玩 保證身心的 健康 在世界范圍內目前已經創造了非常多的奇跡 不少人的癌症已經判了死刑 但是癌症卻自然的消亡了

好像各省醫保有額度控制的,能用放化療先放化療。靶向葯對患者益處多些,副作用少點,但一般一年左右耐葯,耐葯後使用更新的二代、三代葯。全部耐葯後無葯可用,可能還得放化療,或重用一代葯。

全是因為錢呀,靶向葯物貴呀,很多不在醫保內,就是在醫保的自付的部分也不少。

中國其實是一塊特別好的醫學研究和實驗的土壤。人口基數是大數據統計學的天然優勢。

什麼放化療、靶向葯,都是在大數據統計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治療」癌症的東西。也就是說,放化療也好,靶向治療也好,醫生只是有了一個稍微好一些的方案,而不是唯一的方案,很多癌症治癒率極低,也談不上唯一的方案。

癌症治療很貴,首先葯貴,而且醫保不予報銷,但隨著政府議價帶量采購,很多新葯都進了醫保了,正在逐步改善。

但是癌症是有耐葯性的,這就督促科學家們,不停地研發新葯,醫生們不停地實驗和使用新葯,給科學家反饋,科學家再改進和發明新葯。

從這個過程看出,醫院和醫生,其實就是打醬油的,是掌握著大量葯物研發科學家的葯廠的實驗員罷了。

可患者和家屬不管這些的,都是十死無生,你給我用貴的,就是沒有醫德,反正也是死,先把你這沒醫德的砍死再說。醫生只好從便宜的方案開始,推薦一個不屬於醫保的靶向葯,那是冒著生命危險啊!我醫德高於天,也得保命要緊是不是?

於是乎,就是這個爛攤子了。

中國醫生對於肺癌的靶向葯物治療在吳一龍教授的帶領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絕不輸於發達國家。肺腺癌腦轉移,主治醫生下的方案如果是化療放療再靶向。要麼這個醫生不專業;要麼就是沒有突變的靶點,不適合用靶向葯物。而誤把抗血管生成的安羅替尼,阿帕替尼這類小分子葯物也叫做靶向葯物。這兩個葯叫靶向葯不嚴謹,但是通常臨床有些時候也說這是靶向葯。

國外很多是化療和靶向葯同時進行的。靶向葯很昂貴,有些靶向葯的結果還沒肯定,或者說,病人的反應不一樣。國內的醫生可能是為了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防止花了很多錢,假如沒有什麼效果,病人會責怪醫生。

中國西醫只是跟在人家屁股上跑,什麼什麼都是外國研究、國外不用的技術拿過來成了賺錢的手段、掙那麼多錢投入在研究上有多少、

用錢來做實驗!

4. 人工智慧破解癌症和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語言」,對社會有什麼影響

目前全球每年因為癌症而死亡的人數是非常龐大的,像一些胃癌,乳腺癌以及食道癌都是普遍的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在癌症早期可能還有機會治好,如果到了晚期基本上就是沒有辦法去醫治的了,除了癌症之外,阿爾茨海默症也是發生在老年群體非常常見。這種病症主要表現為老年人的記憶力下降,然後對生活造成一定的障礙,也就是被大家稱為老年痴呆的表現,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人工智慧是非常強大的。有科學家甚至可以運用AI的這種方法去了解癌症和阿爾茲海默症這種語言。

相信科學是能夠改變一切的,也希望人工智慧可以預測癌症這方面能夠突破醫學方面的研究,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使人們少受疾病的折磨。

5. 治療癌症的萬靈葯為什麼不存在

201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發給了發明免疫療法的美國免疫學家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這個消息一傳出,媒體頓時炸開了鍋,說從此癌症有救了,有一些癌症患者甚至在打聽在哪裡可以接受這種免疫治療。

其實,媒體和讀者都樂觀了。雖然艾利森發現的CTLA-4和本庶佑發現的PD-1能激活T細胞對抗腫瘤細胞,但是這和能普遍治癒癌症是兩回事。這條道路可能行得通,但是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

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件事被熱炒,說明大家對治癒癌症的渴望。

為什麼癌症難治癒?為什麼不可能像當年發現青黴素那樣發明一種萬能葯治療癌症?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說說為什麼青黴素能夠成為萬能葯。

青黴素的有效成分是青黴烷,它可以溶解掉細菌的細胞壁,於是細菌就活不了了。而動物細胞不一樣,是沒有細胞壁的,因此從理論上講,它對動物無害。

當然對於不同的細菌,不同的抗生素效果不同,比如治癒肺結核就要用到鏈黴素。但是癌症不同,癌細胞不是外來的,而是我們自己細胞基因突變的結果。

今天我們所知道的能夠導致癌症的基因突變大約有5000種,對應於100多種腫瘤。因此,同一種癌症,不同患者的成因可能是不同的。反過來,同一種基因變化,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原發腫瘤的位置可能不一樣。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一位教授打了一個比方,同一種植物在不同土壤里會結出不同的果。這和結核病都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是不一樣的。由於這個原因,一種抗癌葯,可能對某些病人特別靈驗,但是對另一些病人就不靈了,因為在他們看似相同的癌症背後,成因是不同的。

抗生素殺死細菌是確定性的事情,這時用機械時代的思維就能解決問題了。但是癌症的治療是帶有不確定性的問題,需要採用信息時代的思維。

人類對於癌症的這個認識,也是最近的幾十年才有的。實際上,生物學家和醫生們已經不再試圖找到一種萬靈葯了,因為甚至對哪怕一種特定的癌症,這種努力也是白費勁。

那麼,今天研製抗癌葯的醫學家和生化學家是怎麼做的呢?由於癌細胞的基因和正常細胞略有不同,他們研製出專門能夠殺死帶有變異基因細胞的葯物,這是今天生物制葯的基礎。但是,癌症還有一個更可怕的地方,那就是癌細胞本身的基因也會變化。

這個道理也很好理解,既然癌細胞是在復制的時候基因出了錯,就有可能有第二次、第三次出錯。因此,對一個患者,即便一開始為他找到了一種有效的抗癌葯,但是如果癌細胞基因再發生突變,曾經管用的葯物會變得不管用。

今天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故事,有的人得了癌症後,一直控製得很好,病情穩定,一些人甚至看上去已經痊癒了,但是忽然有一天,他的病復發了,然後病情就無法控制,很快就過世了。這其實是因為癌細胞本身變化所造成的。

2018年去世的微軟共同創始人保羅·艾倫,就是這種情況,他患癌已經30多年了,癌細胞一直被控製得很好,但是去年突然復發,很快就去世了。

聽到這里,你可能會問,既然保羅∙艾倫的病已經找到了原因和治療方法,為什麼不用大劑量的葯物將癌細胞都殺死?過去有的醫生會這么做,但是今天不會,因為那樣癌細胞還沒有殺光,人倒先給殺死了。

今天所有的抗癌葯毒性都很大,對免疫系統的傷害極大,很多癌症患者最後是因為免疫系統太弱,被一些原本不是很致命的感染要了命。比如李光耀在得了幾十年癌症後沒有事情,最後被肺部感染要了命。因此今天的醫生都是要盡可能少地用葯,還要用得精準。

那麼怎麼才能解決癌細胞基因的第二、第三次變化呢?這就要說到信息時代的方法論,輕預測、重反應了。今天無人能預測人體內基因可能的突變,只能在它發生後迅速採用有效的治療措施,這是今天全世界對治療癌症的共識。

基因泰克前CEO,今天Alphabet旗下的Calico公司的CEO李文森博士講,如果能有一個團隊專門為這個患者根據他特定的基因研製一款新葯,那麼是可以維持他的生命的。但是這樣做的成本今天高達10億美元以上。

你今天會聽到一些名人得癌症之後還能活幾十年,那是因為他們的身體隨時得到監控,萬一有點什麼情況就馬上使用新的葯物和治療方案,但是普通老百姓顯然沒有那麼多的醫療資源,因此做不到。

那麼有沒有辦法解決成本的問題呢?如果僅僅靠增加醫療資源,加大研發投入,肯定是不行的,這是一條死路,需要換一個思路來考慮這個問題。

2013年成立的大數據醫療公司Calico,其實目的就是採用信息技術來解決與衰老有關的疾病問題。

按照李文森的想法,目前在人和動物身上發現的可能導致腫瘤的基因錯誤只有幾千種,所有的癌症不過上百種,即使考慮到導致癌變的基因復制錯誤和各種癌症的全部組合,不過在百萬這個數量級,它對於IT領域來講是非常小的,但是在醫學領域則近乎無窮大。

利用大數據技術,在這上百萬種組合中找到各種真正導致癌變的組合,並且對這樣每一種組合都找到相應的葯物(這個工作量又大到必須依靠機器智能),那麼對於所有人可能的病變都能夠治療。這樣算下來,每個患者每換一次葯,成本只有5000美元,這是完全負擔得起的。

李文森給大家描繪了一種在未來醫治癌症的方法:針對不同人、不同的基因病變,只要從葯品庫中選一種葯即可,比如對某個患者,醫生給他開了第1203號抗癌葯品,如果發生新的病變,經過檢查確認後,改用256號葯品……這樣並不需要每一次重新研製葯品。

雖然開發出這樣多種抗癌葯的總成本不低,但是如果攤到全世界每一個癌症患者身上不會很高。如此一來,癌症就變成了像感冒式的普通疾病,不再會對生命產生威脅。

當然,治癒癌症除了找到癌變的信息對症下葯(包括研製葯品和使用葯品),另一個關鍵在於及早發現,癌症篩查就是這個目的。

但是,今天的癌症篩查技術既不準確,成本又高,而且副作用大,因為有放射性,不能經常做。因此如果能有低成本,無副作用,還能經常做的篩查辦法,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發現身體的病變了。

2016年成立的聖杯公司(Grail)就是利用監測血液中DNA的變化,及早發現癌症。它的原理簡單來講,就是身體一旦出現腫瘤細胞後,代謝掉的細胞(包括被免疫系統殺死的細胞)會進入血液,通過檢查血液中異常的DNA及早發現疾病。

當然,從長遠來講,對人類最大的威脅還不是癌症,而是阿爾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因為得癌症的人在人群中的比例並不算太高,而年齡超過85歲的人,有大約一半會得老年痴呆,而且一旦得了,很少能活過5年。當初Google成立Calico公司,目的就是解決和衰老有關的疾病問題,而不限於癌症的治療。

6. 癌症能治好嗎氫愛天下告訴你,60%的癌症能治好

據全國腫瘤登記中心統計,2015年全國約有430萬人確診癌症,280萬人因癌症去世。癌症大數據顯示,大約60%的癌症死亡可以通過減少可控危險因素來預防。

男性肺癌、女性乳腺癌最高發

在中國,男性最高發的癌症是肺癌。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吸煙人數龐大——中國目前有3.15億煙民!中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肺癌的五年存活率僅為15%。

在中國,每5個死於癌症的人當中就有1個是因為酒精攝入過量。請控制你的酒精攝入量,降低癌症風險。此外,均衡膳食、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積極的生活方式,都有助於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

八成病人營養不良餓死腫瘤存誤區

如何治療癌症,是大家關注的,但當心不要走入誤區。近年來網上流傳癌症患者的「飢餓療法」,認為經過三到五天完全斷食,只喝適當的水,癌細胞就會迅速死亡。專家解釋,患者不進食,無法阻斷腫瘤的供血血管,腫瘤仍在大量吸食營養,結果是機體日漸消瘦,腫瘤不斷長大。醫學界的「飢餓療法」並不是讓腫瘤病人不進食。

專家介紹,放療、化療等治療手段會造成消化系統粘膜損傷,食慾下降;癌症病人緊張、焦慮可導致厭食,營養不良。臨床統計,80%的腫瘤患者存在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會顯著降低腫瘤治療的有效性,並增加化、放療的毒副作用。專家建議,腫瘤患者應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以及平菇、香菇等提高免疫功能的食物。

氫氣可有效預防並對抗癌症!

1975年美國科學家在《科學》發表研究論文證明呼吸氫氣治療皮膚癌。從癌症發生角度,一般認為氧化損傷是導致基因突變的根本因素,是促進癌症發生的關鍵因素。而癌症幹細胞也是癌症起源和發生的關鍵環節,所以研究氫氣預防癌症的研究也可以從癌症幹細胞形成的環境因素進行。

氫氣對癌症產生預防作用的另一原因是氫氣明顯的抗炎症作用。

近年,日本先進醫療臨床研究會,權威研究發現吸氫氣對癌症患者具有預防和治療功效。他們對癌症患者採取氫氣吸入療法,利用特製的儀器來檢測人體內各器官的反應,監測發現,吸收氫氣後,人體內的θ波表現活躍,對調動了人體免疫系統有很大的作用,臨床證明氫氣對於癌症晚期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達到了75.7%。

本文轉自:氫愛天下

7. 癌症何時能攻克

癌症是一個古老病種,埃及的羊皮卷和中國的黃帝內經都有病例記載。就是說,癌症已經伴隨人類千萬年,只是至今沒有被克服。 癌症一定會被高度智慧的人類攻克!至於攻克的時間,做如下分析。 一,癌症研究的現狀 可以歸納為這樣幾點, 1,癌症的起源歸因為基因突變。就是人類基因組固有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變,導致細胞癌變,是各種腫瘤的根本原因。 2,腫瘤的治療,就是怎樣徹底清除腫瘤組織,滅殺癌細胞,使得體內不再有癌細胞活動,不再有腫瘤組織侵襲浸潤破壞正常器官功能。 3,所有治療方法,除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療外,都存在容易復發的不確定性,從而使得癌症成為不治之症。 二,攻克癌症的時候,應該是怎樣的情形 有兩種可能的結局 1,人類找到了一種方法,比如一種葯物或者一種理療做法,在個體被確診癌症後,施加治療,然後癌症消失,不再復發,機體獲得痊癒。 2,人類找到一種方法,可以在癌變完成之前,確認個體處於癌前病變階段,進行有效干預,實現逆轉,恢復 健康 。 現在,廣大的癌症患者以及親人,以及世界各大實驗室、研發公司,都把希望寄託於癌症確診之後進行根除性治療。包括最近美國批準的所謂細胞免疫療法等,都是這個目標。 三,分析 1,現在對於癌症機理的認識局限,是這個古老疾病沒有被攻克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說,基因突變被認定是腫瘤的起源的結論,可能不符合問題的真相。所以,各種治療按照既有邏輯進行干預,並不能收到預期結果。 2,即使基因突變論是正確的,以滅殺癌細胞為目的的各種治療方法,是存在很多問題的。最主要的就是體內即使全部癌細胞被滅殺了,並不代表患者痊癒!相反,可能意味著更大規模腫瘤的爆發。 3,整個腫瘤研究和治療的現狀,已經呈現出的事實趨向於,對於一個確診的癌症患者,已經沒有任何可以外加的手段逆轉病症!無論腫瘤處於多麼的早期階段。 罹患癌症者的機體似乎已經具備一種機制,就是無論如何要進行腫瘤的生長繁殖。 4,與其無法尋找到有效根治辦法,我們可以退一步,進行早期干預預防。 不是在現在說的定義的癌症早期進行干預,而是對高危人群進行癌前病變階段的積極干預,實現逆轉。 就是比照對付天花病毒的辦法。人類至今沒有有效治療天花感染的手段。但是我們用疫苗種植培養抗體的辦法,成功戰勝了這個病毒。 同樣的,因為在癌前病變階段,進展是可以逆轉的,我們如果能將所有病變有效逆轉,癌症也就不會存在了。 5,綜合分析,癌症的最後攻克,應該就是建立了完善的癌前病變檢測機制,並有有效干預手段,逆轉病情。 目前,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已經清晰地找到了癌前病變的各種生物學指標,只是沒有很好利用。如果能夠切實利用起來,服務於癌症預防,癌症是極有可能被由此徹底征服! 所以,兩條攻克癌症的道路,一定會有一條最後勝出。高度聰明的人類,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最重要的,如果按照進行癌前病變干預逆轉的方法攻克癌症的話,在最多三年之內,就會有實質性成果!請大家拭目以待。

作為一名醫生,我認為這個世界性難題應該很快就會有答案了,那就是免疫治療。

以前,我們治療腫瘤的方法可能不是那麼的完美,腫瘤長出來了,我們常規的治療就是手術切除腫瘤,術後做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等。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對正常的機體也有一定的損害。盡管這種綜合治療的模式,我們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癌症的生存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以結直腸癌為例,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60%左右,早期的結腸癌,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

但是,對於晚期的腫瘤,我們目前還是缺乏特別好的辦法,腫瘤晚期,我們身體本來就虛弱,免疫系統很差,腫瘤瘋狂的生長,使用化療和靶向治療,雖然可以殺滅腫瘤細胞,同時也可能完全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

現在,醫生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就出現了一種全新的治療辦法,免疫治療。腫瘤細胞之所以能夠無限制的生長,肯定是人類的免疫系統出問題了。腫瘤細胞很狡猾,通過各種手段,逃避了人類的免疫打擊。2017年,美國批准了一種全新的治療方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療法),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患者的T細胞提取出來進行遺傳修飾,使其能夠識別腫瘤特異性抗原的受體。待它們再次被注入到患者體內時就可以殺死癌細胞。過去幾年,已有將近1000名晚期白血病或淋巴瘤患者參與了臨床試驗。其中,一半或者更多患者的壽命超過了預期壽命,有幾百名患者體內甚至完全檢測不到腫瘤細胞。

應用該方法,為許多無葯可治的晚期血液腫瘤患者,帶來了治療甚至治癒的希望。隨著免疫治療方法的不斷完善,包括特異性的腫瘤疫苗,PD-1抑制劑等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通過重建患者的免疫力,利用自己的免疫細胞就可以徹底殺死腫瘤,而不需要藉助化療,放療等治療手段。

癌症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了嗎?這似乎是一個沒有疑問和懸念的答案。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和人類對癌症認識的不斷加深以及各種新葯物、新理論的層出不窮,我們抗擊癌症的能力勢必越來越強。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癌症登月計劃也正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人類攻克癌症的夢想或許終會像當年登上月球一樣成為現實。

但是,我們看到的另一個事實是,身邊任何一個號稱副作用更輕、效果更好的療法都無法完美地攻克腫瘤;很多晚期腫瘤患者仍在受著病痛的折磨,瘦到皮包骨頭,痛到生不如死;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仍在持續上升,已經成為最主要的疾病死亡原因……因此,很多人都在懷疑,我們所處的這個大環境真的越來越好了嗎?

毋庸置疑,癌症治療總體水平在進步

1、新葯物新技術新理念層出不窮

從癌症治療的葯物和方法上來講,僅在2011年到2016年期間,全球就有68款抗癌新葯上市,涵蓋22種適應症。這些創新療法極大改變了癌症治療的範式。

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的療法異軍突起,對於傳統的三大療法形成了極大的補充,豐富了腫瘤治療的方法,提升了腫瘤治療的效果,為腫瘤患者帶來了全新的希望。

從治療理念上來講,綜合治療、精準治療的理念大行其道,大幅提升了腫瘤治療的效果。對腫瘤的深入認識,讓我們意識到腫瘤並不是切得越多、越大,治療就越徹底;同樣的腫瘤發生在不同個體身上,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因而傳統的局部治療、單一治療、粗放治療正在向結合患者的實際病情、各項檢測結果以及腫瘤生物特性綜合考慮的「個性化」「精準化」治療轉變,一方面提升了治療效果,另一方面也極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另外,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將為腫瘤的治療帶來幫助。計算生物學這個新興領域把大數據雲應用於案例分析中,並基於癌症科學和已經批准治療的實際經驗,輔助醫生的決策,給癌症患者的治療提供合理的建議。與醫生的主觀治療相比,AI驅動更容易把握那些可以改善治療結果的信息,從而給出更合理的建議,因而人工智慧將成為未來腫瘤治療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

2、腫瘤患者實實在在受益

各種新的治療葯物和方法為腫瘤患者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希望和實實在在的好處。

以免疫治療為例,它填補了很多晚期腫瘤治療的空白。最著名的「代言人」當屬美國前總統卡特了。90多歲的老爺子不幸得了黑色素瘤,並轉移到了腦部和肝臟,屬於極度高危的腫瘤患者。傳統的治療手段可能回天乏力了,但是,經過免疫治療葯物Keytruda聯合放療的治療,老爺子竟奇跡般的治癒了,全身腫瘤消失,之後還愉快地停葯了。這讓全世界看到了免疫治療帶來的光輝和希望。

又比如說,保乳手術為如今數不清的乳腺癌患者帶來了福音。以往在乳腺癌手術中,乳房根治術幾乎是唯一選擇,那時候認為切除范圍越大,生存率就越高,因此往往在切除整個乳房的同時,連帶淋巴結和乳房下部的肌肉一同切除,這嚴重影響了患者之後的生活質量。如今,在特定患者中,保乳手術的施行可在切除腫瘤病灶後通過修復術保留女性乳房外觀和功能,大大降低對女性生活質量的影響,而且治療效果可等同於全切。有研究表明,保乳手術聯合術後放療,遠期療效甚至由於全切。

3、鮮活的數據來說話

任何不以數據為基礎的結論都是靠不住的,數據就是最鮮活最有說服力的證據。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的《Cancer Facts & Figures 2018》指出,在美國,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呈現明顯上升趨勢,1975-1977年為49%,1987-1989年為55%,而2007-2013年已經躍至69%。在中國,癌症的五年生存率與美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但同樣成上升趨勢。2018年,《Lancet Global Health》發表了中國國家癌症中心的一項統計學研究數據[1],數據表明癌症的五年生存率從2003-05年的30.9%顯著增加至2012-15的40.5%。即使在調整了性別和病例組合後,五年生存率的增加仍然是顯著的。也就是說,我國癌症治療水平確實是在穩步提升的。

不可否認,癌症預後仍不盡如人意

1、癌症治療仍是世界難題

盡管人類在認識癌症、對抗癌症的道路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可否認,時至今日,我們仍然無法宣稱戰勝癌症、消滅癌症,癌症的治療仍是一道世界性的難題,特別是晚期癌症,總體來講,預後仍不盡如人意,還有很大的提升和改善空間。

2、癌症治療葯物和方法未必可及

葯物或治療方法是否可及也是影響癌症患者預後的一個重要因素。對中國患者來說,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新葯新療法經美國FDA批准上市後,距離其在中國上市往往還需一段時日,二是抗癌葯物價格高昂,很多患者無法承受。

3、腫瘤死亡率仍在升高

2017年11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國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郝捷院士在《中國腫瘤的現狀和趨勢》中指出,上世紀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及本世紀初先後三次中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顯示,不論男性還是女性,惡性腫瘤死亡率均逐漸升高。當然,這與人口老齡化的逐漸加劇不無關系,但也從一個角度反應出,我國腫瘤治療仍舊任重而道遠。

4、 不斷提高的人類預期的反襯

科技 發展日新月異,以往一個個看似無法實現的夢想都陸續變成了現實,這讓我們對人類的智慧充滿了景仰,對這個世界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具體到醫學領域,就表現為人類對疾病治療的預期和要求不斷提高,在這種預期和要求的反襯之下,疾病治療的效果就顯得「力不從心」。這是一個永恆的規律,我們的願望始終是美好的,而生命終歸是有限的,人類終歸不是無所不能的。

綜合以上所述,總體來講,癌症治療的水平和效果是不斷進步、令人欣喜的,但與人類的預期和需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我們相信,人類的未來、腫瘤治療領域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參考文獻

[1] Zeng H, Chen W, Zheng R, et al. Changing cancer survival in China ring 2003–15: a pooled analysis of 17 population-based cancer registries[J].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18, 6(5): e555-e567.

要說光速穿越宇宙,我覺得人類可能永遠無法實現,因為物理學有的界限是幾乎無法打破的,但是說治癒癌症,我覺得100年還是有希望的,如果誰能攻克癌症,諾貝爾獎肯定是可以拿的,因為太難治了。

癌症為什麼這么難治?因為病因的層級不一樣。曾幾何時,鼠疫,流感,霍亂,天花,這些疾病威脅著我們,得了幾乎就是等死,慢慢地人類發現了顯微鏡甚至電子顯微鏡,發現了抗生素,這些疾病得到了治癒,因為我們得到了一種很好的辦法可以對病源進行觀察,可以分析病毒和病菌,可以用對應的抗生素或者葯物殺死他們,這些疾病要麼是細菌侵入人體組織和器官,要麼是破壞了身體的功能,但是僅限於這一層面,但是癌症不同,癌症的根源不在某個器官,而在於細胞的最深處----DNA,突變才是引發癌症的根源。但是總不能把每個癌細胞拆開修一下吧?癌細胞呢,進化的極其完美,除了會殺死宿主,幾乎毫無缺點,他們一但突破了免疫系統的抑制,便會讓免疫系統疲於奔命,甚至讓免疫系統與其同流合污,形同虛設,殺死他們的辦法就是手術切除,但是不徹底,化療和放療類似喪屍末日的核爆,是同歸於盡的做法,靶向葯需要有靶點才行,而很多突變引發的癌症至今沒有找到靶點,免疫療法現在還不成熟,但是是最有希望的了,就是想利用體外培養大量的專門針對病人癌細胞的特種部隊免疫細胞殺傷癌細胞,但是現在也還沒有完全進入臨床,有零星的報道。

所以,最後的希望就是基因工程了,找到癌細胞的基因弱點或者改造或者殺傷,但是人的基因有多少你知道嗎?多的讓你不敢相信,希望還是有的,但是需要我們慢慢解鎖基因的密碼

如果得了癌症,那就認命吧,有錢可以試一試,沒錢的,好好享受人生,安排好後事就行了,人嘛,跟動物其實一樣一樣的,珍愛生命,愛惜身體,不要到時候在後悔。

我是個醫生,說一下這個問題大家參考。

首先我們糾正一些基本性的錯誤;第一個,我們要知道,治療感冒並不容易,感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醫學, 社會 和文化現象,大部分感冒是靠著自我康復能力痊癒的,絕大多數情況下,現代醫學和科學,對於(典型和標準的)感冒只能起到輔助性的作用(比如說對症治療緩解症狀減少痛苦等)。如果你認為感冒已經被徹底攻克了,那你真是無知者無畏,你的天真可真讓你的生活太幸福了!

第二個,疾病的存在是一種客觀的必然, 科技 和醫學的發展,可以控制疾病,但不可能徹底戰勝疾病,客觀規律無法違反,徹底戰勝疾病只是一種臆想中的幻覺罷了。

第三個,現代 科技 發展很快,有些幾十年前,甚至十幾年前的觀點印象已經落伍了。過去有個恐癌症在大規模流行,覺得癌症似乎是不治之症,甚至有人說過,十個癌症病人有九個不是病死的,而是嚇死的!當然,這樣說太誇張了,但是要說生活和 社會 上存在著嚴重和根深蒂固的恐癌症,這還是客觀事實。

事實上,我們要知道,現代醫學對癌症的治療效果已經相對過去而言很好了,雖然還存在問題(比如說治療費用太高等),但實事求是的說,現代醫學對癌症的治療效果確實已經很好,而且越來越好了!有人可能說晚期癌症就治不好,你怎麼能說治療效果很好了呢?

其實大家想一想,任何事情到了「晚期」,任何事情到了「晚」的錯過時機,錯過條件後,那都不好治。這里的要點是「趕早不趕晚」,不管是做什麼事情,一旦拖沓到「晚期」,到情況已經非常嚴重的時候,那都意味著要失敗了。這本來是個常識,只不過因為恐癌症的蔓延,有些人把這個常識給忘了。其實癌症和其他事情一樣,任何事情到了「晚期」,到了積重難返的時候,恐怕都不好弄了!

當然,這里有個定義層面的問題。或者說,題主提出的問題表述並不嚴謹,所以這里有個如何理解真正題意是什麼意思的問題。我想,題主題面中的「徹底的攻克」,是指的讓癌症像感冒一樣,不但一般情況下不會死人(造成嚴重危害),而且一般不需要醫學治療就可以靠著人體的自我康復能力而痊癒吧?

如果是這樣,坦白的講,這很難做到,癌症一旦形成(潛在的癌變進入臨床期),靠自我康復能力來痊癒,那是非常非常罕見的微小概率事件。未來,醫學發展了,不等於人體在對抗癌症的自我康復能力上也更好了,未來治療癌症,單純靠人體的自我康復能力,想著像普通感冒一樣,花幾塊錢買點感冒葯,再多喝點水,靠人體自我康復能力就能解決問題,恐怕在未來一百年內,這都只是科幻小說里的傳說了。

癌症(腫瘤)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體系。可以說,癌症作為人類生命(內稟屬性)的一部分,是很難被「徹底的攻克」的。當然了,我們也不必要因此而感到悲觀,正因為癌症是人類生命的一部分,固有的一部分,所以當未來有一天,當人類徹底的攻克癌症的時候,也就是掌握了人類生命的最終奧義的時候,就是成為「智神」,成為「神」的時候。這顯然需要一個漫長而且艱辛的過程。今天,在這個世界上,無數的科學家和醫學家們,在為這個征途而努力著。坦白的說,我們不敢確切的說「什麼時候」人類才能完成這個征途,但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回報豐厚的事業,征途的彼岸有無數的獎賞在等著人類的勇士們,也許一百年?也許更久?當有一天人類走完這段征途時, 歷史 將翻開全新的一章!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我們知道,癌細胞就是一種不死的細胞,癌細胞可以逃脫死亡的厄運,永遠生存分裂下去。大家想一想,這個「不死」,這個逃脫死亡的能力,意味著永生不老啊,如果人類未來「徹底的攻克」了癌症,也就得到了不死不老的奧秘,那就是說人類實現了永生不老的夢想!這個褒獎之大,已經沒有什麼可與之同日而語了!

在這里,我們沒有具體回答題面中的「什麼時候」,沒有對未來什麼時候能「徹底的攻克」癌症給出具體的時間點。這是因為預言未來是很困難的,最終的預測很可能會是見仁見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的局面。我們在上面討論了一些更深入的背景知識,我想,這些知識和內容,可以供你思考時參考,也許可以幫助你思考的更深刻,更精彩,更有意義!

好了,我們就說這些吧,供大家參考,拋磚引玉,歡迎斧正。期待在交流中共同進步。

不需要花多少錢,不需要受多少罪,就像治療感冒一樣把腫瘤徹底清除干凈,在心理上和機體上不留下任何痕跡——這樣就算是攻克了癌症!

癌症正在折磨著許許多多的患者及家屬,治療可能人財兩空,不治療就意味著慢慢等死——治也不是,不治也不是,很難抉擇。

癌症患者的壓力非常非常大,舉一家之力恐怕也難以挽救自己的生命。就是傾家盪產也未必能多活幾年。而且治療要承受副作用的折磨,還不知道有沒有效果。自己還能活多久?自己是不是應該放棄治療?從此自己生活在陰影之中,永遠沒有 健康 快樂的日子了。

愛癌症病人大都求生無望,壓抑而絕望,可以說生不如死,從此生活在暗無天日的煎熬和疾病折磨之中。——癌症帶給人的就是苦難和災難!攻克癌症刻不容緩!

何時攻克癌症?——有報道說2028年能攻克癌症,當然也只是預測,那麼還有十年左右的時間,現在的癌症病人還能趕上嗎?

醫學在不斷進步,這是非常肯定的,所以相信總有一天人類攻克癌症,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癌症治療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人類一刻也沒有停止對癌症治療的 探索 ,不斷有新葯問世,不斷也新的治療方法被應用於臨床,那麼攻克癌症應該不再遙遠。

其實現在也能治癒癌症!比如部分早期癌症能夠通過手術的方式治癒,還有一些癌症也可以通過各種治療手段治癒。理想的攻克癌症的願望是能夠治癒所有癌症,所有癌症病人都治得起,都能重新成為 健康 的人。

現在還沒有攻克癌症, 健康 人要重視體檢,做到早發現才能有治癒的機會。癌症患者要積極治療,為自己爭取時間,堅持到攻克癌症那一天自己就徹底得救了。

癌症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還在遞增,我們也不知道哪天才能攻克癌症,我們能做的就是潔身自好重視預防,做好預防,爭取不得癌症這樣就最好。還要注意定期體檢,這樣能發現大部分早期癌症,為自己爭取治癒的機會。

癌症是惡性腫瘤, 由100多種不同部位腫瘤組成,近年惡性腫瘤的總體發病情況呈上升趨勢,我國每天約2萬人被診斷為癌症,目前還沒有一種癌症能夠完全治癒。這是第一。第二,每一種癌症都有特殊性,病因不同,病變部位不一樣,病理變化也不一樣,等等,這些都是癌症攻克的難關。第三,每一種癌症的病因不一樣,每一個癌症患者患癌的原因也不同,這就是造成癌症難以治癒的原因。第四從治療方法上,只是一個部位癌症有法,但對其他部位的癌症就沒有效,目前對癌症還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法。第五從預防上雖然宮頸癌疫苗已在臨床上應用,長期效果還有待觀察,其他癌症疫苗還沒有,更不知道還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研發出來。第六癌症只能一個個攻克,說不準還會有新的癌症發生。隨著科學的發展,從大眾預防做起,減少癌症的發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提高癌症的生存率,癌症對人類的危害就會減輕,但徹底消滅癌症還要更長時間,不可預知。

晚期癌症為什麼難以治癒?

晚期癌症一般都已經發生轉移,轉移灶是肉眼能夠看見的,全身血液里可能到處有游盪的腫瘤細胞在尋找合適的棲息地,所以是切不幹凈的,也就是晚期癌症醫生不給手術的原因;另外,抗腫瘤葯物的局限性,目前的化療不僅僅殺滅腫瘤細胞,還損傷正常細胞,所以副反應很大,而且幾個周期的化療也不能把體內腫瘤細胞消滅干凈,治療停止後又會繼續增殖;其次,腫瘤細胞一直在變化,有很多新葯物被研發出來,腫瘤細胞剛開始可能對某種葯物敏感,後來慢慢適應了,也就是產生了耐葯。最新的靶向治療葯物和免疫治療葯物也都會產生耐葯!

癌症何時才會被治癒?

癌症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被攻克呢?成千上萬的癌症患者、家屬和醫務工作者都在期待著。但究竟是哪一天呢,也許在5年之內,也許還需要50年!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也一直有進步,但一直沒有突破性成果。現在我國每天超過1萬例新診斷的癌症患者,大家都堅持著、期待著癌症被攻克的那一天!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自己起初得了癌症很可怕,但真正經歷過了就不可怕,因為要靠自己的心態去克服,你強它就弱,心態好一切安好,不管復發不復發,我努力了就ok了!最後坦然面對離別,雖然有太多的不舍但無怨無悔!!!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親人因為失去了我她們會傷心…………希望研究癌症方面的專家早一天能考研成功,同時讓癌症病人減輕疼痛!最後祝願大家身體 健康 闔家幸福!!!

癌症,已經被攻克了。只是無人相信我而已,因為我是一個6無人員。如果是一個3有人員說的話,就會轟動全國,甚至世界。講一個現狀:目前有哪個專家或醫院能讓患者在非手術放化療的條件下,服用葯物的第二天,能夠從口腔和鼻腔排出大量的膿毒和膿毒十塵垢的混合物,且葯物的口感好,無毒副作用,連續服用葯物,膿毒十塵垢的排出量會逐漸增加,在10克到200克/天。又有哪一家葯企能生產此類葯物,我在前期的研製過程中,進行過動物試驗和眾多的人體適應性試驗,和數個癌症患者的臨床試驗,涉及肺癌腎肝骨淋巴癌和胃癌,都有療效,因本人能力有限,無法涉及到所有的類型(都是無償服務),難道不是被攻克了,難道6無人員的科研創新成果就不能上台,又會給多少患者帶來多少遺憾,希望政策法規能適應 社會 需求,讓6無人員的專長技術能利國利民又利己,共同為全民 健康 作貢獻。

8. 壓力與癌症相關16項臨床大數據的結果是……

壓力是現代生活的一部分。考試,求職,結婚,生育,疾病,生活變故等等人生重要關頭都會令我們倍感壓力。日常生活中每天的交通,工作,育兒,人際溝通也會令我們疲於招架。

 每個人都會在生活的某個時刻感到壓力。是否你也會隱隱擔憂,壓力會不會增加疾病風險呢?等我們看完16項臨床研究結果的真實數據,答案自然揭曉。

1、並非所有的壓力都同樣有害

首先要明白的是,壓力有兩種:短期壓力(Acute Stress)和長期壓力(Chronic Stress)。有一點壓力是沒有什麼可擔心的,反而是對身體有積極影響,使我們更加警惕和提高我們的反應速度。只有長期壓力才有害。持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壓力下的緊張和擔心很可能會使你的健康狀況亮紅燈,導致高血壓和心理健康問題,如焦慮和抑鬱。

那怎麼判斷是否出於長期壓力中呢?下表提供了一種定量的方法,測評近1年不同類型的生活事件對你的壓力影響值,可以用來預測出現健康問題的可能性。評價標准: 生活事件單位總和超過300分者,80%可能患病 ;生活事件單位總和150~300分者,50%可能患病;生活事件單位總和小於150分者,30%可能患病。

2、壓力如何影響身體

短期壓力有助於生存

我們的壓力反應主要是由神經系統協調的,幾乎與數百萬年前的原始祖先基本相同。事實上,就像壓力是許多疾病的根源一樣,它也能決定我們一分鍾內的生死,比如說當你需要逃離樹林里的一隻熊。 身體通過釋放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來應對生理,心理或情緒壓力。 應激激素會增加血壓,提高心率和提高血糖水平 ,這些變化有助於一個人以更大的力量和速度行事,以逃避感知到的威脅。

長期壓力對身體有害

研究表明,經歷強烈和長期(即慢性)壓力的人會面臨多方面的疾病風險:免疫系統變弱, 更容易受病毒感染(如流感或普通感冒), 容易產生消化,生育,泌尿,心臟病,睡眠障礙,抑鬱症和焦慮症等疾病。

3、壓力會導致癌症嗎?

雖然壓力可能導致一系列身體健康問題,但是導致癌症的證據很弱。雖然有一些研究表明各種心理因素與癌症發展風險增加有關,但其他研究未能得出兩者相關性結論。

下表總結了1973年至2010年之間,16項觀察壓力對乳腺癌風險影響的研究結果,大部分都是大樣本量、長達十年以上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結果顯示壓力與癌症的相關性主要表現在嚴重壓力上。例如,遭受離婚,配偶死亡,失去孩子,嚴重赤字和悲慘的童年經歷。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心理壓力與癌症之間存在聯系,也可能是通過其他方式。

例如, 遭受壓力的人可能會發展出一些不利於健康的行為,如吸煙,暴飲暴食或喝酒,這些行為本身增加了患癌風險。 癌症患者的家屬具有較高的癌症風險, 可能是由於共有的遺傳風險因素,而不是由家庭成員診斷引起的心理壓力導致。

4、如何應對壓力才是關鍵

壓力本身不是問題,而是我們對壓力源的解釋和反應,這決定了一個人的壓力反應。

我們可以學習有效的管理壓力,避免短期壓力變成長期壓力。對於引發壓力的不可控因素,如家庭變故、患病、意外,最佳策略是:專注自己,花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對於可控因素,如生氣、焦慮,最佳策略是:避免發生。

馬上來試幾招應對壓力的有效方法吧:

1)和專業人士交談

不要害怕從外部獲得幫助,試著跟心理醫生溝通。

2)瑜伽和冥想

放鬆心靈和身體,使心情平靜,抑制身體對壓力的反應。

任何一種心靈練習都行,比如中國傳統的氣功,太極拳;西藏流行的冥想。

3)足夠的睡眠

睡整覺可以提高免疫力。

4)藝術或音樂療法

古典音樂可以有效對抗焦慮和抑鬱,繪畫等藝術活動有助於身心健康。

5)少吃糖

糖可以補充能量,但時間短暫。糖耗盡之後身體感覺更壞。

改吃含糖的水果,纖維可以使體內含糖量時間持久。

6)按摩

按摩可以減輕疼痛和焦慮,緩解短期壓力,但是對長期壓力沒有幫助。

7)抗抑鬱或焦慮的葯物

尋求醫生的意見和幫助。

閱讀全文

與大數據對抗癌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測試網路的穩定性 瀏覽:79
itunes怎麼查看安裝的app 瀏覽:685
驅動式編程是什麼 瀏覽:288
iphone6看片地址 瀏覽:972
網站百度快照導航怎麼變樣子了 瀏覽:792
離線傳輸文件有哪些方法 瀏覽:286
燒程序 瀏覽:9
win10登錄windows賬戶 瀏覽:917
企業收到網路廣告費如何記賬 瀏覽:313
易班app的運營思路是什麼 瀏覽:720
中國藝術微課怎麼下載app 瀏覽:134
軟體內的小說文件在哪裡 瀏覽:200
會議需要准備的文件有哪些 瀏覽:480
升級文件無法讀取或已損壞 瀏覽:889
進料檢驗文件有哪些 瀏覽:495
電腦里的文件被刪除後怎麼找回 瀏覽:295
數車編程軟體哪個好用 瀏覽:579
在qq群里看不見說話 瀏覽:416
靜態網站模板大氣 瀏覽:504
無線網密碼怎麼改fast 瀏覽:21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