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私人影院行業的未來前景是怎樣的
影院消費新趨勢,小鳥觀映盛大啟航!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迎來了大爆發。據家電影專項資金辦辦公室調查2017年中國電影大數據顯示:2017年總票房559.11億 同比增長13.45%,觀影人次高達16.2億。
雖然如今互聯網技術發達,在視頻網路上也可以觀看上映過的電影,但仍有不少觀眾喜歡走進傳統電影院切身感受影院帶來的觀影氛圍。
電影產業作為文娛行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仍然存在市場不夠大、商業模式單一、高質量影片稀少,消費升級緩慢這四大痛點。要知道,文娛行業的商業本質是創造獨特的內容,從而高效地吸引具備相似特徵的受眾,並向其售賣感官愉悅和精神享受。沒有持續優質內容的產出和多樣化的商業模式作為保證,造成的後果是影院消費兩極分化。
一方面,傳統電影院的基礎設施投資成本高,某些大電影院的平均上座率還不到15%,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另一方面,電影出品方影片質量層次不齊,大公司盲目選擇大IP和流量影星,後期預算超支,縮減影片製作經費,導致的後果是劇情紊亂,5毛特效被消費者所詬病,而小公司的優質影片得不到宣傳和曝光,嚴重打擊製片方的積極性。
為了解決傳統影院資源浪費的問題和發現更多優質的好電影,小鳥觀映將傳統影院和視頻網路這兩大領域的優缺點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以平台+內容的方式連接線下所有點播影院私人影院,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以及「空間租賃」的方式,打造成風格統一,品牌可視化的小鳥觀映特色旗艦店。
小鳥觀映擁有自主研發的點播影院播控集成系統和海量高清正版影片的版權,同時對接了國家票務系統,不僅為其下屬影院提供合規的電影版權與軟硬體系統,更為消費者提供舒適、自由、私密、個性化的觀影體驗;另外小鳥觀映作為電影發行新渠道,能夠有效促進觀影市場消費常態化,幫助中小成本優質影片盈利,從而達到資源利用的合理優化。
在產品線上,小鳥觀映擁有多元化的產品系列。
1. 小鳥觀映APP&微信小程序預約售票系統能夠為影院合夥人拓展推廣渠道以及發布各類活動,將社交於文娛融入一體。
2. 小鳥觀映一體化智能放映終端擁有HI-FI級奢華外觀設計與超高清藍游標准,擁有業內最佳解碼及播放能力,內建小鳥觀映區塊鏈自主版權保護系統。
3. 小鳥觀映點播影院播控集成系統支持多種選片模式,全方位滿足店面的各類運營需求,配合放映終端可以多維度、流暢化的遠程式控制制影廳,提升用戶體驗。
4. 小鳥觀映影院運營管理系統與國家平台對接,集影廳管理、員工管理、會員管理、廣告管理、營收統計、訂單統計、POS 收銀等強大功能於一身,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節省不必要的開支。
小鳥觀映的商業模式是將合夥人制、影片點播分成、影視發行與投資、廣告五大模塊打造現金流閉環最終形成區塊鏈影視版權服務體系。
據小鳥觀映城市合夥人計劃負責人介紹,截止目前,小鳥觀映已簽約影院160餘家,擁有銀幕數量1200塊,遍及全國20個省市,擁有1.3萬余部電影版權。
成為小鳥觀映合夥人,可以參與影院建設與管理,並做好品牌的宣傳大使,小鳥觀映會給每個合夥人提供片源支持、公司營銷政策支持、線上營銷推廣支持、業務培訓支持和開業全程指導,合夥人收益採用直接收益+增值受益的雙軌制模式,收入來源多樣化的同時也提高了合夥人參與的積極性。
小鳥觀映的合夥人模式確保了讓每個合夥人在考慮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同時也考慮小鳥觀映的整體利益。真正實現共同致富、共同發展、共同壯大,真正形成良好的又好又快對的發展格局。
㈡ 大數據於國內影視行業的意義
大數據於國內影視行業的意義
大數據為何近幾年大熱?
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類似於生物學迎來了顯微鏡,天文學發現瞭望遠鏡,因為網路傳輸和計算機存儲運算能力的提高,交給了我們一把信息放大鏡,從此我們對現象的觀察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其實自古就有多維度數據的挖掘行為,歷法的制定過程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證,江湖上現在偶爾也會有關於林元帥諸葛軍師的傳說,自從計算機技術誕生之後,對數據的利用和處理一直在同步發展中,無論是分布處理還是並行處理,並不是一天就蹦躂到今日的技術高度,我們很多科學發現都是在近三十年之間才完成,正是得益於此。
但為何在這幾年「大數據」忽然大熱?原因其實很簡單,全球智能手機的普及。
隨著移動終端信息處理能力的提升,與用戶的交互界面不僅更加具備黏性,並且實現了全方位全時段互動,此時每個人的移動終端實際上就變成了一個數據記錄儀。它比PC所能獲取到的信息更加個人化,不僅暴露這個人的生活細節,位置動向,同時也記錄著他的消費習慣,人類第一次擁有了這么多數據的生產者。每一個元數據都可以直接掛鉤一份具體的支出額度,每一個數字都可以被貨幣量化,大數據的商業價值與各個企業的營收幾乎都可以直接掛鉤。所以,圍繞「大數據」來說故事迅速成為當下的主流。
但是揭開媒體的那些噱頭背後,你會發現,國內對復雜系統的研究,仍然是處於概念大於應用的階段,大部分行業對線性、封閉系統內的數據關系都沒辦法掌握,更不用說將大數據轉化成有價值的信息。而在影視行業,工業化體系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很多從業人士連財務報表這種基礎數據都看不明白,去理解大數據的價值更是有些不可想像了。
大數據於國內影視行業的意義
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其應用方向,無非三個方面,一是對過於和曾經的理解,二是對以後和將來的認知,三是對當下進行判斷並進行實時處理,影視行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如果想要有長足的發展,那麼在這三個方面都會面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過去和曾經的理解
既然是對已發生的進行判斷,就會涉及到數據採集,這個部分往往會引發爭論,中心議題是:到底多大才叫大,GB還是TB,PB還是EB?
如果我想要知道《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差一點就可以歸類到文藝片的電影,為什麼在2013年上半年票房僅次於《西遊·降魔篇》,我是應該僅以社交媒體的傳播效率來進行數據的挖掘,還是要追溯到原著小說里的青春以及被電影宣傳所喚起的記憶?
將數據挖掘的范圍放在社交媒體的范疇,那麼通過對一部電影推廣過程的梳理,我們很容易通過數據制定出一張細化到分鍾的參考,以及觀眾會被什麼樣的宣傳內容所吸引,但是它仍然只是在描述表象。
如果觀察只停留在眼前,將無法找到最終的因果。我們必須對推動現象發生的機制進行論證,那麼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體量來儲存和分析觀眾們的記憶,從而找到個人經歷和集體共鳴之間的關系?
在這個方面,如果只用社交媒體的數據進行相關性的分析,其實和我們日常所做的感性推導沒有太大區別,甚至還不如感性推導靈活,很容易因為數據的不夠全面犯下「黑天鵝」式的錯誤(在發現澳大利亞之前,西方認為只有白天鵝)。必須要追溯到成因階段更龐大的外部數據,比如主要觀眾群十年間的消費偏好及社會經歷,以及對他們觀影之前的心理活動進行統計分析。會不會太復雜?但是從數據挖掘的角度來說,只有在這個方向上進行努力才可能會提供實質性的價值。
或者說,我們也可以簡單粗獷一些,如麥特的負責人陳礪志所言,《致青春》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趙薇的敬業與投入,以及她個人在行業的積累。
大家可以想一想,以上三個角度,哪個會更容易接近整個事件的核心。
對以後和將來的認知
大數據技術雖然可以讓人類對現象的理解進行更深入的探究,但是當對國產的影視項目前景進行預測,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仍然處於一個觀眾群體持續波動的時期。
在北美市場,貢獻50%票房的觀眾約占人口的10%,也就是3000萬左右,這部分群體基本上結構相當穩定。上世紀70年代末,當北美電影的平均製作預算開始攀升到1000萬美元以上,宣發費用達到500萬以上時,對觀眾的監測從階段性的調研逐漸轉變成常態性的監控。在計算機還只是個神話的時期,「好萊塢」是用人工+信件的形式,建立了最早的大范圍觀眾研究模型,這些歷史數據通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讓一部電影與觀眾之間的聯系變得非常透明。但即使是如此嚴謹的市場監控,近幾年也因為受到移動互聯的影響,觀眾去影院觀影的行為隨機性逐漸提高,導致傳統的觀眾研究模型頻頻出現一些問題。
反觀國內電影市場,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銀幕是在近三年之內才出現的,2010年時,我們所擁有的現代化銀幕不過才6223塊,而如今,這個數字差不多是17000。可想而知,影院目前所迎來的觀眾,基本上是近三年才開始逐漸培養去影院觀影的興趣,這種行為暫時還不能稱之為習慣。
所以說,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的波動很難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完成監測,會因為存在有其他我們不可知的變數,而導致結果南轅北轍,這在統計學的回歸分析上被稱之為「變數遺漏偏差」,大數據技術目前所能覆蓋到的范圍並不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時間來不斷修正對市場數據的理解,觀眾也需要時間來不斷培養在影院觀影的習慣。
2013年上半年,幾乎所有從業者都對有動作元素的電影過於樂觀,而下半年,所有從業者包括我個人又會對以愛情元素為主的電影過分看好。從一些公司的大數據監測上來看,這種觀眾消費行為的變化已經反饋在可以被抓取的數據中,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所形成影響究竟該如何定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看到趨勢,但是很難確定結果。
那麼,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中,我們不如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方向,從對未來的預知上轉移到可以讓我們規避哪些操作上的錯誤,或許更具有現實意義。
對當下進行判斷並進行實時處理
現在對大數據的理解,往往會糾纏於第一個字「大」,而忽視了它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徵「細」,其實後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會創造大數據真正的實用價值。
基於社交媒體的數據挖掘,其實已經可以做到讓我們將觀眾的分類從簡單的年齡、性別、職業等維度,落實到區域、活動空間以及性格特徵等等更為豐富的細節,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要做的就是怎樣給觀眾提供個性化的影響,而不再是以電影為本位的共性宣傳。
舉例來說,當一名男性觀眾在某個媒介上看到的電影海報,可能是大長腿和小翹臀,但一個女性觀眾同時接觸這個媒介時,所看到的可能是一個賣萌的大叔。當陣地宣傳中的預告片貼片到一部好萊塢大片之前時,它可能主要是用來渲染情感或者突出搞笑,但同樣的一分多鍾,在視頻網站所上線的預告片,則被分成數個版本,用來對應每一個點擊背後用戶的個人資料。這樣,觀眾便會加入到生產的過程中,通過對觀眾偏好的快速處理,最終創造更適合於傳播的信息。
目前,數據調研公司參與電影推廣的過程,所做的仍然只是一個統計的工作,決策是在片方或者是公關公司,其實可以將決策機制與數據同樣進行細化,成為實時的互動,減少時間的損耗,提高電影推廣的效率。我們以前在電影的推廣中,常常會為如何照顧到大部分觀眾的興趣而頭疼,那麼換一種思路,用現有的觀眾數據進行群體的細分,給不同的觀眾群提供不一樣的信息,海納百川比光芒四射或許更符合當下社會化營銷的要義。
不過,這一切其實都只是理想化的願景,現實的情況是,中國的電影產業目前仍然是處於一個極其原始的狀態。
僅從電影投資成本的角度來說,目前所公映的電影,平均投資約在3000萬人民幣以內,不足500萬美元,這樣的投資規模在不考慮通脹以及觀眾收入的情況下,只相當於北美70年代初期的水平。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很多議題其實都顯得比較空洞,因為拍腦袋做決策雖然有著莫大的風險,但畢竟成本很低。
㈢ 在電影行業率先樹立大數據營銷典範的,是哪一部電影。
《小時代》
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又讓「大數據」成為焦點,而郭敬明執導的電影《小時代》更是藉助大數據的東風在上影節大出風頭。這意味著電影人開始對大數據進行思考,未來媒體及傳統電影的市場也有可能將由大數據來主導。在國內,為了取得更好票房,獲得更高收益,互聯網公司、院線、電影製作公司都開始了大數據挖掘和應用的嘗試。
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從《致青春》到《中國合夥人》,一份份華麗票房成績單的背後,莫不是一系列「大數據」在營銷的各個環節給予強大支撐。大數據將電影產業鏈無限拆分,以『制-營-發-放』作為最基本的單元,而每一單元又能拆分出許多環節,這些環節都滲透著數據化運營的可能性,而針對這些環節,一些數據分析、咨詢的第三方公司也找到了盈利的出口。
㈣ 為何近年來美國電影偏好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電影
我個人覺得造成這種想像的有兩部分原因,第一是社會背景原因,是因為當代信息進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電影市場發展自然也要跟隨時代步伐,拍攝與社會相匹配的電影,另一部分是電影市場要求,則是因為消費者,消費者喜歡看什麼,電影商自然要投其所好拍什麼。
社會背景原因
就我個人來看,近幾年來,美國偏愛拍攝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電影應該就是由上述兩點原因。
㈤ 快電影|2017年Q2影視市場數據報告
近日,快電影依據2017年Q2國內各省市多項影視數據,基於中潤普達集團行業大數據實時採集挖掘分析處理技術,以及平台運營綜合數據,對外發布《2017年Q2影視市場數據報告》。
快電影為影視金融生態圈提供行業發展趨勢數據,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准確的行業分析報表,提供參考、助力決策。
快電影認為,全球觀眾越來越本土化,越來越互聯網化,這對中國電影人來說是獨特的發展機遇,也讓影視行業的格局充滿變數,未來影視產品的出口和收益將會更加多元。中國雖然有華誼、光線等市值在200億-300億元的公司存在,市場仍有很大空間,最後的格局還尚未形成。在「一帶一路」和各路資本的雙輪驅動下,影視產業將會迎來新的春天。
㈥ 大數據時代電影如何做精準營銷
大數據時代電影如何做精準營銷
在2015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 著名電影營銷專家《失戀33天》營銷推廣負責人張文伯,悠易互通CEO周文彪,以及知名演員秦海璐為我們帶來圓桌論壇:大數據小電影,移動互聯時代的精準營銷。
以下為對話實錄:
張文伯:大家中午好,馬上要吃午飯了,估計這是我們今天上午的最後一場,今天兩位嘉賓有點跨界的意思,一位是來自我們互聯網行業的專家,一位是來自於影視圈的,既然今天有跨界的朋友來,我們可以先從影視聊起,秦海璐最近有一檔電影馬上上映是吧?
秦海璐:對,明天由王小帥導演的電影《闖入者》。
張文伯:周總看過這個電影嗎?
周文彪:後來在PC上面偶爾瀏覽到一個標題,說要去沖擊威尼斯的金獅獎,在微軟上面看視頻的時候有一些片花,有更多的了解,上周我想去找看電影《速7》,突然看到它已經在開始預收,19.9一張票,毫不猶豫地搶了兩張。
秦海璐:謝謝。
張文伯:周總這么忙,對娛樂圈的事還挺關注的?
周文彪:談不上太多關注,對娛樂圈了解比較少。
張文伯:海璐正好借這個機會介紹一下這個電影,做個廣告。
秦海璐:這個電影秉承了一貫王小帥導演的風格,它也從不同的視點講了一個故事,我們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是闖入者,也是被闖入者,比如說我的生活現在就有一個闖入者,我剛生了寶寶,但是其實我在之前我也闖入到了我先生的家庭,就是組建家庭。其實每天包括說我們兩個人今天闖入到這樣一個峰會當中有不同的行業,每個人可能都是一個闖入者和被闖入者,但是這個闖入的時機和你的契機,還有你產生的一連串的這樣一個連鎖效應其實是很難估算的。
張文伯:所以你看電影其實這兩年非常地火,跟互聯網行業有很多的交集,我們說BAT,每家公司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參與到我們電影行業當中。不知道從周總,你是一個偏技術、偏大數據,做精準營銷的公司,從你的公司的工作的業務范疇和我們這個行業有沒有一些交集?
周文彪:首先恭喜海璐,有一個小小的闖入者,升級做了媽媽,恭喜。我們這邊主要是做一個跨屏的叫程序化購買,其實底層是大數據的支撐,所以剛剛提到的《闖入者》這個片子我最近也在看它在互聯網上的一些營銷推廣的方式。比如說如果從我們的角度去看的話,怎麼樣利用大數據和多屏的技術可以去找到一些目標的受眾,跟它去發生交互,有一點就比如說海璐的,或者是小川的你的忠實粉絲這是一個群體。
另外這個片子本身是偏文藝類的,或者去歐洲、去威尼斯獲獎、沖獎,對於文藝片很執著的,或者對歐洲很關注的群體是可以抓到的,再有一個群體通過我們互聯網的技術,我是可以把過去的比如一個月,或一段時間當中關注《闖入者》這些片子的人扒出來,第二部分在我自己切身的體會當中看到怎麼樣在不同的屏幕、不同的節點去抓到他們,因為有的人可能只是找到那四個節點當中的一個,我通過跨屏的技術不停地去提醒他。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電影如何做精準營銷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㈦ 中國大數據影片有哪些
靜水深流,空山鳴響。年的農村電影放映在平穩的大背景下,整個體系在向平衡、多元、差異、活躍的方向提質增效,進入了一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導向的「精耕細作」時期。農村電影市場在2017年度展現出的新需求、新變化,不僅對電影放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探索農村電影放映新機制、提高發行方活力和收益提供了新思路。在國家大力推行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農村電影市場必然將像其他鄉村產業一樣,迎來一個充滿新潛力、新價值與新可能的黃金機遇期。
發行主體集中化趨緩,平衡化向前
2017年度,發行方表現出「大局穩定、整體接近、小眾崛起」的特點。
從總體格局看,無論是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影片數、被訂購總場次還是被訂購總金額方面,都處於「幾家獨大」的狀態,頭部發行方占據了八成左右的比重。
從發展趨勢看,各發行方在被訂購場次和被訂購金額上的差距又有所減小,分布更加集中,頭部在各方面所佔的比例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整體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發展。
對於那些發行影片、被訂購影片較少的「小發行方」來說,市場也提供了機會。不同發行方的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都表現出擴大趨勢,今年單片平均收益、單片平均場次較高的發行方大都是被訂購影片數不高的「非頭部發行方」,說明在大的「二八格局」下,其他發行方並沒有完全被馬太效應束縛,依靠優質的影片也有機會獲得較好的訂購場次和版權收益,彌補在發行影片數量上的不足。
推薦影片
2017年度,主題放映活動共推薦了225部影片,內容豐富多樣,包括劇情、動作、戲劇、愛情、犯罪、戰爭、古裝等類型。
主題放映活動推出了許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影片,在各類熱門影片中,被推薦影片佔2017年度訂購量TOP50影片的30%(15部),占故事片TOP200影片情況的23.5%(47部)。
推薦效果
主題活動所推薦影片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平均訂購場次、平均訂購金額遠超過所有影片的平均水平。
被推薦影片數量上僅占所有被訂購影片總數的6.04%,全年被訂購了2152228場,占訂購總場次的21.64%,總訂購金額24043949元,占總訂購金額的25.46%。
年度總結穩中有變,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
經歷了前幾年的高速增長,農村電影放映事業在2017年進入了一個「增速放緩、調整加快」的階段,從發行到訂購的各個層面都表現出了「穩中有變」的特點。
2017年度,農村電影訂購總場次首次突破1000萬場,增幅高達12.99%。但也要看到,若將較為特殊的公益廣告的場次不納入統計,本年度訂購總場次、訂購總金額幾乎與去年持平,分別還有0.11%、0.7%的下降,訂購情況的「穩」正反映在這里。不同以往的是,2017年版權有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和版權非補貼的農村版權影片的差距進一步擴大,版權非補貼影片的場次佔比達到了64.99%、金額佔比達到了73.37%,達到了歷年之最,反映出了公益因素和市場因素更加深入地結合。
2017年的影片供給十分豐富,可訂購的和被訂購的影片數同比分別增長了11.55%和6.67%,但也要看到,影片訂購率保持穩定,影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平均訂購金額與往年也基本一致。在「穩」的背後,新片、大片的表現都要優於往年,占總數10.58%的新片,貢獻了52.59%的訂購場次和48.44%的訂購金額,大片的平均訂購場次和訂購金額更是所有影片平均水平的160.72%和232.41%。這一穩一變之間,反映出了農村群眾的觀影偏好進一步與城市接軌,對影片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省份、院線、放映隊等放映終端的數量、分布等都沒有出現明顯的變化,但省份之間的差異卻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凸顯。各省份的訂購場次差距減小的情況下,訂購金額的差距卻進一步拉大,訂片均價上也存在較大的差距,故事片平均訂價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2.5倍,反映出了各省份在訂購影片的種類、價 格上存在偏好甚至態度的不同。而放映隊平均活躍度的差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省份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落實情況、固定化程度等。
對於發行方來說,2017年度的格局仍維持著「幾家獨大」。在發行影片數、被訂購場次、被訂購金額和版權收益等方面,前五名的發行方基本占據了80%左右的份額,「二八效應」明顯。但從趨勢上說,眾多非頭部發行方的份額加速提升,發行方之間訂購情況的差距有所減小,而發行方單片平均收益的差距卻大幅提高,2017年度出現的《戰狼2》《勇士》等優秀影片,讓發行影片數較少的「小發行方」也能獲得較高版權收益,顯示出農村電影市場里「大魚不通吃」的機遇和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平穩鞏固,還是調整變化,農村電影放映工作仍然保證了將社會效益和文化惠民放在首位。2017年發行的4部公益廣告總訂購量達1304781場,占年度總場次的11.60%,在廣大農民群眾中有效宣傳了新時代、新思想、新政策。民族語譯制工作有條不紊地扎實推進,新發行的32部譯制影片100%被訂購,充分體現了「為映而譯」。作為引導、調控農村電影放映的有效手段,主題放映活動同樣效果顯著,200多部積極向上、質量精良的影片在平台的推薦下,獲得了占總數21.64%的訂購場次和25.46%的訂購金額,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對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提升農村電影放映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
㈧ 熱湯電影講了什麼
《熱湯》影片講述了大數據時代下四段交織而又平行的故事,每個人物身上都有復雜的感情。
《熱湯》是由上海蠻草電影工作室出品,章明執導,陳都靈、李夢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於2022年3月4日在中國上映。人工智慧創業者戚有倉與未婚妻就是否要小孩的問題產生了劇烈分歧。夜場老闆老屠想金盆洗手,攜親遠走他國,情人和養女卻十分猶豫。
順風車司機陳霍遇上了心儀姑娘,陳霍願意幫她做事,她卻正准備移民。女博士有關幸福的畢業論文遭導師靳凱元的否定,她卻發現導師的婚姻並不幸福。大數據時代下,這四組看似無關的人物,逐漸交織在一起,各自平行的時空其實隱現著某個交點。
《熱湯》主演介紹
陳都靈,1993年10月18日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中國內地女演員、模特,畢業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4月主演青春愛情片《左耳》,被觀眾熟知,從此開始演藝事業,並憑借該片提名第24屆上海影評人獎年度最佳新人女演員。
2015年11月出演青春網路劇《會痛的17歲》;2016年1月主演《雙生》、《破夢游戲之不醒城》;2017年4月主演《求婚大作戰》《推理筆記》;2018年出演劇版《七月與安生》;2020年出演《良辰好景知幾何》、《熱湯》;2020年7月主演電視劇《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