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21年監測戶納入標准
按照「人均純收入低於5000元且有返貧風險」的標准,對所有脫貧戶(含脫貧-不享受政策)中不穩定戶進行摸底監測。具體標准如下:
1.家庭中有產業,但產業收入連續2年不持續穩定、不升反降、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
2.家庭中有就業人員,但就業收入連續2年不持續穩定、且有可能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
3.收入結構不合理、補貼性收入過高(占家庭總收入60%以上)且補貼政策到2020年結束或中期調整的。
4.因病、因學、因災、因意外事故、因產業發展失敗等原因造成剛性支出較大、導致收入有可能下降到當前脫貧標准以下的。
5.2019年當年脫貧戶原則上不標注脫貧監測戶。
法律依據
《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第六條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建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大數據平台,建立部門間信息互聯共享機制,完善農村貧困統計監測體系。
B. 有車不能申請貧困戶嗎
法律分析:不可以,有車就不符合貧困補助標准。生活困難才可以辦貧困戶,以下四種情況屬於生活困難:
1、無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扶養人的居民;
2、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或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3、在職人員和下崗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基本生活費以後以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4、其他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居民。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
七、夯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礎性工作
(一)強化扶貧信息的精準和共享
進一步加強建檔立卡工作,提高精準識別質量,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做到「脫貧即出、返貧即入」。剔除不合條件的人口,及時納入符合條件但遺漏在外的貧困人口和返貧人口,確保應扶盡扶。抓緊完善扶貧開發大數據平台,通過埠對接、數據交換等方式,實現戶籍、教育、健康、就業、社會保險、住房、銀行、農村低保、殘疾人等信息與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有效對接。完善貧困人口統計監測體系,為脫貧攻堅提供科學依據。加強貧困人口建檔立卡數據和農村貧困統計監測數據銜接,逐步形成指標統一、項目規范的貧困監測體系。強化扶貧開發大數據平台共享使用,拓展扶貧數據系統服務功能,為脫貧攻堅決策和工作指導等提供可靠手段和支撐。建立脫貧成效鞏固提升監測機制,對脫貧戶實施跟蹤和動態監測,及時了解其生產生活情況。按照國家信息安全標准構建扶貧開發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確保系統和數據安全。開展建檔立卡專項評估檢查。
(二)健全貧困退出機制
嚴格執行貧困退出標准和程序,規范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退出組織實施工作。指導地方修訂完善扶貧工作考核評估指標和貧困縣驗收指標,對超出「兩不愁、三保障」標準的指標,予以剔除或不作為硬性指標,取消行業部門與扶貧無關的搭車任務。改進貧困縣退出專項評估檢查,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組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貧困地區實際的檢查方案,並對退出貧困縣的質量負責。中央結合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工作,對貧困縣退出進行抽查。脫貧攻堅期內扶貧政策保持穩定,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退出後,相關政策保持一段時間。
C. 貧困村退出的程序是什麼
(1)確定任務。每年11月底前,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根據「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將下一年度貧困村退出任務下達到有關鄉鎮和貧困村,並在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標注。
(2)退出申請。每年11月底前,根據擬退出貧困村「兩委」提出的申請,縣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進行初審並在貧困村所在鄉鎮公示無異議後,上報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
(3)審核公告。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對擬退出貧困村組織有關部門或第三方評估核查。對符合退出條件的貧困村,由市級政府批准退出,並在貧困村所在縣公告。
(4)備案銷號。市級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將貧困村退出結果報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備案。縣級扶貧部門負責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和省脫貧攻堅「六有」大數據平台中對退出貧困村進行銷號標注。
(3)青海省扶貧攻堅大數據平台擴展閱讀
貧困村「七有一低於」具體指標解讀:
一低於:貧困發生率低於3%:17號文件中原表述為「貧困村發生率低於(等於)國家對貧困村脫貧要求的貧困發生率」,且文件中的《貧困村脫貧摘帽認定表》將貧困發生率定為5%以下。根據中央16號文件精神,現已明確貧困村要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必須降至3%以下。
七有
1、有硬化路:指有水泥路或瀝青路通行政村村委會或村小學所在地,通到行政村村口,路基寬4.5米(含)以上,路面寬3.5米(含)以上。
2.有水喝:通過打井、水櫃、水窖、引用山泉水、自來水等方式解決飲水問題,且行政村內有水喝的農戶比例達到95%(含)以上。
3、有穩固住房:指行政村內95%以上農戶有穩固住房,房屋標准與貧困人口「有穩固住房」指標要求一致。
4、有電用:指行政村內95%以上農戶接通生活用電,認定達標,不要求生產用電。
5、有服務設施:指行政村村委所在地有辦公場所、有宣傳欄、行政村內有衛生室,村內無衛生室但群眾在距離住所5公里可解決就醫的也可視為有衛生室(距離是5公里,還是3公里,或者10公里,各地情況不一樣,明天討論時大家可以提意見);行政村內有籃球場或文化室(農家書屋)或戲台等。
6、有電視看:指所有自然屯通過無線發射信號、衛星接收設備、有線信號等方式,能收聽收看中央或廣西的廣播電視節目,群眾能了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新聞信息。
7、有醫療保險:指行政村內95%以上的農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D. 扶貧不力被約談是什麼情況
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對綜合評價較差且發現突出問題的4省,約談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說。近日,十二屆全國人大會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在京開幕,受國務院委託,劉永富作了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的報告。
E. 如何實施政府大數據平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領域的數據量都在爆發式增長,尤其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it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之後,數據的增長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大數據如浪潮般席捲而來,人類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不僅僅只是一次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與治理理念的全方位變革,尤其在政府治理領域,大數據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潛力和創新空間。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應充分重視大數據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價值,牢牢抓住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提供的創新機遇,切實提高各級政府部門的治理能力。
一、大數據為政府治理理念轉型帶來新機遇
治理理念的轉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前提,理念的轉型需要新文化、新思維的融入,大數據所蘊含的數據文化與數據思維恰好可以為治理理念轉型提供突破口,基於大數據探索政府治理的多元、多層、多角度特徵,最終實現以政府為主體的政府管制理念向以協同共治、公共服務為導向的政府治理理念的轉型。在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的依據不再是個人經驗和長官意志,而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在過去深入群眾、實地調研考察的基礎上,系統採集的客觀數據和實證分析的科學結果將成為最為重要的政府決策依據。「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的特徵和「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理念將成為政府治理理念轉型的核心要義。
二、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模式創新帶來新機遇
大數據通過把數學演算法運用於海量數據,從數據中尋找相關關系,通過這種相關性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這是大數據方法論的核心思想。此外,依託於大數據技術和平台,通過外包、眾包等靈活的組織方式,可以推動政府治理的組織架構從科層、分割、封閉向開放、協同、合作轉型,因此把大數據的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政府治理領域,是實現政府治理模式創新的有效路徑。基於上述方法論,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模式創新帶來的新機遇主要包括: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治理、從單兵作戰型管理到協作共享型治理、從被動響應型管理到主動預見型治理、從電子政務管理到政府2.0治理、從風險隱蔽型管理到風險防範型治理,最終實現全面數據驅動的治理模式創新。
三、大數據為政府決策科學化帶來新機遇
隨著公共事務的日益復雜,僅憑個人感知已經很難全面了解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做出正確判斷,政府部門想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就需要把大數據思維與技術運用到政府治理與決策中,依靠大規模數據的收集來直觀呈現經濟社會運行規律,通過相應的數據挖掘來輔助政府部門進行科學決策。大數據為政府決策科學化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決策的制定階段,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決策不再是個別領導幹部「拍腦袋」做出的,而是通過「用數據說話」,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數據)做出決策,這樣的政府決策是在對客觀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充分了解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做出的,這樣大大提高了決策的精準性、適用性和科學化水平;其次,在決策實施效果的跟蹤反饋階段,通過物聯網和社交網路的普及,大量的客觀數據能夠快速匯集給決策者,通過這些數據對決策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實時監控,能夠更全面地掌握決策的實施效果和下一步的改進方向。
四、大數據為政府服務效能提升帶來新機遇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撐,也是大數據背景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關鍵所在,在政府治理的范疇下,提升政府服務效能主要包括政府部門行政審批的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務產品的質量提高兩個方面。在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方面,大數據可以打通各個政府部門的信息孤島,打破各部門數據的條塊分割,通過構建統一的政府行政審批雲平台,讓數據為老百姓「跑腿辦事」,省去了「跑斷腿、磨破嘴,辦事跑十幾個部門,蓋幾十個公章」的苦惱和無奈,這樣既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又節約了政府開支。在提高公共服務產品質量方面,大數據通過對公共服務產品數據和服務對象數據的挖掘、分析,提升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的精準化、分層化、個性化;通過公共數據的開放和兼容,讓公眾參與到公共服務產品設計、提供和監督等各個環節,實現公共服務產品質量的提高。
F. 甘肅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 怎麼登錄
額吃飯時
G. 如何修改精準扶貧大數據平台的信息
一是全力抓好「兩個階段」的工作,第一階段是調整核定的扶貧對象錄入國家數據平台,第二階段是完成對貧困對象各類資料的建檔和「1+17」專項扶貧方案因戶施策方案數據資料的建檔錄入工作。二是提高精準扶貧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掌握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新因素、新變化,研究貧困人口生產生活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摸清農村發展的特徵和困難,掌握貧困人口的基本信息。以現階段精準扶貧工作到村、項目到戶、投資到人的要求,科學識別出貧困人口,全面掌握基本信息,實行動態管理。三是確保數據錄入的准確性。要求各鄉鎮如實地填寫上報各類表冊和數據信息,不得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不得偽造和篡改數據信息資料。鄉、村數據信息採集結束後,要進行嚴格的審核把關,最後由縣扶貧負責匯總。四是做到公開、公平、公正。按要求對識別的貧困人口全部登記造冊,建立檔案和數據信息平台。堅持縣、鄉(鎮)、村三級公示制度,公開操作程序,接受群眾監督,嚴防因扶貧對象認定不準確而引發新的矛盾糾紛。
H. 甘肅省精準脫貧七個一批的具體內容
甘肅省在精準識別、完善建檔立卡數據、摸准脫貧需求的基礎上,精準實施 「七個一批」脫貧攻堅:
1.發展生產脫貧一批
2.轉移就業脫貧一批
3.易地搬遷脫貧一批
4.生態補償脫貧一批
5.教育脫貧一批
6.醫療救助脫貧一批
7.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
(8)青海省扶貧攻堅大數據平台擴展閱讀: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省委十二屆十七次全體會議和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精神,持續推動落實「1+17」精準扶貧方案,深化行業扶貧的成效,根據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要求,現就加強和完善「七個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到戶措施,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行清單式管理相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精準聚焦貧困人口。省扶貧辦要加強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數據統計分析,及時向省直相關行業部門提供通過特色產業發展、勞務輸出、易地搬遷、生態保護、加強教育、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等「七個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措施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初步數據。
省直相關行業部門要按照行業政策和標准,組織指導本系統進行逐戶核查,根據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找准「七個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對應貧困人口、區域分布和具體類型,形成通過本行業精準扶貧措施實現精準脫貧的管理清單,並及時對接到全省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
作為行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措施落實、進度統計、巡查督查和成效考核的重要依據,由行業部門實行動態管理,確保「1+17」到戶政策的落實,確保貧困人口得到實實在在的扶持。
二、落實精準幫扶措施。省直相關行業部門要加強「七個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行業扶貧政策的梳理和對接爭取,對「1+17」方案裡面涉及到但扶持力度沒有中央大的,按照中央部署加大扶持力度;方案裡面沒有但中央已經部署的,進一步充實完善,加快推進落實;
中央沒有涉及而我省已經推進的,繼續兌現承諾,加大力度實施。要組織指導本系統逐戶逐人掌握致貧原因,找准行業扶貧政策項目與貧困戶脫貧需求的結合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計劃,督促落實到戶到人幫扶措施,確保每個貧困人口有行業部門政策幫扶,按需求落實幫扶措施。
對已經脫貧的貧困人口,要留出緩沖期,在攻堅期內保持相關行業扶持政策不變,支持力度不減,確保實現穩定脫貧。
三、建立到戶工作台賬。省直相關行業部門要對核准後的通過「七個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措施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認真分析研究,摸清特殊困難和需求,逐級分類建立到戶工作台賬,明確幫扶責任、幫扶內容、完成時限,實行一戶一策、掛圖作戰。
改進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平台行業措施落實進度的統計方式,由行業部門按行業政策標准負責統計內容設計,統計數據採集、審核等工作,每季度負責在全省大數據管理平台錄入,做到信息真實、資料齊全、數據准確、賬實相符,從源頭上解決行業統計數據和大數據平台統計數據「兩張皮」的問題。
四、加強行業動態管理。各級行業部門要按照「1+17」精準扶貧政策,實時監測行業精準扶貧措施落實情況,做到底數清楚、扶持精準,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特別是對返貧、新識別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時納入給予扶持;
對當年預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根據退出驗收辦法,制定完善行業具體驗收標准,並據此提出認定意見,為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退出和貧困縣摘帽提供依據。
五、強化工作指導培訓。省直相關行業部門要根據《甘肅省貧困退出驗收辦法》和《全省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正職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實施方案》規定的考核驗收標准,制定本行業系統清單式政策措施到戶到人實施方案。
圍繞「七個一批」及危房改造、安全飲水等行業指標,加強對基層幹部的業務培訓和工作指導,使基層幹部熟悉和掌握行業到戶到人政策措施,著力提升做好行業精準扶貧的能力和水平;
深入開展調研督查,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推廣典型,不斷推動行業精準扶貧到戶到人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形成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
六、嚴格各級工作責任。各市州、縣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強統籌協調,層層落實責任,充分調動和發揮各行業部門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構建起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做到步調一致、協同作戰、履職盡責。
要健全完善行業部門定期述職制度和行業扶貧考核監督機制,把行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落實情況作為部門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嚴肅查處到戶到人脫貧措施弄虛作假、編造數據等問題。
網路-甘肅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I. 互聯網+精準扶貧 讓扶貧呈現在「陽光」之下
互聯網+精準扶貧 讓扶貧呈現在「陽光」之下
位於安徽省北部的國家級貧困縣利辛縣完成了移動精準扶貧終端的開發、測試以及人員培訓,並將其並投入使用。
J. 村貧困戶幫扶計劃
2017年扶貧辦工作計劃:
(一)目標任務。對新增、返貧的432戶貧困戶728人建檔立卡實行目標管理,對已脫貧的1766戶貧困人口3592人“扶上馬、送一程”進一步鞏固提高脫貧成果。
(二)資金投入。按照“渠道不變,充分授權”的原則,以重點扶貧項目為平台,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撬動金融資本和社會幫扶資金投入扶貧開發,提高資金使用精準度和效益,形成“多個渠道引水、一個龍頭放水”的扶貧投入新格局,2017年計劃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050萬元以上,其中:盟級扶貧專項資金800萬元;縣級財政預算安排550萬元;整合部門資金1500萬元;其它投入200萬元。
(三)“五個一批”分類扶持計劃。依據2016年脫貧攻堅實際,對有勞動能力的,通過發展生產和轉移就業鞏固提高1765人,佔75.4%;對生活在不宜人居住地區的,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脫貧300人(另外鞏固提高300人),佔12.8%;通過發展教育和資助政策脫貧41人,佔1.8%;對喪失基本勞動能力的,通過社會保障兜底脫貧151人,佔6.5%;大病救助84人,佔3.6%。
(四)重點項目實施計劃
1.實施“三到村三到戶”項目。在22個重點貧困村鞏固好規劃、項目、幹部到村到戶工作,年內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100萬元以上作為項目建設資金。重點加大項目實施力度,為鞏固提高區貧縣人脫貧、縣摘帽的成果奠定產業發展基礎。整合“三到村三到戶”項目資金,鼓勵各村改革創新,在充分尊重貧困群眾意願的前提下,採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擔保貼息、先建後補、以獎代投、股份合作等方式,管好用好“三到村三到戶”項目資金,提高“三到村三到戶”項目的使用效率。
2.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2017年全縣易地扶貧搬遷任務300人,將嚴格按照易地扶貧搬遷“十三五”規劃實施搬遷任務,早謀劃、早安排,按每人6萬元的投資標准實施搬遷工程,其中:國家專項資金每人0.8萬元,長期貸款3.5萬元,自治區投入1.7萬元,同時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擬打造2個旅遊扶貧小區。
3.實施金融富民扶貧工程。年內繼續投入“風險補償金”700萬元(農行500萬元、郵儲200萬元),發放貸款規模7000萬元(農行5000萬元、郵儲2000萬元)以上。全面推廣“兩免一直一優先”的貸款模式(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貸款實行免擔保、免利息,開通“綠色通道”,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辦理貸款業務)。縣農行、郵儲銀行開通“綠色通道”集中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惠農卡、集中貸前調查和審查,並開設貸款發放專用窗口,提高辦貸效率,2017年力爭建檔立卡貧困戶金融扶貧貸款覆蓋率達到50%以上。
4.實施定點幫扶工作。做好盟直機關幫扶、縣處級領導及縣直幫扶單位溝通聯系工作,推動幫扶工作取得實效。加強盟、縣兩級定點幫扶工作,加強幫扶責任人的日常管理工作,認真執行對幫扶責任人的具體監督考核辦法,建立健全精準扶貧分數據分析平台,將幫扶工作成效納入到扶貧工作日常考核內容,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確保幫扶工作取得實效。
5.實施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以貧困戶轉變成新型農民為抓手,以實施半軍事化的培訓為主要培訓手段,解決貧困戶及農民培訓不認真、不專一的問題,加大對貧困勞動力培訓和輸出力度,針對全域旅遊和肉驢養殖做好專業技術培訓及電商服務,年內計劃投入72萬元,培訓貧困農牧民720人,力爭就業率達到60%以上。
6.繼續探索扶貧新模式。在條件允許的貧困村,全面推廣資產收益型扶貧模式,幫助貧困戶提高收入;在全縣推廣“點菜式”產業扶貧模式,切實做到因戶因人精準施策;繼續做好全域旅遊扶貧、特色種養殖業扶貧、電商扶貧工作,結合易地扶貧搬遷著力打造農家樂旅遊示範點2處。
(五)加大督查考核力度。認真總結《2016年多倫縣扶貧開發專項考核方案》的基礎上,研究制定2017年工作考核方案,層層壓實責任,傳導壓力,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繼續實行“周調度、月督導、季分析、半年考核”制度,嚴格落實《多倫縣精準扶貧財政資金管理辦法》、《多倫縣勞動力轉移培訓資金管理辦法》、《多倫縣“三到村三到戶”項目檔案管理指導意見》、《多倫縣“三到村三到戶”項目後續管理指導意見》等文件。建立和完善全縣精準扶貧分數據分析平台,聘請國家統計局錫林郭勒調查隊對全縣脫貧攻堅工作鞏固提高情況及滿意度進行調查。
為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確保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根據《中共金寨縣委、金寨縣人民政府關於全力實施“3115”脫貧計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金發[2016]3號)、《金寨縣脫貧攻堅督查巡查工作實施辦法》(金扶〔2017〕7號)及縣委、縣政府有關要求,結合實際,經縣局研究,特製訂2017年度計劃。
一、總體情況
2017年扶貧結對斑竹園鎮王氏祠村,該村現有貧困戶91 戶,295人,其中因病致貧71戶,256人。
王氏祠村我局局機關、執法局、稽查隊、檢驗所共65名幹部職工結對75戶貧困戶,2017年底全部脫貧。
各市場監督管理所由所在鄉鎮安排。
二、目標任務
緊緊圍繞“村出列、戶脫貧”這一中心目標,全年實現斑竹園王氏祠貧困村出列、貧困人口脫貧,確保全面通過國家和省市組織的第三方評估驗收。
三、單位職責
1、制定包幫村脫貧攻堅規劃和年度脫貧計劃。
2、組織本單位全體人員結對幫扶貧困戶,安排每位幹部職工包幫1戶以上,貧困戶。每年在節慶期間,組織開展送溫暖活動2次以上。
3、單位主要負責人每兩月組織召開一次以上村級脫貧攻堅調度會,督促落實包幫措施。
4、幫助包幫村確定重點發展1-2個特色產業項目。
5、負責本單位在縣精準扶貧大數據平台中項目資金和建設進度等數據的定期錄入、更新。督促本單位幹部職工適時核對、更新縣精準扶貧大數據平台、扶貧手冊的信息。
6、安排專人協助包幫村健全完善脫貧攻堅工作檔案,全程參與國家、省第三方評估准備工作。
7、兌現獎懲幹部包幫工作。
四、幫扶幹部職工職責
1、每位幹部職工包幫1戶以上貧困戶。本年度新增加幫扶幹部有江煥啟、何亞群、李德明、付耀、文勇、王柯、鍾佳佳、朱靖8位同志;實職副科以上幹部今年結對2戶貧困戶,分別是張經標、李定炎、付耀、張東明、王宗雙、趙勇偉、陳海平、張雷、黃守新、羅應樺。
2、負責准確核對、填寫個人幫扶的貧困戶大數據平台、扶貧手冊信息,詳細計算收入(包括各項政策補貼)。
3、幫助包幫貧困戶確定1項以上種養等脫貧產業,並落實小額扶貧貸款支持。
4、組織有勞動能力和自我脫貧願望的包幫貧困戶,參加1次以上職業技能培訓或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幫助實現就業增收。
5、幫助落實貧困戶在就醫、就學、創業、住房等方面保障政策。
6、聯系農副產品銷售渠道,每年幫助貧困戶銷售價值2000元以上的農產品。
7、入戶宣傳扶貧政策,幫助樹立“脫貧光榮、勤勞致富、我要脫貧”理念。
8、負責引導貧困戶做好迎接第三方評估准備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為扎實抓好扶貧攻堅工作,確保按時脫貧摘帽,成立以局主要負責人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其他黨組成員為成員的扶貧領導小組,負責扶貧攻堅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和督促檢查等工作。
(二)提高認識。要充分認識定點幫扶制度在加快推進貧困村出列和貧困戶脫貧方面的重要意義,作為“兩學一做”活動有效抓手,牢固樹立“看齊”意識,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責任,超前謀劃,主動銜接,全面做好幫扶工作。
(三)明確責任。幫扶幹部到戶開展幫扶活動2017年脫貧戶每月1次、全年不少於12次,2016年已脫貧戶不少於4次,並按要求上傳幫扶記錄,今年不再上傳照片,每月到戶開展幫扶活動個人自行安排時間,縣局不再集體組織,每人每次發放差旅費100元。各市場監督管理所按照所在鄉鎮扶貧要求開展幫扶。
(四)嚴格考評。對王氏祠村結對幫扶幹部必須按規定完成走訪次數,對當月未走訪的縣局將扣除當月效能獎500元,影響年終全局扶貧工作的扣除當年全部效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