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支付寶健康碼上的大數據是什麼時候出台的
為了更好地實現防控資源的調配,將推行「健康碼」實名認證管理。
「健康碼實名認證」究竟是何方神聖?它在防疫中又起到了什麼作用,小雷將會為您一一解答。
「健康碼」的發家史
作為一個提出僅半個月的概念,「健康碼」成為了近日各地政府的「熱詞」。
2月9日,杭州政府宣布,將推出新的數字化防疫措施,而支付寶「健康碼」就是措施之一。短短兩天,「健康碼」就已經在杭州得到了全面推廣。
而在一周之後的2月19日,浙江、四川、海南三省相繼宣布,將在全省范圍陸續覆蓋「健康碼」。而截止到目前,上海、安徽、雲南、山東等地也相繼上馬相關項目,已有上百座城市通過「健康碼」進行數字化防控疫情管理。
而在「健康碼」熱潮中,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又成為了維持公共秩序的重要核心。
據支付寶自己介紹,「健康碼」的靈感來源於地鐵上的「人肉測溫」,開發團隊在大年初四開工,初七就拿出了第一個demo「健康打卡產品」。
而到了2月5號,經過多次功能探討,第一版「健康碼」正式誕生,每半小時迭代優化一次。7號,H5版本發布,9號,「健康碼」在支付寶正式上線。
在「健康碼」功能里,用戶只要勾選當前城市、是否為密切接觸者等選項,然後提交,就可以獲得專屬的「健康碼」,整個過程只需要數分鍾。
而「健康碼」的分類也很簡單,它分為綠、黃、紅三種顏色,並且可以動態轉換:
綠碼:市內亮碼通行;
黃碼:實施7天內集中或居家隔離,連續申報健康打卡超過7天正常後,將轉為綠碼;
紅碼:實施14天的集中或居家隔離,連續申報健康打卡,將轉為綠碼。
而與此同時,騰訊也做出了微信版本的「健康碼小程序」,目前得到了上百家城市的採用。
「健康碼」背後的政務推手
如果說,支付寶和阿里的產品經理+開發團隊,是產品如此快速落地的原因的話,那麼「健康碼」能快速推進至全國,離不開政府的通力合作。
作為以「互聯網創業」為重點發展方向的杭州,阿里巴巴是絕對的中心。
對於杭州市政府來說,阿里巴巴帶來了豐富的資金和就業:僅在2019年,阿里巴巴就納稅516億,帶動納稅超過2500億,並且創造了4200萬個就業機會。
而除了經濟增長和就業之外,阿里的存在還給政府帶來了一樣禮物「優化管理」。
2016年,阿里雲與杭州市合作發布首個城市大腦,打造城市智能中樞。而在幾年之內,城市大腦已經在蘇州、通州、澳門、吉隆坡等境內外十幾個城市先後落地。2017年8月,杭州市政府和螞蟻金服合作推出了「信用住房」。
同時,杭州方面也在積極地給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廠商創造條件:2019年9月,杭州市發布「新製造業計劃」。杭州將抽調100名機關幹部,進駐阿里、吉利、娃哈哈等上百家重點企業擔任政府事務代表。
健康碼的迅速推出,背後自然也離不開杭州市政府。
騰訊「健康碼」的推出也是同理,數天之內就拿到了廣州市政府「穗康」認證,而其他重點城市的支持也在十天之內就完成了。
而有了當地政府的背書,那麼「健康碼」和醫療系統的打通就順理成章了。
2月21日,「健康碼」正式關聯杭州電子社保卡和健康卡。支付寶介紹,通過「我的健康」,可以直接實現掛號、取號、就診、取葯、電子發票等醫院就診和醫保支付應用。
不僅如此,「健康碼」也將支持網上簽約、預約、互聯網診療、報告查詢等各類醫療查詢,並且通行申報也可以通過「健康碼」來進行。
「健康碼」的不和諧音
不過,在看似美好的「健康碼」下,也有著不和諧的聲音。
2月16日,浙江市政府宣布,已發放700多萬健康碼,而「紅碼」達到了三十餘萬。
眾多的「紅碼」不僅對社區造成了負擔,不少市民也紛紛質疑。在這場新聞發布會結束後,已經有3萬人申訴「紅碼」問題,其中質疑聲最重的,就是健康碼「變色」的黑箱機制。
根據支付寶的說明,健康碼的「紅黃綠」是根據大數據綜合判斷。盡管有人推斷,是根據人口管理系統+運營商定位,但並沒有給出具體細則。
在2月13日,浙江在全省各地推廣「健康碼」的過程中曾表示,各地市可在省里規定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關於健康碼的管理機制和配套制度,也只是表示「即將出台」。
但管理機制還沒出台,民眾的「投訴信」就已經彌漫在了互聯網之上:湖北的疫情重災區「綠碼」繁多,但杭州本地的居家市民卻「一夜變色」,還有部分省外復工的親戚,顯示的卻是「綠碼」。
盡管杭州市後來補充,綠碼的評判來源於空間(社區街道)、時間(外出次數和長短)以及人際關系。但也承認,目前「健康碼」的信息分散、對於重復填寫的人無法進行准確的篩選。
支付寶官方也表示,「綠碼」並非身體健康的唯一證明,也並非一張「肆意的通行證」,在重要進出關卡還是需要配合測試體溫或者出示證件等相關流程。
總結
「健康碼」的快速興起,本質上是簡單技術+大平台+強力推動的組合。
其實,健康碼所描繪的「大數據」和准確匹配,都是阿里和騰訊非常擅長的領域,技術難度不高。
而當地政府和他們合作,無疑也是看中了他們的龐大用戶數據。
但在「健康碼」推進的過程中,由於人口流動的動態性,以及信息填寫的門檻之低,拉高了「健康碼」的信噪比。個人終端和自我匯報是否可靠,是值得商榷的。
就算是採用了運營商申報制度,粗暴的「紅黃綠」顯示很難反映該地區的准確疫情變化。綠色的出門照樣要登記,而被「誤傷」為紅色的連出門的機會都沒有。
小雷並非是在指責「健康碼」的初衷不好,而是在「健康碼」的迅速推廣的過程中,雙方都有一種「急功近利」的味道:不保證准確性,只是十分粗糙的數據匹配之下,便開始進行推廣。
而將這種尚待打磨的系統和醫療綁定,更是一把雙刃劍。萬一「紅碼」被常態化,那麼某一地區的人是不是就診都會受到「特殊待遇」呢?
盡管現在,杭州已出現虛假信息填寫者懲罰案例,並且納入失信體系,但上萬市民的申訴信表示,信息的准確化還做得遠遠不夠。
有時,互聯網企業和政務「聯姻」,能帶來更快捷、透明、開放的體驗。
但是,「互聯網基因」也帶來了隱患。例如P2P暴雷事件,作為互聯網金融重鎮的杭州,甚至還要租借體育館進行受害者申訴。充分說明在至關重要的決策之下,「互聯網+」並不是一味萬能葯。
⑵ 結合一個新零售企業案例,談談它所採取的新零售策略有哪些
自從新零售概念被提出來之後,眾多互聯網企業和線下零售巨頭蜂擁而上,然而真正成功的案例卻並不多。
國美可能是啟動新零售最早的企業之一,在馬雲提出新零售概念前後它就開始了雷厲風行的布局,希望藉此完成企業轉型。然而三年下來,國美的業績仍然處於下滑空間。即便首倡者阿里,旗下失敗或者說尚未成功的企業也比比皆是,銀泰、百聯、高鑫等線下貨場推動新零售轉型以來,目前尚未看到明顯的效果。
當然新零售典範並非沒有,本文就試圖分析幾個平台的成功之處,供業界借鑒參考。
大大倉:切入空白市場,重構行業、創造新價值
除了盒馬鮮生和京東之家外,還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潛力的新零售項目。目前它剛剛起步尚不能認定成功,但其打法非常獨到,值得關注,這個項目就是大大倉。
大大倉是一個新的連鎖零售品牌,經營品類以服裝為主。其門店面積在300㎡—5000㎡左右,裝修風格與普通服飾門店相近,品種和庫存都比較充足,可供消費者現場選購。大大倉同時上線了APP,採取的實體+APP的經營模式,類似於京東之家。在其APP上,有更多的商品可供選擇,而這些商品並不在門店售賣,線上下單後通過先進的倉儲、配送體系送到指定的地點。大大倉的門店和APP是同一套會員體系,用戶消費行為均可同步採集,形成完整的大數據。這些大數據在系統進行特徵標簽、分類整理,並通過建模分析得出相應的消費行為報告,反過來指導選品、定價、促銷等運營工作。
如果單單只是以上部分,大大倉並沒有什麼稀奇,類似打通線上線下關系的新零售項目很多。但大大倉不同之處在是它進入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市場——折扣零售市場。
在討論之前,我們有必要來看看當前國內折扣零售市場的現狀。2017年中國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以美國5%的比例推算,潛在市場規模接近兩萬億元,但實際目前可能只有千億規模。主要是因為國內折扣零售市場非常落後,要麼是華而不實、折扣有限的奧特萊斯業態,要麼就是缺乏品牌背書的閃購兜貨甩賣模式。消費品牌商找不到合適的渠道,又擔心現有渠道降價會破壞價格體系,只能剪標低價甩貨給販子,甚至無奈銷毀商品以騰空倉庫和貨架。
大大倉是國內首家專業化折扣零售連鎖品牌,與國內外數千家品牌長期合作,以標准化、品牌化的閃購方式授權特價銷售尾貨。它進入這個空白大市場,至少創造兩方面的價值:1、於品牌商而言,特定渠道折扣價處理庫存尾貨,不會對現有商品的價格體系形成沖擊,快速完成尾貨處理的同時收回較高的資金;2、於消費者來說,可以在大大倉選購到正品有保障的低價商品。
當年戴爾電腦以其他行業司空見慣的直銷模式進軍電腦市場,成功地降低了店面租金以外的運營成本,比如倉儲成本、庫存期降價損失等,以低成本價格為用戶創造了更多的價值。戴爾電腦的成功看似平淡無奇,其實是策略創新的典範。
大大倉的策略創新與此類似,它的出現為消費品牌商和消費者兩頭都創造了新的價值。在國內折扣零售行業,大大倉以連鎖品牌的新零售模式展開運營則是一個全新的策略創新。策略創新加上新零售技術支持,只要組織系統和執行力到位,大大倉的成功機率會比一般的新零售項目高得多。像美國的折扣零售巨頭TJX一樣,大大倉有望搶先以品牌和價格優勢占據用戶心智,以新零售代表的身份成為未來萬億市場的領先者。
新零售不是萬能葯,構建核心競爭力最重要
通過盒馬鮮生、京東之家和大大倉的案例分析,說明只有在正確的競爭策略下,新零售技術才能幫助企業構建起核心競爭優勢,從而取得成功。沒有核心競爭力,只有新零售,這樣的企業無法贏得用戶和市場。有核心競爭力沒有新零售,企業可以繼續生存一段時間,但未來競爭力可能會削弱。
因此,相關企業應該擁抱新零售技術,因為未來它將是關鍵存活因素。所謂關鍵存活因素,就是指在行業生存的基本標配要素。比如說手機銀行對於現在的銀行業就是關鍵存活因素之一,提供了該業務未必能在市場獲得成功,但沒有的話肯定因為無法吸引和留住客戶而失敗。同理,為了提高作業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同行企業爭相採用大數據、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時,不跟進的零售企業就會失去原來的競爭優勢,很難維持現有市場地位。
不過,企業也不應該盲目依賴於新零售。決定零售商業成敗的不是新零售,而是零售企業的效率和成本優勢,表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就是產品和服務能否比同行更好,這些才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與其盲目推崇新零售空洞的概念和冰冷的技術,倒不如學習盒馬鮮生如何精準定位、京東之家如何延伸競爭優勢、大大倉如何找到新藍海進行策略創新。
總之,新零售這一技術革命並不是零售行業的萬能葯,只有在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結合正確的競爭策略,才能在市場上有更好的表現。
⑶ 56℃水是不是溫水
冷水
2-10℃
冷水的溫度,一般都是在10℃以下的,冰水則根據其中冰含量的多少有所不同,一般為0℃。這樣的水溫因為和人體體溫差距很大,所以喝下後會引起比較強烈的生理反應。冷水入口後,會導致接觸的口腔、食管、胃部的表層血管快速收縮,接觸的局部血液循環減慢。因為消化道的血管承擔著吸收、轉運營養物質的重要任務,當血液循環減慢,就會影響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所以,在就餐的時候,我們不推薦飲用10℃以下的冰水和冰鎮飲料,因為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別是胃腸功能比較弱的朋友,有可能會引起積食、胃腸痙攣等不適,這也就是老人常說的「冷熱一攙和,容易肚子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