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有關「大數據殺熟」的案例並不少,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到底是什麼
現在是網路時代,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聯網,平時也是經常利用互聯網進行購物。可是在這過程中,一種叫做“大數據殺熟”的現象逐漸被曝光,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好奇。
“大數據殺熟”的主要表現方式有三種:
1.根據設備差異定價,比如針對蘋果用戶與安卓用戶制定的價格不同。
2.根據用戶消費時所處的場所不同而差別定價,比如對距離商場遠的用戶制定的價格更高,這點在外賣行業體現的很明顯。
3.根據用戶消費頻率的不同而差別定價,一般來說,消費頻率越高的用戶對價格承受能力也越強,也不會過分糾結價格的變化。
其實,這種所謂的“大數據殺熟”是建立在侵犯消費者隱私的前提下形成的。所以,面對大數據“殺熟”的趨勢,消費者應該積極主動的保護個人隱私;作為商家,應該反思大數據的各種不同用法,在利用大數據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服務的同時,遵守合規合法的交易原則,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殺熟”能變成“親熟”!
㈡ 安卓美團和蘋果美團的區別
區別在於美團殺熟現象的存在。一、美團殺熟: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很離開互聯網。買東西要網購,吃飯要點外賣,買菜要次日達,出行也會從網上團購酒店、門票、車票等等。網路的出現的確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捷,人們可以在享受到優惠價格同時,提高辦事效率,就像外賣的出現,令很多上班族回家可以不用自己動手,就能吃到熱騰騰的飯菜。無論是外賣、買菜還是團購,美團APP均有涉及,這也讓美團成為人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美團隨著功能的增加,價格的優惠,使用的便捷,也讓人們對美團的信任度越來越高。然而他卻一再的辜負消費者的信任。早在兩年前就有消費者在網路上反映,美團存在「殺熟」行為。他在點外賣的時候發現,外賣的配送費是根據用戶是否是會員而定。然而更讓他生氣的一點是,同一時間同一手機同一家餐館,會員的配送費卻是更高,會員的配送費普遍要比非會員的多1~4元,這點讓他非常不能理解,會員是信任美團才辦理的,可是美團這種做法卻把熟客當成羊羔宰。這件事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美團總裁王興對此事也進行了回應,他表示這不是美團的殺熟行為,而是因為定位系統出現緩存,導致定位出現偏差,所以配送價格才不同,並表示已經成立專門的技術小組解決這一問題。但這一說法顯然不能服眾,只要定過外賣的人都知道,美團外賣在下單時只有確定了位置,才會推算出最後的賬單。美團這一做法很明顯存在「大數據殺熟」行為。不承認不認錯的態度,也導致數日後的美團股市下跌超過2.3%,損失達到400億。但是這次的風波並沒有使得美團回頭是岸,不久後的美團頂著風險再一次進行「大數據殺熟」,這一次美團還能躲得過嗎?二、美團大數據雙標:有媒體調查發現,大部分消費者都被平台殺熟,並且消費者協會也發現關於美團平台殺熟的投訴也非常多。這一次美團不是在會員和非會員的身份上動手腳,而是在用戶使用的哪些手機上動手腳。調查發現同一時間同一地址同樣的菜品,只是手機不同,卻能出現多種價格,使用蘋果機的用戶,比使用安卓的用戶價格高了14%。除了外賣之外,蘋果手機辦理美團會員都要比安卓手機高八塊。還有訂酒店,不同手機價格也不一樣。有一個博主做了實驗,他用了三台不同的手機,在同一時間訂同一家酒店,可是蘋果手機出現的價格就比安卓手機要高很多,甚至蘋果不同型號出現的價格也不同,越貴的蘋果價格越高。這樣的現象早在2019年就有消費者爆出,有傳言表示,美團會把使用蘋果手機的用戶標志為「優質用戶」,除了在價格上明顯昂貴之外,他們還會給蘋果用戶推送更貴的商品。三、大數據殺熟行為:美團殺熟已經板上釘釘,如果王興不做出任何改變,很有可能會遭到抵制,或是受到相關部門的懲罰。因為目前沒有其他app能夠代替美團的地位,因此美團長期壟斷市場讓他們為所欲為,他們為了謀取利益屢屢殺熟。因為壟斷原因,美團已經被罰款34億,如果國家開始整治殺熟行為,美團被罰款應該會更多。王興應該警惕,同樣是市場壟斷,阿里巴巴如今的狀態就已經差強人意,也許美團會步了阿里的老路。其實除了美團之外,很多APP都有殺熟行為,像打車用的滴滴,拍視頻做推廣的抖音、微博等,都會被差別定價,大多都是蘋果用戶被宰。他們分析消費者購買能力,把賺錢的途徑放到"熟客」身上。好在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正式施行差別對待的管控,差別對待屬於違法行為,消費者可以向相關部門反映,維護自己的權益。
㈢ 滴滴打車被指大數據殺熟,殺熟什麼意思
滴滴打車大數據殺熟,是指針對不同的手機,在叫車的時候價格是不一樣的。
很多網友進行測試,不同的手機在叫車的時候價格是不一樣的,相同路程打車用兩部不同的手機進行叫車,實際付的價格相差很多,所以很多網友表示滴滴打車大數據殺熟,有些人經過實地調查使用越貴的手機打的車費可能就會越貴。
安卓手機叫車要比蘋果手機叫車便宜的多。
蘋果機用戶平均能夠獲得兩元左右的叫車優惠,然而安卓用戶的叫車優惠大概是4元左右,在網約車平台打車的時候,只要勾選多種車型,最後接單的往往都是高價車,其實大數據殺手已經不是新鮮事,同樣的酒店和房型或者同樣的航班,機票老用戶定的價格要比新用戶還貴得多,甚至同一個人不同的時間去查詢航班的價格,相差幾分鍾就會相差幾百塊錢。
㈣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互聯網商家根據自己掌握的數據對老用戶進行價格調整。
也就是說: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項內服務,互聯網廠商顯示給容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
此前,調查就曾發現,在機票、酒店、電影、電商、出行等多個價格有波動的平台都存在類似情況,且在在線旅遊平台較為普遍,而國外一些網站早已有過類似情況。近日,有網友發現,同一段路程,打車軟體對兩部手機的報價卻不一樣,點一份外賣,明明買了高級會員,為啥滿減券用掉了還不如其他人普通點外賣便宜?
此外,某些視頻網站也會根據手機不同型號給出不同的收費待遇。
以騰訊視頻為例,開通VIP會員,安卓用戶1個月、3個月和6個月的價格分別20元、58元、108元,年費是198元,而蘋果用戶購買則要貴出5-35元不等。
㈤ 大數據殺熟怎麼破
防止被大數據殺熟要注意,多了解產品的優惠信息,學會講價,可以用新手機注冊購買商品,錯峰交易等。具體如下:
1、消耗時間,了解所有渠道、優惠券、活動規則換取價格優惠;或者節省時間,付出略高的價格(時間和金錢自由選擇);
2、消耗時間講價,換取價格優惠,或者節省時間,付出略高的價格(時間和金錢自由選擇);
3、用老手機查價、比價,用新手機注冊,購買(享受新用戶紅利);
4、多領優惠券,集中購買,享受活動紅利;
5、錯峰交易,規避供求關系定價策略;
6、用安卓機、web端進行app內付費,規避蘋果稅。
(5)安卓存在大數據殺熟擴展閱讀
大數據殺熟的原理
在實體店消費,人人都可以看見商品旁邊的統一標價;而當人們上網購物時,大多數時候,只能看到自己屏幕上顯示的價格。信息不對稱的存在,恰好為商家針對不同用戶的消費習慣制定不同價格提供了便利,這正是大數據殺熟打的如意算盤。
但當幾個人聚在一起比對價格時,平台就露了馬腳。在提及發現方式的投訴樣本中,通過對比不同賬號的價格差而找到「大數據殺熟」證據的,佔到近一半。
不過,網友對於「大數據殺熟」的理解很寬泛——平台隨用戶多次刷新而漲價、購買後立刻降價、平台標價和官網不同等——都被歸入至「殺熟」之列。
那麼系統中,什麼樣的人會被認定為「熟客」呢?所謂「熟客」實際上就是消費意願更高的人,他們有可能非常「幸運」地被分配到更高的價格和更低的優惠。其中,各平台的會員用戶首當其沖。
在這些殺熟投訴樣本中,買得多、買得勤、買的願望很迫切,都可能導向同一個結果——買得貴。
摸到了大數據殺熟的套路之後,網上也有了一些反制「大數據殺熟」的策略,比如卸載重裝APP偽裝成流失用戶,搜索不同產品隱藏真實意圖等,其目的都是通過干擾大數據的精準畫像,避免精準被宰。
㈥ 滴滴打車被指大數據殺熟,還有哪些軟體有大數據殺熟的可能
現在大數據殺熟已經非常普遍,除了滴滴打車,還有一些購物軟體存在殺熟可能。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網路,但是人們使用網路多了之後,個人的數據會被各種APP利用,他們會通過用戶畫像,利用大數據進行殺熟。滴滴打車就曾經爆出過,用不同手機打車價格不同的事情。
除了滴滴打車之後,還有一些購物軟體有大數據殺熟的現象,覆蓋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防不勝防。
一、購物軟體大數據殺熟,同樣的物品價格不同。智能手機的普及,讓很多人體會到了網路購物的快樂,但是隨著上網次數增多,很多人發覺自己在一些購物網站買東西,會遇到大數據殺熟的事情。比如自己經常購買的物品,哪怕降價也不會有所顯示。
同樣的物品,其他用戶顯示的價格不同,比老用戶價格更便宜,尤其是一些會員更是遭到了欺騙。成為購物網站的會員,非但沒有任何優惠,有的物品價格還要高於非會員。
大數據殺熟其實是通過用戶個人信息,對用戶的欺騙,應該抵制這種行為。大家對此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㈦ 央視痛批大數據殺熟!什麼是大數據殺熟你們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給你打個比喻你就明白了。一個男生喜歡一個女生,在追求這個女 生時,各種關心,各種哄開心,各種買禮物。追到手成為男女朋友時,就要比追到前要差一下,萬一以後結婚了生小孩 ,那又要差很多,到時就是女的在家做家務帶小孩 。大數據殺熟就是沒有框住你前,各種補貼各種優惠,讓你爽到底。框住你以後,就開始各種套路你了
大數據現在不光是殺熟的事了,你以為只是你經常打網約車、買機票、訂酒店什麼的,價錢就比別人高這么簡單嗎?當然不止這些!
還監視我們的位置甚至監聽我們的聲音呢!這一點可是親身體會的啊,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聊到了洗碗機,然後我在某購物APP上面種水果(每天澆水,成熟了給你一小箱水果),點進去就發現主頁下面推薦的第一個就是洗碗機!
要知道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注意過這個東西,甚至是廚房相關的東西我都基本沒看過。因為我雖然結婚成家了,但是基本都是在我媽那邊蹭飯,自己在家吃的時候有時候糊弄一口,有時候訂個外賣或者乾脆下個館子,很少開火。
所以我也就沒在任何購物APP上面買過跟廚房有關的東西,但是那天一下子就給驚呆了!只是朋友聊天之間提到了而已,我保證手機從來沒打過這「洗碗機」幾個字!
而且我還特意去看一下,不光是種水果的這個軟體,其他購物APP,TB、JD等等這些都是一樣的!主頁的推薦裡面都有了洗碗機!神奇不?
然後不光是購物APP,甚至在短視頻APP和文字 搞笑 類的APP里,在廣告里都出現了洗碗機,直接就給我震驚了!
看到這篇文章,大家其實可以也試一試,你對著電話說一個你從來沒有搜過的東西,之後再上那些購物APP看看,這簡直是太嚇人了!
還有就是你經常出入的地方,也會被推薦給你,比如我在某單位上班,單位有個博覽園,然後在某團也能出現我單位博覽園的門票,而且排名是第一個。
還有我之前帶孩子去過一個溫泉酒店,我老婆團購的票,我連搜都沒搜過,但是現在經常給我推薦這個溫泉酒店的票,這是不是意味著我的位置被實時監控呢?
我覺得相對於那種所謂的大數據殺熟來說,大數據監聽更要命!殺熟無非就是打車比別人貴幾塊十幾塊,訂酒店比別人貴幾十塊上百塊之類的,雖然也很不應該,但是我感覺不算那麼嚴重!
而現在的各種APP,剛下載完登錄的時候就要你的各種許可權,比如定位、照片、通訊錄、麥克風等等,而不開這些許可權可能就會影響使用,很不方便。
但是開了這些許可權,真不知道我們的隱私是不是就等於對外開放了?希望能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大數據殺熟」無孔不入,可以這么說,只要你使用的是智能手機、只要你在線上消費,那麼一定遇到過大數據殺熟的現象,不信我可以給你舉幾個例子:
早在2018年的時候,一天我和朋友在我家中小聚後外出,我們使用同一個打車APP在同一個地點定位同一個目的地,選擇的乘坐車型也一模一樣, 他手機顯示出的定價是32元,而我是36元 。為什麼?因為我經常打車來往兩地,在APP的定義里,我被定義為「熟客」,吃定我了。
還有一種現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這個是別人做過實驗的,用4部手機定同一家酒店的同一間客房, 4部手機中有兩部顯示的價格是699元,另外兩部手機中一部顯示價格是661元、一部顯示720元。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顯示720元的哪部手機是最高檔最貴的手機,顯示661元的那部手機是最便宜的智能機。你能說這是巧合嗎?平台有意無意地向消費者傳達了這樣一個信息:「使用高檔手機的都是有錢人,價格定貴一點」!
這種「殺熟」的現象並不稀奇,或者高價把產品賣給老用戶,或者對手機價格進行分析,對使用高檔手機的「有錢人」進行高定價。央視就曾經報道過, 在同一家購物平台的同一家店鋪,兩個不同的賬號買同一件商品,注冊12年的、經常購物消費的那個賬號比剛注冊沒多久的普通賬號多花25塊錢 ,這就是「看人定價」。而企業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加新用戶的粘性,慢慢養成老客戶後再殺熟,一波一波的割韭菜,誰都避免不了。
還有另外一種「殺熟」的現象,比如我和朋友同時想買一雙跑步鞋,我在電商平台買鞋時經常瀏覽一些價格較便宜的鞋子,超過1000元的基本都不會點開看,這時候平台在了解了我的購買能力後,總是向我推薦價格較便宜的鞋子;而我朋友購買力較強,1000以下的鞋子從來不看不買,平台就向他推薦價格較貴的鞋子。 這種現象我已經發現了不是一次兩次了,購物平台向我推薦的T恤衫的價格都在100元以下,確實符合我的購買力,而我向我朋友推薦的T恤衫的價格都在300元左右,這難道是巧合?
「大數據殺熟」再不整治就到了無葯可救的地步央視曾直截了當地批評過「大數據殺熟」,直言 「殺熟就是宰客,殺熟就是恃強凌弱,殺熟就是商業欺詐」。
同時為了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通過立法整治大數據殺熟也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8月20日,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個人信息保護法》,將於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部法律針對日趨嚴重的大數據殺熟和過度採集用戶信息的現象做出了約束:
第一,明確個人信息屬於隱私,不能被電商等平台用作商業盈利;
第二,禁止過度採集用戶信息,採集范圍應該做到最小、保存時間應該做到最短;妥善處理個人敏感信息;
第三,嚴禁大數據殺熟!
第四,個性化廣告一律不得強制推送;
寫在最後:在之前,雖然平台有「大數據殺熟」的現象,但是一方面維權難,消費者沒有精力沒有時間去維權;另一方面,也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這兩方面都使得「大數據殺熟」現象肆意生長、蔓延開來。
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審議通過和即將實施,未來各網站、APP必然會對自己的行為予以約束,同時廣大消費者也有了維權的依據。只有真正做到「有法有罰、違法能罰」,才能有效對個人信息進行最大程度上的保護。
大數據殺熟就是利用大數據獲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判斷用戶的愛好、消費習慣、地理位置,並且進行歧視性定價。
根據央視報道,大數據殺熟有三種方式:
一種是根據不同設備進行差別定價,比如,針對蘋果手機與安卓手機的用戶消費同一件商品的價格就不同;
一種是根據用戶消費時所處的不同場所定價,比如,對距離商場遠的用戶制定的價格更高;
一種是根據用戶的消費頻率差異定價,比如,消費頻率越高的用戶,平台認為他們對價格的承受能力就越強。
首先是高消費用戶。
復旦大學一名教授2019年曾用一年時間帶領團隊在全國多個城市實地調研,收集打車樣本。結果顯示,蘋果手機用戶更容易被專車、優享這類更貴的車型接單,如果不是蘋果手機,則手機越貴,越容易被更貴的車型接單。
其次是活躍用戶。
由於技術更新很快,平台利用大數據演算法,對不同的消費者展示出不同的消費價格。正常情況下,平台上那些重復購買的用戶,往往很少去「比價」,屬於對平台信任感更強的人群,有的互聯網平台就會針對這種用戶進行「殺熟」。
第三是會員用戶。
消費者加入會員的目的是想得到更大的優惠,但有用戶發現並不是這樣。部分網路平台給會員的價格會比非會員更高。
大數據殺熟,就是互聯網知道你是這個app的老用戶了,知道你用習慣了不會輕易的換其他軟體,他們為了吸引新用戶會給新用戶搞活動,優惠的更多,而老用戶的價格反而更高一些。
就像租房子一樣,老住戶租金年年在漲,結果剛搬進來的新人房租比你住了幾年的還要低,這是房東知道你還會一直住下去,為了吸引新租戶可能價格還降低了,這個就非常的惡心。
大數據殺熟也很正常,比如我們用美團外賣,用滴滴打車,用攜程旅行,等等這些app,新用戶總是有更多的優惠,價格比老用戶低很多,就是為了吸引新用戶,一旦成為老用戶了,就不會管你了。
大數據還可以知道你用什麼牌子的手機,比如你用蘋果手機,華為手機,小米手機,他們的價格是不一樣的,用蘋果手機的價格會更高一些。他們就潛意識的認為用蘋果手機的就錢多一點,所以抬高價格,這樣你們照樣買單,聽說好像確有此事。
大數據現在非常的可怕,比如你看抖音,如果在哪一種類型的視頻停留了幾秒鍾,之後會一直推薦類似的視頻給你,還有會一直推薦你觀看的主播給你,有時候明明很討厭這個人,可每次推薦的都是他。
要想知道我們是否遭遇過大數據殺熟的現象,首先我們就要知道究竟什麼現象才是大數據殺熟。 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就是說當我們在進行網上購物時,如果我們在同一家店鋪進行經常性的購買,也就是回頭客,那麼我們所看到的這家店的商品的價格會比第一次購買此店鋪商品的用戶更高。
其實這一現象不僅僅出現在網路購物中,更多存在於一些線上的 旅遊 平台中。 2020年的9月15日, 財經 頻道在某報導中提到了一些常見的線上 旅遊 平台對不同的消費者採用了大數據殺熟的行為。 他們對同一產品或者同一服務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對不同的消費者設置了不同的價格。
權但是即使某些平台或商家被發現有這一舉動我們也因為這一問題的隱蔽性還有其中的復雜性很難以進行舉證和維。 但是2019年的10月9日出台了針對 旅遊 行業出現這一現象的暫行規定。這一規定明確了 旅遊 行業如果出現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將會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而產生不同的罰款金額。
其實大數據殺熟的例子很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比如蘋果手機上的各種軟體內裝備或者會員的購買充值價格設置會比安卓手機上的要高,一些我們經常進行購買的網上店鋪的商品價格會比第一次在這家店鋪進行購買的用戶價格高,等等。如果不刻意的去比對,是很難發現的,但是相信隨著相關規定的完善,這種現象一定會逐漸的減少。
遇到過很多次,就是當你在某一個軟體上買過很多次東西,就會被認為粘性顧客,會把價格抬高,而對於新用戶採用降低價格的方法來吸引他,使他在這里購物。
大數據殺熟就是老顧客價格高,新顧客價格低,以此來獲利更多。
遇到過,五一假期,某 旅遊 平台,我和老婆訂同樣的民宿,同樣的時間,我是三千多的安卓手機,她是最新蘋果,我的價格是2300多,她的是2800多!
隨著網路時代的發展,大數據殺熟已經深入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當中,下面我就給大家舉幾個真實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子,看看大家有沒有遇到過。
1.高德地圖打車殺熟使用高德地圖打車可以選擇很多種不同的打車公司,比如滴滴打車,T3出行,還可以直接選擇打計程車。在你剛開始使用的時候會很便宜,還會給你送打車優惠卷。但是當你都成為熟客之後,你會發現打車費用相比於其他更少使用高德地圖的朋友會高很多。同樣的起點,同樣的終點,費用每個人都有所不同,也是夠惡心人的。
2.美團訂房殺熟經常出差住酒店的朋友應該會有所感受,房間為什麼價格一直在變動?那是因為系統在識別你的日常消費習慣,同一個酒店同一個房間型號,你和你的朋友同時用美團預覽,價格是有所差別的,並且蘋果手機比其他要略貴一點。
3.識別關鍵詞定向推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當你在QQ或者微信上和朋友提到了什麼商品之後,你的所用APP廣告都會有意無意的給你展示這類商品。不僅僅限於售賣商品的APP,包括其他中間商鏈接。更可怕的是有時候你根本沒有在某平台進行搜索,也沒有在手機上跟朋友說過,僅僅是口頭上跟朋友討論,這些APP就像長了耳朵一樣,自己能夠識別並給你進行定向推送,做到投其所好。
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遇到過其他被殺熟經歷?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下,我們彷佛都「沒有穿衣服」。
㈧ 網上買機票,蘋果比安卓貴,大數據殺熟怎樣坑了消費者
大數據殺熟其實就是利用演算法技術,去搜索客戶的一些資料,比如說年齡工作收入等這些細節問題,如果收入高的話,同樣的商品就會提高一些價格賣給這位客戶,除此之外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大數據殺熟到底是怎麼在坑騙消費者,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訂飛機票或者點外賣的時候,一定要拿起朋友的手機互相對比一下,看看是否有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如果有的話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一旦舉報成功,該平台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同樣在這次315的打假大會上,有記者就揭露了很多平台存在大數據殺熟的現象,現在政府也出台了相關規定,禁止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
㈨ 反壟斷法完成修改,8月起施行,此次修改後有何變化
反壟斷法已經修改完成,在8月起開始實行修改後的反壟斷法,一共有以下幾個變化:
要堅決反對市場體系的壟斷。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原則是不允許出現市場的壟斷機制,一旦出現之後將會面臨非常強大的法律制裁同時一定要完整並且完善的實行整個市場的經濟宏觀調控,確保市場在一定范圍之內實現公平競爭,開放有序的市場化體系,同時也要強化競爭在政策中的重要體現和基礎地位。制定一系列與我國經濟發展相符合的競爭規則從根源上杜絕壟斷現象的出現。
堅決反對商家只能入駐一家網路平台的規則,例如一家餐飲業在入駐網路平台是只允許入住一家兒,不能多家入駐,面對此現象已經涉及壟斷的行為在新的反壟斷法頒布以後,餐飲業的老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的加入各個外賣平台。
㈩ 在遇到大數據殺熟的時候,有什麼反制的辦法
「大數據殺熟」頻頻曝光, 滴滴,攜程,飛豬,京東,美團和淘票票都被捲入其中。所謂的大數據殺熟即互聯網公司根據新、老用戶、瀏覽終端、使用習慣、甚至是日常消費習慣的不同來調整用戶在消費終端顯示的價格,也就說使用頻率、購買力較高的用戶價格反而高於新手用戶。
說在最後,不管是殺熟,還是隱私泄露,一方面只能依靠國家政策阻止,一方面只能自己注意核心信息在網上的傳播,說實話,只要你上網,就逃不過這張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