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微信开放标签是微信公众平台面向网页开发者提供的扩展标签集合。通过使用微信开放标签,网页开发者可安全便捷地使用微信或系统的能力,为微信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网页体验
有哪些开放标签?
<wx-open-launch-weapp> 打开小程序
<wx-open-launch-app> 打开app
接入要求
主体要求: 仅开放给已认证的服务号
系统要求:
微信版本要求为:7.0.12及以上。系统版本要求为:iOS 10.3及以上、Android 5.0及以上
接入方法
打开小程序使用步骤与微信js-SDK类似,需要绑定安全域名、引入JS文件等步骤
打开app需要前往微信开放平台的管理中心-公众账号或小程序详情-接口信息-网页跳转移动应用-关联设置中绑定所需要跳转的App
示例:
配置最新JSSDK
wx.config({
// 其它配置不变, openTagList配置可使用的开放标签,
openTagList: ['wx-open-launch-app, wx-open-launch-weapp']
})
页面使用开放标签
打开小程序
id="launch-btn"
// 小程序id
username="gh_xxxxxxxx"
// 小程序路径
path="/a/b/c?d=1&e=2#fg"
>
.btn { padding: 12px }
打开小程序
打开app
id="launch-btn"
// 移动应用appid
appid="your-appid"
// 额外信息, 客户端自行解析
extinfo="your-extinfo"
>
.btn { padding: 12px }
App内查看
回调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aunch-btn');
// 调起成功回调
btn.addEventListener('launch',function(e) {
console.log('success');
});
// 调起失败回调
btn.addEventListener('error',function(e) {
console.log('fail', e.detail);
});
『贰』 H5写的app在安卓终端机上如何自启动
360卫士有开机自启动管理,不过正常的自启动没什么,系统为加快下次启动速度,留有一部分进程,没必要关闭,
『叁』 H5必知必会之与App交互
奇技指南
2018年11月26日发表的“360 AI音箱H5开发实践”一文中,曾简单提到“与Native交互”。本文将就此主题深入探讨H5与App交互的几种常见模式。
本文内容如下:
H5,在中国被专门用来指代开发内嵌于手机应用中的网页的技术,外国好像并没有这个说法。从技术上讲,H5是HTML5即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第5版的简称。而HTML只是开发网页要用到的多种技术之一。除了HTML,还要用CSS设计界面,用JavaScript实现交互,甚至要用Node.js实现服务端逻辑。为什么H5会被用来笼统地指代这些技术呢?我猜一是因为它简单,二是移动端网页开发技术又恰好需要这么一个概念。
移动端网页运行在手机应用内嵌的浏览器引擎中,这个没有UI的内核容器统称WebView,即iPhone的UIWebView(iOS 2.0–12.0)、WKWebView(iOS 8.0+,macOS 10.10+)和Android的WebView。总之,WebView就是在手机应用中运行和展示网页的界面和接口(神奇的是,英文Interface,既可以翻译成“界面”也可以翻译成“接口”)。
H5与原生应用的交互都是通过原生应用中的WebView实现的。通过这个环境,H5可以调用原生应用注入其中的原生对象的方法,原生应用也可以调用H5暴露在这个环境中的JavaScript对象的方法,从而实现指令与数据的传输。
比如,在Android应用中,WebView类有一个公有方法addJavascriptInterface,签名为:
调用这个方法可以向WebView中以指定的名称name注入指定的Java对象object。这样,WebView中的JavaScript就可以通过name调用object的方法。比如:
在iOS或macOS中,需要通过创建WKWebView类的实例在应用中嵌入网页,交互过程类似。
所谓基础接口,就是首先要规定原生应用和JS分别在WebView里注入/暴露一个什么对象:
并约定在这两个对象上分别可以调用什么方法:
顾名思义,NativeBridge.callNative是由JS调用向Native传递指令或数据的方法,而JSBridge.callJS则是由Native调用向JS传递指令或数据的方法。方法签名中的参数含义如下:
基础接口只有两个对象和两个方法,JS与App间的互操作则通过action和params来扩展和定义。
对于JS而言,虽然这里只定义了一个对象一个方法,但实践中,可以把action对应方法的实现附加到JSBridge上,只要把callJS实现为一个分发方法即可,比如:
这样,所有对callJS的调用,都会转化成对JSBridge上相应action方法的调用,优点是只需一行代码。
另一种实现方式是通过switch...case语句实现调用分发,比如:
这样实现的优点是所有方法一目了然,当然同样也是把所有相关接口都附加到同一个JSBridge对象上。
以上两种实现模式各有利弊。
由JS发起的单向调用App的操作,主要涉及加载URL和切换到原生界面,可对应如下action:
loadUrl调用的参考协议如下:
这里NativeBridge是App的原生对象,其callNative方法被调用时,会收到一个对象(字典/映射)参数。根据这个参数的action属性的值,App可知需要执行的操作是加载URL。于是再取得params属性中的url,发送请求即可。
loadContent调用的参考协议如下:
同上,这里通过params向App传递了必要参数,App负责切换到相应的原生界面。
由App发起的单向调用JS的操作,主要涉及用户点击后退按钮(<),可对应如下action:
can_back调用的参考协议如下:
此调用返回的值示例如下:
顾名思义,can_back用于App询问JS:在返回上一级界面前,是否弹窗提示用户?
返回值中的can如果是true,则直接返回,不提示;如果是false,则弹出一个确认框,请用户确认。另一个值target是与App约定的返回目标,比如prev表示返回上一级,top表示返回顶级,等等。
双向调用是JS先调用App,然后App在完成操作后再调用JS,双向通常都需要传递数据。双向调用主要涉及JS调用App原生组件和用户点击右上角按钮,可对应如下action:
loadComponent的参考协议如下:
在这个例子中,涉及JS调用App显示其实现的城市选择组件:type: 'location',用户选择完城市之后,App再调用set_location,将用户选择的城市名称传给JS:
JS根据拿到的值更新界面,完成一次双向调用。另一个例子是JS调用原生的日期选择组件,与此类似。
为什么叫displayNextButton?因为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可能存在如下三种情况:
displayNextButton协议的参考实现如下:
以上代码示例表明,JS调用App,告诉App显示“下一步”按钮,但是要禁用变灰,因为enable: false。如果传递的是enable: true,那么用户就可以点击“下一步”按钮了。点击之后,App再调用JS的save_form。最后,如果不想显示按钮,可以传递name: ''。
下面重点说一下用户点击“下一步”按钮,App调用save_form的场景。此时也分两种情况:
如果是JS通过App保存数据——可能因为App端实现了数据写入必需的加密机制——那么,JS可以在App调用save_form时将约定好的数据返回给App,由App去保存数据。
如果是JS直接保存数据,比如通过Ajax,那么在保存完数据之后,则还需要调用前面所说的App暴露的loadUrl或loadComponent方法,以告知App切换界面。当然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第三次调用,但仍然属于双向调用。
本文介绍了JS与App交互的几种模式,而且只讨论了JS端的实现。在开发实践中,团队各端总会面临哪一端主导的问题。本文展示的参考实现就是H5端主导的一种实现形式。H5主导的特点是把主要业务逻辑都封装到WebView中,App主要协同配合,而优点是业务逻辑的变更不会蔓延到App。毕竟相对于H5,App的安装部署模式会造成多版本共存问题,需要尽可能控制新版本。假如由App端主导,将逻辑封装在App端,势必造成版本不受控,给整个项目或产品埋下隐患。
当然,事无绝对。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而且,哪方主导有时候也取决多方面因素。实践中还是要因人、因时、因势制宜。
『肆』 h5怎么打开app
用xinstall工具,支持h5、网页、短信、邮件等直接拉起app,非常好用的工具。欢迎你采纳我的回答,给个大大的赞吧。有不明白的可以继续追问或者网络搜索
『伍』 浏览器点击链接怎么唤醒app
为了实现这个功能可折腾了我好久,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但找到了比较好用的第三方工具,Xinstall都已经把功能实现了,只需要接入一下就可以使用了
h5跳转/唤醒/拉起app,短信、邮件、浏览器拉起app用起来都是一气呵成非常便捷。网络这方面的资料很多。
『陆』 H5的页面中怎样调用APP功能
H5的页面中调用APP功能代码链坦如下:
constiframe=document.createElement('iframe');
iframe.src='URLscheme';//URLscheme的方式跳转
iframe.style.display='none';
document.body.appendChild(iframe);
这时候如果在慎唤清一切环境支持的情况下,宽前就会唤醒APP了。
『柒』 h5怎么打开android app
如果你是自己开发的app嵌套的webview打亩羡开的h5,h5和app交互一下,通过自己的app打开其他的app很简单,但是你要空耐升是从UC浏览器访问个自己的h5,再点击某个按钮打开手机上的app是做不到的。斗老
『捌』 H5页面与原生App(安卓,IOS)交互
在客户端项目中,同一个app会开发成两个版本,一个是安卓版本,一个IOS版本,公司必须有两个开发团队(一个安卓团队,一个IOS团队)来进行开发,这样一来,开发成本非常之高。所以,往往在实际项目-中,会嵌套很多H5页面,一个H5页面同时兼容安卓和IOS两个系统 ,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开发成本,前端开发页面就必须和原生进行交互。
1. 页面开发 —— 前端开发人员将所有的页面按照移动webappp进行开发,做好不同屏幕的适配(宽度100%,视口为移动端视口 (快捷方式meta:vp tap),字体适配rem单位,设置html根标签的font-size然后根据媒体查询判断设备屏幕大小进而设置html根标签的不同fontsize,去除移动端高亮显示;小图标要善于使用字体图标(常用的字体图标库有阿里巴巴矢量图),改变input标签的默认样式可以采用隐藏input,然后通过字体图标来控制前面的图标,就可以做成自己想要的图标效果)
2.前端页面部署 —— 设置好入口文件(原生一进来就进入的页面,命名为index.html),部署到对应的服务器上,通过网址就能够访问到页面,将网址给app客户端开发人员,他们将app配置好环境后讲页面嵌套在app中。
3.进行数据对接:两种对接方式(1).前端页面自己通过ajax去后台拉数据,然后自己在页面上使用再提交给后台。前提是原生需要将对应的设备号,加密方式,请求数据所需要的各种参数通过回调函数传递给H5页面,H5页面拿到这些数据后直接调后台的借口、获取到数据。(2).前端页面不用自己去后台拉取数据,而是通过回调函数,获取到原生app拉取的数据,前端页面将这些数据处理后又通过回调函数交给app,再又app发送给后台。两种调用的优劣比较:如果H5页面及数据不是很多,使用第二种方式比较合理,不用H5页面请求数据(不用封装请求,不用加密数据),不使用框架,大大减少了页面的大小,提高性能及用户体验。如果涉及到的前端页面非常多,数据交互比较复杂的话,就必须使用第一种对接方式了,app只需要将设备号,加密规则,参数传递给H5,H5根据页面需求自己向后台拉去和请求数据,直接交互,不再通过app进行转接,减小复杂程度。
『玖』 iOS H5打开App(通用链接)
入秋了,路上会遇到用小贩用小货车拉着卖芒果,和去年一样,我会停下急匆匆的脚步,买几个。一则自己爱吃芒果不过敏,二则品尝下是否和去年一样熟悉的味道。
在微信里面点击的分享的商品:
浏览器如何知道手机是否安装了App呢,通过设置延时。
白名单如下:在这个 plist 文件中找到白名单很简单,因为微信已经达到了49个的上限,一个很扎眼的 “(49 items)” 的 “Array” 项 LSApplicationQueriesSchemes 就是我们要找的白名单了。我们可以看到诸如腾讯新闻 (qqnews), 腾讯视频 (tenvideo2) 都是在白名单内的。
使用它颁发给你的应用地址,向这个地址跳转,然后一切就交给微信了,直接无视微信什么的,直接带你飞到app内。具体可看腾讯应用宝Applink接入 文档 。举个例子,网易新闻。从网易新闻分享一条链接到微信,在微信里面点开链接。
优点:
缺点:
只支持iOS9及以上系统;当使用Universal Link打开APP之后,状态栏右上角会出现链接地址,点击它会取消Universal Link,需引导用户重新使用Safari再次打开该链接,弹出Safari内置APP广告条,再点击打开重新开启Universal Link。
说明: appID = teamId.yourapp's bundle identifier
paths = APP支持的路径列表,只有这些指定的路径的链接,才能被APP所处理,大小写敏感。举个例子,如果你的网站是 oap.aaa.com ,你的path写的是"/info/*",那么当用户点击 www.aaa.com/info/ <path>?<params>=<value>,就可以唤醒APP了,相反 www.aaa.com/other 就不会。此外Apple为了方便开发者,提供了一个 网址 来验证我们编写的这个apple-app-site-association是否合法有效,这个网址经过测试后有的有效果有的没有效果。下图是输入oia.hu.com之后的效果。
至此APP已经开启Universal Links,可以通过链接唤醒APP,并跳转至指定页面了。流程如下:
注:用于跳转打开app的域名需要支持https,如果是一级域名页面有个按钮,点击按钮跳转二级域名来打开app,那么二级域名需要支持https。这里DEMO的二级域名不支持https,所以采用的方案是二级域名跳转到一级域名来打开APP。
解决方案:在Safari中打开该页面,将网页拉倒最顶部,会出现一个悬浮框,点击悬浮框中的打开按钮,又跳回到app中打开指定页面,此时再回到微信浏览器中点击 "打开App"按钮,又能正常跳转到app了。
Universal Links 功能的接入其实相当于给某些 URL 添加了一种新的打开方式,但是旧的通过浏览器打开 URL 的方式仍然可用,当点击右上角跳转箭头时,相当于又设置这些特定 URL 的默认打开方式为浏览器而非 web,因此一键跳转功能此时会失效。反之通过点击顶部 "打开" 按钮,相当于又将这些特定 URL 的默认打开方式修改为 app ,一键跳转功能恢复正常。
在Safari中打开页面刚进入时,横条是隐藏的,一定要将页面拉到最顶部时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