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癌症篩查會有哪些手段
觀察、觸摸檢查
如通過皮膚的觀察進行皮膚癌、黑色素瘤的早期鑒別;通過指檢進行肛門觸檢,從而進行早期結直腸癌的觀測。
造影檢查(鏡檢)
乳腺癌:乳腺X射線檢測、乳腺成像篩查實驗、乳腺MRI等;
結直腸癌:腸鏡檢查(不僅能夠進行造影,還可以採集樣品進行活檢分析)、CT造影檢查等;
肺癌:低劑量螺旋CT
更多詳情關注多睦健康
生化病理檢查
生物化學檢測方法主要通過癌症標記物或者早期癌組織病理切片進行篩查。如可以通過宮頸塗片,液體巴氏實驗等檢測宮頸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實驗檢測前列腺癌、甲胎蛋白檢測肝癌等。
基因篩查
現有的技術能夠通過一些生物化學方法從血細胞/糞便中提取出遺傳物質DNA。通過特定的測序方法,就可以得知具體的基因序列。採用基因篩查的方法,不僅可以對多種癌症易感基因進行分析,也能夠對特定的腫瘤標記基因進行分型從而開展靶向治療,如免疫療法PD-1等。
癌症篩查是早發現早治療癌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癌症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但癌症篩查也存在假陽性,從而導致過度治療,還需要臨床醫生結合具體的症狀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而國內因醫療技術及設備的限制,檢測結果不夠精準,無法診斷出早期微小的病變。
說到早期癌症篩查,日本在這樣一方面具有超前的觀念及先進的技術。從上世紀80年代起日本便制定防癌國策,積累了一整套防癌抗癌體系,他們的防癌篩查體檢除了能夠更加及時的發現常規疾病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排查300多種早初期癌症,使得80%的癌症能夠及時得到發現,之後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大多數可以治癒。
❷ 癌症早篩 Ⅱ
今天我們繼續討論癌症早篩。
上一期我們講到癌症的早篩對於癌症防治至關重要,但事實上,一個人可能會患的癌症有幾十種,我們如何高效篩查這可能的幾十種癌症呢?
單癌種早檢的適用人群一般為該癌種相應的高危人群,比如說長期暴露在污染空氣中的人群就該重點做肺癌篩查。而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50-75歲健康人群而言,泛癌早篩,也就是一次檢測多種癌症,是癌症早篩產品開發的終極目標。
說到泛癌早篩呢,我們不得不提到這家很有代表性的泛癌檢測公司,也就是Grail,中文直譯過來是「聖杯」的意思。Grail是所有人仰望的聖杯,西方有傳說,只要找到聖杯,喝下聖杯中的水,就能返老還童,長生不老。這也是這家公司名字的來歷。Grail的目標是通過抽血進行基因檢測,如果人體出現了癌細胞,血液里就會有癌細胞的基因,從而在癌症一出現時就檢測出來,並能做到一次性篩查數十種癌症,高效快捷。
Grail描繪的未來,太美好,以至於在2016年公司剛成立之際,就獲得了1.5億美元的投資,投資人包括比爾蓋茨、亞馬遜的貝佐斯和喬布斯家族基金等等。僅僅一年之後,2017年,Grail就獲得了由高盛領投的11.75億美元的B輪融資,2018年又獲得3億美元的C輪融資,2020年獲得3.9億美元的D輪融資。成立五年之內,通過四輪股權融資籌集了20億美元,創造了初創公司融資最快紀錄。
融了這么多錢,Grail到底想要做什麼呢?2016年底,GRAIL啟動開發泛癌早期檢測技術的第一項計劃—「循環游離基因組圖譜」,計劃通過對尚未出現症狀的癌症患者和健康人群的ctDNA(ctDNA簡單理解就是腫瘤的標志物,在後邊我們會繼續提到它)進行提取、測序,比較二者之間的差異,為早期診斷提供幫助。
此外,2017年,GRAIL公司啟動了STRIVE的研究計劃,招募了12萬名18歲以上的女性參與乳腺癌臨床實驗,目的是在乳腺癌高風險人群中驗證泛癌早篩方法。
2019年,GRAIL公司宣布與倫敦大學合作,啟動SUMMIT計劃,該計劃是在肺癌高風險人群中對其泛癌早篩檢測方法進行臨床驗證。
融了錢,也做了事,泛癌早篩的市場有多大?換句話說,能賺錢嗎?
根據GRAIL披露的信息,其計劃上市的泛癌早篩產品Galleri將主要針對50歲以上無症狀個體的早篩檢測。美國50-79歲人群約為1.07億,其中一半是自我保險的大型僱主和擁有保健醫生的中產和精英,總計約5200萬人,這未來GRAIL重點定位的人群。假設泛癌早篩價格設定為1000美元/次,美國泛癌早篩的市場空間約520億美元。也就是說,相比較Grail融的20億美元而言,泛癌早篩的市場和盈利能力還是非常可觀的。
從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看出,Grail的泛癌檢測產品真的是雄心勃勃,並且擁有非常廣闊的潛在市場,如果技術成功,將可能是人類戰勝癌症的終極武器。那麼,Grail到底能成功么?它現在遇到了什麼問題,我們將在下一期中來講述。
❸ 癌症篩查有哪些指標
癌症的檢查有很多種.以下給你介紹3種,推薦後兩者.1.穿刺(活檢),這種檢查不會作為體檢項目,因為病人會有創傷,對醫生的操作和經驗要求較高.但是可以100%確定是否是癌症.俗稱"黃金依據".一般是懷疑病人某個部位有癌症時,為了確診才做的:2.CT
價格比較適中,但是靈敏度和精確度比較低,要癌細胞發生形態改變時或直徑超過一定大小才能發現.但是一般CT片子能看出是癌症的話,最早也是中期或中晚期了.准確率應該可以達到60%-80%之間.3.PET/CT
目前全球最高端的癌症檢查設備.在細胞發生變化時就能發現,可以在早期或者早早期發現癌症.准確率到達95%以上.但是價格偏高,全身在1萬左右,局部在7000上下.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沒有家族病史的話,(也就是直系血親沒有得過癌症的話)可以選擇CT檢查,避免浪費錢財,(如果不差錢的情況下也可以直接選擇後者)有家族病史的話,建議你做PET/CT一步到位.消除心頭顧慮.還有問題請追問,滿意的話請給個採納,謝謝!
❹ 大數據賦能下的「互聯網+醫療」
大數據賦能下的「互聯網+醫療」
近年來,「互聯網+」熱度持續上升。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共有7處提及「互聯網+」。「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寫進了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而在今年兩會上,多位科技大佬就健康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應用提出建議。
人工智慧輔助基層醫療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有效提升了健康醫療產業的信息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隨著5G、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數字技術還將為健康醫療事業帶來更深遠的影響。但無論是互聯網+醫療還是AI+醫療,當下最亟需的應用場景其實在基層。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建議,在醫療欠發達地區和基層機構可以率先推廣人工智慧輔診等技術,如騰訊結合醫療影像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覓影」平台,目前已成為醫療機構的癌症輔助篩查工具;通過AR、VR、直播等方式,基層醫生能與專家遠程會診和交流,這些都將有效改善醫療資源不足的現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
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建議,利用數字技術將優質資源廣泛貫通至患者末端,打通醫療惠民「最後一公里」,提供「核心醫院+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數字家庭醫生」三級供給模式,提升醫療效率和准確率,助推分級診療,力爭實現每個中國家庭都有家庭醫生,促進醫療全民普惠。
健康大數據應用挑戰多
雖然大數據應用如火如荼,但目前實現數字技術在健康醫療事業中應用還存在諸多挑戰。例如政府部門之間,醫療機構之間,醫療機構和服務企業之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數據壁壘。同時,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健康醫療產業融合方面還存在較多政策、標准、法規和技術壁壘。
對此,馬化騰建議以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為載體和手段,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健康醫療機構間的數據共享機制,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的規范採集、集成共享和合規應用,提升管理和服務的精準度,助力國家建設全方位、全周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議立法明確管理機構、醫療機構、市場主體、患者個人等各方主體對醫療數據的權屬關系。建立由政府牽頭、多方參與的健康醫療領域開放創新平台,加強成熟技術和頂級專家經驗共享,破解數字技術與醫療行業融合的共性難題,降低數字技術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技術門檻。
「人工智慧+醫療」離不開高質量的健康醫療數據,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目前,現有的優質健康醫療數據更多集中在院內診療過程,且以專科疾病為主,常見病、慢性病、患者行為等健康數據並不完善,制約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醫改任務中充分發揮作用。他建議,將智能語音技術列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戰略發展布局。在此基礎上,建立國家健康醫療語音數據應用規范,實現覆蓋採集、應用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醫療大數據體系。
❺ 癌症早篩,別走彎路
受訪專家:四川省腫瘤醫院 健康 管理腫瘤篩查中心主任 程幼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泌尿科前列腺疾病組組長 王建文
54歲的張先生常年吸煙且咳嗽、咯痰,他每年都參加單位安排的體檢,胸片上沒任何問題,於是就沒太在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查了一次CT,發現右上肺有個0.9毫米、形狀不規則的結節,診斷為早期肺腺癌。張先生很納悶,為啥每年體檢都沒能發現癌。
四川省腫瘤醫院 健康 管理腫瘤篩查中心主任程幼夫介紹,普通的體檢都是常規項目,只能初步確定受檢者的身體 健康 狀況,對一些常見的慢性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篩查比較有用,卻無法准確、有效地診查出早期癌症。尤其是以下一些檢查方式,很多患者以為能及時查出癌,但其實效果並不好,最終延誤診治,大家應有所了解,避免走彎路。
錯誤一:用CT早篩乳腺癌。胸部CT用於乳腺癌檢測時,存在靈敏度不高、乳腺特異性不強的劣勢,通常不作為乳腺癌篩查的手段。相較而言,超聲對腫塊較敏感,是檢查乳腺的常用方法;若結合對鈣化較敏感的乳腺鉬靶檢測,可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早期發現率。此外,核磁共振在軟組織檢測方面要明顯好於CT,可用於進一步篩查乳腺癌。程幼夫建議,30歲以後,應每1~2年進行一次超聲檢查;如果有乳腺不典型增生、既往其他癌變以及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20歲起就要進入篩查程序;40歲以後每年可做一次鉬靶篩查,必要時做核磁共振。
錯誤二:拍胸片早篩肺癌。拍X光片只能獲得一個平面的影像,解析度不夠高,很難發現直徑小於1厘米的結節。由胸片檢查篩出來的肺癌,臨床上通常已經到晚期了,其早篩意義不大。程幼夫介紹,CT通過重建,可以形成一個三維的立體清晰影像,是一種更精確、有效的肺癌早篩方式,低劑量螺旋CT甚至可以發現毫米級別的肺部結節。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群,應至少每2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肺癌高危人群如經常吸煙(包括香煙、油煙、煤煙)或二手煙、有肺癌家族史、長期接觸致癌物質的人等,最好每年做一次。
錯誤三:用化驗指標早篩胃癌。程幼夫表示,胃鏡檢查和胃組織病理學活檢是目前篩查早期胃癌或癌前病變的「金標准」,可以在肉眼下分辨是否發生胃黏膜改變、息肉或其他新生物。至於體檢中常見的實驗室化驗指標如幽門螺桿菌檢測,只是對高危人群進行初篩的一種方式,並不能確診胃癌。建議年齡大於45歲,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胃癌患者的一級親屬,有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嗜酒、喜食高鹽或腌制飲食,以及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的高危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普通人可每年查一次血清癌胚抗原或血清胃癌相關抗原,每2~3年做一次胃鏡。
錯誤四:篩查早期前列腺癌只做超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泌尿科前列腺疾病組組長、主任醫師王建文表示,前列腺癌是一種進展極其緩慢的癌症,通常發生在前列腺外周帶,且會產生低回聲的結節。因此,經直腸的超聲檢測確實是篩查前列腺癌的一種常用手段,但並不能作為檢出前列腺癌的首要依據。目前,被廣泛用來早篩前列腺癌的方法為PSA(前列腺特異抗原)檢測,結合直腸指檢可以有效提高檢出率。一般情況下,50歲以上男性需至少每年做一次PSA檢測;有前列腺癌家族史、慢性炎症史的男性則應從45歲開始,每3~6個月做一次前列腺癌篩查。
錯誤五:迷信基因檢測。程幼夫提醒,如果發現某些機構的體檢表中有「一滴血查出幾十種癌」或「基因測序」的項目,大家一定要警惕。基因檢測本質上是通過分析遺傳物質確定一個人的患癌易感性,並不能「確診」,患癌與否還與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環境有很大關系。尤其現在很多機構對易感基因的檢測技術還不成熟,容易得出錯誤結果,給患者帶來恐慌,因此需要慎重對待。
❻ 五花八門的癌篩方法迷人眼,哪些才是真正有效的呢
五花八門的癌篩方法迷人眼,哪些才是真正有效的呢?
腫瘤篩査方式和方法的選擇,首先要考慮受檢者自身的流行病學因素和其他相關因素,還要考慮篩査方法的特異性和准確性;同時,又要考慮受檢者的經濟承受能力。由於醫學科技的迅速發展,腫瘤篩査方法在變得日益精確的同時,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昂貴;另一方面,受檢者由於受到經濟等方面的限制,在選擇篩査方法時,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所以,在選擇篩查方式和方法時,受檢者需要花一些時間和腫瘤專科醫生商談,經過對受檢者進行全方位評估後,醫生會給出針對性的篩査方式和方法。另外,醫生也會告知受檢者這些檢査方法的優勢、局限性或可能的危害,從而幫受檢者作出明智的、合理的決策。
3、肝癌對於有下列高危因素的人,我們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超聲檢査,必要時,進行肝增強CT檢査。高危因素包括:長期大量飲酒者、慢性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長期從事化學葯劑等工作的人群。
4、前列腺癌:包括直腸指檢、血清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測定和直腸超聲檢查,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做1次前列腺癌篩查,有前列腺癌家族史,45歲開始檢查。
❼ 9種高發癌症篩查清單出爐,什麼是癌症篩查
癌症篩查並不是每個人、每種癌症都要每年篩查,這裡面有兩個關鍵因素,一是看年齡,二是看有沒有高危因素。
一、年齡
癌症的發病雖然不都是老年人,但畢竟年輕人患癌的幾率還是相對很低的,所以,一般沒有高危因素的年輕人,不常規推薦做癌症篩查。
以上就是癌症篩查的人群需求和分類。
❽ 河南癌症免費篩查項目啟動,會給百姓帶來哪些好處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身體的健康。如果身體有什麼不舒服的狀況,就會很擔心害怕自己生了大病。在一個家庭裡面如果有一個人生大病的話,那麼就會給這個家庭帶來災難。生了大病不僅會給病人帶來痛苦,還需要高昂的治療費用。這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是雪上加霜,不少家庭都因為有親人得了重病,支離破碎。
會給百姓帶來哪些好處?這對於老百姓來說,是一件真正為百姓好的事情,因為是免費篩查,可以給家庭降低經濟負擔,又可以篩查疾病。這是真正為老百姓著想的事情,只有關注老百姓的身體健康,才會讓這個社會更加的和諧。讓人體會到這個國家是很偉大的,這個社會是很溫暖的。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很重要的,都不希望自己生病,在平時的時候就要注意,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❾ 千訊基因大數據:肺癌為什麼是中國發病率最高的癌症
一、肺癌發病率最高的是什麼類型
二、肺癌的危害
三、怎樣預防肺癌
1、肺癌發病率最高的是什麼類型
肺癌發病率最高的是非小細胞肺癌類型,大約80%的肺癌患者得的是非小細胞肺癌。這種癌症的生長和擴散相比小細胞肺癌緩慢。非小細胞肺癌包括三種,鱗癌、腺癌和大細胞肺癌,它們的細胞類型不同。大多非小細胞肺癌的成因和吸煙有關,但少數腺癌和許多大細胞肺癌的病例成因還不明朗。
2、肺癌常見的診斷方法
2.1、放射性核素檢查
可用於肺癌的診斷,顯示癌病的范圍,陽性率可達90%左右。
2.2、X線檢查
這是最常用的診斷肺癌的方法。通過X線檢查可以了解肺部癌變的部位和大小。早期肺癌可看到由於支氣管阻塞引起的局部肺氣腫、肺不張或病灶鄰近部位的浸潤性病變或肺部炎變。
2.3、細胞學檢查
痰細胞學檢查是一種簡便有效的肺癌的診斷方法。中央型肺癌痰細胞學檢查的陽性率可達70~90%,周圍型肺癌痰檢的陽性率則僅約50%左右,因此痰細胞學檢查陰性者不能排除肺癌的可能性。
3、肺癌的常見治療方法
3.1、外科療法
手術療法的目的是徹底切除肺部原發癌腫病灶和局部淋巴組織,並盡可能保留健康的肺組織。各型的肺癌,如病灶較小,原發腫瘤局限在支氣管內,尚未發生遠處轉移,病人的全身情況較好,手術後五年生存率可達50%。
3.2、化學療法
在各種類型的肺癌中,未分化小細胞癌對抗癌葯物最為敏感,療效最好,鱗狀上皮細胞癌次之,腺癌敏感度最低。現時的化學治療多數是用間歇性聯合多種葯物的方法,結合細胞動力學的原理,發揮葯物間的協調作用,治療的效果最好。
3.3、放射療法
放射治療是局部殺傷癌腫病灶的一種方法,在各型肺癌中,未分化小細胞癌對放射治療最為敏感,次之為鱗狀上皮細胞癌,腺癌的敏感度最低。多數肺癌病例在明確診斷時病變范圍已較廣泛,出現遠行轉移等不良情況,不適於施行手術治療者應考慮放射治療或抗癌葯物治療以改善症狀和延長壽命。
1、癌腫可以導致支氣管阻塞,原本正常肺泡囊腔消失,影響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病人會因此感到胸悶、氣短。
2、若肺癌占據肺部的大部分,會對患者的呼吸產生巨大影響。
3、支氣管中的神經相當的敏感,癌症刺激到支氣管,導致患者咳嗽。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支氣管內掉進一顆飯粒,咳幾聲,將飯粒咳出來了,就不會再咳了。然而支氣管內長出的癌塊不會被咳出,這樣就可發生一陣陣劇烈的乾咳,不容易停止。甚至有時候出現咳血的現象,這是最典型的肺癌的危害。
4、由於癌症阻塞了支氣管,導致支氣管內分泌物即痰液無法排除,導致細菌滋生出現肺炎,出現發熱,這種肺炎稱阻塞性肺炎。
5、嚴重到一定程度可導致患者出現胸痛,也可能出現胸水。胸水多了壓迫肺臟,增加了患者的呼吸難度,相當難治6、專家指出,如果肺癌得不到及時的控制,急速惡化下去,對患者的生命產生極大的威脅。
1、室內通風:有研究表明,中國女性肺癌與室內微小環境空氣污染有關,因此預防肺癌要注意保持室內通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2、建立良好飲食習慣:預防肺癌還要多攝入新鮮的蔬菜、水果,特別是含有類胡蘿卜素的食品,可降低得肺癌的危險。
3、飲食預防與化學預防肺癌:肺癌的化學預防旨在通過使用葯物、食物或營養成分來干預癌前病變,預防肺癌發生和分化逆轉腫瘤細胞來達到預防和控制肺癌的目的。
4、戒煙:預防肺癌也與吸煙有關。開始吸煙的年齡、吸煙時間、每天吸煙支數、香煙種類都與肺癌有著密切的關系,吸煙者肺癌發病率是不吸煙者的10倍,而戒煙可明顯降低肺癌發生率。
5、職業防護:職業環境中的呼吸道致癌物也是造成肺癌發病增多的重要原因,煤礦工、油漆工等一些特殊行業的職工應做好預防肺癌的措施。
6、減少廚房油煙: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油煙是非吸煙肺癌的主要的病因之一,因此預防肺癌要盡量減少油炸、煎炒。
❿ 運用癌登大數據 開創癌症防治新紀元
登錄癌症期別資料,並運用期別資料分析癌症篩檢成效與期別存活率,以作為癌症防治政策評估及臨床應用的本土實證資料。
有鑒於癌症造成人民生命和社會的嚴重影響,許多先進國家為了對抗癌症,都已將癌症登記工作,視為癌症防治的基石。台灣於民國68年建置全國性癌症登記資料庫至今40年,癌症登記資料完整率達98%,已達到北美癌症登記評鑒「特優」登記單位之95%標准。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台灣癌症登記學會及台灣癌症登記中心舉辦「2019台灣癌症登記國際研討會」,主題為台灣全國性癌症登記系統:40周年的新挑戰與改變(Taiwan』s Nationwide Cancer Registry System of 40 Years: New Challenges and Changes),同時頒贈「癌症登記貢獻獎」,以表彰及感謝過去在癌症登記資料庫開創與努力的先驅,並藉研討會引領台灣利用癌登資料邁向癌症防治的新紀元。
台灣的癌症登記為亞洲先驅品質與歐美先進國家相當
我國最早癌症登記追溯自民國59年以醫院為基礎的癌登系統,到民國68年衛生署(衛生福利部前身)為規劃癌症防治工作,以行政規范命令針對50床以上醫院建立癌症登記系統,要求申報新發癌症個案的流行病學和診斷治療摘要資料,發展為以人口為基礎的癌登系統。
自民國85年7月由衛生署委託『癌症登記中心』進行癌症資料收集,民國92年癌症防治法頒布後,資料庫品質更明顯向上提升。由於癌症期別是癌症診斷治療重要資訊,因此於民國91年開始登錄癌症期別資料,並運用期別資料分析癌症篩檢成效與期別存活率,以作為癌症防治政策評估及臨床應用的本土實證資料。
開疆闢土建立制度9位獲頒癌症登記貢獻獎
國民健康署頒發首次「癌症登記貢獻獎」,獲獎者包括:首創醫院癌症登記的前台北榮民總醫院癌病中心陳光耀主任、活用癌登數據提升醫療品質的台大公衛學院賴美淑榮譽教授、擘劃國家癌症登記藍圖的國民健康署孔憲蘭前副署長、創立癌症登記學會讓專業永續的張廷彰教授、精進資料結構提升癌登資料應用價值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蕭正英主治醫師、啟蒙癌症登記教育後進的台北榮民總醫院趙靜宜、台大醫院黃麗秋及林惠美三位退休的癌症登記技術人員,及編譯癌症登記專書襄助國際接軌的秀傳紀念醫院朱旆億主任。
加入【】,天天關注您健康!LINE@ ID:@ 訂閱【健康愛樂活】影音頻道,閱讀健康知識更輕松 : /beauty/article/43910 關鍵字:癌症登記, 癌症防治, 2019台灣癌症登記國際研討會, 癌症登記貢獻獎, 國民健康署, 孔憲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