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APP軟體 > 每一天自我管理安卓

每一天自我管理安卓

發布時間:2022-09-26 19:17:58

①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管理他人之前,必須先懂得管理自己」。如果我們能夠為人師表,那麼我們已經在使周圍人走上正軌的路上踏出第一步。因此,應學會由內而外 的管理,意即由自身而外界。增強勇氣和意志,就和增強肌肉的情形一樣,愈是經常使用,強度就愈是增大。所以,倘若你經常要做某件事情,而且要發揮意志力才能做好這件事, 而你的確能做這件事,那麼,你的意志就能日漸增強。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篇1

首先,自我管理能加強對自身優勢劣勢的理解和優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但我們自己未必對此了解的足夠清楚,到底自己溝通能力更強還是執行力更好?我們是屬於閱讀學習型還是聽力學習型?通過有效的自我管理,我們會更加了解自己,發現和強化自身短板,不斷自我完善。

其次,自我管理能加強對自身工作和時間有效性的理解和優化。

時間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資源,而我們80%的產出往往源於20%的工作,如何更加合理的分配時間,把最好的精力投入到最有效的20%的事情上,才能在繁雜的工作和生活中從容不迫。

第三,自我管理有助於合理安排工作、學習和個人生活的平衡。

每個人都扮演著多重角色,在工作中我們是公司的管理者,在家庭中我們是重要的一份子,在社交關系裡我們也是重要的組成,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們有著各自的夢想和喜好。

第四,幫助我們解決各種借口:沒時間、沒精力、沒資源、沒思路,最終提升自己工作的有效性。

忙,是管理者共同面對的狀況。然而,忙的是否有價值、是否有效率?是需要、也可以通過自我管理來不斷明確和優化的。

而自我管理最佳工具之一就是共同體GTT企業雲管理平台,每天的工作日記和周期總結,能幫助員工更好的梳理工作的思路,回顧工作成效。

另外,每天寫工作日記,是一件頗有儀式感的事情。

通過儀式感來表達對自己的工作和目標的尊重之心,並給自己一種強烈的自我暗示,讓自己更加認真的對待自己的自我管理,最終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我們往往會因為過多緊急的事情,而忽略了重要事情的完成和時間投入。

對非常重要的目標,很多都需要相當長的一個時間才能完成,因此需要把這些工作的進展,專門的記錄下來,不斷回顧,確保不因眼前緊急的事情而耽誤了重要工作的進展。

第五,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面對不確定性做決策。

管理者需要不斷的做出堅定的決定,但是內心是知道每個決定的不確定性是如何的。每當做出了不確定性較高的決策時,記錄自己認為的風險和做決策的原因,隔段時間便會不斷的回顧,看看自己當初的分析和判斷是否正確。通過不斷的實踐、分析和復盤,提高了對於不確定性的管理能力,降低犯錯誤的幾率。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篇2

一、要管理好自己的心態

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情,為了把工作做好,先調適好心情是必須的。管理心態看似復雜,其實,對於人生和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知以後,心態就自然平衡了,工作中就不太會浮躁了。

每個人都需要想通一個問題「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不然,一直工作忙忙碌碌,為金錢所困、被壓力所擾,就會陷入迷茫之中。以下,便是對「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的一種回答,提供參考。

人生既是一場游戲,也是一個過程;既是一次旅行,也是一場體驗。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呢?或者說,人活著都在追求什麼呢?這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就算當下不需要去思考,但到了生命的某一個階段,必定會想到這個問題。

二、要為自己樹立工作目標

既然人生是一次旅行,那麼,給自己確立旅行的目的地是非常必要的。工作也一樣,每一年要實現什麼樣的工作目標,必須給自己整明白,這樣,才不至於糊里糊塗地工作,不會去瞎忙。每一周、每一天才能分解出明確的工作計劃和內容,確保「做正確的事」,這樣工作效率才會高。

樹立工作目標,實際就是把心中的理想或夢想寫下來,變成看得見的文字罷了,就這么簡單。比如:「2年內成為一名卓越的管理咨詢師」;「在一年內職位晉升兩級、薪水同步提高」;「三個月內按合同要求完成項目、交付成果」,等等。現實來看,約有九成的人不會給自己樹立明確的工作目標,原因可能有許許多多,也許不少人認為想一想就可以了,何必寫下來那麼當真呢?或者,並不清楚樹立目標具有深遠的意義,存在思維的盲區。

三、工作要有計劃性

把一個大的工作目標,經過多級分解,最終變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務,這些任務的有序排列、等待完成,就叫工作計劃性。有了工作計劃,實現目標便可以「由量變到質變」;有了工作計劃,每天的工作就可以循序漸進;有了工作計劃,無論多麼偉大的目標,都有了基本的保障。在競爭激烈、瞬息萬變、內心普遍帶有些許焦慮感的信息化時代,有計劃地工作,將可以使內心淡定、從容,最終,當實現目標的時候,可以兼得工作成果和精神滿足。

四、要持續地學習和成長

五、要及時總結工作的成果

自我管理得好或者不好,要用結果來評判的。當調整好了心態、樹立了目標、制定了計劃、通過學習掌握了方法並付諸行動,最終收獲的就是工作結果。無論前面四步做得怎樣周密,結果總會有一些不完美,這並不要緊,只要意識到這點,就可以持續改進。為了發現不完美,就需要請工作客戶來檢查和評估,通常自己很難去發現,因為受制於個人思維定勢的局限性。平均每人只扔了45克垃圾,可是11萬人一起,結果造成了5噸的廣場垃圾問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很難意識到自己一點小小的不完美給整體帶來的問題。工作也是一樣的,每項工作只要有一點點不完美,結果就是企業整體性的管理問題,比如:部門主管很少組織下屬員工開會,安排工作比較隨意,也缺少嚴格的檢查和督導。結果一些骨幹員工慢慢就工作不積極了,直到某一天提出了辭職,另謀高就。此時,部門主管借口說是因為公司工資水平低,所以留不住人,其實,是因為其日積月累的管理不嚴謹所致。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篇3

在人類社會中,管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管理已成為人類社會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學是一個學會做人的重要階段,是作為一個學生步入社會前的一個重要階段。 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想取得一個要的成績,要想為自己的將來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就需要進行有效地自我管理。

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不僅是指學習方面的管理,還指對自己的大學生活規劃,制定長遠的奮斗目標,充分運用自身的時間、身體、資源、價值觀等,實現自我認識、自我計劃、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控制,以促進自我發展的一系列管理過程。

下面談一下大學生應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一、 學習方面的管理

1、 制定計劃

作為大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為了實現這一理想,我們首先應該制定一個有效地計劃。孔茨說過:「計劃工作是一座橋梁,它把我們所處的這岸和我們要去的那岸連接起來,以克服這一天的埑。」大學里沒有了父母的約束,沒有的老師的約束,我們有了學習的自由,玩的自由,交往的自由。就是因為有了這么多的自由,很多大學生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一天想干什麼,該干什麼,到了學期末的時候回想一下,才發現自己浪費了一學期的光陰,才開始後悔莫及,悔恨自己當初為什麼不好好學習。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計劃,根據自己自身的條件想想自己四年之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專業課水平咋樣、與人交往能例咋樣、思想修養咋樣都應該從步入學校開始就為自己;然後在每一學期初看看自己的計劃,想想那些需要在這一個學期完成,應該如何完成,需要什麼都應該計劃好;然後把這些計劃分解成每個月的,每個周的和每天的,可以採用「近細遠粗」的方法實施。比如這一學期我們要完成英語四級的考試,那麼我們就應該制定一個計劃說明要如何為考英語四級做准備,是一天背幾個單詞?還是一天做幾道題?都應該有個很好的計劃,不然的話很有可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又比如說在這一學期里要學好專業課,那麼我們就應該想好該如何學,什麼時候該干什麼都應該制定好,不然的話我們會感覺到不知道該什麼。

2、 實施計劃

很多人雖然制訂了計劃,但是每次都氣勢洶洶的說,每次都是轟轟烈烈的堅持兩天,這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要學會實施計劃:

(1) 合理分配時間

我們每天至少有1/3的時間做著無效工作,在漫漫的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生命!所以,要分析、記錄自己的時間,並本著提高效率的原則,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在實踐中盡可能的按計劃貫徹執行。在完成計劃時我們可以把計劃按主次分成等級,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重點去完成,當主要的事做完了,再做其他的事,不能想著今天是太多了,不知道該做哪一件,到最後事情沒做好還把自己累的。

(2) 效率做事

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我們都應該想一下用什麼方法做這一件事效果最好,效果好在哪裡。比如說我們記單詞時就應該知道什麼方法記單詞最快、最牢,我們就應該採取哪種方法。做事時我們還應該找到一個好的工具,比如說要找一個資料,就應該知道什麼情況下需要在網上查,什麼情況下需要去圖書館查,什麼情況下需要問老師,什麼情況下需要和別人商量才會達到最大效果我們就應該採取哪種方法。

(3) 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優點是什麼,缺點是什麼,特長是什麼,喜歡干什麼。這就需要我們經常進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特長,發揮自己的特長,干好自己感興趣、喜歡干、想乾的事,盡量補上自己比較落後的科目,避免長短不齊。

(4) 合理運用工具

學校里給我們提供了最好的學習環境——圖書館,裡面有圖書室和電子閱覽室,給我們提供了大量學習資料,我們要合理利用資源,養成自學能力,認真學好每一門課。

根據以上,在作為一個學生學習方面我們要做到遵守學校的紀律,嚴格要求自己,不遲到早退,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做到課內課外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經常進行反思總結,學好專業課,爭取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當代大學生。

二、 生活方面的管理

1、 金錢管理

每一個大學生應該管好自己的錢袋,確定自己每個月應該花多少錢,然後平均到每天,學會每天記賬,學會節儉,不能拿著父母的錢隨便揮霍。我們要知道現在我們是消費者,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錢,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面子去和別人進行攀比,想要吃上最好吃的,想要穿名牌,想要買化妝品,想要請別人吃飯,想要逛旅遊景點,就給自己立誓將來用自己掙的錢來買,用父母的錢來買這些真的是一種不該。我們現在已經長大了,要學會理財,別用父母的錢來徹夜上網,別用父母的錢來唱KTV??

2、 健康管理

俗話說得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現在正處於青春期,正是身體最最健康的時候,我們要保護要自己的身體,為了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我們要學會保重身體。

(1)在飲食方面,我們要一日三餐吃的好,吃的均衡,記住一句話:「早上吃好,上午吃飽,下午吃少。」很多同學一到星期天就不想吃飯,或者隨便吃點麵包什麼的,這樣吃飯現在看不出來有什麼不好,但是時間長了,就會發現胃病。所以我們吃飯要有規律,時間要把握好,吃飯吃七分飽,吃健康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2)要每天堅持鍛煉。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健康在早上,成功在晚上。早上是鍛煉的好時機,我們應該每天堅持鍛煉,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跑幾圈,然後就每天按照自己的計劃堅持,不能半途而廢。

3、感情管理

(1)親情 我們都是出門在外,為了前途而奮斗的學子。遠離了家鄉,遠離了父母。作為大學生,我認為我們要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哪怕是一句小小的問候也行,經常向他們報報平安。不要一去就是整整一個學期,父母打電話過來之後還是不耐煩的掛掉,不要等著沒錢的時候才想起家裡的電話號碼。

(2)愛情 大學生基本上都是二十來歲的人,懂得了人世間的種種感情,當然愛情也不例外。在大學里談戀愛是一種司空見慣的事,但是談了戀愛就應該好好的為自己的生活安排,兩人在一塊不能成天就是逛和玩,要彼此鼓勵好好學習,經常解決一些困難,好好的為了自己的前途而奮斗,不可因此而荒廢了學業。

(3)友情 大學是交往的最佳時機,在大學里我們要好好的與人交往,與身邊的每一個人處理好關系,遇事學會寬容,經常幫助別人,以一顆真誠的心對待朋友。

三、未來理想的管理

每一個大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理想,這樣我們就知道了我們該干什麼,向哪一方面發展。為了我們的這個理想,我們要努力,我們要經常想想自己的理想,然後制定出近期的計劃,爭取好好的完成,之後再制定,再完成,千萬不可以放棄。

大學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也是一個鍛煉的好時機,但是大學是很容易過去的,所以我們要抓緊現在的時間,好好奮斗。

一、什麼是大學生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個體按照一定的行為准則,能動地對自己的進行管理。而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可概括為不斷地自我認知,自我教育,自我激勵,自我控制,促進自我健康成長,成為「四有」新人,並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準備。

二、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自我管理的方法按照自我管理的約束程度可分為強制性管理和緩和性管理。過多的強制易使學生失去興趣,挫傷創造力,緩和性管理易使學生自由散漫,因而兩者相互結合。

1、自我剋制方法。

自我剋制包含自我約束,是實施自我管理的一個過程,是指在行動中堅定不移地服從既定的計劃,克服不良慣性,時刻以既定目標為標准,提高自我剋制力,以確保既定計劃的完成。

2、自我設計方法。

自我設計主要是說自己制定一個自我設計方法的計劃,然後以此為標准,推動自我管理的進行。一般地分兩個步驟。 准確地找出自己成長的長處和短處明確目標。這要求我們明確個體的素質從而在系統中把握發展的方向,在找到自己長處的同時找出自己的短處。

制定方案。當目標確立以後,應考慮可能實行的方案,然後根據這幾種方案的特點選擇出最佳的一個,使之與目標協調一致,然後制定相應的輔助計劃。

3、自我分析方法。

自我分析是自我管理活動的一個總結環節。首先,應對自我管理的上一階段的工作進行分析,其效果優於預定目標(即良性),則保留之,反之應予以改正,並避免下次在出現惡性的偏差。最後,在改正過程中應講究方法,科學地進行改正。

總而言之,自我管理方法數量多而雜,對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問題不能憑借外部條件予以解決,更重要的是發揮主觀能動性,依據內部力量,充分發揮自我管理的作用,自我培養,促進自身成長為合格人才。

② 最好的自我管理方法有哪些

在我的生活中,對待任何的事情都是自我管理,成就更好的自己。所以我們只有堅持自我管理,成功就一定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對於如何做好自我管理,有以下幾點:

  1. 時間管理能力
    每個人都同樣地享有每年365天、每天24小。可是,為什麼有人能夠在有限的時間里既完成了輝煌事業又能充分享受到親情和友情,還能使自己的業餘生活多姿多彩呢?關鍵的秘訣就在於成功人士善於進行自我時間管理。

  2. 自我反省管理能力
    我們只有全面地反省,才能真正認識自己,而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並付出了相應的行動,才能不斷完善自己。因此,每日反省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反省自己」應該成為我們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斷地檢查自己行為中的不足,及時地反思自己失誤之原因,就一定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

  3. 學習與成長的能力
    學習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推動力。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知識和能力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學習和實踐中來的。學習能力是優秀競爭力的表現,也是人類靈性的表現。


③ 自我管理的幾個方面

自我管理的幾個方面

自我管理的幾個方面,相信大家在職場上都會遇到種種困難,也都會擊退種種困難,那麼大家知道在職場中要做到自我管理有哪些方面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自我管理的幾個方面是哪些方面吧。

自我管理的幾個方面1

一、管理資源,管理資源的最高境界是萬物皆不為我所有,但皆為我所用;

二、管理長處,賺錢和帶兵打仗一樣,自己熟悉的地方去打,所以用自己的長處去賺錢;

三、管理慾望,見色不起淫心,見財不起貪心,就會遠離很多災難;

四、管理價值觀,價值觀決定了你一生的路線,也是你最好的護身符;

五、管理你身邊的人,管理自己,屬於做事。管理別人,屬於做人。會做人就會賺錢;

六、管理挫折,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往往來自於我們的無知,第二次挫折來自於我們的膨脹,這也是人生最好的兩次跳板,千萬不要氣餒;

七、做自己的CEO,想管理別人就先在管理中萃煉自己。

自我管理的幾個方面2

注意輕重緩急

領導者的一個最高的責任,是要有選擇性地運用資源,將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夠產生最大效果的領域內。領導者不能將大量時間花在那些不重要的小事上,他需要將自己的努力集中在那些能在組織內產生最大的正面影響的地方。任何一位領導者的約20%的精力將產生他的約80%的業績,這一點無疑是正確的。我們的工業領域的一個悲劇之處在於,有能力的領導者和他們手下的關鍵人員的大部分的時間都被用來處理那些相對來說不是很重要的或者瑣碎的小事。設定和保持優先次序並不像自製力和頭腦韌性那樣是一個需要智力的過程。人們通常都是在每件事上都傾注一點點心血,這很典型,原因有二。

第一,我們經常擔心沒有把我們的資源分配給每一個可能的活動,免得錯過什麼。第二,我們不能控制自己,動動腦筋將那些重要的事情從不重要的事情中挑選出來。有選擇地運用資源要求管理者首先決定,他和他的屬下們應將努力和資源集中在哪些產品、哪些市場、哪些經銷渠道以及哪些「最終產品使用」中。這個做出選擇和設定優先次序的任務是人類必須要處理的最困難的問題之一。設定艱難的優先次序的秘密在於,要培養一個人抓住本質的本能。領導者的關鍵性工作時要有效地分配他所控制的資產,尤其是他自己的時間和才能。

活動是如何實施的,這很重要,但是,確保關鍵性的人員在處理正確的事務這一點同樣重要。最簡單、最安全的方法,是將任何一個組織的資源分配給盡可能多的機會,並希望沒有錯過任何一個方面。然而,管理方面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成績:領導者勇敢地將組織和他們自己的`最主要的能源分配給優先性最高的事務,並排除瑣碎的事務。總的來說,領導者要正確地做事,有很多當務之急需要去做。這反映了他們追求高效率的願望。他需要有更多的注意力,來首先決定哪些是需要做的正確的事情。為尋常事務找到偉大的解決方案,或者出色地完成一些不相乾的瑣事,這是最徒勞無功的。

領導者要有選擇性,這種需求是普遍性的,這種選擇性就是要決定將精力和才能集中在什麼地方。在明智地分配資源這一點上,沒有什麼比領導者使用自己的時間的方式更重要。一名領導者如果被不重要的或不相關的瑣事牽絆,那麼它將無法在自己的組織中分配重要資源或重要任務。盡管如此,大多數領導者的日常工作時間仍然被一些相對來說不太重要的任務所侵佔——這些任務有很多都是強行付諸他身上的。如今,由於資產和生產工具(勞動力、能源、機器)的高成本,選擇性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而且,追求利潤邊際的壓力和日益加劇的競爭,使日益減少的資源對質量不是最高的機遇的允許限度逐漸降低。我們必須學習如何更少地、更好地利用。

如果一個人能夠生存下來,並成長為一名領導者,那麼他就需要找到那些使自己與眾不同的數量上相對較少的方面,並繼續將精力集中在這些方面。最困難的事情,特別是從一名積極進取的領導者的角度來看,是要避免對所出現的問題或機遇無一例外地去事必躬親。高度地關注這一點,將要求領導者找出所有那些重要的領域,以便在這些領域中產生重大的影響作用。這可能包括他花費自己大多數時間與之共同工作的關鍵人員、所參加的那種策劃性工作,以及決策方面的注意力所集中在的那些領域。作為他的組織范疇內的一個關鍵資源,領導者必須像分配組織中其他東西一樣明智地分配他的優先次序。

進行時間管理

對領導者來說,最普遍、最麻煩的問題就是找到足夠的時間。自有記載的歷史以來,這就一直是高效能領導者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它可以歸結為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領導者不斷地面臨著如何在每一個小時、每一天完成更多工作這個本質性的斗爭。

提高一個人的時間管理效率的基本先決條件,是培養正確的心境。在一個人的意願程度與他較好地使用時間之間,可能存在一種密切的聯系。一個人需要通過推動、驅動和不斷的努力來持續地訓練自己去工作。這要求培養一種緊迫感,以在腦海中保持一種意願,去完成下一個工作,並盡快去完成它。

形成正確的心境的一個不斷出現的障礙在於,人們經常會認為,為了有效地思考,他們必須要首先處於適當的位置,置身於適當的環境下。在很多情況下,將深入思考或艱難思考推後只不過是一種拖延戰術,他們不願意承擔思考這項艱苦的任務。

時間管理真正的關鍵之處是,如何充分地利用一天中隨時出現的小段的時間。領導者過的是一種中斷的生活,因此真正的技能不光是集中精力,而是迅速地將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轉移到手頭的某一項工作上來,並在這項工作完成後,立即轉移到下一項任務上去的能力。這也就是說,培養一種能高效地使用在正常的日常間斷中出現的小段時間的自控力和藝術。

對這個問題,我有兩點建議:不斷地強制你自己,將精力集中在那些高度優先的任務上,將瑣事推開;在一天當中始終都要驅動你的思維,將精力只集中在手邊的一項任務上,去完成它,然後立即轉向下一項任務。這個問題真正的關鍵之處在於,你能在下一個5分鍾之內完成多少工作。

管理自己的情緒

領導者的生活是緊張而忙碌的,他在壓力之下進行經營,因此,耐性可能很快消失,而抵消生產力的情緒會爆發。成熟的領導者需要有很高的沸點——一個很高的爆發點。「大」領導很少會「勃然大怒」。相反,他們會將發怒保留到關鍵的時刻,在那種時刻,他們發怒將會在談判或者激勵人們的過程中有效地扭轉局勢,例如董事會在達成一項重要的決策時所做的正確的事。

在領導者的生活中,還會有一些挫敗感,那就是他們需要去應對那些不確定性和模糊性。例如,與上司和屬下們的關系永遠都不可能在事先得到完整地描述,因此,領導者必須不斷地通過探索和試驗來謹慎行事,並從某種程度上,隨著事態的發展而形成策略。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領導者在不斷地處理一些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和模糊性的關系。

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4世紀)就是領導者的一個很極端的例子,他擁有極強的實力,但是,他的情緒上的極度不穩定性極大地束縛了他的手腳。他經常會陷入無法控制的大怒,曾不止一次用劍殺死過身邊的好人。在這種爆發之後,很長時間內他都會陷入深深的沮喪和懊悔。另外,亞歷山大大帝還很明顯地酗酒,這是他在情緒上的不穩定性更加復雜,或許對導致他在年僅32歲就去世的健康問題也有一定的影響。我會想,假如亞歷山大再多活幾年,或者沒有在沮喪中浪費那麼多時間,他將能夠做出什麼樣的英雄壯舉,這總會讓我的想像力馳騁到很遠很遠。他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實際上是一個需要背負的很沉重的磨難。

每一名領導者都必須與他內心的焦慮和情感作斗爭,並獲得最終的控制權,同時散發出一種高度的自信心。這里需要思考很重要的兩點:其一,幾乎沒有人會對一名情緒上反復無常的領導者或者一名過於頻繁地失控、大發雷霆的領導者做出很好的回應。這使得將自己的情緒控制在合理的限制范圍以內變得很必要。

或許比這更加重要的,是養成一種內心的平靜,一種冷靜的態度,使領導者得以去面對那些突發情況以及領導過程中的失望和壓力,而不會產生那些具有自我破壞作用的憤怒、挫敗感和不耐煩等。領導者需要培養一種靈魂的寧靜。很清楚,羅納爾德·里根總統的一種偉大的力量在於他內心的寧靜——一種不需要經過令人煩惱的過分的擔憂而做出艱難的決策的能力。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內心的冷靜和安寧,就我們的工業化或機構化社會中那些具備高生產率的領導者所需要的能力水平來說,要保持與時代同步、保持高質量的思考將很難,或者可以說是不可能的。

談談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領導者不僅必須持有一種決不「沮喪」的態度,他還需要不斷地鼓舞其他人的士氣。這要求散布積極思考的信條、散發出純粹熱情的力量。只有當領導者提起了其他人的心志,他自己的精神面貌才會得到提高。在個人情緒得不到控制的情況下,領導者做不到這一點。在這一點上有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就是第一芝加哥公司(第一國家銀行)前董事長巴里·沙利文(BNw Sullivan)。在該銀行工作的最初幾年,沙利文先生顯然有很多問題(特別是大額貸款呆賬)、挫敗感和失望。他進人了一個艱難的境地,這個艱難境地不斷地要求他有能力和耐性。在保持自己的冷靜以及以一種受控制的、成熟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緒方面,他做得非常好。有人說他「非常鎮定」。盡管在他的領導中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但是,他保持「鎮定」這一事實使他給人一種成熟的感覺,為銀行里的其他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④ 求一款類似 每一天自我管理 的安卓app,要能對代辦事項進行打分的那種

可以進行自我管理的APP建議使用敬業簽,它可以逐條記錄待辦事項,並且可以標記為已完成,在敬業簽里記錄的非重復提醒內容標記為已完成後,默認有刪除線效果,同時還可以設置成完成後刪除(設置後內容標記完成生效,重復提醒的內容標記完成後,會自動順延至下一次提醒時間)。所有完成了的內容都可以在已完成列表中找到。

⑤ 怎麼自我管理手機

首先要了解自己手機的品牌特性,是安卓系統還是iOS系統,如今除了iPhone手機外,還有除了華為鴻蒙系統外的安卓系統,安卓系統的手機可能說是占據了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所以說、只有了解了自己手機的系統,才能有針對性的選擇自己對其他硬體配置的需求

⑥ 高度自律的學習者手機里有哪些APP

自從喬幫主的iPhone面世,隨之而來的各種APP也粉墨登場,如火如荼地搶佔了智能手機的空間。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誰的手機里沒有十來個APP 呢?APP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一直非常喜歡高度自律的人,查理?芒格啊,像村上春樹啊(《向村上春樹學習寫作—寫作者應該具備哪些資質?》),《壽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啊 (《一事精緻,便能動人》)等。我覺得無論在什麼領域,想要成為頂尖的人才,做一個高度自律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度自律,也可以反映在其手機里的APP上,那麼,你手機里使用最久,使用頻率最高的APP是哪個呢(微信除外)?歡迎留言,我們一起來曬曬, 使用時間最長或者使用頻率最高的APP哈。

我覺得手機里的一些APP是可以幫助我們學習和成長的,以下,分享下我的手機里,使用頻率較高的APP們吧。

下廚房APP

10.聆聽大咖分享——紅點

從2015年開始在紅點聽了好多大咖的分享,有畢淑敏,周國平,雪小禪,蘇芩,古典等。以前,只看過他們的作品,沒有聽過他們的聲音,當聽到他 們的聲音時,覺得他們好真實,一下子距離就近了很多。也是要感謝互聯網教育,讓我們與大咖的距離大大縮短了。

11.微信

我想,大家使用頻率最高的應該是微信吧。我自己對微信也是既愛又恨。微信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溝通變得唾手可得。但每天花在微信上的 時間有點長,有一點過度社交。

也是微信,把我們的時間碎片化了。很多人,別人一給他發消息,立馬會回復,本來在做一件事的,下一秒就開始聊天了。等聊完天,都想不起來剛 才自己在干什麼了。從開始用微信,我就把消息通知關閉了,我無法忍受微信來控制我的時間,因此別人給我的回復,我通常不會及時回復,一般會 在一個時間段統一回復。朋友圈,很早之前就不玩了,除了轉發自己寫的文章,基本不用朋友圈。經常有朋友說:你知道誰誰怎麼怎麼了?我說不知 道啊。她說:你沒有看她朋友圈嗎?好吧,是的,我沒看。

很多人,生怕錯過了別人的消息,錯過了別人朋友圈的更新,因而忍受著微信把自己的時間碎片化。彼得·德魯克的一句話,我一直謹記在心:「時間 分割成許多段,等於沒有時間」(《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筆記),更不用說是碎片化的時間了。很多人在講「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我覺 得這個命題是個偽命題。首先,時間碎片化了,本身就是非常低效的,你要做到不是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時間,而是如何不要讓自己的時間碎片化。 這一點,只要你想做,你都能做到。

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想要投資未來,先投資時間。

最後,讓我們一起來曬曬,使用時間最長或者使用頻率最高的APP吧,歡迎留言哦。

作者介紹

弘丹,簡書簽約作者,「領英自媒體」專欄作者。「百日寫作」和「21天愛上寫作」活動創始人,帶領500+從零開始寫作。

微信公眾號:筆耕不輟(ID:wewriter)。

⑦ 大神打卡安卓版是什麼名字

大神打卡安卓版是什麼名字?這個名字好像叫大神打卡。具體情況可以到網路上搜索一下。

⑧ 要怎樣進行自我管理

要怎樣進行自我管理

要怎樣進行自我管理,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不管是在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上,都要對自己進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就是自律,這樣我們在做事情上會有條理,邏輯清晰。那麼大家知道要怎樣進行自我管理嗎?下面和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要怎樣進行自我管理1

一、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就是說要將時間用到有意義的地方,盡量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時間消耗,比如看電視劇、聊天說八卦等。在對時間進行規劃時,除了吃飯睡覺外,主要有兩塊,一個是工作,另一個就是學習。

工作時間一般是周一至周五早上8點左右到下午5點左右,這段時間里,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工作,一切其他事項都要為工作讓道。只有在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斷精進,才能有機會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提拔,也才能獲得更多的收入。

在工作之外,應該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每天早上起床後的一段時間,是一天中效率相對較高的時段,可以安排自己閱讀一些比較難懂的書籍。每天晚上睡覺前的一段時間,是不太會受到打擾的'時段,可以選擇用來系統性的學習一些知識,強化自己對專業技能以及常用技能的掌握。

除了這兩塊時間,還有很多碎片化時間也可以利用起來,學習一些碎片化知識,增加知識的涉獵面。

二、精力管理

每個人的精力就像汽車的汽油一樣,用一點就少一點,如果不經常補充,那麼就會有用完的一天。因此,在工作學習之餘,也要學會放鬆,來補充自己的精力。精力越充足,工作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因此當感到自己精力不足的時候,不要死撐著,而是馬上去休息,或者去睡覺,等到精力補充滿了之後,再來繼續沒有完成的工作。

要怎樣進行自我管理2

1、自律

自律是進行自我管理的手段,也是目的。許多人想做到自律,但又做不到,那是因為他總是為自己找借口。

西點軍校的一句名言就是「沒有任何借口」。不管你是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完成任務,都不要解釋,不要為自己找理由,因為你要想盡任何辦法去把任務達成,我需要的只是你完成任務,而不是任何理由。自律先從「沒有任何借口」開始。

2、計劃

有一個計劃,才能建議自己是否做到了自律,是否做到了自我管理。計劃越細致越好,但不能太過於沉重,尤其是剛開始,有寬松一些,不要做根本完不成的計劃,沒有意義。有了計劃,就要認真執行。這是檢驗是否自己能管住自己的最好方法。

3、恆心

完成一兩天的計劃,並不能稱之為自律。要將每一天每一年的計劃都完成,不能間斷,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自律。嚴格要求自己,但不要對別人要求太苛刻。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持之以恆,自律就會形成習慣和良性循環。

4、信心

自律的人會很自信,懂得自我管理的人會有成就感。一個自己能夠管理自己的人才能將別人管理好。成就感會增加自信心,會促使人們將事情做得更好。信心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礎,信心也是良好心態的保障。自信的人是最美麗的。

5、修身

自律的更高層次是進行自修,修身齊家平天下。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一個自我修煉的過程。自律是修身的基礎,提高自身的修養,完成自己對美好品格的塑造,加深對人生的感悟,深化對生命的理解。

6、學習

生長始於學習,這個學習不僅是課本,任何地方都有你值得學習的東西。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習要貫穿整個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是自己進入更深的層次,滿足自己進步的需要,成就事業的需要。

學習是一個自我更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過程,是一個自我淬煉的過程。自己管住自己, 才能管理別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人不修何以服眾人。

⑨ 如何進行自我管理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管理自己
——彼得·德魯克

本文是《哈佛商業評論》創刊以來重印次數最多的文章之一。作者彼得·德魯克,自1971年後長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克萊爾蒙特研究生大學任教。該文首次發表於1999年,節選自其著作《21世紀的管理挑戰》(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HarperCollins出版社,1999)。本文有刪節。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充滿著前所未有的機會: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麼不管你從何處起步,你都可以沿著自己所選擇的道路登上事業的頂峰。

不過,有了機會,也就有了責任。今天的公司並不怎麼管員工的職業發展;實際上,知識工作者必須成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你應該在公司中開辟自己的天地,知道何時改變發展道路,並在可能長達50年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努力、干出實績。要做好這些事情,你首先要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不僅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也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新知識和與別人共事的,並且還明白自己的價值觀是什麼、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貢獻。因為只有當所有工作都從自己的長處著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爾不群。

歷史上的偉人——拿破崙、達芬奇、莫扎特——都很善於自我管理。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們成為偉人的原因。不過,他們屬於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但有著不同於常人的天資,而且天生就會管理自己,因而才取得了不同於常人的成就。而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甚至包括那些還算有點天賦的人,都不得不通過學習來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我們必須學會自我發展,必須知道把自己放在什麼樣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貢獻,而且還必須在長達50年的職業生涯中保持著高度的警覺和投入——也就是說,我們得知道自己應該何時換工作,以及該怎麼換。

○ 我的長處是什麼

多數人都以為他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其實不然,更多的情況是,人們只知道自己不擅長什麼——即便是在這一點上,人們也往往認識不清。然而,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只能靠發揮自己的長處,而如果從事自己不太擅長的工作是無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說那些自己根本幹不了的事情了。

以前的人沒有什麼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長處,因為一個人的出身就決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職業:農民的兒子也會當農民,工匠的女兒會嫁給另一個工匠等。但是,現在人們有了選擇。我們需要知己所長,才能知己所屬。

要發現自己的長處,唯一途徑就是回饋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當做出重要決定或採取重要行動時,你都可以事先記錄下自己對結果的預期。9到 12個月後,再將實際結果與自己的預期比較。我本人採用這種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獲。比如,回饋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對專業技術人員,不管是工程師、會計師還是市場研究人員,都容易從直覺上去理解他們。這令我大感意外。它還使我看到,我其實與那些涉獵廣泛的通才沒有什麼共鳴。

回饋分析法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早在14世紀,這種方法由一個原本會永遠默默無聞的德國神學家發明,大約150年後被法國神學家約翰·加爾文和西班牙神學家聖依納爵分別採用。他們都把這種方法用於其信徒的修行。事實上,回饋分析法使他們的信徒養成了一種始終注重實際表現和結果的習慣,這也是他們創立的教派——加爾文教會和耶穌會——能夠主宰歐洲長達30年的原因。

我們只要持之以恆地運用這個簡單的方法,就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可能兩三年),發現自己的長處——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採用這種方法之後,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沒有做)的哪些事情會讓你的長處無法發揮出來。同時,你也將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別強。最後,你還將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長,做不出成績來。

根據回饋分析的啟示,你需要在幾方面採取行動。首先最重要的是,專注於你的長處,把自己放到那些能發揮長處的地方。

其次,加強你的長處。回饋分析會迅速地顯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學習新技能。它還將顯示你在知識上的差距——這些差距通常都可以彌補。數學家是天生的,但是人人都能學習三角學。

第三,發現任何由於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見和無知,並且加以克服。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術業有專攻的人,往往對其他領域的知識不屑一顧,或者認為聰明的頭腦就可取代知識。比如,很多一流的工程師遇上與人相關的事就束手無策,他們還以此為榮——因為他們覺得,對條理清晰的工程師頭腦來說,人太混亂無序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人力資源方面的專業人員常常以他們連基本的會計知識或數量分析都一無所知而自傲。不過,人們要是對這樣的無知還沾沾自喜的話,那無異於自取滅亡。其實,要讓自己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你就應該努力學習新技能、汲取新知識。

另外一點也同樣重要——糾正你的不良習慣。所謂不良習慣,是指那些會影響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現的事情。這樣的習慣能很快地在回饋中反映出來。例如,一位企劃人員可能發現自己美妙的計劃最終落空,原因是他沒有把計劃貫徹到底。同那些才華橫溢的人一樣,他也相信好的創意能夠移動大山。但是,真正移山的是推土機,創意只不過是為推土機指引方向,讓它知道該到何處掘土。這位企劃人員必須意識到不是計劃做好就大功告成,接下來還得找人執行計劃,並向他們解釋計劃,在付諸行動前須做出及時的調整和修改,最後要決定何時中止計劃。

與此同時,回饋還會反映出哪些問題是由缺乏禮貌造成的。禮貌是一個組織的潤滑劑。兩個移動物相互接觸時發生摩擦是一個自然規律,不僅無生命的物體是這樣,人類也是如此。禮貌,其實也很簡單,無非是說聲「請」和「謝謝」,記住別人的名字,或問候對方家人這樣的小事,但就是這種不起眼的細節,使得兩個人能夠融洽相處,不管他們彼此之間是否有好感。許多聰明人,尤其是聰明的年輕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如果回饋分析表明某個人只要一遇到需要別人合作的事就屢屢失敗,那麼很可能就意味著這個人的舉止不大得體——也就是缺乏禮貌。

把預期和實際結果進行比較,也會發現自己不能做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有許多一竅不通、毫無天分的領域,在這些領域我們甚至連平庸的水平都達不到。人們,尤其是知識工作者,就不應該試圖去完成這些領域的工作和任務。他們應該盡量少把精力浪費在那些不能勝任的領域上,因為從無能到平庸要比從一流到卓越需要人們付出多得多的努力。然而,大多數人,尤其是教師,還有組織,都一門心思要把能力低下的人變成合格者。其實,他們還不如把精力、資源和時間花在將稱職者培養成佼佼者上。

○ 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

令人驚訝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時是怎樣把事情給做成的。實際上,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著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現。許多人不是以他們習慣的方式工作,這當然就容易造成無所作為。對於知識工作者來說,「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可能比「我的長處是什麼?」這個問題更加重要。

同一個人的長處一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獨一無二的。這由人的個性決定。不管個性是先天決定的,還是後天培養的,它肯定是早在一個人進入職場前就形成了。正如一個人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是既定的一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調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變——當然也不會輕易改變。而且就像人們從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績一樣,他們要是採取了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通常,幾個常見的個性特徵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工作方式。

我屬於讀者型,還是聽者型?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讀者型(習慣閱讀信息)還是聽者型(習慣聽取信息)的人。絕大多數人甚至都不知道還有讀者型和聽者型之說,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讀者型又是聽者型。知道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的人更少。但是,有一些例子說明了這樣的無知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擔任歐洲盟軍最高統帥時,一直是新聞媒體的寵兒。他的記者招待會以其獨特的風格出名——不管記者提出什麼問題,艾森豪威爾將軍都從容地對答如流。無論是介紹情況,還是解釋政策,他都能夠用兩三句言簡意賅的話就說清楚。十年後,艾森豪威爾當上了總統,當年曾對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記者,這時卻公開瞧不起他。他們抱怨說,他從不正面回答問題,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著其他事情。他們總是嘲笑他回答問題時語無倫次,不合乎語法,糟蹋標准英語。

艾森豪威爾顯然不知道自己屬於讀者型,而不是聽者型。當他擔任歐洲盟軍最高統帥時,他的助手設法確保媒體提出的每一個問題至少在記者招待會開始前半小時以書面形式提交。這樣,艾森豪威爾就完全掌握了記者提出的問題。而當他就任總統時,他的兩個前任都是聽者型——富蘭克林·羅斯福和哈里·杜魯門。這兩位總統知道自己是聽者型的,並且都喜歡舉行暢所欲言的記者招待會。艾森豪威爾可能認為他必須去做兩位前任所做的事。可是,他甚至連記者們在問些什麼都從來沒聽清楚過。而且,艾森豪威爾並不是個極端的例子。

幾年後,林登·約翰遜把自己的總統職位給搞砸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聽者型的人。他的前任約翰·肯尼迪是個讀者型的人,他搜羅了一些出色的筆桿子當他的助手,要求他們每次進行當面討論之前務必先給他寫通報。約翰遜留下了這些人,他們則繼續寫通報。可是他顯然根本看不懂他們寫的東西。不過,約翰遜以前當參議員時曾經表現非凡,因為議員首先必須是聽者型。

沒有幾個聽者型的人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合格的讀者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努力,反之亦然。因此,試圖從聽者型轉為讀者型的人會遭受林登·約翰遜的命運,而試圖從讀者型轉為聽者型的人會遭受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命運。他們都不可能發揮才幹或取得成就。

○ 我如何學習

要了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二點是,他是如何學習的。許多一流的筆桿子都不是好學生——溫斯頓·邱吉爾就是一例。在他們的記憶中,上學往往是十足的折磨。然而,他們的同學有這種記憶的卻很少。他們可能在學校里得不到什麼樂趣,對他們來說上學的最大痛苦是無聊。有關這個問題的解釋是,筆頭好的人一般不靠聽和讀來學習,而靠寫來學習,這已成了一種規律。學校不讓他們以這種方式學習,所以他們的成績總是很糟糕。

所有的學校都遵循這樣的辦學思路:只有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從。但是,對學習方式跟別人不大一樣的學生來說,被迫按學校教的方式來學習就是地獄。實際上,學習大概有六七種不同的方式。

像邱吉爾這樣的人靠寫來學習。還有些人以詳盡的筆記來學習。例如,貝多芬留下了許多隨筆小抄,然而他說,實際上他作曲時從來不看這些隨筆小抄。當被問及他為什麼還要用筆記下來時,據說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馬上寫下來的話,我很快就會忘得一干二凈。如果我把它們寫到小本子上,我就永遠不會忘記了,也用不著再看一眼。」有些人在實干中學習。另一些人通過聽自己講話學習。

我認識一位公司總經理,他把一個平庸的小家族企業發展成行業領軍企業。他是一個通過講話學習的人。他習慣於每周一次把全體高層管理人員召集到他的辦公室,隨後對他們講上兩三個小時。他總是提出政策性問題,在每一個問題上提出三種不同觀點。但他很少請這幫同事發表意見或提出問題,他只需要聽眾聽他講話。這就是他的學習方式。雖然他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通過講話學習絕不是一種少見的方法。成功的出庭律師也以同樣的方式學習,許多診斷醫師也是如此(我自己也是這樣)。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認識當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的。當我問人們:「你怎麼學習?」大多數人都知道答案。但是,當我問:「你根據這個認識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嗎?」沒有幾個人回答「是」。然而,知行合一是取得成就的關鍵;如果知行不合一,人們就會無所作為。

我屬於讀者型還是聽者型?我如何學習?這是你首先要問自己的問題。但是,光這些問題顯然不夠。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還需要問這樣的問題:我能與別人合作得好嗎?還是喜歡單槍匹馬?如果你確實有與別人進行合作的能力,你還得問問這個問題:我在怎樣的關系下與他人共事?

有些人最適合當部屬。二戰時期美國的大英雄喬治·巴頓將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巴頓是美軍的一名高級將領。然而,當有人提議他擔任獨立指揮官時,美國陸軍參謀長、可能也是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伯樂,喬治·馬歇爾將軍說:「巴頓是美國陸軍造就的最優秀的部下,但是,他會成為最差勁的司令官。」

一些人作為團隊成員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單獨工作最出色。一些人當教練和導師特別有天賦,另一些人卻沒能力做導師。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我如何才能取得成果——是作為決策者還是作為顧問?許多人做顧問時的表現會很出色,但是不能夠承擔決策的負擔和壓力。與此相反,也有許多人需要顧問來迫使他們思考,隨後他們才能做出決定,接著迅速、自信和大膽地執行決定。

順便說一下,一個組織的二號人物在提升到一號職位時常常失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最高職位需要一個決策者,而一個強勢的決策者常常把其信賴的人放在二號位置,當他的顧問。顧問在二號位置上往往是很出色的,但是換到一號位置,他就不行了。他雖然知道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但是不能接受真正做決定的責任。

其他有助於認識自我的重要問題包括:我是在壓力下表現出色,還是適應一種按部就班、可預測的工作環境?我是在一個大公司還是在一個小公司中工作表現最佳?在各種環境下都工作出色的人寥寥無幾。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人在大公司中十分成功,換到小公司中則很不順利。反過來也是如此。

下面這個結論值得我們反復強調:不要試圖改變自我,因為這樣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應該努力改進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從事你幹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 我的價值觀是什麼

要能夠自我管理,你最後不得不問的問題是:我的價值觀是什麼?這不是一個有關倫理道德的問題。道德准則對每一個人都一樣。要對一個人的道德進行測試,方法很簡單。我把它稱為「鏡子測試」。

20世紀初,德國駐英國大使是當時在倫敦所有大國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外交官。顯然,他命中註定會承擔重任,即使不當本國的總理,至少也要當外交部長。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辭職,不願主持外交使團為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舉行的晚宴。這位國王是一個臭名昭著的色鬼,並且明確表示他想出席什麼樣的晚宴。據有關報道,這位德國大使曾說:「我不想早晨刮臉時在鏡子里看到一個皮條客。」

這就是鏡子測試。我們所尊從的倫理道德要求你問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鏡子里想看到一個什麼樣的人?在一個組織或一種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為,在另一個組織或另一種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道德只是價值體系的一部分——尤其對於一個組織的價值體系來說。

如果一個組織的價值體系不為自己所接受或者與自己的價值觀不相容,人們就會備感沮喪,工作效力低下。

讓我們來看看一位十分成功的人力資源主管的經歷。這位主管所在的公司被一家大企業收購。收購之後,她得到了提升,從事的是她以前做得最出色的工作,包括為重要職位挑選人才。這位主管深信,在選人時,公司只有在排除內部的所有可能人選後才能從外部招聘人才。但是她的新公司認為應該首先從外部招聘,以吸收新鮮血液。對於這兩種方式,需要說明的一點是,根據我的經驗,適當的方式是兩者兼顧。然而,這兩種方式在根本上是互不相容的——表面上是政策不同,實質是價值觀的不同。這說明在該公司人們對以下三個問題有著不同看法:組織與員工之間是怎樣的關系;組織應該為員工以及員工的發展承擔何種責任;一個人對企業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經過幾年挫折,這位主管最終辭職——盡管她的經濟損失很大。她的價值觀和這個組織的價值觀就是無法融合。

同樣,一家制葯公司無論是通過不斷的小幅改進,還是通過幾次費用高昂、風險巨大的「突破」來取得出色業績,都主要不是一個經濟問題。這兩種戰略的結果可能都差不多。實質上,這是兩種價值體系之間的沖突。一種價值體系認為公司的貢獻是幫助醫生把他們已經在做的工作錦上添花,另一種價值體系的取向是進行更多的科學發現。

至於一個企業的經營是著眼於短期結果,還是注重長遠發展,這同樣是價值觀問題。財務分析師認為,企業可兩者同時兼顧。成功的企業家知道得更清楚。誠然,每一家公司都必須取得短期成果。但是在短期成果與長期增長之間的沖突中,每一家公司都將決定自己所選擇的重點。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關於企業職能與管理層責任的價值觀沖突。

價值觀沖突並不限於商業組織。美國發展最快的一個牧師教會,衡量工作成敗的尺度是新教徒的人數。它的領導層認為,重要的是有多少新教徒入會。隨後,上帝將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或者至少會滿足足夠比例的新教徒的需求。另一個福音派牧師教會認為,重要的是人們的精神成長。這個教會慢慢地讓那些形式上入會但精神上並沒有融入教會生活的新教徒選擇了離開。

這同樣不是一個數量問題。乍一看,第二個教會好像發展較慢。但是,它留住新教徒的比例要遠高於第一個。換言之,它的發展比較穩固。這也不是一個神學問題,至少首先並不是神學問題,而是有關價值觀的問題。在一次公開辯論中,一位牧師這樣說:「除非你先加入教會,否則你永遠找不到天國之門。」

而另一位牧師反駁說:「不,除非你先有心尋找天國之門,否則你就不屬於教會。」

組織和人一樣,也有價值觀。為了在組織中取得成效,個人的價值觀必須與這個組織的價值觀相容。兩者的價值觀不一定要相同,但是必須相近到足以共存。不然,這個人在組織中不僅會感到沮喪,而且做不出成績。

一個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長處很少發生沖突,相反,兩者能產生互補。但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有時會與他的長處發生沖突。一個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好、相當成功的事情——可能與其價值體系不吻合。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人所做的工作似乎並不值得貢獻畢生的精力(甚至沒必要貢獻太多的精力)。

如果可以,請允許我插入一段個人的故事。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價值觀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間做出選擇。20世紀30年代中期,我還是一個年輕人,在倫敦做投資銀行業務,工作非常出色。這項工作顯然能發揮我的長處。然而,我並不認為自己擔任資產管理人是在做貢獻。我認識到,我所重視的是對人的研究。我認為,一生忙於賺錢、死了成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沒有任何意義。當時我沒有錢,也沒有任何就業前景。盡管當時大蕭條仍在持續,我還是辭去了工作。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換言之,價值觀是並且應該是最終的試金石。

○ 我屬於何處

少數人很早就知道他們屬於何處。比如,數學家、音樂家和廚師,通常在四五歲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會成為數學家、音樂家和廚師了。物理學家通常在十幾歲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決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但是,大多數人,尤其是很有天賦的人,至少要過了二十五六歲才知道他們將身屬何處。然而,到這個時候,他們應該知道上面所談的三個問題的答案:我的長處是什麼?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樣的?我的價值觀是什麼?隨後,他們就能夠並且應該決定自己該向何處投入精力。

或者,他們應該能夠決定自己不屬於何處。已經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應該學會拒絕在一個大公司中任職。已經知道自己不適合擔任決策者的人,應該學會拒絕做決策工作。巴頓將軍(他自己大概永遠不知道這一點)本來應該學會拒絕擔任獨立總指揮的。

同樣重要的是,知道上述三個問題的答案,也使得一個人能夠坦然接受一個機會、一個邀請或一項任務。「是的,我將做這件事。但是,我將按照我自己的特點,採取這樣的方式來做這件事,進行這樣的組織安排,這樣來處理當中所牽涉的關系。這是我在這個時間范圍內應該會取得的成果,因為這就是我。」

成功的事業不是預先規劃的,而是在人們知道了自己的長處、工作方式和價值觀後,准備把握機遇時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屬於何處,可使一個勤奮、有能力但原本表現平平的普通人,變成出類拔萃的工作者。

○ 我該做出什麼貢獻

綜觀人類的發展史,絕大多數人永遠都不需要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該做出什麼貢獻?因為他們該做出什麼貢獻是由別人告知的,他們的任務或是由工作本身決定的(例如農民或工匠的任務),或是由主人決定的(例如傭人的任務)。以前的人大多都處於從屬地位,別人吩咐他們做什麼,就做什麼,這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到了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那時涌現出的知識工作者(即所謂的「組織人」, organization man)還指望公司的人事部為他們做職業規劃。

閱讀全文

與每一天自我管理安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b2c教程 瀏覽:858
小達人添加目錄之後找不到文件 瀏覽:139
電腦上的網路介面 瀏覽:157
java獲取當地時間 瀏覽:249
蘋果手機丟了對方開機 瀏覽:1000
安卓235版本軟體 瀏覽:288
iphone升級beta4 瀏覽:534
iphone6有沒有16g 瀏覽:37
怎樣查看ps文件的源 瀏覽:993
c程序設計考試卷 瀏覽:247
蘋果電腦qq刪除好友 瀏覽:402
無線網路設置沒有了 瀏覽:240
wap端微信分享插件 瀏覽:970
壓縮文件的格式不包括 瀏覽:867
iphone6s彩信怎麼設置 瀏覽:245
公共政策文件內容 瀏覽:445
win10組件服務修復 瀏覽:358
linux換行符寫文件 瀏覽:494
jquery查找json 瀏覽:440
測dna的純度應該讀取哪個數據 瀏覽:24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