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2015年百度在大數據統計

2015年百度在大數據統計

發布時間:2022-12-25 15:41:09

1. 百度移動統計的產品簡介

自2012年4月份上線以來,網路移動統計一直秉承著網路「簡單可依賴」的精神,為開發者提供專業、免費、高效的移動統計分析服務,每天處理會話請求超過10億次。獨創的「六大分析」,支持iOS和Android兩大平台,全面幫助移動開發者實現數據化、精細化運營。網路移動統計快速迭代,已經孵化出「統計分析、開發工具、營銷推廣等多種服務類型,從開發到運營到推廣,為開發者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服務。網路移動統計願與全體開發者一同,引領大數據時代精細化運營的潮流。

2. 大數據思維下的統計新變革

大數據思維下的統計新變革
日前,谷歌宣布其雲計算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准確地預測了巴西世界盃8強。據了解,谷歌雲計算平台使用了英國體育數據提供商Opta Sports的數據,評估了全球每個職業足球聯盟過去多個賽季的情況,以及巴西世界盃小組賽期間的統計數據。於是乎,大數據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對於其應用價值的討論更加熱烈。
然而,我們發現,即使以谷歌強大的技術實力,也不得不從英國體育數據提供商Opta Sports那裡獲取數據。也就是說,數據的採集並不是谷歌的優勢,大數據產業走向商用和規模化發展,更多的要依賴Opta Sports這樣的數據採集者。從這個角度看,作為最具權威性和採集能力的統計部門,無疑將是大數據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反過來看,從大數據發展的趨勢看統計行業的發展方向,也必然全面應用大數據思維。我們注意到,從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2012年年底提出「統計部門要擁抱大數據時代」,到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在廈門建立首個大數據基地,可以斷言,統計行業的大數據變革已經到來。
2013年11月,國家統計局與網路、阿里巴巴等11家企業簽訂了大數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舉目的在於共同推進大數據在政府統計中的應用,不斷增強政府統計的科學性和及時性。馬建堂在協議簽訂時表示:「現在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將大數據利用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們也要適應這一大勢,將大數據視為國家戰略資源,主動擁抱大數據時代,積極搶抓機遇、應對挑戰。」數據與統計是一對共生詞,而數據成為生產要素的前提條件也是有效的梳理與歸類,這恰恰是統計的內容。馬建堂說,大數據為政府統計提供了總體性、非結構化、豐富真實的原始資料,可以極大地縮短數據採集時間,減少報表填報任務,減輕調查對象負擔,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一場統計方式和方法的變革正在醞釀。企業既是大數據的主要生產者,也是經驗豐富的使用者,還是大數據的直接受益者,有數據的資源、有應用的技術、有市場的機制。而國家統計局作為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統計工作的主管部門,具有統計制度和標准制定,統計數據搜集、發布、分析等方面的優勢。
統計數據是各級領導作出科學決策的重要支撐。隨著企業一套表建設的基本完成,各行各業的數據被採集上來,這只是第一步,用好這些數據是關鍵。企業一套表只是一個業務系統,更重要的是在這套系統上幫助統計部門搭建一套數據資源體系,通過這套體系來對數據進行規劃、整理和加工,建設監測評價中心、輔助決策中心,這也是統計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在一些地方統計局已經開始做統計方面的規劃和使用。例如原來的統計工作主要是查詢,現在希望除了查詢、檢索、展示之外還具備監測、評價的功能。監測評價需要標准,在政府部門這個標准就是政策。監測是對企業、家庭等對象進行調查,數據上傳之後經過計算、加工等與初定的指標相比較,並對監測結果進行評價,發現問題及時預警、報警。輔助決策則更需要智能化,當發現監測評價出的結果與初定指標存在較大差異時,就要追本溯源,為領導提供准確的問題分析報告,列出導致問題的主要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議,為領導提供輔助決策,為其做出下一個階段的判斷和調整提供幫助。例如,自去年以來,浙江溫州市統計局建立了GDP聯席會議制度,按季度召集30多個部門進行分析論證部門數據與GDP數據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充分運用電力、銀行、交通、財政、外貿等部門數據,以及對GDP數據的影響,使GDP數據更加科學可靠。今年進一步擴大了GDP聯席會議職能,把涉及部門的經濟、社會、民生等監測評價數據進行綜合審查分析,進一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與此同時,統計行業的大數據變革,也將為大數據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打造堅實的基礎。從企業一套表到電子終端採集數據,中國統計的技術和制度改革近兩年不斷深入,而與大數據概念的交匯與融合也將助推中國官方數據更加真實全面。統計部門在人口、農業、投資、交通等領域,大力研究利用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為代表的空間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既極大提升了統計信息化水平,也為進一步推進大數據的統計應用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3. 怎麼用百度大數據

網路大數據是以借口的形式呈現,是要收費的哦

4. 百度發展史

網路發展史:

為推動中國數百萬中小網站的發展,網路藉助超大流量的平台優勢,聯合所有優質的各類網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網路聯盟,使各類企業的搜索推廣、品牌營銷的價值、覆蓋面均大面積提升。與此同時,各網站也在聯盟大家庭的互助下,獲得最大的生存與發展機會。

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網路在業界率先實現移動化轉型,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通過開放地連接傳統行業的3600行,網路從「連接人和信息」延伸到「連接人和服務」,讓網民直接通過網路移動產品獲得服務。

目前,網路正通過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技術創新,推動金融、醫療、教育、汽車、生活服務等實體經濟的各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為推動經濟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國內的一家知名企業,網路也一直秉承「彌合信息鴻溝,共享知識社會」的責任理念,堅持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成立來,網路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先後投入巨大資源,為盲人、少兒、老年人群體打造專門的搜索產品, 解決了特殊群體上網難問題,極大地彌補了社會信息鴻溝問題。

此外,在加速推動中國信息化進程、凈化網路環境、搜索引擎教育及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等方面,網路也一直走在行業領先的地位。

2011年初,網路還捐贈成立網路基金會,圍繞知識教育、環境保護、災難救助等議題,更加系統規范地管理和踐行公益事業。

網路從不滿足於自身取得的成績,也從未停止發展的步伐,自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截至2015年,網路的市值已達 800億美元。

如今,網路已經發展成一家國際性企業,在日本、巴西、埃及中東地區、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建立分公司, 未來,網路將覆蓋全球50%以上的國家,為全球提供服務。

多年來,網路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領網路人所形成的「簡單可依賴」的核心文化,深深地植根於網路。這是一個充滿朝氣、求實坦誠的公司,以技術改變生活,推動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己任,正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而邁進。

2019年1月17日,公司明確願景為:成為最懂用戶,並能幫助人們成長的全球頂級高科技公司。

2019年1月17日下午,網路與中央電視台舉辦聯合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網路和2019年《春節聯歡晚會》達成獨家互動合作。


(4)2015年百度在大數據統計擴展閱讀:

網路公司的財報數據:

2015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網路營收為186.9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1%,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達到56%;2015年全年網路總營收為663.8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3%,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網路股價盤後大漲11.24%,收盤報176美元。

2016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移除去哪兒影響,網路第四季度營收為182.12億人民幣(約合26.23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移動營收佔比65%。

2016年度總營收為705.49億人民幣(約合101.61億美元),同比增長11.9%。網路2016年第四季度業績符合華爾街預期。

2017年四季度,網路營收為236億元人民幣(約合36.2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移動營收佔比持續上升至76%。2017年全年網路總營收為848億元人民幣(約合130.3億美元),同比增長20%。

2017年四季度業績與全年業績均超出華爾街預期。移除網路移動游戲與網路外賣影響,網路預計在2018年第一季度,網路的凈收入總額將會介於198.6億元人民幣(約合30.5億美元)到209.7億元人民幣(約合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9%至36%。這一指標同樣超出華爾街預期。

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本季度網路營收272億元人民幣(約合39.6億美元),同比增長22%,超出華爾街預期;凈利潤21億元(約合3.03億美元)。2018年度總營收為1,023億人民幣(約合148.8億美元)。

5. 百度的發展歷史

發展簡史:

從創立之初,網路便將「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作為自己的使命,成立以來,公司秉承「用戶至上」的理念,不斷堅持技術創新,致力於為用戶提供「簡單可依賴」的互聯網搜索產品及服務。

其中包括:以網路搜索為主的功能性搜索;以貼吧為主的社區搜索,針對各區域、行業所需的垂直搜索;以及門戶頻道、IM等,全面覆蓋了中文網路世界所有的搜索需求。

根據第三方權威數據,在中國,網路PC端和移動端市場份額總量達73.5%,覆蓋了中國97.5%的網民,擁有6億用戶,日均響應搜索60億次。

在面對用戶的搜索產品不斷豐富的同時,網路還創新性地推出了基於搜索的營銷推廣服務,並成為最受企業青睞的互聯網營銷推廣平台。目前,中國已有數十萬家企業使用了網路的搜索推廣服務,不斷提升著企業自身的品牌及運營效率。

為推動中國數百萬中小網站的發展,網路藉助超大流量的平台優勢,聯合所有優質的各類網站,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網路聯盟,使各類企業的搜索推廣、品牌營銷的價值、覆蓋面均大面積提升。與此同時,各網站也在聯盟大家庭的互助下,獲得最大的生存與發展機會。

移動互聯網時代來臨,網路在業界率先實現移動化轉型,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通過開放地連接傳統行業的3600行,網路從「連接人和信息」延伸到「連接人和服務」,讓網民直接通過網路移動產品獲得服務。

目前,網路正通過持續的商業模式和產品、技術創新,推動金融、醫療、教育、汽車、生活服務等實體經濟的各行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為推動經濟創新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積極作用。

作為一家以技術為信仰的高科技公司,網路將技術創新作為立身之本,著力於互聯網核心技術突破與人才培養,在搜索、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領域處於全球領先水平。網路認為,互聯網發展正迎來第三幕——人工智慧,這也是網路重要的技術戰略方向。

網路建有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網路研究院,廣攬海內外頂尖技術英才,致力於人工智慧等相關前沿技術的研究與探索,著眼於從根本上提升網路的信息服務水平。

目前,網路人工智慧研究成果已全面應用於網路產品,讓數億網民從中受益;同時,網路還將語音、圖像、機器翻譯等難度高、投入大的領先技術向業界開放,以降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門檻,進一步釋放創業創新活力。

作為國內的一家知名企業,網路也一直秉承「彌合信息鴻溝,共享知識社會」的責任理念,堅持履行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

成立來,網路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先後投入巨大資源,為盲人、少兒、老年人群體打造專門的搜索產品, 解決了特殊群體上網難問題,極大地彌補了社會信息鴻溝問題。

此外,在加速推動中國信息化進程、凈化網路環境、搜索引擎教育及提升大學生就業率等方面,網路也一直走在行業領先的地位。2011年初,網路還捐贈成立網路基金會,圍繞知識教育、環境保護、災難救助等議題,更加系統規范地管理和踐行公益事業。

今天,網路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價值的品牌之一。在2016年MIT Technology Review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評選的全球最聰明50家公司中,網路的排名超越其他科技公司高踞第二。

而「亞洲最受尊敬企業」、「全球最具創新力企業」、「中國互聯網力量之星」等一系列榮譽稱號的獲得,也無一不向外界展示著網路成立數年來的成就。

網路從不滿足於自身取得的成績,也從未停止發展的步伐,自2005年在納斯達克上市以來,截至2015年,網路的市值已達 800億美元。

如今,網路已經發展成一家國際性企業,在日本、巴西、埃及中東地區、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建立分公司, 未來,網路將覆蓋全球50%以上的國家,為全球提供服務。

多年來,網路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率領網路人所形成的「簡單可依賴」的核心文化,深深地植根於網路。這是一個充滿朝氣、求實坦誠的公司,以技術改變生活,推動人類的文明與進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為己任,正朝著更為遠大的目標而邁進。

(5)2015年百度在大數據統計擴展閱讀:

網路大事記:

1、2000年

李彥宏創建網路,夢想啟航。

推出獨立搜索門戶.com,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2001年

推出獨立搜索引擎,直接服務用戶,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3、2002年

實施「閃電計劃」,中文搜索體驗超越google。

4、2003年

網路超越Google,成為中國網民首選的搜索引擎。

網路發布圖片搜索、新聞搜索。

網路貼吧上線,後成為全球最大中文社區。

5、2004年

成為億萬中國網民首選的搜索引擎,在中文搜索市場居於明顯領先地位。

中國手機用戶達2.7億,推出網路WAP搜索,手機上也能使用網路。

6、2005年

開放首頁一周救助海嘯受難人民。

推出 「網路知道」。

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創造了中國概念股的美國神話,首日股價漲幅達354%。

7、2006年

網路上線,成為全球最大中文網路全書。

8、2007年

《INTERNET GUIDE 2007中國互聯網調查報告》顯示,2006年網路的用戶到達率達到80.79%。

網路首頁從「網路搜索」改為「網路一下」。

9、2008年

網路入選FT《英國金融時報》「中國十大世界級品牌」,是唯一入選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網路加入聯合國全球契約,填補中國互聯網企業該領域空白。

上海研發中心成立,啟動創新「阿拉丁」模式。

10、2009年

推出 「框計算」技術理念
正式遷入新辦公和研發大樓「網路大廈」,開啟嶄新夢想。

11、2010年

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來網路視察。

網路十周年,李彥宏發布未來十年三大願景。

網路鳳巢成功切換,Q1業績大幅增長。

網路輸入法正式上線 10年搜索技術積累作強力後盾。

網路成為互聯網首個國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創立愛奇藝。

12、2011年

網路網頁搜索市場份額達83.6%再創歷史新高。

3.06億美元戰略投資去哪兒。

網路知道合作開放平台上線。

網路領跑雲計算 獲發改委專項最高支持。

13、2012年

成立LBS事業部,向移動業務轉型。

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來網路調研。

14、2013年

收購糯米。

建立IDL(深度學習研究院)。

19.1億美元收購91無線。

15、2014年

網路糯米整合完成,布局O2O。

發布網路錢包,打通移動生態閉環。

網路發布大數據引擎,首次對外開放大數據能力。

網路建立美國研發中心,任命吳恩達為首席科學家。

網路發布葡語搜索,技術創新受最高領導人認可。

網路地圖市場持續保持第一,市場份額差距拉大。

網路Q3移動營收佔比突破36%,移動流量首超PC。

網路雲計算(陽泉)中心正式啟用。

2014移動應用分發市場,網路前三季市場份額居首。

網路投資Uber,開啟中美互聯網合作新模式。

16、2015年

網路十五周年,李彥宏發表演講:始終相信技術的力量。

李彥宏兩會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

網路糯米發布「會員+」戰略,3年追投200億顛覆產業格局。

網路啟動"航母計劃" 將對投資者開放優質資產。

讓搜索「秘書化」,度秘亮相網路世界大會。

網路成為中國市場Windows 10搜索引擎。

網路宣布與攜程達成換股協議。

網路中信聯合發起百信銀行,開創「互聯網+金融」新模式。

網路聯合安聯高瓴發起互聯網保險公司,「互聯網+金融」布局再下一城。

網路地圖領跑行業,超70%市場份額穩居第一。

烏鎮互聯網大會:國家領導人點贊無人車。

攜手國金證券,網路拿下互聯網金融「三板斧」。

17、2016年

網路機器翻譯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成最普惠科研項目。

網路發布智慧汽車戰略。

網路宣布業務架構重組,成立「網路搜索公司」。

網路地圖宣布國際化戰略,年底覆蓋150個國家。

網路入選全球50大創新公司,人工智慧專利超1500項。

網路大腦AI平台正式發布。

網路成立「百金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

網路創建獨立風投公司,新成立的網路風投將專注於人工智慧,以及AR、VR等下一代科技創新項目,集中投資於早期項目,第一期基金規模將達2億美金。

網路推出醫療大腦,正式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醫療健康行業。

網路成立網路資本(Bai Capital),一期基金規模200億元人民幣。

18、2017年

網路與河北省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將雄安打造為AI-City智能城市新標桿。

網路與華為、小米分別達成戰略合作。在「軟硬結合」的AI思維下,網路將持續發展更多合作夥伴。

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名單公布,網路主導建設自動駕駛國家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台。

2017網路世界大會召開,網路宣布2018年將量產無人車,同時網路首款標桿性人工智慧硬體產品raven H面世。

網路發布了集搜索和信息流雙引擎於一體的手機網路10.0,引領新移動時代的新交互體驗。

網路矽谷第二個研發中心正式運營,網路西雅圖研發中心也同時成立,這標志著網路在北美核心技術圈的布局初步完成。

網路舉辦全球首個AI開發者大會,首次發布人工智慧開放平台的整體戰略、技術和解決方案。會上陸奇表示,網路將「All in AI」。

李彥宏乘坐無人車輛開上五環,收到無人車歷史上第一張罰單。四個月後,北京自動駕駛新規出台。

成立不足9個月的網路信息流業務日活躍用戶破億。在搜索+信息流」雙引擎強力推動下,信息流迅速成為國內又一個超級應用。

網路與中國農業銀行達成戰略合作,並成立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通過AI Fintech聯合創新,雙方將共推銀行業進入智能金融新時代。

網路發布新使命: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德國總理默克爾見證下,網路與德國博世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能車聯網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網路推出Apollo(阿波羅)自動駕駛平台,向汽車行業及合作夥伴提供了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體平台。這是全球范圍內自動駕駛技術的第一次系統級開放。

網路在人工智慧領域公開的中國專利申請超過2000項,國外專利申請數百項。專利布局幫助網路搶占技術制高點。

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網路牽頭籌建的中國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揭牌。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公布2017年十大突破技術,網路憑借領先的人臉識別技術登上榜單,包攬人工智慧所有獎項。

前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加盟網路,出任網路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網路人工智慧機器人小度參加《最強大腦》,對戰三位人類選手二勝一平未嘗敗績。

參考資料:

網路-網路(網路公司)

6. 百度裡面的知道大數據是如何統計出來的

你看你在使用網路搜索,地址跳轉的時候後面都帶有參數,這些參數記錄的就是訪問者的各項參數信息,比如搜索詞,訪問次數,相關搜索之類。。然後網路有一套相關演算法可以計算吧,就像網路排名那樣

7. 以大數據時代為題寫一篇年終總結

進入2012年,大數據(big 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
大數據時代來臨
據,並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它已經上過《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的專欄封面,進入美國白宮官網的新聞,現身在國內一些互聯網主題的講座沙龍中,甚至被嗅覺靈敏的國金證券、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等寫進了投資推薦報告。
數據正在迅速膨脹並變大,它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雖然很多企業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數據爆炸性增長帶來問題的隱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越來越多的意識到數據對企業的重要性。
正如《紐約時報》2012年2月的一篇專欄中所稱,「大數據」時代已經降臨,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將日益基於數據和分析而作出,而並非基於經驗和直覺。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里·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政府,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
大數據時代,什麼最貴?
十年前,葛大爺曾說過,「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深以為然。只是,十年後的今天,大數據時代也帶來了身價不斷翻番的各種數據。由於急速拓展的網路帶寬以及各種穿戴設備所帶來的大量數據,數據的增長從未停歇,甚至呈井噴式增長。[7]
一分鍾內,微博推特上新發的數據量超過10萬;社交網路「臉譜」的瀏覽量超過600萬……
這些龐大數字,意味著什麼?
它意味著,一種全新的致富手段也許就擺在面前,它的價值堪比石油和黃金。
事實上,當你仍然在把微博等社交平台當作抒情或者發議論的工具時,華爾街的斂財高手們卻正在挖掘這些互聯網的「數據財富」,先人一步用其預判市場走勢,而且取得了不俗的收益。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做的。
這些數據都能幹啥。具體有六大價值:
●1、華爾街根據民眾情緒拋售股票;
●2、對沖基金依據購物網站的顧客評論,分析企業產品銷售狀況;
●3、銀行根據求職網站的崗位數量,推斷就業率;
●4、投資機構搜集並分析上市企業聲明,從中尋找破產的蛛絲馬跡;
●5、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依據網民搜索,分析全球范圍內流感等病疫的傳播狀況;
●6、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競選團隊依據選民的微博,實時分析選民對總統競選人的喜好。[1]
可視化

「數據是新的石油。」亞馬遜前任首席科學家Andreas Weigend說。Instagram以10億美元出售之時,成立於1881年的世界最大影像產品及服務商柯達正申請破產。
大數據是如此重要,以至於其獲取、儲存、搜索、共享、分析,乃至可視化地呈現,都成為了當前重要的研究課題[1] 。
「當時時變幻的、海量的數據出現在眼前,是怎樣一幅壯觀的景象?在後台注視著這一切,會不會有接近上帝俯視人間星火的感覺?」
這個問題我曾請教過劉建國,中國著名的搜索引擎專家。劉曾主持開發過國內第一個大規模中英文搜索引擎系統「天網」。
要知道,劉建國曾任至網路的首席技術官,在這樣一家每天需應對網民各種搜索請求1.7億次(2013年約為8.77億次)的網站中,如果只是在後台靜靜端坐,可能片刻都不能安心吧。網路果然在提供搜索服務之外,逐漸增添了網路指數,後又建立了基於網民搜索數據的重要產品「貼吧」及網路統計產品等。
劉建國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想了很久,似乎陷入了回憶,嘴角的笑容含著詭秘。
倒是有公司已經在大數據中有接近上帝俯視的感覺,美國洛杉磯就有企業宣稱,他們將全球夜景的歷史數據建立模型,在過濾掉波動之後,做出了投資房地產和消費的研究報告。
在數據可視化呈現方面,我最新接收到的故事是,一位在美國思科物流部門工作的朋友,很聰明的印度裔小夥子,被Facebook高價挖角,進入其數據研究小組。他後來驚訝地發現,裡面全是來自物流企業、供應鏈方面的技術人員和專家,「Facebook想知道,能不能用物流的角度和流程的方式,分析用戶的路徑和行為。」

8. 什麼是百度大數據

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的方法[2])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說起大數據,就要說到商業智能:
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簡稱:BI),又稱商業智慧或商務智能,指用現代數據倉庫技術、線上分析處理技術、數據挖掘和數據展現技術進行數據分析以實現商業價值。

商業智能作為一個工具,是用來處理企業中現有數據,並將其轉換成知識、分析和結論,輔助業務或者決策者做出正確且明智的決定。是幫助企業更好地利用數據提高決策質量的技術,包含了從數據倉庫到分析型系統等。


商務智能的產生發展
商業智能的概念經由Howard Dresner(1989年)的通俗化而被人們廣泛了解。當時將商業智能定義為一類由數據倉庫(或數據集市)、查詢報表、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數據備份和恢復等部分組成的、以幫助企業決策為目的技術及其應用。

商務智能是20世紀90年代末首先在國外企業界出現的一個術語,其代表為提高企業運營性能而採用的一系列方法、技術和軟體。它把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到整個企業,不僅為企業提供信息獲取能力,而且通過對信息的開發,將其轉變為企業的競爭優勢,也有人稱之為混沌世界中的智能。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出他們對BI的需求,把BI作為一種幫助企業達到經營目標的一種有效手段。

目前,商業智能通常被理解為將企業中現有的數據轉化為知識,幫助企業做出明智的業務經營決策的工具。這里所談的數據包括來自企業業務系統的訂單、庫存、交易賬目、客戶和供應商資料及來自企業所處行業和競爭對手的數據,以及來自企業所處的其他外部環境中的各種數據。而商業智能能夠輔助的業務經營決策既可以是作業層的,也可以是管理層和策略層的決策。

為了將數據轉化為知識,需要利用數據倉庫、線上分析處理(OLAP)工具和數據挖掘等技術。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商業智能不是什麼新技術,它只是ETL、數據倉庫、OLAP、數據挖掘、數據展現等技術的綜合運用。

把商業智能看成是一種解決方案應該比較恰當。商業智能的關鍵是從許多來自不同的企業運作系統的數據中提取出有用的數據並進行清理,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性,然後經過抽取(Extraction)、轉換(Transformation)和裝載(Load),即ETL過程,合並到一個企業級的數據倉庫里,從而得到企業數據的一個全局視圖,在此基礎上利用合適的查詢和分析工具、數據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這時信息變為輔助決策的知識),最後將知識呈現給管理者,為管理者的決策過程提供支持。

企業導入BI的優點
1.隨機查詢動態報表

2.掌握指標管理

3.隨時線上分析處理

4.視覺化之企業儀表版

5.協助預測規劃

導入BI的目的
1.促進企業決策流程(Facilitate the Busi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BIS增進企業的資訊整合與資訊分析的能力,匯總公司內、外部的資料,整合成有效的決策資訊,讓企業經理人大幅增進決策效率與改善決策品質。

2.降低整體營運成本(Power the Bottom Line):BIS改善企業的資訊取得能力,大幅降低IT人員撰寫程式、Poweruser製作報表的時間與人力成本,而彈性的模組設計介面,完全不需撰寫程式的特色也讓日後的維護成本大幅降低。

3.協同組織目標與行動(Achieve a Fully Coordinated Organization):BIS加強企業的資訊傳播能力,消除資訊需求者與IT人員之間的認知差距,並可讓更多人獲得更有意義的資訊。全面改善企業之體質,使組織內的每個人目標一致、齊心協力。

商業智能領域的技術應用
商業智能的技術體系主要有數據倉庫(Data Warehouse,DW)、聯機分析處理(OLAP)以及數據挖掘(Data Mining,DM)三部分組成。

數據倉庫是商業智能的基礎,許多基本報表可以由此生成,但它更大的用處是作為進一步分析的數據源。所謂數據倉庫(DW)就是面向主題的、集成的、穩定的、不同時間的數據集合,用以支持經營管理中的決策制定過程。多維分析和數據挖掘是最常聽到的例子,數據倉庫能供給它們所需要的、整齊一致的數據。

在線分析處理(OLAP)技術則幫助分析人員、管理人員從多種角度把從原始數據中轉化出來、能夠真正為用戶所理解的、並真實反映數據維特性的信息,進行快速、一致、交互地訪問,從而獲得對數據的更深入了解的一類軟體技術。

數據挖掘(DM)是一種決策支持過程,它主要基於AI、機器學習、統計學等技術,高度自動化地分析企業原有的數據,做出歸納性的推理,從中挖掘出潛在的模式,預測客戶的行為,幫助企業的決策者調整市場策略,減少風險,做出正確的決策。

商業智能的應用范圍
1.采購管理

2.財務管理

3.人力資源管理

4.客戶服務

5.配銷管理

6.生產管理

7.銷售管理

8.行銷管理

商業智能實施步驟

商業智能系統處理流程[1]
商業智能(BI)作為一個概念,描述與業務緊密結合,並且根據需要進行相關特性展示和數據處理的過程。

為了讓數據「活」起來,往往需要利用數據倉庫、數據挖掘、報表設計與展示、聯機在線分析(OLAP)等技術。數據或者數據源包含的種類繁多,例如存儲在關系型資料庫中的,在外圍數據文件中的,在業務流中實時產生存儲在內存中的等等。而商業智能最終能夠輔助的業務經營決策,既可以是操作層的,也可以是戰術層和戰略層的決策。

這些分析有財務管理、點擊流分析(Clickstream)、供應鏈管理、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客戶分析等。商業智能關注的是,從各種渠道(軟體,系統,人,等等)發掘可執行的戰略信息。商業智能用的工具有抽取(Extraction)、轉換(Transformation)和載入(Load)軟體(搜集數據,建立標準的數據結構,然後把這些數據存在另外的資料庫中)、數據挖掘和在線分析(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允許用戶容易地從多個角度選取和察看數據)等 。



商業智能系統的功能
商業智能系統應具有的主要功能:

數據倉庫:高效的數據存儲和訪問方式。提供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存儲,容量大,運行穩定,維護成本低,支持元數據管理,支持多種結構,例如中心式數據倉庫,分布式數據倉庫等。存儲介質能夠支持近線式和二級存儲器。能夠很好的支持現階段容災和備份方案。

數據ETL:數據ETL支持多平台、多數據存儲格式(多數據源,多格式數據文件,多維資料庫等)的數據組織,要求能自動化根據描述或者規則進行數據查找和理解。減少海量、復雜數據與全局決策數據之間的差距。幫助形成支撐決策要求的參考內容。

數據統計輸出(報表):報表能快速的完成數據統計的設計和展示,其中包括了統計數據表樣式和統計圖展示,可以很好的輸出給其他應用程序或者Html形式表現和保存。對於自定義設計部分要提供簡單易用的設計方案,支持靈活的數據填報和針對非技術人員設計的解決方案。能自動化完成輸出內容的發布。

分析功能:可以通過業務規則形成分析內容,並且展示樣式豐富,具有一定的交互要求,例如預警或者趨勢分析等。要支持多維度的聯機在線分析(OLAP分析),實現維度變化、旋轉、數據切片和數據鑽取等。幫助決策做出正確的判斷。

典型的商業智能系統
典型的商業智能系統有:

客戶分析系統、菜籃分析系統、反洗錢系統、反詐騙系統、客戶聯絡分析系統、市場細分系統、信用計分系統、產品收益系統、庫存運作系統以及與商業風險相關的應用系統等。

[編輯]商業智能解決方案廠商
提供商業智能解決方案的著名IT廠商包括微軟、IBM、Oracle、Microstrategy、Business Objects、Cognos、SAS等

9. BAT三巨頭開始挖掘大數據

BAT三巨頭開始挖掘大數據
阿里巴巴CTO即阿里雲負責人王堅博士說過一句話:雲計算和大數據,你們都理解錯了。
實際上,對於大數據究竟是什麼業界並無共識。大數據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信息革命帶來的除了信息的更高效地生產、流通和消費外,還帶來數據的爆炸式增長。「引爆點」到來之後,人們發現原有的零散的對數據的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費。移動互聯網浪潮下,數據產生速度前所未有地加快。人類達成共識開始系統性地對數據進行挖掘。這是大數據的初心。數據積累的同時,數據挖掘需要的計算理論、實時的數據收集和流通通道、數據挖掘過程需要使用的軟硬體環境都在成熟。
概念、模式、理論很重要,但在最具實干精神的互聯網領域,行動才是最好的答案。國內互聯網三巨頭BAT坐擁數據金礦,已陸續踏上了大數據掘金之路。
BAT都是大礦主,但礦山性質不同
數據如同蘊藏能量的煤礦。煤炭按照性質有焦煤、無煙煤、肥煤、貧煤等分類,而露天煤礦、深山煤礦的挖掘成本又不一樣。與此類似,大數據並不在「大」,而在於「有用」。價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數量更為重要。
網路擁有兩種類型的大數據:用戶搜索表徵的需求數據;爬蟲和阿拉丁獲取的公共web數據。
阿里巴巴擁有交易數據和信用數據。這兩種數據更容易變現,挖掘出商業價值。除此之外阿里巴巴還通過投資等方式掌握了部分社交數據、移動數據。如微博和高德。
騰訊擁有用戶關系數據和基於此產生的社交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分析人們的生活和行為,從裡面挖掘出政治、社會、文化、商業、健康等領域的信息,甚至預測未來。
下面,就將三家公司的情況一一掃描與分析。
一、網路:含著數據出生且擁有挖掘技術,研究和實用結合
搜索巨頭網路圍繞數據而生。它對網頁數據的爬取、網頁內容的組織和解析,通過語義分析對搜索需求的精準理解進而從海量數據中找准結果,以及精準的搜索引擎關鍵字廣告,實質上就是一個數據的獲取、組織、分析和挖掘的過程。
除了網頁外,網路還通過阿拉丁計劃吸收第三方數據,通過業務手段與葯監局等部門合作拿到封閉的數據。但是,盡管網路擁有核心技術和數據礦山,卻還沒有發揮出最大潛力。網路指數、網路統計等產品算是對數據挖掘的一些初級應用,與Google相比,網路在社交數據、實時數據的收集和由數據流通到數據挖掘轉換上有很大潛力,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2月底在北京出差時,寫了一篇《搜索引擎的大數據時代》發在虎嗅。創造了零回復的記錄。盡管如此,仍然沒有打消我對搜索引擎在大數據時代深層次變革的思考。 搜索引擎在大數據時代面臨的挑戰有:更多的暗網數據;更多的WEB化但是沒有結構化的數據;更多的WEB化、結構化但是封閉的數據。這幾個挑戰使得數據正在遠離傳統搜索引擎。不過,搜索引擎在大數據上畢竟具備技術沉澱以及優勢。
接下來,網路會向企業提供更多的數據和數據服務。前期網路與寶潔、平安等公司合作,為其提供消費者行為分析和挖掘服務,通過數據結論指導企業推出產品,是一種典型的基於大數據的C2B模式。與此類似的還有Netflix的《紙牌屋》美劇,該劇的男主角凱文·史派西和導演大衛·芬奇都是通過對網路數據挖掘之後,根據受歡迎情況選中的。
網路還會利用大數據完成移動互聯網進化。核心攻關技術便是深度學習。基於大數據的機器學習將改善多媒體搜索效果和智能搜索,如語音搜索、視覺搜索和自然語言搜索。這將催生移動互聯網的革命性產品的出現。盡管網路已經出發,其在大數據上可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在數據收集方面,網路需要聚合更多高價值的交易、社交和實時數據。例如加強自己貼吧知道的社交能力、盡快讓地圖服務與O2O結合進而掌握交易數據,以及推進移動App、穿戴式設備等數據收集系統。
在數據處理技術上,網路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加強自己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探索,在多媒體和中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已經有一些進展;雲存儲、雲計算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逐步完善。但深度學習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網路等探索者還有很多待解問題,如:無監督式學習、立體圖像識別。
在數據變現方面,網路需將數據挖掘能力、數據內容聚合和提取等形成標准化的服務和產品,進而開拓大數據領域的企業和開發者市場。而不僅僅是頗為個性化、定製化地為大型企業提供解決。
網路的優勢體現在海量的數據、沉澱十多年的用戶行為數據、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領域的前沿研究。在技術人才方面網路是聚集國內最多大數據相關領域頂尖人才的公司。聽說網路前段時間花五千萬挖了數據挖掘、自然語言處理、深度學習領域的十來位大牛,包括一些學者和教授。例如Facebook科學家徐偉。
在挖人上,捨得花錢不夠,還得用心。對於真正的大牛來說,錢只是一個影響因素。能否實現自己的夢想,公司的資源能否幫助自己的研究至關重要。徐偉在回國前就曾問過其他從矽谷回國工程師的意見,得到答案是積極的,最終促成他作出決定。
總體來看,網路擁有大數據也具備大數據挖掘的能力,並且正在進行積極地准備和探索。在加強面向未來的研究和人才布局的同時,也注重實用性的技術產出。
二、騰訊:數據為產品所用,自產自銷
微創新提出者金錯刀有個關於騰訊的故事。 1999年騰訊公司剛剛成立不久,天使投資人劉曉松決定向其注資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發現,「當時雖然他們的公司還很小,但已經有用戶運營的理念,後台對於用戶的每一個動作都有記錄和分析。」而另一個投資人卻因為馬化騰在公司很小時就花錢在數據上表示不滿。此後騰訊的產品生產及運營、騰訊游戲的崛起都離不開對數據的重視。
騰訊擁有社交大數據,在企鵝帝國完成數據的製造、流通、消費和挖掘。 騰訊大數據目前釋放價值更多是改進產品。據騰訊Q1財報,增值服務占總收入的78.7%;電子商務業務佔14.1%;網路廣告收入佔6.3%。從廣告收入比例可以看出騰訊的大數據在精準營銷領域暫時還未大量釋放出價值。與其產品線對應的GMAIL、Google+的Google以及社交巨頭Facebook則通過廣告賺得盆滿缽滿。
在筆者看來,騰訊的思路主要是補齊產品,注重QZONE、微信、電商等產品的後端數據打通。例如最近騰訊微博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好友關系自動分組、低質量信息自動過濾、優質信息分類閱讀等智能化功能。明顯的用數據改進產品的思路。 那麼如果騰訊要深入大數據挖掘缺少什麼呢?筆者認為其只需馬化騰「摁下啟動按鈕」。數據已經准備好了,就差模式,也就是找到需求或者能更深層次驅動大數據利用的產品,而不是用大數據改進自己的產品。騰訊還在觀望,等其他人去試錯驗證出一套模式或者產品後,自己可以「站在巨人肩上」。這是騰訊的典型思維。
在人才方面,騰訊很早便開始重金挖人。尤其是2010年在Google宣布退出中國後,Google圖片搜索創始人朱會燦、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顏偉鵬、Google中日韓文搜索演算法的主要設計者,《浪潮之巔》及《數學之美》作者吳軍相繼加入騰訊。搜搜花了很多錢,但被認定為一款無法承載騰訊重託的產品,最後這些大牛都走了。大都回Google了。
騰訊在大數據領域也缺少技術帶頭人。其對公關也不重視。技術大牛很少出來做報告,更不會向網路、阿里那樣主動包裝宣傳技術大牛。其技術雖然低調,但執行力很強。據騰訊的程序員朋友說封閉開發、集體加班是常有的事情。但配套的重金激勵也能跟上。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騰訊用制度保障技術產出。另外騰訊在高校合作領先一步,在2010年便與清華大學合作成立了清華騰訊聯合實驗室。這么看騰訊的技術人才這塊似乎有短板。會不會到時候馬化騰按下啟動按鈕,發現沒數據挖掘能力呢?不會,騰訊搞不定數據挖掘,到時候依然可以挖到大牛,甚至讀論文來搞定這事兒。數據挖掘已較為成熟。數據挖掘實際是資料庫、統計學、機器學習三個領域的融合。在學術界已經發展多年。不過自然語言識別和深度學習等方面要趕上網路,就難了。除非將網路的數據和眾大牛一起倒騰過來。
總體來看,騰訊目前的大數據策略是先將產品補全,產品後台數據打通,形成穩定生態圈。本階段先利用大數據挖掘改進自己的產品。後期有成熟的模式合適的產品,則利用自家的社交及關系數據時,開展對大數據的進一步挖掘。
三、阿里巴巴:坐擁金數據,嘗試做面向未來的數據集市
阿里巴巴B2B出身,在外貿蓬勃的大環境下,依靠服務中小企業發家。淘寶、支付寶等toC的產品出生前,阿里並不依賴也不擅長技術。業界普遍認為阿里沒有技術基因。直到淘寶、支付寶以及天貓三個產品後,對海量用戶大並發量交易、海量貨架數據的管理、安全性等方面的嚴苛要求,阿里完成進化,在電商技術上取得不菲的成績。在一段時期阿里仍然浪費了手裡掌握的大量數據。這些數據還是「最值錢」的金數據。
數據挖掘無非是從原始數據提取價值。阿里現有的數據產品例如數據魔方、量詞統計、推薦系統、排行榜以及時光倒流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BI(商業智能),沒到大數據的階段。「大數據」浪潮襲來,阿里提出「數據、金融和平台」戰略。前所未有地重視起對數據的收集、挖掘和共享。馬雲在「退居」前動不動都對外提「數據」。有位阿里朋友甚至開玩笑說,馬雲英文名可以從Jack Ma改為Data Ma。阿里現CEO陸兆禧曾做過CDO,首席數據官。為了用數據來驅動阿里電商帝國,阿里還成立了橫跨各大事業部的「數據委員會」。
阿里的各項投資案也顯示其整合、利用和完善數據的野心:新浪微博的社交及媒體數據、高德的地圖數據和線下數據以及友盟的移動應用數據,都是其數據及平台戰略的一部分。數據戰略正在首席人工智慧官(CBO)車品覺領頭下逐步落地,王堅的雲為其提供基礎設施、基礎技術支撐。
就在馬雲退休之後,王堅對外透露其跟馬雲開玩笑說的一句話:阿里巴巴對數據的理解深度,不會超過蘇寧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估計馬雲不一定認同他這話。馬雲對大數據已經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考量。馬雲曾經說過其對大數據的思考。大致意思是:現在從信息時代進入數據時代了。區別是信息時代更多的是精英玩的游戲。我比別人聰明,我能提取出信息出來;數據時代,別人比我聰明,將數據開放給更聰明的人處理,數據即資產,分析即服務。
計算機發展的過程是從象牙塔、到平民到草根。大數據也是這樣,一開始在象牙塔階段,少數精英公司才能玩;但到後面只要有數據就有價值。數據也有所有權,產生數據、流通數據、挖掘數據的都會獲得相應的價值。而阿里擅長的便是「建立市場」,建立一個數據交易市場。屆時任何個人和企業都可以將數據和挖掘服務拿上去,交易。初期阿里會將自己珍藏的電商和信用數據逐步放到上面。 有數據的人,拿上去賣,或者讓別人分析,分析即服務。沒有數據的人,即可以去買,也可以去幫別人挖掘,做礦工。
阿里並不是技術驅動,而是業務驅動的。因此在技術層面我們看到,基於前面提到的阿里大數據思路,其技術重心主要在系統層面。阿里擁有LVS(Linux Virtual Server,Linux虛擬伺服器)開源軟體創始人章文嵩,Linux Kernal、文件系統、大牛DBA等領域的大牛。從人才布局可以看到阿里擅長的技術領域,體現在對於並發訪問、電信級別的電商業務的支撐方面的得心應手。在去年雙十一期間,支撐了單日過億的訂單量。鐵道部奇葩網12306在日均40萬時已經不行了。
總體來看,阿里更多是在搭建數據的流通、收集和分享的底層架構。自己並不擅長似乎也不會著重來做數據挖掘的活兒。而是將自己擅長的「交易」生意擴展到數據。讓天下沒有難做的「數據生意」。
總結一下
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現實世界正在加速數字化,每個人,每個物體、每件事情、每一個時間節點,都在向網上映射。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的聯網,使得數字世界正在接近一步步模擬現實世界。歷史、現在和未來都會映射到網上。對大數據的挖掘正是對世界的二次發現和感知。BAT三巨頭已經出發。

10. 大數據分析洞察 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

大數據分析洞察 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_數據分析師考試

1.利用每天數十億次的服務定位數據,呈現出一張動態更新的春節人口大遷徙地圖

在北京中關村工作的孫超,今年除夕下午才坐高鐵回山東老家。與往年不同,對這個大學剛畢業的IT工程師來說,這次他知道自己的回家路線是此時全國最熱門的春節遷徙線路之一。他甚至還知道,除夕當天,從北京遷出的人口是最多的,四川、山東和河南是最熱門的目的地,而老家在河南和四川的人是回家最晚的,因為當天這兩個省遷入的人口最多。

這些讓人耳目一新的「知識」來自於「網路地圖春節人口遷徙大數據」項目——利用網路後台每天數十億次基於地理位置服務(LBS)的定位數據進行計算分析,來展現春節前後人口大遷徙的軌跡與特徵。普通網民只需要訪問「qianxi..com」這個網頁,就可以看到一張遷徙地圖,通過選擇不同的路線、城市和時間,了解全國春運的最新動態,包括當前全國春運最熱的線路,最熱門的遷出遷入城市等。

春運是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最大規模的短期人口遷移活動之一,通訊是人們在遷徙過程中最基本需求之一,因此手機網民與遷徙人群重合度極高,遷徙人群絕大多數都是手機網民。手機上網時使用的定位服務,同時也反映出手機所在位置。網路LBS技術總監顧維灝介紹說,「我們分析的是位置的變化,比如你這會在北京使用手機,過了幾個小時以後發現你在上海使用手機,這就說明你的位置在這幾個小時內在變化。」網路通過雲計算平台的數據處理分析能力,加上精準的定位,打造了一張較為全面、准確、即時的反映人口遷徙狀況的「大遷徙」地圖。

「從這個圖上,可以看出春節人口遷徙的趨勢在哪裡,我們甚至標注了全國300多個地級市,可以即時了解遷徙動態。」顧維灝說,通過時間維度的分析,還可以比較不同日期同一時段遷徙情況的不同。作為一次嘗試,1月25日上線的網路「大遷徙」地圖剛剛在2月14日停止數據更新。

中國傳媒大學調查統計研究所所長沈浩認為,網路本次推出的人口遷徙大數據,用可視化的方式展現了中國春運遷徙的盛況,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創新。

「通過網路人口遷徙數據研究春運人口流向,可為交通部門的政策和服務提供參考,其開放後,也可以為普通百姓、企業提供生活、生產的參考,具有很大的社會價值。」沈浩說。

2.手機定位請求就像一個人的足跡,大數據集合了個人用戶碎片行為

網路的「大遷徙」地圖既讓公眾用另一種方式來體驗春運,也給普通人創造了近距離接觸大數據的機會。

「這張圖顯示了移動地圖乃至移動互聯網對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顧維灝說,移動互聯網之所以「移動」,在我們看來就是可以通過包括定位在內的位置服務,給普通人提供差異化服務。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數量已高達5億,在這個背景下,手機網民產生的定位服務數據量已經是「大數據」的級別。去年8月,網路地圖LBS開放平台就已一天接受35億次的定位服務請求,相當於每秒4萬次。

發現知識正是大數據的真正價值,僅僅存儲數據而不去挖掘內在信息並沒有意義。目前網路LBS開放平台聚集了超過40萬的第三方開發者,為數十萬款APP提供後台定位服務,已覆蓋數億部手機。「有更多的定位需求,就產生更多的數據,我們會根據時間、地點、熱點和區域性,從這些大數據中挖掘出更多知識,產生更多新的產品創意。」顧維灝說,春運遷徙地圖,就是在網路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基礎之上,去挖掘基於地理位置服務特有的數據和特有的知識,從而誕生的一個創新產品。

做遷徙地圖前,網路還做了幾個有意思的事情。如對北京海淀黃庄地鐵站做了分析,通過定位密度反映出人群密度,發現地鐵D出口基本上沒有什麼人走。這種關於公共設施的數據,就可以分享給相關部門參考優化配置。

專家介紹說,手機定位請求就像一個人的足跡,從這個足跡里,可以看出哪些商鋪是熱門的,或者某類人群更喜歡什麼樣的商鋪,這種分析結果可以用來優化線下和線上的交易,「足跡」也可以用來預測、挖掘城市的路況信息,實時發現或者是預測道路的擁堵情況,避開擁堵,走更順暢的道路。

網路高級副總裁王勁認為,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人們隨時隨地都在創造數據,開發者要充分利用大數據進行智慧化運營,開發出新一代應用。網路中的「足跡」、點擊、瀏覽、留言直接反映消費者的性格、偏好、意願等。大數據也可以看成是每個用戶碎片行為的集合。

大數據不僅體量巨大,而且種類繁多。目前互聯網交互數據佔比越來越大,約為大數據總容量的85%,傳統行業的數據大概只有15%。而由於社會全面數字化,數據產生的來源和類型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全球所有信息數據中90%產生於過去兩年,每天新增的數據量有25PB,相當於1500個國家圖書館信息量的總和。

3.大數據的效應不僅僅是在移動互聯網上,將有助於促進信息消費和社會民生

大數據的效用不僅僅是在移動互聯網上,它被認為是繼雲計算、物聯網之後信息技術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對經濟發展、企業的決策、組織和業務流程、個人生活方式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目前,大數據的開發和利用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一些電子商務企業利用大數據做一些研究報告和趨勢分析,而從趨勢看,未來大數據將會拓展到科研和政府管理領域。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對信息技術應用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促使數據獲取、數據存儲更廣泛,如出現雲計算、雲存儲;另一方面激發了信息技術挖掘數據的強烈需求,未來發展更趨向於信息的價值提升和決策智能化,例如建設智慧城市。」神州數碼專家史文釗說。

網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認為,大數據目前在兩個方面表現出最重要的價值,一是促進信息消費,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二是關注社會民生,帶動社會管理創新。

傳統製造業有了大數據,可以從「製造」向「智造」升級——從產品設計端到最終銷售,都可以通過大數據進行智能分析。企業可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科學研發產品,並且精準營銷。目前汽車行業已在藉助大數據,對數億網民與汽車相關的請求進行大數據挖掘,形成行業指數和分析報告,幫助汽車企業了解消費者需求。內容創新方面,手機、電視、冰箱等傳統電子和電器產品,由於有了大數據,產品變得智能化,激發了用戶的新一輪消費需求。消費者的強勁需求,又直接促進了企業利用大數據進行產品形態和內容的創新。

社會管理創新方面,春運遷徙地圖這個普通人親近大數據的案例,是交通領域基於數據的一次新嘗試。未來在教育、就業、公共衛生等眾多關鍵領域,大數據的分析洞察,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分析洞察 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閱讀全文

與2015年百度在大數據統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龍江網路配置什麼路由器 瀏覽:169
如何使用指標導入數據 瀏覽:866
平時用什麼app看nba 瀏覽:503
win10想以管理員身份運行bat文件 瀏覽:85
合並單元格中的其他數據如何排序 瀏覽:331
電腦窗口程序在哪 瀏覽:281
前女友把我微信刪了又加什麼意思 瀏覽:655
win10不識別無線xboxone手柄 瀏覽:403
汽車之家app怎麼看成交價 瀏覽:908
abc文件破解密碼 瀏覽:516
怎麼登錄米家app賬號 瀏覽:165
兆歐表多少轉讀數據 瀏覽:414
多媒體網路通訊 瀏覽:747
文件上的表填不了內容該怎麼辦 瀏覽:899
弟弟迷上網路小說怎麼辦 瀏覽:766
網路上有人想訪問我的地址怎麼辦 瀏覽:730
linux解壓zip亂碼 瀏覽:839
看直播數據用哪個平台最好 瀏覽:730
win10晶元驅動程序版本 瀏覽:763
如何給word添加公式編輯器 瀏覽:666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