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数据库设计分哪几个阶段
按照规范的抄设计方法,一个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的需求,包括数据、功能和性能需求
2、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模型进行设计,包括画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换成表,实现从E-R模型到关系模型的转换
4、数据库物理设计:主要是为所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和存取路径
5、数据库的实施:包括编程、测试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系统的运行与数据库的日常维护
(1)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包括扩展阅读:
设计原则
1、一对一设计原则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对一关系设计原则进而开展数据维护工作,通过利用此原则能够尽量减少维护问题的出现,保证数据维护工作顺利开展同时降低维护工作难度。
2、独特命名原则
独特命名原则的应用是为了减少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出现重复命名和规范命名现象出现。
3、双向使用原则
双向使用原则包括:事务使用原则和索引功能原则,软件市场常见的索引模式有:多行检索聚簇索引和单行检索非聚簇索引。
⑵ 需求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涵盖了多个关键环节。首先,分析需要明确系统的任务和特点,定义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模块及其作用,例如业务目标和技术目标。系统结构图,通常以UML图示,是展示系统模块间关系的重要工具。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和开发运行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虽然包含的内容可能超出一个单一文档的范围,但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业务目标分析,要明确系统要达成的业务目标,结合企业环境进行深入研究;技术目标分析,解决特定技术问题的规划,需要行业专家的深入参与;技术实现报告,选择并解释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风险分析报告,识别和评估业务、技术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在实际操作中,需求分析还需考虑成本效益、开发时间、维护难易程度和预期收益。此外,对现有环境和业务的调查,用户需求的明确与表达,以及需求的验证和修改,都是需求分析师的核心工作内容。
总的来说,需求分析工作涵盖了从组织结构、业务活动分析,到需求明确、系统设计、风险评估,以及商业分析报告的编写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软件开发的顺利进行和用户满意度。
⑶ .数据库设计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是什么
数据库设计分为6个阶段,各阶段的任务如下:
1.需求分析阶段:准确了解与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与处理);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对其进行优化;
4.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
5.数据库实施阶段:运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工具及宿主语言,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
,建立数据库,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组织数据入库,并进行试运行;
6.数据库运行和维护阶段:数据库应用系统经过试运行后即可投入正式运行。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这种数据集合具有如下特点:尽可能不重复,以最优方式为某个特定组织的多种应用服务,其数据结构独立于使用它的应用程序,对数据的增、删、改和检索由统一软件进行管理和控制。从发展的历史看,数据库是数据管理的高级阶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统发展起来的。
数据库的性质:
1、整体性:数据库是一个单位或是一个应用领域的通用数据处理系统,他存储的是属于企业和事业部门、团体和个人的有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从全局观点出发建立的,他按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描述和存储。其结构基于数据间的自然联系,从而可提供一切必要的存取路径,且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特征。
2、共享性:数据库中的数据是为众多用户所共享其信息而建立的,已经摆脱了具体程序的限制和制约。不同的用户可以按各自的用法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即不同的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数据共享性不仅满足了各用户对信息内容的要求,同时也满足了各用户之间信息通信的要求。
数据库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