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和訊華谷和騰訊關系
合作關系。
和訊華谷和騰訊一樣是以移動大數據的採集等為核心業務的移動大數據服務商,並且和訊華谷團隊核心成員來自騰訊。
深圳市和訊華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於二零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局登記成立。公司以極光為品牌,因此深圳市和訊華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簡稱為極光。自成立以來專注於為軟體開發者提供穩定高效的消息推送,統計分析,即時通訊,社會化分享組件和簡訊等開發者服務。至今產品覆蓋了中國國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移動終端。基於積累的海量數據,極光拓展了在大數據領域的產品,包括極光效果通和極光數據服務。極光致力於為各行各業節約開發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優化業務決策。
B. 和訊網的團隊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訊網創始人兼CEO
和訊公司主要創始人。1980年至1986年在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和法律系就讀本科和研究生,後赴美國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Fletcher School ofLaw and Diplomacy)取得碩士學位。1989年回國,投身於中國證券市場的設計與創立,現亦為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聯辦)常務幹事。1990年,該中心發起創立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STAQ),章知方任該系統執行主任。自1995年始,章知方倡導將該系統為500家會員公司提供的信息服務功能嫁接至網際網路平台,面向社會機構和個人投資人提供財經資訊服務,並依託聯辦資源優勢,成功地組織實施了這一經營上的轉軌。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副總經理 COO
中國互聯網界資深經營管理人士,1996年開始投身中國互聯網發展事業。現任中國著名財經網路媒體――和訊網首席運營官。
陳劍峰先生是中國互聯網界資深經營管理人士,也是中國互聯網大眾化、商業化發展的積極宣傳者及實踐者。曾在搜狐、網易、千龍網等著名互聯網企業擔任總裁執行助理、副總裁、高級副總裁等職位。2007年當選中國互聯網大會評選的「中國互聯網路廣告十年百人」;2008年獲得著名互聯網第三方機構艾瑞集團評選的「中國互聯網精英獎」;2009榮獲「中國互聯網新營銷先鋒人物獎」。
198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歷史系,後就讀該校經濟系,94年獲經濟學碩士學位,2006年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國際EMBA班學習,並取得管理學碩士學位。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財務官 CFO
2003年加入聯辦集團投資部任董事總經理, 負責集團旗下公司的融資,收購及戰略合作。
此前,在美國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投資銀行部任高級經理,從事IPO及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兼並收購業務。
劉笑梅1991年畢業於中國金融學院獲得學士學位, 1997年畢業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Wharton)獲得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技術官 CTO
曾在和訊公司從事軟體開發、系統架構、技術支持、產品策劃、團隊管理等多項工作,目前主要負責公司的重點項目和技術管理工作。具有15年互聯網、計算機行業相關工作經驗。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
現任中國財經門戶網站和訊網副總經理,全面分管公司的廣告銷售業務。九年互聯網廣告從業經驗。在互聯網廣告銷售發展過程中,專注互聯網廣告的精準與創新。自2004年加入和訊以來,致力於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其間和訊創出多個成功案例被業內推廣。和訊網數年來在網路廣告方面連創翻番業績,在國內財經網站廣告收入中一直居於第一的位置。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總編輯
王正鵬,回族,畢業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和訊網總編輯。王正鵬有15年的財經媒體從業經驗,曾出任《北京晨報》財經新聞中心主任、和訊網投資中心總監、和訊財經傳播事業部總經理等職務。作為一名財經專欄作家,他於2012年出版了中國經濟研究專著《狂飆年代的碎片:中國經濟黃金十年》;2008年出版了《報紙突圍:數字時代傳統媒體變身記》。王正鵬2007年畢業於英國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大學,獲傳媒管理碩士;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獲新聞學碩士;199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獲新聞學學士。 和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副總經理兼第三方理財事業部總經理
主要負責和訊金融創新業務體系的規劃和運營推進;國內知名的CRM及金融大數據營銷運營實戰專家,擁有超過10年以上的金融行業大數據運營規劃及相關經驗,專注基於互聯網大數據體系的金融產品創新、推廣及運營;曾擔任大智慧金融投資服務總部營銷副總,負責公司B2C金融投資服務體系的營銷及規劃運營,所帶領的業務單元在行業中獲得驕人業績。此前在賽捷(Sage)中國及Tectura(微軟商業解決方案咨詢體系)擔任副總裁及事業部總經理職務,負責大數據運營及CRM營銷體系在亞太區的業務拓展及運營。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
C. 對於大數據存在多少偏見乃至誤讀呢
對於大數據存在多少偏見乃至誤讀呢
近幾年,得益於資本追捧、企業造勢、媒體推廣以及公眾往往跟風式參與,一些新概念或被引進、或被改造、或被提煉,其中代表性的有:大數據、互聯網思維、「互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媒體融合、人工智慧、IP、VR/AR等。其傳播套路(流行持久度)大致為:今天你爆紅,明日我當道,各領風騷真熱鬧。只是,在一陣陣浮躁、喧囂與狂熱的背後,這些新概念究竟有多少真正被正確理解了,而又有多少存在偏見乃至誤讀呢?
特別值得說說的,首推大數據。
對這個舶來的、隨著2012年在有著「大數據商業應用第一人」之稱的維克托·舍恩伯格那本全球級暢銷書《大數據時代》隆重登場的新概念,先是在國內的互聯網業界颳起一陣超級旋風,繼而風靡了整個社會,由科技界的熱門詞變身為社會高頻詞,人人爭說大數據,唯恐掉隊落伍。說得更尖銳些,和絕大多數「新概念」一樣,「大數據」已經成了許多閉門造車者竭盡全力宣揚的主題。這種現象與2005年盛極一時的Web2.0革命論如出一轍。那麼,結果如何呢?在「中國互聯網老兵」謝文看來,「一個概念,無論它可以抽象到多麼高深的程度,其形成、演變、推廣的過程往往卻很實在、具體,充斥著不同社會力量的博弈。這個概念的對錯與否、生命力的長短、對社會的影響往往不取決於概念本身,而在於它的社會價值」。因此他得出結論,「關於大數據,你知道的都不對!」
《大數據經濟》是謝文的第二本書,距離上一部《為什麼中國沒出Facebook》已過去了五年。很難想像,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留美歸國後,就先後在中公網及其所屬聯眾游戲網站、互聯網實驗室等知名企業擔任CEO、董事等職務,曾擔任和訊網CEO和雅虎中國總裁等職的業界大咖,頻繁在各大紙媒撰文發表業界觀察和產業心得的人,在出書這個舉動上卻如此「惜字如金」。但或許也正是如此,使閱讀謝文作品成了一種智性訓練和與智者的對話。在謝文冷靜、平和的文字背後,體現了他作為中國互聯網發展數朝元老的老練沉穩,這種面對洶涌浪潮波瀾不驚的定力,除了來自專業理性的思考,便是長年累月、一以貫之的行業沉澱。
按照架構,《大數據經濟》旨在向公眾澄清有關大數據的一些謬誤,正本清源、回歸真相。而主體內容則收錄了謝文從2012年上半年起至今陸陸續續寫的一系列關於大數據現象的專欄文章。雖然每篇議題各有側重、篇幅也長短不一,但核心繞不開以下幾個論點:第一,時下,對大數據的概念界定實際上仍然模糊不清、模稜兩可;第二,當前大數據實踐都還屬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這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大體來看,第一波創新嘗試集中在網路業、製造業和公共服務業以及三者之間的融合互動上;第三,大數據是一種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方法論;第四,數據服務將是未來,而數據共享與公開將是大數據藍海的歷史使命。當然,他更不否認接下來的第五點:大數據時代對社會現有結構、體制、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沖擊與變革遠大於計算機時代和互聯網時代。「現在正是大數據帶來的大變革的前夜,面對這場勢將席捲全球的社會大變革,主動比被動好,早動比晚動好,不動不是一個選擇。」
僅就這些觀點而論,謝文其實並不孤單,就拿國內來說吧,至少像《決戰大數據》的作者車品覺、《大數據》和《數據之巔》的作者塗子沛等幾位,都與他「英雄所見略同」。
此外,我們也看到了謝文的憂慮。在書中他憂心忡忡地指出,大數據是整個Web2.0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網路業的領軍公司,例如Google、Facebook、蘋果和亞馬遜已佔據了先發的位置。我國網路業中哪家公司能急起直追,誰就是先行者,否則,就只能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了。至於未來的戰略方向,謝文建議有識之士重視數據服務業,數據服務業和現有的相關產業的根本區別在於其商業模式是數據驅動型,是對大數據的深度分析加工,是對大數據的多重利用和深度利用,是對現有簡單直接商業模式的增值服務。《大數據經濟》提到,包括蘋果公司和谷歌在內的世界巨頭,都在不計成本地全方位增加生產和獲取大數據,就是為了在走向數據服務業的過程中贏得先發優勢,為未來的領先地位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謝文為此毫不客氣地批評國內公司一擁而上生產智能手機的現象:「如果自身沒有成熟配套的操作系統、開放平台、雲計算後台和數據分析加工平台,單兵突進只做手機,也許在某個時段能賺點錢,但從長遠看是沒有前途的。那些在手機首頁集成點自己的服務,高呼搶占網路入口口號的伎倆,在滾滾而來的大數據洪流面前顯得那麼蒼白無力。何不舍棄雞肋,重新定位,發揮優勢,爭取不在大數據時代掉隊呢?」商業、資本固然有「趨利性」的一面,也就是什麼賺錢做什麼,而謝文的洞見在於,「趨利性」與「趨勢性」並不矛盾,而後者是謀定而後動,去做一些更長遠、更深遠的產業布局。很可惜,並沒有多少人能意識得到這一層,而這恰恰也回應了他當年的「謝氏之問」——為什麼中國沒有Facebook?
客觀地講,由於《大數據經濟》是謝文之前媒體專欄文章的結集,因而在時效性上多少有點欠缺,即便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也才大半年前的事,但互聯網風向轉變之快,已不是三五年為一個周期的「後浪推前浪」了。另外,本書還收錄了其他非「大數據」主題的文章,議題從移動互聯網創新到「互聯網+」再到寬頻戰略、公司研究等等,內容難免顯得有些繁雜。不過,鑒於謝文十幾年如一日跟蹤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步態,鍥而不舍地發些看似不合時宜的聲音,他的作品仍被筆者列在必讀范疇之內。至於媒體把他尊稱為「中國的凱文·凱利」,則未免有些不著邊際。謝文從來不輸出技術哲學,也不信奉先驗主義,他只是在持續不斷地講述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