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大數據的應用是以大數據技術為基礎,對各行各業或生產生活方面提供決策參考。
大數據應用的典型有:電商領悟、傳媒領領域、金融領域、交通領域、電信領域、安防領域、醫療領域等。
同時大數據的應用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為我們帶來便利,另一方面也會造成個人隱私泄露的問題。
2. 如何利用大數據對建築能耗展開絕地反擊
大數據應用的關鍵,也是其必要條件,就在於"IT"與"經營"的融合,當然,這里的經營的內涵可以非常廣泛,小至一個零售門店的經營,大至一個城市的經營。以下是關於各行各業,不同的組織機構在大數據方面的應用的案例
3. 大數據 建築行業落地開花
大數據 建築行業落地開花
毋庸置疑,大數據是當下最火的IT詞彙。目前,全球的數據量正在以每18個月翻一倍的驚人速度增長,世界正在高速數字化,而如何掘金大數據是所有個人、企業和國家的機遇和挑戰。事實上,從城市交通到空氣質量,從建築設計到影視製作,大數據分析應用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並將改變人類社會的命運,大數據就在腳下,盡管很多時候我們壓根就沒有意識到,但是它切切實實通過落地行業的方式應用和發展著。
大數據帶來的改變
大數據有什麼意義和作用?大數據在兩個方面表現出最重要的價值:一是促進信息消費,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二是關注社會民生,帶動社會管理創新——這是網路創始人李彥宏日前就大數據發展趨勢所作的介紹。
究竟什麼是大數據,眾人熟知的賭城,IT人士熟知的CES(美國消費電子展)所在地——阿拉斯加就是數據之城。和大多數城市一樣,賭城拉斯維加斯面臨水電等市政管道因歷史數據不準確而在施工中被挖斷的威脅。為了避免這類情況發生,拉斯維加斯利用智能數據開發了城市的市政基礎設施網路模擬模型。咨詢公司VTN幫助拉斯維加斯市整合來自各個數據源的數據,利用技術生成了一個三維實時模型,能夠顯示路面和地下的各種管線設施,有了這個模型,拉斯維加斯市政管理者可以對地下關鍵資產的位置和狀況了如指掌。
事實上,智能數據在國外已經有了不少應用,也推出了很多概念性的理念和產品。回看行業本身,當物聯網、雲計算把互聯網的技術和設備完善後,作為互聯網的內容——大數據已經登場亮相,現在在國外一些地區,以建築行業為例,建築可以自己降低能耗,交通能夠預測什麼地方會有交通堵點等,這些都是大數據在行業的應用。
而伴隨著技術的進步,行業內的一些信息化企業早已悄然深耕大數據,讓業內驚嘆,「這時代變化太快,當我們還未從物聯網之中醒悟過來,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在認識到大數據孕育著巨大價值的同時,他們亦深深認識到大數據攪動行業的另一面。
「我們對於大數據的理解和目前的數據產品,當展現給用戶的時候,用戶會覺得,廣聯達數據研究的太深入了,再這么下去,造價行業工作模式會發生變化。」廣聯達工程信息事業部負責人付永暉告訴《中國信息化周報》記者。的確,傳統業務出身的企業,若運用自身所處行業的優勢,挖掘數據,一樣可以打出驚艷全場的「本壘打」。廣聯達依靠在建築信息領域的多年積累,首先切入了建築材料價格信息數據服務的盈利模式。
外界所熟知的是,廣聯達一直致力於為建築行業工程項目建設信息化提供產品和服務,主要產品為工程造價、工程項目管理等軟體產品。不過,廣聯達的傳統業務使得公司有更多機會接觸各地的建築材料信息。基於建築材料價格受到宏觀經濟因素影響較大,供求關系以及價格市場會發生變化,捉摸不定。因此,建築行業的甲、乙、中介等各種參與方均對材價價格較為敏感。而廣聯達依靠材價信息採集團隊和數據挖掘技術已基本能做到實時獲取各地建築材料的價格變動的數據,結合傳統產品就能很好地滿足客戶招標、采購等各類需求。而伴隨著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廣聯達按照推「雲+端」的方式運行著數據信息服務,「我們目前主要是提供了兩類產品,一類是材料信息服務,叫廣材信息服務,這個服務裡麵包含了廣材網、廣材數據包、掌中廣材APP、廣材助手客戶端等六個服務產品」付永暉介紹。不難想像,未來一旦材價信息業務成熟後,該公司藉此還可延伸的到其他領域,如引入廣告業務等。
從國外到國內
分析者認為,大數據將會在未來10年改變幾乎每一個行業的業務功能。任何一個組織,如果早一點著手大數據工作,都可以獲得明顯的競爭優勢。用另一本類似著作《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維克托的一句話:「大數據是未來,是新的油田、金礦。」目前,不少國外的公司也看好中國的智慧建築發展,「給我提供一些數據,我就能做一些改變。如果給我提供所有數據,我就能拯救世界。」微軟史密斯這樣說,而智能建築正是他的團隊目前專注的事情,如何幫助和發展智能化建築正是他們的願景和目標。
「現在有很多國外公司想進入國內做建築行業的信息化,目前國內公司做的很規模大的、很深入的公司也比較少,但是有很多企業也都想借大數據的和雲計算這些新技術變革的機會努力做一些創新。」行業分析師表示。
不過,據分析,對於建築行業的大數據挖掘來說,存在天然的行業壁壘,首先是數據維度比較復雜,簡單來看,既有有建築類的數據:建築造價類數據、建築結構類數據、建築施工工藝類數據、建築材料類數據,還有管理類數據;其次是中國的建築的法律法規和對專業的要求跟國外不一樣,中國的一個特點是各個省市的建築行業法律法規都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建築行業的大數據挖掘成了一個高門檻的行業。
但是雖然入門很難,但是對行業的改變非常之大。以傳統的建築行業造價咨詢公司為例,如果公司有一百個造價人員,這個規模的公司會至少有兩個人專門做詢價,也就是找材料價格。而一個咨詢公司的咨詢師的年成本大概是30萬元,兩個人就是60萬元。而從收集材料廠商數據的成本來看,收集一個廠商的信息,大約一年需要140元錢,而目前國內的建築材料的生產廠商79萬家,如果要把這79萬家的材料信息收集回來,這個成本是巨大的。「所以針對這個情況,廣聯達公司努力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生產廠商的數據收集回來,結合一系列機器學習、數學建模、自然語言處理、搜索引擎等前沿技術,把信息精細加工以後,提供給用戶。首先在人力成本上節省很多,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在收集信息以後,做招標、投標和審核的時候,需要做預算,這樣又提供了一個工具可以把做過精加工的數據直接載入,方便進行各種調度。」付永暉說。
據悉,廣聯達近期還發布的工程指標信息平台,就展示了廣聯達在造價工程領域朝著大數據的方向發展的研究成果。該平台從用戶體驗的角度,把指標信息服務產品分為三部分,即指標網站、指標助手和信息雜志。指標網站是指標信息網,它涵蓋了近2000個工程的指標數據,其中北京地區工程超300個,覆蓋住宅、辦公、酒店等96個項目類型,同時,數據每天都在持續更新,以保證用戶能夠得到最新最全的指標數據。指標助手幫助客戶的工程快速分析出指標(量、價),並能與雲指標庫的參考區間做對比,達到快速檢查的目的。信息雜志每季度出一期,包含不常見的精品指標,配上行業先進的指標應用文章,為用戶提供專業、周到的指標數據服務。
「如果數據是財富,那麼大數據就是寶藏,而雲計算就是挖掘和利用寶藏的利器!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數據寶藏終究是鏡中花;沒有數據挖掘技術的積淀,雲計算也只能是殺雞用的宰牛刀!」對廣聯達來說,「大數據=海量數據+分析軟體+挖掘過程」。大數據時代已然來臨,廣聯達作為建築行業信息化領軍企業,在行業數據應用上又率先發力,引領廣大從業人員走進工程造價數據應用的新時代。
4. 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與建築怎樣融合
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在建築行業應用我在電子人物聯網上看到過一個不錯的方案,下面分享您一篇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與建築的文章,希望能幫到你:
1. 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數據集合。建築業是產生大量數據的行業之一,又是數據電子化程度較低的行業。在「互聯網+」時代,建築業數據的價值和重要性將逐步體現,充分運用大數據制定企業發展戰略、進行戰略決策。研究建立建築業大數據應用框架,統籌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平台,將各工程項目生命周期中產生的數據以及在運維階段的能耗數據和設施運維數據進行收集、處理和加工,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為各方提供更有價值的數據服務,提升行業、企業和項目的整體管理水平。
2. 雲計算技術
雲計算是推動信息技術能力實現按需供給、促進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充分利用的全新業態。建築業信息化基礎設施相當薄弱,雲計算的成熟為建築業信息化帶來了極好的機遇。隨著雲計算的深入運用,政府和建築企業可以利用雲計算改造現有系統,開展工程建設管理及設施運行監控等方面應用,而且以用為主,可以降低信息化總成本,特別解決中小企業信息化投入問題。雲平台可以忽略硬體單點故障,提升應用系統的可用性,應對海量訪問。同時,採用雲平台可以降低用戶推廣應用過程安裝部署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改善用戶操作體驗。
3. 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度集成和綜合運用,為實現施工現場各類原始基礎數據的持續採集提供了可能性。利用現場監測、無損檢測或各種感測技術進行建築安全、設備運行狀態、施工環境監測、現場人員管理、進場物資管理等,實現數據的自動採集與傳輸,在專業軟體的輔助下,完成對大型建築施工狀況的評估和預警。此外,在智慧城市、智能建築方面需要大量採用物聯網技術。在建築業推動物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還需要結合建築業行業特點,研發成本低、傳輸性能穩定、精確度高的感測設備、儀器儀表、配套軟體,特別要注重與信息化的集成應用。
4. 3D列印技術
3D列印是一種以數字模型為驅動源,通過增材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空間形態的成型技術。通過3D列印建築技術,已經能夠實現一些簡單的房屋和構件的列印,但是如果要運用到復雜的建築列印上,還需要進一步的創新發展,解決軟體、硬體設備、材料、配筋、行業標准等諸多難題。建築業應積極跟蹤工業領域3D列印應用,並結合建築業自身特點,研究突破。通過3D列印技術生產出建築部品及構件,特別是針對曲線異形等復雜建築或構件,降低施工的難度與風險。
5. 智能化技術
智能化是在計算機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了感測器技術、GPS 定位技術、網路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衍生出的更高層面的技術。產業轉型升級發展,需要工業化智能製造。全位置焊接機器人已應用在國內超高層建築鋼結構施工中。手持智能終端在施工現場質量、安全檢查等管理工作中初步得到應用。引入這些先進技術,利用 「工業4.0」理念和智能製造技術,能全方位改進生產施工工藝、提升生產力。
信息化標准
建築業信息化的標准規范是信息化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的系統工程,也是信息系統建設推廣成功的關鍵因素。要重視標准化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標准化助推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標准化,推動標准化與信息化互相促進融合。建築業信息化標准還需要強化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標准化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重點加快BIM技術以及數據交換、文圖檔交付等基礎數據和應用標准,為實現全產業鏈信息互通、提升信息應用價值打下基礎。
以市場上天天建道這款產品為例,
(一 )、施工一線用戶 (項目執行層 )
1、各種溝通交流 :快速傳遞工作信息 ,接發工作指令 ,增強溝通能力 ,提升管理效率
2、隨時記錄施工情況 :組織、協調、安排具體事項 ,圖文並茂 ,清晰表達 ,信息可追溯
3、分享展示工作成果 :記錄自己的工作軌跡與內容 ,讓同事、領導看到你的付出與努力
4、筆記雲存儲 :各種重要信息、備忘錄 ,隨手記、隨時看 ,永不丟失
5、查閱工程資料 :紙質資料電子化 ,一次上傳 ,永久查閱 ,隨時隨地 ,想看就看
6、辦公移動化 :請示、匯報、申請等日常辦公在線完成 ,有記錄有痕跡 ,快速獲得反饋信息
7、工作與生活分離 :形成獨立的工作圈與生活圈 ,互不幹擾 ,聚焦工作 ,專心專注
(二 )、非施工一線用戶 (項目領導或公司管理層 )
1、實時獲取現場各種動態信息
2、隨時決策及指導指揮工作
3、管控項目
5. 建築應當如何與大數據結合
其實對於現在的建築來說,擁有大數據的地方真的是特別的多。
利用這些大數據可以提高建築物的實際滿足率。而且可以提高建築物的性價比。主要利用大數據還是要掌握好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服務於建築領域。
6. 建築業如何接招大數據
建築業如何接招大數據?
今年7月份召開的2015中國建設行業峰會上,破除行業固有的信息孤島狀態成為熱門話題。多年來,建築行業一直被稱為信息孤島,信息壟斷引起的行業亂象和腐敗問題廣受外界質疑,常常使行業陷入窘境。如何打破這種狀態,是行業內備受關注的議題,而大數據和信息化的出現為此提了解決方案。
什麼是建築業的大數據?
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本是IT行業的術語,意為巨量數據集合,人們通常用大數據一詞來描述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成為一種資產,正所謂「三分技術,七分數據,得數據者得天下。」 那麼,傳統的建築業需要大數據嗎?
據統計,目前中國每年建築施工的面積達20億平方米,將近佔全球總建築量的45%,在此過程中會消耗的鋼筋水泥玻璃類建材佔全球總消耗的50%。如此龐大的工程量和消耗量表明,建築業產生的數據是巨大的,建築業的大數據急需被處理、分析和利用。因為,大數據的意義不在於「大」,而在於其價值,通過處理大數據所獲得的信息價值,比數據本身更為重要。對建築業的大數據進行挖掘、處理和分析,不僅有助於打破行業信息孤島的局面,改善行業亂象,更能提升行業的資源配置效率,節省人力、物力成本,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大數據與信息化
大數據是信息時代的產物,大數據的挖掘也離不開信息化手段。然而,建築行業的大數據挖掘有著天然的壁壘,存在數據維度復雜、各省市行業法規不同等阻礙因素。再加上行業對於大數據和信息化認識的不足,使業務規模和數據量極大的建築業成了缺乏數據的行業。在這種背景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許多企業在積極地加大在信息化建設上的投入,但許多企業對於信息化的本質仍是一知半解,認為信息化僅僅是藉助網路或者計算機軟體完成一些工作,但真正的信息化遠不止於此。
信息化的本質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信息跨時間與空間的交換,從數據層面上講,信息化的核心是解決數據的獲取和流動的問題。建築業的信息化即培育以計算機和網路技術為主的新的生產力,將建築全生命周期產生的所有數據資料收集起來,並加以處理,使之成為行業決策的重要參考,提高行業運行效率,推動行業發展。
建築業該如何接招大數據?
目前,整個建築行業與互聯網和大數據幾乎是割裂的,之所以發展艱難,與行業的本質特徵分不開。建築產業的復雜性使大數據的挖掘存在巨大的技術難度,此外,行業的保守也難以承受新技術的沖擊。那麼面對大數據,建築業要如何接招?
數據工作包括採集、存儲、處理、分析等步驟,數據的挖掘和存儲以及處理,都要依靠信息技術,因此從根本上來說,要應對大數據,就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從行業目前的信息化建設情況來看,信息化人才缺乏、建設方式不當等問題依然普遍存在,建築業還需提高對大數據與信息化的認識,繼續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
近日,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指出要推動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國家的政策支持與企業的重視將推動建築業大數據持續向前發展。
7. 面對BIM和互聯網+ 建築業大數據怎麼玩兒
日前,國務院頒發《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為已身處BIM和「互聯網+」浪潮的建築行業信息化變革提供挑戰和契機。
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兇猛來襲,對已經身處BIM和「互聯網+」浪潮的建築行業而言,如何處理和用好海量的工程相關數據,是實現信息化變革的最關鍵因素。日前,國務院發布《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正式吹響大數據應用號角。
行業大數據壁壘待破
《意見》提出,要進一步健全創新體系,鼓勵相關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推進大數據協同融合創新,加快突破大規模數據倉庫、非關系型資料庫、數據挖掘、數據智能分析、數據可視化等大數據關鍵共性技術,支持企事業單位開展大數據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
建築行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建築全生命周期內會產生海量數據。2014年,我國在建項目達60餘萬個,其中房屋新開工面積18億平方米,而每個項目都會涉及建設方、總包方、分包方、材料設備廠商、勞務公司、設計院、監理方、政府部門等,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數據。有公開資料顯示,平均每個建築生命周期大約產生10T級別數據,相當於630萬部《紅樓夢》。
在從事工程項目管理多年的國有建築企業某負責人看來,現階段建築企業還缺乏對信息化的有效應用,無法通過傳統方法管理海量工程數據,從而實現精細化管理。管理的支撐是數據,項目管理的基礎就是工程基礎數據的管理,及時、准確地獲取相關工程數據就是項目管理的核心競爭力。建築行業大數據應用和BIM普及的核心,是基於企業核心數據的積累、存儲和管理。
「現在很多國外公司想進入國內做建築行業信息化,目前國內做得很有規模、很深入的公司也比較少,但很多企業都想借大數據和雲計算這些新技術變革的機會努力做一些創新。」有行業分析師表示。
據分析認為,對於建築行業的大數據挖掘來說,存在天然的行業壁壘。「首先是數據維度比較復雜,簡單來看,既有建築類數據,如建築造價類數據、建築結構類數據、建築施工工藝類數據、建築材料類數據,也有管理類數據;其次是我國的建築法律法規和對專業的要求與國外不一樣,各省市的建築行業法律法規都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建築行業的大數據挖掘成了一個高門檻行業。」他說。
信息增值改變行業「玩兒法」
雖然入門很難,但是大數據對建築行業的改變非常大。《意見》也指出,要充分認識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重要性。
以傳統的工程造價咨詢公司為例,擁有100個造價人員的公司至少會有兩個人專門做詢價,即找材料價格,而一個咨詢師的年成本約30萬元,兩個人就是60萬元。從收集材料廠商數據的成本來看,收集一個廠商的信息,大約一年需要140元,而目前國內的建築材料生產廠商有約79萬家,要把這79萬家的材料信息收集回來,成本是非常高的。
「所以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努力做的事情就是把這些生產廠商的數據收集回來,結合一系列機器學習、數學建模、自然語言處理、搜索引擎等技術,把信息精細加工以後,提供給用戶。這既可以節省很多人力成本,也可以在做招標、投標和審核時的預算中直接載入做過精加工的數據,方便進行各種調度。」大數據專家付永暉說。
工程造價信息化是行業趨勢,企業資料庫建設就是排頭兵。有業內專家指出,通過BIM可以更好地處理造價管理工作,「多、快、好、省、准、全」地獲取材價數據,構建企業核心資料庫並進行有效管理。「這些都是工程造價行業從業者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以前他們需要通過大量時間與人脈積累,去了解龐雜的產品造價和工程管理信息,而BIM和『互聯網+』能將一切都整合到網上,實現陽光、透明的采購流程,更好地搭建核心材價資料庫、指標資料庫、項目資料庫、供應商資料庫等。」他說。
據介紹,基於互聯網的信息增值服務改變了行業玩法。這種信息化、扁平化、互動化、可視化、精細化的增值服務,延伸了工程項目預決算管理的產業鏈,提升了建築行業的產業鏈價值,呈現出新常態背景下從要素驅動、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服務帶動轉變的特徵。
信用建設必須以大數據為支撐
《意見》提出,要運用大數據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建立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整合金融、安全生產、質量監管等領域信用信息,實現各地區、各部門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充分發揮行政、司法、金融、社會等領域的綜合監管效能,在招標投標、國有土地出讓、企業上市、勞動用工、環境保護等方面,建立跨部門聯動響應和失信約束機制。
事實上,去年發布的《關於推進建築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已經明確,要探索開展工程建設企業和從業人員的建築市場和質量安全行為評價辦法,逐步建立「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建築市場信用環境。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研究、試行開展社會信用評價,引導建設單位等市場各方主體通過市場化運作綜合運用信用評價結果。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曾表示,信用建設必須以大數據為支撐,以大數據為支撐的信用建設手段,對於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服務和監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到,浙江、湖南、安徽、山東等多地已建立或籌建工程建設信用大數據平台、建築市場資料庫等,並定期發布失信違約「黑名單」。我國建築市場中各方主體普遍存在信用缺失情況,誠信「短板」問題突出。一些企業不按工程建設程序辦事,或違法轉包工程,或關鍵技術崗位人員不到崗履職,或在施工中偷工減料,導致質量問題和安全隱患等。而通過大數據平台動態記錄信息,通過建築市場管理和施工現場監管有效聯動,有助於更好地實現「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
8. 大數據時代下建築業有哪些高科技手段智慧工地管理又是怎麼做的
目前的建築工程高科技手段莫過於BIM, (建築信息化模擬)。
智慧工地管理就是盡力朝左BIM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