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數據時代和健康有怎麼共生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其實很多領域都是希望用大數據來做,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大數據被說得很火,但是具體怎麼去應用,很多人不知道。
你問到了健康有什麼共生,我就針對這塊來回答一下。
具體實際上,我的理解是需要建立健康情況的數據體系,像我們傳統看病一樣,醫生每次都是要給我們把脈,診斷,甚至經常問問病史,這樣子的話醫生就可以推斷出人的病症。通過特定的信息來做出決策,判斷,這就是大數據現在發揮威力的地方,也就是我們利用機器來做醫生的工作。
想像一下,如果給一個人足夠多的醫療知識,然後給出一份身體狀況的數據出來,是不是就可以去判斷出病症,甚至簡單點的病我們老百姓自己都可以判斷出來。比如一個人發燒,流鼻涕,喉嚨痛。我們把這些數據進行量化,發燒=3,流鼻涕=1,喉嚨痛=3,那麼我們可以求得一個數值3+1+3,然後我們把結果進行分檔,結果為0的我們覺得正常,結果為5以上的,我們認為感冒了。這樣子是不是最簡單的模型就出來了,以後這種不同程度的數值我們就利用這個小模型就去判斷。
當然這樣子比較粗暴,我們可能需要更加細粒度的數據,比如發燒具體持續多久,過去幾個月有過什麼病,有了這些數據之後,我們針對這些數據去訓練一套模型,用這種模型去判斷。
這些其實也就是現在需要大量數據獲得大量歷史信息,訓練模型的工作其實就是機器學習的工作內容了,以後不斷給每個人建立健康資料庫,那麼機器就有足夠的預測能力,指導我們的行為,健康情況,飲食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這就是大數據和健康共生的地方
Ⅱ 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安全與應用
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安全與應用
醫療健康大數據是覆蓋自然人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個人健康,又涉及醫葯服務、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養生保健等多方面數據的匯聚和聚合。
簡單講就是涉及到健康的、醫療的跟個人相關的數據的合集,不僅在醫院,在互聯網,在企業、醫院都存在。
同時會議上也提到要利用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業態,創新應用,促進醫療行業發展。
利用健康醫療大數據,不僅對改進健康醫療服務模式,而且對經濟社會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
健康醫療數據從哪來?
我們可以大致分為五方面。
第一來自診療數據:
患者在醫療機構、體檢機構等就醫過程中產生並由信息系統記錄的數據;
包括電子病歷、檢驗檢查、基因測序、用葯、醫學影像等;
第二來自研究數據:葯品或器械研究機構,由研究機構錄入或採集的個人健康數據,比如臨床試驗、生物樣本庫等;
第三是個人數據:個人在醫療機構外自行記錄的健康數據,比如可穿戴設備採集的心率、脈搏、睡眠等數據;互聯網行為記錄的檢索、問診、查詢、病患交流數據等;
第四是結算數據: 由商業保險公司、醫保機構、物價管理機關存儲的報銷和流通數據;最後是公共醫學:由臨床指南、醫療健康期刊、醫學文獻,循證醫學數據資源庫等組成。這就是醫療大數據的來源。
健康醫療數據核心在醫療機構
因為醫院的數據是真實的疾病數據,其他的社會葯品采買數據等等跟真正核心醫療健康的核心還有些距離。
而在醫院包括護理記錄、電子病歷、用葯信息、疾病診斷等等,這些數據綜合一個特點就是敏感度非常高。
第二就是真實,為什麼真實?看病有醫囑、處方、病案等,這些醫療文書是可以作為法律證據的。
同時質量比較高,在醫療信息化20年時間的不斷積累和持續改進,數據的完整度和質量也在不斷地提高。
行業要求
醫療健康大數據據作為新生事物,在行業標准和行業規范上尚有欠缺。直至近一年,國家衛計委陸續出台的全國醫院信息化"功能指引"和"建設標准和規范",其中提到大數據平台,就是希望醫院須要建設大數據平台,執行國家十三五規劃中大數據戰略落地的內容和時間計劃,要求三甲醫院最終要建設面向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服務架構,高效高質組織數據資源,形成數據生產力。
行業現狀
健康大醫療數據共享及應用不易。
針對於醫院來說:客觀存在"不敢、不願、不會"三種形態。
不敢,因為數據共享、數據安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所以不敢去做。
沒有規定,或者不太明確,不敢做。不願,因為醫院權益、政府權益、社會權益,不清楚。還有醫院內部科室的數據擔心被拿走,不願意。
不會,因為大數據必須要有大數據的技術支撐,沒有技術支撐就沒法兒對數據進行挖掘和利用,同樣在數據共享開放過程中,技術、標准、機制、體制突破仍存在較大的障礙,造成各部門在推動過程當中不會做,這些現狀造成了「不會」現象。
這些都是現狀,但核心是數據安全和無法做到安全可控,讓醫院放心。
安全和隱私保護
數據安全挑戰
數據安全沒有解決,能不能用?怎麼建立安全體系?
首先醫院安全受到不斷的挑戰。
我在昨天看到一個新聞,我不知道大家看到沒看到,就是新加坡的某醫院集團,其醫院數據被黑,包括他們總理在內的就診數據都在裡面,非常敏感。
黑客拿走了。
為什麼大家盯到了醫院?說明黑客對醫療數據還是感興趣的。
比如勒索數據,過去病毒很少到醫院,但去年勒索病毒剛爆發時就是針對醫院,英國到中國都有中招,但是中國醫院被曝光的很少。所以說安全形勢比較嚴峻。
醫院安全管理
第一是物理安全
醫院的網路物理網是分內部網:掛號、結算、收費。一個是外網辦公網,再往外才是英特網。
整個物理是隔離的,而且網路也是隔離的。
第二數據安全,主要是指醫療內部數據,數據保護採用了加密、資料庫審計、防篡改等技術。
第三是網路安全,從網路角度講,國家衛計委提出2015年全部三甲醫院要建立信息安全三級等級保護,逐步實現了基本的安全。
第四隱私安全,這是新的命題,因為我們數據在內部用的話是不去隱私的明文。
那些是隱私數據?
國內還沒明確法律規定細則。
我們可借鑒美國HIPPA法案,其明確規定了個人姓名、社保號、車牌號等18項隱私數據,或者說只要能指向患者個體的都算隱私。
那麼數據如何去隱私?
現在通用的還是基本加密技術。
醫院內部不需要加密,所謂外部就是科研研究、葯物研究時需要大量統計分析時需要加密,我們現在用的是MD5加密等機密技術,有可逆的和不可逆的。
健康大數據應用
在安全前提下要放開應用。
借用國家衛計委規劃信息司領導所言"一分部署、九分落地"。健康醫療大數據也需要一分建設,九分要應用。從產業應用現狀看,公司多,投資多,期望大,產出還未確定。
從應用方向上,我們可以分為:臨床決策支持(AI),醫保控費和險種開發,醫院管理,醫療器械和新葯研發,慢病和健康管理等多個方向。
Ⅲ 健康醫療大數據的廣義和狹義概念哪一個更貼合大數據關注 全數據的內涵角度
狹義。
狹義上的醫療健康大數據指的是醫院的醫療機構產生的大數據,這是最主要的醫療健康大數據,產生於醫院常規臨床診治、科研和管理過程,包括各種門急診記錄、住院記錄、影像記錄、實驗室記錄、用葯記錄、手術記錄、隨訪記錄和醫保數據等。
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對於「大數據」研究機構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Ⅳ 大數據醫療行業的現狀是什麼
【導讀】除了互聯網公司是大數據的早期採用者外,大數據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一直在進行。它都是孤立的數據,不能大規模應用。那麼,醫療行業的大數據現狀如何呢?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大數據醫療行業的現狀如何?除了互聯網公司是大數據的早期採用者之外,醫療保健行業也是最早推動大數據分析的傳統行業之一。醫療行業有大量的病例、病理報告、治療計劃、葯物報告等。如果這些大數據能夠被整理和應用,將會對醫生和病人有很大的幫助。我們所面臨的細菌、病毒和腫瘤細胞的數量和類型都在進化。在疾病的發現和診斷中,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是最困難的。
未來,藉助大數據平台,我們可以收集不同的病例和治療方案,以及患者的基本特徵,建立基於疾病特徵的資料庫。如果未來的基因技術成熟,可以根據患者的基因序列特徵進行分類,建立醫療行業的患者分類資料庫。在對患者進行診斷時,醫生可以查閱患者的疾病特徵、實驗室報告和檢測報告,查閱疾病資料庫,幫助患者進行快速診斷,明確疾病定位。
大數據在醫療行業的應用一直在進行,但大數據尚未開放。這是孤立的數據,沒有辦法放大。未來,這些大數據應該統一收集,整合成統一的大數據平台,造福人類健康。政府和衛生保健是這一趨勢的重要推動因素。
關於大數據醫療行業的現狀是什麼,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大數據工程師具備能力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Ⅳ 醫療大數據是什麼
醫療大數據是指醫療健康領域所產生的大規模、多樣化和高速增長的數據集合。這些數據涵蓋了諸如患者病歷、診斷影像、實驗室測試結果、葯物研發信息以及公共衛生記錄等多個方面。
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價值顯著,它能夠通過深度分析和挖掘,為醫學研究、臨床決策、公共衛生管理以及患者個性化治療提供強大支持。例如,在醫學研究方面,通過對海量病歷數據的分析,研究人員能夠發現疾病之間的潛在關聯,提出新的研究假說,從而推動醫學科學的進步。在臨床決策過程中,大數據可以幫助醫生更准確地判斷病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此外,在公共衛生管理方面,大數據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功能有助於及時發現並應對傳染病等公共衛生事件,保障公眾健康。
醫療大數據的發展也面臨著挑戰,如數據隱私保護、數據安全存儲與傳輸、數據質量標准化等。這些問題需要政府、醫療機構、技術提供商和患者共同努力,通過制定相關法規和標准,採用先進技術手段來確保醫療大數據的合規使用,保護個人隱私不受侵犯。
總的來說,醫療大數據作為當今醫療領域的重要資源,正逐漸改變著傳統的醫療模式和服務方式。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醫療大數據將在提升醫療質量、降低醫療成本、改善患者就醫體驗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未來,我們期待醫療大數據能夠為全人類的健康事業帶來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加深遠的變革。
Ⅵ 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學什麼
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專業的目標是培養能夠在醫療衛生單位、醫葯軟體研發企業、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康體檢中心及健康管理咨詢機構等多個領域工作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才需要具備健康醫療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和評估的能力,同時掌握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與開發,包括大數據的查詢處理、數據可視化技術、軟體工程等。
課程設置方面,學生將學習基礎醫學概論、高等數學、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計算機網路與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導論、資料庫概論與數據結構等基礎知識。此外,還包括大數據查詢與處理、數據可視化技術、軟體工程、臨床醫學概論、健康管理概論、健康信息管理、大數據存儲與運算、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等專業課程,這些課程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就業方面,畢業生可以在醫療衛生機構、醫葯軟體研發企業、養老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康體檢中心、健康管理咨詢機構等單位擔任健康醫療信息管理師、信息系統分析師、大數據技術工程師等職位。此外,他們還可以從事健康數據的採集、處理、分析和應用等工作,為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健康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