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山大學心心之火支教隊的支教隊活動
活動內容之一:義教
義教是支教隊的主體工作和中心環節。從支教隊成立以來,每年暑假期間我們支教隊都會組織隊友們前往前期聯系的各個支教點開展為期半個月左右的愛心義教活動。前往支教人數依據每年的支教點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為一個支教點10~20人左右。每個支教點的支教隊友組成一個支教小隊。教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基礎課程和特色課程,分別突出我們上課內容「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宗旨。基礎課程包括語數外等考試科目;特色課程,包括勵志課、話劇課、趣味生活知識課、音樂美術課、天文地理、科普網路等等。意在將外部的世界帶入學生的視野,並加強對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同時注重心理輔導,開展公民素質教育與鄉土回歸教育。我們注重的是引導而非灌輸,課程之於我們只是一個載體,所有的課程內容都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快樂中感受溫暖和關愛,學會成長,充滿希望地對待未來的生活。
活動內容之二:山區信息化建設
為了給山區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理念,改善山區信息資源不暢的問題和投資環境,利用信息資源推動農業資源的發展,同時響應國家山區信息化建設的號召,山區信息化建設一直被我們列為支教隊工作的一項重點,從實際出發,做出了相應的努力。幫助山區進行信息化建設主要分為兩方面:一、組織支教隊技術組組員在部分山區學校開設科普電腦知識的課程,普及相關的信息化知識,提高當地的信息化水平;二、通過調查研究當地相關的政府部門信息化的歷史和發展現狀,結合當前社會的信息化建設,給當地提出進一步促進當地信息化建設發展的建議。
活動內容之三:1+1幫扶
1+1幫扶,顧名思義,即以個人或者一個集體為單位的資助者直接資助一名貧困學生。1+1幫扶是支教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是構建貧困地區孩子與外面世界溝通的平台。支教期間,隊員通過各種形式(如家訪)了解當地學生的情況,收集貧困學生的資料。返校後,面向全校開展尋找資助者的活動,讓有意願出資幫助山區貧困學生的同學或組織與該學生建立1+1直接幫扶。此後,1+1組員還會繼續跟進資助者的資助進度,確保受資助的孩子可以長期得到外界的關愛。
此外,從2010年起在支教學校設立「心心之火助學金」。現助學金的協議已經與各個支教學校簽訂,初定2011年開始實行。 年度 資助金額(元) 資助學生數(人) 資助者人數(人)(包括集體及個人) 2007-2008 8,000 61 103 2008-2009 26,345 119 148 2009-2010 30,000 178 183 2010-2011263751051352011-2012520161021352013-20143210064112活動內容之四:物資捐贈
到貧困山區支教,本質的任務是給當地帶去知識,給他們以思想上的啟發,但如果能給與物質上的資助,我們愛心分量則增加了不少;前往支教前,我們不僅僅在校內開展大范圍的募捐物資活動,而且積極尋求外面熱心集體的合作,集群眾之力量,為孩子們籌集衣物、書籍、文具、玩具等大量的物資,為孩子們帶去溫暖和關懷,同時也將社會公益人士的愛心傳給山區的孩子們,心心之火,點滴相傳。
除此之外,針對當地體育器材短缺的情況,2010年支教我們還為各個支教點購買了3400元的體育用品。
自07年始,我們已與廣州十餘所小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同時在廣州市愛心車隊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每個支教的學校設立一個「陽光書屋」。
自2013年開始,我們開始在廣州各社區的小學募捐圖書,通過與義工合作,我們和許多社區建立了穩定的聯系。每年通過募捐得到的圖書多達數千冊。 1、招新
2、各部門內部培訓
技術組:電腦技術的培訓,例如視頻的製作、Photoshop 的使用等
3、課程庫准備
4、試講
試講即支教前支教隊新成員選擇自己的課程在老隊員的觀看下進行講課,並由老隊員對新隊員進行指導,使其教授課程盡可能適合接受支教的孩子們。
5、支教前培訓
以2011~2012和2013~2014年度為例: 2011年11月份 團隊凝聚力培訓 邀請專業人員全程設計並參與培訓,帶領隊員進行體驗式、心理游戲式的團體凝聚力培訓 2011年12月份 金牌課程展示 課程組收集上期暑假支教獲得學生反映良好的課程,錄製成公開課,在全隊內進行展示和推廣。並開展「孩子的老師也學習」項目 2011年12月份 聯系已經徵集到的資助者,建立1+1幫扶 為有意願出資幫助山區貧困學生的同學或組織與該學生建立「1+1」直接幫扶 2012年1月份 總結大會 總結過去一年團隊的收獲和經驗,安排寒假的工作,開始著手准備暑期支教 寒假 課程設計 課程組組織支教隊員不斷完善現有的課程庫,並且開始進行自己的課程設計 2012年三月份 工作坊培訓 「心心之火」在戲劇、兒童心理、學生工作和藝術勵志等多個領域開展為期3周的培訓。邀請專業人士,帶領成員用多種方式思考和體驗。 2012年四月份 課程試講 每位參加暑假支教的新隊員從自己設計的課程或者已有的課程庫裡面挑選一節課(節選到10分鍾以內)進行課程試講。 2012年五月份 支教分點 結合隊員的個人選擇和團隊的綜合考慮,為每個支教點配備10-20名支教隊員 2012年五月份 本地試教 「心心之火」將在廣州穗石小學開展活動月,為隊員提供課程試教的機會,讓隊員對教學有立體感性的認識。同時也為本地小學的學生豐富課餘生活。穗石小學進行。 2012年六月份 支教培訓 支教的前期准備中,我們針對支教的具體需求進行了多項培訓,比如家訪培訓、醫療培訓以及各個組的內部特色培訓等等。 2012年七月份 支教物資准備、團隊磨合 將募捐到的文具、書籍、衣物運送至各個支教分點,並且准備支教活動中所需要的教具、醫葯等。 2013年9月-10月招新宣傳以及面試等 支教隊提前一年開始招新工作,標志著2014屆支教工作的全面展開,此次招新共有148名火苗分別加入支教隊的課程組、宣傳組、1+1組、秘書組、外拓組等5個部門。 2013年11月上旬金牌課程展示為了使火苗們能夠切身感受支教過程,同時解開自己關於支教的諸多疑問,支教隊面向火苗展開「金牌課程展示」活動,召集火炬給火苗講授自己在支教時的課程,並分享支教經驗。 2013年中旬課程回訪由於支教點的分散,使各點支教情況有所差異,支教隊進行了「課程回訪」活動,以每個支教點為單位,從火炬們那裡了解各個支教點的環境、氣候、交通及禁忌等,同時火炬們也介紹了一些在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並給予解決方法。此次活動收集到的信息將為下一屆支教隊員提供了第一手支教資料。 2014年1月中旬-2月下旬教案的編寫和修改寒假來了,隊員們可沒有閑著。根據分點結果,各點形成自己的課程體系,由隊員在假期著手編寫教案,然後再有火炬們負責修改,最終初步形成「教案包」。2014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NGO課程培訓為了提高支教隊員的教學水平,支教隊邀請NGO組織「微辣青年」和「燈塔計劃」為隊員們做了兩場關於教案編寫和授課技巧的培訓,進一步為支教做准備。2014年4月下旬農庄破冰由於支教隊成員來自中山大學四個校區,平時聯絡大多通過網路社交工具。為了能使各支教點隊員更好的互相了解,同時考查隊員們的廚藝,支教隊組織全體隊員到金星農庄進行廚藝大比拼和破冰活動,使隊員們增進感情,也解決了支教期間的做飯問題。2014年5月中旬課程試講經過課程培訓後,火苗們修改教案。支教隊再次召集火炬們來聽火苗的支教課程,然後為火苗們提出建議,根據火炬的反饋,再次修改教案。 2014年5月下旬本地試講支教隊聯系廣州當地的小學展開試教活動,讓火苗們真正接觸課堂、接觸學生,將近一年所做的准備呈現在教學中。2014年6月中旬支教前動員距離支教出發日期只有20多天了,支教隊召開全員大會,明確支教宗旨,分配支教任務,強調支教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為隊員們加油打氣。2014年7月去貴州支教去貴州的所設的五個點支教,並且調查相應的反饋信息6、故事分享會
故事分享會是心心之火支教隊的品牌活動。故事分享會通過分享隊員們的不同支教經歷,激起愛的火花,為隊員們創造交流和學習的平台,也讓更多的人了解支教隊,並參與到公益活動中。支教的故事有歡笑也有悲傷。故事分享會讓隊員們聚在一起,回味支教的難忘時光,與支教隊共同成長。
支教隊隊員的感受分享:
1、從物慾縱橫的世界到了簡單樸素的世外桃源,不僅僅是地理概念的變換,更是人性一種重塑輪回。我們去支教的心態決定我們收獲的多少。我不想做孩子們生活的旁觀者,更不願意站在一邊悲天憫人,我只想盡我全力融入他們生活,和他們一起笑過,哭過,瘋狂過。不要說我們十五天的日子是滴落在熾熱的鐵的小水珠,瞬間會揮發掉,那種難忘的記憶永遠埋在我們心底。計埃清澈的河水每時每刻奔騰著,祝福孩子們在他們的人生舞台上有精彩的演出!
———歐燕玲
2、天使無法守護在每個人的身邊,於是便有了我們。雖沒有天使的力量,但是我們堅決走進大山,給山裡的孩子帶去愛與希望。一路歡歌笑語,山裡的呼喊有了迴音,那是一聲聲愛的回答,是一首首真情之歌。感動不時常有,可現在它卻時時陪伴著我,在貴州的日子裡,我們支教隊和孩子們共同成長,有苦有樂,團隊合作和友誼在此加強,這是一個難忘的夏天,貴州是個值得終生回味的地方。讓我們繼續努力將這份希望延續下去,銘記大山裡的微笑,並試著帶回大山去傳響傳響。
———甘小珍 從2007年7月開始的我們的旅程,「夢,起航」、「心心之火,你我相傳」、「愛與希望」一路走來,我們感動有時,流淚有時,辛苦有時,快樂有時······一代又一代的人,不同的面孔,相同的夢想,把青春投擲給無悔的支教事業,伴隨著支教隊慢慢成長的,是我們彼此之間心與心的距離縮近。
2007年暑假,中山大學心心之火支教隊聯合華南農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前往貴州凱里榕江縣開展了為期15天的支教活動,活動受到當地政府部門一致好評,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擁護,多家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報道,廣州日報還派記者隨行跟蹤報道。
在貴州最貧困的鄉之一的榕江縣計劃鄉,支教隊員們分別在三個不同的學校進行支教活動。每天給孩子上課、生火做飯、唱歌跳舞、談心家訪……一點一點走進孩子們的心,引領他們去感知外面的世界,去拼搏自己的未來,去追尋人生的方向。條件雖然艱苦,但孩子的笑臉卻足以驅散一切。
回校後,支教隊在校內進行了成果展示,同時開展「1+1」幫扶活動,所有貧困學生都找到了資助者,意味著他們能夠繼續上學。
2008年7月,經過一年的發展,支教隊的規模漸漸擴大,隊員由最初的27人到70人,支教點由最初的1個到4個,在此基礎上,支教隊總結了去年的經驗與教訓,再次踏上了我們的愛心之旅。
2008年是特殊的一年,奧運會、四川汶川大地震,都為2008描下獨有的色彩。因此,2008年的支教內容都是圍繞「奧運」和「賑災」開展,我們希望讓孩子分享祖國的榮耀,感恩生命的可貴。
在4個不同的支教點里,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感人故事。物質的匱乏、營養的不足、疾病的折磨……這些不但沒有讓我們的隊員屈服,相反的,是讓隊員們對支教有了更深的理解,對感情有了更深的珍惜,對孩子有了更濃的愛。「我們要教給他們的生活的堅強而不僅僅是知識。」
2009年,有了前兩年支教的鋪墊,支教隊的支教點已經擴展到6個,隊員人數進一步增多,課程進一步豐富。帶著滿滿的希冀,我們繼續前行,願將愛與希望撒播每一個角落。
短短15天里,100多名隊員充分發揮了自身所長,展示了中大學子的精神風貌,順利圓滿地完成了義務支教、1+1家訪、信息化調研和物質捐贈派發等支教工作。
1.支教進行時
2014年7月5日~20日,支教隊110名隊員分別奔赴5各支教點進行支教活動。支教期間開設了語文、數學、體育、英語等基礎課程和戲劇、閱讀、手語、繪畫、音樂、性教育、法律、化學、物理、生物、益智游戲等特色課程,拓寬孩子的視野,培養孩子們廣泛的興趣愛好。
2.家訪進行時
提倡朋輩教育,注重心靈陪伴,關注孩子們的心靈成長。支教期間隊員們每天進行家訪與調研, 到學生家裡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 與家長溝通,與家長共同探討孩子未來的教育問題。根據學生情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關於孩子的學習成績、家庭情況、及性格特徵、老師評價的完善的學生檔案,供往後招募資助者以及了解學生用。
1. 課間十分鍾
2. 支教生活
從支教隊成立以來,在每次支教活動期間,隊員們始終本著不給學校加負擔,不給村民添麻煩的原則,自行攜帶行李,以課桌為床,教室為宿舍。自行購買食材,自己做飯。雖然短短半月的生活較為艱苦,但隊員們一起工作,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也樂在其中。
(三)後續工作
支教結束後,支教隊還會組織隊員整理優秀教案,便於火苗參考;整理學生檔案,便於讓資助者了解受資助學生的家庭情況;組織隊員進行故事分享會,交流支教時的所見所聞,總結支教經驗。
收獲及效果
(一)關於學生
1. 拓展視野、學習知識
通過支教時基礎課程和特色課程的開設,幫助孩子們各方面發展,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對知識的熱愛,並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填補之前學習遺留的漏洞。
2. 充實的暑假
支教隊致力於為孩子們帶去「知識性」與「趣味性」兼顧的課程,創新性地開展各種特色課程,在暑期將孩子們召集在學校,和支教隊員們一起學習、玩耍,提高了孩子們暑假的利用效率,使他們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收獲屬於假期的歡樂。
3. 兒童關懷
通過暑期與孩子們的相處和家訪時的心理疏導,緩解留守兒童的心靈問題,並進一步探索山區孩子的教育問題;同時培養他們的當地自豪感,在不斷向外學習與發展的同時,不忘保護好專屬他們的傳統文化。
4. 資助貧困學生
建立完善的學生個人檔案, 包括家庭情況, 自身發展情況, 所受教育狀況等,在校內外尋找愛心資助者,減輕其家庭經濟負擔,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5. 長久生活學習關注
支教隊員結束支教之後仍舊會通過各種方式(寫信,qq,電話……)和學生聯系,關注他們的生活學習,鼓勵他們好好學習,為他們解開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盡全力為孩子們給予幫助。
(二)關於支教隊及支教者
1.每成功組織一次支教活動對支教隊來說都是一次整體上的進步,支教隊的影響范圍不斷地在廣州及貴州兩地擴大,也使更多的社會人士能夠了解我們,給我們今後的工作給予認可和支持。
2.對於每一位參加支教,以及在支教隊工作的我們來說,無疑這將是一次難忘的經歷,這一路,我們收獲了珍貴的友情(及愛情);在異地他鄉的獨立生活使我們更加堅強;身為大學生,處在時代的前沿,幫助較偏遠地區教育發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很是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