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蘋果十大供應商結構特點
蘋果十大供應商粗高結構特點岩賀尺是:
1.分門別類。按供應品種不同,分為不同類別。
2.形式多樣。按單位性質分為國有,私營,外資不同組織形式。
在電子行業,地球不是圍著太陽轉,而是圍著蘋果這樣的科技巨拍蘆頭轉。作為在消費電子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的品牌,蘋果多達800家的供應商遍及全球,其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各界的目光。在劇變的2020年裡,蘋果也帶來不少震撼產業的變化。首度在Mac系列產品中採用自研晶元,「變芯」顯而易見;與此同時,由政經局勢變化及新冠疫情牽引的供應鏈策略調整,則有著更加微妙且值得言說的空間。
⑵ 物流與供應鏈中蘋果手機供應鏈如何簡化
供應鏈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
⑶ 蘋果是推動式供應嗎
蘋果不是推動空山啟式供應。蘋果公司的供應唯鎮鏈管理策略,它主要採用了「精益生產(LeanProction)」和「按需生產(Just-in-TimeProction)」策略。它們都強調通過減少浪費、提高生產效率和精確控制庫存等方式來實現生產成本和響應速度的最優化。具體來說,蘋果公司會根據市場需求和銷售預測來計劃生產和采購,同時積極斗如與供應商合作,以確保供應鏈的透明度和穩定性。
⑷ 蘋果公司如何選擇供應商
以下是回答,希望能幫助到你!
還請及時採納謝謝!
蘋果公司選擇和管理供應商的方式是該公司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蘋果公司在選擇新的供應商時重點評估質量、技術能力和規模。成本次之。
而成為蘋果公司的供應商絕非易事,競爭非常激烈,原因在於蘋果公司的認可被視為對製造能力的認可。
在蘋果公司最新的供應商名錄上,可以看到156家公司的名單,其中包括三星、東芝和富士康。富士康以作為iPhone手機的主要組裝公司而著稱。然而,這些供應商的背後還有代表蘋果公司向這些供應商供貨的數百家二級和三級供應商。蘋果公司幾乎控制了這一復雜網路的各個部分,利用其規模和影響以最好的價格獲得最佳產品並及時向客戶供貨。此外,蘋果還通過觀察供應商製造難以生產的樣品考驗每一家工廠—此階段的技術投資由供應商負責。
蘋果公司還有其它要求用以增強其對投入、收益和成本的控制。比如,蘋果公司要求供應商從其推薦的公司那裡購買材料。
隨著時間的推移,蘋果公司已經同這些供應商建立了強大的合作關系,同時,還投資於特殊技術並派駐600名自己的工程師幫助供應商解決生產問題、提高工廠的效率。
與此同時,蘋果公司一直尋找其它方法以豐富供應商隊伍並提高議價能力。比如,富士康現在就有一個名汪裂為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碩聯合科技」)的競爭對手。和碩聯合科技是一家小型台灣公司,同蘋果公司簽署了生產低成本iPhone5C的協議。
很少有買家能有像蘋果公司那樣的業務范圍或同樣的需求。但是,蘋果公司在選擇、談判和管理中採用的戰略能夠為任何從中國采購的公司提供一些經驗。我們認為,最主要的五大經驗如下:
1.拜訪工廠
買家需要確定供應商是否有能力及時滿足訂單要求以及是否有能力生產高質量的產品。
工廠拜訪還能夠使買家了解供應商的員工人數和他們的技能水平。
評估供應商的無形資產,包括:供應商的領導能力以及增長潛力。比如,當要求供應商提供樣品時,買家要提供非常具體的要求,並派駐自己的工程師監困肆閉督生產流程以便了解樣品是由供應商內部生產的而不是從他處采購的。
2.談判和監督並用
同一種產品使用不止一家供應商,以改善買家的議價能力並降低風險。
當為合同開展談判時,成本和質量都要重視。為有缺陷的產品建立緩沖並且為延遲交貨談判一個折扣。
下單後,派本地代表拜訪工廠並且在不同的階段檢查貨物,以便能夠介入和矯正缺陷。
發貨前檢查非常重要,因為由於稅收原因向中國退回有缺陷的產品代價非常高。買家應該密切監督供應商的雹飢表現。在建立合作關系的最初階段,這一點尤為重要。
3.了解供應商的供應商
供應鏈的能見度對於盡量減少有缺陷的產品和知識產權盜竊的風險以及控製成本來說非常必要。
貴公司的實力也許比不上蘋果公司,但貴公司必須了解采購的產品中使用的不同材料的出處。因為供應商為了節省成本經常更換他們自己的供應商,了解這一點尤其重要。
4.准備好提供幫助
當貴公司確定了供應商名錄中的優質供應商時,要准備好同這些供應商分享提高產品的想法,以便提高供應商所售產品的利潤。這樣做可以向供應商表明,降低成本(比如通過使用更便宜的材料)不是持續提高利潤的唯一方法。
貴公司還可以考慮培訓等其它方法以提高供應商的員工的技能水平。
5.經常溝通
最後,第三方報告和年度拜訪不足以建立合作關系。而建立一個包括反饋在內的成熟的溝通機制則勢在必行。這樣可以避免誤解的發生,同時在問題演變成危機前把問題解決掉。
理想的狀態是,貴公司應當向供應商派駐一個具備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現場團隊,以便對供應商的工廠進行定期拜訪,而不僅僅是當出現問題時才去拜訪。如果目前無法採取這種做法,則要增加貴公司的總部工作人員拜訪供應商的頻率。
⑸ 聯發科打入蘋果供應鏈,蘋果供應鏈有何魔力,為何大多大企業都想入圍
對於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手機對於我們就是非常常見的工具,甚至可以說每天都在使用。人們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手機,而手機裡面的老大自然還是蘋果,畢竟它的系統和CPU確實非常強大,這時候人們就會感到困惑聯發科打入蘋果供應鏈,蘋果供應鏈有何魔力,為何大多大企業都想入圍?其實很簡單,蘋果公司也就是手機裡面的老大哥存在,而且手機的供應鏈鏈非常復雜,如果你能夠達到蘋果的供應鏈,說明你的等級還有質量是非常精簡的。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吧。
1:灰色渠道:
所以很多公司都想成為蘋果公司的供應鏈,我覺得其實也是很有道理的,畢竟在手機行業裡面,即便是過去了這么多年,蘋果公司依舊是手機裡面的老大哥,這一點也不說是過分地誇獎,確實,事實就是這樣。想一想,第一代蘋果七出現取消耳機介面,當時網友一大片罵聲,但是很快國產廠商也開始追隨。帶到後面蘋果12取消送充電器,小米也開始學習,所以可見蘋果公司對於手機裡面的貢獻以及影響力。
⑹ 蘋果公司是怎樣對遍布全球的諸多供應商生產上分銷商姐零售上進行管理的嗎
蘋果公司對供應商、生產商的管理方法:
1.小題大做,過度反應。工廠內沒有小事,發生任何狀況和意外,都會嚴肅處理,密切監控,直到問題迅速解決。
2.對供應商實行不信任機制,懷疑一切物料、資料,最常用的手段就是Scrub and Audit(不斷地擦洗、清理和稽核)。
3.蘋果創造了很多文檔模板和管理工具去跟蹤狀態,供應商必須上報所有需要監控的數據,有時甚至需要按小時來上報數據和信息。
4.精細化管理和流程管理。蘋果對供應商的管理,幾乎管理到每一個環節,供應商只是幫蘋果執行和實現而已。
5.對供應商績效的管理,不是管理結果,而是管理過程。在過程中Make sure doright thing(確保做正確的事),過程對了,結果自然就不會偏差太大,蘋果能夠接受的差異也就5%左右。
蘋果公司對分銷商的管理方法:
1.直銷:生產企業負責承擔一切服務;
2.代理銷售制:採用分公司-代理店-零售店的銷售方式;
3.專賣店。
⑺ 蘋果公司供應商結構特點
蘋果的要求,供應商企業文化價值觀正,社會責任感強,公司對人才的重視。
蘋果的供應商主要有:
OLED屏派圓幕主要是由三星電子(韓者旅)和LG顯示器(韓)供應,液晶屏由日本顯示器(日)、夏普(日)塵嫌塌和LG顯示器(韓)提供。
存儲半導體由三星電子(韓)、SK海力士(韓)和KIOXIA(日)三家供應商提供。
演算半導體由台灣積體電路製造。鋰電池由TDK(日)、三星SDI(韓)和LG化學(韓)提供。此外,iPhone的圖像感測器主要由索尼(日)提供。
通信半導體由Skyworks(美)和博通(美)提供。
其他半導體主要來自STMicroelectronics(瑞士)和恩智浦半導體(荷蘭)提供。
基板及電子零部件由村田製作所(日)、阿爾卑斯阿爾派(日)、太陽誘電(日)、京瓷(日)提供。最後這些配件將由台灣鴻海精密工業、台灣和碩聯合科技組裝。
⑻ 你認為蘋果的供應鏈有什麼優缺點
蘋果的產品都是做代工,就是他一些核心部件才自己建造,其他的都是由世界各地的廠商為他們代為建造,雖然說現在他們確實有很高的知名度,有很多廠商願意和他們合作,但如果說這些代工廠商突然聯合起來要求加價,那他就很尷尬了,因為它本身沒有那麼強的生產能力,它僅僅有核心部件,它造不出來手機。
⑼ 蘋果公司的商業戰略
商業戰略是指一個公司指導其在自己所在行業如何競爭的戰略總和,包括一系列財務政策、組織結構等活動。制定恰當的商業戰略是一個公司在自己所處行業中獲得可持續競爭優勢的最佳 方法 。下面是我帶來的是蘋果公司的商業戰略。
蘋果公司的商業戰略在2009年金融風暴後業界一片慘淡中,蘋果公司穩居福布斯全球高績效公司(Global High Performers)榜單。回顧本世紀第一個10年,總裁喬布斯重返公司後,蘋果公司借力幾款明星產品銷售額迅速增長,終於走出了其90年代經歷的低谷,公司利潤率持續處於行業內高水平。
蘋果輝煌的起點,都是從2001年推出的iPod播放器開始的。iPod外觀流暢簡潔,成為時尚的象徵。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自此,智能手機市場的原有格局完全瓦解。
21世紀的頭10年裡,蘋果公司借力這幾款明星產品銷售額迅速增長,公司利潤率持續處於行業內高水平。2004年以來,蘋果公司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率,平均利潤率近32%。同時期,索尼公司的增長率最高為13%,最低為負增長,其平均利潤率近23%。
蘋果的商業戰略:喬布斯傾力打造用戶體驗
個人電腦剛剛誕生的年代,蘋果公司曾經輝煌一時,風光無限,然而自90年代Wintel聯盟興盛後,蘋果逐漸成為對圖形、設計方面有專業需求的利基品牌。80年代中期,因為經營問題,公司嚴重赤字,以及內部管理的分歧,喬布斯離開蘋果公司,創立了一家軟體公司NeXT和皮克斯(Pixar)動畫工作室。90年代末期喬布斯重返蘋果之後,大力調整產品開發與營銷策略,重新樹立起蘋果式的創新 文化 ,並將此作為成功營銷的基點。
1996年,喬布斯重返蘋果公司,1997年出任臨時CEO後接手重整蘋果公司,將公司正在開發的產品由40種削減到4種。1998年,有著水果色、水滴形狀塑料外殼的iMac問世,蘋果公司硬體業務得以重振。2000年1月,喬布斯在MacWorld大會上發布了 操作系統 Mac OS X,自此實現了蘋果公司所有主要產品的徹底革新,同時,喬布斯宣布出任常任CEO。隨著iPod/iTunes以及iPhone的相繼推向市場,喬布斯成功的打造了蘋果文化的品牌形象:設計、科技、創造力和高端的時尚文化,成為全球業界、消費者關注的 熱點 。
蘋果公司在整機技術的利基領域多年積累,致力以攬用最優秀的人才打造其核心資源,成就了蘋果公司在技術和產品上遠遠超出競爭者的實力。創新性工業設計、直觀易用的UI、嵌入式網路、圖形多媒體能力都來自於最優秀人才的精心打造。從蘋果二代獲得成功以來,喬布斯開始對產品的工業設計認真重視,也正因為這種重視,成就了喬納森埃弗在工業設計界的殊榮,瑞茲拉夫設計Mac OS外觀的精密。
簡化是蘋果公司設計流程里最重要的一步,瓦斯寇(Wasko)為QuickTime以及iPod設計的界面都是忠於「簡單易用」的界面原則。喬布斯的 領導力 向來被媒體廣泛關注和評價,但基本上業界一致認為他是蘋果公司的靈魂、核心資產。
喬布斯是蘋果公司兩位創始人之一,蘋果公司誕生之初便深深地刻上了喬布斯之印。如果20多歲時創立蘋果的喬布斯領導力難免青澀,那麼一度離開蘋果後復返,以及作為NeXT和皮克斯公司總裁的 經驗 ,則成就了他成熟的領導力。「史蒂夫·喬布斯能聚焦於少數幾件重要事情上、找到能做出好的用戶界面的人、將產品打上「革命性」的標簽推向市場,他的這些能力都很非凡」。同時,喬布斯的成功離不開他能吸引優秀人才為他做事,與他所在領域最富創造力的人建立合作關系,並激發這些人身上的潛力。
喬布斯推崇小型的「A級工作組」,由精選的設計師、程序員和管理人員組成的「A級小組」,力圖組織人員建立只擁有「A級」參與者目標的共識。總裁喬布斯追求其領導下的組織機構簡單直接。不同於大多數公司隨著規模擴大而僱傭越來越多的工程師、設計師,變得越來越繁復的官僚機構,蘋果公司核心部分一直保持由最優秀的成員組成的較小的規模。來到蘋果公司的人才得到了有效的激勵和創作空間,同時喬布斯會扮演小組指揮員的角色在工作小組努力工作、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指導合作。最優秀人員來到蘋果公司後都會擁有大額的股票期權,同時會被充分給予發揮自己創造力的自由,不被官僚氣氛妨礙。喬布斯雖然對蘋果公司的各業務親力親為,但是他喜歡用爭論和 辯論 的方式在團體工作的環境中開拓創造性思維。
通過別出心裁的營銷手段和緊湊的供應鏈,蘋果公司對用戶體驗的打造有效的動員了其目標客戶群。口碑營銷讓充滿神秘感蘋果的產品誘惑無限,引消費者先奪為快。蘋果每年只能開發出1、2款產品,但幾乎每款都力求將每種科技發揮到極致,既能讓人們吃驚、興奮,又知道如何使用它,成為口碑營銷成功的最強基石。蘋果的__做得非常出色,但是總裁喬布斯也很會利用Mac-world年度大會為媒體和消費者創造談資,在每個新產品發布前引發各界強烈地談論蘋果。
蘋果公司成功的實現了文化、產品、品牌和口碑之間的良性循環。為了盡可能地貼近更多的消費者,擴大「蘋果迷」以外消費者對蘋果產品的認知,蘋果零售店(Apple Store)精心設計了呈現「數字生活中樞」的用戶體驗場。為了進一步擴大銷售的覆蓋面,2001年史蒂夫推出打造Apple Store的計劃,截止今天,全球共有285家Apple Store。Apple Store打造的是數字生活全面體驗的空間,店內的區域都以「方案解決區域」為中心設計,方便顧客創造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整體方案」。為了實現產品與顧客生活體驗的契合,店裡沒有晃眼的燈光、嘈雜的音樂或者推銷產品的售貨員,顧客可以擺弄各種機器。店裡設有一對一的零售店會籍,通過面對面的私人培訓Mac使用的基礎知識,從舊電腦到蘋果電腦的轉換,或者指其他高級別的項目。
天才吧是蘋果店的另一個創新,讓顧客可以與維修人員面對面地進行問題檢修。另外,消費者還可以參加Apple Store零售店舉辦的講座,從Mac入門到數碼攝影、音樂和影片製作;以及每年夏天針對 兒童 人群舉行的夏令營。隨著對公司零配件供應 渠道 的簡化,加上數字化供應鏈管理,蘋果公司的運行越來越緊湊。早在1997年,蘋果公司便開始運營網上商店,方便消費者直接在網上定購產品。2008年,蘋果公司被美國權威市場預測研究機構AMR research公司評為全球供應鏈管理和績效公司第一位,超過了諾基亞,2009年,蘋果公司再次列位第一。
蘋果的商業戰略:借勢「數碼生活」
蘋果CEO喬布斯發現,如今IT公司應該主攻的戰場在消費者的右腦與左心房:科技產品應該參與到消費者的生活之中,與他們一起激動、幻想和創作;早年同樣以創新聞名的索尼公司則因為過分沉迷於其對產品創新的「殺手本能」,自滿於其品牌力量、出色的技術及經營效率,忽略了如何在薄利時代競爭中真正打動消費者。2001年iPod發售時,蘋果公司開設了一個iPod Lounge網站,iPod的用戶可以建立自己的用戶信息,製造自己的iPod附件,給改進iPod提出建議和點子。這個論壇由蘋果公司的員工維護,整理建議,並把最好的點子推薦給蘋果公司。
21世紀伊始,蘋果公司便確立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數碼生活(中樞)」戰略。2001年開始,蘋果公司就在年報里陳述了其「數字中樞」的商業戰略。2001年時,基於個人數碼設備的發展將會迎來新紀元的預測,蘋果公司鎖定個人電腦自然將會成為數碼中樞設備。個人電腦滿足數碼中樞設備的特徵:運行復雜的程序,高質量的用戶界面,存儲能力的經濟性,與 外接設備 及互聯網的易連性,為接入的設備提供有增加價值的應用。
作為唯一一家設計並製造個人電腦整機的公司,蘋果公司的創新性工業設計、直觀易用、嵌入式網路、圖形多媒體能力都保證了其在業界獨有的地位。蘋果公司的特有資源、能力與其數碼中樞的定位相輔相成。相對於對數碼中樞的需求,蘋果公司將目標受眾劃分為學生, 教育 界,創意工作者,商務和個體消費者四個群體。
2007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更名為蘋果公司,融合消費電子產品成為蘋果新戰略中的重點,「數碼中樞」的定位拓展為「數碼生活」。2004年7月,經iTune音樂商店售出的音樂單曲數量過億;而同年8月,蘋果公司宣布iPod已佔有美國數碼音樂播放器58%的市場。
2007年,蘋果公司進軍手機市場,再次成就了一款明星級便攜數碼產品:iPhone。蘋果不再局限於定位在一家電腦公司,蘋果有成功的網路、渠道平台技術和服務,還有iPod、iPhone、AppleTV等消費電子類數碼產品。經過兩年內的幾次軟硬體升級,如今的iPhone 3GS已經可以媲美個人電腦的基本運算功能、同時豐富的娛樂功能加上便攜性,使其成為數碼生活的核心產品。
蘋果公司的具體專利1,玻璃樓梯,專利號:D478,999S。獲得專利日期:2003年8月26日。
2,蘋果店內iPad支架,專利號:D662,939S,獲得專利日期:2012年7月3日。
3,iPhone包裝,專利號:D596,485S,獲得專利日期:2009年7月21日
4,圖像用戶界面,專利號:D604,305S,獲得專利日期:2009年11月17日
5,iPhone的機身設計,專利號:D593,087S,獲得專利日期:2009年5月26日。
6,蘋果耳機末端的膠套,專利號:8,280,093,獲得專利日期:2012年10月2日。
7,音樂圖標,專利號:D668,263S,獲得專利日期:2012年10月2日。
8,蘋果耳機扣,專利號:D577,990S,獲得專利日期:2008年10月7日。
9,高觸感手套,專利號:7,874,021,獲得專利日期:2011年1月25日。
10,柔性電子設備,專利號為No. 8,929,085,獲得專利日期:2011年1月6日。
11,2015年1月21日,美國專利商標局今天公布了一項蘋果新獲得的專利,其講述的就是一種可以運用到未來Mac、iPhone、iPad甚至是AppleTV身上的眼部追蹤技術。 蘋果將這項技術命名為「抵消移動指示器知覺消逝的系統及解決方案。」
2015年3月,美國專利和商標局公布了蘋果一項為「計算設備」內部元件加入防水功能的專利。
2017年6月,蘋果可能正在研究一種新的睡眠跟蹤系統,用以幫助改善用戶的睡眠模式。蘋果的專利申請文件顯示,蘋果採用了新的方法來自動控制鬧鈴和通知信息,以管理用戶的晚上睡眠時間和早上起床時間。蘋果通常會鼓勵用戶放下手機,早點睡覺,但是這種新的系統可能會讓用戶更加離不開手機。
2017年7月,蘋果申請揚聲器均衡器專利,專利提到一種通過使用麥克風、數字信號處理器和高級計算演算法來平衡和優化音箱輸出音頻的方法。
蘋果公司的商標由來1976年,蘋果的第一個標志由羅·韋恩(Ron Wayne)用鋼筆畫的,設計靈感來自於牛頓在蘋果樹下進行思考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蘋果也想要效仿牛頓致力於科技創新。但是這個logo圖形復雜並且不容易被記憶,只在生產 Apple I時使用,所以很快被蘋果所拋棄。
1976年由喬布斯決定重新指定Regis McKenna公關公司的藝術總監Rob Janov重新設計一個更好的商標來配合Apple II的發行使用。於是Janov開始製作了一個蘋果的黑白剪影,但是總感覺缺了些什麼,「我想簡化蘋果的形狀,並且在一側被咬了一口(taking a bite)——a byte(一個位元組),對吧,以防蘋果看起來像一個西紅柿,」Janov解釋到。然後,Javov增加了六條彩色的、水平色條,這樣就完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彩色蘋果徽標。
1998年,在新產品 iMac、G4 Cube上應用了全新的半透明塑膠質感的新標志,標志顯得更為立體,時尚。這一次標志變化的原因是新產品都採用透明材質的外殼,為了配合新產品的質感而改變。黑色標志也幾乎同時出現,大部份是出現在包裝、商品或需要反白的對比色上,為了配合產品的宣傳。至今蘋果的單色標志仍然被使用著,也是最能體現Steve Jobs對蘋果的品牌定位的標志。
2001年,蘋果標志變為透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配合首次被推出市場的Mac OS X系統而改變的。這次蘋果的品牌核心價值從電腦轉變為電腦系統,蘋果標志也跟隨了系統的界面風格變化,採用透明質感。
2007年再次變更為金屬帶有陰影的銀灰色。蘋果推出iPhone手機時,也正式地將公司名從蘋果電腦公司改為蘋果公司。蘋果標志採用玻璃質感的標志,為了配合iPhone 創新地引入了Multi-touch觸摸屏幕技術,帶了一種全新的用戶體驗而設計的。
2013年變更為具有扁平化風格的無凹凸感純黑色Logo,並沿用至今。
關於Apple Logo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是:蘋果電腦公司以那個咬了一口的蘋果作為其商標圖案,就是為紀念偉大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者—— 艾蘭·圖靈,實際上是誤傳。其來源為2001年的英國電影 Enigma,在該部電影中虛構了前述有關圖靈自殺與蘋果公司Logo關系的情節,被部分公眾以及媒體訛傳。
猜你喜歡:
1. 蘋果手機營銷渠道是怎樣的
2. 蘋果手機市場營銷論文
3. 蘋果的品牌定位策略
4. 蘋果手機的經營理念
5. 蘋果公司成功的秘訣
⑽ 為什麼蘋果供應鏈離不開中國
雖然蘋果有搬離中國的趨勢,但是無法完全脫離中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中國市場對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大
三是中國富有活力的市場,給予企業發展很大的激勵和促進。雖然由於疫情的原因,近幾年來,中國市場或多或少是有受到一些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市場是非常富有活力的。
(一)人才儲備。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家紛紛表示,中國技術正在崛起,而這取決於中國有很大的人才儲備個中國市場帶來了發展的活力,他們在各行業發揮自己的作用,並且推動和改變著世界經濟發展。
(二)倉儲能力。蘋果手機「出走」一個重要的麻煩在於,很難找到如中國供應鏈這么完善和龐大的倉儲能力,這對於企業發展和相關成本有很大的影響。
(三)銷售網路和運輸網路。拆尺中國有發展迅猛的網路購物系統,相關運輸網路也很成熟。有利於產品快速成為銷售出去的商品,並且很快實現資金迴流,這是其他市場無法比擬的速度。
在企業眼中,中國市場是一塊很大的肥肉,無法也不願輕易的放棄這樣的市場。而除了內部活力的市場以外,中國企業也和全世界各國的企業都有合作。當一個利益鏈形成以後,在脫離這個利益鏈是非常痛苦的,也不是一個明智的企業會有的行為。而富有活力的企業也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相輔相成之下,也讓中國市場更具有吸引力。所以為了更好的發展,蘋果供應鏈也離不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