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查詢葯品信息的APP有哪些
查詢葯品信息軟體很多,市面上魚龍混雜,一般建議找內容豐富的使用。可以在各大應用市場查看簡介對比,用葯智數據內容涵蓋比較豐富,
以葯智數據為例:
1.葯品信息:16w+國內外葯品說明書!!!囊括中、美、日相關葯品信息;
2.權威數據:6.4w+葯物報告!!!與國內外相關權威網站同步更新;
3.特色資料庫:78個特色資料庫!!!其中包含葯品研發、生產檢驗、中標及銷售信息等;
4.可視化分析:以數據圖表還原葯企研發、產品、市場實力;
5.專業資訊:海量醫葯行業新聞資訊、權威政策解讀、行業數據報告等;
6.訂閱推送:自主訂閱,實時更新,及時掌握醫葯動態;
其中,葯智數據也有PC端,上班時用電腦重新信息,沒有電腦時用手機APP查詢信息,非常方便。
⑵ 關於澳美製葯投資理財APP,是真的嗎
假的,香港澳美製葯都發了有關虛假平台澄清聲明!可以去看下,千萬不要把自己辛苦掙錢的錢放在虛假理財平台香港澳美製葯成立於1993年,總部設於香港,是一家以科研為本,致力於研究、開發、製造和銷售,並專注於皮膚健康、兒科、呼吸健康和疼痛管理的跨國葯企。公司謹遵「以精湛科技奉獻拿孫滲優質葯品,以真誠服務致力人類健康」的理念,在處方葯、OTC葯品和健康產品等領域處於消脊業界領先。澳美製葯的願凱仿景是讓生命更健康,將患者的健康、福祉及安全放在首位。並沒有推出此類投資理財項目,更多正規信息可以關注一下澳美製葯官網或關注香港澳美製葯公眾號
⑶ 哪裡有正規的試葯APP
招招不好,老是賴掉報名入組費,老是找理由,反正能不給報名入組費就不給
⑷ 1葯網APP上買葯怎麼樣啊
傳統線下葯店一般只擁有幾千種商品,1葯網在線銷售商品數十萬種,涵蓋中西葯品、營養保健、維生素鈣、醫療器握慶械、美雹銀妝個護、隱形眼鏡、成人用品等。 是大大的不錯源皮宴。
⑸ 平安健康app成立多少年了
2015年4月,「平安好醫生」APP正式上線。[13]
2016年3月28日,「平安好醫生與海南富力開展戰略合作。[14][14]
2016年5月19日,平安好醫生正式對外宣布,獲得5億美元的A輪融資,[15][16]輪融資完成後估值達到30億美元。[17][3]
2016年8月15日,平安好醫生注冊用戶數首次突破1億,成為國內覆蓋率第一的移動醫療應用。[17]
2017年12月份,平安好醫生獲軟銀4億美元注資,投前估值達50億美元。加上本輪IPO融資,自2016年以來,平安好醫生募得資金逼近20億美元。[3]
2018年5月4日,平安好醫生登陸港交所,創下2018年以來港股最大規模IPO。[3]
2018年10月23日,平安好醫生宣布,其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中醫「智能聞診」系統已正式上線。其融合AI醫療科技和傳統中醫理論精髓,通過採集用戶聲音並進行AI分析,識別其是否屬於氣郁、氣虛、陽虛等中醫體質,實現聽音辨病。[18]
2019年9月23日,平安好醫生(01833)宣布注冊用戶數破3億 月活用戶達6270萬。[19]
2019年12月16日,平安好醫生(01833.HK)與泰國曼杜斯特合作拓海外拍或肆醫療服務。[20]
2020年4月,總市值突破1000億港元。[30]
2020年9月推出子品牌"平安醫家",將旗下私家醫生、醫生工作台、醫生隊伍和保證保險四大服務整體升級,打造服務用戶和醫生的雙平台。[31]
2020年10月,推出業內首個「在線醫療全程安心保障」,直擊醫患之間的「信任」痛點,打造業內保障體量最大、范圍團源最全的保障體系。[32]
2021年1月27日,伴隨公司戰略的全面升級,「平安好醫生」APP正式更名為「平安健康」。[26]
2021年2月2日,宣布成立保險事業部,全面推進跟平安健康險的線上業務深度合作,通過聯合開發定製化的醫療健康+保險服務組合產品等方式,實現醫療健康服務與保險服務的相互賦能,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流程的線上醫療健康+保險服務。[27]
2021年5月11日,平安健康在上海舉辦「商保賦能,智領醫葯新零售」發布會,以醫、葯、險融合的創新合作模式,為葯店、葯企強勢賦能,解決用戶診療、購葯、支付三大問題。[33][34]
2021年8月24日,平安健康公布了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平安健康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各板塊均衡發展,總收入38.18億元,同比增長39.0%。公司注冊用戶數達到4億人。[35]
2021年10月22日,平安健康在上海舉行投資者開放日活動,宣布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升級,聚焦B2C用戶,打造家庭醫生會員制,不斷完善O2O服務。[36]
2022年3月15日,平安健康發布襲轎2021年度業績報告,累計注冊用戶數達4.2億。[37]累計咨詢量達到12.7億人次。[37]作為平安醫療健康生態圈的重要旗艦,平安健康踐行HMO健康管理模式,為平安集團「有溫度的金融」賦能。[38]
⑹ 醫葯公司線上交易有雷電雲手機軟體嗎
雷電雲手機App是由上海暢指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雲手機軟體,這款軟體給用戶們帶來非常便捷的雲端託管服務,可實現手游雲野陸端託管、離線運行、離線自動游戲等多種功能。同時,用戶們可以通過它來操作各種APP,並不僅不消耗流量和電彎脊局量,而且穩定流暢且不受網速影響,除此之外它還支持雲端24小時自動運行,讓你不用再偷偷摸摸手游掛機埋讓了,還在等什麼呢,感興趣的朋友快來下載使用吧!
雷電雲手機
⑺ 「葯師幫」涉嫌售假 遭葯企封殺後資源不足風險凸顯
電商逐利,讓網路購葯部分領域成為灰色地帶,暗藏重重風險。除了直面患者的B2C平台,還有一些葯品B2B平台也對老百姓的用葯安全存在潛在威脅。
7月5日,消費者趙先生向《華夏時報》記者獨家爆料稱,近期從「葯師幫」電商平台上購買了多種葯材,包括川貝母等,貨到後消費則陵者發現部分葯材存在明顯的異樣,通過官方認可的葯品檢測研究院進行DNA鑒別發現,川貝母等多個葯品為假冒品產品。
一向自詡醫葯行業「第一大幫派」的葯師幫,通過電商零售模式解決問葯、購葯、用葯等醫葯領域的痛點,但隨著被葯企持續封殺,缺乏資源的葯師幫似乎正在放低對商家的審核門檻。
涉嫌出售假葯材
爆料者趙先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為補充葯房產品缺貨,於5月底在葯師幫購買了一批葯材,總價格近4500元,但到貨後發現部分葯品與通常售賣的葯品有很大的不同,特別是川貝母,請教專業醫師之後,疑似假葯。
公開資料顯示,葯師幫,B2B 醫葯營銷平台。2015年1月,葯師幫APP正式發布。該平台月度訂單量超過100萬單,覆蓋全國150多個城市,超過20萬個葯店診所終端。
業內專家告訴記者,川貝母是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葯,也是很多家庭喜歡購買的中葯材之一,一些商家會用價格便宜的浙貝母籽來冒充名貴的川貝母。看似外貌相近,實則天壤之別。
記者看到,這批川貝母通過「葯師幫」平台銷往全國各地的葯房和診所,其生產批號為18050100,生產廠家為湖北時安飲片葯業有限公司。
據天眼查顯示,這家生產企業成立於2009年,其董事長為陳志剛,曾在2017年因涉嫌串通投標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被湖北黃梅縣公安局逮捕,後被取保候審。
業內人士表示,葯品B2B第三方撮合平台,直接面對各類實體零售葯店,它們一旦出現問題對 社會 的危害可能更嚴重。
此後趙先生曾向葯師幫多次溝通,而客服卻直接否認假葯,並要求消費者拿出真實證據確認所購買葯品為假貨。
此後記者也聯系葯師幫客服熱線,客服人員表示,葯師幫設有采購顧問,負責葯店和企業之間的溝通,如果葯店在該平台購買到假葯,可以與該部門進行聯系並反饋,同時提供質檢報告,說明葯「為什麼假」「假在哪裡」。
葯師幫客服還表示,購買方也可以提出葯品的具體問題,然後反饋給葯師幫負責質量的工作人員去核實,經核實後如果情況屬實,葯師幫會按照國家葯監局規定或者《葯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GSP)進行相關處理。此外,消費者還可以與葯師幫客服進行聯系,由客服轉到相應部門進行處理。
在被問及若購買到假葯該如何進行索賠時,客服表示不太清楚,要問負責采購的部門領導。
據記者了解,隨後趙先生自己付費,拿產品到食葯監認可的檢測機構進行DNA鑒別,最終川貝母檢測結果為假冒品,目前趙先生已經到食葯監立案。
「葯師幫葯材出現問題,或許跟近期多家葯企對其進行封殺有關,因為多家葯企對其的持續封殺和抵制,目前葯師幫已經在資源和產品領域的布局有些不足,對於市場上流通較少和缺乏的產品,在監管上放水,最終才出現了如此的現狀。」一位醫葯行業的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說,在資本的壓力下,葯師幫持續擴張的步伐似乎是不會停止的。
根據此前公開資料顯示,今年4月葯師幫遭遇哈葯集團、揚子江、雲葯集團、九州通等多家葯企的集體抵制。記者還了解到,這些葯企陸續發布通知函稱,葯師幫平台長期低價銷售公司產品,造成規范的合作客戶無法正常銷售,要求經銷商暫停給葯師幫平台電商供貨。
此外,一些葯企的供貨也被叫仔盯冊停,有些葯企的公告更將矛頭指向整個醫葯電商行業,其中,吉林敖東、雲葯集團就要求所有合作的經銷商停止給任何網路電商供貨。
監管加碼
此前,有媒體也報道稱,葯師幫入駐商家涉違法銷售毒性葯品、終止妊娠葯品等,這些葯品系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在葯品零售企業銷售。還有用戶在平台購買到的酪酸俊菌二聯活菌散和「精製破傷風抗毒素」,賣家在葯品銷售鏈接的信息念宏上標注「冷鏈」字樣,但用戶收到的包裹包裝簡陋,由普通的快遞小車配送,沒有採取相關的溫控措施。
據了解,在2017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取消一批行政許可事項的決定 國法(2017)46號》中顯示,取消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企業(第三方)審批,並提出取消審批後,食品葯品監管總局通過以下措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制定相關管理規定,要求屬地食品葯品監管部門將平台網站納入監督檢查范圍,明確通過平台從事活動的必須是取得葯品生產、經營許可的企業和醫療機構,落實平台的主體責任;建立網上售葯監測機制,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建立「黑名單」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互聯網售葯監管,嚴厲查處網上非法售葯行為。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葯品的第三方平台從總局到屬地的管理過渡,加上葯品本身的特殊商品屬性極有可能產生監管空洞,讓一些不法商家鑽空子,遊走在灰色地帶,最終嚴重危害老百姓的用葯安全。
此外,公安部於6月2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工作情況。機構改革後,新成立的食品葯品犯罪偵查局首次亮相,表示對食品葯品安全違法犯罪,要堅持重典治亂、嚴字當頭,用最嚴厲的處罰堅決遏制震懾違法犯罪。
在業內人士看來,公安部食品葯品犯罪偵查局等一系列監管動作背後,我國食品葯品監管 「刑行結合」的新局面正全面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