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DT時代:從「互聯網+」到「大數據×」》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DT時代:從「互聯網+」到「大數據×」》(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 著;連玉明 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書名:DT時代:從「互聯網+」到「大數據×」
作者: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 著;連玉明 編
豆瓣評分:4.8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年份:2015-5-1
頁數:354
內容簡介:
知識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能量,數據就是變數。本書全面闡述了人類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的基本特徵和規律。《DT時代》認為,大數據正成為人類的第二母語,大數據已經成為DT時代一個國家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
DT不僅僅是技術的提升,而是思想的革命。《DT時代》首次提出塊數據的數量(volume)、速度(velocity)、多樣(variety)、價值(value)和數聚(variable)的五V空間理論,將對大數據的認知推進到新的高度。《DT時代》認為,塊數據作為大數據的解決方案,實現了從數據到數聚、從解構到重構、從多維到共享的跨越,塊數據社會、慢數據決策和流數據價值三位一體,標志著大數據時代的真正到來。
《DT時代》強調,眾聯、眾包、眾創、眾籌為人們越來越熟知,平等思維、共享思維、扁平化思維、跨界思維、場景思維被越來越多地掌握和運用。把大數據產業作為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產業,是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的唯一選擇。
《DT時代》還提出,安全是大數據的生命線。以大數據技術對抗大數據平台安全威脅是大數據成功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礎上本書對大數據立法問題進行了探討並提出,必須建立健全安全防護體系,切實強化大數據安全管理和「公開的隱私」的保護。只有更好的保護,才有更好的分享。
作者簡介:
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是一個跨學科、專業化、國際化、開放型研究平台。實驗室聚集國內外大數據相關專業研究者、管理者和決策者,發揮獨立、客觀、公正、持續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方法,立足全球大數據發展趨勢和中國大數據發展實踐,以大數據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主攻方向,進行大數據發展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研究和咨詢,構建「塊數據」理論模型和應用模型。曾研究編制「大數據指數」,出版年度《大數據藍皮書》,建立大數據發展規劃資料庫,舉辦「中國DT產業50人論壇」,搭建開放式協作創新平台、專業化決策咨詢平台、網路化成果轉化平台和國際化合作交流平台,奮力打造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大數據高端戰略智庫。
連玉明,著名城市專家,教授,工學博士。現任大數據戰略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貴州大學貴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兼任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城市科學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❷ 大數據時代,誰來保護我們的隱私
「小鳥雲」是深圳前海小鳥雲計算有限公司旗下雲計算品牌,國內領先的企業級雲計算服務商。團隊擁有多年行業經驗,專注雲計算技術研發,面向廣大開發者、政企用戶、金融機構等,提供基於智能雲伺服器的全方位雲計算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可信賴的企業級公有雲服務。
每年頻發的數據泄露事件總會帶來一些教訓,其中一條就是,無論何時開始採取數據保護措施永遠不會太晚。幸運的是,企業表現出更加關注數據隱私方面的工作,而大數據是他們最關心的領域之一。
就在昨日,五名微軟公司的前任員工在接受路透社的采訪時表示,微軟的漏洞報告數據在2013年時曾遭到過一次非法入侵,但這一事件在當時並沒有被曝光出來。
微軟的前雇員表示,微軟公司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修復了被入侵資料庫中羅列的所有安全漏洞,因此泄露出去的漏洞信息並不會對Windows產品的用戶造成多大的影響。微軟公司當時還曾聘請過第三方公司來對此次事件進行調查,以了解網路上是否有攻擊者利用泄露的漏洞信息來發動攻擊,但該公司並沒有發現任何與相關漏洞有聯系的攻擊事件。
Mary Shacklett是Transworld Data公司的總裁,該公司是一家技術研究和市場開發公司。作為業內人士,她給企業管理層提出一些建議,來確保他們的大數據採用可靠的數據隱私實踐。
實現匿名化的一種方法是對個人識別的數據元素進行加密。另一種方法是通過識別具有類似價值的個人的數據,然後將其平均化為一個綜合收益值,融入更大的數據分析中。其他方法還包括數據修訂或屏蔽。
收集由政府、企業和個人產生的數字化信息,為以知識和信息為基礎的決策創造了巨大的機會。在互惠互利的帶動下,有需求的各方之間可進行數據交流和發布。然而,在其原來形式的數據中通常包含敏感的個人信息,公布這些數據會侵犯個人隱私。集合型數據發布下的隱私保護是一個重要並富有挑戰的難題。大多數現有的技術使用泛化和整體性刪除方法,而我們提出了一種部分(局部)刪除方法對集合型數據進行匿名化。該方法保證無論攻擊者擁有多少數目的先驗知識,匿名化後數據中不再出現關於敏感信息的強關聯規則。該方法不僅大幅降低了信息損失,同時可根據下游使用場景要求,提供傾向保持原始數據分布或保護可挖掘的有用的關聯規則的選擇。初步評估顯示,我們的方法相比於經典的方法:在保持原始數據分布上優於其它方法100倍以上,保留了更多數目的可挖掘有用的關聯規則並只引入了少數虛假的規則,同時信息的損失平均減少了30%左右。
以上只是數據隱私方面工作的一部分,關於數據隱私保護還有更多的方式可循,例如確定公司內部大數據所涉及到的部門,並定期審查這些部門的數據隱私。最後,在制定和實施數據隱私保護措施時,需要以企業的業務需求和發展為基礎。
❸ 大數據的隱私問題
大數據時代隱私保護的倫理困境. 個人權利與隱私泄露的矛盾沖突升級:大數據時代,隱私的范圍逐步擴大,公共領域的不斷縮減也使得隱私保護愈來愈困難,人格尊嚴受損、自由意志受限都是隱私保護倫理問題中涉及個人權利的典型代表。. 政府與企業的社會責任再度缺失:政府作為數據生命周期過程中的參與主體,不僅承擔著引導數據行業發展、推動經濟增長的重任,也因其特殊性需要對所有參與者進行監督。. 數據壟斷與數據鴻溝影響社會公平:大數據技術正在影響整個人類社會的結構和全球局勢的發展
❹ 科普 | 大數據時代,還有隱私可言嗎
個人信息保護研究
大數據時代
你的隱私真的
被「隱藏」了嗎?
或者是這樣的情況,由於各種在網路上的爭執,普通用戶的各種社交賬號,甚至是家庭住址、身份信息被扒出並公之於眾,隨後導致各種惡劣的行為發生。
這些情況可謂是細思極恐,大數據時代為信息查找搜集帶來便利的同時,是否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更多困擾呢?
國內cookie隱私第一案
2013年5月6日,朱燁向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起訴網路公司侵犯其個人隱私。
朱燁訴稱,利用網路網站對相關關鍵詞進行搜索後,會在特定界面出現與鍵入的關鍵詞高度相關的廣告。如在網路搜索引擎搜索「隆胸」、「減肥」、「人工流產」關鍵詞後,再進入「500看視」和「4816」網站時,會分別出現與減肥、流產和隆胸相關的商業廣告。
朱燁認為,網路公司利用網路技術對其線上行為進行追蹤,並將其行為偏好、生活需求等信息披露給相關商業網站,進行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的行為,不僅違反了知情同意的規則,也侵害了其隱私權。朱燁請求法院判令網路公司立即停止侵害。
一審中,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法院支持了朱燁的訴訟請求,一審法院認為,網路網訊公司利用cookie技術收集朱燁信息,並在其不知情的情形下進行商業利用的行為,侵犯了朱燁的隱私權。一審宣判後,網路公司向南京中院提起上訴。
二審法院終審判定網路網訊公司的個性化推薦行為 不構成 對朱燁隱私權的侵犯。
裁判理由如下:首先,網路個性化推薦服務 並未識別出用戶的真實身份 ,其收集和推送的信息終端是瀏覽器。而未與網路用戶真實身份對應識別的數據信息具有匿名性,其未達到個人信息保護的可識別性要求;
其次,雖然網路利用跟蹤技術提供了個性化推送服務,但其並 未直接向合作方披露用戶信息,也未對外宣揚用戶的網路活動軌跡及上網偏好 ,不構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第十二條侵害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責任中對 「公開行為」 的要求;
再次,個性化推薦服務具有協助互聯網用戶過濾海量信息的功能,用戶在享受免費且便捷服務的同時,應對該項技術持一定的寬容度;
又次,在用戶知情同意與用戶選擇權方面,網上跟蹤技術是互聯網普遍採用的一項信息技術,網路公司在《使用網路前必讀》中,對該項技術的使用 已有說明,並為用戶提供了選擇退出的機制 。
在這樣的背景下,朱燁仍使用網路公司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務,應視為對網路公司個性化推送行為的默許。綜上,南京市中院最終判定網路網訊公司的個性化推薦行為不構成對朱燁隱私權的侵犯。
南京中院的裁判理由中,最為關鍵且排在首位的理由是個性化服務推薦中信息 不具有可識別性的特徵 。法院參考了《電信和互聯網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中對個人信息的界定,斟酌網路推送信息的情況,認定其在向用戶推送廣告的營銷中,沒有將信息的推送與個人身份進行關聯,這成為法院判定個性化推薦服務不侵犯用戶隱私的最為重要的理由。
可是網上行為的定位跟蹤是否真如網路所言是匿名的,不具有身份的可識別性?
大數據時代
個人信息保護研究
我們正在步入的世界,信息的價值受到人們的廣泛重視。一個關於信息的海量生成、分享、挖掘、分析、應用的數據時代正在開啟,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正在發生變革的時代,是一個傳統與前沿交替的時代。很多國家把大數據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美國政府更是把大數據看作「未來的石油」,大數據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如同貨幣或黃金。
互聯網與大數據的時代,似乎是一個人人為保護隱私而恐慌的時代,其實卻是一個絕大部分人樂在其中不覺奇怪的時代。
我們向互聯網企業提供個人信息換取便利,我們向國家敞開胸懷以獲得保護,我們把數據信息存儲在雲端,我們將個人的生活點滴在社交網路上進行分享,而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信息碎片,廣泛存在於虛擬與現實的世界裡。
面對這樣的挑戰,傳統框架下用以保護個人信息與隱私的核心技術與法律手段呈現出有效性不足的特徵。信息保護的最小採集原則、目的限制原則停留在紙面,沒能在信息採集、傳遞、使用的過程中真正起到約束作用。而知情同意、匿名化、模糊化等傳統隱私保護策略已不能有效保護個人的信息與隱私。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的交流、傳遞和獲取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自由和迅速。在互聯網帶來的社會變革中,我們能便捷地獲得商品與服務,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獲得新知,交流與分享觀點。
這些發展革新了我們的自我表現,強化了我們的自由,為處於動態發展中的個人信息提供保護,為主體構建一個能自由呼吸的空間,它為人們的自我屬性與社會性屬性進行著邊界管理。
伴隨著都市化生活中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的覺醒,個人信息保護的新時代已豁然降臨,面對這洶涌而來的時代浪潮,我們該何去何從。
推薦閱讀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保護研究》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 END -
❺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大數據時代保護個人隱私的辦法如下:
1、不要隨便填寫各種各樣的調查問卷。現在在街上、校園、網上都會遇到各種問卷調查,那麼此時一定要注意防範,不要輕易填寫個人信息。
2、不要貪小便宜。對於一些留下聯系方式或者注冊某個APP就能得到一些精美的小禮品的活動,千萬要注意,因為你的個人信息大部分就是這樣泄露的。
3、不要隨便扔快遞單據。快遞單那裡會寫上你的收貨地址、姓名和聯系方式,如果隨便丟棄,就相當於自己主動泄露個人信息。
4、不要隨意丟棄車票和機票。現在的飛機票和火車票都實行了實名制,上面有自己的身份證等信息,隨意丟棄會導致信息泄露。
5、及時刪除在列印店列印的資料。在列印店列印,很多人喜歡將U盤的文件拷到電腦上,列印之後又忘記刪除,特別是一些簡歷等含有個人信息的資料。
6、網路上的個人信息也需要進行保護。
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有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樣(Variety)、低價值密度(Value)、真實性(Veracity)五大特點。它並沒有統計學的抽樣方法,只是觀察和追蹤發生的事情。大數據的用法傾向於預測分析、用戶行為分析或某些其他高級數據分析方法的使用。
❻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隱私
個人的資料盡量自己保管,不主動公開,例如手機號,如果泄漏,因為有實版名制,就可以像洋蔥權一樣被別有用心的人一層層拔個精光,(身份證號)等等都是可以一層層推演得到你自己的個人絕密資料。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號碼也是唯一的。
❼ 大數據時代,用戶還有隱私嗎
當前,數據的數量時刻都在飛速增長。信息分享在全世界范圍內越廣泛,確保數據安全和保護人們隱私的任務就越難完成。現如今,人與人之間交流產生的流量遠遠大於文件傳輸產生的流量,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可以界定為隱私,屬於比較敏感的范疇。由此看來,整個互聯網都是隱私的,是不可公開的。但是,現有的互聯網結構下,你的所有應用對於服務提供商,其實都是透明的。那麼,人們既想要藉助互聯網的平台與別人交流,又想要自己的空間不被窺探,這是完全不可能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公民個人自我意識的不斷覺醒,中國人才漸漸意識到,隱私,其實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人格權利,它與社會的文明程度和人的尊嚴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與此相對應,在法律對隱私權保護長期缺席後,2010年我國制定的《侵權責任法》中,有了明確的隱私權保護條款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文明程度的快速提升,中國公民的隱私權保護意識也得到了很大的強化。人們開始採取多種方式來保護自己的隱私,同時,關於隱私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但是,隨著網路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公民的隱私面臨巨大的挑戰
簡單地說, 「大數據」是指利用常用軟體工具捕獲、管理和處理數據所耗時間超過可容忍時間的數據集
大數據和海量數據具有根本的區別:如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是一體兩面的, 如果沒有後者, 就不可能有大數據;同時, 大數據是在線可及的, 即其數據是永遠在線的, 且是能隨時調用和計算的
除此之外, 公認的大數據的特徵還包括:規模大、高速性、多樣性和價值密度低等。具體地說, 所謂「規模大」, 是指無論大數據的採集、存儲還是計算, 都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所謂「高速性」, 是指其數據流轉非常快速;所謂「多樣性」, 是指它涵括了多樣的數據類型, 如網路日誌、音頻資料、手機通話記錄、視頻文件、社交媒體、數字資料、互聯網搜索、生物感測器相關的數據等;所謂「價值密度低」是相對於大數據的龐大數據量而言的, 它是指需要對大數據進行「價值提純」, 即專業化處理, 才能挖掘出其價值。而這一價值提純的專業化處理猶如「在黃沙中淘金」
關於隱私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被廣泛認同。隱私作為一種抽象權利所指向的對象與使用的方式、情境蘊含了很多種情況與意義, 我們很難用一個單一的定義來窮盡隱私這個概念
一般而言, 隱私是指一種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 當事人不願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個人私事, 以及當事人不願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個人領域
在不同的背景下隱私權具有不同的含義。張新寶教授認為:「隱私權是指公民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護, 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搜集、利用和公開等的一種人格權利。」
楊立新教授認為:「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對其個人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私人信息、私人活動和私人空間進行支配的具體權利。」
大數據背景下的隱私權是指個人享有的與公共利益無關的網路信息、網路空間不被竊取和打擾的人格權。隱私權包括私生活空間、私生活秘密、私生活的安寧狀態等內容。隱私權的權利主體是自然人, 權利客體是不願公開的個人信息或不願為他人知悉的秘密, 該內容具有真實性和私密性。關於隱私權侵權的行為認定, 存在很多抗辯事由, 比如口頭傳述不足以引起嚴重傷害、當事人的同意以及公眾的知情權等等, 隱私權的價值在於個人的自由、尊嚴和安全。
❽ 大數據時代如何看待數據共享與隱私泄露的現象
大數據時代信息泄露和信息共享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為大數據信息時代,每一個人都沒有隱私,每個人證件照和身份證,照片都會上傳到網路上,我覺得大數據時代既是安全的,又是非常不安全的,因為他可能會被一些網路黑客去剽竊,我覺得非常的不好,這讓我感到了不安全感。但是他總有安全的地方,因為他是個大數據時代。
❾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
1.不要隨便注冊那種各種的app網站,這種app網站就容易索取個人的信息。
2.不要隨便在網上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或者是身份證號碼。
3.不要隨便填寫各種各樣的調查問卷。現在在街上、校園、網上都會遇到各種問卷調查,那麼此時一定要注意防範,不要輕易填寫個人信息。
4.朋友圈不要經常曬自己的生活照片,尤其是家裡有孩子的,這對於孩子的安全是有很大的隱患的。
❿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丟哪兒了
但是在Web2.0時代,面對如此眾多的社交和共享應用,我們的這一權利慢慢地被消磨掉了。事實上,一些專家認為,這一權利已經丟失了。我們看到了一些嚴重的事實:無論是大眾還是個人都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做法跟蹤我們的行跡、習慣和選擇。然而在大數據時代即將來臨的今天,我們如何去保護我們的個人隱私安全,又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數據安全往往涉及到很多隱私,數據被誰掌握,怎樣能夠保證安全,是我們一直比較困惑的問題,這一問題在大數據時代下又再一次被放大。在信息爆炸的信息化社會,保護隱私安全不僅僅是我們所談到的大數據或者技術或者個人的單獨行為,它是整個社會行為。所有東西都不可能通過單一的技術手段解決,它可能通過法律手段還有道德建設。現在很多數據涌來,一時間我們面臨的數據非常多,這時候相關規則,立法甚至道德宣講或者體系建立都要跟得上。工具沒有好壞,看用在誰的手上。如果因為控制不好,就會很泛濫。這是取決於我們的手段,取決於我們對於建設的投入和關注。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經理亢海峰在訪談中 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產品市場經理亢海峰在訪談中指出,隱私的問題不是大數據時代帶來的,在沒有大數據時代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有很多隱私的問題,左鄰右舍,正常來講每個人回到家裡希望把門關上,窗簾拉上,大家不願意分享。這些一直有,只不過是到大數據時代,自媒體發布多了,這種情況下,解決方法有兩點,一個是技術手段一個是我們自己本身,如果你不願意這個東西泄露,我們盡量少發布這樣的信息。當然有一些信息已發布出去的,而且其中有一些不和諧因素,想要控制這些方面的問題這就要通過立法實現。現在有人提出相應的立法,這個是體制和法律配套過程。 大數據實際上就是一種工具,而並不是一種專為竊取隱私而發展形成的泄密途徑。既然是工具,那關鍵看工具用在什麼地方,掌握在誰手裡,就像槍一樣,在人民軍隊就保衛人民。關鍵是看怎麼利用這個東西,去做什麼事情。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本身也必須要考慮到,怎樣保護用戶的隱私,這一直都是大數據在應用過程中不斷在探索的一件事情。在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分享,真正創造數據價值,這才是大數據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