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設計循跡小車
1、循跡小車是一種能夠自己尋找軌跡並按軌跡運動的「智能」車。本文簡要記錄這一電子製作過程,希望大家喜歡。有什麼建議和意見,歡迎大家留言。
6、調試後,小車可以再黑色的軌道上自動循跡,製作成功。黑色軌跡可以自己做,用黑色膠布再地板上自定義軌道,小車慢悠悠的在軌道上行走。
Ⅱ 用labview編程智能循跡小車的程序思路
膠帶的寬度一定的話:
四個感測器一字排列的情況最簡單:
按1234號感測器命名,照在膠帶上狀態位為A,否則為a.
直線正常行走時,23號持續為A,14號持續為a.
分析開始右轉的邏輯:
2號變a,繼續直線行走,直到4號變A,根據24號間的距離和小車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距離計算出轉動角度(這就是動態平面幾何問題了,自己畫圖解一下,注意轉彎時候前後中心點的軌跡,膠帶寬度是關鍵,得到的角度不會也不必太精確。這里我只討論邏輯),然後以比計算結果稍大(目的是確保能讓2恢復狀態A)的轉動角度開始轉彎,等到2和3都恢復狀態A,小車變回直線行走,等到2號重新變a,小車再恢復到原先的轉動角度……後面一直循環就行了
直線上如果車子前進方向傾斜,和轉彎一樣,下面以車子向右傾斜為例分析:
會出現3號變a的情況,繼續保持直線行走,直到1號變A,計算出小車在這個過程中行進距離,結合膠帶寬度,1和3號間的距離,就可以算出偏離的角度然後決定轉動角度。後面具體調整和過彎道一樣。
然後我來吐槽為什麼要用labview,你是想著拿著筆記本進行無線操控么 - -,嵌入式的labview編程現在還不成熟好吧~
Ⅲ 我想用Arino做一個尋線小車都需要哪些東西
首先必須需要有一個車底盤如4WD或者2WD,然後需要一個雙H橋電機驅動器,作為動力推動小車運動,這時就需要一個Arino UNO控制器。它是毀悔整個系統的核心,需要判斷前進還是後退,左轉基純還是右轉。要增加尋線功能還需要至少三個紅外尋線感測器,為了方便插接再加上一個Arino感測器擴展板,這樣整個系統就完成了。最後裝上電池,寫好程序就可以纖鋒正實現功能了。
Ⅳ 樂高機器人巡線抓物怎樣編程
一、前言;在機器人競賽中,「巡線」特指讓機器人沿著場地中一;二、光感中心與小車轉向中心;以常見的雙光感巡線為例,光感的感應中心是兩個光感;所以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通過程序與結構的配合,在程;三、車輛結構;巡線任務的核心是讓機器人小車按照場地中畫出的路線;1、前輪驅動;前輪驅動的小車一般由兩個動力輪和一個萬向輪構成,;2、後輪驅動;後輪驅動的小車結構和轉向中心與
一、前言
在機器人競賽中,「巡線」特指讓機器人沿著場地中一條固定線路(通常是黑線)行進的任務。作為一項搭建和編程的基本功,巡線既可以是獨立的常規賽比賽項目,也能成為其他比賽項目的重要技術支撐,在機器人比賽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光感中心與小車轉向中心
以常見的雙光感巡線為例,光感的感應中心是兩個光感連線的中點,也就是黑線的中間位置。而小車的轉向,是以其車輪連線的中心為圓心進行的。很明顯,除非將光感放置於小車轉向中心,否則機器人在巡線轉彎的過程中,探測線路與做出反應之間將存在一定差距。而若將光感的探測中心與轉向中心重合,將大幅提升搭建難度並降低車輛靈活性。因此,兩個中心的不統一是實際存在的,車輛的轉向帶動光感的轉動,同時又相互影響,造成機器人在巡線時對黑線的反應過快或者過慢,很多巡線失誤由此產生。
所以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通過程序與結構的配合,在程序中加入一定的微調動作來彌補其中的誤差。而精準的微調,需要根據比賽場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反復調試。
三、車輛結構
巡線任務的核心是讓機器人小車按照場地中畫出的路線行進,因此,根據任務需要選擇合適搭建方式是完成巡線任務的第一步。
1、前輪驅動
前輪驅動的小車一般由兩個動力輪和一個萬向輪構成,動力輪位於車頭,通過左右輪胎反轉或其中一個輪胎停轉來實現轉向,前者的轉向中心位於兩輪胎連線中點,後者轉向中心位於停止不動的輪胎上。由於轉向中心距離光感探測中心較近,可以實現快速轉向,但由於機器人反應時間的限制,轉向精度有限。
2、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的小車結構和轉向中心與前輪驅動小車類似,由於轉向中心靠後,相對於前輪驅動的小車而言,位於車尾的動力輪需要轉動較大的幅度,才能使車頭的光感轉動同樣角度。因此,後輪驅動的小車雖轉向速度較慢,但精度高於前輪驅動小車。對於速度要求不高的比賽而言,一般採用後輪驅動的搭建方式。
3、菱形輪胎分布
菱形輪胎分布是指小車的兩個動力輪位於小車中部,前後各有一個萬向輪作為支撐。這樣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前輪驅動和後輪驅動的結合產物,轉向速度和精度都介於兩者之間。這種結構的優勢在於轉向中心位於車身中部,轉彎半徑很小,甚至能以自身幾何中心為圓心進行原地轉向,適合適用於轉90°彎或數格子行進等一些比較特殊的巡線線路。
這種結構最初應用於RCX機器人足球上,居中的動力源可以讓參賽選手為機器人安裝更多的固定和防護裝置,以適應比賽中激烈的撞擊,具有很好的穩定性。而對於NXT機器人而言,由於伺服電機的形狀狹長不規律,將動力輪位於車身中部的做法將大幅提升搭建難度,並使車身重心偏高,降低轉彎靈活性。
4、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的小車四個輪胎都有動力,能較好地滿足一些比賽中爬坡任務的需要。小車的轉向中心靠近小車的幾何中心,因此能進行原地轉彎運動,具有較好的靈活性,特別適用於轉90°彎或數格子行進等任務一些比較特殊的巡線線路。雖然與後輪驅動小車相比,轉向中心比較靠前,轉向精度較小,但四輪驅動小車沒有萬向輪,轉彎需要靠四個輪胎同時與地面摩擦,加大轉彎的阻力,因而轉彎精度應介於菱形輪胎分布的小車和後輪驅動小車之間。
四輪驅動的小車最大優勢在於具有普遍適應性,熟練掌握此結構的參賽選手能在參加FLL工程挑戰賽、WRO世界機器人奧林匹克等一些比較復雜的比賽中占據一定優勢。
四、編程方案
1、單光感巡線
單光感巡線是巡線任務中最基礎的方式,在行進過程中,光感在黑線與白色背景間來回晃動,因此,這種巡線只能用兩側電機交替運動的方式前進,行進路線呈「之」字形。這種巡線方式結構簡單易於掌握,但由於只有一個光感,對無法在完成較為復雜的巡線任務(如遇黑線停車、識別線路交叉口等),且速度較慢。
基本思路:光感放置於黑線的左側,判黑則左輪不動右輪前進,判白則右輪不動左輪前進,如此交替循環。參考程序如下圖:
2、單光感巡線+獨立光感數線
在很多比賽中,機器人需要做的不僅僅是沿著黑線行進,還需要完成一些其他任務,如在循跡路線上增加垂直黑線要求停車、放置障礙物要求躲避等內容。此時,單光感巡線已不能滿足要求。下面以要求定點停車為例,簡要介紹單光感巡線+獨立光感數線的編程模式。
基本思路:在此任務中要求在垂直黑線處停車,則需要跳出單光感巡線的循環程序體系,可以通過設置循環程序的條件實現這一功能。由於程序的設定,負責巡線的3號光感在行進時始終位於黑線的左側,不會移動到黑線右側的白色區域,因此在黑線右側設置一個光感(4號)專門負責監視行進過程中黑
線右側的區域,當此光感判黑時,即可判斷出小車行進到垂直黑線處,於是終止單光感巡線的循環程序,執行規定的停車任務,然後向前行進一小段距離駛過垂直黑線,繼續單光感巡線任務。參考程序如下圖:
上述程序只適用於停車一次的需要,在實際比賽中需以定點停車、蔽障任務為基點,將巡線賽道劃分為若干個小段依次設定程序,或採用兩重循環的程序,重復執行巡線→→定點停車任務:
3、雙光感巡線
雙光感巡線是機器人競賽中最常見的巡線模式,兩個光感分別位於黑線兩側,以夾住黑線的方式行進。根據兩個光感讀取的數值不同,可以將光感的探測結果分為左白右黑、左黑右白、雙白和雙黑四種情況,根據這四種探測結果,分別執行右轉、左轉、直行和停車四種動作的程序命令。由於這種方法能讓兩個電機同時工作,機器人運動的速度較快,同時採取兩個光敏監測黑線,精度也有所提高。
基本思路:使用兩重光感分支程序疊加,為四種探測結果設定與之對應的程序反應,形成循環程序結構,參考程序如下圖:
Ⅳ 51智能小車尋跡路線,怎麼編程讓小車按原路返回
接循跡用的光電感測器,用單片機判斷,驅動電機執行。感測器越多越好。
以比較奇葩的單路感測器為例,0驅動左輪,1驅動右輪,就可以沿黑線一側搖擺前進。這么簡單的判斷都可以不用單片機,呵呵。
Ⅵ 如何讓編程小車走曲線 .baidu.com
1. 可以使用感測器--紅外對管,安裝在小車的前方,通過檢測的紅外對管的信號判斷小車應該走的方向(這種方法要在路面上貼上黑條);
2. a 將整個小車所要走的路面進行抽象化,抽沖哪象為一個二維度的坐標系,小車相當於一個質點,散攔碼
b 小車要走的曲線在坐標繫上擬衡基定坐標(x,y),
c 計算小車(x0,y0)與(x,y)的相對坐標,再求出角度ɑ(讓小車朝著下一個坐標前進),
d 坐標點越多曲線越光滑,小車走起來就是曲線了。
Ⅶ 小車巡線關鍵是什麼
小車巡線關鍵是尋跡小車,在不需要人為遙控的情況下,可以自己通過尋找不同於白色背景下的黑色線條前行,著素質教育的越來越被重視,很多學校都舉消塌行了電子競賽,不少喜歡電子電路的同學都把巡線小車作為電子競賽項目參賽,所以學習巡線小車電路是非常有用的。
小車巡線是指由單片機控制的,可以修改程鋒亂序的,在程序的控制下,能夠自由移動,自動完成特定功能的小車,它可以集計算機技術,軟體編程,自動控制,感測器技術,機械結構於一體,是學習信息技術,機器人的最佳載體。
小車巡線的原理是什銀橋檔么
巡線小車的巡線原理是利用光線感測器檢測前方的地面顏色,然後做出調整,保持一直行駛在黑線上就像開車一樣,是通過控制方向盤來調整保持車不偏離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