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根據徐子沛先生所講大數據

根據徐子沛先生所講大數據

發布時間:2023-01-17 10:55:13

① 數據之巔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數據之巔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據之巔讀後感1

大數據,一個近年來的流行詞彙,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開始深入人心,又隨著互聯網對各類行業各種關系的顛覆和變革開始廣泛普及。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大數據無比推崇的時候,其實只是跟著趨勢而已。這時候,如果能跳出來,看看這種趨勢的源頭和足跡,或許更容易找出一些能夠指導未來的價值。在如今這個數據浪潮之中,《數據之巔》就提供了這么一個別樣的視角。

要了解大數據,先得認清數據;要認清數據,先得看清數據的作用和價值。這方面,建國不過二百餘年但已然是超級大國的美國無疑是最好的標本。都說美國的文明是建立在印刷術的基礎上,這其實就是數據文化的基礎——信息可以通過便捷的紙張與文字組合,實現一種虛擬化和抽象化,而這種抽象化很快就得到了廣泛的信任。這是最早為數據創造價值准備的基礎。在此之上,美國建國的先賢們考慮到了權力的分配、社會的發展等各項因素,建立了民主、共和相互制約的執政體系。事實上,所有的美好都是限制之後的產物,自由、民主和平等這人類的三大追求之間就是相互制約的關系。那麼,該怎麼進行有效的制約?如何讓大家都能接納?這時候,最能代表客觀現實的數據就出現了。

《數據之巔》的第一部分就是這樣展開的,從各種歷史事件中數據的作用以及人們對數據的態度、反應、應用方式,勾勒出了數據文化的成長和成熟。解決權力分配的問題、決定改變歷史的戰爭、制定從戰略到戰術的安排、考慮政治的計算以及商業層面上的利用;從搜集、統計、篩選、量化、抽樣的方式方法演變到了解、安排、預測、准備、發掘、規范的效果體現,經歷的歷史似乎並不長,但造就的變革尤其精彩。數據其實一直都在,只在於人們是否需要它、重視它、願意聆聽它的意見……而人們往往也都在遇到了問題難以決斷的時候才會想到數據這個夥伴,這也是為什麼在第一部分的結尾中日本崛起的思考——二戰後空前繁榮的美國工業因為遇上了供不應求的狀態,自然走上了粗放型路徑,冷落了相應的數據應用,而戰敗的日本正因為深陷困境,在快速汲取先進知識的同時也迅速接納了數據文化,通過數據抽樣的方式快速提升了質量……日本的崛起可以看作窮則思變的例子,但變革中數據的作用尤其明顯。數據的優化作用由此可見一斑,書中更有很多案例,但要參透這一點,先得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才行,這可以算作是數據文化的入門吧!

可以說現實中的一切都是越用越少的,但看似虛擬的數據卻越用越多。所謂大數據時代,背景正是高度發展科技能讓更多的數據得以留存,這種留存和挖掘完全由機器實施,由此得到的結果也是嘆為觀止的。如果說科技的發展趨勢已經越來越超乎我們的想像,那總有一些規律或者原則可以抓住——比如數據。書中第二部分的大數據崛起便將重點放到了當下,由此展望未來的可能性。誠然,大數據是被技術發展所推動的,但更是被重視數據的人們所推動的。

技術降低了數據獲取、積累的成本,增加了計算的可能和利用的空間,但這只是一個表象。深層次需要在意的則是數據的開放,只有數據開放才有多元的整合,這需要由人來推動,而推動者必須有多元認知的思維方式、開放的心態——這是數據文化中尤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之前我們認為智慧是屬於人的,那麼未來這個詞將更多的形容一些別的體系,比如「智慧城市」。其實人的'智慧依靠的是學習、理解和經驗,那麼機器的學習靠的就是數據,還有那些我們為其規劃的應用方式和我們的需要。如何確定我們的規劃和需求?靠數據,更得靠能夠深入人心的數據文化!

正如作者提到中國社會要將「大數據」這個科技符號轉變為文化符號,因為只有文化才能真正驅動人們的成長和發展,科技只是手段而已。只有建立了數據文化,願意尊重數據、善於整合數據、敢於發掘數據中的異動……才能正真利用好大數據。數據文化是尊重事實、強調精確、推崇理性和邏輯的文化,這種文化將是發展最重要的動力,更是最好的參考。從《數據之巔》中,隱約可以看到一條隱約的軌跡,通向未知的遠方卻一直步步為營,這便是數據,來自於人而勝於人。

數據之巔讀後感2

歌德把歷史稱為「上帝的神秘作坊」。在徐子沛先生新作《數據之巔》的精彩演繹下,關於數據文化如何形成、數據治國理念如何深入人心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令我們再次飽覽古今中外因數據成就的神奇瞬間,領略統計文史的山風水韻和數據文化的悠遠迴音。康德說,數字是重要的透視方式。此言不虛。

子沛先生一如既往把中國作為本書的重心和出發點。從中國歷史上的吉光片羽到第一次現代意義上的人口普查,從中國數據可視化先驅人物陳正祥的執著努力到民族復興能否量化的中國話題,這些元素無疑令中國讀者感到親切和溫暖。遺憾的是,在悠久的中華文明史上,這樣的「統計事件」不僅鳳毛麟角,亦未能帶動整個民族和社會形成用數據說話、以數據治事的風尚。即使今天,我們依然面對這樣一個不容迴避的事實:統計數據雖然證明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數據使用上,特別是大數據的收集、分析、應用的手段、意識、水平和能力方面,我們與美國、歐洲,甚至同處亞洲的日本,仍有不小差距。作為統計人,在享受本書呈現的統計和數據文化盛宴時,無疑更平添了一份獨有的清醒與憂思。

中國需要進一步營造數據文化氛圍。美國的歷史,就是一部「善用數據」的歷史。說數據成就了共和政治、數據終結了南方的奴隸制度,尚屬見仁見智。「布蘭代斯訴訟方法」及後來的漢德公式,公共預算制度的普及,統計學理論方法用於公共政策的制定,以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在美國政府的推行等,實實在在證明了數據在保障公平正義、促進進步發展、增進自由和理性方面的決定性支撐作用,體現了數據治國的基本理念。黨的十八大把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作為新的奮斗目標,更加迫切需要大力弘揚建立在數據基礎上的科學與理性,需要建樹「尊重事實、強調精確、推崇理性和邏輯的數據文化」,需要進一步營造善用數據的社會氛圍,使注重數據、使用數據真正成為一種習慣和風尚。

中國統計人要做大數據的先行者和引領者。在統計的「純真年代」,政府統計是權威一般的存在,是統計生產的當然主導者。大數據時代,海量的網路化電子化信息使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都可能成為信息的生產發布主體,政府統計包打天下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我們當然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宣示主權」,但我相信大多數統計人憑著專業精神、職業尊嚴,將不屑於採取這么「簡單而直率」的方法,而更願意像一名「騎士」一樣為榮譽而戰。作為統計數據的生產者、發布者和使用者,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大數據的意義、價值和力量。「用大數據打造統計基礎數據『第二軌』」,深刻闡明了國家統計局應用大數據的戰略思想和戰略思維。目前,國家統計局已經與17家企業簽訂利用大數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貿易統計、價格統計、交通運輸統計、農業統計等多個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我們不僅要直接應用大數據,還要在推動數據開放和共享、建立和統一相關應用標准,實施國家大數據創新驅動戰略等方面,發揮應有作用。

中國統計人還要成為數據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在宣傳統計工作、弘揚數據文化方面,統計人有著天然的優勢和便利。家喻戶曉的GDP、CPI、PPI、PMI等統計拳頭產品,大型的經濟普查、人口普查、一套表聯網直報等重要統計事件,為宣傳統計、傳播數據文化發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也有理由做得更好。中國統計也要創建類似美國普查局的LEHD—工作單位和家庭住址的縱向動態系統,當超級颶風「桑迪」來襲,該系統大顯神通,成功幫助紐約市政府組織救災,並迅速對災害影響作出准確評估。這樣的統計「明星」產品,能夠使人們更加信賴數據、依靠數據,推動數據融入政府管理、商業運營和社會治理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

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在統計文化宣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精心打造了統計網站、中國統計開放日、統計微訊微信等一系列新的統計宣傳平台,政府統計的形象和公信力不斷提升。今後更要以啟沃公眾數據意識為己任,以記錄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為使命,從更大的視野,以更宏大的敘事,講述中國的統計故事,書寫中國的統計歷史,把數據文化理念播撒得更廣、更深、更遠。

尼採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有這樣一句話:在有力量的地方,數字這位女主人就會生成,她更有力量。數據不僅代表「真正的事實」,還蘊藏著事物的發展規律。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正逐漸成為決定和影響各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中國不僅要做數據大國,更要成為數據強國。

我們這代統計人註定無法甘於淡泊和平凡,唯有順應時代要求,以更先進的理念、更開放的姿態、更高超的技術積極擁抱大數據,廣泛應用大數據,生產出更多更具競爭力的統計產品,才能在智能時代、智慧城市建設以及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續寫政府統計新的輝煌。

數據之巔讀後感3

最近我讀了塗子沛先生的《數據之巔》這本書,我深深的被作者的思考的深度和數據的力量所震撼。全書從數據角度出發,以美國政府歷史以來「依數治國」的成功經驗來闡釋數據帶給社會帶來的挑戰與變革。

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與廣泛應用,大數據時代正式到來。時代的變革意味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要想在數據浪潮當中立於不敗之地,這就需要我們在精確的掌握數據之後,通過數據的創新來創造未來。

精確的掌握數據,需要從認識數據開始。簡而言之,數據就是體現客觀事實的表象,是客觀性與抽象性有機結合的產物,容不得半點虛假。我們不能否認的是,所有的美好都是在限制之後的,而能夠有效地進行限制,且又能夠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可客觀現實,唯有那一張便捷的紙片上數據與文字的組合體,其實這就是數據文化的基礎。數據創造價值准備的基礎從側面印證了中國的四大發明印刷術是西方國家文明的基礎。

所謂的大數據時代就是在當下高度發展科技能讓更多的數據得以保存。保存下來的數據是一種依據,更是一種工具。世間萬物的發展都呈現各種各樣的規律性,數量龐大且規律復雜,很難讓我們掌握,但是一旦轉換成數據保存之後,從數據的角度去分析規律變化的軌跡,能夠很容易掌握並加以運用。而我作為基層執法工作者,運用數據進行執法,以控制數據達到預期管理預期,是這本書給予我最大的啟發。

古代中國傳統的執法者,是通過簡單甚至帶有粗暴的手段對執法對象進行強制管理,執法效果雖然容易操作,且直觀,但是這是一種凌駕於規律之上,片面的追求短期效果的低級執法模式。進入新中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更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常態,這是數據文化的有力體現,是我黨在大數據時代下,一項重大舉措。

我認為,大數據時代下運用數據進行執法,是執法能力現代化的利器。我從事交通執法這個職業已經數載,經歷過從無到有,又逐漸的從有變成無。這個前後並不矛盾,從前的「無」是法律不健全,無章可循,有章難循狀態。只能夠自身黨性約束和對事物客觀理解進行執法,甚至有的時候片面的依靠上級,人類對事物的理解具有局限性,這難免會造成決策錯誤。

從無到有,是法律慢慢健全,法律的約束更加全面,但有的時候簡單的照本宣科,眉毛鬍子一把抓,也就成了教條主義。而從有到無,是一種利用客觀的數據,以法律為准則,通過科學執法,將數據調整趨於合理。類似國家利用經濟規律宏觀調控國民經濟,用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將全國的經濟發展形勢引導至合理增長的區間。數據合理了,管理預期也就達到了。相對於我們有肉眼去觀察,顯得更為精確,且具很高的可信度。這樣一來,對我們基層執法工作者帶來的巨大的福利,我們從此以後再也不用擔心對工作進展情況不了解而心急火燎了。

在大數據時代變革的今天,客觀、精確、理性和邏輯的「數據文化」理念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利器。大數據時代下的執法行為更是離不開數據,只有充分的利用數據化管理、數據化創新,才能在當前數據浪潮當中主動適應新常態,科學地實現新突破和新作為。

數據之巔讀後感4

《數據之巔》讀後感這是塗子沛先生關於大數據的第二本書,讀了以後可以說是振聾發聵,醍醐灌頂。

第一本書本身就寫得很棒了,其主要是從美國現代社會應用大數據成功解決的許多問題入手,說出了大數據的實際用處。而這本書抽絲剝繭從歷史上美國對於數據的發展帶給我們啟迪。

1、數據分權

何為民主,何為共和,如何防範多數人的暴政?基於這個問題美國給出了參議院代表的共和與眾議院代表的民主,權利與義務統一,即投票與納稅都按所代表的的人口來。

這里就誕生了對精確人口掌控的需求。基於這一點,逐漸養成了按數據說話的傳統。並逐漸將單一的人口數量統計擴展到宗教,種族,性別,年齡。

2、數據引領改革

之前是北美大陸種植煙草亟需黑奴,美國解放後煙草行業敗落。後來棉花興起,死灰復燃。北方工業化也需要勞動力。黑人自由就發瘋的言論源於統計上的失誤,錯誤稀釋原因因基數不同。一項戰役向大海進軍完全依靠准確數據搶掠補給。謝爾曼格蘭特。背後的原因:維護美國的統一,(解放黑奴後其的生計太難),動員黑奴使其轉敗為勝。

3、數據推動技術

用數據研究社會,普通人的歷史。統計學將研究粒度縮小到一個個人。加菲爾德將普查上升到了專業部門。迅速上升的統計內容,不斷增加的人口給數據處理提出了挑戰。於是技術創新製表機誕生了(數據處理),依靠這個IBM發展壯大,商業模式:只租不賣設備及服務。

4、數據爭取權益

量化提高質量。經濟發展帶來勞資沖突,政治,道德失范。這時候為了改善工人生活又依靠數據興起了數據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又在美國水利方面大顯身手,繼而福特車的風波也加速了成本收益分析法傳播同時依靠數據公開使得企業不斷提升產品質量,並將人的價值考慮進來。

5、抽樣

運用抽樣的方法降低數據處理的工作量,省時省力。蓋洛普引領的總統預測,亂世佳人的精準預測,准確定位。把數據引入電影工業。質量管理大師戴明將統計方法引入質量管理領域,成就日本經濟奇跡。

② 大學生怎麼運用大數據建設社會主義

一、大數據及其特點
大數據目前尚無明確定義。維基網路對大數據的定義是:大數據是指所涉及的數據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截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信息【1】。徐子沛在《大數據》一書中將大數據定義為:指那些大小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尺度,一般的軟體工具難以捕捉、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2】。《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是人們在大規模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小規模數據的基礎上是無法完成的。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大數據還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3】8-9《人民日報》在采訪他時,他曾說:「在我看來,大數據是一種價值觀、方法論,我們面臨的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這是一場思維的大變革,更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做大數據,並得到不一樣的結果與好處。」【4】據此,筆者認為:大數據是大規模數據中,可以通過有效技術手段快速獲取、存儲、管理並分析出可以推動社會發展的有價值的數據。
目前普遍認可大數據的四個基本特徵,即4V特性:規模大(Volume)、來源廣泛且類型多樣(Variety)、獲取及處理速度快(Velocity)、價值密度低(Value)。
數據規模大(Volume)。現代意義上的「數據」,范疇比信息還要大。進入信息時代,「數據」二字的內涵開始擴大:不僅指代「有根據的數字」,還統指一切保存在電腦中的信息,包括文本、圖片、視頻等。數據也逐漸成為「數字、文本、圖片、視頻」等的統稱,也即「信息」的代名詞。【6】256-257
數據來源廣泛、類型多樣(Variety)。信息時代,數據的獲取途徑不僅限於計算,還包括大記錄,即人們通過手機、個人電腦、ipad等終端上傳到網路的海量數據以及個人存儲在手機、個人電腦等終端中的數據。數據的類型也不再局限於原始的計算數據、結構化數據,還包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手記錄、保存、上傳至網路平台的圖片、音頻、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
數據獲取及處理速度快(Velocity)。數據來源的多樣化致使數據日益公開化、社會化,數據獲取更為方便、快捷、全面。伴隨大數據發展而誕生的數據處理技術使得數據處理速度遠遠快於傳統數據時代,數據處理日益規模化、軟體化、智能化。
價值密度低(Value)。價值密度的高低與數據總量的大小成反比,大數據本身的價值密度是相對較低的,需要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形成用戶價值。【5】基於海量數據基礎上形成的某一領域或某一特定內容形成的信息,相關性更強、信息更為全面,效果更佳明顯,價值高於傳統小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
二、依託大數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性
大數據已經融入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大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無處不體現大數據。一方面,大學生通過互聯網獲取學習資料、娛樂資訊、工作模板,成為大數據的享用者;另一方面,大學生搜索、下載學習資料留下數據痕跡,在微博等社交網路平台發表狀態、上傳生活照片以及工作過程中通過網路發布通知、活動內容,成為大數據的貢獻者。大數據與大學生息息相關,透過大學生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亦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一)大數據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
徐子沛在《數據之巔:大數據革命,歷史、現實與未來》中提到一個案例:2013年7月,有報道稱,華東師范大學的一位女生收到校方的簡訊:「同學你好,發現你上個月餐飲消費較少,不知是否有經濟困難?」這條溫暖的簡訊也要歸功於數據挖掘:校方通過挖掘校園飯卡的消費數據,發現其每頓的餐費都偏低,於是發出了關心的詢問,但隨後發現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該女生其實是在減肥。【6】275這個案例說明可以通過大數據了解實時了解學生狀態,在當前東西方價值觀激烈碰撞的環境下,通過分析數據可以了解並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對於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大數據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價值觀教育並非一成不變、形式單一,目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主要有課堂教學、主題班會、高校講座、社會實踐以及網路自主獲取等形式。那麼,這些方式哪些是學生更喜聞樂見、接受主動性更強的方式?有沒有尚未發掘的、學生潛意識中更易於接受的價值觀教育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例,學生是更傾向於教師講課學生聽的形式還是互動教學形式?如果把視頻教學納入到課堂教學中,那麼視頻內容是什麼樣的,多長的視頻最優化,以何種形式展現,等等,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等方式獲取的數據量小、不夠全面、不完全具有代表性,且學生填寫調查問卷具有自我意識,問卷結果未必是學生真實想法。大數據是通過高校大學生在網路上發布海量資訊中獲取,如學生通過QQ、微信、飛信等溝通軟體,人人網、新浪微博、大學生在線等網路社交平台以及郵箱、Dropbox等數據共享平台發布的數據。數據更公開、更廣泛、更全面、更真實,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更具有說服力。通過分析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大數據,可以全面、時時了解學生接受價值觀教育的趨向性方式。依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高校學生特點,採用不同形式進行價值觀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大數據有效掌握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動態情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一項艱巨的長期工程,其過程具有動態性、延展性,需要提前、時時把握價值觀建設狀態、發展動態、發展趨勢,隨時調整價值觀建設的方法、形式、重點。基於網路數據的信息挖掘,不需要逐一調查,成本低廉,更重要的是,這種分析是實時的,沒有滯後性【6】268。
三、依託大數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途徑
(一)樹立大數據觀念
大數據絕不僅僅是科研的高端產品,大數據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沃爾瑪通過數據挖掘發現顧客潛在意識——父親在買尿布時往往會順便買啤酒——捆綁「啤酒和尿布」提高銷量;亞馬遜通過數據挖掘——分析顧客的購買規律——「預判發貨」,即在網購時,顧客還沒有下單,亞馬遜就將包裹寄出;奈飛公司利用客戶的網上點擊記錄,預測其喜歡觀看的內容,實現精準營銷。
在高校中,數據和數據分析的價值更是隨處可以得到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具備了大數據的特徵【7】。建設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價值,需要高校學生工作者強化大數據意識,提高對數據的敏感意識、前瞻意識,培養數據共享意識、動態意識,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要不斷接受新數據、挖掘新信息。根據對數據的分析,個性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二)建立大資料庫
數據是大數據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基礎。建立大資料庫的方式有兩種:對內,匯總校園內通過高校信息網路中心的數據及學生在各平台發布的信息;對外,搜集政府、社會發布的與核心價值觀建設相關的信息。學校電子網路信息、學生交流使用的網路電子平台、校園各單位為方便服務管理而統計保存的各種信息匯總以及校園安全服務網路使用的攝像頭、門禁器等產生的信息數據。
(三)培養大數據工作隊伍
光有數據沒有分析人才,那麼數據永遠只是一堆數字,沒有任何價值。大數據價值密度低的特點要求數據分析者設計能完成特定任務的軟體或程序,智能分析海量數據。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工作人員主要以高校學生工作處、思政教師及輔導員為主,需要在這批人員中培養一批思想政治覺悟高、政治理論水平高人員專門從事該項事務,提高他們的大數據意識和大數據處理能力,適應大數據時代社會對大學生數據能力的需求。

③ 根據徐子沛先生所講,有哪些因素推動了大數據的出現

根據徐子沛先生所講,有哪些因素推動了大數據的出現?

④ 根據徐子沛先生所講,數據挖掘開始興起於1980年嗎

  1. 根據徐子沛先生所講;

  2. 數據挖掘開始興起於1989年;

  3. 並非是1980年。

⑤ 根據塗子沛先生所講,有哪些因素推動了大數據的出現

年稱為「大數據元年」

⑥ 《大數據》讀書筆記

《大數據》(徐子沛)

核心觀點: 一個真正的信息社會,首先是一個公民社會。

徐子沛和吳軍是國內科技界文筆最好的兩位大拿,能把復雜的技術發展講得像故事一樣引人入勝。書中講述了美國信息開放、數據技術創新、數據逐步開放的歷史,例舉了美國政府如何通過大數據來治國:降低犯罪率、糾正福利濫用、增加財務透明度,並展望了大數據發展的未來,他覺得中國和美國最大的區別就在中國習慣於說「差不多」,不善於用數字管理國家。書中也介紹了大數據中數據倉庫、數據挖掘、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等技術的發展,他認為: 數據就是企業的財富和金礦,數據分析和挖掘的能力就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阿里網羅了徐子沛和王堅兩個大數據和雲計算專家,估計在大數據和雲計算領域鮮有敵手了。

核心觀點: 推崇知識和理性,用數據創新

本書講述互聯網對傳統工業 生活的推進,大量數據沒有數字化,數據基本都困在一家醫院內,電子病歷推進也很緩慢,通過數據的流通讓患者享受更便捷、更安全的服務基本只限制在思考層,這裡面有方方面面的各種利益、法規的原因,這就像書中說的「也許是由於其本身的根深蒂固。作者認為 iPhone、雲計算、3D列印、基因測序、無線感測器、超級計算機,這些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事物,將再一次地融合在一起,對醫學進行一次「創造性破壞」 ,我覺得新技術的應用比新規則的創立在國內還是相對簡單,而也能解決醫療資源不足的痛點,把像IBM沃森這樣的智能作為醫療的輔助判斷,提升醫療的效率和准確率還是前景明朗的。但要說像書中說的「舊的體系完全不復存在,新的體系隨之取代...在這超級融合之下,權力再次交回到我們自己手中,而只有我們自己,。我想這還有很遠的路要走,與生命有關的事物,一定是慎之又慎的;與體系有關的事情,改變一定是難上加難的。

所以 崇正說他們阿里都是看數據做事情,不是臆想做事情。因為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數據都是流動。他們都是落實到行動,分析數據,應用數據,依靠數據。

⑦ 根據塗子沛先生所講,以下說法正確的有哪些

根據塗子沛先生所講,以下說法正確的有哪些?
A.大數據就等於非結構化數據
B.大數據等於大容量加上大價值
C.大數據等於非結構化數據加上結構化數據
D.大數據等於小數據加上大信息
答案: ABCD

⑧ 根據徐子沛先生所講 有哪些因素推動了大數據的出現

技術的更新換代的必然性,IT時代發展越來越成熟,加速了大數據DT時代的出現。世界發展的推動。檸檬學院大數據。

⑨ 徐子沛的《大數據》屬於哪種類型書籍

屬於經濟管理類的書籍,也可以算是經濟數據分析類的書籍,關於數據的書籍很多,如果喜歡,可以多看看了解一下經濟命脈。

⑩ 根據徐子沛先生所講數據挖掘開始興起於哪一年

數據挖掘開始興起於1989年

閱讀全文

與根據徐子沛先生所講大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df文件無法列印其他正常 瀏覽:126
拍照文件掃描轉換word 瀏覽:724
電腦啟動後桌面文件不見了 瀏覽:535
圖文游戲編程作品說明如何寫 瀏覽:197
qq瀏覽器wifi不安全衛士 瀏覽:449
文件在用戶卻不顯示在桌面 瀏覽:124
delphi獲取操作系統版本 瀏覽:722
linux定時任務執行腳本 瀏覽:787
招商銀行app怎麼查電費 瀏覽:739
手機代碼文檔翻譯軟體 瀏覽:676
青華模具學院和ug編程哪個好 瀏覽:736
怎麼改網站關鍵詞 瀏覽:581
怎麼把ps圖片保存成雕刻文件 瀏覽:771
java字元串賦空值不賦值null 瀏覽:556
什麼是文件hash 瀏覽:345
文件碎片微信小程序 瀏覽:878
蘋果手機怎麼升級運營商版本 瀏覽:100
什麼是菜鳥網路服務協議 瀏覽:260
11月份的銷售數據是什麼 瀏覽:439
三個數據如何列表格 瀏覽:9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