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電腦編程都是英語,中文就不能用來編
中文可以啊,易語言,易安卓,編寫點程序沒問題。
其實中文不適合編程,中文佔用兩個字元,英文是一個,現在會導致程序性能不佳,小程序還好,大型程序直接完蛋。
其次最開始的編程語言都是英文的,但本質上就是對計算機語言的解析,中國現在並沒有人創造類似於C這類的語言,基本全部是衍生於C。況且中文語法多樣性太高,那麼弄出編程語言的復雜性也遠遠高於英文。
最後我個人認為還有一個編碼問題,基本上英語在各類編碼下都可以正常顯示,比如gbk,utf-8,而中文不行還需要額外的轉碼,否則會導致直接成亂碼文字。
本質的原因在於,很多和編程相關的東西,協議等等,都是外國人定義的,那麼也就是針對著「適合英語」,沒有管中文。
② 電腦為什麼不能用漢字編程呢
其實有漢語編程的,但是但是並不實際.
編程的語言知識一種代碼,最終還是轉成2進制,所以理論上用什麼語言編程都是一樣的.
問題在於,編程語言要有嚴格的規定,並且不能重復.
對此,英文比中文更有優勢.
其一,中國人講中文,都有嚴格按語法來說嗎,中文有倒裝,省略,但是這些,電腦是看不懂的.
其二,漢字太多,多音字也很多,用命令的時候不能很快.
其三,參數問題,幾乎通用的參數都是字母加字元,用中文,畫蛇添足了.
其四,一個漢字佔用二個字元,這樣寫的程序顯得臃腫,並且影響編輯.
③ 中文編程和英語編程那個才是編程的未來...
其實我覺得其實中文編程比英文編程還要麻煩,如果全盤中文化的話,就更加,比如英文一個「if」,只需要打兩下,而中文則需要打「如果」,而且現在的鍵盤無法鍵入中文(如果直接鍵入,那那個鍵盤就太大了),打五筆多則需要敲擊10下加一個回車(因為我上面說的if沒有說要空格),拼音的話,如果碰上不好的拼音軟體,還要找。從這個來看,中文編程的速度要比英文慢,初學者是因為對英文不熟悉而造成英文編程比較慢的,到後面就要快很多。中文編程從現在來看最大的好處是,國人看的懂,不用去猜意思(特別是數組的定義名,如果是英文的話,看別人的程序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因為你不知道別人數組還是什麼意思,當別人的程序有錯時,還要他本人在場)。
這就好像數學一樣,你是願意寫「30度的正弦函數為,函數(中間是那個函數)的最大值為」呢,還是願意寫「sin30°=,f(x)max=」呢?中文編程與英文編程的優缺點於此類似。
其實無論是什麼編程,計算機讀到得都是一批數字而已。而且現在有一些編程語言大部分是用數學符號的,比如說C語言系列(其實英文並不是很多,有的大部分是函數名稱(這個人家數學使用的英文啊,沒辦法,而且好打))。
④ 為什麼編程不能用中文代替呢,那麼多代碼不枯燥嗎
易語言是用中文的。為什麼很多語言不是中文,因為設計這門語言的都是國外的,主要是英文方便,輸入簡單,英語在存儲時佔用空間小,不像中文,輸入復雜,存儲佔用空間更大,沒有輸入法還不行,而英文不一樣,系統自帶的就行。很多語言你自己定義的變數你可以用中文,然後你會發現還是英文好用。
⑤ 為什麼代碼要用英文,而不用中文
編程時的代碼用英文而不是中文,這是歷史因素決定的,從編程語言的起源,到編程語言的崛起,都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進行,這些國家使用的基本都是英語,可以說英語是編程語言的母語,中國的互聯網起步比較晚,當我們需要並大量使用編程語言的時候,所有的成熟的編程語言都是英文的了,我們作為一個使用者,而非創造者,代碼用的只能是英文的,而不用中文。
編程語言起源於美國,美國使用的語言是英語,這樣看來,代碼編程用的是英語也就不足為奇了,更重要的是,代碼編程運行需要依賴編譯器和操作系統,比大多數編程語言更早出現的操作系統用的就是英文,為了減少工作量,代碼用跟操作系統同樣使用英文,對程序員來說,工作量和代碼量會大大減少,這么多年發展下來,英文代碼已經形成了成熟的體系,要建立這樣一個成熟的體系,對於中國年輕的互聯網發展來說,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
易語言代碼
計算機編程是新時代能夠改變世界的產物,我們大學生作為中國新生力量,有義務更有能力發展中文代碼編程,讓未來計算機代碼編程世界,有中文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