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用的數據挖掘演算法有哪幾類
可以參考https://wizardforcel.gitbooks.io/dm-algo-top10/content/index.html
⑵ 數據挖掘常用演算法有哪些
1、 樸素貝葉斯
樸素貝葉斯(NB)屬於生成式模型(即需要計算特徵與類的聯合概率分布),計算過程非常簡單,只是做了一堆計數。NB有一個條件獨立性假設,即在類已知的條件下,各個特徵之間的分布是獨立的。這樣樸素貝葉斯分類器的收斂速度將快於判別模型,如邏輯回歸,所以只需要較少的訓練數據即可。即使NB條件獨立假設不成立,NB分類器在實踐中仍然表現的很出色。它的主要缺點是它不能學習特徵間的相互作用,用mRMR中的R來講,就是特徵冗餘。
2、邏輯回歸(logistic regression)
邏輯回歸是一個分類方法,屬於判別式模型,有很多正則化模型的方法(L0,L1,L2),而且不必像在用樸素貝葉斯那樣擔心特徵是否相關。與決策樹與SVM相比,還會得到一個不錯的概率解釋,甚至可以輕松地利用新數據來更新模型(使用在線梯度下降演算法online gradient descent)。如果需要一個概率架構(比如,簡單地調節分類閾值,指明不確定性,或者是要獲得置信區間),或者希望以後將更多的訓練數據快速整合到模型中去,那麼可以使用它。
3、 線性回歸
線性回歸是用於回歸的,而不像Logistic回歸是用於分類,其基本思想是用梯度下降法對最小二乘法形式的誤差函數進行優化。
4、最近鄰演算法——KNN
KNN即最近鄰演算法,其主要過程為:計算訓練樣本和測試樣本中每個樣本點的距離(常見的距離度量有歐式距離,馬氏距離等);對上面所有的距離值進行排序;選前k個最小距離的樣本;根據這k個樣本的標簽進行投票,得到最後的分類類別;如何選擇一個最佳的K值,這取決於數據。
5、決策樹
決策樹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選擇一個屬性進行分枝,因此要注意一下信息增益的計算公式,並深入理解它。
6、SVM支持向量機
高准確率,為避免過擬合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保證,而且就算數據在原特徵空間線性不可分,只要給個合適的核函數,它就能運行得很好。在動輒超高維的文本分類問題中特別受歡迎。可惜內存消耗大,難以解釋,運行和調參也有些煩人,而隨機森林卻剛好避開了這些缺點,比較實用。
⑶ 數據挖掘的十大經典演算法,總算是講清楚了,想提升自己的趕快收藏
一個優秀的數據分析師,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統計學、數據分析思維、數據分析工具之外,還需要掌握基本的數據挖掘思想,幫助我們挖掘出有價值的數據,這也是數據分析專家和一般數據分析師的差距所在。
國際權威的學術組織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CDM) 評選出了數據挖掘領域的十大經典演算法:C4.5, k-Means, SVM, Apriori, EM, PageRank, AdaBoost, kNN, Naive Bayes, and CART.
不僅僅是選中的十大演算法,其實參加評選的18種演算法,實際上隨便拿出一種來都可以稱得上是經典演算法,它們在數據挖掘領域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今天主要分享其中10種經典演算法,內容較干,建議收藏備用學習。
1. C4.5
C4.5演算法是機器學習演算法中的一種分類決策樹演算法,其核心演算法是ID3演算法. C4.5演算法繼承了ID3演算法的優點,並在以下幾方面對ID3演算法進行了改進:
1) 用信息增益率來選擇屬性,克服了用信息增益選擇屬性時偏向選擇取值多的屬性的不足;
2) 在樹構造過程中進行剪枝;
3) 能夠完成對連續屬性的離散化處理;
4) 能夠對不完整數據進行處理。
C4.5演算法有如下優點:產生的分類規則易於理解,准確率較高。其缺點是:在構造樹的過程中,需要對數據集進行多次的順序掃描和排序,因而導致演算法的低效(相對的CART演算法只需要掃描兩次數據集,以下僅為決策樹優缺點)。
2. The k-means algorithm 即K-Means演算法
k-means algorithm演算法是一個聚類演算法,把n的對象根據他們的屬性分為k個分割,k < n。它與處理混合正態分布的最大期望演算法很相似,因為他們都試圖找到數據中自然聚類的中心。它假設對象屬性來自於空間向量,並且目標是使各個群組內部的均 方誤差總和最小。
3.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支持向量機,英文為Support Vector Machine,簡稱SV機(論文中一般簡稱SVM)。它是一種監督式學習的方法,它廣泛的應用於統計分類以及回歸分析中。支持向量機將向量映射到一個更 高維的空間里,在這個空間里建立有一個最大間隔超平面。在分開數據的超平面的兩邊建有兩個互相平行的超平面。分隔超平面使兩個平行超平面的距離最大化。假定平行超平面間的距離或差距越大,分類器的總誤差越小。一個極好的指南是C.J.C Burges的《模式識別支持向量機指南》。van der Walt 和 Barnard 將支持向量機和其他分類器進行了比較。
4. The Apriori algorithm
Apriori演算法是一種最有影響的挖掘布爾關聯規則頻繁項集的演算法。其核心是基於兩階段頻集思想的遞推演算法。該關聯規則在分類上屬於單維、單層、布爾關聯規則。在這里,所有支持度大於最小支持度的項集稱為頻繁項集,簡稱頻集。
5. 最大期望(EM)演算法
在統計計算中,最大期望(EM,Expectation–Maximization)演算法是在概率(probabilistic)模型中尋找參數最大似然 估計的演算法,其中概率模型依賴於無法觀測的隱藏變數(Latent Variabl)。最大期望經常用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的數據集聚(Data Clustering)領域。
6. PageRank
PageRank是Google演算法的重要內容。2001年9月被授予美國專利,專利人是Google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因此,PageRank里的page不是指網頁,而是指佩奇,即這個等級方法是以佩奇來命名的。
PageRank根據網站的外部鏈接和內部鏈接的數量和質量倆衡量網站的價值。PageRank背後的概念是,每個到頁面的鏈接都是對該頁面的一次投票, 被鏈接的越多,就意味著被其他網站投票越多。這個就是所謂的「鏈接流行度」——衡量多少人願意將他們的網站和你的網站掛鉤。PageRank這個概念引自 學術中一篇論文的被引述的頻度——即被別人引述的次數越多,一般判斷這篇論文的權威性就越高。
7. AdaBoost
Adaboost是一種迭代演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針對同一個訓練集訓練不同的分類器(弱分類器),然後把這些弱分類器集合起來,構成一個更強的最終分類器 (強分類器)。其演算法本身是通過改變數據分布來實現的,它根據每次訓練集之中每個樣本的分類是否正確,以及上次的總體分類的准確率,來確定每個樣本的權 值。將修改過權值的新數據集送給下層分類器進行訓練,最後將每次訓練得到的分類器最後融合起來,作為最後的決策分類器。
8. kNN: k-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cation
K最近鄰(k-Nearest Neighbor,KNN)分類演算法,是一個理論上比較成熟的方法,也是最簡單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之一。該方法的思路是:如果一個樣本在特徵空間中的k個最相似(即特徵空間中最鄰近)的樣本中的大多數屬於某一個類別,則該樣本也屬於這個類別。
9. Naive Bayes
在眾多的分類模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分類模型是決策樹模型(Decision Tree Model)和樸素貝葉斯模型(Naive Bayesian Model,NBC)。 樸素貝葉斯模型發源於古典數學理論,有著堅實的數學基礎,以及穩定的分類效率。
同時,NBC模型所需估計的參數很少,對缺失數據不太敏感,演算法也比較簡單。理論上,NBC模型與其他分類方法相比具有最小的誤差率。 但是實際上並非總是如此,這是因為NBC模型假設屬性之間相互獨立,這個假設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這給NBC模型的正確分類帶來了一定影響。在屬 性個數比較多或者屬性之間相關性較大時,NBC模型的分類效率比不上決策樹模型。而在屬性相關性較小時,NBC模型的性能最為良好。
10. CART: 分類與回歸樹
CART, 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在分類樹下面有兩個關鍵的思想。第一個是關於遞歸地劃分自變數空間的想法(二元切分法);第二個想法是用驗證數據進行剪枝(預剪枝、後剪枝)。在回歸樹的基礎上的模型樹構建難度可能增加了,但同時其分類效果也有提升。
參考書籍:《機器學習實戰》
⑷ 數據挖掘演算法有哪些
以下主要是常見的10種數據挖掘的演算法,數據挖掘分為: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神經網路、支持向量機等)、關聯分析、聚類分析、孤立點分析。每一大類下都有好幾種演算法,這個具體可以參考數據挖掘概論這本書(英文最新版)
⑸ 數據挖掘十大演算法-
整理里一晚上的數據挖掘演算法,其中主要引自wiki和一些論壇。發布到上作為知識共享,但是發現Latex的公式轉碼到網頁的時候出現了丟失,暫時沒找到解決方法,有空再回來填坑了。
——編者按
一、 C4.5
C4.5演算法是由Ross Quinlan開發的用於產生決策樹的演算法[1],該演算法是對Ross Quinlan之前開發的ID3演算法的一個擴展。C4.5演算法主要應用於統計分類中,主要是通過分析數據的信息熵建立和修剪決策樹。
1.1 決策樹的建立規則
在樹的每個節點處,C4.5選擇最有效地方式對樣本集進行分裂,分裂規則是分析所有屬性的歸一化的信息增益率,選擇其中增益率最高的屬性作為分裂依據,然後在各個分裂出的子集上進行遞歸操作。
依據屬性A對數據集D進行分類的信息熵可以定義如下:
劃分前後的信息增益可以表示為:
那麼,歸一化的信息增益率可以表示為:
1.2 決策樹的修剪方法
C4.5採用的剪枝方法是悲觀剪枝法(Pessimistic Error Pruning,PEP),根據樣本集計運算元樹與葉子的經驗錯誤率,在滿足替換標准時,使用葉子節點替換子樹。
不妨用K表示訓練數據集D中分類到某一個葉子節點的樣本數,其中其中錯誤分類的個數為J,由於用估計該節點的樣本錯誤率存在一定的樣本誤差,因此用表示修正後的樣本錯誤率。那麼,對於決策樹的一個子樹S而言,設其葉子數目為L(S),則子樹S的錯誤分類數為:
設數據集的樣本總數為Num,則標准錯誤可以表示為:
那麼,用表示新葉子的錯誤分類數,則選擇使用新葉子節點替換子樹S的判據可以表示為:
二、KNN
最近鄰域演算法(k-nearest neighbor classification, KNN)[2]是一種用於分類和回歸的非參數統計方法。KNN演算法採用向量空間模型來分類,主要思路是相同類別的案例彼此之間的相似度高,從而可以藉由計算未知樣本與已知類別案例之間的相似度,來實現分類目標。KNN是一種基於局部近似和的實例的學習方法,是目前最簡單的機器學習演算法之一。
在分類問題中,KNN的輸出是一個分類族群,它的對象的分類是由其鄰居的「多數表決」確定的,k個最近鄰居(k為正整數,通常較小)中最常見的分類決定了賦予該對象的類別。若k = 1,則該對象的類別直接由最近的一個節點賦予。在回歸問題中,KNN的輸出是其周圍k個鄰居的平均值。無論是分類還是回歸,衡量鄰居的權重都非常重要,目標是要使較近鄰居的權重比較遠鄰居的權重大,例如,一種常見的加權方案是給每個鄰居權重賦值為1/d,其中d是到鄰居的距離。這也就自然地導致了KNN演算法對於數據的局部結構過於敏感。
三、Naive Bayes
在機器學習的眾多分類模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兩種分類模型是決策樹模型(Decision Tree Model)和樸素貝葉斯模型(Naive Bayesian Model,NBC)[3]。樸素貝葉斯模型發源於古典數學理論,有著堅實的數學基礎,以及穩定的分類效率。同時,NBC模型所需估計的參數很少,對缺失數據不太敏感,演算法也比較簡單。
在假設各個屬性相互獨立的條件下,NBC模型的分類公式可以簡單地表示為:
但是實際上問題模型的屬性之間往往是非獨立的,這給NBC模型的分類准確度帶來了一定影響。在屬性個數比較多或者屬性之間相關性較大時,NBC模型的分類效率比不上決策樹模型;而在屬性相關性較小時,NBC模型的性能最為良好。
四、CART
CART演算法(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4]是一種二分遞歸的決策樹,把當前樣本劃分為兩個子樣本,使得生成的每個非葉子結點都有兩個分支,因此CART演算法生成的決策樹是結構簡潔的二叉樹。由於CART演算法構成的是一個二叉樹,它在每一步的決策時只能是「是」或者「否」,即使一個feature有多個取值,也是把數據分為兩部分。在CART演算法中主要分為兩個步驟:將樣本遞歸劃分進行建樹過程;用驗證數據進行剪枝。
五、K-means
k-平均演算法(k-means clustering)[5]是源於信號處理中的一種向量量化方法,現在則更多地作為一種聚類分析方法流行於數據挖掘領域。k-means的聚類目標是:把n個點(可以是樣本的一次觀察或一個實例)劃分到k個聚類中,使得每個點都屬於離他最近的均值(此即聚類中心)對應的聚類。
5.1 k-means的初始化方法
通常使用的初始化方法有Forgy和隨機劃分(Random Partition)方法。Forgy方法隨機地從數據集中選擇k個觀測作為初始的均值點;而隨機劃分方法則隨機地為每一觀測指定聚類,然後執行「更新」步驟,即計算隨機分配的各聚類的圖心,作為初始的均值點。Forgy方法易於使得初始均值點散開,隨機劃分方法則把均值點都放到靠近數據集中心的地方;隨機劃分方法一般更適用於k-調和均值和模糊k-均值演算法。對於期望-最大化(EM)演算法和標准k-means演算法,Forgy方法作為初始化方法的表現會更好一些。
5.2 k-means的標准演算法
k-means的標准演算法主要包括分配(Assignment)和更新(Update),在初始化得出k個均值點後,演算法將會在這兩個步驟中交替執行。
分配(Assignment):將每個觀測分配到聚類中,使得組內平方和達到最小。
更新(Update):對於上一步得到的每一個聚類,以聚類中觀測值的圖心,作為新的均值點。
六、Apriori
Apriori演算法[6]是一種最有影響的挖掘布爾關聯規則頻繁項集的演算法,其核心是基於兩階段頻集思想的遞推演算法。該關聯規則在分類上屬於單維、單層、布爾關聯規則。Apriori採用自底向上的處理方法,每次只擴展一個對象加入候選集,並且使用數據集對候選集進行檢驗,當不再產生匹配條件的擴展對象時,演算法終止。
Apriori的缺點在於生成候選集的過程中,演算法總是嘗試掃描整個數據集並盡可能多地添加擴展對象,導致計算效率較低;其本質上採用的是寬度優先的遍歷方式,理論上需要遍歷次才可以確定任意的最大子集S。
七、SVM
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7]是在分類與回歸分析中分析數據的監督式學習模型與相關的學習演算法。給定一組訓練實例,每個訓練實例被標記為屬於兩個類別中的一個或另一個,SVM訓練演算法創建一個將新的實例分配給兩個類別之一的模型,使其成為非概率二元線性分類器。SVM模型是將實例表示為空間中的點,這樣映射就使得單獨類別的實例被盡可能寬的明顯的間隔分開。然後,將新的實例映射到同一空間,並基於它們落在間隔的哪一側來預測所屬類別。
除了進行線性分類之外,SVM還可以使用所謂的核技巧有效地進行非線性分類,將其輸入隱式映射到高維特徵空間中,即支持向量機在高維或無限維空間中構造超平面或超平面集合,用於分類、回歸或其他任務。直觀來說,分類邊界距離最近的訓練數據點越遠越好,因為這樣可以縮小分類器的泛化誤差。
八、EM
最大期望演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EM)[7]是從概率模型中尋找參數最大似然估計的一種演算法。其中概率模型依賴於無法觀測的隱性變數。最大期望演算法經常用在機器學習和計算機視覺的數據聚類(Data Clustering)領域。最大期望演算法經過兩個步驟交替進行計算,第一步是計算期望(E),利用對隱藏變數的現有估計值,計算其最大似然估計值;第二步是最大化(M),最大化在E步上求得的最大似然值來計算參數的值。M步上找到的參數估計值被用於下一個E步計算中,這個過程不斷交替進行。
九、PageRank
PageRank演算法設計初衷是根據網站的外部鏈接和內部鏈接的數量和質量對網站的價值進行衡量。PageRank將每個到網頁的鏈接作為對該頁面的一次投票,被鏈接的越多,就意味著被其他網站投票越多。
演算法假設上網者將會不斷點網頁上的鏈接,當遇到了一個沒有任何鏈接出頁面的網頁,這時候上網者會隨機轉到另外的網頁開始瀏覽。設置在任意時刻,用戶到達某頁面後並繼續向後瀏覽的概率,該數值是根據上網者使用瀏覽器書簽的平均頻率估算而得。PageRank值可以表示為:
其中,是被研究的頁面集合,N表示頁面總數,是鏈接入頁面的集合,是從頁面鏈接處的集合。
PageRank演算法的主要缺點是的主要缺點是舊的頁面等級會比新頁面高。因為即使是非常好的新頁面也不會有很多外鏈,除非它是某個站點的子站點。
十、AdaBoost
AdaBoost方法[10]是一種迭代演算法,在每一輪中加入一個新的弱分類器,直到達到某個預定的足夠小的錯誤率。每一個訓練樣本都被賦予一個權重,表明它被某個分類器選入訓練集的概率。如果某個樣本點已經被准確地分類,那麼在構造下一個訓練集中,它被選中的概率就被降低;相反,如果某個樣本點沒有被准確地分類,那麼它的權重就得到提高。通過這樣的方式,AdaBoost方法能「聚焦於」那些較難分的樣本上。在具體實現上,最初令每個樣本的權重都相等,對於第k次迭代操作,我們就根據這些權重來選取樣本點,進而訓練分類器Ck。然後就根據這個分類器,來提高被它分錯的的樣本的權重,並降低被正確分類的樣本權重。然後,權重更新過的樣本集被用於訓練下一個分類器Ck[,並且如此迭代地進行下去。
AdaBoost方法的自適應在於:前一個分類器分錯的樣本會被用來訓練下一個分類器。AdaBoost方法對於雜訊數據和異常數據很敏感。但在一些問題中,AdaBoost方法相對於大多數其它學習演算法而言,不會很容易出現過擬合現象。AdaBoost方法中使用的分類器可能很弱(比如出現很大錯誤率),但只要它的分類效果比隨機好一點(比如兩類問題分類錯誤率略小於0.5),就能夠改善最終得到的模型。而錯誤率高於隨機分類器的弱分類器也是有用的,因為在最終得到的多個分類器的線性組合中,可以給它們賦予負系數,同樣也能提升分類效果。
引用
[1] Quinlan, J. R. C4.5: Programs for Machine Learning.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1993.
[2] Altman, N. S. An introction to kernel and nearest-neighbor nonparametric regression. The American Statistician. 1992, 46 (3): 175–185. doi:10.1080/00031305.1992.10475879
[3] Webb, G. I.; Boughton, J.; Wang, Z. Not So Naive Bayes: Aggregating One-Dependence Estimators. Machine Learning (Springer). 2005, 58 (1): 5–24. doi:10.1007/s10994-005-4258-6
[4] decisiontrees.net Interactive Tutorial
[5] Hamerly, G. and Elkan, C. Alternatives to the k-means algorithm that find better clusterings (PDF). Proceedings of the el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CIKM). 2002
[6] Rakesh Agrawal and Ramakrishnan Srikant. Fast algorithms for mining association rules in large databases. Proceedings of th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 VLDB, pages 487-499, Santiago, Chile, September 1994.
[7] Cortes, C.; Vapnik, V. Support-vector networks. Machine Learning. 1995, 20 (3): 273–297. doi:10.1007/BF00994018
[8] Arthur Dempster, Nan Laird, and Donald Rubin. "Maximum likelihood from incomplete data via the EM algorithm".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B, 39 (1):1–38, 1977
[9] Susan Moskwa. PageRank Distribution Removed From WMT. [October 16, 2009]
[10] Freund, Yoav; Schapire, Robert E. A Decision-Theoretic Generaliz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and an Application to Boosting. 1995. CiteSeerX: 10.1.1.56.9855
⑹ 列哪些演算法可以應用於大數據挖掘
數據挖掘演算法都是可以用於大數據挖掘,大數據簡單來說只是說明數據量很大,一般指TB級別以上的,一台伺服器無法處理,需要分布式系統來處理。
其中,數據挖掘經典十大演算法為:C4.5,K-Means,SVM,Apriori,EM,PageRank,AdaBoost,KNN,NB和CART。
常見的分布式計算有Hadoop Spark等,如果要實時計算的,一般用Storm什麼的。
⑺ 數據挖掘十大經典演算法之EM
EM(Expectation-Maximum)演算法也稱期望最大化演算法,它是最常見的隱變數估計方法,在機器學習中有極為廣泛的用途,例如常被用來學習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簡稱GMM)的參數;隱式馬爾科夫演算法(HMM)、LDA主題模型的變分推斷等等。
EM演算法是一種迭代優化策略,由於它的計算方法中每一次迭代都分兩步,其中一個為期望步(E步),另一個為極大步(M步),一輪輪迭代更新隱含數據和模型分布參數,直到收斂,即得到我們需要的模型參數。
1. EM演算法推導過程
補充知識:Jensen不等式:
如果f是凸函數,函數的期望 大於等於 期望的函數。當且僅當下式中X是常量時,該式取等號。(應用於凹函數時,不等號方向相反)
2. EM演算法流程
3. EM演算法的其他問題
上面介紹的傳統EM演算法對初始值敏感,聚類結果隨不同的初始值而波動較大。總的來說,EM演算法收斂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初始參數。
EM演算法可以保證收斂到一個穩定點,即EM演算法是一定收斂的。
EM演算法可以保證收斂到一個穩定點,但是卻不能保證收斂到全局的極大值點,因此它是局部最優的演算法,當然,如果我們的優化目標是凸的,則EM演算法可以保證收斂到全局最大值,這點和梯度下降法這樣的迭代演算法相同。
EM演算法的簡單實例: https://zhuanlan.hu.com/p/40991784
參考:
https://zhuanlan.hu.com/p/40991784
https://blog.csdn.net/u011067360/article/details/24368085
⑻ 大數據挖掘的演算法有哪些
數據挖掘本質還是機器學習演算法
具體可以參見《數據挖掘十大常見演算法》
常用的就是:SVM,決策樹,樸素貝葉斯,邏輯斯蒂回歸等
主要解決分類和回歸問題
⑼ 數據挖掘十大經典演算法(1)——樸素貝葉斯(Naive Bayes)
在此推出一個演算法系列的科普文章。我們大家在平時埋頭工程類工作之餘,也可以抽身對一些常見演算法進行了解,這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拓寬思路,從另一個維度加深對計算機技術領域的理解,做到觸類旁通,同時也可以讓我們搞清楚一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領域——比如數據挖掘、大數據、機器學習——的基本原理,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了解到其實很多看似高深的領域,其實背後依據的基礎和原理也並不復雜。而且,掌握各類演算法的特點、優劣和適用場景,是真正從事數據挖掘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熟悉演算法,才可能對紛繁復雜的現實問題合理建模,達到最佳預期效果。
本系列文章的目的是力求用最干練而生動的講述方式,為大家講解由國際權威的學術組織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Mining (ICDM) 於2006年12月評選出的數據挖掘領域的十大經典演算法。它們包括:
本文作為本系列的第一篇,在介紹具體演算法之前,先簡單為大家鋪墊幾個數據挖掘領域的常見概念:
在數據挖掘領域,按照演算法本身的行為模式和使用目的,主要可以分為分類(classification),聚類(clustering)和回歸(regression)幾種,其中:
打幾個不恰當的比方 :
另外,還有一個經常有人問起的問題,就是 數據挖掘 和 機器學習 這兩個概念的區別,這里一句話闡明我自己的認識:機器學習是基礎,數據挖掘是應用。機器學習研製出各種各樣的演算法,數據挖掘根據應用場景把這些演算法合理運用起來,目的是達到最好的挖掘效果。
當然,以上的簡單總結一定不夠准確和嚴謹,更多的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打的比方。如果大家有更精當的理解,歡迎補充和交流。
好了,鋪墊了這么多,現在終於進入正題!
作為本系列入門的第一篇,先為大家介紹一個容易理解又很有趣的演算法—— 樸素貝葉斯 。
先站好隊,樸素貝葉斯是一個典型的 有監督的分類演算法 。
光從名字也可以想到,要想了解樸素貝葉斯,先要從 貝葉斯定理 說起。
貝葉斯定理是我們高中時代學過的一條概率學基礎定理,它描述了條件概率的計算方式。不要怕已經把這些知識還給了體育老師,相信你一看公式就能想起來。
P(A|B)表示事件B已經發生的前提下,事件A發生的概率,叫做事件B發生下事件A的條件概率。其基本求解公式為:
其中,P(AB)表示A和B同時發生的概率,P(B)標識B事件本身的概率。
貝葉斯定理之所以有用,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很容易直接得出P(A|B),P(B|A)則很難直接得出,但我們更關心P(B|A)。
而貝葉斯定理就為我們打通從P(A|B)獲得P(B|A)的道路。
下面不加證明地直接給出貝葉斯定理:
有了貝葉斯定理這個基礎,下面來看看樸素貝葉斯演算法的基本思路。
你看,其思想就是這么的樸素。那麼,屬於每個分類的概率該怎麼計算呢?下面我們先祭出形式化語言!
那麼現在的關鍵就是如何計算第3步中的各個條件概率。我們可以這么做:
因為分母對於所有類別為常數,因為我們只要將分子最大化皆可。又因為各特徵屬性是條件獨立的,所以有: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對形式化語言有嚴重生理反應,不要怕,直接跳過前面這一坨,我們通過一個鮮活的例子,用人類的語言再解釋一遍這個過程。
某個醫院早上收了六個門診病人,如下表。
現在又來了第七個病人,是一個打噴嚏的建築工人。請問他最有可能患有何種疾病?
本質上,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分類問題, 症狀 和 職業 是特徵屬性, 疾病種類 是目標類別
根據 貝葉斯定理
可得
假定"打噴嚏"和"建築工人"這兩個特徵是獨立的,因此,上面的等式就變成了
這是可以計算的。
因此,這個打噴嚏的建築工人,有66%的概率是得了感冒。同理,可以計算這個病人患上過敏或腦震盪的概率。比較這幾個概率,就可以知道他最可能得什麼病。
接下來,我們再舉一個樸素貝葉斯演算法在實際中經常被使用的場景的例子—— 文本分類器 ,通常會用來識別垃圾郵件。
首先,我們可以把一封郵件的內容抽象為由若干關鍵片語成的集合,這樣是否包含每種關鍵詞就成了一封郵件的特徵值,而目標類別就是 屬於垃圾郵件 或 不屬於垃圾郵件
假設每個關鍵詞在一封郵件里出現與否的概率相互之間是獨立的,那麼只要我們有若干已經標記為垃圾郵件和非垃圾郵件的樣本作為訓練集,那麼就可以得出,在全部垃圾郵件(記為Trash)出現某個關鍵詞Wi的概率,即 P(Wi|Trash)
而我們最重要回答的問題是,給定一封郵件內容M,它屬於垃圾郵件的概率是多大,即 P(Trash|M)
根據貝葉斯定理,有
我們先來看分子:
P(M|Trash) 可以理解為在垃圾郵件這個范疇中遇見郵件M的概率,而一封郵件M是由若干單詞Wi獨立匯聚組成的,只要我們所掌握的單詞樣本足夠多,因此就可以得到
這些值我們之前已經可以得到了。
再來看分子里的另一部分 P(Trash) ,這個值也就是垃圾郵件的總體概率,這個值顯然很容易得到,用訓練集中垃圾郵件數除以總數即可。
而對於分母來說,我們雖然也可以去計算它,但實際上已經沒有必要了,因為我們要比較的 P(Trash|M) 和 P(non-Trash|M) 的分母都是一樣的,因此只需要比較分子大小即可。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通過簡單的計算,比較郵件M屬於垃圾還是非垃圾二者誰的概率更大了。
樸素貝葉斯的英文叫做 Naive Bayes ,直譯過來其實是 天真的貝葉斯 ,那麼他到底天真在哪了呢?
這主要是因為樸素貝葉斯的基本假設是所有特徵值之間都是相互獨立的,這才使得概率直接相乘這種簡單計算方式得以實現。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各個特徵值之間往往存在一些關聯,比如上面的例子,一篇文章中不同單詞之間一定是有關聯的,比如有些詞總是容易同時出現。
因此,在經典樸素貝葉斯的基礎上,還有更為靈活的建模方式—— 貝葉斯網路(Bayesian Belief Networks, BBN) ,可以單獨指定特徵值之間的是否獨立。這里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同學們可以做進一步了解。
最後我們來對這個經典演算法做個點評:
優點:
缺點:
好了,對於 樸素貝葉斯 的介紹就到這里,不知道各位看完之後是否會對數據挖掘這個領域產生了一點興趣了呢?
⑽ 數據挖掘十大經典演算法之樸素貝葉斯
樸素貝葉斯,它是一種簡單但極為強大的預測建模演算法。之所以稱為樸素貝葉斯,**是因為它假設每個輸入變數是獨立的。**這個假設很硬,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滿足,但是這項技術對於絕大部分的復雜問題仍然非常有效。
貝葉斯原理、貝葉斯分類和樸素貝葉斯這三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貝葉斯原理是最大的概念,它解決了概率論中「逆向概率」的問題,在這個理論基礎上,人們設計出了貝葉斯分類器,樸素貝葉斯分類是貝葉斯分類器中的一種,也是最簡單,最常用的分類器。樸素貝葉斯之所以樸素是因為它假設屬性是相互獨立的,因此對實際情況有所約束,**如果屬性之間存在關聯,分類准確率會降低。**不過好在對於大部分情況下,樸素貝葉斯的分類效果都不錯。
樸素貝葉斯分類器依靠精確的自然概率模型,在有監督學習的樣本集中能獲取得非常好的分類效果。在許多實際應用中,樸素貝葉斯模型參數估計使用最大似然估計方法,換而言之樸素貝葉斯模型能工作並沒有用到貝葉斯概率或者任何貝葉斯模型。
樸素貝葉斯分類 常用於文本分類 ,尤其是對於英文等語言來說,分類效果很好。它常用於垃圾文本過濾、情感預測、推薦系統等。
1、 需要知道先驗概率
先驗概率是計算後驗概率的基礎。在傳統的概率理論中,先驗概率可以由大量的重復實驗所獲得的各類樣本出現的頻率來近似獲得,其基礎是「大數定律」,這一思想稱為「頻率主義」。而在稱為「貝葉斯主義」的數理統計學派中,他們認為時間是單向的,許多事件的發生不具有可重復性,因此先驗概率只能根據對置信度的主觀判定來給出,也可以說由「信仰」來確定。
2、按照獲得的信息對先驗概率進行修正
在沒有獲得任何信息的時候,如果要進行分類判別,只能依據各類存在的先驗概率,將樣本劃分到先驗概率大的一類中。而在獲得了更多關於樣本特徵的信息後,可以依照貝葉斯公式對先驗概率進行修正,得到後驗概率,提高分類決策的准確性和置信度。
3、分類決策存在錯誤率
由於貝葉斯分類是在樣本取得某特徵值時對它屬於各類的概率進行推測,並無法獲得樣本真實的類別歸屬情況,所以分類決策一定存在錯誤率,即使錯誤率很低,分類錯誤的情況也可能發生。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確定特徵屬性,同時明確預測值是什麼。並對每個特徵屬性進行適當劃分,然後由人工對一部分數據進行分類,形成訓練樣本。
第二階段:訓練階段
這個階段就是生成分類器,主要工作是 計算每個類別在訓練樣本中的出現頻率 及 每個特徵屬性劃分對每個類別的條件概率。
第三階段:應用階段
這個階段是使用分類器對新數據進行分類。
優點:
(1)樸素貝葉斯模型發源於古典數學理論,有穩定的分類效率。
(2)對小規模的數據表現很好,能個處理多分類任務,適合增量式訓練,尤其是數據量超出內存時,我們可以一批批的去增量訓練。
(3)對缺失數據不太敏感,演算法也比較簡單,常用於文本分類。
缺點:
(1)理論上,樸素貝葉斯模型與其他分類方法相比具有最小的誤差率。但是實際上並非總是如此,這是因為樸素貝葉斯模型給定輸出類別的情況下,假設屬性之間相互獨立,這個假設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在屬性個數比較多或者屬性之間相關性較大時,分類效果不好。而在屬性相關性較小時,樸素貝葉斯性能最為良好。對於這一點,有半樸素貝葉斯之類的演算法通過考慮部分關聯性適度改進。
(2)需要知道先驗概率,且先驗概率很多時候取決於假設,假設的模型可以有很多種,因此在某些時候會由於假設的先驗模型的原因導致預測效果不佳。
(3)由於我們是通過先驗和數據來決定後驗的概率從而決定分類,所以分類決策存在一定的錯誤率。
(4)對輸入數據的表達形式很敏感。
參考:
https://blog.csdn.net/qiu__liao/article/details/90671932
https://blog.csdn.net/u011067360/article/details/2436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