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讀書筆記《在線》
最近對阿里巴巴的企業文化充滿了興趣,於是連續看了3本書,從《數據中台-讓數據用起來》到《企業IT架構轉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戰略思想與架構實戰》再到《在線》,最後在已經加入書架准備讀的《阿里鐵軍銷售課》,我希望能通過這幾本書從技術角度、到產品的角度再到運營和商業的角度參透阿里巴巴的文化的發展的脈絡。
說到《在線》這本書,這本書應該是阿里巴巴集團前CTO王堅博士的心路集;王堅是心理學博士出身的CTO,自然對人性和社會充滿了更多的洞察。王堅就是查理芒格所謂的掌握了多種思維模型的人,看這種人的文章自然感到醍醐灌頂和大呼過癮;你要是能跟上他的思路就需要像他一樣掌握多個領域的基本原則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本書起名《在線》,內容卻是介紹了阿里集團從去IOE到研發阿里雲飛天再到研發yunOS操作系統,其中的困難只有經歷者飲水自知。當然讀這一類的書,重點在於吸收和引用,從書里的汲取能量,再加上帶著個人目的的希望能夠挖掘出一些阿里巴巴的另類文化,更要從細節入手,深度思考了,比如有下面:
「千萬不要想著利用數據去改進一個現有業務,那不是大數據應該做的事情,大數據應該做的是以前做不了的事情。」 這里我覺著王堅博士肯定在阿里集團里進行了深刻的實踐,總結出了這句話,雖然我並沒有深刻的理解領會這個內容,為什麼大數據不能去改進一個現有的業務呢?我認為這里王堅應該是從大數據里找到了更多的寶藏,比如你帶著一個目的去干某事,結果發現在做某事的過程中發現了另外的一件事才是你更應該關注的,而不再糾結於原先的目標了。這里就照應的阿里巴巴成為當前的樣子,阿里巴巴不是一開始就要規劃成為現在的樣子的,是做著做著就做了以前做不了的事情了。
「在網路游戲中,有一類人物養成型的游戲。養一個虛擬人物需要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支撐,而計算能力來自電的消耗,電的消耗會產生二氧化碳。於是,有人計算過,在網路上養一個虛擬人物,產生的二氧化碳和養一個真人是一樣的。」 這里突出了「在線」的主題,未來的世界應該是一個萬物在線的世界,萬物互聯不是目的,在線才是目的,所以有了這句話,在線了之後構建了一個虛擬的世界,這個虛擬的世界裡,你有各樣的性格,各樣的標簽,這些數字和標簽,構成了一個新的你。
「也正是在那一年,我又去了美國矽谷,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場演講中,第一次分享了「飛天」的基本想法。很多人認為在中國做「飛天」這樣的事一點也不可靠,我覺得他們是對的,世界上沒有人會覺得這件事靠譜,因為它難度太高。不過有意思的是後來又有不少持懷疑態度的人陸續加盟阿里雲,從事「飛天」技術的研發。因為做雲計算,多多少少需要點浪漫主義的精神,否則做不好。」 這里敘述了做飛天的起初,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出來,推動一個團體快速進步的一定是一個宏偉的願景,需要浪漫主義的人來進行一些發散。本書的後面的部分講到了阿波羅登月計劃,從阿波羅登月計劃的背景講到了當前的現實,當前的科學發展較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已經很久了,但是現在仍然沒有再一次的載人登月了,再次應證,信心和浪漫主義才是推動事務前進的關鍵。
群訪結束時,我忘記上前臨時問了他一個什麼技術問題,只記得他的答案:「做什麼事情,傲慢的心態是要放下的,任何傲慢都會阻礙你的認識和創新。」這樣的回答,讓我想到《三體III:死神永生》里說的:「無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熟讀心裡學的博士顯然對傲慢有更深刻的理解,今天,阿里雲的份額也慢慢被其他雲供應商漸漸迫近,不知道博士這里有沒有深刻的感受。
我一直以為,是中小企業幫助我們活下去。我們要學會理解別人對我們的幫助,而不是整天沉醉於我們幫助別人的傲慢。 時間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了拼多多的崛起,看到了蔣凡事件,我們當然認為事件不是孤立的,阿里最終有沒有堅持踐行自己的價值觀?
曾經有同事大談對這個行業的看法,聽起來很像咨詢公司的報告。我說你還不能理解這個行業,除非你做到兩件事:一是收到的名片比我多;二是用過的登機牌比我多。有些東西,你沒見過足夠多的人不足以做出判斷,很多事都不是在家裡可以想出來的,一定要走出去。研究競爭對手簡單,拿到名片卻很難。過了幾年有同事說他拿過的名片和用過的登機牌都比我多了,我就知道有希望了。我們曾經見了一大堆看起來不靠譜的人,甚至像騙子那樣的,與他們在賓館里談到深更半夜。但就是這些人,讓我們這些不曾經歷的人明白了以前無法理解的東西,幫助我們一點點靠近目標。
我有一個深深的體會,無論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做出了一個怎樣的選擇,都是有其合理性的,那問題就是為什麼在那個環境下的對其做出的選擇是合理的呢?本書講到了玩蟹公司的雲伺服器應為備案問題被沒有緣由的下線,這種服務的問題竟然能夠在阿里雲存在,簡直是極其瘋狂和誇張;如果一個公司的老大沒有在這種情況發生後直至問題的原因,那麼這個公司走不遠。這應證了一個說法,永遠選擇遠期的利益,如果當前能活下去。話說回來了,如果當前活不下去了,那肯定是之前的日子沒有選擇遠期利益的結果。那為了結束這個循環,還是要選擇遠期利益。
B. 他是華為的騙子,任正非卻給他200萬年薪,後來怎樣
導語:阿里巴巴、華為這些企業為什麼能做那麼大?是因為馬雲、任正非等企業家有格局、有胸懷,他們看人,看事物的眼光和常人不同。
結語
這就是任正非的大格局、大胸懷和眼光獨到的完美展現,同時也是華為對人才重視的一個經典案例。華為一直強調科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任正非對人才的待遇從不含糊,今年更是高薪聘請了數位天才少年入職華為,我們相信有任正非這樣的領導人帶領的華為,華為一定會邁向更加嶄新的輝煌!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評論。
C. 得數據者得天下——淺談大數據思維
「三分技術,七分數據」,今後得數據者得天下。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一書中舉了百般例證,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在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的時候要用大數據思維去發掘大數據的潛在價值。
書中,作者提及最多的是Google如何利用人們的搜索記錄挖掘數據二次利用價值,比如預測某地流感爆發的趨勢;Amazon如何利用用戶的購買和瀏覽歷史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書籍購買推薦,以此有效提升銷售量;Farecast如何利用過去十年所有的航線機票價格打折數據,來預測用戶購買機票的時機是否合適。
什麼是大數據思維?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認為:
需要全部數據樣本而不是抽樣;
關注效率而不是精確度;
關注相關性而不是因果關系。
阿里巴巴的王堅對於大數據也有一些獨特的見解,比如:
「今天的數據不是大,真正有意思的是數據變得在線了,這個恰恰是互聯網的特點。」
「非互聯網時期的產品,功能一定是它的價值,今天互聯網的產品,數據一定是它的價值。」
「你千萬不要想著拿數據去改進一個業務,這不是大數據。你一定是去做了一件以前做不了的事情。」
特別是最後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大數據的真正價值在於創造,在於填補無數個還未實現過的空白。
有人把數據比喻為蘊藏能量的煤礦。煤炭按照性質有焦煤、無煙煤、肥煤、貧煤等分類,而露天煤礦、深山煤礦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樣。與此類似,大數據並不在「大」,而在於「有用」。價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數量更為重要。
大數據在投資者眼裡是金光閃閃的兩個字:資產。比如,Facebook上市時,評估機構評定的有效資產中大部分都是其社交網站上的數據。
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D. 王堅被稱為忽悠馬雲的騙子,這是為什麼呢
王堅是技術出身的,可不是大家想的文科生背景來做CTO。他是心理學與計算機的交叉學科人機工程領域當年國內最好的專家之一。李開復組建微軟研究院北京office(後來這里成了中國AI和CTO的黃埔軍校)時,詢問國內這方面的權威,人家第一個推薦的就是王堅。在我看來,王堅可能是過去十年中國最成功的CTO。單看阿里現在幾千億美元市值里阿里雲估值佔多少就知道了。阿里雲單獨拆出來,應該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技術公司之一。在公司里做技術花錢支撐業務,而是把技術本身做成業務,給公司掙出這么大的價值,CTO能做到這一步,極其難得。
建議大家看看王堅的《在線》,你會明白為什麼阿里能夠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時快速跟進並取得領先優勢,以及為什麼阿里會在現在,把物聯網作為企業的第五大賽道,雖然這個賽道外界並不關注。不得不說馬雲用人方面實在是很強的,王堅這樣的技術戰略和管理高手,張勇這樣通盤的運營高手,曾鳴這樣的戰略高手等等,而淘寶的蔣凡是85年的,阿里的人才梯隊,在互聯網企業中應該是做得最好的。
E. 如何評價阿里雲王堅新書《在線》
王堅博士在書中大膽提出「大數據」的叫法錯了,不存在「私有雲」,「互聯網」應該成為基礎設施等言論,從本質解讀和分析互聯網、計算和數據,並從戰略高度給企業的發展、未來政府的支持給予了極其有價值的參考和建議。
對於研究大數據與商業化趨勢的人來說,這本書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