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誕生已有10年。在這短短的10年間,Java已經發展成Internet時代最偉大的計算機語言,它具有跨平台、純粹的面向對象、適合於單機和網路編程等諸多優點。在桌面系統(如J2SE)、企業分布式計算(如J2EE)以及嵌入式設備(如J2ME)的開發和應用上,Java語言都提供了簡單且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案。Java語言的使用是免費的,全世界許多計算機專家、機構、公司、大學等都在為Java的發展在自己的領域出謀劃策,而這一切都源自於Sun公司天才的構想和富有激情的創造。如今眾多的學子和計算機高手逐漸被Java的魅力所感染,成為Java技術最狂熱的追星族。
國內許多高校在1999年左右開始開設Java類課程。在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Java語言課程更加普及,甚至連文科的專業內也在開設。由於Java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舊的教材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尤其在今天,網路技術日趨成熟,J2EE、J2ME大行其道,許多新技術層出不窮。J2SE 5.0新版本、新特性的推出方便了程序的編寫,這些都使我們感到必須編寫一本高水平的、內容新穎全面的教材,來指導學生的學習。
本書重點放在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Java面向對象基礎編程。萬丈高樓從地起,再好的房子也得從基礎開始,所以本書在數據類型、程序流程式控制制、面向對象概念、類、繼承、介面、字元串、異常以及Java最基礎的類庫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同時,在本書中介紹了線程、輸入輸出技術、圖形界面編程、JDBC資料庫技術等內容。另一方面是網路編程,包括Applet、網路通信技術、Java安全技術、Servlet和JSP技術、J2EE以及J2ME等技術。Java技術框架目前發展得非常龐大,讀者應該對其主要的技術進行了解,以便於今後的進一步學習。其實Java任何一個方面的內容都是非常豐富和精深的,可以很好地解決實際問題,這正是Java的魅力所在。
Ⅱ 個人背景介紹怎麼寫
1. 我叫張三,今年25歲,是一名軟體工程師。
2. 我畢業於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得了學士學位。
3. 在過去三年裡,我在騰訊公司擔任軟體開發工程師,負責移動應用的研發和優化。
4. 我熟練掌握Java和Python編程語言,並且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
5. 空閑時,我喜歡打籃球和彈吉他,這也讓我保持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6. 寫個人背景時,我注重突出自己的技術能力和工作經驗,同時確保信息的准確性和相關性,以便僱主能夠快速了解我的專業背景和潛力。
Ⅲ c語言產生的歷史背景是怎樣的
C語言出現的歷史背景
C語言是國際上廣泛流行的計算機高級語言,既可用來寫系統軟體,也可用來寫應用軟體。 C語言是在B語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根源可以追溯到ALGOL 60。1960年出現的ALGOL 60是一種面向問題的高級語言,它離硬體比較遠,不宜用來編寫系統程序。1963年英國的劍橋大學推出了CPL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語言。CPL語言在ALGOL 60的基礎上接近硬體一些,但規模比較大,難以實現。1967年英國劍橋大學的Matin Richards對CPL語言做了簡化,推出了BCPL (basic 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 語言。1970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Ken Thompson 以BCPL語言為基礎, 又做了進一步簡化, 設計出了很簡單的而且很接近硬體的B語言 (取BCPL的第一個字母), 並用B語言寫了第一個UNIX操作系統,在PDP7上實現。1971年在PDP11/20上實現了B語言,並寫了UNIX操作系統。但B語言過於簡單,功能有限。 1972年至1973年間,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 在B語言的基礎上設計出了C語言(取BCPL的第二個字母)。C語言既保持了BCPL和B語言的優點(精練,接近硬體),又克服了它們的缺點(過於簡單,數據無類型等)。最初的C語言只是為描述和實現UNIX操作系統提供一種工作語言而設計的。1973年,K.Thompson和D.M.Ritchie兩人合作把UNIX的90%以上用C改寫,即UNIX第5版。原來的UNIX 操作系統是1969年由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的K.Thompson和D.M.Ritchie開發成功的,是用匯編語言寫的。 1972年至1973年間,貝爾實驗室的D.M.Ritchie 在B語言的基礎上設計出了C語言(取BCPL的第二個字母)。C語言既保持了BCPL和B語言的優點(精練,接近硬體),又克服了它們的缺點(過於簡單,數據無類型等)。最初的C語言只是為描述和實現UNIX操作系統提供一種工作語言而設計的。1973年,K.Thompson和D.M.Ritchie兩人合作把UNIX的90%以上用C改寫,即UNIX第5版。原來的UNIX 操作系統是1969年由美國的貝爾實驗室的K.Thompson和D.M.Ritchie開發成功的,是用匯編語言寫的。
後來,C語言多次做了改進,但主要還是在貝爾實驗室內部使用。直到1975年UNIX第6版公布後,C語言的突出優點才引起人們的普遍注意。1977年出現了不依賴於具體機器的C語言編譯文本《可移植C語言編譯程序》,使C移植到其他機器時所需做的工作大大簡化了,這也推動了UNIX操作系統迅速地在各種機器上實現。例如VAX、 AT&T等計算機系統都相繼開發了UNIX。隨著UNIX的日益廣泛使用,C語言也迅速得到推廣。C語言和UNIX可以說是一對孿生兄弟,在發展過程中相輔相成。1978年以後,C語言已先後移植到大、中、小、微型機上,已獨立於UNIX和PDP了。現在C語言已風靡全世界,成為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幾種計算機語言之一。以1978年發表的UNIX第7版中的C編譯程序為基礎,Brian W.Kernighan和Dennis M.Ritchie (合稱K&R)合著了影響深遠的名著《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這本書中介紹的C語言成為後來廣泛使用的C語言版本的基礎,它被稱為標准C。1983年,美國國家標准化協會(ANSI)根據C語言問世以來各種版本對C的發展和擴充,制定了新的標准,稱為ANSI C。 ANSI C比原來的標准C有了很大的發展。K & R在1988年修改了他們的經典著作《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按照 ANSI C 標准重新寫了該書。1987年,ANSI又公布了新標准——87 ANSIC。
1990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接受87 ANSI C為ISO C 的標准(ISO 9899—1990)。目前流行的C編譯系統都是以它為基礎的。本書的敘述基本上以ANSI C 為基礎。目前廣泛流行的各種版本C語言編譯系統雖然基本部分是相同的,但也有一些不同。在微型機上使用的有Microsoft C、 Turbo C、 Quick C、BORLAND C等,它們的不同版本又略有差異。因此,讀者應了解所用的計算機系統所配置的C編譯系統的特點和規定
Ⅳ 熟悉專業有何專長怎麼寫
關於熟悉專業及專長的描述,以下內容進行了潤色和條理化處理:
一、專業背景
我在計算機科學和軟體工程領域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大學期間,我主修計算機科學,掌握了編程基礎、數據結構、演算法設計等核心課程。通過參與項目實戰和各類競賽,我增強了編程技巧和團隊合作能力。此外,我還主動學習了軟體開發生命周期管理、質量保證、需求分析等實用技能,為職業生涯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二、專業技能
1. 編程能力
我精通Java、Python、C++等多種編程語言,注重編碼規范和復用性,能夠高效地實現各類軟體開發需求。
2. 問題解決
我具備出色的問題解決能力,擅長快速定位並解決技術難題,並不斷尋求優化方案。
3. 團隊合作
我具有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能夠有效分配任務、協調工作,確保團隊目標順利實現。
4. 溝通能力
我擅長與不同背景的人士溝通,能夠清晰、准確地表達觀點,促進項目順利進行。
三、專長領域
1. 信息技術支持
我熟練掌握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的安裝、調試、維護,能夠提供專業、快速的技術支持服務。
2. 數據處理與分析
我能夠對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和分析,包括數據清洗、統計和可視化,為業務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3. 項目管理
我具備項目管理經驗,能夠合理規劃時間、資源和人力,確保項目按計劃高效執行。
四、結語
以上概述了我的專業背景和專長,我期待能夠為大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支持。無論面對技術支持、數據處理還是項目管理任務,我都將全力以赴,確保每一項工作都達到最高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