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郁達夫《故都的秋》的全文及解析
作品原文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並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並不是名花,也並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餘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台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鍾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叫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後,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並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沉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這秋蟬的嘶叫,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像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裡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樣。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雨過,雲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的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後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地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嗎?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像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天,也是一種奇景。第一是棗子樹,屋角,牆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像橄欖又像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沙塵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 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的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贊頌秋的文字的特別的多。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的不多,也不想開出帳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來,總能夠看到許多並於秋的歌頌和悲啼。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於秋的部分,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於秋,總是一樣地特別能引起深沉,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能感到一種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於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和關系特別深了,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也是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比起北國的秋來,正像是黃酒之與白乾,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解析
1、摹繪寫情
《故都的秋》,作為寫景抒情的散文,其主體部分是摹繪故都的秋景。文章採用「橫式結構」,從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蟬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個方面,緊扣「故都」和「秋」兩個詞語,表現了「故都之秋」的「清、靜、悲涼」的特點。
2、對比托情
文章就是通過對比,把作者對「秋的認識」「秋的情感」烘托得「飽「「透」「十足」,這種對比烘托就成為了作者表達更深情感的一種手段。 作者為了把這種情感烘托、鋪墊得更為深沉,在首尾兩處進行照應,這一反復,情感表達就更為濃烈。
3、設誓顯情
所謂「設誓」,作為一種修辭手法,為了表達這種對「故都的秋」喜愛的強烈情感,在結尾處就採用了這一方法。「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願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這一設誓,採用假言推理作為邏輯背景,以這種不可能的方式偏離現實,表達了作者喜愛「故都之秋」的濃烈情感。
(1)三仄尾大數據擴展閱讀
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國民黨敗退台灣為止的這段時間被稱為白色恐怖時期。郁達夫為躲避國民黨的恐怖威脅,1933年4月,他由上海遷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並寫下該文。《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運用了42個秋字來潤色北國之秋的「清」 「靜」和「悲涼」,也處處滲透著郁達夫消極與積極情緒在糾結與斗爭的痕跡。
2. 寫詩詞有固定的格律,不合律但押韻行嗎
前兩個是詩詞的入門問題,但是的確有很多朋友感到疑惑。第三個問題要解答的話,需要分幾種情況。老街用最簡單的方式先說一下答案,然後再講解為什麼。
第一個問題,不一定,寫詞必須按照格律,寫詩就不一定了,近體詩必須按照格律規則創作,古體詩不需要合律;第二個問題,也不一定,因為您以為的押韻未必是詩詞要求的押韻;第三個問題,有幾種原因,各有不同。按照順序老街一個個詳細解答一下。
結束語
以上三個問題回答完了,再簡單重復一遍,1、近體詩和詞必須依照格律規則;2、古體詩可以不需要依照格律規則,但是必須要依照規矩押韻;3、提醒你出律是因為你不懂律詩什麼寫,或者提醒你的人其實自己是半瓶醋。
3. 為什麼宋詞的曲調沒有流傳下來,在大數據的生命周期中哪一步出現了問題
宋詞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詞譜,也就是我們如今填詞所見的格律;另一部分是專樂譜,用來記錄旋律屬。詞譜至今沒有太大的變化,都是採用平仄的記錄方式;而樂譜卻不同。
隋唐之前記錄樂譜主要採用[文字譜]的方式,通俗而言,就是用文字詳細記錄在哪根弦、哪個位置彈奏。唐朝演變成兩種方式,[減字譜]和[燕樂半字譜],採用的是用符號來代替文字記錄,此舉極為方便樂譜的記錄,同時也為識譜設立了一定的門檻。晚唐採用[減字譜]的方式來記錄古琴音樂,使得大量古琴譜問世,一直沿用至今。
而宋朝流行的是[俗字譜],前身是隋唐的[燕樂半字譜],而不同時期不同詞人記錄的[俗字譜]也略有差異。到了明清時期,採用的是[工尺譜],如今民間仍有沿用。自近代始,又逐漸替代成流行簡譜。
從這里我們就可以明白,從古至今,樂譜是朝著便捷的方向演化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出現本朝不識前朝樂譜的現象。例如清代發現姜夔用[俗字譜]記錄的《白石道人歌曲》,因為記譜方式的不同已經無法翻譯了,直到今天,[俗字譜]仍是曲學家研究的課題。
由此得知,宋詞唱法失傳的原因,主要在於樂譜的失傳。
來源詩詞補習班
4. 帶有「月」的古詩詞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2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
29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
30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
31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清詩紀事》
一、漢魏詩
1、明月皎夜光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2、 聽月詩
聽月樓頭接太清,依樓聽月最分明。
摩天咿啞冰輪轉,搗葯叮咚玉杵鳴。
樂奏廣寒聲細細,斧柯丹桂響叮叮。
偶然一陣香風起,吹落嫦娥笑語聲。
3、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4、怨歌行
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飈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
二、唐宋詩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入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霜月 (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
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
月中霜里斗嬋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劉禹錫)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雲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雲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並,他年此日應惆悵。
中秋月(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 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雲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台客。
中秋登樓望月 (宋 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倪庄中秋(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三、詠月詞賦
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西江月》
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覺已曉。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秋夜月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閑暇里, 斂著眉兒長嘆。惹起舊愁無限。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 文天祥
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輪 嗣布。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玉液滿,瓊杯滑。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秋蕊香引
留不得。光陰催促,奈芳蘭歇,好花謝,惟頃刻。彩雲易散琉璃脆,驗前事端的。 風月夜,幾處前蹤舊跡。忍思憶。這回望斷,永作終天隔。向仙島,歸冥路,兩無 消息。
宣清
殘月朦朧,小宴闌珊,歸來輕寒凜凜。背銀〔釒工〕、孤館乍眠,擁重衾、醉魄猶 噤。永漏頻傳,前歡已去,離愁一枕。暗尋思、舊追游,神京風物如錦。
念擲果朋儕,絕纓宴會,當時曾痛飲。命舞燕翩翻,歌珠貫串,向玳筵前,盡是神 仙流品,至更闌、疏狂轉甚。更相將、鳳幃鴛寢。玉釵亂橫,任散盡高陽,這歡娛
長相思(京妓)
畫鼓喧街,蘭燈滿市,皎月初照嚴城。清都絳闕夜景,風傳銀箭,露叆金莖 。巷陌縱橫。過平康款轡,緩聽歌聲。鳳燭熒熒。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羅綺叢中,認得依稀舊日,雅態輕盈。嬌波艷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牆頭馬 上,漫遲留、難寫深誠。又豈知、名宦拘檢,年來減盡風情。
望漢月
明月明月明月。爭奈乍圓還缺。恰如年少洞房人,暫歡會、依前離別。
小樓憑檻處,正是去年時節。千里清光又依舊,奈夜永、厭厭人絕。
鷓鴣天
吹破殘煙入夜風。一軒明月上簾櫳。因驚路遠人還遠,縱得心同寢未同。
情脈脈,意忡忡。碧雲歸去認無蹤。只應曾向前生里,愛把鴛鴦兩處籠。
十二時(秋夜)
晚晴初,淡煙籠月,風透蟾光如洗。覺翠帳、涼生秋思。漸入微寒天氣。敗葉敲窗 ,西風滿院,睡不成還起。更漏咽、滴破憂心,萬感並生,都在離人愁耳。
天怎知、當時一句,做得十分縈系。夜永有時,分明枕上,覷著孜孜地。燭暗時酒 醒,元來又是夢里。
睡覺來、披衣獨坐,萬種無□憀情意。怎得伊來,重諧雲雨,再 整餘香被。祝告天發願,從今永無拋棄。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
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 文徵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晶宮里。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秦淮看月記》 明 潘之恆
戊午中秋,登虎丘見月而思秦淮也。幾望及望,月色如晝,逢麗姬金、王兩姓,從千人中獨見而月不能為之奇。時善音者,皆集金陵,子夜聞之靡靡耳。至已未是日,則余居金陵已七見圓魄,靳一而將行,秦淮人之曰:"胡曩之不思,思而去之,是將又思。"乃發慨而止。上弦以來,猶吳咋也,幾及兩夕而忽若失之,則人或勝於吳,非人勝而情勝也。匝青溪夾岸競傳吳音,而閣中以真情勝者,則元女之珠獻彩女之簫,隨其孤調皆綠雲之音,其為劇,如琵琶、明珠更為奇絕,余悔其聞之晚而娛耳淺也,應為廢吳思,而胡以又之,令當吳游,片石盡肯,可中易仄,劍池一勺,若海印發光矣。因擲筆空中,俄而雲開月出,恍置身於虎丘間,因為歌曰:「我之思兮雲隱,月中生兮風中殞,忽如夢兮如醒,我又思兮瀛海,龍街光兮鳳舒彩,忽以游兮以嬉,願千秋兮無改。"
離別詩: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白居易《琵琶行》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弦。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王昌齡
醉別江樓桔柚香,江風引雨入船涼。
憶君遙在瀟湘上,愁聽清猿夢里長。
寫情
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送沈子福歸江東
王 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盪槳向臨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江陵愁望有寄
魚玄機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5. 崔顥的《黃鶴樓》多處重復又格式不對,為什麼卻被稱為七律第一
唐詩是我國文學殿堂里最璀璨的明珠。我們愛唐詩,品唐詩,在唐詩中汲取營養,汲取力量。而洋洋近五萬首的《全唐詩》,讓我們目不暇接,讀之不盡。可你知道,在古今唐詩排行榜中,始終高居榜首的是哪一首詩嗎?是崔顥的《黃鶴樓》。南宋 嚴羽 在他的《滄浪詩話》中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 崔顥 《黃鶴樓》為第一」。
面對著時空的遼闊和悠遠,面對著眼前的草木蔥蘢和浩渺煙波,人的無所依託,人的孤獨寂寞感隨之湧起。所以,這首詩的情感指向絕不僅僅是鄉愁,那種時空的蒼茫感與人心的孤獨感的交織,才讓這首詩產生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文以氣為主,文以情動人,崔顥的《黃鶴樓》做到了,不愧為千古奪魁之詩。
6. 為什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主要意思就是「熟能生巧」.讀多了,模仿、轉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種熏陶,都是一種積累.講究「熟」字,到了張口就背誦,提筆就寫得出,別人講了上句,我們能夠接出下句,你一定會有文學、語文、語言能力、寫作能力、古漢語能力等等方面的長足進步的!試一試?堅持幾年,必得好處!
另:清朝有一位進士,名叫孫洙,此人為官才華有限,最高做到知縣一級(七品),便止步不前。不過,與多數考取功名之後的讀書人一樣,一旦解決衣食問題,就希望做點兒能夠流芳百世、光宗耀祖的事情。
問題在於,文人在清朝本身就不太有地位(巨匠曹雪芹也難逃窮困潦倒而逝的命運),所以即使在鄉野間有著「書循歐陽詢,詩追杜工部」的美名,孫洙的舞文弄墨,也沒有造成多大影響。
但是,孫洙「流芳百世」的願望,最後還是實現了,因為對盛唐詩詞極為推崇的他,和自己的夫人一起,編制了一本摘錄和注釋唐詩的家塾課本,這部課本,就是流傳至今的《唐詩三百首》。
孫洙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後世還以《唐詩三百首》為內容出現過許多注釋本,時至今日,仍是啟蒙唐詩文化的重要作品。
而在《唐詩三百首》的序中,孫洙如此描述這部作品的意義:「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了解私塾教育的人可能也都有同樣的感受,那些可能根本沒有人生經歷的兒童,只要每天搖頭晃腦的背誦各種唐詩,一段時間之後,讓他們獨立作詩,有些佼佼者也能出口成章個八九不離十。為什麼經歷反復的閱讀和背誦,就能夠給人賦予「不會作詩也會吟」能力,而這是否有違文學藝術所重視的靈性?所謂「詩人」,是否可以加以系統的訓練出來?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沒錯,這就是方校長所在的那所大學,其「信息安全中心」大概也難逃罪責,此時讓我們暫且就事論事,不去計較這所學府的齷蹉往事)有一名教授,名叫楊義先,他公開了一篇題為《出詩表——機器文學新進展》的科研報告,既用計算機的能力,揭開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秘密。
下面是這篇報告的全文:
摘要
借力「大數據」,我們雖不能讓啞巴說話,但確實可以讓文盲寫詩,而且,只需一分鍾!不信?請讀此文!(當然,為了讓文、理、工、農、醫等各科讀者都能夠讀懂,我們只在此敘述原理和實例)
(一)前言
機器文學的最終目標是:用機器創作文學作品!初聽起來,好像不靠譜,但是,到目前為止,機器已經可以進行(或輔助)一些特殊的文學創作,比如,撰寫史上最牛的千字文[1],破解史上最難璇璣圖[2],撰寫同音文[3],研究「影文」[4]和語言動力學[5]等。
事實證明,規矩越多的文學體裁,就越適合於計算機發揮其特長。對「平仄」和「押韻」有嚴格要求的五言和七言詩,也許要算「規矩很多」的文體了吧,因此,本文就來研究如何用機器創作律詩。(註: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完全適用於「機器撰寫各種詞牌名的詞」,但是,由於詞牌名太多,超過一千個,而且每首詞的字數也不少,對我這個「詩盲」來說,要想建設相關的「意境庫」就太難了,所以,本文不考慮這些「詞」)
(二) 五言絕詩「出詩表」
2.1)仄起五絕首韻「出詩表」實例
仄起五絕首韻出詩表的結構如下表1.1所示:
表1.1(仄起)五絕(首韻)出詩表
基於上述的表1.1,任何傻瓜都可以按如下兩步輕松寫詩:
第一步,任意選取一個八位數,比如,毛澤東的生日18931226,然後,把該數代替表1.1中的X1X2X3X4X5X6X7X8,於是,獲得了如下的表格1.2:
表1.2「毛澤東生日」所對應的出詩表
第二步,從表1.1的第Xi列中,選取第i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並把這些「字串」串接起來就行了。比如,在表1.2中,就應該從第1、2、3、4、5、6、7、8列里,分別取出第1、8、9、3、1、2、2、6個「字串」(見表1.2中的紅字部分),最後,串接起來的文字便是如下五言絕詩:羞玉竟不還,西湖哀苦寒;鳳樓留不住,夜郎醉不眠。
讀者可以自行用本人的生日數字來輕松寫詩。為了增加趣味性,我們再舉幾個例子:
數字π=3.1415926,從表1.1所對應的詩是:窈窕未曾看,梅花水月牽;水晶凝望久,夜郎醉不眠。
根號2=1.4142135,從表1.1所對應的詩是:羞玉水生煙,燕然覺夜寒;故情人不見,多苦老紅顏。
共和國的生日19491001,從表1.1所對應的詩是:羞玉貴鄉還,梅花不可攀;鳳樓都莫問,遠憶晚妝殘。
八寶山的電話號碼88259666,從表1.1所對應的詩是:傷別竟不還,芙蓉嬉笑牽;相思腸斷處,無限醉不眠。
黃金分割數0.6180339,從表1.1所對應的詩是:回首暗無邊,燕然流淚泉;當年追往事,多苦涕衣沾。
遞增數列12345678,從表1.1所對應的詩是:羞玉斬樓蘭,鴛鴦覺夜寒;水晶腸斷處,寂寞蔽青天。
關於五言絕詩,除了表1.1所述的「仄起五絕首韻」之外,還有其它的一些格律,比如,下一小節2.1)所述的「平起五絕首韻」、「仄起五絕首句不入韻」和「平起五絕首句不入韻」等四種情況。為了節省篇幅,我們僅再述一個「平起五絕首韻」的出詩表例子。
2.2)平起五絕首韻出詩表實例
平起五絕首韻出詩表的結構如下表1.3所示:
表1.3 (平起)五絕(首韻)出詩表
若藉助表1.3,那麼,仿照前面的方法,我們可以得到
毛澤東的生日18931226對應的詩是:炎涼指波瀾,不似通人煙;桃李君知否,天涯綉木蘭。
數字π=3.1415926對應的詩是:多情水月牽,依舊若浮煙;蕭颯天長久,天涯綉木蘭。
根號2=1.4142135對應的詩是:炎涼樂世間,遙看亂紫煙;杳渺人間世,微茫豈敢安。
共和國的生日19491001對應的詩是:炎涼流雪山,依舊跳白猿;桃李空回首,蒼生羞長安。
黃金分割數0.6180339對應的詩是:嫦娥醉上山,遙看去不還;半落誰知道,微茫傷別年。
八寶山的電話號碼88259666:凄凄指波瀾,風雨同交歡;何事斜陽處,香爐綉木蘭。
遞增數列12345678對應的詩是:炎涼夢日邊,流水亂紫煙;蕭颯斜陽處,無花怒上天。
(三)五言律詩「出詩表」
與「五絕」類似,「五律」格律詩也有四類:「仄起五律首韻」、「平起五律首韻」、「仄起五律首句不入韻」、「平起五絕首句不入韻」等四種情況。為節省篇幅,我們也僅僅敘述一個例子,即「仄起五律首韻」出詩表,見下表1.4所示:
表1.4 (仄起)五律(首韻)出詩表
與前面的表1.1類似,此處的表1.4也可以讓任何傻瓜按如下兩步輕松寫詩了:
第一步,任意選取兩個八位數(或者一個16位數),然後,把它們分別代替表1.4中的X1X2X3X4X5X6X7X8和Y1Y2Y3Y4Y5Y6Y7Y8;
第二步,從表1.4上半部分的第Xi列中,選取第i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並把這些「字串」串接起來就得到了五律詩的前面四句;從表1.4下半部分的第Yi列中,選取第i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並把這些「字串」串接起來就得到了五律詩的後面四句,於是,五律的全詩就完成了。
比如,毛澤東和江青的生日分別是18931226、19140317,那麼,將它們放入表1.4中,就應該從上半部分的第1、2、3、4、5、6、7、8列里,分別取出第1、8、9、3、1、2、2、6個「字串」,將它們串接起來的文字便是如下五言律詩的前四句(雨落待明年,孤房清且安;花落空悵望,久坐難追攀),然後,從下半部分的第1、2、3、4、5、6、7、8列里,分別取出第1、9、1、4、0、3、1、7個「字串」,將它們串接起來的文字便是如下五言律詩的後四句(罷笑孤帆影,思君亂紫煙;紅妝留不住,忽憶侍軒轅)。將這前面各四句串起來,就完成了全詩:雨落待明年,孤房清且安;花落空悵望,久坐難追攀;罷笑孤帆影,思君亂紫煙;紅妝留不住,忽憶侍軒轅。
數字π=3.141592653589793對應的詩是:買醉指長天,玲瓏豈敢安;從君不得意,久坐難追攀;百草怎知道,飄零萬事閑;沉吟如兩忘,美酒卷珠簾。
根號2=1.414213562373095對應的詩是:雨落願年年,松鳴羞玉顏;採薇遙相望,素手送君還;黃鳥須知道,珠璣了不閑;隱然空相待,美酒奉瓊筵。
黨和共和國的生日19210701、19491001對應的詩是:雨落照當年,幽哀豈敢安;長歌凝望處,流水亦不還;罷笑孤帆影,腰肢長空閑;幾何空相待,邀我落興酣。
黃金分割數0.618033988749894對應的詩是:今古想當年,松鳴盡欲言;長歌離別處,素手好廬山;淺畫星芒盡,千春亂紫煙;從君君不見,美酒笑折旋。
鏡像數列1234567887654321對應的詩是:雨落掃青天,君情羞玉顏;從君回首處,遙寄空登攀;淺畫啼不盡,天涯寫遠川;長歌留不住,莫洗落興酣。
八寶山的電話號碼88259666、88259777:香袖待明年,幽哀多苦顏;織錦回首處,眷我難追攀;淺畫星芒盡,霜衣寫遠川;從君如兩忘,醉後侍軒轅。
(四)七絕「出詩表」
與五言類似,七言格律詩也分為「七言絕詩」和「七言律詩」,它們又可再細分為「仄起首韻」、「平起首韻」、「仄起首句不入韻」和「平起首句不入韻」等情況。但是,從基於大數據的「出詩表」角度來看,它們的原理都是一樣的,因此,為了節省篇幅,我們僅給出如下表1.5中的(仄起)七絕(首韻)「出詩表」:
表1.5 仄起七絕首韻「出詩表」
與前面的表1.1類似,此處的表1.5也可以讓任何傻瓜按如下兩步輕松寫詩了:
第一步,任意選取兩個六位數(或者一個12位數),然後,把它們分別代替表1.5中的X1X2X3X4X5X6和Y1Y2Y3Y4Y5Y6;
第二步,從表1.5上半部分的第Xi列中,選取第i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並把這些「字串」串接起來就得到了七絕詩的前面兩句;從表1.5下半部分的第Yi列中,選取第i組文字串(「2字串」或「3字串」),並把這些「字串」串接起來就得到了七絕詩的後面兩句,於是,七絕的全詩就完成了。比如,
數字π=3.14159265358對應的詩是:窈窕愁絕方未還,綠煙風雨兩相歡;故情楊柳空惆悵,梅梢瀑布傷別年。
鏡像數列123456654321對應的詩是:羞玉池花夜已殘,玉階風雨話孤眠;畫屏春色落花絮,梅梢悲鳥愁空山。
黃金分割數0.61803398874對應的詩是:美酒瑤泉落九天,浣紗白兔拜龍顏;染香芳樹難忘酒,絕艷風景望遠山。
根號2=1.41421356237對應的詩是:羞玉嫦娥落九天,玉階憔悴似真仙;染香春色傷心碧,鶯羽幾度入遠山。
(五)原理淺析
古人早就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但是,古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的基礎就是現在風靡全球的「大數據」。通過熟讀眾多詩詞,人們便在頭腦中無意識地建立起了針對各種意境的「字串庫」,然後,在需要時,觸境生情把庫中現成的「字串」取出來,就拼接成詩了。
藉助「大數據」的各種整理和挖掘技術,針對相關的意境,遵守事先約定的各種平仄格律等要求,完全可以為每個用戶獨立地建設和維護一個專用的「意境庫」。比如,若選取「愛情」為「意境」,那麼,利用「大數據」就可以收集人類在愛情的各種情況下(熱戀中、失戀中、暗戀中……)都會有什麼話語,至少可以收集詩人們的同類現成詩詞,對這些「話語」經過機械加工,即按平仄音韻等條條框框來改造,於是,基礎「意境庫」就完成了。當然,在每個人的使用過程中,「大數據」還可以根據用戶的愛好和習慣和「意境庫」進行精細化處理,使得每個人,以傻瓜方式「寫」出來的詩,也具有個性特點。其實,本文中的表1.1至1.5中每列的內容就是各種「意境庫」,我們把它們以「死的方式」(不是以軟體程序方式)表現出來的目的是:讓讀者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傻瓜寫詩」的原理。所以,「出詩表」軟體真正面市後,它的操作就只需要用戶隨機輸入相關的數串就行了。
「機器能夠寫詩」的另一個原因是:人其實是很容易被「騙」的,當你先申明某個字串是詩時(即,把相關的心理暗示傳遞給了讀者),人們就會努力去想像這些字串中的「詩意」,那怕這些字串其實是「狗屁不通」。這種「主動受騙」的現象很少出現在閱讀散文、小說等其它文章的過程中。
「大數據」的神威其實早就被廣泛利用了,比如,大家熟知的「搜狗輸入法」,就採用了搜索引擎技術,從網路的「大數據」中迅速找到「熱詞」或用戶自己個性化常用詞,於是,機器好像就能夠預知你的心思,提前把你要的詞展現出現,使得輸入速度、詞庫廣度、詞語准確度等方面都有了實質性的提高。又比如,谷歌公司最近推出一種嶄新的機譯方法:將語言翻譯變成向量空間數學問題,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建模一種語言的結構,然後與另一種語言的結構進行對比,從而擴充和完善現有的雙語語料庫,於是,徹底顛覆了語言翻譯的基本思路。
甚至有人預言,隨著「大數據」的迅速發展,今後,你不必學醫就能夠診病並開處方了(當然,外科手術還得由專門的醫生來實施)。
總之,用「大數據」來寫詩,特別是寫那些清規戒律很多的「格律詩」,其實應該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歡迎各位網友八仙過海,研究出更多的「機器寫詩系統」,由於本人是「詩盲」,因此,相關的「意境庫」肯定粗製濫造,希望不要誤導大家。
7. 當唐詩宋詞遇上大數據
文/戴玥
從數據的角度解讀唐詩宋詞,居然能得出超乎想像的結論。這是我所在的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CAD&CG(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新華網合作推出的兩款數據新聞作品「我有柔情似水,亦有豪情萬丈——唐代女詩人群像」和「宋詞繾綣,何處畫人間」所研究的內容。
什麼是數據新聞?數據新聞又稱數據驅動新聞,是指基於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的新型新聞報道方式。如果把未經處理的數據比作新鮮的食材,那麼數據新聞就是將一道精心烹飪的菜餚呈現在讀者面前。「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能從中品出不同的滋味。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菜餚」的烹制方法,我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采訪了兩個作品的總負責人陳為教授與項目的具體負責人張瑋老師。與兩位老師的談話,使得看似神秘的「烹制方法」逐漸清晰起來。
科學而嚴謹的「仕女圖」:唐代女詩人群像
唐詩項目「我有柔情似水,亦有豪情萬丈——唐代女詩人群像」分析了約5.5萬首唐詩,採用多樣化的圖表對唐代女詩人的創作情況進行了可視化呈現。
第一幅圖表是關於唐代詩人創作數量的一覽圖,分別對存世1首、2首、3~5首、5~10首、10~50首及50首以上作品的詩人數量以點陣圖的方式進行了表述,每一個點都代表著一位詩人,滑鼠懸浮在點上便顯示出詩人的姓名與作品數,詩人的性別則用灰色與朱紅色區分。在不同階段,用畫像著重標出了著名的代表詩人,如在「3~5首」的階段里,存世3首作品的張若虛是其中的代表,而在「50首以上」的階段中,存世3009首的白居易又是其中的翹楚。面對單純的數字,我們或許不能敏銳地感知背後的意義,而在點陣圖中,較之於許許多多僅留下孤篇的詩人,我們便可以感受到有3009首作品傳世的香山居士在當時及後世擁有多麼驚人的影響力。三千餘篇詩作歷經一千多年時間長河的波濤洶涌仍然傳遞到了我們手中,這又是怎樣一份文化與 歷史 的厚重。
第二幅圖表是「唐代女詩人全景圖」,將唐朝劃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此處同樣採用了點陣的表現方式,但用硃砂色的花朵代替了「點」,不同形狀的花朵代表著女性詩人的不同身份,她們有的是宮廷詩人,如上官婉兒,有的是士大夫妻女,有的則是民間女子或歌妓,而作品存留數量最多同時也最著名的幾人,如薛濤、李冶、魚玄機等人,則以盛開的荷花標記。人們常以花朵喻美人,而這些朱紅的花朵也彷彿承繼了這些女子的驚才絕艷,在紙卷上美好而熱烈地盛開。
在我們的印象里,盛唐才是詩人輩出的時代,其時有李杜等冠絕古今的大詩人出現,想必此時的女性詩人數量應該最多。但這張全景圖卻給出了不一樣的答案——盛唐時的女性詩人僅僅比初唐與中唐稍多,反而是晚唐時期女性詩人數量為最,幾是中唐與盛唐時期的兩倍。發現這個與認知大相徑庭的事實後,我開始嘗試為此找到一種解釋。聯系此前所學,我想或許是因為晚唐時 社會 狀況江河日下,詩風亦偏於陰柔細膩,恰與女性的特質相符,使得女性詩人數量劇增。而我們所認為是詩歌盛世的盛唐時期,詩風大氣而雄壯,這大概與女性氣質不符吧。
第三幅圖表是「詩人詩作字頻詞頻圖」,字詞的大小與深淺顯示著它們被使用的頻率。女性詩人作品中最高頻詞「相思」便可說明女詩人的一貫風格,與我們尋常的認知沒有太大出入,女詩人常常在詩中抒發「相思」與「寂寞」之情。同男性詩人一樣,「風」與「人」都是最高頻的字,而較之於男性,女性詩人又更喜歡運用「花」「月」「春」等柔美的意象,而通過這些意象,女性獨特的內心體驗可見一斑。
最後是「唐代女詩人社交圖」,圖中選取了最具代表的幾位女性詩人,將她們的社交關系以圓與線的方式表現出來,線的粗細則代表社交關系的深淺。通過這張圖可以發現,薛濤與李冶兩位著名的女詩人都與劉禹錫有過詩作唱和。或許我們未能知曉同時位列唐朝四大女詩人的這兩位才女是否有過交集,但此刻她們卻歷經遙遠的時空被線聯系在一起。
之後另有薛濤與李冶單獨的社交關系圖。在李冶的社交圖中,詩人與陸羽、皎然之間形成了一個三角,可見這也是一個詩人之間的「小圈子」,三人都對茶學、佛學等有很大的興趣,並且也曾互有酬和。而「女校書」薛濤的社交圖中類似的圈子更多也更大,最大的有元稹、白居易、劉禹錫、嚴綬等人,他們大多互相認識或者熟識,彷彿是古代版的「朋友圈共同好友」,隱匿在典籍中的錯綜復雜的關系網路具象為簡單明了的社交圖,似乎古人被時間重重遮掩的面貌也在霎時間清晰起來。
新聞的網頁背景模擬了泛黃古卷,配上古雅的圖案設計與字體設計,構成了一幅交織著理性與嚴謹的「仕女圖」,雖未有畫像出現,但透過數據架成的時光之橋,我們彷彿能透過千年的塵埃而窺見美人含羞的影子。
對於數據新聞作品的外觀設計,項目的具體負責人張偉老師表示,他們對每一個圖表都做了兩套以上的方案,經過不斷的篩選與考量之後才有我們所見的這一套外觀。網頁設計也如古時畫工制畫一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方能以美的姿態喚起觀者精神的共鳴。
宋朝詞人的情緒表達
宋詞項目「宋詞繾綣,何處畫人間」以《全宋詞》為樣本,從近21000首詞作、1330位詞人的龐大數據中呈現了豐富的圖表。有別於唐詩作品的精緻與古典氣息,宋詞作品的外觀則帶有朦朧的寫意風格,圖表亦多處採用了水墨元素,將精確的數據渲染出詩意之美。
整篇作品分為三個版塊,「萬水千山走遍」「草木皆有情,詞即人生」「春風化雨,歷久彌新」。在第一個板塊「萬水千山走遍」中,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幅宋朝的疆域圖,其中以灰點代表著詞人們曾到達過的地方,灰點越大代表到達越多人次。灰點密集地覆蓋了宋朝的大半版圖,除了青藏高原一帶鮮有涉足外,天山南北亦有詞人們的足跡。滑鼠懸浮其上會顯示出詞人的行進路線,跨度最大的一條由疆域的最北端一直延伸到最南的臨海地區。孔子周遊列國的路線其實僅在河南至山東一帶,但今天高鐵幾個小時就能到達的路途,孔子卻走了十數年。這條從南至北貫穿宋朝疆域的路線,很有可能耗費了一位詞人一生的時間。
之後是宋朝詞人的全景圖,這幅全景圖採用了折線圖的方式,橫軸為北宋至南宋的各個 歷史 階段,而縱軸為詞人作品數量。每一段線條代表一位詞人,水平線是詞人的平民時期,向上的折線則是詞人的仕途時期,線條的灰色與棕色來區分婉約派與豪放派。在眾多詞人中,一生布衣「梅妻鶴子」的林逋與女性詞人李清照的線條都是一條水平線,其餘詞人的線條都有起有伏,一生的悲歡跌宕都被一條簡單的線所勾勒,引人唏噓。
在第二個版塊「草木皆有情,詞即人生」中,首先對《全宋詞》的詞頻進行了統計。最高頻詞分別為「東風」「何處」「人間」,宋朝的積貧積弱以及靖康之變加重了詞人心中的漂泊感,他們彷彿一直在尋覓,無論是「今宵酒醒何處」,還是陸放翁常書於詞中的「歸何處」,都是一聲聲對心靈的叩問。
第二幅圖表是宋代著名詞人常見意象及其表達情緒的統計,喜、怒、哀、樂、思五種情緒分別用不同顏色表示,每一種意象都有它所承載情緒表達次數的餅狀統計圖,滑鼠懸浮在詞人名上可以顯示出他們所使用的意象表達情緒次數的比例。王國維曾言「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豪放派代表人物辛棄疾常用「酒」「月」等意象,使人聯想到邊關冷月、煮酒悲歌,而晏殊之子晏幾道詞風婉約,他少年時家道中落,此後一生流離,詞中多以落魄王孫的形象出現,常在「小樓」中流連時光,他的名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恰能道出他詞中風情。
我好奇如何才能計算出意象中承載的情緒,陳為教授告知是根據已有的演算法和模型來計算的,「對文字當中的 情感 進行計算,是計算機學界研究了二十年的一個問題,已經有了標准方法」,「對於我們來說,這就是教科書上的東西」。原來文學與計算機的結合並不只是今年才興起的,早已產生了超越我們想像的進步。
最後一個版塊「春風化雨,歷久彌新」中將各個詞牌代表詞作的平仄以長短不一的線段標出,配以人聲朗誦,詞被還原了它原始的音樂功能,原先掩藏在字詞背後的韻律被直觀地展現出來。或許相隔千年時光,樂坊的客人也在與我們欣賞著同一首曲子詞,咀嚼同一段繁復綿長的 情感 。
數據化與詞學研究的碰撞引入了「定量」的思維方式
唐詩宋詞與大數據結合而產生的一大效果,即是效率的提升。一張張製作精美的圖表將關鍵信息在眼前一字排開,根據需要可以信手采擷。我不由感嘆,如果我之前作業所需的資料也能以這樣的方式呈現,想必可以省下不少時間。
陳為教授介紹,在大數據普及之前,人文學者們獲取信息需要依靠查閱實物典籍,將一本本書從頭翻到尾, 科技 進步後,很多典籍都有了電子掃描版,但還是需要人工檢索,在電腦上將所有的文字讀完。但大數據帶來了改變,「假設我能夠把它核心的、關鍵的特徵和信息提煉,並用計算機建模做出來,然後呈現在屏幕上,這些人的關鍵信息就這些,他跟誰有關系,他有什麼作品,他的生活環境怎樣,這就極大地提高了效率。」
就讀人文專業的我,時常為了解一位古代詩人在某一時間段生活的 社會 環境,對著許多影印版的史志和詩人年譜進行「肉眼檢索」,繁體豎排小字看久了讓人眼睛發花。
我想到自己曾做的一份唐宋詞名物意象變遷的作業,我選擇了「釵」的意象。在例舉含有該意象的詞作時,已經有現成的唐宋詞資料庫,其中收錄了相當數量的唐宋詞,我只需要輸入「釵」「銀釵」「鳳釵」等關鍵詞,就能輕松獲取與之相關的一篇篇作品,方便快捷。而在調查「釵」本身材質與形制的變遷時,我所查到的相關飾物名錄和圖鑒有些甚至沒有目錄和頁碼,只能面對繁體豎排字一頁一頁地查閱,看到可能有用的信息也只能使用pdf閱讀軟體自帶的標記功能。一次查找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而獲取的信息卻遠遠不能與付出的時間等價。有時候翻完了一本幾百頁的書,能夠得到的有用信息也只有幾句話。從這一點來說,大數據的普及著實是一種迫切的需要,它也為人文社科的研究者帶來了福音,省去了許多繁復而低效率的案頭勞作。
大數據除了能夠極大提高科研效率,同時也為研究提供了一種「定量分析」的思維角度。
唐宋詞的數據化研究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研究趨勢,與20世紀90年代的數據 科技 發展息息相關。而數據化與詞學研究的碰撞引入了「定量」的思維方式,譬如如何確定一首詞在宋代的受歡迎程度,這在以前的研究中是難以衡量的,即使能夠定性,也是「空口無憑」,沒有相應的證據。但大數據卻可以解決這個難題,統計宋代詞話中這首詞被收錄的次數,就可以大概得出其受歡迎程度的量化結果。統計數據本身就使得結果更精確,也更有說服力。
雖然大數據能夠帶來諸多益處,但大數據與文學研究的交匯中也產生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在一節專業課上,老師曾舉過一個大數據研究的例子。在《全金元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調有兩個,最高為《黑漆弩》,其次是《木蘭花慢》。《木蘭花慢》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詞調,而《黑漆弩》對於並不十分專業的我來說卻是聞所未聞。《黑漆弩》在宋代也幾乎沒有作品傳世,但它為何會成為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調?原來《黑漆弩》到元代時,進入元雜劇成為了一種曲調,也就是說,它是一種曲化的詞調,可以稱之為曲調。由此反映出了問題,在利用大數據研究詞的時候,樣本問題需要得到重視,譬如在研究《全金元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調時,像《黑漆弩》這樣曲化的詞調就不應該計入樣本中。采樣問題成為詞學研究大數據化的「攔路虎」。
除了已知樣本的問題,詞學研究領域樣本的不斷變動同樣也困擾著學者們。唐宋詞不斷有遺詞被發現,樣本在不斷地補充。而相對於現存數量有限的唐宋詞,明清詞的數量更是多如恆河之沙,幾乎難以窮盡,如此龐大的樣本本身就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
人文學科與大數據的合作,已經有了令人欣喜的發展,但仍舊任重而道遠。
作為一個人文專業的學生,我也期待著美好圖景成為現實的一天。
文章選自《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