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山西省康養產業促進條例
第一條為了規范和促進康養產業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高品質、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康養產業,是指以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為核心形成的綜合性產業,包括直接或者間接為康養活動提供物質或者非物質服務的養老、養生以及醫療、文化、體育、旅居等產業。第三條康養產業發展應當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綠色發展、突出特色、產業融合的原則。第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康養產業發展工作的領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康養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研究解決康養產業發展重大問題。第五條省人民政府應當結合資源稟賦、區位優勢、歷史文化、基礎設施等情況,按照市場化、產業化、特色化、專業化原則,編制全省康養產業發展規劃。
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全省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和本地實際,編制本行政區域康養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康養產業發展規劃應當包括發展目標、產業導向、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具體措施、扶持政策等內容,並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銜接。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康養產業大數據平台,整合康養投資融資、信息服務、展示交易、公共服務等信息,推進康養產業信息化。第七條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制定康養產業標准。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整合康養產業專項資金,支持康養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品牌推廣、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制定獎勵或者補助政策,吸引各類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康養產業發展。第九條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將康養產業示範項目納入重點項目用地計劃指標。
對符合國土空間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等相關規劃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依法使用建設用地自辦或者以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發展康養產業。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獲得中華老字型大小、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有機農產品認證的康養產業品牌或者產品,給予補助或者獎勵。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定期舉辦康養品牌展示推廣活動,組織引導康養產業經營者參加國內外康養產業交易會、博覽會等。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養老機構綜合監管制度,合理統籌、均衡配置城鄉養老資源,規劃、建設和改造與老年人日常生活相關的公共服務設施,整合家庭、物業、餐飲、物流、護理等服務資源,建立老年人服務網點,完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第十三條鼓勵康養產業經營者與醫療機構開展合作,構建醫療、康復、保健、養生等一體化康養醫療服務體系,發展康復醫院、護理院、保健院、托老院等康養醫療項目。第十四條鼓勵康養產業經營者將小雜糧、紅棗、核桃、沙棘等特色農產品以及連翹、黃芩、黃芪、黨參、遠志、款冬花、柴胡等道地優勢中葯材與康養項目相融合,開發具有山西特色的康養產業項目。第十五條鼓勵公共文化資源向康養產業延伸,推動紅色資源、古建築、古村落、傳統工藝、戲曲等與康養產業相融合,利用節假日、廟會、慶典、展會等,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第十六條鼓勵社會資本建設康養社區、康養鄉村、康養小鎮,推動農業創意、田園觀光、民俗體驗與康養相融合。
列入省人民政府康養產業重點項目的康養社區、康養鄉村、康養小鎮,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享受優惠政策。第十七條鼓勵開發全民健身運動康養項目,推廣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運動康養服務,開展適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的特色運動康養活動。第十八條鼓勵利用自然風光、清涼氣候、森林資源、地熱資源等,依法拓展核心景區周邊康養功能,加快康養設施改造升級,建設康養基地。第十九條康養產業經營者可以根據不同消費需求,提供多層次、多元化康養服務項目。康養服務項目應當符合國家和本省有關標准。第二十條康養產業經營者應當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健全安全防範制度,配備安全防範相關設施,並定期開展演練。第二十一條康養產業經營者應當建立健全員工管理制度,加強員工管理,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和考核。
員工上崗前應當取得有效的健康合格證明和其他法定資質。
Ⅱ 【資訊】全國各省康養產業規劃方案(河北、山東、山西、廣東等)
繼國家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平安中國」之後,2015年「健康中國」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之中,要求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從此「健康中國」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開啟了「大健康」時代的新藍海。
當下我國居民正在進入避暑避霾避寒、養生養心養老的大眾旅遊休閑時代,人們愈加追求健康和精神享受,作為新時期人們的一種旅居生活方式,房車旅遊度假逐漸成為休閑生活主流。
康養行業的國家觀點
01、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閑、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02、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建設作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保障與健康相關的公共設施用地需求,完善相關公共設施體系、布局和標准,把健康融入城鄉規劃、建設、治理的全過程,促進城市與人民健康協調發展。
針對當地居民主要健康問題,編制實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發展規劃。到2030年,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的示範市和示範村鎮。
03、「大健康+旅遊」受到高度關注
2017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旅遊局和國家中醫葯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健康旅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
到2020年, 建設一批各具特色的健康旅遊基地,形成一批健康旅遊特色品牌,推廣一批適應不同區域特點的健康旅遊發展模式和典型經驗,打造一批國際健康旅遊目的地。
到2030年, 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健康旅遊服務體系,健康旅遊服務能力大幅提升,發展環境逐步優化,吸引更多的境內外遊客將我國作為健康旅遊目的地,提升產業發展層級。
04、積極發展健身休閑運動產業
進一步優化市場環境,培育多元主體,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健身休閑設施建設運營。推動體育項目協會改革和體育場館資源所有權、經營權分離改革,加快開放體育資源,創新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推廣普及方式,進一步健全政府購買體育公共服務的體制機制,打造健身休閑綜合服務體。
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體育健身俱樂部,豐富業余體育賽事,積極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極限、馬術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時尚休閑運動項目,打造具有區域特色的健身休閑示範區、健身休閑產業帶。
康養行業的地方規劃
01|河北省
打造環京津康養產業平台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全面落實稅收等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康養產業。鼓勵社會資本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合作,促進康養產業發展。鼓勵採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共建康養服務機構。
促進融資支持。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開透明、開放包容,依法合規、防範風險」的原則,引導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投資發展各類康養產業機構,通過財政支持引導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拓展投融資渠道。
推進創新創業。 聚焦康養產業發展需求,推出創新產品和新型康養模式,培育形成康養產業自主創新和產業競爭優勢。實施康養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圍繞醫葯、食品、醫療器械、中醫經方研發等領域,加大省級科技計劃導向,聚焦關鍵技術集成創新, 推動醫、養、旅、居、文、體科技創新 。
推進重點項目 。建立省級康養產業重大項目庫,謀劃一批帶動作用強、技術含量高、市場效益好的重大項目,在項目審批、要素保障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扶持領軍企業 。加大康養產業領軍企業培育扶持力度,在醫療醫葯、健康產品、康旅健身等領域,每年認定一批帶動作用強的康養骨幹企業。實施康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康養企業兼並重組,進一步發揮企業龍頭作用。
建設產業園區 。依託 雄安新區 和 河北省國家級、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整合資源要素,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一批康養產業製造園區,組建省級康養產業園區創新發展聯盟。打造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的休閑度假、健康養生、體育健身、健康旅遊等特色健康服務園區。
打造環京津康養產業平台 。發揮 廊坊、保定 等市區位優勢,積極疏解京津健康養老功能,按照 「醫、護、養、學、研」一體化建設 目標,建立一批醫養結合機構,打造環京津康養產業平台。支持康養企業在雄安新區建立康養產業園區,加快形成一批康養行業關鍵技術、標准、專利等知識產權。
建立智慧康養平台 。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轉型升級,構建 「互聯網+康養」產業發展模式 ,形成「立足當地、服務全省、輻射京津」的智慧康養公共服務模式。在雄安新區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康養產業「矽谷」,建設數據應用、康養產品、康養教研的康養創新平台,授權承建企業在「互聯網+康養」服務及運營中,存儲開發、開放共享、安全保障相關數據。
打造醫養結合平台 。加快推進「政府保障與社會資本相結合、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相結合、縣鄉村相結合、中西醫相結合,突出重點人群」的 「四結合一突出」模式 ,打造醫養結合工作的河北品牌。鼓勵和扶持護理院、康復中心、安寧療護中心等醫療機構發展,完善治療、康復、中期、長期護理服務鏈,推動醫療機構、養老機構資源互動融合,實現醫療、養老資源效益最大化。
02|山東省
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
關於產業發展思路
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打造萬億級產業為目標,以 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省和建設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 為抓手,圍繞「醫葯養食游」等重點領域,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轉換增長動力,推動醫療、養老、養生、文化、旅遊、體育等多業態深度融合發展,擴大醫養健康產品供給,完善全方位、全周期醫養健康產業鏈條,努力把醫養健康產業培育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柱產業,為健康山東和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強有力支撐。
按照「 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 」的要求,提出到2020年,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8300億元,年均增長18%左右,其中健康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到55%左右;到2022年,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力爭達到1.15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1.5%,成為我省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中健康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到60%以上,打造濟南、青島、煙台、淄博、臨沂等一批醫養健康產業千億級城市。對醫養健康產業涉及的一二三產,集群園區建設、大型企業培育、品牌價值提升等方面,分別提出了預期指標。
關於產業區域布局
一是「三核引領」。充分發揮 濟南、青島、煙台 產業基礎優勢,率先實現突破發展,打造全省醫養健康產業發展高地。
二是「三帶集聚」。包括 藍色海洋健康產業帶 ,由青島、東營、煙台、濰坊、威海、日照、濱州七市組成; 運河養生健康產業帶,由濟南、棗庄、濟寧、德州、聊城、菏澤六市組成; 魯中南山區健康產業帶 ,由泰安、淄博、萊蕪、臨沂四市組成。
三是「多點支撐」。結合各地產業特色和地域特點,確定了 濰坊 (健康食品)、 濟寧 (健康文化)、 泰安 (健康旅遊)、 威海 (醫療器械)、 臨沂 (養老養生)、 菏澤 (生物醫葯)等6個產業發展支撐點。
關於產業重點領域
經過與相關部門、專家學者反復研究論證,明確了產業概念,釐清了產業邊界,確定了十大重點領域: 醫療服務、健康教育與管理、健康養老、生物醫葯、醫療器械與裝備、中醫中葯、體育健身、健康旅遊、健康食品和健康大數據。
在醫療服務領域,提出加快醫療服務創新發展,推進 山東質子治療中心、國家人類遺傳基因庫山東創新中心、中科院中能醫用直線加速器 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出推動智慧醫療發展,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構建覆蓋衛生健康全過程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
在健康養老領域,提出推進醫養結合,加快適老化建設改造,推廣普及老年教育,增加老年用品供給,重點發展適合老年人的情感陪護、娛樂休閑、殘障輔助、安防監控等智能化產品。
在生物醫葯領域,重點發展 生物技術葯物、海洋葯物、小分子葯物 等。提高原研葯、首仿葯、中葯、新型制劑等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發展水平,做大做強葯品流通業,打造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的葯品現代物流配送中心。
在健康大數據領域,全面深化健康大數據應用,發展健康大數據新業態,促進大數據支撐下的健康維護、健康保障、健康產業三大體系融合發展。
03|山西省
以康養小鎮和康養社區為主抓手
2019年
率先推動實施大同桑乾河森林康養小鎮、垣曲左家灣生態康養小鎮、山投太谷孟母文化健康養生城、盂縣梁家寨溫泉康養小鎮、榆社雲竹湖康養小鎮、晉中小西溝文旅康養小鎮、沁源靈空山康養小鎮、定襄鳳凰山溫泉康養小鎮等 8 個康養小鎮項目 ,大同興雲康養社區、忻州頓村溫泉康養城、長治大辛庄綠城柳岸曉風康養社區、晉城瑜園康養社區、陽泉固庄智慧生態康養社區、潞城盧醫山康養城等 6個康養社區項目 。
2020年
重點推動實施晉中晉龍澤康養小鎮、霍州七里峪康養小鎮、黎城黎侯白岩康養小鎮、忻州奇村溫泉康養小鎮等 4個康養小鎮項目 ,山醫大一院太原上蘭康養社區、澤州春風十里度假康養社區、夏縣夏都溫泉康養社區、晉城康馨園康養社區、安澤本草香泉中醫葯康養社區等5個 康養社區項目 。
2021年
重點推動實施平遙天鷺湖康養小鎮、寧武東寨康養小鎮、晉城洞頭康養小鎮等 3個康養小鎮項目 和廣靈壺流河康養社區、晉城白馬寺康養社區、陽曲黃寨中社康養社區、迎澤東山康養社區等 4個康養社區項目 。
04|北京市
基本建成健康中國首善之區
階段目標
到2020年,城市健康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城鄉健康環境條件持續改善,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得到積極治理,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廣泛普及,人均期望壽命穩步增長,市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健康城市建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
到2030年,與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適應的現代化衛生與健康治理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受健康生活、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人擁有健康環境的局面基本形成,人均期望壽命、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指標繼續保持國際先進水平,健康中國首善之區基本建成。
主要任務
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京津冀健康協同發展、生命全周期健康服務、無煙環境推進行動等具有首都特色的重點工作。將衛生計生、體育健身、環境建設、食品葯品等領域統籌融合,涉及全市40餘個部門,逐步將促進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實施的全過程,體現了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和新形勢下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就是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重點內容
推動健康城鎮、健康村鎮建設。 推廣健康城市理念,完善相關公共設施體系、布局和標准,到2030年,健康社區比例達到80%,健康村鎮建設比例達到50%。
營造綠色宜居生態環境。 開展環境污染綜合治理、保障供水飲水安全、建設綠色景觀休閑空間及提升城鄉市容環境質量。在本部分中,提到首都將建設成為 「環帶成心、三翼延展」 的空間結構,擴大森林綠地面積,著力構建青山為屏、森林環城、九楔放射、四帶貫通、綠景滿城的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格局。
加快健康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 培育以健康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旅遊項目和產品, 發展中醫葯、特色醫療、療養康復、美容保健等健康旅遊,打造一批健康旅遊基地。
05|廣東省
突出大衛生、大健康的發展理念
5大重點健康領域: 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
12個重點行動計劃: 健康生活促進行動、全民健身行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行動、現代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行動、中醫葯振興發展行動、重點人群健康保障行動、健康保障提升行動、葯品供應保障行動、健康環境建設行動、食品葯品安全行動、公共安全保障行動、健康產業發展行動。
6方面支撐與保障: 體制機制改革、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信息化建設、健康交流合作和籌資保障。
在「健康中國2030」、「鄉村振興」雙重國家戰略下, 為康養產業發展帶來重大戰略機遇,提供了政策利好大環境。
由此,傳統的康養地產模式已經不再適合新的城鎮發展,傳統的方式已不再支持土地的獲取
在此背景下,成立於2018年6月的宜養神州醫養服務有限公司,立足當下,著眼未來,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本著「替兒女盡孝,為社會盡責」的初心,深耕房車旅居養老新模式,積極打造符合現代老年人群嶄新生活方式,開啟新思路、新模式、打造新品牌、佔領新高地、滿足新需求,優化養老產業資源結構,以多元化綜合發展為方向,立足養老,服務養老,發展養老,專注養老,大力推動養老與旅遊、文化、康養等多業態融合發展,創建一種集旅、居、康、養四位一體的高品質旅居養老新模式,引領旅居養老產業發展行業新高度。
宜養神州「房車旅居養老」項目旨在倡導讓更多的人關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在企業與老年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愛心橋梁,讓移動養老、移動療養等成為現實。宜養神州「房車旅居養老」,動員社會力量,利用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保障運營數據的准確與安全,保障老年人和旅居客的人身安全,改善老年人生活環境和情感陪伴。
宜養神州現已開拓北京通州樞密院、內蒙古滿洲里、濟南南部山區、海南三亞等全國多家運營中心、房車露營地及社區服務中心,全力服務於離退休旅居群體、候鳥人群體、房車遊客群體、背包客(驢友)群體等所有嚮往美好生活的人們。
宜養神州將協同愛心人士與合作夥伴,在全國每一個角落, 用愛托起老年人美好未來生活的夢想,滋潤老年人渴望幸福自由的心靈,讓所有老年人享受旅遊度假、智慧醫療、綠色食品、交友娛樂、日常陪護、情感關懷、等全方位的旅居醫養服務。
正如中國旅遊協會原秘書長李維瑜所言,旅遊已經從行業變成產業,旅遊式養老就是其中一個方面, "要讓老年朋友走起來,從中國走向世界,讓我們這抹夕陽成為最靚麗的一道風景"。
房車旅居養老,重要的是過程,要通過房車旅遊形式來豐富養老生活,老年人也要放飛自我,解放自我。
Ⅲ 四川和重慶都在發展大數據,在貴州落戶的產業巨頭會變心嗎
大數據產業已經成為貴州的一張名片,但其產業地位也正受到相鄰兩個省市的挑戰。
2017年底,重慶提出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確定了大數據等12個智能產業重點發展領域;2018年,四川省雅安市規劃建設大數據產業園,定位服務四川及西南地區信息化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打造中國西部大數據中心。
但目前三地在大數據產業上的競爭還不明顯,並有加強合作及錯位發展的趨勢。
雅安的進擊
雅安發展大數據的戰略始於2018年。按照「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打造川西地區大數據基礎服務基地、互聯網數據中心和算力供應中心,建設川西大數據中心」的要求,雅安規劃了總面積2.65平方公里、可容納伺服器210萬台的川西大數據產業園。
「貴陽具有的優勢,雅安都有。」四川省產業經濟發展促進會會長駱玲向第一 財經 記者表示,雅安和貴陽都在發展大數據產業前端,即大數據的存儲和計算,這對氣溫和空氣潔凈度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最重要的是雅安和貴陽都有電價優勢。
貴州以涼都著稱,水煤資源豐富,電力價格低廉。而雅安也有將近65%的森林覆蓋率,被稱為天然氧吧,氣候涼爽且溫差小,同時雅安水電資源豐富,且棄水現象嚴重。
其實,雅安發展大數據產業的直接動因就是四川建設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區。
四川水電資源豐富,經過幾年大規模開發後,棄水問題逐漸凸顯。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公司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四川電網調峰棄水電量分別為76億千瓦時、26億千瓦時、97億千瓦時、102億千瓦時、141.43億千瓦時、139.96億千瓦時。
過去幾年,四川豐富的水電資源還吸引了比特幣挖礦公司的湧入。當地的中小水電站為這些挖礦公司提供了低廉的電價。
2018年,四川省政府出台了《關於深化四川電力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以電力體制改革為重點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 探索 建設若干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區,爭取在兩三年內基本解決棄水問題。意見還確定了甘孜、攀枝花、雅安、樂山等水電消納產業示範區。
雅安是全國十大水電基地之一,截至2017年底,雅安水電裝機容量1267萬千瓦,投產水電裝機規模位居四川省第二位。但是,由於電力外送通道受限,加之省內用電負荷增速放緩,雅安市棄水電量呈逐年遞增趨勢,2017年雅安水電棄水電量超過120億千瓦時。
大數據中心需要大量電量,屬於高載能綠色產業,因此,發展大數據產業成為消納水電的重點產業。雅安選擇發展大數據產業得到了四川省的大力支持,並在發展模式上走了一條貴陽的道路。
2019年2月26日,雅安水電消納示範區「川西大數據產業」購售電框架協議簽約。根據協議,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五個自然年交易周期內,國網四川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將確保雅安大數據企業享受電價優惠,全年平均按0.34元/千瓦時結算。
貴陽發展大數據也是先從優惠的電價進行突破的。2016年,貴州省為促進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推動大工業企業綜合用電價格由0.56元/千瓦時平均降至0.44元/千瓦時,其中,大型數據中心用電價格降至0.35元/千瓦時。
根據公開資料,數據中心約有70%運行成本來自電價,相比大工業電價0.5~0.6元/千瓦時,優惠後的價格具有很大競爭力。比如,位於貴州貴安新區的華為數據中心,一期容納60萬台存儲伺服器,按照貴州當時的電費價格0.456元/千瓦時,每年可以節約6億多元的電費。
而雅安開出了比貴陽更有競爭力的電價,吸引了一批企業入駐。今年6月28日,阿里巴巴、網路、騰訊、天翼雲、金山雲等12個IDC(互聯網數據中心)項目簽約入駐川西大數據產業園,總投資45億元。加上之前落戶項目,川西大數據產業園已累計簽約落戶項目21個,協議總投資超過95億元。
川渝黔競合
雅安大數據產業剛剛起步,其目標也比較實際。根據規劃,雅安力爭到2020年成為省內一流的大數據生態高地;到2021年,基本形成完善的大數據產業生態,信息產業產值達到80億元以上,大數據相關從業人員達到2000人以上,大數據產業成為全市新興支柱產業。
駱玲表示,四川的優勢在於產業基礎比較好,經濟體量比較大,發展大數據有產業依託,很多本地需要大數據中心的行業系統已經落戶雅安,形成大數據龍頭企業聚集。
同時,雅安的「野心」不僅是大數據產業前端。大數據產業要服務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才能有產業融合效應。在建設大數據產業園的同時,雅安還同步規劃了大數據創意公園、康養數字小鎮、區域電商中心等。
在四川之前,貴州的大數據產業已經受到來自重慶的挑戰。在重慶提出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後,一些巨頭的投資風向便發生了改變。
2014年,阿里雲大數據中心落戶貴州,阿里還宣布將把貴陽建成全球備案中心與技術支持中心;2017年,騰訊在貴陽建設了七星綠色數據中心,這也是一個特高等級災備數據中心。但後來,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等巨頭又在重慶進行重點投資。
今年1月,阿里巴巴重慶智能中心落戶兩江新區。近日,阿里巴巴旗下阿里雲、b2b、零售通、口碑、大麥、阿里影業、螞蟻金服、菜鳥、阿里集團客戶體驗事業部等營團隊,已經正式入駐該中心。
與此同時,繼貴州之後,重慶也獲批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
駱玲認為,相比貴州,川渝地區發展大數據有自身產業、市場的需求。比如重慶 汽車 、電子信息等產業基礎雄厚,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會很有前景。
但目前,四川、重慶和貴州三個地方在大數據產業上的競爭還不明顯。不僅如此,重慶和貴州作為兩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也在加強合作。今年3月發布的《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也將大數據作為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
方案提出,整合渝黔兩地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要素,共同搭建大數據協同創新平台;同時,推動核心支撐軟體、工業互聯網、工業大數據、智能裝備、智能製造雲服務平台等在製造業的集成應用,全面推進兩地傳統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
而《雅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提出實施錯位競爭、差異化發展路線。著力在大數據基礎服務、物聯網與應急產業、人工智慧與無人駕駛、區塊鏈與信用體系、電子商務與產業培育、視聯網與公眾服務等方向開展示範應用。
Ⅳ 廣東省將建成超200家互聯網醫院,建設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集群
近日,《廣東省衛生 健康 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台,提出了「十四五」期間圍繞衛生 健康 事業的多項主要任務與重點工作,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力鞏固「頂天立地」醫療衛生大格局。 對標國際一流,集中優勢資源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群和我省國際醫學中心建設,深入推進中醫葯強省、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葯高地建設,擴大優質醫療資源供給。發揮高水平醫院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市域整體醫療水平和縣級醫院臨床專科能力提升,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
二是持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 堅持以人民 健康 為中心,推動將 健康 融入所有政策,大力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三醫」聯動、行業綜合監管等重點改革。
三是加快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加快建設現代化疾控體系,提高衛生應急能力和重大疫情救治能力。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優化重大疾病防治策略,強化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控,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健全精神衛生和心理 健康 服務體系。
四是深入推進 健康 廣東建設。 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健康 促進與教育體系,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方位干預主要 健康 因素。強化生育政策配套銜接,加強一老一小、殘疾人、職業人群等 健康 保護,保障人民全生命周期 健康 。大力發展 社會 辦醫,深入推進醫養康養融合,積極發展多樣化 健康 服務。
五是健全完善 健康 優先發展保障體系。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升 科技 創新和生物安全能力,發展數字 健康 ,推進 健康 灣區建設與國際合作,加強衛生 健康 法治建設,加大衛生 健康 事業投入,全面構建廣東省衛生 健康 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保障體系。
在具體任務中,多次強調數字化、信息化的作用。
01
在持續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主要涉及幾個方面:
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其中提到將建立完善分級診療技術標准和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醫療衛生機構間電子 健康 檔案和電子病歷等信息共享,為患者提供順暢轉診和連續診療。
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將強化信息化支撐作用,支持公立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規范互聯網診療運營模式,推動完善 「互聯網 醫療服務」 項目、 價格,進一步規范 「互聯網 醫療服務」 的醫保報銷范圍。
推進醫療保障和醫葯服務協同改革,將符合條件的 「互聯網 醫療服務」 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探索 「互聯網 醫療服務」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強化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建設數據共享、 業務協同的省級綜合監管平台,充分融入我省 「一網統管」 體系,推動實現醫療衛生行業智慧化監管。
將通過實施多項深化醫改項目來進行落實,例如衛生綜合監督執法能力提升工程,推進省級綜合監管平台建設,實現全省醫療衛生行業智慧化監管。葯事管理服務改革項目,建立健全遠程處方審核機制,依據遠程醫療平檯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遠程集中處方前置審核、 遠程葯學會診等,實施 「AI葯師」 工程,提升基層葯師能力等。
02
完善 健康 優先發展保障體系,明確將大力發展數字 健康 。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衛生 健康 行業深度應用創新發展,建成國家 「 互聯網 醫療 健康 」 示範省,建強 健康 醫療新型基礎設施,增強數字 健康 發展能力。
依託電子政務外網,整合各級各類基礎網路資源建設全省統一的 健康 醫療業務網路。健全權威統一的省市二級全民 健康 信息平台,推進電子 健康 檔案與電子病歷、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的對接聯動。
完善 「互聯網 醫療 健康 」 服務監管平台,推動 「互聯網 醫療 健康 」 規范有序發展。在二級以上醫院普遍開展以數據為核心的智慧醫院建設,發展智慧服務、智慧臨床、智慧管理,優化智慧醫療服務流程,提供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連續服務。
加強智能化早期預警能力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以醫療衛生智能監管和績效評價綜合系統為重點,建設衛生 健康 全方位數字化治理新體系。
規范和加強 健康 醫療大數據保障體系建設, 深化 健康 醫療大數據在臨床科研、教育培訓、產品研發、行業治理等方面應用, 探索 形成廣東特色 健康 醫療大數據發展模式。
完善全民 健康 信息化標准體系,加強信息和網路安全防護。
實施數字 健康 工程。建設廣東衛生 健康 雲,實現醫療 健康 「一張網」。健全省、 市兩級全民 健康 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初步建成全省醫療 健康 大數據中心。建設一 批 「互聯網 醫療 健康 」 示範市、 縣 (區)。持續深化醫療 健康 信息便民惠民 「五個一」 行動。推動醫學人工智慧、5G、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創新應用,打造一批示範智慧醫院。到2025年,全省建成超200家互聯網醫院。建設智慧化多點觸發預警信息系統,提高公共衛生早期預警能力。建設數字化 健康 教育支撐工程,開展個性化、智能化教育信息服務。加快推進廣東建設國家 健康 醫療大數據研究院、 健康 醫療大數據中心建設,遴選一批協同創新基地醫院、 企業,形成 健康 醫療大數據發展集群。
03
疾控體系建設、中醫葯發展、醫養康養等多個領域同樣強調信息化的作用。
推進疾控體系現代化建設。實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改善疾控機構設施設備條件,建設符合現代疾病預防控制需求的疫情監測預警系統、實驗室檢測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強化監測預警、 風險研判、 決策管理、 檢驗檢測、 流 行病學調查和現場調查處置能力。
推進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加強衛生應急信息化建設,推動部門間信息互聯共享。
促進中醫葯傳承創新發展。強化中醫葯信息化支撐驅動,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中醫葯領域深度應用。
深入推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加強醫養結合信息化支撐,增加智慧 健康 養老產品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