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信軟體有哪些
電信軟體包括:
1. 電信業務管理軟體
2. 通信協議軟體
3. 電信網路管理軟體
4. 電信客戶服務軟體等。
詳細解釋如下:
電信業務管理軟體是用於管理電信業務的一系列軟體工具。這些軟體工具涵蓋了從客戶信息管理、業務開通、計費結算到統計分析等各個方面,確保電信業務的順利進行。這類軟體主要服務於電信運營商和企業,幫助它們實現對業務的高效管理。例如,電信資源管理系統和CRM系統就是典型的電信業務管理軟體。
通信協議軟體是確保不同網路設備之間順暢通信的關鍵。在電信領域,通信協議軟體扮演著核心角色,它確保了數據的正確傳輸和處理。這類軟體包括了實現不同通信協議的軟體模塊,如PSTN、IP網路等的相關協議軟體。它們在電信網路運行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確保網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電信網路管理軟體主要用於監控和管理電信網路。這類軟體能夠實時檢測網路狀態,及時發現並解決網路故障,確保網路的穩定運行。此外,它們還能對網路性能進行優化,提高網路服務質量。例如,網路資源管理系統和網路性能監控軟體都屬於電信網路管理軟體的范疇。它們對於電信運營商和企業來說非常重要,有助於及時發現並解決網路問題。此外還有一些網路安全管理軟體也可以歸屬於電信軟體類。它可以保護電信系統的安全,防止黑客攻擊和數據泄露等事件的發生。這些軟體通過實時監控網路和系統的安全狀況,及時發現並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確保電信系統的穩定運行和數據安全。而電信客戶服務軟體則是用於提升客戶服務質量的重要工具。它們包括客戶信息管理、服務請求處理、投訴管理等模塊,確保電信運營商能夠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並解決問題,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此類軟體在提高運營商服務質量和競爭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Ⅱ 電信行業的三大系統 BSS OSS MSS的區別和解釋
電信行業的三大系統分別是BSS、OSS和MSS,它們各自承擔不同的功能。BSS業務支撐系統主要負責為客戶提供業務和服務,包括客戶關系管理、數據採集系統、計費賬務、綜合結算、營銷支撐等功能模塊。OSS操作支持系統則是電信業務開展和運營所需的重要支撐平台,由網路管理、系統管理、計費、營業、賬務和客戶服務等部分組成,通過統一的信息匯流排將系統間有機整合在一起。MSS管理支撐系統則專注於實體渠道管理,其中包括完善社會渠道酬金管理功能,優化營業廳應用界面,實現營業廳現場排隊情況監控,以及營業廳電子簽名等。
BSS系統通過融合計費、賬務處理、賬務管理、綜合結算和統計分析等功能,支撐分散賬期業務模式。例如,基於DCC協議建立GGSN與BOSS的互聯,實現對GPRS業務的欠費風險控制能力,同時提升數據業務流量提醒的及時性和准確性。OSS系統主要負責全網通信質量及運行的檢驗和管理,記錄和收集全網運行中的各種數據情況,並對全網內各設備執行監視和控制的職能。這使得OSS能夠確保電信網路的穩定運行,提高服務質量。MSS系統則專注於客戶關系管理流程,包括客戶介面管理、市場銷售的實現、定單處理、問題處理、客戶QOS管理、帳單管理及對用戶需求、信用度、價值的分析。這些功能使得MSS能夠更好地服務客戶,提高客戶滿意度。
總的來說,BSS、OSS和MSS三個系統在電信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BSS關注業務和服務,OSS關注技術支撐和管理,而MSS則專注於實體渠道管理和服務質量。它們相互協作,共同推動電信行業的健康發展。
Ⅲ 給我解釋: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數字系列.
SDH與ATM
同步數字體系(SDH)是一種光纖通信系統中的數字通信體系,又稱同步數字復接體制。它是一套新的國際標准。SDH既是一個組網原則,又是一套復用的方法。在SDH基礎上,可以建成一個靈活,可靠,能夠進行遙控管理的全國電信傳輸網以至全世界的電信傳輸網。這個傳輸網可以很方便地擴展新業務,還可以使不同廠家生產的設備進行互通使用。
光纖具有高帶寬、傳輸距離遠等優點,光纖已成為寬頻綜合數字業務網的主要物理連接媒介,不過,如果僅憑單純的光纜連接,並不能構成擔負各種復雜應用的傳輸網。骨幹傳輸需要由復雜的傳輸協議來支撐,並藉助光纖作為物理媒介,80年代美國貝爾通訊研究所首先提出了SONET(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ing 同步光纖網路)的概念。CCITT採納並修改和擴充了這一概念。將其命名為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數字系列)。SDH網是對原有PDH(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准同步系列)網的一次革命。過去的光纖通信系統沒有一套國際上統一的標准,都是由各個國家各自開發出不同的系統,稱准同步數字體系PDH。因此,各國所採用的速率(傳輸信號的速度)、線路碼型、介面標准、結構都不相同。無法在光路上實現不同廠家設備的互通和直接聯網,造成許多技術上的困難和費用的增加。
SDH是為了克服PDH的缺點而產生的,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再定規范然後研製設備。這樣就可以按最完善的方式設定未來通信網要求的系統和設備。
SDH是一項成熟的傳輸技術。使用開放技術的第三代SDH網路現在已經建成。SDH節點類型有ADM(上/下復用器)、DXC(數字交叉連接)、TM(終端復用器)和(中繼器),使用這些節點設備可建成鏈狀、星形、環行及網狀網路。
SDH有以下主要的特點:
(1)在全世界范圍統一了體系中各級信號的傳輸速率。SDH定義的速率為N*155.520Mb/s(Mb/s表示每秒鍾傳輸的兆比特數,比特是量度信息的單位,N=1,2,3,......)。
(2)簡化了復接和分接技術。過去PDH對於較低速率(比如容量為30路的傳輸速率2Mb/s)要在容量為1920路的傳輸速率140Mb/s系統中復接或分接的話,就必須先通過8Mb/s復接,34Mb/s復接,然後復接入140Mb/s,十分麻煩。SDH可以把2Mb/s直接復接入(或分接)140Mb/s,而不必逐級進行。簡化了復接、分接技術,上下電路方便,大大提高了通信網的靈活性和可靠性。
(3)確定了全世界通用的光介面標准。這樣就使得不同廠家生產的設備可以按統一介面標准互通使用,節省網路的成本。
(4)在傳輸的碼型中,安排了較多的富餘比特,供作網路中管理控制之用,使網路中檢測故障,監測傳輸性能等能力大大加強。
SDH是國際電信聯盟CCITT於1988年正式推薦的,並稱為同步數字體系。SDH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准,它不僅適用於光纖通信,原則上也適用於微波和衛星通信。
一個典型的SDH網路管理系統有3層,依次為網路管理層(又稱網路控制層NCL)、網元管理層(EM)和網元層(NE)如圖:
網路管理系統
網元管理系統A 網元管理系統B 網元管理系統C
NE NE NE NE NE NE NE NE NE
同步數字體系信號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模塊信號是STM-1,其速率為155。520Mb/S。4個STM-1構成STM-4,其速率為622。080Mb/S。4個STM-4構成STM-16,其速率為2488。320Mb/S。即STM-N是一種以位元組結構為基礎的矩形塊狀幀結構,其結構安排如圖:
9×270×N位元組
傳輸方向
STM-N 凈負荷
(含POH)
1
SOH
AU PTR
SOH
9
9×N 261×N
270×N列
其中,SOH為段開銷,AU PTR為管理單元指針,POH為通道開銷。
隨著SDH技術引入,傳輸系統不僅具有提供信號傳播的物理過程的功能,而且提供對信號的處理、監控等過程的功能。SDH 通過多種容器C和虛容器VC以及級聯的復幀結構的定義,使其可支持多種電路層的業務,如各種速率的非同步數字系列、DQDB、FDDI、ATM等,以及將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新業務。段開銷中大量的備用通道增強了SDH網的可擴展性。通過軟體控制使原來PDH中人工更改配線的方法實現了交叉連接和分插復用連接,提供了靈活的上/下電路的能力,並使網路拓撲動態可變,增強了網路適應業務發展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可在更大幾何范圍內實現電路的保護、高度和通信能力的優化利用,從而為增強組網能力奠定基礎,只需幾秒就可以重新組網。特別是SDH自愈環,可以在電路出現故障後,幾十毫秒內迅速恢復。SDH的這些優勢使它成為寬頻業務數字網的基礎傳輸網。近年來,2.4Gb/s SDH系統已走向實用。10GB/S系統已基本完成實驗室工作。
與SDH網路管理有關的主要操作運行介面為Q介面(含Q或Q)和F介面。Q介面應符合ITU-T建議Q.811和Q.812中相關協議棧的規定。ITU-T並不強制協議棧的選擇,但實際適用SDH網的主要協議棧是CON S1、CLN S1和CLN S2。通常,NE經LCN連至局內NE管理系統時所用的Q介面,採用最適於無連接模式的區域網協議棧CLN S1;而連至遠端NE管理系統時所用的Q介面,多採用既能支持無連接模式,又能支持X.25的面向連接方式的CLN S2協議棧,也可以採用完全的面向連接方式的CON S1協議棧。
ATM(非同步傳輸模式)技術是一項正在蓬勃發展的新技術。其產生的動因是試圖找到一種能統一傳送帶寬和質量要求不同的電信業務的方式,以便在寬頻通信網路中提供更具吸引力的電信業務,如數字電視、數字高清晰度電視、高質量可視電話、視頻點播等。
ITU-T定義ATM為「以信元為信息傳輸,復接和交換的基本單位的傳送方式」。用ATM技術構建的網路稱為ATM傳輸網,它是由VC級的信道網(或電信網),VP級的通路網和傳輸媒體網3級組成。而各級網由終端、中繼點、連接及鏈路4部分構成。在實際的接續過程中,VC連接是指終端——終端的連接,其終點是終端,VC連接的中繼點實際上是由交換機實現其功能,即稱為虛信道處理(VCH,Virtual Channel Handler)功能;VP的連接是集中VC鏈路,VC鏈路的兩端是VP連接的終點,即VP的終端可以是交換機,其功能由交叉連接設備來完成,即稱為虛通路處理(VPH,Virtual Path Handler)功能。VCH和VPH的交換處理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選路用的信頭結構不同,分別為VCI和VPI。
在ITU-T的I.321建議中定義了B-ISDN協議參考模型,如下圖。它包括三個面:用戶面、控制面和管理面,而在每個面中又是分層的,分為物理層、ATM層、AAL層和高層。
協議參考模型中的三個面分別完成不同的功能:
用戶平面:採用分層結構,提供用戶信息流的傳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控制功能,如流量控制、差錯控制等;
控制平面:採用分層結構,完成呼叫控制和連接控制功能,利用信令進行呼叫和連接的建立、監視和釋放;
管理平面:包括層管理和面管理。其中層管理採用分層結構,完成與各協議層實體的資源和參數相關的管理功能,如元信令。同時層管理還處理與各層相關的OAM信息流;面管理不分層,它完成與整個系統相關的管理功能,並對所有平面起協調作用。
ATM具有以下特點:
(1)採用面向連接並預約傳輸資源的方式
為提高處理速度,ATM採用面向連接的虛電路方式工作,即在通信開始時先建立虛電路(虛電路包括虛信道和虛通路),用戶將虛電路的標識寫入信頭VCI/VPI中,網路根據虛電路標識將信息送往目的地。同時在呼叫過程向網路提出傳輸所希望使用的資源,網路根據當前的狀態決定是否接受這個呼叫。其中資源的約定並不像電路交換中給出確定的電路或PCM時隙,只是用以表示將來通信過程所可能使用的通信速率。這種方式避免了復雜的信元順序控制工作,通過合理的QoS、流量控制、網路資源管理控制以及各種差錯控制技術,使信元丟失率降到各種業務可以接受的程度,滿足各類業務的語義透明性要求。可以說既兼顧了網路運營效率,又能夠滿足接入網路的連接進行快速數據傳輸。
(2)無逐段鏈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時延小
ATM協議運行是在誤碼率很低的光纖傳輸網上,同時預約資源機制保證網路中傳輸的負載小於網路的傳輸能力,所以ATM取消了終端設備和端局節點、網路內部節點之間鏈路上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而將這些工作推給了網路邊緣的終端設備完成,因此ATM信頭的功能被大大簡化,從而提高信頭的處理速度,使信元的排隊時延大大縮短。長度小而固定的信元的信息交換是在第二層完成的,而且協議簡單,可以採用硬體來實現交換,使得交換速度加快,從而減小了交換節點內部緩沖器的容量,使信元的排隊時延和時延抖動降低,有利於信息傳送的時間透明性。因此,ATM能夠很好的滿足話音、動態圖像等實時性業務的要求。
(3)採用透明的網路傳輸方式
ATM網路以語義透明和時間透明的傳輸方式工作。所謂語義透明是要求網路在傳送信息時不產生錯誤,或者說端到端的錯誤率非常低,即不改變業務信息的語義。所謂時間透明是要求網路用最短的時間將信息從發源地送到目的地,即不改變業務信息的時間關系。
(4)具有統計復用功能
網路資源可以按需分配,提高了網路資源的利用率。在ATM方式下,網路具有多方連接的功能,其中包括支持廣播(broadcast)型連接和多播(multicast)型連接的能力。
(5)兼容性好
ATM通過設置AAL層,對業務類型進行劃分,通過AAL層的適配把不同電信業務轉換成統一的ATM標准,實現使用同一個網路來承載各種應用業務的目的,再輔之必要的網路管理功能,信令處理與連接控制功能,可以設置多級優先順序(如連接優先順序和信元優先順序等)管理功能,使ATM能夠廣泛適應各類業務的要求。
在ATM交換網路中,通常為兩層結構,在核心交換層,大容量的骨幹ATM交換機互相連接構成交換機之間以OC-12(622Mbit/s)或OC-48(2。4Gbit/S)的主幹。在外圍,ATM接入設備可提供給用戶介面種類有:
(1)高速ATM介面(通常提供給擁護OC-3(155Mbit/s)或OC-12(622Mbit/S)的接入帶寬,其網路介面為光纖SC介面,其接入數據的幀格式為ATM信元,在ATM介面上提供的服務類型為ATM PVC(permanent virtue circuit),在一個物理介面上提供多條PVC支持。)
(2)低速ATM介面(通常提供兩種速率的接入,E3(34Mbit/s))和OC-12(622Mbit/s),其網路介面為G。703銅線介面,其接入數據的幀格式為ATM 信元,在ATM介面上提供的服務類型為ATM PVC,在一個物理介面上可提供多條 PVC支持。)
(3)幀中繼介面(提供的接入速率為64Kbit/s到2Mbit/s,ATM上提供的幀中繼介面最高可達50Mbit/s,其介面通常為G.703或V.35其接入數據為幀中繼的分組,在ATM接入設備的幀中繼介面上通過FRF。5或FRF。8,提供幀中繼的PVC與ATM PVC的轉換。在一個物理介面上可提供多條PVC支持。)
(4)電路模擬介面(提供從64kbit/s到2Mbit/s的接入速率,提供透明比特流的傳輸,若為2Mbit/s速率的接入,其介面通常為G。703 或V。35。若提供的是2Mbit/s或更低等速率時,介面通常為V。35。路由器可利用這種埠實現點對點的專線連接。)
(5)區域網介面(提供10Mbit/s或100Mbit/s的接入速率。其介面通常為RJ-45。在區域網介面上,通常可提供IP路由功能,即每一個乙太網介面可配置IP地址且可提供路由功能)
ATM 技術的發展從一開始就被分為兩個獨立的領域。眾多高速區域網在基於ATM 交換技術的基礎之上構建其骨幹網;在廣域網領域,ATM 已經成為電信運營商的首選技術。
下面介紹ATM的三種接入方法
1. 第一種接入方法
就是提供連網技術,通過將所有客戶連接在一個邊緣交換機上,在運營商中央局終止 ATM。這種方法對企業同時具有如下的優點和缺點。
(1)簡化接入網,客戶端無需任何 ATM 相關配置;
(2)客戶辦公室不需要特殊服務設備,只需要配置物理層設備即可(光纖、銅線或無線設施);
(3)只有中央局內部和中央局之間才提供 ATM 質量保證,客戶辦公室之間不提供 ATM 質量保證,因此業務等級協議(SLA)變得更難實施;
(4)為了確保各種通信的服務質量(QoS),客戶必須擁有多條鏈路與中央局連接(用於不同業務—FR、IP、區域網、語音等等);
(5)由於處理多種用戶通信業務,可能會堵塞 ATM 邊緣多路復用器和交換機。
2.第二種方法
就是在客戶建築物內安裝 ATM CPE(客戶端設備),為客戶提供服務終端,它具有如下優點和缺點。
(1)通常,CPE比「物理」數據機貴;
(2)接入網路需要特定工程技術規則進行通信管理;
(3)客戶辦公室之間可採納適用於各種通信業務和專門應用的「端到端」服務質量(QoS),從而使運營商能夠提供 SLA 增值業務,以及網路端到端監控診斷;
(4)可以在客戶建築物中而非服務提供商的中央局進行多業務通信的聚集,因此,只需一條線路與客戶相連接,同時在客戶建築物實施通信設計,從而邊緣轉換器可以將全部處理能力分配給轉換單元,而非控制多個客戶的多業務通信。
3.第三種方法
在客戶建築物內安裝CLE(客戶地點設備),用於提供本地 ATM 業務的 ATM NTU(A-NTU),同時也是運營其它 ATM 業務的交互 NTU(I-NTU)。隨著發展繼續深入, ATM 交互 NTU(網路終端裝置)低成本的特性日益明顯,它能夠滿足 ATM 服務提供商的特殊要求,並且在運營商網路端終止業務。它屬於服務提供商,但是安裝在客戶建築物內。在這方面,英國電信(BT)跨出了具體的第一步,英國電信邀請 RAD 數據通信公司加盟,確定 NTU 概念並開發專用 ATM 網路終端裝置(NTU)。英國電信後來配置 ATM 網路終端裝置(NTU),成為其 ATM 多業務平台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英國電信的網路終端裝置(NTU)方法很快得到歐洲和亞洲主要運營商的採納和實施,包括法國電信、德國電信、KPN、日本電信、日本電報電話公共公司(NTT)、另外還有 Matav 和 Eircom。第三種解決方案之所以得到廣泛採用,主要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客戶尋求服務質量(QoS)保證,但更為重要的前提是他們已經准備好承擔 SLA 成本。
CLE能提供服務提供商必須的所有服務質量保證,此外,還提供其他功能特性,如業務配合和集中(ATM 語音、ATM 轉換幀中繼、ATM 乙太網等),以及 SNMP 網路管理。它們作為運營商業務和用戶網路之間的分界點,使服務提供商能夠將他們的管理能力延伸到客戶建築物,履行全部服務質量職責,同時檢查用戶-通信過程的一致性。通過精心實施1.610 運營、管理和維護(OAM)支持,這些CLE 使運營商能夠提供更好的服務,同時為客戶提供有關如何更有效的使用 ATM 業務以及這些業務如何定價等方面的有用信息。有成本效益的服務能通過深入、強大的通信管理和控製得以實現。
自從第一套 CLE 投入使用,其他 NTU/CLE 根據市場要求得到開發。開始時,大多數客戶都是使用高速率(E3/155M)的ATM 連接公司和政府機構。然而近年來,市場已經朝著新的方向發展:小型企業採用基於 ATM 的服務進行組網;非傳統運營商和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ISP)得到發展,並要求擁有他們自己的解決方案;新技術(2.5G和3G移動技術要求額外帶寬和完全不同的方法)。
面對令人目不暇接的眾多網路新技術,建網時所進行的網路選型就顯得非常重要,而投資巨大、涉及面廣的廣域骨幹網建設更是需要慎之又慎。
目前,面對成熟的SDH和ATM技術,電信廠商建設廣域骨幹網時通常的作法是:第一、採用光纖作為傳輸介質,這是必然的選擇了;第二、使用SDH技術連接光纖端接設備,形成一個距離范圍可達到無限的SDH光纖網;第三、在SDH傳輸網上採用各種ATM交換設備,構建具備數據、話音、視頻等多服務能力的ATM骨幹網。
3G時代的到來對運營商是個巨大的挑戰,由於3G發展的不確定性,所以建設的網路必須是高性價比的靈活網路。3G傳輸網的接入部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技術:傳輸和ATM,傳統的網路結構將他們分成兩個不同的網路層,雖然網路設計簡單了,但網路復雜昂貴不靈活。為了滿足需求,ECI提出了創新的概念:同一平台集成SDH和ATM,優化了網路,使網路更靈活經濟,更具擴展性。
3G中的Node B和RNC通過Iub介面連接,Iub介面是復雜的協議族,是基於ATM上的媒介、信令、OAM等等,ATM能通過TDM鏈路傳輸,大部分Node B節點含有基於ATM IMA的部分2M或幾個2M,而RNC節點往往是多個2M或STM-1。早期的3G標準定義Node B和RNC之間通過TDM電路連接,在ATM層,Node B和RNC通過ATM鏈路直接連接,沒有ATM交換,提供以下功能:a.獨立於傳輸層 b.通過ATM IMA機制把多個TDM鏈路定義成一個邏輯電路 c. ATM統計復用。3G標准版本4定義了ATM的交換和QoS的保證,ATM的交換有2個好處:RNC可以是STM-1介面,大大降低了RNC的成本;提高了帶寬利用率。ATM交換機可以保證帶寬分配,可以基於峰值和恆定速率的統計復用,可以基於用戶的統計復用,從而提高了網路帶寬的利用率。
3G傳輸網的構建可以採用兩種方法:1. RNC節點的E1介面通過純TDM的SDH網路和Node B節點相連接 2. RNC節點是STM-1介面,Node B 節點是E1介面,ATM交換機用於E1到STM-1的會聚,ATM交換機可以放在RNC節點處,也可以放置在傳輸網路中的其他位置。ATM交換機在3G傳輸網路中是必需的,但也是昂貴的,另外,安裝ATM交換機不僅僅是增加ATM設備,另外還需要大量的PDH和SDH介面,Node B節點的典型配置會聚通道化的STM-1(52個E1)和本地Node B節點的20個E1。總的ATM E1數是72個,因此1個通道化的STM-1是不夠的,需要ATM層的會聚,如果僅僅是TDM的會聚,需要另外一個STM-1,另外一個STM-1中僅僅有9個E1,浪費是明顯的。而ATM交換機可以把72個 ATM E1 壓縮到一個VC4中,ATM交換機需要一個STM-1介面和72個E1介面,同時SDH網路也需要增加一個STM-1介面和72個E1介面,顯然是個昂貴的方案,並不適合於3G傳輸網的應用。
IMA是多個E1鏈路傳送ATM的地層協議,多個物理鏈接配置成一個ATM鏈接,可以不影響業務上下電路,這是個很強大的功能,但IMA在硬體層面實現,因此相同IMA組的所有鏈接必須在同一介面卡上,但實際上很多情況很難把IMA組分配到同一介面卡上,而相同IMA組的所有E1又必須被相同的ASIC晶元處理。這種限制使網路規劃幾乎不可能,移動運營商如果把E1鏈接分配到IMA組,無法規劃將來的擴容,如果先期沒有留有擴容餘量,將來的IMA擴容及其復雜並影響業務,如果留有大量餘量,導致先期投資過大,有投資浪費的風險。 ECI 3G傳輸網路的解決方案 移動通信一直是ECI重要的戰略市場,針對移動3G傳輸市場對ATM業務的需求,ECI專門提出了解決方案,在ECI的單個XDM平台上,集成了SDH和ATM功能,具有很高的性價比、靈活性和面向3G的可升級性。XDM是ECI公司專門為移動和城域網路設計的MSTP平台,支持各種TDM應用和純光應用,還有一個核心特點是XDM的完全基於VC12的全交叉矩陣,可以保證任意E1之間無限制地交叉鏈接,很利於ATM的應用。
ECI的ATM卡:ATS卡,是和XDM的交叉矩陣相連,本身無物理介面,它實際上是ATM交換機,支持3種類型的ATM埠: 1.STM-1中的VC4或任意高階虛容器的VC4
2.物理E1埠或任意介面中的E1通道 3.多E1的IMA組。在ATM層,任何埠之間的ATM業務可以無限制地任意交換。遠方通過STM-1來52個E1,本地還有20個E1,採用外接ATM交換機的方式的話,ATM和SDH設備雙方都要提供1個STM-1介面和72個E1介面,如果採用ATS方案的話,交叉矩陣把遠方STM-1中的52個E1和本地20個E1交叉到ATS卡中,ATS卡把72個E1會聚到一個VC4中,交叉矩陣再把這個VC4交叉到STM-1埠。單個設備同時完成SDH和ATM的功能,顯然更經濟,更靈活。XDM的集成SDH/ATM的解決方案更緊湊,靈活,經濟和易管理。將ATM和SDH集成在一起,大大簡化了硬體設備,當採用SDH和ATM兩種設備時,設備間需要電纜連接,採用集成技術,可以省掉連接電纜,ATS卡本身無物理介面,所以單卡可以支持高密度介面126個E1(支持84個IMA組)。而ATM交換機沒有這么高的埠密度。集成方案只有一套管理系統,減少運營成本,只有一套硬體,設備佔地面積少,功耗小,連接電纜少等等,大大減少了運營費用。 IMA組的規劃是個復雜的工程,如果一開始僅考慮當前ATM E1的需求,那將來的擴容可能要改變電纜連接,這是不允許的,所以必須留出E1的埠用於將來的擴容,但將來擴容的不確定性是種風險。XDM中的ATS卡是理想的解決方案,不像傳統的ATM交換機,ATS卡能把不同PDH卡上的不同E1會聚到一個IMA組中,在傳統的ATM交換機方案中,必須預留一些ATM E1介面給將來擴容用,而對於ATS方案,將來有新的ATM E1擴容只需要連接到XDM的PDH E1介面上,即使不同PDH卡上的ATM E1,XDM也能將他們交叉到目的地。
XDM是一個隨著成長而建設、付費的平台,而ATS僅僅是XDM的一塊板卡,在網路上增加ATM應用僅僅是增加ATS卡而已,增加的費用很低,所以網路初期投資成本很低,並且將來擴容的費用也很低,當ATM業務變化時,無需考慮配置多大容量的ATM交換機,簡單到只要考慮增加幾塊ATS板卡就可以了。
為了降低成本,3G網路必須和已有的2G網路共享網路資源。2G的TDM業務在標準的TDM鏈路中傳輸,XDM的完全低階交叉矩陣適合於移動網路,提供了靈活方便的2G解決方案,在此同時,ATS卡把多個Node B節點的ATM業務會聚到IMA組中,3G的IMA組和2G的TDM業務共享於相同的通道化的STM-1鏈路中,通過網管可以實現兩個網路的帶寬分配。
XDM的ATS是創新化的設計,集成了SDH和ATM兩種技術,針對3G傳輸網路,提供了強大並且經濟的解決方案。兩種技術的集成使網路的成本大大降低,並且使網路有巨大的靈活性,適合於網路發展的各種趨勢,滿足用戶和容量的增加數量的增加。
XDM的ATS解決方案不僅僅是經濟的網路解決方案,而且是一個完全可升級的解決方案,移動運營商今天不必投資在將來並不明朗的需求,同時需求增長來臨的時候,現有的網路可以毫無限制地升級。
Ⅳ 電信的網管系統各層的作用
TMN是提供一個有組織的網路結構,以取得各種類型的運行系統回之間、運行系統與電信設答備之間的互連,是採用商定的具有標准協議和信息的介面進行管理信息交換的體系結構。
TMN的幾個發展趨勢包括:從網路管理向業務管理過渡、對異構系統進行綜合管理、TMN實現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傳單(Electronic Bonding)逐步應用。
網元是由一個或多個機盤或機框組成, 能夠獨立完成一定的傳輸功能的合。如PDH設備、SDH-ADM、DACS、TEM、REG、PCM等等。你說的網管系統中的網元其實和這個差不多,簡單理解就是網路中的元素,網路中的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