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G是蘋果機上的光碟鏡像文件格式,PC機上還直接用不了,只能找個工具軟體轉換成ISO格式方可使用,小工具名為:dmg2iso.exe,是在命令行方式下執行的,需要把這個工具軟體和需要轉換的DMG格式的文件當在同一目錄中,具體使用參數如下: dmg2iso.exe *.dmg *.iso 回車執行後等待片刻就OK,不過轉換之後的ISO要比之前的文件大很多 我也是在網上找的 不知道可不可以
㈡ 求Drive SnapShot(磁碟映像軟體) V1.48.0.18930 最新版網盤資源
《Drive SnapShot(磁碟映像軟體)》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rJSGyUrRDSuozGsVx_vcpQ
介紹:DriveSnapShot是一款使用免費的磁碟鏡像備份工具,軟體支持多國語言,用戶通過該軟體可以輕松將指定的磁碟內容備份到另外一個鏡像文件夾中,還可以為該備份文件加上密碼,以免泄露。DriveSnapShot採用了WindowsNT驅動器技術,完美兼容windows任意版本系統。
㈢ 請問用dd命令裝linux到u盤後,為什麼現實u盤沒格式化,啟動也是失敗的命令去下:sudo d
我之前用dd命令將Linux鏡像寫到U盤的時候,是先格式化之後再dd的。
剛剛查了下:
dd命令
功能:把指定的輸入文件拷貝到指定的輸出文件中,並且在拷貝過程中可以進行格
式轉換。可以用該命令實現DOS下的disk命令的作用。先用dd命令把軟盤上的數據寫
成硬碟的一個寄存文件,再把這個寄存文件寫入第二張軟盤上,完成disk的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將硬碟上的寄存文件用rm命令刪除掉。系統默認使用標准輸入文件
和標准輸出文件。
其實dd命令只會從磁碟頭部開始往裡面寫文件,所以最好先使用format命令格式化磁碟之後,再dd。
格式化後dd鏡像,用來裝Linux親測有用。
㈣ ubuntu下製作iso鏡像u盤啟動的工具 dd命令不好使
需要的工具:Linux系統、U盤、ISO鏡像文件。
首先在Linux系統中打開終端,使用DD命令,格式如下:
sudo dd if=xxx.iso of=/dev/sdb
命令中xxx.iso是你的ISO鏡像文件的路徑,of=後面的你的U盤路徑,一般就是/dev/sdb或者/dev/sdc(後面不要帶1或者2的數字)。
如何確認U盤路徑:終端中輸入:
sudo fdisk -l
完整實例:
sudo dd if=/home/mtoou/下載/xubunut.iso of=/dev/sdb
涵義:向sdb磁碟寫入位於/home/mtoou/下載/目錄下的xubuntu.iso鏡像文件。輸完上述DD命令後回車執行,系統就開始製作啟動盤了,期間終端命令窗口不會有任何反饋,但能通過U盤運行指示燈看到U盤在進行讀寫操作,這個過程可能持續5、6分鍾才完成。當看到終端命令窗口有返回消息即製作完成。
㈤ 如何用linux的dd命令製作windows的u盤啟動盤
linux dd命令[用於製作U盤啟動盤的神奇的命令]linux dd命令刻錄啟動U盤詳解dd命令做usb啟動盤十分方便,只須:sudo
dd if=xxx.iso of=/dev/sdb bs=1M
用以上命令前必須卸載u盤,sdb是你的u盤,bs=1M是塊的大小,後面的數值大,寫的速度相對塊一點,但也不是無限的,我一般選2M,注意,執行命令後很塊完成,但u盤還在閃,等不閃了,安全移除。
注意:你的鏡像需要支持dd命令。
dd命令的解釋。
定義
dd是Linux/UNIX 下的一個非常有用的命令,作用是用指定大小的塊拷貝一個文件,並在拷貝的同時進行指定的轉換。
參數
1. if=文件名:輸入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入。即指定源文件。< if=input file >
2. of=文件名:輸出文件名,預設為標准輸出。即指定目的文件。< of=output file >
3. ibs=bytes:一次讀入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obs=bytes:一次輸出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一個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bs=bytes:同時設置讀入/輸出的塊大小為bytes個位元組。
4. cbs=bytes:一次轉換bytes個位元組,即指定轉換緩沖區大小。
5. skip=blocks:從輸入文件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復制。
6. seek=blocks:從輸出文件開頭跳過blocks個塊後再開始復制。
注意:通常只用當輸出文件是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即備份到磁碟或磁帶時才有效。
7. count=blocks:僅拷貝blocks個塊,塊大小等於ibs指定的位元組數。
8. conv=conversion:用指定的參數轉換文件。
ascii:轉換ebcdic為ascii
ebcdic:轉換ascii為ebcdic
ibm:轉換ascii為alternate ebcdic
block:把每一行轉換為長度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unblock:使每一行的長度都為cbs,不足部分用空格填充
lcase:把大寫字元轉換為小寫字元
ucase:把小寫字元轉換為大寫字元
swab:交換輸入的每對位元組
noerror:出錯時不停止
notrunc:不截短輸出文件
sync:將每個輸入塊填充到ibs個位元組,不足部分用空(NUL)字元補齊。
編輯本段dd應用實例。
1.將本地的/dev/hdb整盤備份到/dev/hdd
dd if=/dev/hdb of=/dev/hdd
2.將/dev/hdb全盤數據備份到指定路徑的image文件
dd if=/dev/hdb of=/root/image
3.將備份文件恢復到指定盤
dd if=/root/image of=/dev/hdb
4.備份/dev/hdb全盤數據,並利用gzip工具進行壓縮,保存到指定路徑
dd if=/dev/hdb | gzip > /root/image.gz
5.將壓縮的備份文件恢復到指定盤
gzip -dc /root/image.gz | dd of=/dev/hdb
6.備份磁碟開始的512個位元組大小的MBR信息到指定文件
dd if=/dev/hda of=/root/image count=1 bs=512
count=1指僅拷貝一個塊;bs=512指塊大小為512個位元組。
恢復:dd if=/root/image of=/dev/hda
7.備份軟盤
dd if=/dev/fd0 of=disk.img count=1 bs=1440k (即塊大小為1.44M)
8.拷貝內存內容到硬碟
dd if=/dev/mem of=/root/mem.bin bs=1024 (指定塊大小為1k)
9.拷貝光碟內容到指定文件夾,並保存為cd.iso文件
dd if=/dev/cdrom(hdc) of=/root/cd.iso
10.增加swap分區文件大小
第一步:創建一個大小為256M的文件:
dd if=/dev/zero of=/swapfile bs=1024 count=262144
第二步:把這個文件變成swap文件:
mkswap /swapfile
第三步:啟用這個swap文件:
swapon /swapfile
第四步:編輯/etc/fstab文件,使在每次開機時自動載入swap文件:
/swapfile swap swap default 0 0
11.銷毀磁碟數據
dd if=/dev/urandom of=/dev/hda1
注意:利用隨機的數據填充硬碟,在某些必要的場合可以用來銷毀數據。
12.測試硬碟的讀寫速度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root/1Gb.file bs=64k | dd of=/dev/null
通過以上兩個命令輸出的命令執行時間,可以計算出硬碟的讀、寫速度。
13.確定硬碟的最佳塊大小:
dd if=/dev/zero bs=1024 count=10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2048 count=50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4096 count=250000 of=/root/1Gb.file
dd if=/dev/zero bs=8192 count=125000 of=/root/1Gb.file
通過比較以上命令輸出中所顯示的命令執行時間,即可確定系統最佳的塊大小。
14.修復硬碟
dd if=/dev/sda of=/dev/sda
當硬碟較長時間(比如1,2年)放置不使用後,磁碟上會產生magnetic fluxpoint。當磁頭讀到這些區域時會遇到困難,並可能導致I/O錯誤。當這種情況影響到硬碟的第一個扇區時,可能導致硬碟報廢。上邊的命令有可能使這些數據起死回生。且這個過程是安全,高效的。
㈥ 在Linux系統下用dd命令製作ISO鏡像U盤啟動盤
1、首先在 Linux 系統中打開終端,確認 U 盤路槐吵歷徑:
執行完這條命令後會出現若干個碰罩盤的信息,其中識別U盤的一個比較直觀的方式是看容量大小。假設U盤的路徑是 \dev\sdb 。
2、umount U 盤:
3、格式化U盤:
如果U盤是空的可能格式化的過程會鉛搜比較快,否則可能會比較慢。
4、使用 dd 命令製作系統盤:
該命令一般需要十分鍾左右可以完成。
㈦ 磁碟鏡像工具有哪些
磁碟鏡像,或稱磁碟影像,通常指一個存儲裝置里的數據在另一個裝置或以另一種格式製作的完整復製品。
磁碟鏡像」一詞一般有兩種不同含義。一種是指復制到相同功能的存儲裝置中以起到增強數據整合度,增強容錯功能,增加吞吐量等作用(如RAID)。這時對應英文一般為Disk Mirror,以下稱為磁碟鏡。另一種含義是指復制到不同的裝置或數據格式,主要用於數據備份。這時對應英文一般為Disk Image,以下稱為磁碟像。通常在使用中這兩者都稱為「鏡像」或「磁碟鏡像」。 Disk Mirror 在台灣 IT 界稱之為:「磁碟鏡射」~可以將 Disk drive 的內容與資料,猶如照鏡子時影像的反射一般,可將資料一模一樣的復制一份,是以稱之為:磁碟鏡射。
磁碟像(Disk Image),是指將有某種儲存裝置(例如CD)的完整內容及結構保存為一個電腦檔案,所以通常這些檔案都會是很大。一般只有一個檔案,裡麵包含了許多的檔案備份。鏡像的製作方法除了工具把實體磁碟的內容保存起來之外,也有專門的工具可不從實體磁碟製作出鏡像(例如不需讀取實體CD即可製作CD鏡像)磁碟鏡(Disk Mirror),指實時的將一個邏輯磁碟卷上的數據復制到若干個邏輯磁碟卷上,以確保其連續可用性、一致性及准確性。鏡像卷是指某個邏輯磁碟卷的單獨且完整的拷貝。遠程磁碟鏡的技術可用於災難恢復。由所使用技術的不同,磁碟鏡可以由同步、非同步、半同步、時間點等等方式建立。磁碟鏡由儲存子系統里的微代碼來實現,有時也藉助於主機上的其它軟體。由於鏡像的過程所依賴的微代碼和硬體密切相關,不同的儲存設備供應商對於磁碟鏡的實現都會有所不同。真正的同步磁碟鏡可以實現無損失的恢復點目標(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或RPO)。非同步磁碟鏡可以實現幾秒種的RPO。其它的技術則可以實現幾分鍾到幾小時的RPO。磁碟鏡主要用於企業數據儲存和磁碟陣列技術(例如RAID-1)。</p>最常用到的磁碟鏡像是光碟鏡像,是指從CD或DVD製作的鏡像。簡單地說,光碟鏡像就是CD或DVD的拷貝,所有的資料都存在一個檔案中,藉此保存CD或DVD的結構及完整性。光碟鏡像通常是以ISO 9660格式存儲的,其擴展名為.iso。隨身碟或軟碟的鏡像檔為IMG格式;而諾頓魅影系統(Ghost)則可以為硬碟產生GHO格式(版本9.0以後為V2I格式)的鏡像;Mac OS X常用的磁碟映像文件為DMG格式,常常用於打包軟體用於網路分發,或備份磁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