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利用arcgis做交通可达性
今天,我们将共同探索如何在ArcGIS中利用最小阻抗进行交通可达性分析的全过程。这篇文章将从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构建交通网络、计算交通可达性等几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交通可达性分析的步骤,旨在帮助您深入理解并掌握这一GIS技术的核心应用。在开始之前,让我们明确一点:交通可达性分析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其目的在于评估不同地点之间的可达性,以优化交通网络和规划决策。接下来,我们将从数据获取开始,一步步展开这一分析流程。
首先,数据获取是分析的基础。获取高质量的道路网络数据对于后续分析至关重要。我们可以从多种来源获取这些数据,包括全国基础地理信息库、专门的下载工具,以及OSM(OpenStreetMap)网站等。以OSM为例,我们将通过以下步骤获取长沙五一广场周边的路网数据:
1. 访问OSM官网并搜索长沙,获取长沙范围内的数据。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可以手动框选特定区域,如五一广场周边,以确保数据集的范围符合我们的研究需求。导出数据时,选择合适的格式,确保后续在ArcGIS中能够顺利加载。
接下来,我们将在ArcGIS中加载这些OSM数据,然后提取出需要的道路网络,构建交通网络。首先,我们需要将OSM数据加载到ArcGIS中,并进行适当的数据格式转换,使其与ArcGIS兼容。通过使用特定的插件,如ArcGIS Editor for OSM,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确保数据在ArcGIS环境中正确加载和处理。
构建交通路网是交通可达性分析的核心步骤之一。首先,我们将加载整理好的道路数据到个人地理数据库中,并进行必要的编辑和检查。通过属性选择和合并操作,确保道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我们将使用打断相交线等工具进行网络构建,以创建一个连通的交通网络。
构建交通网络包括多个关键步骤:数据导入、编辑与检查、拓扑检查、设置道路属性等。通过创建拓扑规则并验证网络,我们确保了道路数据的连通性和逻辑正确性。此外,为道路设置适当的通行成本(如车行时间)将为后续的可达性分析提供关键依据。
交通可达性计算则涉及到计算特定地点与其他地点之间的交通便捷程度。我们可以通过构建OD(Origin-Destination)成本矩阵,计算不同起始点到所有目的地点的交通时间,从而评估各区域的可达性。通过计算可达性指标并进行可视化展示,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交通网络的高效性和潜在优化空间。
最后,通过反距离权重插值工具生成可达性空间分布图,进一步分析交通可达性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结合地图整饰技巧,我们能够创建出具有直观解释力的制图表达,为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总之,通过上述步骤,我们不仅能够实现从数据获取到交通可达性分析的全过程,还能够深入理解交通可达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随着GIS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可达性分析将在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提供有力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开启您的GIS应用之旅。
『贰』 【ArcGIS教程】(59)交通可达性分析—OD成本矩阵(北京市Primary道路为例)
从OSM下载提取的北京市路网数据进行处理,首先选择主要道路(Primary)以便于后续操作。为了确保数据的几何长度计算准确,数据添加墨卡托投影。检查属性表中显示的长度字段(Shape_Leng),发现错误,需重新计算长度。点击长度字段,通过计算几何功能准确获取道路长度,单位转换为米。
数据处理的下一步是建立网络数据集。在ArcMap界面选择数据并按照类型进行合并,打断相交线,或在ArcToolbox中使用要素转线工具。新建文件地理数据库,导入主要公路(Primary)数据,并建立拓扑规则,确保道路数据无拓扑错误。设置道路属性,添加车行时间字段(Drivetime),通过长度计算车行时间,假设车行速度为60公里每小时。
建立网络交通数据集,通过网络分析工具新建OD成本矩阵。加载所有路口的交点作为起始点和目的地,在网络分析窗口中加载位置字段,设置好后点击求解按钮,得到OD成本矩阵结果。通过设置分析参数以显示车行时间和车行长度,计算起始点的可达性。最后,利用可达性计算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生成可达性计算表,并添加“可达性”字段以直观显示。
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通过ArcToolbox工具生成可达性空间分布图。转换投影以确保地图显示位置正确,最后在可达性空间分布图中选择合适的色带进行符号化显示。整个流程结束后,通过制图完成可达性分析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