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數據如何變得如此之大
今年真是大數據的交叉年:作為一個概念、作為一個術語、同時還作為一種營銷工具。大數據已異軍突起,突破科技界的局限,成為主流。首先,關於大數據,這里必須強調幾點:大數據是今年在瑞士達沃斯9374.html">世界經濟論壇上的一個特色主題,報告題為《大數據,大影響》。今年3月,美國聯邦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啟動「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
里克斯莫蘭,「一日生活」攝影系列的創作者,有了一個新的項目作品,被稱為「人類面對大數據」。紐約時報也採用這一名稱,其文章標題是《大數據時代》和《數據大校園》。宣布大數據時代已經明確到來的標志是上個月斯科特•亞當斯的諷刺漫畫《呆伯特》的問世。一個專欄導讀說:「到處都是它,它什麼都知道。它的名字叫大數據。」
大數據的故事就像是一個米姆決策。其有兩方面的重要成分。首先是這個詞彙本身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但卻朗朗上口,依稀令人回味。第二是這一詞彙背後則蘊藏著具有巨大的技術發展潛力,同一些技術陷阱。
大數據是一個速記的標簽,通常是指運用人工智慧,如機器學習,在大量數據中捕獲標准資料庫。新的數據來源包括網頁瀏覽數據、社會網路通信、感測器數據和監測數據。
結合海量的數據和軟體演算法打開了新的商業機會的大門。例如,谷歌和Facebook這樣的大數據公司。去年,來自IBM的沃森(人工智慧程序)擊敗了人類,在電視智力競答節目「Jeopardy!」中獲勝,便是大數據計算的一個勝利。從理論上講,大數據可以提高從商業到醫葯領域中的決策,允許根據數據和分析,而不是直覺和經驗來做出決定。
「這個詞本身是模糊的,但它正在變得越來越真實。」康奈爾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喬恩•克萊因伯格說。「大數據是一個過程,一個口號,它有可能改變一切。」
長期以來,數據量的持續上漲一直是一個挑戰。從19世紀後期,普查員就苦於不知如何將快速增長的美國人口進行計數和分類。1890年,當人口達到6300萬的時候,人口普查迎來了一個創新突破。赫爾曼霍爾瑞斯發明穿孔卡片數據工具被證明是機器可讀的,這些卡片於是成為了IBM公司的技術基石。
因此,大數據這一術語是對現實狀況的一種修辭,當涉及到數據的時候,「大」是一個快速移動的目標。2008年,據一些計算機科學家和業內高管介紹,「大數據」開始在科技界獲得的重視。Wired雜志上發表的文章,提出了中肯的機會及將會影響現代的海量數據。
Wired宣布,這種新的計算方式,開啟了PB時代。這是一本很好的雜志,但「PB位元組」的標簽太技術而無法成為主流,不可避免地,PB位元組數據將讓位給更大的位元組:艾位元組:zettabytes和yottabytes。
起初,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冷笑道,大數據只是一個營銷術語。但良好的營銷加上有效的溝通,在任何領域都是有價值的技能。例如,數學家約翰•麥卡錫在1955年提出了「人工智慧」一詞時,他申請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資助時的巧妙的措辭便是一種絕妙而理想的營銷。
在2008年年底,一批全國領先的計算機科學的研究人員開始接受大數據,計算機界聯合會、計算研究協會與政府的國家科學基金會的合作,這代表了學術界和企業的研究人員接受大數據的概念。計算機協會出版了一份有影響力的白皮書《大數據計算:開創商業、科學和社會領域的革命性突破》。其作者是三位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家,卡耐基•梅隆大學的蘭道爾•布賴恩特(RandalE.Bryant)、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蘭迪•卡茲(RandyH.Katz)、華盛頓大學的愛德華•拉佐斯加(EdwardD.Lazowska)。
上述專家的代言給了大數據以智力可信度。IBM技術研究員兼新興互聯網技術副總裁羅德A.史密斯說,他十分喜歡這個術語,因為它引導人們的思維從機械數據處理走向數據量的精確措施處理。「實際上,大數據真正在於其新用途和新見解,而不在於其那麼多的數據本身。」史密斯先生說。
IBM通過其大數據營銷,尤其是與客戶產生共鳴。在2008年,史密斯先生的研究小組發布了一個網站,解釋大數據主題,該網站的知名度速度被大大擴展。在2011年,該公司推出了Twitter帳號,包括#IBMbigdata。IBM公司有一個大數據的newsletter,並在1月份發表可以分電子書《了解大數據》。
自1976年成立以來,SAS軟體研究所這家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持有的軟體公司,已通過資料庫進行篩選開發軟體,尋找價值並掘金。總部設在北卡羅來納州Cary,N.C.的SAS,已在該領域有過許多營銷術語,包括「數據挖掘」、「商業智能」和「數據分析。」
起初,SAS的首席營銷官吉姆•戴維斯,將大數據視為另一個行業階段性的概念炒作。
「我最初曾嘲笑過這個術語。」戴維斯先生回憶說,他指出他們公司的大企業客戶,如銀行和保險公司,已挖掘了幾十年的大量數據了。
但大數據試圖尋找挖掘所有網路數據以及外部資料庫。SAS公司的技術已經利用網路時代的數據資產,改變了其市場。去年,公司開始採用大數據和「大數據分析,與此同時採用的還有他們已使用了多年的「高性能分析」。五月公司任命保羅肯特為公司的大數據副總裁。「我們不得不跟隨著潮流。」戴維斯先生說。
大數據的支持者說其帶來的回報遠遠大於風險。盡管如此,智能技術保證觀察、記錄,並作出有關人類行的為前所未有的推論應該可以促使一些新的想法的產生,無論是創造這些技術的人,還是使用它們的人。
以上由物聯傳媒轉載,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B. 求《2020年大數據調查報告白皮書全套》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2020年大數據調查報告白皮書全套》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iooVKp_OivVxF-7GhTVuYQ
C. 大數據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現在本科院校大數據專業都增加了,可想而知,前景如何。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剖析
同樣,這個專業也是屬於順應時代發展,搶占市場先機的「投機」行為,作為新興的、交叉的專業,不可能有成熟的概念、培養方案,各高校都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培養方案也是五花八門,但無論怎樣變都是統計學、數學、計算機、軟體工程等專業的「大雜燴」,核心是統計學+計算機。
看一看相關介紹就知道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畢業生通過掌握計算機理論和大數據處理技術,從大數據應用的三個主要層面(即數據管理、系統開發、海量數據分析與挖掘)系統地培養學生掌握大數據應用中的各種典型問題的解決辦法,將領域知識與計算機技術和大數據技術融合、創新,從事大數據研究和開發應用。 也是很籠統很空虛,為什麼?因為新啊,前無古人啊,沒有經驗可遵循啊。
再看一下主要課程:數學、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Java語言程序設計、Python語言程序設計,大數據演算法、人工智慧、應用統計(統計學)、大數據機器學習、數據建模、大數據平台核心技術、大數據分析與處理、大數據管理、大數據實踐等課程。
統計學知識和計算機知識是核心點,加一點數學、數據科學課程。
D. 大數據行業現狀及前景
當前,我國正在加速從數據大國向著數據強國邁進。國際數據公司IDC和數據存儲公司希捷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5年,隨著中國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持續推進,其產生的數據將超過美國。我國產生的數據量將從2019年的約9.4ZB增至2025年的48.6ZB,數據交易迎來戰略機遇期。1zettabyte大約是1萬億gigabyte,這是當今常用的測量方法。與此同時,美國2019年的數據量約為8.6ZB。到2025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30.6ZB。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E. 《大數據標准化白皮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大數據標准化白皮書》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yzbozSv4oW6S2pcwUTeGMQ
F. 大數據未來將是怎樣的發展趨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游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產業鏈、產業規模、應用市場結構、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預測等
產業概況
1、定義:大數據產業覆蓋范圍廣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及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價值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數據技術、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等形式,使數據與信息價值在各行業經濟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的賦能型產業。不同機構對大數據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數據產業鏈龐大
大數據產業鏈覆蓋范圍廣,上游是基礎支撐層,主要包括網路設備、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等硬體供應,此外,相關雲計算資源管理平台、大數據平台建設也屬於產業鏈上游;
大數據產業中游立足海量數據資源,圍繞各類應用和市場需求,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採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安全,以及基於數據的IT運維等;
大數據產業下游則是大數據應用市場,隨著我國大數據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大數據已廣泛應用於政務、工業、金融、交通、電信和空間地理等行業。
大數據產業上游基礎設施具體包括IT設備、電源設備、基礎運營商及其他設備,相關代表企業華為、中興通訊、艾默生、三大運營商等。
中游大數據領域可以細分為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大數據交易與大數據安全等子行業,相關代表企業包括寶信軟體、數據港、久其軟體、拓爾思、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華雲數據等。
在下游應用市場,我國大數據應用范圍正在快速向各行各業延伸,除發展較早的政務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外,在工業、金融、健康醫療等眾多領域大數據應用均初見成效。
產業發展歷程: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後,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准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產業政策背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流通與交易、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後國家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當前,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數據中心作為大數據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快速發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進步。在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大數據標准體系的完善成為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大數據產業規模維持高速增長 主要應用於金融和政府領域
——大數據產業規模:2021年超過800億元
近年來我國大數據行業取得快速發展,賽迪CCID統計,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619.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63.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8.0%,大數據市場規模包含了大數據相關硬體、軟體、服務市場收入。
——大數據市場結構:產業整體以大數據服務為主,應用領域以金融和政府領域為主
從產業結構來看,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需求開始不斷提升,大數據硬體佔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據主導地位,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市場結構中,大數據硬體、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市場佔比分別為40.5%、25.7%和33.8%。近幾年大數據硬體的佔比在逐漸下降,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佔比在逐步提高。未來我國大數據軟體和服務市場相比硬體市場將呈現更好的發展態勢。
從應用領域來看,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已經從最早的為電信領域客戶提供經營分析、為銀行領域客戶提供風控管理等輔助性經營決策,發展到目前的為金融、電信、政府、互聯網、工業、健康醫療、電力等多個行業領域客戶提供預測性分析、自主與持續性分析等,以實現企業決策與行動最優化。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但由於各下游領域業務特點的不同,決定了其對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的具體需求存在一定差異。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分析市場下遊行業中,金融、政府、電信和互聯網位居應用領域前四名,市場佔比分別為19.1%、16.5%、15.2%和13.9%,合計超過60%;其他重點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健康醫療、交通運輸、工業、電力等。
2、細分市場一:金融大數據
——金融大數據需求: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帶動大數據需求提升
從金融領域需求來看,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擴大;保險業和證券業的收入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提升。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正蓬勃興起,我國金融業開始步入一個與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相對應的數字化新時代,金融數字化轉型成為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焦點。2019年,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構建起金融科技「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和任務、路徑和邊界。2022年1月,人民銀行再次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從戰略、組織、管理、目標、路徑以及考評等方面將金融數字化打造成金融機構的「第二發展曲線」。隨著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加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金融大數據應用場景
過去幾年,金融大數據帶來了重大的技術創新,為行業提供了便捷、個性化和安全的解決方案。目前,中國金融大數據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股票洞察、欺詐檢測和預防、風險分析與金融服務領域。
3、細分市場二:政府大數據
——政府大數據需求: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不斷提升
從政府領域需求來看,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展現出了巨大潛能。截至2021年12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2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9.2%,占網民整體的89.2%。「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1年,我國各省市積極探索、持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發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1年11月,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相繼出台數字政府建設的有關規劃,為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大數據應用場景
中國政府大數據主要應用於信息共享、政務數據管理、城市網路管理與社會管理幾大領域。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好政府的數據資產,完善政府決策流程,將是未來數年大數據在公共管理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大數據將對政府部門的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輿情監測、交通安防、醫療服務等將是公共管理領域重點應用領域。
4、細分市場三:互聯網大數據
——互聯網大數據需求:互聯網行業規模不斷提升
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助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發展態勢平穩向好。企業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互聯網平台服務和數據業務實現快速發展,信息服務收入較快增長;多省份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5500億元,同比增長21.2%。
2022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7170億元,同比增長0.1%。
註:2021年及以前年份,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指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在中國大陸境內經營全國或區域性增值電信業務、上年度互聯網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2022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口徑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
——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場景
在互聯網行業,除了社交、B2C業務之外,像在線音視頻業務、廣告監測、精準營銷等等,也是未來潛在應用場景。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
根據企查貓數據,截止2022年9月23日,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存續」及「在業」的企業多集中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省的大數據企業最多。
2、企業競爭:技術領域創新和經驗是關鍵,融合應用領域行業龍頭更能獲得青睞
根據大數據產業聯盟調研和發布的2022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單來看,榜單共選取了10個細分領域,涉及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商業智能、營銷大數據5個通用領域,以及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5個融合應用領域。
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數據可視化等,是所有細分行業應用場景的基礎支撐,體現了大數據技術價值和作用。在這些細分領域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有較長時間技術積累的廠商是投資機構的關注重點。
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發展相對成熟,落地實踐案例多和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受市場關注程度較高。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等市場仍處於待爆發階段,在各自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的企業容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註:2022年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是從企業估值/市值、營收狀況、創新投入、產品競爭力、細分市場潛力、領導層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比,同時結合行業專家打分,評選出2022年度大數據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100家企業。
產業發展前景:大數據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標志,對生產製造、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均產生重要影響。伴隨國家快速推動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智慧城市等發展建設,未來大數據行業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創新驅動、融合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應用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拓寬,大數據市場也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預計2027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2930.9億元,未來六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2.6%。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G. 在未來大數據發展前景如何
近幾年我國雲計算行業的市場規模和滲透率均在持續增長,使得我國公有專雲市場進入了一個新屬的發展階段。除此之外,在5G商用以及AI等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我國公有雲市場規模始終保持高速增長趨勢,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統計,2018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達到437.4億元,較2017年增長65.2%。
根據2019年New Vantage Partners大數據和AI高管調查,來自接受調查的組織(例如美國運通,福特汽車,通用電氣,通用汽車和強生)的高管中,幾乎有72%認為他們沒有成功建立了數據文化。1隻有31%的人表示他們的業務是數據驅動的,而53%的人表示他們尚未開始將數據視為業務資產。超過一半(52%)的受訪者承認,他們在數據和分析方面沒有成功競爭。
隨著可供組織使用的數據量不斷增加,企業對投資數據科學家的需求變得越來越緊迫
H. 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時代有哪些趨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游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產業鏈、產業規模、應用市場結構、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預測等
產業概況
1、定義:大數據產業覆蓋范圍廣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及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價值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數據技術、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等形式,使數據與信息價值在各行業經濟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的賦能型產業。不同機構對大數據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數據產業鏈龐大
大數據產業鏈覆蓋范圍廣,上游是基礎支撐層,主要包括網路設備、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等硬體供應,此外,相關雲計算資源管理平台、大數據平台建設也屬於產業鏈上游;
大數據產業中游立足海量數據資源,圍繞各類應用和市場需求,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採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安全,以及基於數據的IT運維等;
大數據產業下游則是大數據應用市場,隨著我國大數據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大數據已廣泛應用於政務、工業、金融、交通、電信和空間地理等行業。
大數據產業上游基礎設施具體包括IT設備、電源設備、基礎運營商及其他設備,相關代表企業華為、中興通訊、艾默生、三大運營商等。
中游大數據領域可以細分為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大數據交易與大數據安全等子行業,相關代表企業包括寶信軟體、數據港、久其軟體、拓爾思、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華雲數據等。
在下游應用市場,我國大數據應用范圍正在快速向各行各業延伸,除發展較早的政務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外,在工業、金融、健康醫療等眾多領域大數據應用均初見成效。
產業發展歷程: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後,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准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產業政策背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流通與交易、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後國家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當前,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數據中心作為大數據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快速發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進步。在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大數據標准體系的完善成為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大數據產業規模維持高速增長 主要應用於金融和政府領域
——大數據產業規模:2021年超過800億元
近年來我國大數據行業取得快速發展,賽迪CCID統計,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619.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63.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8.0%,大數據市場規模包含了大數據相關硬體、軟體、服務市場收入。
——大數據市場結構:產業整體以大數據服務為主,應用領域以金融和政府領域為主
從產業結構來看,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需求開始不斷提升,大數據硬體佔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據主導地位,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市場結構中,大數據硬體、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市場佔比分別為40.5%、25.7%和33.8%。近幾年大數據硬體的佔比在逐漸下降,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佔比在逐步提高。未來我國大數據軟體和服務市場相比硬體市場將呈現更好的發展態勢。
從應用領域來看,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已經從最早的為電信領域客戶提供經營分析、為銀行領域客戶提供風控管理等輔助性經營決策,發展到目前的為金融、電信、政府、互聯網、工業、健康醫療、電力等多個行業領域客戶提供預測性分析、自主與持續性分析等,以實現企業決策與行動最優化。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但由於各下游領域業務特點的不同,決定了其對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的具體需求存在一定差異。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分析市場下遊行業中,金融、政府、電信和互聯網位居應用領域前四名,市場佔比分別為19.1%、16.5%、15.2%和13.9%,合計超過60%;其他重點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健康醫療、交通運輸、工業、電力等。
2、細分市場一:金融大數據
——金融大數據需求: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帶動大數據需求提升
從金融領域需求來看,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擴大;保險業和證券業的收入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提升。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正蓬勃興起,我國金融業開始步入一個與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相對應的數字化新時代,金融數字化轉型成為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焦點。2019年,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構建起金融科技「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和任務、路徑和邊界。2022年1月,人民銀行再次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從戰略、組織、管理、目標、路徑以及考評等方面將金融數字化打造成金融機構的「第二發展曲線」。隨著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加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金融大數據應用場景
過去幾年,金融大數據帶來了重大的技術創新,為行業提供了便捷、個性化和安全的解決方案。目前,中國金融大數據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股票洞察、欺詐檢測和預防、風險分析與金融服務領域。
3、細分市場二:政府大數據
——政府大數據需求: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不斷提升
從政府領域需求來看,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展現出了巨大潛能。截至2021年12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2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9.2%,占網民整體的89.2%。「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1年,我國各省市積極探索、持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發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1年11月,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相繼出台數字政府建設的有關規劃,為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大數據應用場景
中國政府大數據主要應用於信息共享、政務數據管理、城市網路管理與社會管理幾大領域。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好政府的數據資產,完善政府決策流程,將是未來數年大數據在公共管理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大數據將對政府部門的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輿情監測、交通安防、醫療服務等將是公共管理領域重點應用領域。
4、細分市場三:互聯網大數據
——互聯網大數據需求:互聯網行業規模不斷提升
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助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發展態勢平穩向好。企業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互聯網平台服務和數據業務實現快速發展,信息服務收入較快增長;多省份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5500億元,同比增長21.2%。
2022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7170億元,同比增長0.1%。
註:2021年及以前年份,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指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在中國大陸境內經營全國或區域性增值電信業務、上年度互聯網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2022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口徑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
——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場景
在互聯網行業,除了社交、B2C業務之外,像在線音視頻業務、廣告監測、精準營銷等等,也是未來潛在應用場景。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
根據企查貓數據,截止2022年9月23日,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存續」及「在業」的企業多集中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省的大數據企業最多。
2、企業競爭:技術領域創新和經驗是關鍵,融合應用領域行業龍頭更能獲得青睞
根據大數據產業聯盟調研和發布的2022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單來看,榜單共選取了10個細分領域,涉及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商業智能、營銷大數據5個通用領域,以及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5個融合應用領域。
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數據可視化等,是所有細分行業應用場景的基礎支撐,體現了大數據技術價值和作用。在這些細分領域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有較長時間技術積累的廠商是投資機構的關注重點。
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發展相對成熟,落地實踐案例多和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受市場關注程度較高。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等市場仍處於待爆發階段,在各自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的企業容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註:2022年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是從企業估值/市值、營收狀況、創新投入、產品競爭力、細分市場潛力、領導層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比,同時結合行業專家打分,評選出2022年度大數據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100家企業。
產業發展前景:大數據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標志,對生產製造、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均產生重要影響。伴隨國家快速推動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智慧城市等發展建設,未來大數據行業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創新驅動、融合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應用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拓寬,大數據市場也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預計2027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2930.9億元,未來六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2.6%。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I. 大數據如何應對成長的「煩惱」
大數據如何應對成長的「煩惱」
今天,已經幾乎沒有人會再懷疑大數據的價值,人們更加關心的是如何真正將大數據推向應用,真正發揮其價值。但是,盡管業界不乏探索,但客觀來看大數據的整體發展目前尚處於初級階段。換句話說,對於大數據理念的認可並不代表就能利用好大數據。尤其是在中國,盡管大數據擁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發展前景,但數據資源的開放程度較低、數據資產的保護等現實問題都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驅動大數據快速走向普遍應用?近日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針對上述問題給出了獨到的解答。
有效的應用模式還未找到
當前,大數據還未形成普遍應用的局面。究其原因,在於大多數企業,特別是傳統領域的企業,還未找到有效的應用模式。
理念的應用快於數據的應用
數據就是資產。這一輪大數據浪潮,使得大數據理念迅速普及。盡管很多數據尚沒有找到合適的用途,但很多公司已經將其作為資產,對其數據進行規劃、存儲,或自行開發,或積極尋找買家,或尋找合作者。
電信運營商最有可能成為典型的數據資產運營者。電信運營商掌握豐富的用戶身份數據、語音數據、視頻數據、流量數據和位置數據,數據的海量性、多元性和實時性使其具有經營大數據的先天優勢。目前主要的電信運營商都已積極探索開發其內部的大數據資源,但從目前的應用發展看,電信運營商的大數據仍主要用於支持內部的客戶流失分析、營銷分析和網路優化分析等,對外的應用模式尚未成型。
大數據應用呈散發狀
目前,大數據應用並沒有形成燎原之勢,主要集中於互聯網的市場營銷場景。盡管金融、電信、零售、製造、醫療、交通、物流、IT 等行業對大數據應用表現出極大熱情,但目前在媒體和各種論壇上所公開的大數據應用案例仍然非常零散,這表明大家雖然都很關注大數據,但推進實際的應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難。唯一眾多企業都推出或者採納大數據應用的領域是基於互聯網的市場營銷,在這一領域應用了大數據的公司不僅包括大型的互聯網公司、眾多專業性的中小型互聯網公司,線下企業也在與互聯網公司合作,積極開發這一領域的價值。
從數據源看,大數據的應用還處於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時代,現有的應用仍然以機構內部數據為主。以機構內部數據為主的主要原因是數據的開放和交易尚未形成市場的主流形態。以國內主要的電子商務交易平台為例,盡管目前推出了很多大數據應用,但這些應用基本上都局限於內部。由於法律和數據交易機制的不健全,這些交易平台在對外開放和交易數據上仍然持謹慎態度。Gartner 的一項調查顯示,即使在全球,以內部數據為主仍然是大數據應用的主要特徵,各行業應用最多的仍然是企業內部的交易數據(應用比例普遍超過50%,多數行業應用比例超過80%)和日誌數據。
從技術角度看,大數據仍以初級應用為主,多數應用仍然使用傳統分析流程和工具,只是擴大了數據的來源、增加了數量。調研發現,與傳統數據分析相比,新的大數據應用雖然開始使用非結構化數據,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這些非結構化數據只是被壓縮、清洗和結構化後,放入傳統的ETL和分析流程中去。另一些大數據應用通過採用雲存儲和雲處理技術,提高了數據處理效率,從而增加了數據處理的規模,但這些應用也仍然採用原有的ETL 和分析流程。缺乏應用模式上的創新,使得目前大數據應用仍停留在初級技術階段。
從應用效果看,目前的大數據應用以延續改善現有業務和產品為主,突破性創新應用尚不多見。以最常見的互聯網營銷大數據應用為例,在大數據興起之前,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推薦一直是企業營銷活動的追求方向,新興數據源和大數據技術的興起使得企業進一步改善其營銷技能,使其精準營銷能力進一步增強,但這只是對企業舊有營銷能力的改善。目前大家議論比較多的突破性創新如網上小貸業務,這項業務完全改變了過去金融機構貸款的流程、信用評價和控制風險的方式,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貸款的成本,擴大了貸款的范圍。但目前這樣的突破性創新並不多見。Gartner 的調查顯示,企業投資大數據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客戶服務、流程優化、精準營銷和削減成本等,而新產品/新商業模式這種突破性創新的方向並不是企業的主要目的。
不一樣的中國式煩惱
目前,大數據在全球的發展都還處於初期,技術、制度、觀念等方面都需要改變。具體到中國而言,數據資源不豐富、技術差距大和法律法規不完善是當前大數據發展面臨的獨特問題。
數據源不夠豐富,數據開放程度較低
豐富的高質量數據資源是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前提。近幾年在互聯網產業及金融、電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數據資源總量有了快速增長,已達到全球的13%,但其他行業受信息化水平制約,數據儲量仍不豐富。已有數據資源還存在標准化、准確性、完整性水平低,利用價值不高的情況。同時,我國政府、企業和行業在信息化系統建設中受到各種因素制約,形成了眾多「信息孤島」,數據開放程度嚴重滯後。建立良性發展的數據資源儲備與共享體系,是我國大數據發展的首要問題。
技術水平不高,技術擴散不暢
我國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模式也與全球類似,互聯網企業具備快速將國際先進的開源大數據技術整合到自身系統中的能力,並構建了單集群上萬節點的大型系統,但仍缺乏原創技術,對開源社區的貢獻不足,進而對前沿技術路線的影響比較微弱。同時,由於本土開源社區等產業組織發育滯後,國內領先企業在大數據方面的技術創新也難以向社會擴散。
相關法律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
隨著大數據挖掘分析將越來越精準、應用領域不斷擴展,個人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變得非常緊迫。在隱私保護方面,現有的法律體系面臨著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法律保護的個人隱私,要體現為「個人可識別信息(PII)」,但隨著技術的推進,以往並非PII 的數據也可能會成為PII,使得保護范圍變得模糊。二是以往建立在「目的明確、事先同意、使用限制」等原則之上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在大數據場景下變得越來越難以操作。而我國個人信息保護、數據跨境流動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這成為制約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實際情況,探索通過行業自律等方式彌補法律體系不完善的弊端。
多措並舉走出發展誤區
對於中國的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而言,首先需要明確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統籌謀劃大數據應用、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培育、數據開放與數據保護、市場監管、法律法規等關鍵布局,引導國內各地大數據發展方向,避免一哄而上的盲目發展。
在大數據應用上,一是政務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應重點面向改善民生服務和城市治理等,積極推動環保、醫療、教育、交通等關鍵領域的大數據整合與集成應用,進一步提高政務和公共服務效率。二是市場化應用,應重點在跨行業的大數據應用方面出台推動政策,促進互聯網、電信、金融等企業與其他行業開展大數據融合與應用創新,帶動全社會大數據應用不斷深化。
在技術創新上,一是要加強大數據技術研發方向的前瞻性和系統性,近期重點支持深度學習與人工智慧、實時大數據處理、海量數據存儲管理、互動式數據可視化和應用相關的分析技術。二是要聚集產學研用力量形成合力,力爭在大數據平台級軟體上實現突破,以此為核心發展開源生態。三是創新科研項目支持方式,將開源和開放標准作為考核指標,通過直接補助或後補助方式激勵企業和科研機構參與開源技術發展,促進大數據技術擴散。
在政府數據開放上,建議推進政府和公用事業領域數據資源的普查工作,並按照相關法規制定政府和公共數據開放中的安全和隱私保護檢查表,對可能涉及國家安全和公民隱私的風險點進行嚴格控制。在此基礎上,按敏感性對政府和公共數據進行分類,確定開放優先順序,制訂分步驟的數據開放路線圖。同時,政府也應積極規范和引導商業化的大數據交易活動,為數據資源的流通創造有利條件。
在個人信息保護上,國際上一些機構提出監管的重點應該「從數據收集環節,轉移到數據使用環節」。我們要密切關注國際上立法理念的演變趨勢,結合技術發展趨勢和我國國情對相關制度進行前瞻性研究。同時,為了解決當前個人信息和數據保護的緊迫需求,可依託行業組織及時總結業界的最佳實踐,逐步形成行業共識,在試點成熟後上升為標准或法律法規並推動實施,為大數據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如何應對成長的「煩惱」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