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哈利波特:神話背後的文學與歷史原型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和電影的文化底色,其實是凱爾特文化和希臘羅馬文化的混合,其中以凱爾特文化為主。作為一個信奉德魯伊教、崇尚萬物有靈的種族,他們的祭司德魯伊自信可以與萬物對話,相信萬物有靈。其實在電影一開始,哈利與蛇對話的情節就是這種原始的萬物有靈論的具體體現。
那麼,在電影中,還有哪些基督教文化之外的文化元素呢?其實古典神話的細節、原型和結構在故事中俯拾即是,充分證明了「希臘神話是古代藝術取之不盡的寶庫」。 正是因為希臘神話人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經久不衰的活力,哈利波特故事才會在世界范圍內非常流行,用神話原型來講故事,是讓讀者們重溫祖先們的舊夢。
很多的哈利波特的咒語中的單詞看起來似曾相識,但又和英語不盡相同,這個其實和詞源學、英語的發展歷程不無關系。JK.羅琳的大學專業是語言學,研究過中世紀英語和法語文學,所以她對於中古時代的羅曼語和法語有一定的研究,這也是她的魔幻世界中各種咒語的現實語言來源,雖然這些咒語對於國人有一些異域色彩,但是從其詞根詞綴來看,和英語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正好說明了拉丁語和中古法語對於英語的深刻影響和三者之間水乳交融的關系。這種來源龐雜的語言融合,既有羅馬入侵、諾曼征服的結果,也和盎格魯-薩克遜人入侵英格蘭有著密切的關系。正是因為政治上的戰爭、臣服和融合,才有了英語豐富多彩的來源和斑斕駁雜的詞彙譜系。這樣的咒語可以營造出陌生化的氛圍和異域感,讓魔法世界與現實世界拉開距離。
這個道具來源於中世紀歐洲人對於女巫的刻板映像和歧視性幻想。
首先騎著掃帚飛天是不現實的。而當時歐洲男性對女巫都有著放盪的刻板映像,掃帚是男性根部的象徵,而掃帚的掃帚頭部象徵著女性下體的毛發,這個法器象徵著兩性的平衡,女性騎在上面的隱喻意義不言而喻。
如果掃帚僅僅是一個象徵,還暫時無法與飛天聯系起來。掃把與飛天產生關聯,更重要的是一種致幻劑。中世紀的麵包多數是用黑麥製作的,黑麥和類似黑麥的植物會攜帶麥角菌侵染,大劑量的麥角會致人死亡,小劑量的麥角則算得上是一種強有力的致幻劑。會讓人產生幻覺,讓人手舞足蹈,行為紊亂,附帶著幻覺、痙攣、精神錯亂、四肢疼痛、如火焚身等症狀,這種人們在無意識間發現的迷幻劑,可能就是讓人產生飛行幻覺的原因。而身體最便於吸收這些物質的部位正是腋窩和胯下。所以這才有了女巫們騎著掃帚的動作,人們認為這個動作是為了更好地讓致幻劑發揮作用;而女巫們不可告人的巫術活動多數發生在深夜,所以中世紀的人們才有了女巫深夜騎著掃帚飛天的想像。至於十分激烈的魁地奇比賽,其實是對人類世界的足球+橄欖球的一個戲擬。
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四大學院:斯萊特林、格里芬多、赫奇帕奇和拉文克勞,分別象徵著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所提出的世界四元素:風火水土,這一理論也成為了後來12 星座 劃分4象的理論依據。這四種元素也成為了4個學院的色彩劃分依據:格里芬多以獅子為偶像,主色調為紅色,象徵勇氣慷慨與決斷;斯萊特林以蛇為標志,象徵著水,所以他們的宿舍在湖底,赫奇帕奇的象徵是嚙齒類動物獾,象徵著土元素,所以整個宿舍位於地下;而拉文克勞的象徵物是鷹,主色調是藍色,代表著風元素。四大元素之間有融合也有碰撞,元素在力的作用下有融合也有碰撞,他們動態地塑造著這個世界。
而調和這四種元素的,分別是哈利波特代表的愛(他的常用咒語是除你武器,給他人以機會),和伏地魔代表的恨(他的常用咒語是阿瓦達索命,毫不留情)。二元對立的力量在二人身上互相交織和滲透,體現了人性的復雜。
對於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改造和吸納,並不僅僅體現在對四大元素概念的化用中,還體現在對古希臘英雄神話原型的戲擬和化用中。
小說中的不少人物,和古希臘羅馬神話中的神靈們有著相似的名字或品性。阿不思·鄧布利多如同全知全能的神明般,作為魔法學校的定海神針和主導者,他的地位相當於希臘神話里的主神宙斯,宙斯最愛的祭品是母山羊和牛角塗成金色的白色公牛,而「阿不思」在拉丁語中正是白色的意思。
密涅瓦·麥格教授的名字與羅馬神話中的智慧女神相同,其實密涅瓦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的女神雅典娜。雅典娜是家宅和城邦的守護者,她曾經為奧德修斯留意家裡的情況,並及時幫助奧德修斯收復家園;同雅典娜一樣,密涅瓦·麥格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守護者,也是在關鍵時刻,暫時驅逐了忍辱負重、但是不被眾人理解的斯內普教授。
長著一副冷臉,但是心懷大愛、對哈利 情感 復雜的斯內普教授,也是名如其人,體現了羅姨的匠心。他的名字來源於古諾斯語的Sneypa,意思是冷漠、怠慢、不接受,拒人於千里之外,這與他的身世,幼年時受到的漠視,以及和哈利的父母輩的關系都息息相關。事實證明,他的忍辱負重、卧薪嘗膽沒有白費,最終也獲得了哈利的理解和接納。
心寬體胖的海格是霍格沃茨魔法學校鑰匙保管員, 「Hagrid」一詞在古英語中,含義是「很糟糕的夜晚」或「睡不好覺的晚上」,海格的所有重要的活動都是在晚上進行的,在夜晚作為獵場看守,在夜晚從房屋的殘骸中救出嬰兒哈利,在夜晚從德思禮家接哈利去魔法學校,所以海格可以說是人如其名。的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的終極反面角色---伏地魔是戰神阿瑞斯的化身,也就是羅馬神話中的瑪爾斯,此外作者還用他來隱喻著二戰中的納粹組織,他么主張法術壟斷和純血魔法師的血統純正,對應著納粹黨的極端主義。他生性強暴好鬥,如同阿瑞斯一樣,是嗜殺、血腥、人類災禍的象徵。《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中的奇洛教授是伏地魔的追隨者。他被伏地魔附身,變成了一個雙面人,事事對伏地魔言聽計從。而這個形象與羅馬神話中的門神雅努斯 不謀而合,後者具有前後兩個面孔,象徵著過去和未來。
除了人物角色相似以外, 《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魔幻世界裡的很多動物形象也與古神話中的半神半獸形象相似。除了經典的半人馬、巨人、和獅鷲之外,海格的三頭狗路威,,其原型是希臘神話中的地域看門狗克爾柏洛斯,它有著三個頭,嘴裡滴著毒涎,下身長著一條龍尾,頭上和背上的毛全是毒蛇。太陽神阿波羅之子俄耳甫斯善彈豎琴,其琴聲能感動草木、禽獸和頑石,為了把妻子歐瑞狄柯從地獄中救出,俄耳甫斯利用手中的豎琴令克爾柏洛斯昏昏睡去;而霍格沃茨的路威看管著學校的密室,它也有「三個腦袋,三雙滴溜溜轉動的凶惡的眼睛,三個鼻子—— — 正朝他們的方向抽搐、顫抖,還有三個流著口水的嘴巴」。邪惡的教授、伏地魔的宿主奇洛用了一把施了魔法的豎琴制服了這只大狗,這一情節應當是受到了俄耳甫斯的神話的影響。
除了以上的這些主要的人物姓名中所蘊含的隱喻之外,一些次要人物的名字也有一些隱喻:德拉古-馬爾福的母親納西莎·馬爾福,她的名字Narcissa源自希臘神話中的 Narcissus,是一個因為愛上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而終日坐在水邊,最終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而narcissism則意為「自戀」。作者此處用這個名字暗示馬爾福家的人自視甚高,以純血統為傲,除了 自己誰也看不起的脾氣;而殺氣逼人、十分傲慢的貴族少爺德拉古Draco在希臘語的詞源含義是蛇,古雅典城邦第一位立法者的名字德拉古,就是蛇的意思。所以JK羅琳將馬爾福的標志和法術都與蛇相聯系起來是頗有深意的,「烏蛇出洞」的攻擊招數就是這一象徵的具象化。
學校的嚴酷保安,一瘸一拐的阿格斯·費爾奇的名字 和性格也有著神話的隱喻義,對應著他的監視者屬性:費爾奇是英文動詞Filch「偷」,而阿格斯則是希臘神話中的百眼怪物,她被善於極嫉妒的赫拉用來監視宙斯的情人、變成小牛的伊娥,讓她一動不動地忍受蚊蟲的叮咬。
費爾奇先生擔任霍格沃茨的保安和管理員,經常偷偷摸摸的監視學生,對於稍微違紀違規的學生十分嚴苛,最後還和黑魔法防禦術的老師、不相信伏地魔重返世界的烏姆里奇教授合作,為她充當鷹犬,這似乎是作為爪牙的他找到自身存在感的重要方式。
至於被烏姆里奇教授視為無用的預言術教師、西比爾·特里勞妮教授則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無用之用方有大用」,西比爾是希臘羅馬神話中受太陽神阿波羅啟示的女預言師;而在小說中,西比爾正是教占卜學的女老師。 她的預言往往也沒有人聽得懂,但是卻在不經意泄露了天機。比如在預言課上,她預言哈利的生日在冬天,雖然哈利說自己的生日在夏季,但是西比爾教授說的,是作為伏地魔魂器的哈利,伏地魔的生日確實是在冬季,所以西比爾教授的神諭需要做深層次,而非表面層次的膚淺理解,才能窺探得天機。否則,他的預言就是赫敏眼裡的「不準確的學問」。
七部小說在具體的情節安排上,也有很多情節從古典神話中汲取了養分:哈利在《哈利波特與密室》中,哈利從分院帽中拔出只有因他的優秀品質才會出現的格里芬多之劍斬殺巨蛇,很明顯直接取材於基督教的聖徒、聖喬治斬殺巨龍的形象,以及亞瑟王拔出天命選中的石中劍的傳奇;而《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在三強爭霸賽里的重要環節是穿越迷宮,迷宮來自於克里特希臘文化的巨大的宮殿建築米公,相傳是米諾斯王用來關押半人半牛的米諾陶羅斯的監獄,後來到了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中,迷宮象徵著追尋真理和信仰的艱辛路途;而火焰杯的爭霸賽,則直接來源於尋找聖杯的圓桌騎士。聖杯是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的酒杯,被視為具有神性的聖物,後來亞瑟王的騎士們進入博萊斯王的領土時,他受到了博萊斯王的善待,他的女兒也對蘭斯洛特充滿了好感,但是在公主捧著聖杯靠近蘭斯洛特的一瞬間時,聖杯和少女同時消失了,於是亞瑟王的騎士們紛紛踏上了尋找聖杯的路程。這一過程充滿了艱辛,與三位勇士爭奪聖杯的歷程非常相似。
西比爾教授的預言模稜兩可,雖然不能從表面理解,但是一旦從深層次理解,那麼才能領會到話語背後的引申含義,這些預言和古希臘著名的德爾菲神諭非常類似:比如在呂底亞國王克洛伊索斯預言自己的國家能否擊敗波斯王居魯士時,神廟的祭祀給出的預言是:只有騾子才會擊敗他成為國王。克洛伊索斯自信自己不會被騾子擊敗,但是他卻戰敗了,這是因為騾子指的是混血的居魯士:居魯士是米底人和波斯人的混血兒,就像騾子是驢子和馬的混血一樣。
7部小說的情節排布上,按照加拿大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諾斯羅普-弗雷的神話原型批評理論,不同的文學體裁對應著不同的季節:春天為喜劇,夏天為傳奇,秋天為悲劇,冬天為諷刺文學。
對應到哈利波特的成長故事中,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整體畫風欣欣向榮,景物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哈利與小夥伴們紛紛相識,而且在學校中重獲新生,如魚得水,成功地在新環境里茁壯生長,對應著古希臘羅馬的喜劇;在阿茲卡班的囚徒和火焰杯,則是夏天的傳奇,這是哈利情竇初開的時節,也是所有人的技能、才華達到巔峰的歲月,對應著古典時代和中世紀的傳奇;而到了鳳凰社和混血王子,則是秋天的悲劇,整個風格轉向黑暗和肅殺,不再是兒童的喜劇和青年人的傳奇,而是逐步轉向成年人的寓言;最後的兩部(死亡聖器上下),則是寓意著寒冬,這里寓意著哈利命中註定的死亡和犧牲,也是意味著哈利死而復生,所有輪回結束,最後金妮、哈利、羅恩、赫敏、馬爾福等人的孩子踏上了前往霍格沃茨的列車,新的輪回即將開始。所以,從微觀情節到宏觀架構,所以整個故事充滿了古代神話的隱喻。
從更宏觀的維度上看,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成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其中既有英倫三島民間異教故事和異教傳統對英語世界文人的滋養,也有其他的 歷史 因素。在中古時代的歐洲史詩分布上,很明顯的一點是無論是熙德之歌,還是羅蘭之歌,抑或是伊戈爾遠征記,還是迪吉尼斯-阿克里特,盎格魯-撒克遜人沒有屬於自己的、完整宏大的英雄史詩傳世,在古英語文學中有重要地位的貝奧武夫,是以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背景展開的,整部史詩沉鬱壓抑的風格,和北歐神話一脈相承。貝奧武夫和古諾斯語在英語中的文化殘留一樣,正好是維京入侵留下的文化烙印。中世紀英格蘭流行的騎士文化,則是諾曼征服的文化輸入。
由於頻繁的外族入侵和自身的分裂,以及其他種種原因,盎格魯撒克遜人沒有自己的完整史詩體系,亞瑟王的傳說原型,甚至還是一個羅馬化的凱爾特貴族安布羅修斯-奧勒留尼亞斯,只是隨著騎士文化的盛行,他才被塑造為中世紀時代的模範騎士。隨著英格蘭作為海上霸權崛起,以及隨著經濟地位提升帶來的文化影響力增加,補償心理使撒克遜人開始了自己的造神運動,呼應民族國家逐漸興起的時代浪潮。不同來源、不同出身、神祗虛構的人物,獅心王理查、羅賓漢、乃至很近的德雷克,甚至更早的布狄卡女王都進入了英格蘭民族英雄的萬神殿,魔戒、納尼亞傳奇、乃至哈利波特,都可以看做這種補償心理的間接產物。隨著19世紀神話學和語言學研究的進步,更豐富的遠古文化遺存開始進入學者的視角,它們和古典學,還有一直流傳在歐洲的各種民間神話一起,為魔幻文學史詩的誕生奠定了豐厚的文化基礎。無論是劉易斯,還是托爾金,還是JK羅琳,都受到了上述養料潛移默化的影響,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潤物無聲地滋養著故事人物。
這也足以證明,真正建立在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的故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多種文化的融合和雜交出的上佳作品,能夠經久不衰,受到一代代人的追捧。
隨著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在近兩個世紀里的文化和政治霸權地位,出自英語的魔幻文學史詩,在 娛樂 產業的推波助瀾下成為了全球性的文化IP,古代異教信仰以改頭換面的形式重新出現在電影院的萬神殿中,接受更多人的頂禮膜拜。工業理性和帝國主義爭霸引發的世界動盪,在文化領域的反應之一,就是古代信仰、神秘主義以各種形式的復魅,它們的復興,不僅僅是幼稚的、單純的像過去回望,而是暗示人類:工具理性不是萬能的。
雖然時代變遷,但是英雄神話的本質沒有變,英雄之旅的核心環節相當穩定,赫拉克勒斯、參孫等英雄也許就是在超人、蜘蛛俠的驅殼下改頭換面地存在著。神話就是人類童年期的夢幻。今天進入電影院里觀看超級英雄電影和魔幻電影,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看做在一片黑暗的母胎中,讓現代人進入古希臘、羅馬、凱爾特人的精神體驗,讓我們重溫先民們沉醉過的夢境。
② 幫忙寫《哈利·波特》里幾個人的簡介(200字左右)
小天狼星 是哈利的教父,哈利父母的好朋友,在第五部後面的魔法部戰鬥上死去.
羅恩和赫敏,是哈利在學校里最好的兩個朋友,在後來,他們兩個也成為了一對.
麥格,是哈利所在的格蘭芬多學院的院長.
鄧不利多,是霍格沃茲魔法學校的校長
金妮,是羅恩的妹妹,後來成為哈利的女朋友.
海格,是霍格沃茲的守門人,後來成為魔草課的老師,是哈利的好朋友.
秋 張,是哈利第一個喜歡的人.
斯內普,是魔葯課的老師,曾是伏地魔的手下.也是哈利父親母親讀書時的朋友,卻一直對哈利懷有敵意(到目前第六部為止).
唐克斯和盧平,是一對戀人.盧平,也曾是哈利的老師
塞德里克,火焰杯比賽的選手之一,死在伏地魔手下
奇洛,是在第一部時,被伏地魔附身的黑魔法課老師
盧娜,是哈利的朋友,也是D.A的成員之一.
克魯姆,是赫敏的筆友
芙蓉,是羅恩的哥哥比爾的未婚妻,也曾是火焰杯的選手之一
烏姆里奇,曾在鄧不利多被取消校長職務時,暫代校長職務,不得學校里任何人的心
洛哈特,在第二部出現的黑魔法課的老師
穆迪,是哈利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