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眾點評&美團手機APP功能體驗
1、體驗說明
產品版本:大眾點評安卓版7.9.0/美團安卓版v6.0.1-b301
手機型號:華為榮耀6
操作版本:基於Android 4.4.2的EMUI 3.0操作系統
2、搜索功能體驗
2.1搜索位置及形態
【相同點】
位於首頁的搜索功能,兩者均採用了搜索框形態且都置於頁面頂端,有著較好的視覺位置,方便用戶快捷使用。當用戶有著明確的行為目標時,進入APP首頁即可直接進入相關服務頁而不用再由具體欄目頁導入,減少了用戶操作流程,符合用戶操作習慣;
位於欄目頁的搜索功能,則均被設置為搜索圖標的形態,表明其使用頻次與重要性較於首頁有所降低。當用戶選擇從欄目頁進入服務頁的行為路徑時,就說明用戶有著大致的消費傾向(譬如美食/電影等類型消費),但卻沒有明確的消費目標。因此搜索這類指向具體」目標「的操作的優先度降低,按相關維度的篩選功能需求度上升;
【差異點】
位於欄目頁面的搜索功能(以美食欄目為例):大眾點評採用全局搜索,美團則採用局部搜索(操作過程:在美食的二級頁面搜索框輸入「中環城」)。個人認為美團該項功能更為細膩。用戶在具體欄目頁面使用搜索功能,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認為篩選操作太過繁瑣,於是想通過輸入關鍵詞+美食類目直接達到相關界面;
位於首頁的搜索框,用戶高頻使用的關鍵為品類+地點,二者具有強相關性,解決用戶在什麼地方吃什麼;因此當輸入兩者之一時,應該自動匹配(品類/地點)。在這一點上,大眾點評操作更加細膩。當輸入」火鍋「時,點評自動匹配地點,並綜合距離/結果維度推薦排序;而美團僅僅是粗暴地抓取關鍵詞,體驗略差。
2.2熱門搜索推薦
【大眾點評】:點評的熱門搜索推薦首推」商圈」,場景邏輯更加指向周末/節假日消費;
【美團】:美團的熱門搜索推薦傾向於「附近」商品推薦,場景邏輯更指向外賣服務;
2.3搜索結果
大眾點評的搜索結果默認距離排序,並且搜羅了所有在點評上留下信息的商鋪(無論其支不支持在線團購等服務)。出於消費轉化率考慮,個人認為這里有改進的區間:因為用戶使用團購類型的網站,首要的目的是實現消費/次要目標才是查看點評信息。因此在搜索結果顯示界面,應優先顯示支持在線消費的店家,避免次要信息對於用戶消費的干擾。
美團作為以消費為導向的團購網站,在搜索結果界面就顯得直接得多(標明價格/導向消費)。
3、商戶列表頁+內容頁體驗
【列表頁】
個人感覺:美團的商戶列表頁導覽效果優於大眾點評。原因如下:
(1)整體而言,美團的商戶列表信息層次較清楚,視覺中心集中(優惠價格+團購/外賣等服務以差異化顏色標識出來),方便用戶迅速了解商戶優惠信息;
(2)在引導頁就將該店的優惠信息(優惠價格+套餐信息)標識出來,能夠刺激用戶去消費「優惠」,而大眾點評的不足之處在於:未突出優惠信息(僅僅完成描述);
(3)細節方面:大眾點評提醒用戶商鋪距離商場XX米遠(實際效果在哪?)/美團的縮略圖質量優於大眾點評,更能引誘用戶消費/WIFI服務提醒+已售XX的支持信息,增強用戶消費決策;
【內容頁】
個人感覺:美團的內容頁結構更加清晰。分析如下:、
美團優點
(1)店家高清封面大圖占據內容頁上端,更具視覺沖擊力,且用戶能夠瀏覽更多照片(維度:菜品/環境/其他)確認消費決策(圖片比數字更易直觀了解);
(2)內容各個欄目之間有著明顯的區隔效果,顏色搭配統一,閱讀觀感更佳;
(3)展示具體用戶評論前,再次向用戶提供店鋪總體評分,使用戶確認大致印象;
(4)推薦系統較於大眾點評更為細膩:美團提供基於附近的細分推薦(美食/麗人/購物/全部)且美食欄目提供菜品圖片/套餐內容/距離/優惠價格等,較強吸引用戶點擊;而點評在推薦頁面中強化「推廣」信息,查找附近僅提供入口,吸引度較小;
大眾點評優點
(1)「優惠買單」按鈕占據視覺黃金位,方便用戶一鍵操作(勿須跳轉二級頁面);
(2)明確店家營業時間,避免用戶「白跑一趟」的麻煩(溫馨!)
(3)集納商場入駐商戶信息,便利用戶關聯性消費;
(4)地圖導覽功能直接說明駕車/公交車/步行時長,方便用戶決策;
4、商戶評價頁面體驗
【大眾點評】
優點:
(1)設置點評局部搜索功能,便於用戶針對性瀏覽信息;
不足:
(1)評論的標簽化信息展示引導功能不足(更偏向信息分類導航),維度邏輯較混亂;
(2)用戶互動交流鍵隱藏過深,信息流動性差;
【 美團】
優點:
(1)總體評分及評價標簽引導功能明確:總體評分建構用戶的模糊印象,評價標簽系統瞄準美食消費的(味道/分量/服務/環境)等要素且以差異化顏色標識引導用戶認知,幫助用戶迅速形成決策;
(2)區隔」團購評價「,找准用戶痛點需求;
(3)鼓勵用戶評價信息的有用性,形成某種認知信任;
B. 美團外賣產品分析報告:二 產品設計
> 點擊查看原圖
上圖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完整展示了美團外賣 App 的功能菜單,按照主菜單可劃分為四類。
首頁: 以分類、優惠等多種形式展示商家,用戶可進行搜索、挑選。
閃購: 單獨展示生鮮超市類商品,區別於首頁的餐飲,主推基於周邊生活圈的閃購業務。
訂單: 查看所有已被創建的訂單,用戶可進行評價、售後、再來一單等操作。
我的: 集中管理用戶資料及資產,包括地址、收藏、錢包、優惠券等,以及客服中心等入口。
> 點此查看原圖
上圖使用泳道圖的方式,分別從消費者、商家、騎手三者的用戶角度,模擬展示了美團外賣產品的業務流程。
從中可看出,消費者與商家、騎手之間的流程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消費者是觸發整個流程的主導者,而商家與騎手則作為服務消費者的角色,三者形成一個完整的業務閉環過程。
從流程圖可看出,美團外賣的登錄、注冊方式,基本以手機號碼為主。即使使用第三方社交賬號登錄,也必須先綁定手機。
主要原因在於,美團外賣的用戶是以手機號碼為基準,一個號碼對應一個用戶,這樣既能保證用戶的真實性,也可減少刷單、刷評論等現象。而且,同一個賬號是允許在多台終端同時登錄的,用戶資料及購物車等是支持實時同步的。
因為手機號碼是點單取餐的必備條件,所以無論從用戶或產品角度,使用手機號碼都是十分合理且自然的選擇。
美團外賣 App 界面以橘黃色為主色調,並貫穿整個產品設計。除了底色、圖標、文字,還配合可愛的袋鼠形象、騎手服飾等,整套色系已深入人心,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 VI 設計案例。
作為一款外賣產品,設計核心圍繞在如何更優的展示商家,並引導用戶進行點餐下單。頁面中部位置用於顯示商家與餐品,搜索、設置、消息中心等功能置於頂部,而底部則為固定的菜單導航欄。操作方式以上下劃動、單點選擇為主,偶爾配合左右滑動作為輔助展示。
> 點此查看原圖
上圖使用 Axure 軟體,以倒推的方式,繪制了美團外賣 App 的中保真原型圖,以便展示產品界面的設計細節。
原型圖以灰度為主,並以彩色線條表示不同頁面之間的流程關系,以藍色注釋講解其中的交互設計關鍵點。
前文已經提到,美團外賣的登錄與注冊方式,均以手機號碼為主,從界面設計也可以明顯看出這一點。
賬號的退出方式,則放在二級入口「我的-我的賬號」中,因為一般用戶不需要頻繁切換賬號,較少用到。
在美團外賣 App 中,新用戶在未登錄的遊客狀態下,仍然可以使用大部分操作,比如瀏覽商家、點選商品等,地址默認使用系統匹配的附近地址。直到超過限定范圍,觸發了必須登錄才能使用的功能,那麼界面則會提醒用戶登錄或注冊。
上圖展示了美團外賣中會觸發登錄提醒的操作,比如消息中心、購物車、個人信息、地址管理、訂單結算等功能。這樣的設計,對新用戶更加友好,便於初次使用時的探索了解,直到產生下單需求時再引導注冊登錄。
作為一款在線外賣產品,功能核心自然是點餐下單,所以對於商家的展示、點餐過程的引導,則至關重要。
從上圖可看出,美團外賣對於如何引導用戶做了非常多的功課,幾乎所有操作都成為了商家頁的入口。
內容上不乏帶有誘導作用的優惠信息,用來增強用戶下單的慾望。同時,還提供了很多便於用戶搜索、篩選的工具,以便提高下單的效率。
用戶進入商家頁後,可進行挑選、下單、付款等操作,示意圖完整演示了用戶從進入商家到完成支付的全過程。從中可發現,美團外面界面的設計邏輯非常清晰直觀,即使是新用戶的學習成本也相對較低。
用戶在商家頁挑選商品時,可以隨意加減數量,並實時看到經過計算的實際總金額。而且,會貼心的提醒用戶是否滿足當前商家的滿減優惠,還提供了「滿減神器」幫助用戶快速下單。挑選完商品,可以通過下方購物車進行二次確認,直觀的展示已選商品及總價,確認無誤後再結算。提交訂單後,會再次具體的顯示商品的價格公式,包括包裝費、配送費、優惠紅包等加減細節,詳盡而不顯羅嗦。在訂單頁,用戶可以進行選擇紅包代金券、填寫備注、選擇餐具、開具發票等操作。最後完成付款,並跳轉至訂單詳情頁。
本小節中提及的便捷功能,是美團外賣產品設計中的亮點。在貼合產品核心功能的同時,既提高了用戶的點餐效率,滿意度提升,又促進了消費。
在商家頁的左下角,有一個「滿減神器」的功能,供用戶快速選擇符合滿減要求的餐品,與「湊單提醒」相輔相成,相較更加直接有效。
滿減神器會自動列出,當前商家中符合滿減優惠的最優餐品組合。實現邏輯也非常簡單,主要是通過商家歷史訂單,排列出被購買次數較多的組合。
由於滿減優惠在外賣平台中已成常規活動,幾乎所有商家都有力度不同的優惠,點餐時相當考驗用戶的數學能力。而美團外賣推出該功能,正是想用戶之所想,為用戶省去了湊單的時間,極大的提升了點餐效率。
訂單頁面的頂部,用戶已消費過的商家按次數從高到低排列,形成最近常買的商家列表。便於讓用戶快速找到,減少查找時間。
從用戶角度來看,消費次數居高的商家,通常是比較喜歡、經常會關顧的商家。
在訂單列表中,已完成的歷史訂單,可通過「相似商家」查看與該商家相似的其他商家,主要是通過位置、品類、價位等因素綜合篩選。
通常是用戶喜歡該商家的餐品口味,但由於某些原因希望更換其他商家,就需要用到該功能,特別是對於重度用戶來說尤其重要。
在訂單列表及訂單詳情中,均有「再來一單」按鈕,其功能類似於重新購買。
用戶點擊後會跳轉至該商家頁面,並自動將歷史訂單中的相同餐品放入購物車。如有其中有缺失的餐品,會加以提示。當用戶想要重復點選之前的餐品,或只是進行細微調整,就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快速完成點餐。
除了適合用戶再次重復點單,以及沒有時間挑選餐品的場景。同時,當用戶點錯單並取消後,也可以使用「再來一單」重新添加,再到購物車中調整修改。
美團外賣的商家展示,是以用戶當前地址為判斷基準的,必須在配送范圍內才會展示,同時用戶地址也是騎手送餐配送的關鍵信息。因此,如何引導用戶填寫地址信息,並確保選擇正確的地址,是較為重要的核心功能之一。
如上圖所示,美團外賣主要提供了三個入口供用戶對地址進行選擇、編輯,分布在首頁、提交訂單、我的地址三個頁面中,分別對應了下單前、下單時、下單後三個流程。
作為一款貼近民生的在線外賣產品,用戶對於商家、騎手等服務的評價顯然是非常重要的數據,上圖展示了美團外賣中的多個評價入口。從示意圖可看出,當前訂單完成後,同時會有三個入口在提醒用戶進行評價。如果在訂單完成時,用戶沒有及時評價,之後再回到訂單頁仍會看到評價按鈕,並且還單獨設有「待評價」的分類。
評分機制可以促使商家、騎手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商家一般會根據評價內容對餐品加以改進,而騎手為了收到好評也會更加主動服務態度。同時,平台還可以利用用戶評價作為產品優化的數據支撐,從而共同作用於整個產品質量及使用體驗的提升。
在積極引導用戶評價的同時,還需要保證用戶評價的真實有效性。除了前文提到的,以手機號碼注冊的方式加強用戶的真實性,還限制僅能在訂單完成的 7 天內評價,且評價後超過 7 天也無法再追評。因為間隔一段時間之後,用戶對於外賣口感及服務體驗可能產生偏差,或者受到其他因素干擾,最直接的評價應該在一周內。而這些評價內容,也會統一歸入「我的評價」中,方便用戶再次查看管理。
如圖所示,用戶可以在大多數頁面的右上角找到「消息中心」的入口。裡面集合了所有的通知類及溝通類內容,包括商家代金券、系統通知、客服消息、好友消息等。
根據實際場景可發現,用戶在溝通的過程中經常需要返回進行其他操作,而「消息中心」的多入口設計,正是方便了用戶的來回切換。
當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碰到問題,首要選擇自然是在線客服,上圖展示了美團外賣 App 中多個客服入口及界面設計,主要入口位於「訂單」及「我的」頁面。
由於外賣產品的異常問題大多與訂單相關,所以「訂單詳情」的頁面入口更為常用。對此,根據訂單或狀態的不同,用戶進入在線客服的頁面內容是有所差異的。結合示意圖舉例,同一個訂單在「配送中」與「已完成」兩個狀態下顯示的內容是不同的。
這樣處理的目的,一是為了簡化用戶的操作,利用大數據預測當前需求;二是將用戶引導至正確的解決渠道,比如直接聯系商家或騎手,從而減輕人工客服的成本壓力。
美團外賣 App 中,只要在用戶已登錄的情況下,已勾選的商品都會一直保留在「購物車」中,可以隨時輕松找回,我將其稱之為「購物車保留原則」。
用戶點選過的商品必然是經過各種因素考慮的,即使當下不會立即下單,但隨時能找回來是很關鍵的,給予用戶一種「永遠呆在購物車等著」的安心感。對於一款在線外賣產品來說,這是用戶體驗中至關重要的一點。
用戶在任何商家挑選過的商品,都會在「購物車」內集中展示,並非常直觀的將價格、配送費、滿減優惠寫明。如果出現商家休息、商品缺貨等異常情況,還會加以提醒(如圖中)。用戶可隨時在購物車內二次挑選、比較,再進行下單結算。結算後的商品自然會清除,但仍可在歷史訂單中看到購買過的商品。
同時經過實測發現,即使在斷網、閃退、沒電的極端情況,購物車內的商品也不會丟失。但如果是遊客狀態,購物車則不會永久保留,因為用戶數據是跟隨賬號在線存儲的,並支持實時同步於多個終端。
如圖所示,用戶若當前有訂單處於進行時,在頁面右下方會出現一個置頂的懸浮窗,用以顯示訂單的實時狀態。
在「首頁」、「訂單」、「我的」三個主頁頁面中,都能看到該懸浮窗。用戶點擊後會直接進入該訂單的詳情頁,方便隨時了解當前的動態,比如騎手送到哪了。
結合圖示可看到,根據訂單狀態的不同,懸浮窗的提示也會隨之變化。懸浮窗會在用戶提交訂單後出現,而一旦訂單完成(配送完成)即消失。
如上圖所示的交互動作,當用戶選擇「待評價(或退款)」時,頁面會在切換的同時全屏展開並置頂菜單。這是比較符合用戶直覺的交互設計,實際操作令人感覺一氣呵成。
在這個狀態下,用戶的「點擊」行為代表了「切換並查看內容」的意圖,所以全屏展開更利於用戶的瀏覽,避免其他無關內容擾亂視覺。同樣的交互設計,還出現在了首頁的篩選功能、活動頁面的分類菜單等。
美團外賣 App 中最常見的懸浮控制項,主要是首頁(或閃購)的「購物車」,以及訂單詳情頁中的「紅包」。
兩個懸浮控制項雖然性質類似,但在操作上略有不同。結合上示示意圖,針對兩者分別作簡單分析。
購物車:當打開首頁(或閃購)時,「購物車」控制項的初始狀態是完全顯示的,以突出其功能位置。當用戶劃動頁面的時候則呈透明狀並收入邊欄,避免阻擋內容。而如果停止劃動,則會恢復完全顯示的初始狀態。
紅包:初始狀態同樣為完全顯示,劃動時也是呈透明狀並收入邊欄。與購物車的區別在於,當停止劃動時控制項為隱藏狀態,且可自由拖動。
「紅包」控制項是可以自由拖動的,且在停止劃動後不會再次完整顯示。如此設計可以嘗試理解為,假設用戶在訂單完成後初始沒有分享紅包的意圖,則之後再分享的可能性極低,所以控制項只需保持「乖乖呆在角落且需要時也能找到」的狀態即可。控制項允許自由拖動,則避免了懸浮控制項容易遮擋住頁面關鍵信息的情況,比如當訂單詳情頁需要截屏(分享、投訴)的時候。
在適時的時刻給出適當的提醒,告知用戶關鍵的必要信息,可避免因信息不對稱而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並且,提醒的時機及方式也相當重要,一旦過於突兀或頻繁,提醒就會變成騷擾。
以下配合示意圖,講述美團外賣 App 中數個較為典型的例子。
當用戶使用「再來一單」功能,但該商家中的部分商品缺失而無法加入購物車,則頁面會明顯提示「 XX 商品已售完,並重新選擇。」。
便於用戶及時了解後,檢查購物車並重新選購。避免了用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下單,造成下錯單、訂單糾紛等情況。
當用戶進入商家頁,但當前未在該商家的配送時間內,則頁面頂部會出現「現在預定,**:** 起送」的配送時間提醒。
明確告知用戶,現在如果下單屬於預定,以及開始配送的時間。避免用戶挑選完商品後才發現無法即時配送,甚至直接下單後商家卻沒有配送。
另外,如果當前未在商家的營業時間內,頁面則會直接提示「本店打烊」,且用戶是無法點選任何商品的。
當用戶提交訂單時,若系統判斷收貨地址所在位置有雨天、雪天等惡劣天氣,則頁面會在配送時間下方給出「惡劣天氣下配送可能延遲,請耐心等待。」的提醒。
便於用戶提前了解,該訂單的配送時間可能較長,若繼續下單就意味著默認接受。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用戶等待的焦慮感,並減少投訴、催單等事件。
當用戶在任意頁面進行屏幕截圖時,則頁面右側會出現兩個便捷選項,分別為「反饋問題」與「分享頁面」。
選擇「反饋問題」,會先進入包含馬賽克及標記功能的編輯界面,方便用戶先行除去截圖中的敏感信息,或者標注需要反饋的問題所在。選擇「分享頁面」,則是微信、QQ 等社交分享按鈕。另外,如果是在商家頁進行屏幕截圖,還會增加「好友拼單」的選項,點擊後進入微信拼單界面。
當用戶手機所在的網路出現異常時,則頁面會出現「網路不太給力,請稍候重試」的提示。
從上圖可看到,網路異常下的提示非常簡單直接,頁面會因為無法載入內容而完全空白,並提醒用戶重新載入(如左圖)。在網路恢復正常後,重新載入即可顯示正常頁面。
如果是在使用過程中間歇性出現網路不穩定的情況,則當前頁面已載入的內容仍可繼續瀏覽,但繼續點擊就會因為無法載入而彈出提示(如右圖)。
作為對於社會輿論的回應,美團外賣經常會推出一些加分的選項。同時配合公關宣傳,對於品牌形象的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美團外賣於 2017 年 9 月份推出「青山計劃」,正式將環保工作提上議程。同時鼓勵商家與用戶一同參與,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用戶可在提交訂單時自行選擇餐具數量,或者不需要餐具。同時,頁面會有明顯標識「一起為環保助力」鼓勵用戶參與,而商家參與活動後則可以點亮環保標識。
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外界關於外賣污染的負面輿論,同時也有助於提升美團外賣的綠色環保形象。
美團外賣於 2017 年 8 月份推出號碼保護功能,提高對用戶的隱私保護。
用戶可在提交訂單時勾選「號碼保護」,開啟後商家及騎手只能看到隱藏四位數的手機號碼,聯絡用戶時需要通過第三方號碼平台進行中轉,並在訂單完成一定時間後失效。
號碼保護給用戶帶來的好處是十分明顯的,再也不用擔心外賣單隨意丟棄會泄露地址、手機,或者與商家、騎手出現糾紛時可以避免被通過手機號碼騷擾。
美團外賣免費向所有用戶提供號碼保護服務,讓用戶使用產品時更加放心,有助於提升對該品牌的信任感。
美團外賣於 2014 年左右上線初期就已支持匿名評價功能,主要是為了讓用戶提供更加真實的評分、內容。
用戶對已完成的訂單進行評價時,騎手評價是始終匿名的,而商家評價則可以選擇是否匿名。而更加貼心的是,如果用戶對商家給出兩星以下的差評,則匿名評價會自動勾選。
該功能與號碼保護相似,主要在於保護用戶的隱私,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戶評價的真實性。
美團外賣於2018年6月份推出騎手拉黑功能,用戶可將服務體驗較差的騎手拉黑,之後該騎手將不會接到該用戶的訂單。
此舉可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避免重復碰到態度惡劣、道路不熟的騎手。同時也可反推騎手提高服務質量,避免被多人拉黑而少接單。
C. 美團外賣產品分析(二)
承接美團外賣產品分析(一),還在繼續,剩餘部分和總結將在產品分析(三)中展示。如果分析有什麼問題,希望能得到大家指點。
三 .產品分析
1.產品概述:
美團外賣以一款以外賣為核心業務,同時不斷拓展其他服務場景(如水果生鮮,超市便利和甜點飲品)的O2O平台。搭建了用戶與商家的溝通渠道,並為了提供更好的配送服務,組建了自己的專業配送團隊。
2.產品發展趨勢:
根據艾瑞指數,如圖3-1所示,美團外賣近一年的月獨立設備數趨勢, 總體趨於動態穩定 ,有 兩次大的下降趨勢 (2018年9月和2019年2月),其中2 018年2月 下降趨勢最為明顯,可能是由於過年回家團聚,部分用戶不再具備訂餐條件。具體情況如下:2018年5月-2018年8月呈平穩上升趨勢,而2018年9月-2018年10月呈下降趨勢,2018年11月-2018年12月呈上升趨勢,2019年1月-2019年3月呈下降趨勢,2019年4月開始回升。
3.產品歷史迭代版本:
4.結論:
根據以上表格可以發現,美團外賣app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探索期(V1.4.5-V3.8.0):
在這個階段,完成的是地址填寫,取消訂單,支付訂單等基本功能的實現,即產品的核心主線。
2.成長期(V4.0.0-V6.10.0):
這個階段,始於美團外賣logo改變,表明產品基本功能已實現。企業開始優化產品形象,改進UI設計,優化用戶使用中的體驗(即增值功能),開啟拉新活動,嘗試開拓新的業務市場(水果,便利店,閃購)。
3.成熟期(V7.0.0-V7.13.0):
當美團外賣紅包套餐升級為美團會員,表明產品已經具有較大的市場規模,產品進入成熟期,開始構建自己的會員體系,增加用戶歸屬感,並繼續優化產品使用中的用戶體驗,增加用戶粘度,提高用戶活躍度。
4.未來(V7.14.0-V???)
在未來,增加用戶粘度和提高用戶活躍度肯定還會是美團外賣的核心任務,但當外賣市場完全成熟,新的業務市場(水果生鮮,便利店,閃購等)也有可能會成為新的發力點。
四 .產品功能結構&業務流程分析
1.產品功能結構:
美團外賣app功能結構分為四大模塊:①首頁,②會員,③訂單,④我的
四大模塊均可通過底部TAG進入,其中①首頁是導航頁,app打開後默認進入該頁面,當首頁滑到下方時,首頁圖標變為回頂部,一鍵回頂部。②會員主要是會員辦理和專屬福利(加購紅包與大額兌換)。③訂單模塊顯示所有發起過的訂單(已完成,已取消和正在交易),並顯示經常購買的商家。④我的是app常見的功能模塊,具體的結構功能圖如下:
3.產品業務流程:
配送是外賣的核心業務,因此本次分析就從用戶下單到用戶接餐的配送流程進行分析,具體如圖4-4所示所示:
在梳理流程圖時,發現了一個 小問題 :現在版本,當顧客催單時,催單信息反饋給的是商家,最後顧客得到的也只是商家確定了催單信息,並不能得到具體還有多長時間到。要想確定得給送餐員打電話,而送餐員往往在路上,或給別人打電話,很少接聽。因此, 建議 用戶點催單時,先判斷餐在哪,在商鋪,給商鋪發提醒信息,在騎手身上,給騎手發提醒信息,騎手有空時直接回復還有多久。
五 .產品頁面分析
1.首頁:
美團外賣針對的是人們用餐問題,而在用餐問題上有個世紀性難題——吃什麼?打開app,用戶的第一個需求就是找到我想吃的。因此,首頁為app默認頁面,主要幫助用戶選到目標菜品。具體如何幫助用戶選餐,見下文分析:
首頁為長幅,本文根據手機屏幕顯示長度切分為四個部分,通過向下滑動,依次經過四個部分。
功能分析:
首頁的主要功能是將用戶導向目標商家。如何做呢?主要通過以下6個基本功能:
1. 定位功能:通過定位主動為用戶做第一步篩選商家,避免錯誤訂單。
2. 搜索功能:為目標明確的用戶設置搜索功能,並在搜索頁根據歷史記錄提供歷史搜索和熱門搜索的推薦搜索詞和推薦商家。
3.分類功能:首先是主要分類icon如圖5-1,盡管美團開拓了甜點飲品,超市便利,蔬菜水果,葯品等業務,但app主體還是以外賣為主。外賣內容還是外賣信息,要想快速進入其他業務,分類icon很重要。其次是精細分類,對於只有大概方向,但沒有具體目標的用戶,通過分類功能,更加便於用戶定向瀏覽商家,確定目標。精細分類icon的顯示很重要,太多難以找到,太少不能精準定位,因此結合推薦功能,根據用戶歷史習慣顯示。
4.推薦功能:如果說前兩種用戶還比較好導向目標商家,那麼還有一種用戶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吃什麼,我們怎麼解決呢?這就需要推薦功能了,像美團外賣app首頁的「為你優選」,「優惠專區」,「大牌臻選」,根據早中晚餐,每周優惠活動,好評商家和以往消費習慣,盡可能地為你「量身推薦」。而且從V7.3.0版本開始,推出了智能點餐,定製性質的推薦功能。
5.商家展示功能:當前幾種都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怎麼辦呢?在首頁下方列出了「到店自取」和「附近商家」的簡要信息,展示關鍵信息(店名,評分,起送,人均,距離,時間等),用戶通過閑逛的方式,找到目標商品。但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排序和篩選功能,提高了選擇效率。
6.購物車功能:不同於電商購物車,一次可購買多個商家,多個物品。外賣通常一次只買一家,故每個商家頁單獨設置結算按鈕。購物車主要用於多家店訂單比較。
交互分析:
1.上下滑動:主頁面內容較多,屏幕無法一次展示完全,而手機使用時是豎屏,通過上下滑動比左右滑動能保持更好的連貫性。
2.左右滑動:如「滾動廣告播放頁」和「自取商家」。在有限的空間展示了更多的內容,並且對於「廣告播放頁」而言,動態滾動更容易引起用戶注意。
3.點擊進入頁面:美團主頁主要為導航功能,是為了引流。所以大部分按鈕,點擊進入細分頁面,如「為你優選」、「分類圖標icon」、「優惠專區」、「津貼臻選」點擊進入相應頻道頁,而「大牌臻享」、「附近商家」點擊進入商家頁。「搜索框」進入搜索頁,「位置」進入收貨地址頁面,「信息」進入消息中心頁面。以及「搜索框」下的關鍵詞推薦,點擊進入搜索結果頁面。
4.點擊排序:主要在附近商家,根據不同需求排序。
5.點擊展開下拉菜單:附近商家中的「綜合排序」和「篩選」。由於選項過多,而當前層級已經較低,不適合單獨做頁面,故將部分隱藏,通過下拉菜單展開。
6.懸浮框:「津貼臻選」、「購物車」和「智能點餐」採用懸浮框的形式,隨主頁面移動而移動。
一鍵置頂:當頁面滑動過下時,首頁按鈕變成置頂按鈕,一鍵回到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