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運用大數據
1.可視化分析
大數據分析的使用者有大數據分析專家,同時還有普通用戶,但是他們二者對於大數據分析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可視化分析,因為可視化分析能夠直觀的呈現大數據特點,同時能夠非常容易被讀者所接受,就如同看圖說話一樣簡單明了。
2. 數據挖掘演算法
大數據分析的理論核心就是數據挖掘演算法,各種數據挖掘的演算法基於不同的數據類型和格式才能更加科學的呈現出數據本身具備的特點,也正是因為這些被全世界統
計
學家所公認的各種統計方法(可以稱之為真理)才能深入數據內部,挖掘出公認的價值。另外一個方面也是因為有這些數據挖掘的演算法才能更快速的處理大數據,如
果一個演算法得花上好幾年才能得出結論,那大數據的價值也就無從說起了。
3. 預測性分析
大數據分析最終要的應用領域之一就是預測性分析,從大數據中挖掘出特點,通過科學的建立模型,之後便可以通過模型帶入新的數據,從而預測未來的數據。
4. 語義引擎
非結構化數據的多元化給數據分析帶來新的挑戰,我們需要一套工具系統的去分析,提煉數據。語義引擎需要設計到有足夠的人工智慧以足以從數據中主動地提取信息。
5.數據質量和數據管理。 大數據分析離不開數據質量和數據管理,高質量的數據和有效的數據管理,無論是在學術研究還是在商業應用領域,都能夠保證分析結果的真實和有價值。
大數據分析的基礎就是以上五個方面,當然更加深入大數據分析的話,還有很多很多更加有特點的、更加深入的、更加專業的大數據分析方法。
大數據的技術
數據採集: ETL工具負責將分布的、異構數據源中的數據如關系數據、平面數據文件等抽取到臨時中間層後進行清洗、轉換、集成,最後載入到數據倉庫或數據集市中,成為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的基礎。
數據存取: 關系資料庫、NOSQL、SQL等。
基礎架構: 雲存儲、分布式文件存儲等。
數
據處理: 自然語言處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是研究人與計算機交互的語言問題的一門學科。處理自然語言的關鍵是要讓計算機」理解」自然語言,所以自然語言處理又叫做自然語言理
解也稱為計算語言學。一方面它是語言信息處理的一個分支,另一方面它是人工智慧的核心課題之一。
統計分析:
假設檢驗、顯著性檢驗、差異分析、相關分析、T檢驗、 方差分析 、
卡方分析、偏相關分析、距離分析、回歸分析、簡單回歸分析、多元回歸分析、逐步回歸、回歸預測與殘差分析、嶺回歸、logistic回歸分析、曲線估計、
因子分析、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快速聚類法與聚類法、判別分析、對應分析、多元對應分析(最優尺度分析)、bootstrap技術等等。
數
據挖掘: 分類
(Classification)、估計(Estimation)、預測(Prediction)、相關性分組或關聯規則(Affinity
grouping or association rules)、聚類(Clustering)、描述和可視化、Description and
Visualization)、復雜數據類型挖掘(Text, Web ,圖形圖像,視頻,音頻等)
模型預測 :預測模型、機器學習、建模模擬。
結果呈現: 雲計算、標簽雲、關系圖等。
大數據的處理
1. 大數據處理之一:採集
大
數據的採集是指利用多個資料庫來接收發自客戶端(Web、App或者感測器形式等)的
數據,並且用戶可以通過這些資料庫來進行簡單的查詢和處理工作。比如,電商會使用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MySQL和Oracle等來存儲每一筆事務數據,除
此之外,Redis和MongoDB這樣的NoSQL資料庫也常用於數據的採集。
在大數據的採集過程中,其主要特點和挑戰是並發數高,因為同時
有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的用戶
來進行訪問和操作,比如火車票售票網站和淘寶,它們並發的訪問量在峰值時達到上百萬,所以需要在採集端部署大量資料庫才能支撐。並且如何在這些資料庫之間
進行負載均衡和分片的確是需要深入的思考和設計。
2. 大數據處理之二:導入/預處理
雖然採集端本身會有很多資料庫,但是如果要對這些
海量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還是應該將這
些來自前端的數據導入到一個集中的大型分布式資料庫,或者分布式存儲集群,並且可以在導入基礎上做一些簡單的清洗和預處理工作。也有一些用戶會在導入時使
用來自Twitter的Storm來對數據進行流式計算,來滿足部分業務的實時計算需求。
導入與預處理過程的特點和挑戰主要是導入的數據量大,每秒鍾的導入量經常會達到百兆,甚至千兆級別。
3. 大數據處理之三:統計/分析
統
計與分析主要利用分布式資料庫,或者分布式計算集群來對存儲於其內的海量數據進行普通
的分析和分類匯總等,以滿足大多數常見的分析需求,在這方面,一些實時性需求會用到EMC的GreenPlum、Oracle的Exadata,以及基於
MySQL的列式存儲Infobright等,而一些批處理,或者基於半結構化數據的需求可以使用Hadoop。
統計與分析這部分的主要特點和挑戰是分析涉及的數據量大,其對系統資源,特別是I/O會有極大的佔用。
4. 大數據處理之四:挖掘
與
前面統計和分析過程不同的是,數據挖掘一般沒有什麼預先設定好的主題,主要是在現有數
據上面進行基於各種演算法的計算,從而起到預測(Predict)的效果,從而實現一些高級別數據分析的需求。比較典型演算法有用於聚類的Kmeans、用於
統計學習的SVM和用於分類的NaiveBayes,主要使用的工具有Hadoop的Mahout等。該過程的特點和挑戰主要是用於挖掘的演算法很復雜,並
且計算涉及的數據量和計算量都很大,常用數據挖掘演算法都以單線程為主。
整個大數據處理的普遍流程至少應該滿足這四個方面的步驟,才能算得上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大數據處理。
2. 大白話談大數據:數據分析方法之對比分析
對比分析是數據分析中最常用、好用、實用的分析方法,它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其中的差異,從而揭示這些事物代表的發展變化情況以及變化規律。
先看看思維導圖:
使用分析方法(和誰比)
如何使用對比分析法,就要先考慮 和誰比 這個問題。
和自己比較
通過和自己過去的平均值相比,發現問題,圍繞問題進行分析,出現的問題是自身問題導致的還是行業問題導致的,如果自己的環比出現了問題,就要從自身上找原因,提高活躍率。
和行業比較
將自己的平均值和行業平均值進行比較,和同行一比,往往會發現很多問題。
使用分析方法(如何比較)
第二個要考慮的問題就是 如何比較 ?
數據整體的大小 :用某些指標來衡量整體數據的大小,常用的數據指標為:平均值、中位數、某個業務指標
數據整體波動 :用變異系數來衡量整體數據的波動情況
趨勢變化 :運用對比分析來分析趨勢變化的時候,最主要的是找到合適的對比標准。找到標准,將對比對象的指標與標准進行對比,就能得出有結果了。目前常用標準是時間標准、空間標准、特定標准。
第一類時間標准 :
動作前後對比 ,可以看到動作前後的效果,如對比某次營銷活動前後的對比。
時間趨勢對比 ,可以評估指標在一段時間內的變化,可以通過環比,來判斷短時間內趨勢的變化。
與去年同期對比 ,當數據存在時間周期變化的時候,可以與去年同期對比,剔除時間周期變化因素。通過同比,來判斷短時間內趨勢的變化。
環比:本月和上個月比較,短時間的比較
同比:本年和上一年比較,長時間的比較
第二類空間標准 :
A/B測試 ,在同一時間維度,分別讓組成成分相同的目標用戶,進行不同的操作,最後分析不同組的操作效果,A/Btest我接下去也會講。
相似空間對比 ,運用兩個相似的空間進行比較,找到二者的差距,比如同類型甲APP(貝殼)乙APP(自如)的年留存率情況,明顯看出哪個APP的留存率更高,日常生活中相似空間比較常用的就是城市、分公司之間的對比。
先進空間對比 ,是指與行業內領頭羊對比,知曉差距多少,再細分原因,從而提高自身水平。如淘寶和京東的對比。
第三類特定標准 :
與計劃值對比 ,目標驅動運營,在營銷中會制定年、月、甚至日的目標,通過與目標對比,分析自己是否完成目標,若未完成目標,則深層次分析原因。目標驅動的好處,就是讓運營人員一直積極向上努力的去完成目標,從而帶動公司盈利。
與平均值對比 ,與平均值對比,主要是為了知曉某部分與總體差距。
與理論值對比 ,這個對比主要是因為無歷史數據,所以這個時候只能與理論值對比。理論值是需要經驗比較豐富的員工,利用工作經驗沉澱,參考相似的數據,得出來的值。
對比分析方法原則
對比分析需要堅持可比性原則:對比對象相似,對比指標同質
對比對象相似 :進行比較的時候注意,比較規模要一致,對比對象越相似,就越具有可比性,比如說不能用你的工資和思聰的零花錢進行比較,這樣不公平。如果要比,就和你出生,教育背景相似的人進行比較。當然這只是個不恰當的例子haha
對比指標同質: 同質可以表現在下面三點:
1.指標口徑范圍相同 ,比如甲 APP 與乙 APP 的用戶年留存率比較,如果用甲 APP 18年的用戶留存率,那乙 APP 也需要是18年的,不能拿乙17年的與甲18年的比較。
2.指標計算方法一樣 ,也就是計算公式相同,比如一個用除法、一個用加法進行計算。
3.指標計量單位一致 ,不能拿身高和體重進行比較,二者常用單位一個是厘米,一個是千克。
分析方法應用
舉一個例子吧,A/Btest
什麼是A/B測試呢?為統一個目標制定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只有某個地方不一樣,其他地方保持不變,讓一部分用戶使用A版本,一部分用戶使用B版本,A版本為實驗組,B版本為對照組,兩個版本運行一段時間後,分別統計兩組用戶的表現,然後對兩組數據進行對比分析,選擇效果好的版本,正式發布給全部用戶。
當然現實中的A/Btest也遠沒有這么簡單,我接下去會寫一篇文章專門講講A/Btest的,挖坑+1 hahaha
最後打個小廣告,我的公眾號(顧先生的數據挖掘)
喜歡的小夥伴可以關注下,你的關注是我最大的動力。
3. 如何利用大數據思維來進行用戶調研
如何利用大數據思維來進行用戶調研
傳統的產品調研,通常需要先行選定用戶樣本,之後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採用不同的調研方法,進行用戶調研。如果把大數據應用到用戶調研當中,憑借著海量的歷史數據樣本,對於調研問題,可以藉助大數據進行預分析處理,之後再進行人工選擇性介入處理,不僅可以提高用戶調研的效率,以最快的速度響應用戶需求,而且可以極大的降低用戶調研的成本。基於此,本文試圖利用大數據思維,來解讀大數據時代下用戶調研的新變化。
說明:本文提供的僅僅是大數據時代下,用戶調研的思路。如果有具體的用戶調研需求,歡迎向筆者提出,筆者將在下篇推文中,進行具體案例的探討。
大數據作為一種生產資料,正在越來越深入的影響著人類社會。現在,大數據在電商領域,通過根據相似消費者的商品偏好,向顧客推薦更符合其個人喜好的商品,這一推薦方式不僅僅省去了消費者尋找商品的時間,更是提高了電商平台的收入。
同理,在音樂、電視劇、電影,廣告投放、用戶調研等領域,大數據的可用武之地也越來越廣。那麼,大數據時代給用戶調研方式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大數據被廣泛應用以前,傳統的用戶調研方式,通常需要經過界定調研問題、制定調研計劃、綜合調研方法、設計調研問卷、總結調研結果這5個步驟。
但是,大數據被廣泛應用以後,憑借著海量的歷史數據樣本,對於調研問題,可以藉助多種公開的大數據工具進行預分析處理,之後再進行人工選擇性介入處理,將二者進行比對,進行多輪TEST,幫助產品人員發現問題的真相。
一、設置出優秀的調研問題,調研便成功了一半
設置調研問題,處於整個調研的第一個環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比如某些產品經理可能會提出「用戶為什麼不接受視頻付費」,或者「是否有足夠的用戶願意支付15元/月來觀看正版高清視頻,如果是更低或者更高的價格呢?」前一個調研問題過於寬泛,而後一個調研問題卻又界定的過於單一。
如果將調研問題界定為:
哪一類用戶最有可能使用視頻網站的付費服務?視頻網站不同檔位的價格,分別會有多少用戶願意支付?所有視頻網站中,會有多少用戶會因為這項服務而選擇該視頻網站?相對於視頻付費,如廣告主贊助,這一方式的價值何在?當然,並非所有調研的調研內容都能如此具體明了:
有些屬於探索性研究,這類調研的目的在於找出問題的真相,提出可能的答案,或新的創意;
有些屬於描述性研究,這類調研重在描述項目內容的某些數量特徵;
還有一些是因果性研究,這種調研的目的是檢測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
二、根據調研問題,進行大數據預分析處理大數據的魅力在於採集的不是樣本數據,而是全部數據。例如滴滴推出滴滴外賣服務、美團推出美團打車業務,得益於現代社交網路的發達程度,滴滴和美團幾乎可以對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的對於新推出服務的議論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提供更好的服務。
例如,可以通過網路指數了解網友對於此項服務的搜索行為,同時進行跟蹤分析: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網友都會使用網路搜索,他們也有可能使用360搜索,這時就要藉助360指數:
又或者用戶採取其他方式來表達情緒和想法,比如社交媒體微博、微信,可能就會用到微博指數,第三方輿情監測和口碑分析工具,藉助新浪微輿情進行口碑分析和文本挖掘:
說明:以上的大數據工具,僅列舉了常用的3種。在實際操作中,大數據工具的選擇,還需要根據用戶具體的調研問題來確定。
三、人工介入,對調研問題進行針對性處理
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結果,人工介入到調研問題上來,進行有針對性的調研處理,這時候可以採用傳統的調研方法。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在採用這些調研方法時,不需再耗費大量成本進行種種調研。選擇人工介入的目的,是為了更真實的感受調研過程,參與調研問題的處理上來。
傳統的調研方法,通常有以下4種方式:
1.觀察法
這種方法是採取不引人注目的方式,來觀察消費者使用產品的情形,以收集最新數據資料。某些戰略咨詢公司在做調研時,十分信奉觀察法。
下面是國內知名的營銷咨詢公司,華與華在《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意》里關於這一方法運用的片段,了解一下:
「比如你在超市裡觀察牙膏的消費,觀察走到牙膏貨架前的人,你會看到這樣的一個過程:一個顧客推著購物車走過來,一邊走一邊瀏覽貨架上的牙膏;停下來,注目於一盒牙膏片刻,繼續往前走;停下來,拿起一盒牙膏,看後放下;又拿起一盒看看,再翻過來,仔細看包裝,背後的文案放回貨架;往前走兩步,掉頭回到最開始注目的那盒牙膏,仔細看看,包裝背後的文案,放回貨架;快步走回,第四步看的那盒牙膏仍進購物車里,選擇結束。」
「不,沒結束,他可能過一會兒會折回來,把剛才放進購物車里的牙膏放回貨架,換成第二步注目的那盒,也可能兩盒都要。這樣你就觀察到他買牙膏的整個過程,竟然有七個動作。」
2.焦點小組訪談法
這是一種基於人口統計特徵、心理統計特徵和其他因素的考慮,仔細的招募六到十個人,然後將他們召集在一起,在規定時間內與這些參與者進行討論的一種調研方式,參與者通常可以得到一些報酬。
調研人員通常坐在座談是隔壁的,裝有單面鏡的房間內,對座談會的討論過程進行觀察。必須要注意的是:實時焦點小組訪談時,必須讓參與者盡可能的感受到氣氛輕松,力求讓他們說真話。
3.行為資料分析法
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所產生的種種行為都可以用來觀察用戶的心理,調研人員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可以了解用戶的許多情況。
用戶的瀏覽時長和瀏覽內容可以反映用戶的實際偏好,它比用戶口頭提供給調研人員的一些陳述更為可靠。
4.實驗法
通過排除所有可能影響觀測結果的因素,來獲得現象間真正的因果關系。
比如視頻網站,向用戶提供高清視頻服務,第一季度只收費25元每月,第二季度收費15元每月。如果兩次不同價格的收費,使用該服務的用戶沒有差異,那麼視頻網站就得不出如下結論:較高的服務費用會顯著影響用戶觀看收費視頻的意願。
四、調研方法確定以後,就可以著手調研問卷的設計了
設置調查問卷,是為了收集一手資料。不過,由於問卷中問句的格式、次序和問句的順序都影響問卷的填答效果,所以對問卷中的問句進行測試和調整是非常必要的。
問卷設計的注意事項:
五、總結調研結果
將大數據統計預分析得到的結果,同產品調研人員實際調研得出的結果,進行比對,從而將數據和信息轉換成發現和建議。
最後,大功告成,根據市場調研所得的結果,就可以制定具體的營銷決策。
說明:由於在這個過程中,運用傳統調研方式,無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於可疑結果,可以通過控制變數的方式,進行多輪TEST,幫助產品人員真正發現調研問題的真相。
4. 大數據操作怎麼比對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回理的數據集合答,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5. 大數據比對法怎麼做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專據集合,是屬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的5V特點(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低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
6. 企業如何做好大數據核查服務
大數據能夠幫助企業預測經濟形勢、把握市場態勢、了解消費需求、提高研發效率,不僅具有巨大的潛在商業價值,而且為企業提升競爭力提供了新思路。企業怎樣利用大數據提升競爭力?樂思軟體從企業決策、成本控制、服務體系、產品研發四個方面加以簡要討論。
企業決策大數據化。現代企業大都具備決策支持系統,以輔助決策。但現行的決策支持系統僅搜集部分重點數據,數據量小、數據面窄。企業決策大數據化的基礎是企業信息數字化,重點是數據的整理分析。首先,企業需要進行信息數字化採集系統的更新升級。按各決策層級的功能建立數據採集系統,以橫向、縱向、實時三維模式廣泛採集數據。其次,企業需要推進決策權力分散化、前端化、自動化。對多維度的數據進行提煉整合,在人為影響起主要作用的頂層,提高決策指標信息含量和科學性;在人為影響起次要作用的底層,推進決策指標量化,完善決策支持系統和決策機制。大數據決策機制讓數據說話,可以減少人為干擾因素,提高決策精準度。
成本控制大數據化。目前,很多企業在采購、物流、儲存、生產、銷售等環節引入了成本控制系統,但系統間融合度較低。企業可對現有成本控制系統進行改造升級,打造大數據綜合成本控制系統。其一,在成本控制的全過程採集數據,以求最大限度地描述事物,實現信息數字化、數據大量化。其二,推進成本控制標准、控制機理系統化。量化指標,實現成本控制自動化,減少人為因素干擾;細化指標,以獲取更精確的數據。其三,構建綜合成本控制系統,將成本控制所涉及的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生產、運輸、儲存、銷售等環節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個綜合評價體系,為成本控制提供可靠依據。成本控制大數據化以預先控制為主、過程式控制制為中、產後控制為輔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服務體系大數據化。品牌和服務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服務體系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優化服務體系的重點是健全溝通機制、聯絡機制和反饋機制,利用大數據優化服務體系的關鍵是找到服務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首先,加強數據收集,對消費者反饋的信息進行分類分析,找到服務體系的問題,然後對症下葯,建立高效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效率。其次,將服務方案移到線上,打造自動化服務系統。快速分析、比對消費者服務需求信息,比對成功則自動進入服務程序,實現快速處理;比對失敗則轉入人工服務系統,對新服務需求進行研究處理,並快速將新服務機制添加至系統,優化服務系統。服務體系大數據化,可以實現服務體系的高度自動化,最大程度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產品研發大數據化。產品研發存在較高風險。大數據能精確分析客戶需求,降低風險,提高研發成功率。產品研發的主要環節是消費需求分析,產品研發大數據化的關鍵環節是數據收集、分類整理和分析利用。企業官網的消費者反饋系統、貼吧、論壇、新聞評價體系等是消費者需求信息的主要來源,應注重從中收集數據。同時,可與論壇、貼吧、新聞評價體系合作構建消費者綜合服務系統,完善消費者信息反饋機制,實現信息收集大量化、全面化、自動化,為產品研發提供信息源。然後,對收集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類整理,以達到精確分析消費需求、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效率的目的。產品研發大數據化,可以精準分析消費者需求,提高產品研發質量和效率,使企業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7. 如何利用大數據開展審計工作
利用方法:1、大數據環境下,開展審計工作,需要將各行業各部門的形形色色的各類數據整合起來,轉換成為審計工作需要的大數據,即建立審計大數據體系。
2、通過構建審計大數據體系,把一個個具體審計項目的信息孤島關聯為有機的、整體的、全面的大數據資源,將一次性使用的「死數據」變成具有長時間生命期的能夠不斷使用的「活數據」。
3、審計所需數據必須是及時的、可追溯的,至少包含審計所涵蓋的時間區間,同時進行必要的追溯和延展,才能保障審計事項具備期間完整的信息資料。
4、充分利用數
8. 兩張exce;表的數據怎麼進行對比(大數據)
一、用顏色內標示不一致的單元格:選容中黃色區域-菜單欄-格式-條件格式-根據提示輸入公式=E2<>E11,格式-圖案-選擇一種顏色-確定-確定。結果如表1與表2不同的顯示紅色。
二、公式顯示不一致的單元格:
表3的E20輸入公式=IF(E2=E11,"","不一致")向右向下復制。
9. 如何用單片機實現較大數據的快速對比呢 比如對比兩張圖片是否一樣
以串口通訊的方式從存儲器中讀取兩塊圖片資料()如果內容比較大,回那麼只能先放到分段邊答讀取邊比較。
對於比較來說有以下思路:
1:先比較數據塊大小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麼內容必定不一樣!(數據不完全一樣)。
2:上式不成立,那麼按照數據流開始逐一比較,如果比較要求不是十分嚴格,那麼可以按照相同程度80%以上為相同,以下為不同。具體視情況而定。
具體做法不寫了,第一每分,第二沒時間。
10. 現在都說大數括。大數據有哪些含意怎樣應用大數據呢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