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stercam難題,高手救急啊!!
機械CAD/CAM技術
實 驗 指 導 書
單 位:機械工程學院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系
實驗地點:機械CAD/CAM實驗室
山 東 理 工 大 學
2005年10月10日
實驗一 簡單零件的幾何造型設計
一、實驗目的
通過對CAD/CAM軟體的使用,熟練掌握運用AutoCAD2000軟體進行簡單零件的線框造型、表面造型、實體造型的方法。
二、實驗內容(以AutoCAD2000軟體為基礎)
1、簡單零件的線框造型
線框模型描述的是三維對象的框架,由描述對象的點、線和曲線組成,沒有面和體的信息。
(1)利用二維對象創建線框模型
繪圖時採用二維空間繪制對象。將其移動到三維空間的合適位置上。
(2)利用直線和樣條曲線創建線框模型
用戶使用line命令和spline命令創建三維直線和三維樣條曲線,創建時要輸入三維空間點的坐標(x,y,z)。
(3)利用三維多線段創建線框模型
選擇「繪圖→3D多線段」或3DPOLY命令行啟動三維多線段繪圖命令繪制三維線框圖,最後,選擇「閉合」命令。
2、簡單零件的表面造型
表面模型不僅包含三維對象的邊界,而且包含它的表面特徵,AutoCAD下的表面模型實際上是用平面網格來模擬對象的曲面,小平面的數目越多,組合起來越近似曲面。
建立表面模型的命令可以用「繪圖」→「表面」子菜單或「曲面」工具欄。
(1)創建三維曲面
利用菜單「繪圖→表面→三維表面」或「3D」工具欄創建系統提供的基本表面對象即:長方體表面、圓錐面、下半球面、上半球面、網格、方棱錐面、球面、圓環面和楔體表面。在選擇了各選項後,系統會提示用戶輸入相應的參數。
(2)創建旋轉曲面
主要是將對弊租象繞軸旋轉來創建旋轉曲面。
採用菜單「繪圖→表面→旋轉曲面」或命令行「REVSURE」創建旋轉曲面,其中路徑曲線可以是直線、多線段、樣條曲線、圓弧或橢圓弧。
(3)創建平移曲面
將路徑曲線沿方向矢量平移後創建平移曲面。
採用菜單「繪圖→表面→兄晌平移曲面」,其中路徑曲線可以是直線、多線段、樣條曲線、圓弧或橢圓弧。方向矢量用來指明拉伸的方向和長度,可以是直線或非閉合的多線段。
(4)創建直紋曲面
在兩個對象之間創建直紋曲面
採用菜單「繪圖→表面→直紋曲面」創建,用戶可以用兩個不同的對象來定義直紋曲面的邊界,如直線、多線段、樣條曲線、圓弧或橢圓弧等。這兩個對象必須是同時閉合或打開。
(5)創建邊界曲面
利用4條相連的邊進行插值獲得邊界曲面。
採用菜單「繪圖→表面→邊界曲面」創建,用戶可以選擇直線、多線段、樣條曲線、圓弧或橢圓弧等作為邊線。這些邊必須是首尾相連,形成閉合曲線。
3、簡單零件的實體造型
實體造型的信息在三維模型中信息最完整,不僅描述三維對象的表面,而且完整的描述了三維對象的體積特徵,autocad提供了基本的三維體素:長方體、球體、圓柱體、圓錐體、楔體、圓環體。利用基本體素之間的並、交、叉運算生成復雜的實體。
建立實體模型採用「繪圖→實體」子菜單或「實體」工具欄。
(1)創建基本體素
用於創建長方體、球體、圓柱體、圓錐體、楔體、圓環體等基本體素。
使用菜單「繪圖→實體→長方體/球體/圓柱體/圓錐體/楔體/圓環體」等相關命令,根據命令行的提示,輸入相應的數據創建對應的實體形狀。
(2)創建旋轉實體
採用菜單「繪圖→實體→旋轉」創建。
旋轉的對象年、必須是封閉的二維對象,可以是二維多線段、多邊形、矩形、圓或橢圓。
(3)創建組合實體
用戶使用「並集」、「差集」和「交集」命令創建復雜的組合實體。
「並集」用於將兩個以上的實體合並成一個組合的實體,菜單為「編輯→實體編輯→並集」。
「差集」是從一些實體中減去另一些實體。菜單為「編輯→實體編輯→差集」。
「交集」是使兩個或兩個以上實體的公共部分創建實體。菜單為「編輯→實體編輯→交集」。
實驗一 簡單零件的幾何造型設計
實 驗 報 告
1.實驗名稱、實驗方法與條件
2.實驗設備機型、應用軟體介紹
3.實驗軟體運行和操作
4.實驗軟體運行結果
實驗二 簡單零件的特徵造型設計
一、實驗目的
通過對CAD/CAM軟體的使用,熟練掌握運用SolidWorks軟體進行簡單零件進行特徵造型的方法。
二、實驗內容(以SolidWorks軟體為基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對CAD、CAM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CIMS的出現,將產品需求、分析、設計租塵兆開發、製造生產、質量檢測、售後服務等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的信息有效地集成起來。特徵建模能表現出產品的功能結構和工程含義。
零件模型是由各種特徵生成的,零件的模型設計過程就是特徵的累積過程。包括簡單特徵的疊加、切除、相交等。
1、基礎建模造型
(1)拉伸特徵
拉伸特徵是SolidWorks建模中最常用的特徵建模之一,它是將一個二維草圖繪制的平面圖形,沿與草圖平面垂直的方向拉伸一段距離後所形成的特徵。常用的長方體、圓柱體、稜柱體等都可以用該命令來實現造型。其基本要素為:
a 草圖:用於定義拉伸特徵的基本輪廓,是拉伸特徵最基本的要素,通常要求草圖為封閉的二維圖形,並且不能存在自交叉現象。基本操作為:點擊繪圖工具欄中的【繪圖】命令,便會出現繪圖工具欄,根據要拉伸的實體繪制截面的輪廓形狀。然後點擊【智能尺寸標注】命令,對繪制的輪廓線進行尺寸約束,得到草圖。點擊界面右上角的【退出草圖】命令。
b 拉伸方向:垂直草圖方向為拉伸特徵的拉伸方向,拉伸特徵有正、反兩個方向。
基本操作為:點擊【拉伸】命令,界面的左側將會出現拉伸屬性管理器,拉伸方向可通過點擊屬性管理器中的【反向】命令按鈕進行選擇,同時在繪圖區會顯示相應的拉伸方向。
c 終止條件:用於定義拉伸特徵在拉伸方向上的終止位置,也即三維實體在拉伸方向上的長度。在拉伸屬性管理器中定義了7種不同形式的終止類型:【給定深度】、【完全貫穿】、【成型到下一面】、【成型到一面】、【成型到離指定面指定的距離】、【兩側對稱】、【成型到一頂點】,根據繪圖需要通過下拉對話框選擇終止條件。
(2)旋轉特徵
在旋轉特徵中,草圖圍繞中心線旋轉,從而形成了旋轉特徵,旋轉特徵類似於機械加工中的車削加工。旋轉特徵可用於環形零件、球體、階梯軸等零件的加工。其基本要素為:
a 中心線:在定義旋轉零件特徵形狀時,必須有一條中心線,用於指定旋轉特徵的旋轉中心位置,是旋轉特徵的必要條件,只有草圖存在中心線時,【旋轉凸台/基體】按鈕才能被激活。在建立旋轉特徵前,應使作為旋轉中心的中心線保持被選中狀態。
b 草圖:是旋轉所得的零件的剖面形狀,必須位於旋轉中心線的一側,它不能與中心線在一個孤立的點上接觸
基本操作為:在草圖中選中旋轉中心線,點擊【旋轉凸台/基體】命令,界面的左側將會出現旋轉屬性管理器,可在其中對參數進行設置。【旋轉參數】選項卡中給出了【旋轉類型】、【反向】、【旋轉角度】等參數。【薄壁特徵】選項用於定義一個具有薄壁特徵的模型,若選中該復選框,則可以建立一個薄壁模型,其中給出了【旋轉類型】、【反向】、【厚度】等參數。
2、附加建模特徵
附加建模是指在不改變基本特徵主要形狀的前提下,對已有特徵進行局部修飾的特徵建模方法,如倒角、筋、抽殼、鏡像、圓周陣列、線性陣列等。
(1)圓角特徵
將銳利的幾何形體邊界變為圓滑過渡的特徵方法稱為圓角特徵,應用圓角特徵可以在零件上生成一個內圓角或外圓角。
基本操作步驟為:點擊【特徵】工具欄中的【圓角】按鈕,在特徵管理器處就會出現【圓角】屬性管理器,在【圓角類型】和【圓角項目】選項卡中可設置【等半徑】、【變半徑】、【面圓角】、【完整圓角】等圓角屬性,從而生成不同的圓角過渡特徵。
(2)線性陣列
如果想生成多個結構相同且呈現型規則排列的結構時,不許要重復構建,只要建立一個相同的結構,然後利用線性陣列特徵及即可創建。具體實現方法為:
a 啟動線性陣列命令:單擊【特徵】工具欄上的線【性陣列】按鈕,或選擇菜單欄中的【插入】→【陣列/鏡像】→【線性陣列】選項,將出現線性陣列特徵的屬性管理器。
b 設置線性陣列的屬性:
設置陣列方向:先單擊管理器中方向1選相中的陣列方向後的框,然後在繪圖區選擇已知邊線作為陣列方向,觀察繪圖區的方向預覽,如果設計方向相反,單擊【反向】按鈕;陣列實體間距和陣列的個數:在間距框和實例數框中分別輸入間距值和陣列實例值;陣列特徵選擇:在繪圖區或用特徵管理器選擇要陣列實體特徵,其名稱將出現在【要陣列的特徵】下拉框中。選擇需要跳過的陣列位置,如果想剔除某個特徵陣列個體,選擇【要跳過的實例】選項卡,然後在繪圖區中單擊這些陣列個體即可。
c 實現線性陣列
單擊屬性管理器中的【確定】按鈕,可實現線性陣列。
實驗二 簡單零件的特徵造型設計
實 驗 報 告
1.實驗名稱、實驗方法與條件
2.實驗設備機型、應用軟體介紹
3.實驗軟體運行和操作
4.實驗軟體運行結果
實驗三 計算機輔助工藝規程設計(CAPP)
一、目的與要求
1.了解應用計算機輔助編制工藝過程的條件、方法與步驟。
2.熟悉和應用軟體,編制工藝過程卡片、工序卡、編寫技術文檔。
3.應用開目CAPP實驗軟體,學會派生式CAPP系統的一般操作方法,增加對CAPP的深刻認識。
二、原理概述
傳統的工藝過程編制工作是一種純粹的手工腦力勞動,不僅勞動量大、工作繁瑣,而且編程質量完全取決於工藝技術人員的經驗和知識水平。不同的人對同一零件所編制的工藝過程往往大不相同,從而形成生產中工藝過程方案的多樣化,給組織生產造成許多不必要的困難和生產費用的浪費。
此外,一個工藝師經過了長期的生產實踐,才能具有編制工藝過程必須具備的加工設備、刀具、夾具、技術測量等方面的廣泛知識和編制出較好的符合生產實際條件的工藝過程文件,而這樣的編程人員卻是生產中最為短缺的。
因此,用計算機輔助編制工藝過程方法已受到國內外製造業的普遍重視。一個好的CAPP系統,不僅可以降低對工藝編制人員技能水平的要求,減少工藝過程編制的時間,減少工藝編制的費用,而且編出的工藝過程一致性好,便於克服生產中工藝過程的多樣性,促進工藝過程的規范化和標准化。
CAPP的研究與發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自1965年Niebel首次提出CAPP思想,到90年代中期研發出多種不同原理、不同工藝類型和對象的CAPP。
(一)檢索型:(又稱派生型)
技術核心:按結構和工藝的相似性將零件分成族,為每個零件族制定一個典型的工藝規程。
創建過程:輸入擬設計工藝的零件信息,自動查找其所屬族,調出族的典型工藝,按輸入的零件信息生成一個新工藝規程,經人機對話修改而成。
軟體舉例:1982年上海同濟大學研發的TOJI CAPP。
(二)生成型:(又稱創成型)
技術核心:決策模型的決策表、決策樹,和邏輯推理機。
創建過程:由決策表來描述工件各構成面的邏輯依存關系;由決策樹根據現有條件選擇加工方法;用邏輯推理作出決策,生成一個工藝規程。
軟體舉例:1987年北京航空學院研發的BH CAPP。
(三)智能型:(又稱專家系統)
技術核心:用綜合資料庫存儲零件信息;用知識庫存儲某領域的專業門知識――與企業條件有關的知識,如設備,工藝習慣等。 與企業條件無關的知識,即一般規律如先裝夾後加工,先粗車後精車。
創建過程:用推理控制決策,依據知識庫的知識推導出結論,設計出一個工藝規程。
軟體舉例:1982年日本東京大學的 TOM CAPP
存在問題:
1.三種類型的CAPP都需由用戶提供生產條件、標准工藝,這樣開發出的CAPP是定製的,不能成為商品廣泛銷售。
2.三種CAPP的設計思想都是希望用軟體來取代工藝師去設計工藝規程,而軟體所具有的知識是人賦予的,隨著技術的進步軟體所具有的知識會「老化」。
(四)開目CAPP簡介
1.特點
(1)集成化
a.集成了工藝師需用的開目CAD功能,並自動獲取零件的基本信息;可將工藝卡片中的相關信息自動傳遞給開目BOM,以實現工裝、工時、材料等的匯總。
b.能與其他CAD、PDM、MIS、MRPⅡ系統集成,並提供相關介面,用戶可進行二次開發;可與多種資料庫介面,實現文件格式互換。
(2)實用化
a.工序簡圖的生成方便,可直接提取零件的外輪廓和加工面,並提供夾具庫;
b.可嵌入多種格式的圖形、圖像,如*.bmp、*.jpg、*.dwg、*.igs等,並可對其進行編輯;
c.內置的「電子手冊」中有《機械加工工藝手冊》上的機床技術參數及切削用量;工藝資源管理器中包含大量豐富、實用、符合國標的工藝資源資料庫;公式管理器中包含有大量的材料定額和工時定額計算公式。
d.靈活的工藝文件輸出方式:可輸出所有的工藝文件或指定的某幾道工序。
(3)工具化
a.開目CAPP自帶繪圖系統,可任意繪制各種工藝表格;
b.利用表格定義和工藝規程管理工具可任意設計各種類型的工藝;
c.利用工藝資源管理器和公式管理器可任意創建工藝資源和公式;
d.任意創建自己的零件分類規則,每一分類都可建一相應的典型工藝,供設計時參考。
(4)網路化
a.所有客戶端可以使用伺服器上的表格和配置文件;
b.工藝資源資料庫基於網路資料庫環境,工藝設計資源共享,確保數據的一致和安全。
2.開目CAPP的功能模塊
模 塊 功 能 模 塊 功 能
工藝文件編制 繪製表格、生成工藝規程文件(過程卡和工序卡)、通用技術文件(設計任務書等),繪制工序簡圖; 表格定義 為各企業定製自己的工藝表格
工藝文件瀏覽 用於瀏覽開目CAPP編制的各類文件 公式管理器 管理工藝設計中用到的公式
列印中心 用於CAD、CAPP文件的拼圖輸出 工藝資源管理器 管理企業的工藝資源
工藝規程類型管理 為各工藝規程配置相應表格
本實驗用CAPP系統,只包括編制工藝用的模塊,公式管理器模塊和工藝資源管理器模塊。
3.系統運行環境
本實驗系統可在微型計算機及其兼容機上運行,使用Windous98/2000/NT操作系統。
本實驗系統由於生產環境不明確,因此機床的選擇沒有型號、切削用量和工時定額均沒有條件列入。
三、實驗方法與步驟(以開目CAPP軟體為基礎)
(一)工藝規程設計步驟
1.調出需要設計工藝規程的圖紙和工藝過程卡
操作步驟:啟動CAPP系統→進入工藝內容編制模塊→選擇設計內容→選擇工藝規程→調出設計用圖紙。
2.編寫工藝過程卡
操作步驟:調出過程卡→編輯表頭區→編輯表中區→文件存儲
1)編寫表頭區
可採用手工填寫和庫查詢填寫兩種方式進行編輯。
2)編寫表中區
點主菜單〈窗口〉的〈表中區〉或 進入表中區,在某列表頭處雙擊,可收縮/展開此列。雙擊表頭最前面的空白區,可展開所有收縮的列。
(1)手工填寫:同一般電子表格的編寫,由人工控制游標位置和填寫內容。
(2)庫查詢:在系統中,可以查詢四種庫:
工藝資料庫和工藝參數庫:查找到所要填寫的庫內容後,雙擊庫的內容,可以自動添入游標所在格。
特殊工程符號庫和特殊字元庫:進入庫後,選擇所需內容。
3)插入/刪除行:點 可在游標所在行前插入一行;點 後確定即可刪除游標所在行。按住ctrl鍵,用滑鼠一一點中擬刪除的多行,再點 後確定即可一次刪除多行。
4)公式計算
開目CAPP為用戶提供了大量的計算公式,可用於材料定額和工時定額計算。計算時,系統能根據某些條件(如表頭區的毛坯種類、毛坯外型尺寸等)快速檢索到相應的公式,並將計算的結果自動填入到工藝文件內。
方法:用滑鼠單擊需要計算的表格,點〈工具〉的〈公式計算〉,計算結果自動填入游標所在格。
例:在毛坯種類處填「圓鋼」,在毛坯外形尺寸處填「ф20*100」,游標單擊「備注」的填寫區域,點〈工具〉的〈公式計算〉,系統自動查找到公式「重量(圓鋼)=理論質量*長度*1e-3」,並將結果填入游標所在格。
說明:1、若表頭區填寫的內容不滿足公式檢索的條件,則無法檢索到公式,會彈出相應的設置對話框,進行設置更詳細的檢索條件。
5)文件存儲:可以存為CAPP文件,開目CAPP信息文件和典型工藝文件。
3.編寫工序卡
操作步驟:工序操作→繪制工序簡圖→填寫工序卡內容
1)工序操作:
(1)申請工序卡:在過程卡的「工序號」列填寫序號(否則無法申請工序卡);或游標單擊需申請工序卡的行,點主菜單〈工序操作〉的〈申請工序卡〉或 。
說明:點主菜單〈工序操作〉的〈批量申請工序卡〉可一次為所有的工序申請工序卡。
(2)進入工序卡:游標單擊需進入工序卡的行,點主菜單〈工序操作〉的〈進入工序卡〉或 即可。
(3)取消工序卡:游標單擊需取消工序卡的行,點主菜單〈工序操作〉的〈取消工序卡〉或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確定〉即可。圖標後確定即可。
說明:工序卡被取消後,只是此工序頁面被取消,而表中區的這一道工序並未刪除。
(4)工序號操作
a.自動生成工序號:點主菜單〈工具〉的〈設置〉,彈出「設置」對話框,點「工序排序選項」選項卡,在其中設置工序號生成規律。
b.工序排序: 點主菜單〈工序操作〉的〈工序排序〉,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是〉即可。
(5)點 圖標,切換至工序卡的「0」頁,即需編制工藝的零件圖。
2)繪制工序簡圖:
點 圖標從表格填寫界面切換到繪圖界面。
操作步驟:從零件圖提取輪廓圖→從零件圖提取加工面→自己繪制或完善工序簡圖。
(1)從零件圖中提取輪廓圖
a.點「組」中 外輪廓,作框將軸全部選中,將游標放在基準點處(軸端中心線處),按G鍵,切換到第一張工序卡。
b.按Alt_〈()〉將黃色圖縮(放)到所需大小,再用轉動鍵、移動鍵或滑鼠移動到工序卡中合適位置,單擊左鍵,圖形生成。
c.按G鍵切換到第2、3……張工序卡(也可點工具欄右邊的 ,在下拉菜單中選擇工序卡),將輪廓放在工序卡的草圖區,方法同上。
d.點右鍵菜單中的〈重選〉,游標上的黃色圖消失。
(2)從零件圖中提取加工面
a.用「組」中合適的選擇方式,選中所需加工面(圖素),點右鍵菜單中的〈拷貝〉,將游標放在基準點處單擊左鍵。
b.按G鍵,翻到所需工序卡,選中的圖素,以黃色線重疊在已有的輪廓圖上,單擊左鍵,詢問尺寸是否復制,點「是」或「否」,即生成。點右鍵菜單中的〈重選〉界面恢復原狀。如復制了尺寸,應在「尺」狀態下調整尺寸位置。
(3)自己繪制或完善工序簡圖
a.用畫、尺、主、剖四類繪圖工具來修改草圖;
b.從〈圖庫〉主菜單中選取所需圖形,如從〈夾具符號庫〉中調用夾具符號。
3)填寫工序卡內容:
點 圖標切換到表格填寫界面,它的填寫方法與過程卡的填寫方法相同。
注意:a.每張工序卡編寫完畢後,最好點〈保存〉以免文件丟失。
b.過程卡及它的所有工序卡為一個文件。
(二)技術文檔編寫步驟
通用技術文檔指設計任務書、文件更改通知單、驗證書、審查記錄等表格。
通用技術文檔的填寫和工藝規程編制過程相同,在技術文檔的編寫過程中,可以繪制工藝簡圖,在填寫工藝表格時,可以查詢工藝資料庫。
進入技術文檔編寫界面:點主菜單〈文件〉的〈新建技術文檔〉或 ,在出現的對話框中選擇技術文件類型後點〈確認〉。
(三)典型零件的工藝規程檢索
在本實驗系統中,我們已經編寫了許多常用零件和典型文件的工藝規程,學生在實驗時,可以檢索典型工藝規程,並以詞為基礎對工藝規程進行修改,製作符合自己需要零件的工藝規程。
檢索步驟:
選擇工具菜單中的〈典型工藝庫〉-〈檢索典型工藝〉項,屏幕上就會列出庫中所有典型工藝,對其中之一進行選擇,得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工藝文件。
實驗三 計算機輔助工藝規程設計(CAPP)
實 驗 報 告
1.實驗名稱、實驗方法與條件
2.實驗設備機型、應用軟體介紹
3.實驗系統軟體運行和操作
4.實驗系統軟體運行結果(典型工藝文件)
5.分析用實驗系統編制出的零件工藝過程的可行性,如存在問題,分析其原因。
實驗四 簡單零件的圖形互動式數控編程
一、實驗目的
通過對CAD/CAM軟體的使用,了解並掌握運用MasterCAM軟體對簡單零件進行自動編程,並進行刀具路徑的模擬。
二、實驗原理
1.數控編程的方法
手工編程也稱人工編程,從分析零件圖紙、制定零件工藝規程、計算刀具運動軌跡坐標值、編寫加工程序單、制備控制介質直至程序校核等都是靠人工來完成的。對於形狀比較簡單,數值計算不復雜的零件,比較適於採用手工編程。
自動編程也稱為計算機輔助零件編程,即數控機床的程序編制工作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是由計算機來完成的。自動編程具有編程速度快、周期短、質量高、使用方便等優點。能完成用手工編程無法編制的復雜零件的數控加工程序,而且零件越復雜,其經濟效益越好。
自動編程根據編程信息的輸入與計算機對信息的處理方式不同,主要有兩種方法,即以自動編程語言為基礎的自動編程方法和以計算機繪圖為基礎的互動式自動編程方法。目前常用的自動編程方法為互動式自動編程。
2.以計算機繪圖為基礎的互動式自動編程方法
圖形交互編程技術通過專門的計算機軟體來實現,這種方法通常以軟體為基礎,利用CAD的圖形編輯功能將零件的幾何圖形繪制到計算機上,形成零件的圖形文件;然後調用數控編程模塊,採用人機交互的方式在計算機屏幕上指定被加工的部位,再輸入相應的加工工藝參數,計算機便可自動進行必要的數學處理並編制出數控加工程序,同時在屏幕上動態顯示刀具的加工軌跡。
其特點是這種編程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直觀性好、使用簡便、便於檢查等優點。已成為國內外先進的CAD/CAM軟體普遍採用的數控編程方法。
三.實驗方法和步驟(以MasterCAM軟體為基礎)
1、熟悉軟體的用戶界面。
2、根據以下的實驗步驟,對圖1所示的零件進行自動數控編程和刀具的模擬顯示(單位為mm)。
(1)在主菜單中順序選擇File→Get(文檔→取文件)輸入要操作的文件(DIMENSIONS-MM)。如1圖所示(為操作簡單,將所有的孔刪除,只對零件輪廓進行進行加工)。
(2)在主菜單中順序選擇Cplane→Top(構圖平面俯視圖)。
(3)在主菜單中順序選擇Gview→ISometricd(繪圖視角→等角軸側視圖)。
(4)在主菜單中順序選擇Tolpath→Contour(刀具路徑→外形銑削)。
(5)在子菜單區「Contour:Select chain 1」選擇「chain」,用滑鼠捕獲輪廓線,進行輪廓的串聯按下「Done(執行)」按鈕,完成外形串聯。完成外形串聯後進入「外形參數」對話框和「外形銑削參數」對話框,如圖2、3所示。
(6)在圖2「外形參數」對話框的任意位置,按右鍵顯示刀具的位置,在顯示的快捷菜單中,選擇Get tools from manage,進入刀具管理對話框,如圖3所示,從中選擇要用的刀具,單擊按鈕「OK」,返回至「外形參數」對話框,顯示已選擇的圖形,如圖2所示。在「刀具參數」對話框中輸入刀具直徑和加工材料,設置其他所有參數
(7)設定外形銑削參數,在圖1中單擊「Concour parameters」選項。進入「銑削參數」對話框,在外形銑削中設置加工方式為2D,銑削深度為10mm。
(8)在圖3銑削參數對話框中選中「Multi passes」,顯示如圖5所示對話框,按圖內數據設置粗加工次數和切削餘量。
(9)在圖2銑削參數對話框中選中「Depth cuts」,顯示如圖6所示對話框,按圖內數據設置粗精加工的餘量。
(10)設定參數後,按「確定」按鈕,生成如圖7所示的刀具路徑
(11)主菜單順序選擇NC Utils→Post →Run。
(12) 在「Specify File name to Read」對話框中,讀取選擇的文件。
(13)在「Specify File name to Write」對話框中選擇上邊讀取的文件打開並保存。
(14)此時可以生成如圖8 所示的NC數控加工程序。
(15)選擇File→Edit→NC,選擇要編輯的文件名,顯示出「Programmer`s File Editor」如圖8所示,選擇的文件,就在編輯器中顯示,可以在此編輯器中進行編輯。
(16)選擇Opreation,進入「操作管理」對話框,如圖9所示,可以在此對話框中進行加工參數修改設置、串聯修改、刀具軌跡驗證、模擬檢驗等操作。
(17)在主菜單中順序選擇NC Utils→Verify指令,或在「操作管理」對話框中按「開始」按鈕。開始模擬切削加工,得到如圖10 的模擬結果。
(17)在主菜單中順序選擇NC Utils→Verify指令,或在「操作管理」對話框中按「開始」按鈕。開始模擬切削加工,得到如圖10的模擬結果。
實驗四 簡單零件的圖形互動式數控編程
實 驗 報 告
1.實驗名稱、實驗方法與條件
2.實驗設備機型、應用軟體介紹
3.實驗軟體運行和操作
4. 實驗軟體運行結
2. mastercam x5側銑頭後處理 和怎麼編程
老生常談的問題了,除了後視之外,其他視角都按照俯視圖編,之後轉換一下就OK了!
3. 用Mastercam9.1第四軸編程
選擇4軸機床後置處理,用3軸程序把這個圓正常做出來,然後陣列,注意此時陣列方式選擇以刀具平面,如果第4軸為A軸,對視角旋轉選擇右視,加工座標系編號選擇重新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