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新聞動態
華師計算機學院趙淦森教授獲邀參加中國雲計算大會
為了更好地把握雲計算發展趨勢,交流雲計算發展成果,促進雲計算的應用,中國電子學會於近日在北京舉辦「第五屆中國雲計算大會」。一年一度的中國雲計算大會目前已經成為世界影響力最大的雲計算產業和技術盛宴。眾多專家圍繞雲計算與大數據的自主核心技術、應用實踐、科學發展等主題發表主題演講、專題演講,為中國雲計算與大數據的發展確立了研究和實踐的新方向。 華師計算機學院趙淦森教授為中國電子學會雲計算專家委員會委員,獲邀參加第五屆中國雲計算大會並在中美雲計算合作論壇中作為中方代表作題為《潛伏的中國雲》(On the Potential of China』s Cloud)的中國雲計算發展的邀請報告。趙淦森從不同角度敘述中國在近年在雲計算領域所做的努力以及發展的進展,同時也指出中國在雲計算發展中說面臨的阻力。結合中美各自的優勢,趙淦森提出從標准、市場、國家安全戰略等不同的切入點進行中美合作,共同推廣雲計算。
2. 馬雲在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上演講內容
馬雲在所作的「物聯改變世界」演講中說——今天的阿里巴巴,是18年前就決定了的,因為我們的團隊相信而看見,因為我們相信未來,江蘇2009年就開始物聯網的探索,2009年阿里巴巴啟動雲計算。雙方堅持8年才有今天,這只是概念?還記得上個世紀關於能源時代的討論嗎?人類目前就是進入數據時代,江蘇和浙江雙劍合璧,雲計算和大數據聯手,沒有智能的物聯網是植物人,機器得像人一樣去學習,機器和人不會形成競爭,機器越來越會像人,人下圍棋,失敗後沮喪?只要是說得清楚的東西,機器一定比人聰明,人不用沮喪。人必須做機器做不到的事情,未來數據成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計算能力將成為強大生產能力。互聯網本身是一種生產關系。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將倒逼整個社會改革,企業是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必須學會自己革自己的命,技術和創新成為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未來是MADE IN INTERNET。製造業會變成一種服務業。未來的企業將是一種現代服務業企業。計算、數據、智能,會將人對外部世界的感知天賦徹底激發,更高級的文明也許早就具備這能力。所以,也許對照人一樣去找外星人,是找不到的!未來一二百年,挖掘人類內心世界的智能研究會有重大突破。人類活更長壽命絕不是幻想好多金句、有趣的料,來不及記,錄下來,今天人類要思考的是如何面對未來,所以慶幸這個會在無錫開,所面對的環境是最寬松,政府管理創新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人是未來的專家,要相信年輕人隱私、安全……這些物聯網衍生問題我們的後代一定能比我們解決得好。
馬雲是最後登場的,但因為這一年來馬雲多次出現在與無錫相關的行業場合、阿里巴巴集團也和無錫有了諸多合作,所以特別引人關注。馬雲登台前,就從在場嘉賓的朋友圈裡,搜羅到了不少馬雲的「蹤影」。
馬雲無疑是最成功的網路商人之一。他把他的經驗和未來的事情都說出來來。
3. 全球雲計算大會的演講嘉賓
WENDY CARTEE
全球副總裁 |惠普
嘉賓簡介:Wendy Cartee在惠普融合雲營銷部擔任副總裁一職,負責整個泛惠普融合雲產品組合和解決方案的市場推廣,並領導融合雲的市場推廣、客戶推廣、銷售和合作夥伴支持工作,使企業能在私人雲、託管雲及公共雲之間進行無縫的雲服務創建、操作及消費活動。
CHARLES FAN
全球高級副總裁 |Vmware
嘉賓簡介:Charles Fan是Vmware全球高級副總裁,領導Vmware應用存儲和數據產品的全球研發團隊。CHARLES和他的團隊在威睿負責軟體定義存儲及大數據戰略和執行。Vmware是雲架構領域的領軍企業。
NAT RAJESH NATARAJAN
平台工程與運營副總裁 |PayPal
嘉賓簡介:Nat現今擔任PayPal平台工程與運營副總裁,主要負責領導PayPal世界級支付平台和技術基礎設施的整體技術運營。該基礎設施加強了PayPal針對世界各地多元化商戶夥伴和數百萬賬戶持有人的創新支付產品和服務。全球平台工程和運營組織專門負責PayPal全球數據中心、雲項目、平台服務、網路運營、開發人員工具和基礎設施。
GLENN-WEST
亞太區雲產品事業部總負責人 |紅帽
嘉賓簡介:Glenn West,雲業務單元經理、APAC資源綜合產品經理、產品營銷經理,和銷售/渠道運營職位。Glenn將推動包括Red Hat 廣泛投資平台、中介軟體和儲存解決方案的Red Hat雲組合。他與當地和區域經理合作共同滿足亞太地區客戶的具體需求。Glenn West帶著30多年包括電話、航空、製造、ISP儲存等跨部門行業在內的IT多領域專業經驗加入Red Hat。他將業務技能和Linux internals、網路和產品構建和發展的IT專業知識帶到他的雲業務單元經理崗位中。
4. DT時代的事件背景
「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2014年三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場大數據產業推介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在主題演講中發表了他的這一最新觀點。這個被視為商界傳奇的中國電子商務創始人,同時透露了阿里巴巴未來將加大在無線客戶端和大數據平台及人才的投入意向。
「阿里巴巴是大數據的紅利獲得者。」在演講開頭,馬雲就為阿里巴巴集團從去年開始推出余額寶等互聯網金融產品而引發世界關注做出了戰略「解密」——這源起於阿里巴巴從五年前開始推出的大數據、雲計算戰略。「從五年前開始,我們在雲計算上面押了很多寶,才誕生了互聯網金融,如果沒有數據支持,互聯網金融是不可想像的。」
馬雲提出,人類已經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IT時代是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為主,而DT(Datatechnology)時代,它是以服務大眾、激發生產力為主的技術。這兩者之間看起來似乎是一種技術的差異,但實際上是思想觀念層面的差異。
「未來的競爭不再將按照電力等能源擁有對區域競爭進行劃分,今後拼的是人才和創新價值的能力,拼的是你的數據能夠給社會創造多少價值,用數據掙錢才是未來真正核心所在,靠控製成本做生意,我估計以後這樣的生意做不好,做不大。」業界分析認為,從馬雲此番表態以及阿里巴巴現有的產業布局來看,未來,包括數據處理、綜合處理、語音識別、商業智能軟體等在內的線下數據採集整合,將成為阿里巴巴的下一步發展重點。
5. 馬雲說什麼是大數據,什麼是雲計算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麥肯錫稱:「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於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餘浪潮的到來。」 「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已有時日,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大數據作為雲計算、物聯網之後IT行業又一大顛覆性的技術革命。雲計算主要為數據資產提供了保管、訪問的場所和渠道,而數據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資產。企業內部的經營交易信息、互聯網世界中的商品物流信息,互聯網世界中的人與人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其數量將遠遠超越現有企業IT架構和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實時性要求也將大大超越現有的計算能力。如何盤活這些數據資產,使其為國家治理、企業決策乃至個人生活服務,是大數據的核心議題,也是雲計算內在的靈魂和必然的升級方向
大數據搭著信息時代的快車來到了我們的面前,數據的價值逐漸為人們所重視,同時也讓數據分析師的身價倍增。而隨著大數據分析工具等大數據應用技術的出現,未來的數據分析師又將遇到怎樣的挑戰和機遇呢?
工具搶了人的飯碗?
很多大數據分析工具的設計起點非常高,定位了數據分析過程中所需要的大部分功能。很多工具的功能涵蓋了從數據前期整合、收集到挖掘、分析乃至末端的數據可視化的整個數據分析過程,功能不可謂不強大。
但如果僅憑這些就認定大數據分析工具能取代數據分析師,未免有些杞人憂天了。恰恰相反,大數據分析工具不是數據分析師的競爭者,而是協助者。工具本來就是為人服務的,數據分析師的專業素養讓其能很好的發揮大數據分析工具的性能,二者相輔相成,是友非敵。
企業的支持
雖然大數據的概念已經普及,但是很多企業還是留存有一些傳統的觀念。很多企業雖然重金聘用了數據分析師甚至是組建了數據分析師團隊,但是卻並沒有建立完善的數據價值體系。對數據分析工作缺乏理解與支持。
相對於數據管理,數據分析工的工作重心還應該放在「挖掘數據價值」上。企業與數據分析師直接缺少職能的溝通,將直接影響企業對數據分析師工作性質的定位;同時,企業應該建立資料庫並部署大數據分析工具,為了能更好地對接用戶,也為企業和數據分析師留有足夠的空間。
從幕後到台前的轉變
以往的業務人員經常要磨破嘴皮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而現在許多企業正在考慮讓數據分析師帶著數據分析結果去談業務。打算以「讓數據說話,以數據服人」去贏得客戶的信任。而主要的實施過程,是靠數據可視化技術來實現的。
數據可視化技術讓數據能以圖表和視頻的方式直觀地展示在人們面前,而數據分析師作為數據的管理者和挖掘者,是最適合不過的講解人了。這樣就要求數據分析師不僅要有扎實的數據分析能力,還要能提取數據精髓,並將之演講出來以獲得他人的認同。從幕後轉到台前,這裡面會需要許多技能,數據分析師的工作性質也將發生改變。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分析師所扮演的角色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而只有順應時代的潮流,響應時代的需要,數據分析師這個行業才能繼續生存並發展。其實,大數據分析工具,數據可視化這些技術的出現固然使行業受到了影響與挑戰,但對於數據分析師來說,未嘗不是一次擺脫傳統束縛的機遇!
6. 為什麼阿里雲肖力:「雲計算大數據」應該反過來叫「雲數據大計算」
人類的認知總是被碾壓,而且猝不及防。沒辦法,名為「科技」的火車正開得越來越快 —— 中國引入互聯網才23年,中國首筆互聯網交易發生在9年前,智能手機也興起才幾年,這些卻都已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這列火車駛向一條名為」智能「的軌道,在可預見的未來又將開始新一輪加速。
5月23日上午,在雲棲大會·成都峰會上,阿里雲資深總監肖力用一場名為《通往智能之路》的演講,和在場的人聊了聊他的看法。
7. 雲計算智能化演進,巨頭們的思與行
「過去我們常常把雲計算、大數據掛在嘴邊,現在來看應該是雲數據、大計算」,在5月的雲棲大會成都峰會上,阿里雲資深總監肖力在《通往智能之路》的演講中如是說。
肖力的觀點不難理解,數據的價值不在於「大」,重要的是在線,只有打破數據孤島,讓數據發生更多的匯聚,更多的交換,更多的更新和挖掘,才能產生更大的價值。同時,這一觀念背後也揭示了一個趨勢:雲計算巨頭們開始將「智能」納入了戰略框架,或是「智能」為雲計算帶來的紅利。
雲計算如何把智能變成一種普惠科技?
正如前面所說,阿里雲已經開始了一場智能化演進,並成為今年雲棲大會各個峰會的主題,背後所承載的是阿里雲的一系列實踐。
今年3月份,阿里雲正式發布了機器學習平台PAI2.0,將人工智慧技術引入雲計算。不同於其他巨頭的智能雲計算大多停留在「思」的層面,阿里雲的ET已經開始遍地開花,諸如ET醫療大腦、ET工業大腦、城市大腦等等,並將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應用於安全智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雲還在在各地積極舉辦天池AI大賽,鼓勵開發者利用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去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
當然,如果只是阿里雲的單方面突圍,並以此來判定雲計算的發展趨勢,不免有些武斷。事實上,包括亞馬遜、微軟、谷歌等在內的雲計算巨頭們,在雲計算的智能化演進上做出了和阿里雲相似的選擇。
不久前結束的Google Cloud Next』17大會上,一個積極的信號就是在雲計算領域步伐稍顯緩慢的谷歌試圖開啟智能雲計算的新時代,比如推出了全新的機器學習KPI,全球最大的機器學習及數據科學競賽平台Kaggle被谷歌收入囊中,以及為迪士尼、Verizon、SAP等重磅客戶提供了更智能的雲端解決方案。
無獨有偶,2015年中旬的時候,微軟就低調地把Azure的定位修正為智能雲,盡管彼時的「智能雲」還停留在概念階段。在剛剛落幕的Build2017開發者大會上,微軟公布了雲計算在智能化方面的新舉措,包括將雲計算的智能擴展到物聯網邊緣設備的Azure IoT Edge,全新開發的資料庫服務Azure Cosmos DB等等。
亞馬遜作為目前最大的雲計算服務商,在智能化方面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敏感」。在去年年底舉辦的AWS re:invent大會上,AWS正式推出了自己的AI產品線,包括圖像識別工具Rekognition,文本轉語音服務Amazon Polly,以及亞馬遜人工智慧助手Alexa的內核Lex。
原因似乎不難理解,雲計算早已不再是計算能力的單維競爭,「更聰明的雲服務」才能製造更大的價值。
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來看,雲服務的趨勢是讓一切變得更加「簡單」。而計算能力是一種基礎資源,如何將計算能力變成服務是雲服務平台們需要思索的,特別是人工智慧技術逐步落地之後,更加聰明的雲服務也日漸成為一種新需求。
安全智能化的趨勢和行業變革
在雲計算的業務矩陣中,安全無疑是決定客戶「用腳投票」的誘因之一。市場研究機構Market Research Future的報告顯示,全球雲安全市場在2022年達130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達17%。另一家研究機構Gartner也給出了類似的觀點,認為安全性將在2018年的時候取代成本和敏捷性成為政府部門採用雲服務的首要原因。在這個背景下,安全智能化已經成為巨頭們發力的對象。
從巨頭們的動作上來看,微軟的Azure Security Center發布了多項威脅檢測能力,同時Office365也提供了智能威脅感知和高級數據治理功能;谷歌在雲安全策略上同樣表現出了與時俱進的態度,在布局上從傳統的雲安全平台延伸到安全晶元領域。
然而在安全領域走的最遠的,恐怕非阿里雲莫屬。
肖力在雲棲大會成都峰會上做了一個大膽的預測:未來,安全將邁入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時代。阿里雲每天幫助國內37%的網站成功抵禦16億次攻擊、防禦2000次DDoS攻擊、2億次暴力破解,以及300萬次Web攻擊防禦。這個成績與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應用不無關系。
且從阿里雲及同行者的安全服務上可以洞見出兩個趨勢:
其一,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正在逐漸被應用在安全服務中,提升安全管理的效能。
今年年初的RSA 2017上,全球安全專家們的觀點預示了雲安全的三大趨勢,即安全防禦技術走向智能化、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技術的產品化、從IT驅動安全轉向業務驅動安全。
在筆者看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並不是戰無不勝的武器,這是很多主打「智能「的安全初創企業一個誤區。
阿里雲的做法是:從演算法改良做起,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去優化產品的現有功能。例如阿里雲雲盾的安全大數據分析平台「態勢感知」,基於演算法和模型進行威脅分析和風險評判,顛覆了以往基於規則的安全檢測。
又比如游戲行業的風控模式「游戲盾」,作為阿里雲雲盾在游戲行業安全風控的新模式,技術基礎同樣是智能調度演算法。與傳統單點防禦的DDoS防禦方案相比,「游戲盾」用數據和演算法來實現智能調度,將「正常玩家」流量和「黑客攻擊」流量快速分流至不同的節點,最大限度的緩解了大流量攻擊。
其二,人工智慧正在逐步減少對安全分析師的依賴。
人工智慧取代人力業已成為整個互聯網行業爭論的焦點,麥肯錫也曾大篇幅預測過哪些職位將被機器淘汰。在安全領域,肖力提出了「智能防禦」的概念,用大數據分析與演算法優化安全防護能力,意味著「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雲安全已然成為人工智慧技術落地的先行者之一。
事實上,在早些時候的RSA 2017上,肖力就曾對「數據智能」的必然做出過解釋:一家企業的訪問量達到數億,如果靠人工來判斷每一個請求是否安全,顯然不可能做到。以前大部分人的方法是使用「規則」,把經驗寫成規則來「過濾」非法請求。但是,隨著攻擊者的「玩法」越來越高級,傳統的過濾方法可以被輕易繞過,安全研究員們必須找到一種「新的」「自動化」的方法來發現風險和攻擊者。
按照國外已有的先例,知名的數據智能公司Splunk將用戶的各方面數據統一導入大數據平台,製造出可以分析威脅的引擎,已經成為了行業的最佳實踐模型包。在RSA「創新沙盒」大賽上,拔得頭籌的UnifyID核心仍是把來自IoT設備的海量數居上傳到雲端,通過機器學習的方法判定:哪些設備是可信的,從而識別設備背後的人的身份,保護系統、數據安全。不一而足。
總的來說,在雲計算巨頭們的努力下,人工智慧將變成門檻更低的普惠科技,且這個趨勢將滲透到雲服務的方方面面,諸如在安全等領域已經可以感知到智能帶來的能效提升及人力資源的重新分配。
阿里雲、AWS等巨頭們已經在行動和思維上擁抱智能化,相信雲計算的智能化時代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