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管理他人之前,必须先懂得管理自己”。如果我们能够为人师表,那么我们已经在使周围人走上正轨的路上踏出第一步。因此,应学会由内而外 的管理,意即由自身而外界。增强勇气和意志,就和增强肌肉的情形一样,愈是经常使用,强度就愈是增大。所以,倘若你经常要做某件事情,而且要发挥意志力才能做好这件事, 而你的确能做这件事,那么,你的意志就能日渐增强。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自我管理能加强对自身优势劣势的理解和优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但我们自己未必对此了解的足够清楚,到底自己沟通能力更强还是执行力更好?我们是属于阅读学习型还是听力学习型?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发现和强化自身短板,不断自我完善。
其次,自我管理能加强对自身工作和时间有效性的理解和优化。
时间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资源,而我们80%的产出往往源于20%的工作,如何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把最好的精力投入到最有效的20%的事情上,才能在繁杂的工作和生活中从容不迫。
第三,自我管理有助于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个人生活的平衡。
每个人都扮演着多重角色,在工作中我们是公司的管理者,在家庭中我们是重要的一份子,在社交关系里我们也是重要的组成,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有着各自的梦想和喜好。
第四,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借口:没时间、没精力、没资源、没思路,最终提升自己工作的有效性。
忙,是管理者共同面对的状况。然而,忙的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效率?是需要、也可以通过自我管理来不断明确和优化的。
而自我管理最佳工具之一就是共同体GTT企业云管理平台,每天的工作日记和周期总结,能帮助员工更好的梳理工作的思路,回顾工作成效。
另外,每天写工作日记,是一件颇有仪式感的事情。
通过仪式感来表达对自己的工作和目标的尊重之心,并给自己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自我管理,最终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其次,我们往往会因为过多紧急的事情,而忽略了重要事情的完成和时间投入。
对非常重要的目标,很多都需要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才能完成,因此需要把这些工作的进展,专门的记录下来,不断回顾,确保不因眼前紧急的事情而耽误了重要工作的进展。
第五,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面对不确定性做决策。
管理者需要不断的做出坚定的决定,但是内心是知道每个决定的不确定性是如何的。每当做出了不确定性较高的决策时,记录自己认为的风险和做决策的原因,隔段时间便会不断的回顾,看看自己当初的分析和判断是否正确。通过不断的实践、分析和复盘,提高了对于不确定性的管理能力,降低犯错误的几率。
一、要管理好自己的心态
人活的就是一种心情,为了把工作做好,先调适好心情是必须的。管理心态看似复杂,其实,对于人生和工作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知以后,心态就自然平衡了,工作中就不太会浮躁了。
每个人都需要想通一个问题“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不然,一直工作忙忙碌碌,为金钱所困、被压力所扰,就会陷入迷茫之中。以下,便是对“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的一种回答,提供参考。
人生既是一场游戏,也是一个过程;既是一次旅行,也是一场体验。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呢?或者说,人活着都在追求什么呢?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就算当下不需要去思考,但到了生命的某一个阶段,必定会想到这个问题。
二、要为自己树立工作目标
既然人生是一次旅行,那么,给自己确立旅行的目的地是非常必要的。工作也一样,每一年要实现什么样的工作目标,必须给自己整明白,这样,才不至于糊里糊涂地工作,不会去瞎忙。每一周、每一天才能分解出明确的工作计划和内容,确保“做正确的事”,这样工作效率才会高。
树立工作目标,实际就是把心中的理想或梦想写下来,变成看得见的文字罢了,就这么简单。比如:“2年内成为一名卓越的管理咨询师”;“在一年内职位晋升两级、薪水同步提高”;“三个月内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交付成果”,等等。现实来看,约有九成的人不会给自己树立明确的工作目标,原因可能有许许多多,也许不少人认为想一想就可以了,何必写下来那么当真呢?或者,并不清楚树立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存在思维的盲区。
三、工作要有计划性
把一个大的工作目标,经过多级分解,最终变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的有序排列、等待完成,就叫工作计划性。有了工作计划,实现目标便可以“由量变到质变”;有了工作计划,每天的工作就可以循序渐进;有了工作计划,无论多么伟大的目标,都有了基本的保障。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内心普遍带有些许焦虑感的信息化时代,有计划地工作,将可以使内心淡定、从容,最终,当实现目标的时候,可以兼得工作成果和精神满足。
四、要持续地学习和成长
五、要及时总结工作的成果
自我管理得好或者不好,要用结果来评判的。当调整好了心态、树立了目标、制定了计划、通过学习掌握了方法并付诸行动,最终收获的就是工作结果。无论前面四步做得怎样周密,结果总会有一些不完美,这并不要紧,只要意识到这点,就可以持续改进。为了发现不完美,就需要请工作客户来检查和评估,通常自己很难去发现,因为受制于个人思维定势的局限性。平均每人只扔了45克垃圾,可是11万人一起,结果造成了5吨的广场垃圾问题。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很难意识到自己一点小小的不完美给整体带来的问题。工作也是一样的,每项工作只要有一点点不完美,结果就是企业整体性的管理问题,比如:部门主管很少组织下属员工开会,安排工作比较随意,也缺少严格的检查和督导。结果一些骨干员工慢慢就工作不积极了,直到某一天提出了辞职,另谋高就。此时,部门主管借口说是因为公司工资水平低,所以留不住人,其实,是因为其日积月累的管理不严谨所致。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管理已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是一个学会做人的重要阶段,是作为一个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阶段。 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想取得一个要的成绩,要想为自己的将来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就需要进行有效地自我管理。
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不仅是指学习方面的管理,还指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制定长远的奋斗目标,充分运用自身的时间、身体、资源、价值观等,实现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以促进自我发展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下面谈一下大学生应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一、 学习方面的管理
1、 制定计划
作为大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我们首先应该制定一个有效地计划。孔茨说过:“计划工作是一座桥梁,它把我们所处的这岸和我们要去的那岸连接起来,以克服这一天的埑。”大学里没有了父母的约束,没有的老师的约束,我们有了学习的自由,玩的自由,交往的自由。就是因为有了这么多的自由,很多大学生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一天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到了学期末的时候回想一下,才发现自己浪费了一学期的光阴,才开始后悔莫及,悔恨自己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计划,根据自己自身的条件想想自己四年之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专业课水平咋样、与人交往能例咋样、思想修养咋样都应该从步入学校开始就为自己;然后在每一学期初看看自己的计划,想想那些需要在这一个学期完成,应该如何完成,需要什么都应该计划好;然后把这些计划分解成每个月的,每个周的和每天的,可以采用“近细远粗”的方法实施。比如这一学期我们要完成英语四级的考试,那么我们就应该制定一个计划说明要如何为考英语四级做准备,是一天背几个单词?还是一天做几道题?都应该有个很好的计划,不然的话很有可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比如说在这一学期里要学好专业课,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好该如何学,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应该制定好,不然的话我们会感觉到不知道该什么。
2、 实施计划
很多人虽然制订了计划,但是每次都气势汹汹的说,每次都是轰轰烈烈的坚持两天,这样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实施计划:
(1) 合理分配时间
我们每天至少有1/3的时间做着无效工作,在漫漫的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生命!所以,要分析、记录自己的时间,并本着提高效率的原则,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实践中尽可能的按计划贯彻执行。在完成计划时我们可以把计划按主次分成等级,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重点去完成,当主要的事做完了,再做其他的事,不能想着今天是太多了,不知道该做哪一件,到最后事情没做好还把自己累的。
(2) 效率做事
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我们都应该想一下用什么方法做这一件事效果最好,效果好在哪里。比如说我们记单词时就应该知道什么方法记单词最快、最牢,我们就应该采取哪种方法。做事时我们还应该找到一个好的工具,比如说要找一个资料,就应该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在网上查,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图书馆查,什么情况下需要问老师,什么情况下需要和别人商量才会达到最大效果我们就应该采取哪种方法。
(3) 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就是要知道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特长是什么,喜欢干什么。这就需要我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好自己感兴趣、喜欢干、想干的事,尽量补上自己比较落后的科目,避免长短不齐。
(4) 合理运用工具
学校里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学习环境——图书馆,里面有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学习资料,我们要合理利用资源,养成自学能力,认真学好每一门课。
根据以上,在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方面我们要做到遵守学校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早退,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经常进行反思总结,学好专业课,争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当代大学生。
二、 生活方面的管理
1、 金钱管理
每一个大学生应该管好自己的钱袋,确定自己每个月应该花多少钱,然后平均到每天,学会每天记账,学会节俭,不能拿着父母的钱随便挥霍。我们要知道现在我们是消费者,花的是父母的血汗钱,千万不要为了一时的面子去和别人进行攀比,想要吃上最好吃的,想要穿名牌,想要买化妆品,想要请别人吃饭,想要逛旅游景点,就给自己立誓将来用自己挣的钱来买,用父母的钱来买这些真的是一种不该。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要学会理财,别用父母的钱来彻夜上网,别用父母的钱来唱KTV??
2、 健康管理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现在正处于青春期,正是身体最最健康的时候,我们要保护要自己的身体,为了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我们要学会保重身体。
(1)在饮食方面,我们要一日三餐吃的好,吃的均衡,记住一句话:“早上吃好,上午吃饱,下午吃少。”很多同学一到星期天就不想吃饭,或者随便吃点面包什么的,这样吃饭现在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好,但是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胃病。所以我们吃饭要有规律,时间要把握好,吃饭吃七分饱,吃健康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2)要每天坚持锻炼。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健康在早上,成功在晚上。早上是锻炼的好时机,我们应该每天坚持锻炼,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每天跑几圈,然后就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坚持,不能半途而废。
3、感情管理
(1)亲情 我们都是出门在外,为了前途而奋斗的学子。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母。作为大学生,我认为我们要经常给父母打电话,哪怕是一句小小的问候也行,经常向他们报报平安。不要一去就是整整一个学期,父母打电话过来之后还是不耐烦的挂掉,不要等着没钱的时候才想起家里的电话号码。
(2)爱情 大学生基本上都是二十来岁的人,懂得了人世间的种种感情,当然爱情也不例外。在大学里谈恋爱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事,但是谈了恋爱就应该好好的为自己的生活安排,两人在一块不能成天就是逛和玩,要彼此鼓励好好学习,经常解决一些困难,好好的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奋斗,不可因此而荒废了学业。
(3)友情 大学是交往的最佳时机,在大学里我们要好好的与人交往,与身边的每一个人处理好关系,遇事学会宽容,经常帮助别人,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朋友。
三、未来理想的管理
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这样我们就知道了我们该干什么,向哪一方面发展。为了我们的这个理想,我们要努力,我们要经常想想自己的理想,然后制定出近期的计划,争取好好的完成,之后再制定,再完成,千万不可以放弃。
大学是一个美好的时代,也是一个锻炼的好时机,但是大学是很容易过去的,所以我们要抓紧现在的时间,好好奋斗。
一、什么是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个体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能动地对自己的进行管理。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可概括为不断地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控制,促进自我健康成长,成为“四有”新人,并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准备。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自我管理的方法按照自我管理的约束程度可分为强制性管理和缓和性管理。过多的强制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挫伤创造力,缓和性管理易使学生自由散漫,因而两者相互结合。
1、自我克制方法。
自我克制包含自我约束,是实施自我管理的一个过程,是指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地服从既定的计划,克服不良惯性,时刻以既定目标为标准,提高自我克制力,以确保既定计划的完成。
2、自我设计方法。
自我设计主要是说自己制定一个自我设计方法的计划,然后以此为标准,推动自我管理的进行。一般地分两个步骤。 准确地找出自己成长的长处和短处明确目标。这要求我们明确个体的素质从而在系统中把握发展的方向,在找到自己长处的同时找出自己的短处。
制定方案。当目标确立以后,应考虑可能实行的方案,然后根据这几种方案的特点选择出最佳的一个,使之与目标协调一致,然后制定相应的辅助计划。
3、自我分析方法。
自我分析是自我管理活动的一个总结环节。首先,应对自我管理的上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分析,其效果优于预定目标(即良性),则保留之,反之应予以改正,并避免下次在出现恶性的偏差。最后,在改正过程中应讲究方法,科学地进行改正。
总而言之,自我管理方法数量多而杂,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问题不能凭借外部条件予以解决,更重要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内部力量,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自我培养,促进自身成长为合格人才。
② 最好的自我管理方法有哪些
在我的生活中,对待任何的事情都是自我管理,成就更好的自己。所以我们只有坚持自我管理,成功就一定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于如何做好自我管理,有以下几点:
时间管理能力
每个人都同样地享有每年365天、每天24小。可是,为什么有人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既完成了辉煌事业又能充分享受到亲情和友情,还能使自己的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呢?关键的秘诀就在于成功人士善于进行自我时间管理。
自我反省管理能力
我们只有全面地反省,才能真正认识自己,而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并付出了相应的行动,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因此,每日反省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反省自己”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检查自己行为中的不足,及时地反思自己失误之原因,就一定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
学习与成长的能力
学习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推动力。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知识和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学习和实践中来的。学习能力是优秀竞争力的表现,也是人类灵性的表现。
③ 自我管理的几个方面
自我管理的几个方面
自我管理的几个方面,相信大家在职场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也都会击退种种困难,那么大家知道在职场中要做到自我管理有哪些方面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自我管理的几个方面是哪些方面吧。
一、管理资源,管理资源的最高境界是万物皆不为我所有,但皆为我所用;
二、管理长处,赚钱和带兵打仗一样,自己熟悉的地方去打,所以用自己的长处去赚钱;
三、管理欲望,见色不起淫心,见财不起贪心,就会远离很多灾难;
四、管理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你一生的路线,也是你最好的护身符;
五、管理你身边的人,管理自己,属于做事。管理别人,属于做人。会做人就会赚钱;
六、管理挫折,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往往来自于我们的无知,第二次挫折来自于我们的膨胀,这也是人生最好的两次跳板,千万不要气馁;
七、做自己的CEO,想管理别人就先在管理中萃炼自己。
注意轻重缓急
领导者的一个最高的责任,是要有选择性地运用资源,将精力集中在那些能够产生最大效果的领域内。领导者不能将大量时间花在那些不重要的小事上,他需要将自己的努力集中在那些能在组织内产生最大的正面影响的地方。任何一位领导者的约20%的精力将产生他的约80%的业绩,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我们的工业领域的一个悲剧之处在于,有能力的领导者和他们手下的关键人员的大部分的时间都被用来处理那些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的或者琐碎的小事。设定和保持优先次序并不像自制力和头脑韧性那样是一个需要智力的过程。人们通常都是在每件事上都倾注一点点心血,这很典型,原因有二。
第一,我们经常担心没有把我们的资源分配给每一个可能的活动,免得错过什么。第二,我们不能控制自己,动动脑筋将那些重要的事情从不重要的事情中挑选出来。有选择地运用资源要求管理者首先决定,他和他的属下们应将努力和资源集中在哪些产品、哪些市场、哪些经销渠道以及哪些“最终产品使用”中。这个做出选择和设定优先次序的任务是人类必须要处理的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设定艰难的优先次序的秘密在于,要培养一个人抓住本质的本能。领导者的关键性工作时要有效地分配他所控制的资产,尤其是他自己的时间和才能。
活动是如何实施的,这很重要,但是,确保关键性的人员在处理正确的事务这一点同样重要。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是将任何一个组织的资源分配给尽可能多的机会,并希望没有错过任何一个方面。然而,管理方面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成绩:领导者勇敢地将组织和他们自己的`最主要的能源分配给优先性最高的事务,并排除琐碎的事务。总的来说,领导者要正确地做事,有很多当务之急需要去做。这反映了他们追求高效率的愿望。他需要有更多的注意力,来首先决定哪些是需要做的正确的事情。为寻常事务找到伟大的解决方案,或者出色地完成一些不相干的琐事,这是最徒劳无功的。
领导者要有选择性,这种需求是普遍性的,这种选择性就是要决定将精力和才能集中在什么地方。在明智地分配资源这一点上,没有什么比领导者使用自己的时间的方式更重要。一名领导者如果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关的琐事牵绊,那么它将无法在自己的组织中分配重要资源或重要任务。尽管如此,大多数领导者的日常工作时间仍然被一些相对来说不太重要的任务所侵占——这些任务有很多都是强行付诸他身上的。如今,由于资产和生产工具(劳动力、能源、机器)的高成本,选择性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而且,追求利润边际的压力和日益加剧的竞争,使日益减少的资源对质量不是最高的机遇的允许限度逐渐降低。我们必须学习如何更少地、更好地利用。
如果一个人能够生存下来,并成长为一名领导者,那么他就需要找到那些使自己与众不同的数量上相对较少的方面,并继续将精力集中在这些方面。最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从一名积极进取的领导者的角度来看,是要避免对所出现的问题或机遇无一例外地去事必躬亲。高度地关注这一点,将要求领导者找出所有那些重要的领域,以便在这些领域中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这可能包括他花费自己大多数时间与之共同工作的关键人员、所参加的那种策划性工作,以及决策方面的注意力所集中在的那些领域。作为他的组织范畴内的一个关键资源,领导者必须像分配组织中其他东西一样明智地分配他的优先次序。
进行时间管理
对领导者来说,最普遍、最麻烦的问题就是找到足够的时间。自有记载的历史以来,这就一直是高效能领导者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它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领导者不断地面临着如何在每一个小时、每一天完成更多工作这个本质性的斗争。
提高一个人的时间管理效率的基本先决条件,是培养正确的心境。在一个人的意愿程度与他较好地使用时间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密切的联系。一个人需要通过推动、驱动和不断的努力来持续地训练自己去工作。这要求培养一种紧迫感,以在脑海中保持一种意愿,去完成下一个工作,并尽快去完成它。
形成正确的心境的一个不断出现的障碍在于,人们经常会认为,为了有效地思考,他们必须要首先处于适当的位置,置身于适当的环境下。在很多情况下,将深入思考或艰难思考推后只不过是一种拖延战术,他们不愿意承担思考这项艰苦的任务。
时间管理真正的关键之处是,如何充分地利用一天中随时出现的小段的时间。领导者过的是一种中断的生活,因此真正的技能不光是集中精力,而是迅速地将你所有的注意力集中转移到手头的某一项工作上来,并在这项工作完成后,立即转移到下一项任务上去的能力。这也就是说,培养一种能高效地使用在正常的日常间断中出现的小段时间的自控力和艺术。
对这个问题,我有两点建议:不断地强制你自己,将精力集中在那些高度优先的任务上,将琐事推开;在一天当中始终都要驱动你的思维,将精力只集中在手边的一项任务上,去完成它,然后立即转向下一项任务。这个问题真正的关键之处在于,你能在下一个5分钟之内完成多少工作。
管理自己的情绪
领导者的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他在压力之下进行经营,因此,耐性可能很快消失,而抵消生产力的情绪会爆发。成熟的领导者需要有很高的沸点——一个很高的爆发点。“大”领导很少会“勃然大怒”。相反,他们会将发怒保留到关键的时刻,在那种时刻,他们发怒将会在谈判或者激励人们的过程中有效地扭转局势,例如董事会在达成一项重要的决策时所做的正确的事。
在领导者的生活中,还会有一些挫败感,那就是他们需要去应对那些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例如,与上司和属下们的关系永远都不可能在事先得到完整地描述,因此,领导者必须不断地通过探索和试验来谨慎行事,并从某种程度上,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形成策略。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领导者在不断地处理一些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关系。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4世纪)就是领导者的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他拥有极强的实力,但是,他的情绪上的极度不稳定性极大地束缚了他的手脚。他经常会陷入无法控制的大怒,曾不止一次用剑杀死过身边的好人。在这种爆发之后,很长时间内他都会陷入深深的沮丧和懊悔。另外,亚历山大大帝还很明显地酗酒,这是他在情绪上的不稳定性更加复杂,或许对导致他在年仅32岁就去世的健康问题也有一定的影响。我会想,假如亚历山大再多活几年,或者没有在沮丧中浪费那么多时间,他将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英雄壮举,这总会让我的想象力驰骋到很远很远。他不能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实际上是一个需要背负的很沉重的磨难。
每一名领导者都必须与他内心的焦虑和情感作斗争,并获得最终的控制权,同时散发出一种高度的自信心。这里需要思考很重要的两点:其一,几乎没有人会对一名情绪上反复无常的领导者或者一名过于频繁地失控、大发雷霆的领导者做出很好的回应。这使得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在合理的限制范围以内变得很必要。
或许比这更加重要的,是养成一种内心的平静,一种冷静的态度,使领导者得以去面对那些突发情况以及领导过程中的失望和压力,而不会产生那些具有自我破坏作用的愤怒、挫败感和不耐烦等。领导者需要培养一种灵魂的宁静。很清楚,罗纳尔德·里根总统的一种伟大的力量在于他内心的宁静——一种不需要经过令人烦恼的过分的担忧而做出艰难的决策的能力。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内心的冷静和安宁,就我们的工业化或机构化社会中那些具备高生产率的领导者所需要的能力水平来说,要保持与时代同步、保持高质量的思考将很难,或者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谈谈自我管理的重要性领导者不仅必须持有一种决不“沮丧”的态度,他还需要不断地鼓舞其他人的士气。这要求散布积极思考的信条、散发出纯粹热情的力量。只有当领导者提起了其他人的心志,他自己的精神面貌才会得到提高。在个人情绪得不到控制的情况下,领导者做不到这一点。在这一点上有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就是第一芝加哥公司(第一国家银行)前董事长巴里·沙利文(BNw Sullivan)。在该银行工作的最初几年,沙利文先生显然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大额贷款呆账)、挫败感和失望。他进人了一个艰难的境地,这个艰难境地不断地要求他有能力和耐性。在保持自己的冷静以及以一种受控制的、成熟的方式管理自己的情绪方面,他做得非常好。有人说他“非常镇定”。尽管在他的领导中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但是,他保持“镇定”这一事实使他给人一种成熟的感觉,为银行里的其他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④ 求一款类似 每一天自我管理 的安卓app,要能对代办事项进行打分的那种
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的APP建议使用敬业签,它可以逐条记录待办事项,并且可以标记为已完成,在敬业签里记录的非重复提醒内容标记为已完成后,默认有删除线效果,同时还可以设置成完成后删除(设置后内容标记完成生效,重复提醒的内容标记完成后,会自动顺延至下一次提醒时间)。所有完成了的内容都可以在已完成列表中找到。
⑤ 怎么自我管理手机
首先要了解自己手机的品牌特性,是安卓系统还是iOS系统,如今除了iPhone手机外,还有除了华为鸿蒙系统外的安卓系统,安卓系统的手机可能说是占据了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所以说、只有了解了自己手机的系统,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对其他硬件配置的需求
⑥ 高度自律的学习者手机里有哪些APP
自从乔帮主的iPhone面世,随之而来的各种APP也粉墨登场,如火如荼地抢占了智能手机的空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的手机里没有十来个APP 呢?APP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我一直非常喜欢高度自律的人,查理?芒格啊,像村上春树啊(《向村上春树学习写作—写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资质?》),《寿司之神》的小野二郎啊 (《一事精致,便能动人》)等。我觉得无论在什么领域,想要成为顶尖的人才,做一个高度自律的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高度自律,也可以反映在其手机里的APP上,那么,你手机里使用最久,使用频率最高的APP是哪个呢(微信除外)?欢迎留言,我们一起来晒晒, 使用时间最长或者使用频率最高的APP哈。
我觉得手机里的一些APP是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的,以下,分享下我的手机里,使用频率较高的APP们吧。
下厨房APP
10.聆听大咖分享——红点
从2015年开始在红点听了好多大咖的分享,有毕淑敏,周国平,雪小禅,苏芩,古典等。以前,只看过他们的作品,没有听过他们的声音,当听到他 们的声音时,觉得他们好真实,一下子距离就近了很多。也是要感谢互联网教育,让我们与大咖的距离大大缩短了。
11.微信
我想,大家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微信吧。我自己对微信也是既爱又恨。微信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沟通变得唾手可得。但每天花在微信上的 时间有点长,有一点过度社交。
也是微信,把我们的时间碎片化了。很多人,别人一给他发消息,立马会回复,本来在做一件事的,下一秒就开始聊天了。等聊完天,都想不起来刚 才自己在干什么了。从开始用微信,我就把消息通知关闭了,我无法忍受微信来控制我的时间,因此别人给我的回复,我通常不会及时回复,一般会 在一个时间段统一回复。朋友圈,很早之前就不玩了,除了转发自己写的文章,基本不用朋友圈。经常有朋友说:你知道谁谁怎么怎么了?我说不知 道啊。她说:你没有看她朋友圈吗?好吧,是的,我没看。
很多人,生怕错过了别人的消息,错过了别人朋友圈的更新,因而忍受着微信把自己的时间碎片化。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我一直谨记在心:“时间 分割成许多段,等于没有时间”(《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笔记),更不用说是碎片化的时间了。很多人在讲“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我觉 得这个命题是个伪命题。首先,时间碎片化了,本身就是非常低效的,你要做到不是如何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而是如何不要让自己的时间碎片化。 这一点,只要你想做,你都能做到。
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想要投资未来,先投资时间。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晒晒,使用时间最长或者使用频率最高的APP吧,欢迎留言哦。
作者介绍
弘丹,简书签约作者,“领英自媒体”专栏作者。“百日写作”和“21天爱上写作”活动创始人,带领500+从零开始写作。
微信公众号:笔耕不辍(ID:wewriter)。
⑦ 大神打卡安卓版是什么名字
大神打卡安卓版是什么名字?这个名字好像叫大神打卡。具体情况可以到网络上搜索一下。
⑧ 要怎样进行自我管理
要怎样进行自我管理
要怎样进行自我管理,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上,都要对自己进行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就是自律,这样我们在做事情上会有条理,逻辑清晰。那么大家知道要怎样进行自我管理吗?下面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就是说要将时间用到有意义的地方,尽量去除一切不必要的时间消耗,比如看电视剧、聊天说八卦等。在对时间进行规划时,除了吃饭睡觉外,主要有两块,一个是工作,另一个就是学习。
工作时间一般是周一至周五早上8点左右到下午5点左右,这段时间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工作,一切其他事项都要为工作让道。只有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断精进,才能有机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提拔,也才能获得更多的收入。
在工作之外,应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每天早上起床后的一段时间,是一天中效率相对较高的时段,可以安排自己阅读一些比较难懂的书籍。每天晚上睡觉前的一段时间,是不太会受到打扰的'时段,可以选择用来系统性的学习一些知识,强化自己对专业技能以及常用技能的掌握。
除了这两块时间,还有很多碎片化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学习一些碎片化知识,增加知识的涉猎面。
二、精力管理
每个人的精力就像汽车的汽油一样,用一点就少一点,如果不经常补充,那么就会有用完的一天。因此,在工作学习之余,也要学会放松,来补充自己的精力。精力越充足,工作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因此当感到自己精力不足的时候,不要死撑着,而是马上去休息,或者去睡觉,等到精力补充满了之后,再来继续没有完成的工作。
1、自律
自律是进行自我管理的手段,也是目的。许多人想做到自律,但又做不到,那是因为他总是为自己找借口。
西点军校的一句名言就是“没有任何借口”。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完成任务,都不要解释,不要为自己找理由,因为你要想尽任何办法去把任务达成,我需要的只是你完成任务,而不是任何理由。自律先从“没有任何借口”开始。
2、计划
有一个计划,才能建议自己是否做到了自律,是否做到了自我管理。计划越细致越好,但不能太过于沉重,尤其是刚开始,有宽松一些,不要做根本完不成的计划,没有意义。有了计划,就要认真执行。这是检验是否自己能管住自己的最好方法。
3、恒心
完成一两天的计划,并不能称之为自律。要将每一天每一年的计划都完成,不能间断,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但不要对别人要求太苛刻。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持之以恒,自律就会形成习惯和良性循环。
4、信心
自律的人会很自信,懂得自我管理的人会有成就感。一个自己能够管理自己的人才能将别人管理好。成就感会增加自信心,会促使人们将事情做得更好。信心是做任何事情的基础,信心也是良好心态的保障。自信的人是最美丽的。
5、修身
自律的更高层次是进行自修,修身齐家平天下。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自律是修身的基础,提高自身的修养,完成自己对美好品格的塑造,加深对人生的感悟,深化对生命的理解。
6、学习
生长始于学习,这个学习不仅是课本,任何地方都有你值得学习的东西。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要贯穿整个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是自己进入更深的层次,满足自己进步的需要,成就事业的需要。
学习是一个自我更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淬炼的过程。自己管住自己, 才能管理别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人不修何以服众人。
⑨ 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管理自己
——彼得·德鲁克
本文是《哈佛商业评论》创刊以来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作者彼得·德鲁克,自1971年后长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尔蒙特研究生大学任教。该文首次发表于1999年,节选自其著作《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 Challenges for the 21st Century,HarperCollins出版社,1999)。本文有删节。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
不过,有了机会,也就有了责任。今天的公司并不怎么管员工的职业发展;实际上,知识工作者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你应该在公司中开辟自己的天地,知道何时改变发展道路,并在可能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要做好这些事情,你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不仅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
历史上的伟人——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都很善于自我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他们成为伟人的原因。不过,他们属于不可多得的奇才,不但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天资,而且天生就会管理自己,因而才取得了不同于常人的成就。而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还算有点天赋的人,都不得不通过学习来掌握自我管理的技巧。我们必须学会自我发展,必须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才能做出最大的贡献,而且还必须在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和投入——也就是说,我们得知道自己应该何时换工作,以及该怎么换。
○ 我的长处是什么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
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职业:农民的儿子也会当农民,工匠的女儿会嫁给另一个工匠等。但是,现在人们有了选择。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 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到20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回馈分析法使我看到,我对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工程师、会计师还是市场研究人员,都容易从直觉上去理解他们。这令我大感意外。它还使我看到,我其实与那些涉猎广泛的通才没有什么共鸣。
回馈分析法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早在14世纪,这种方法由一个原本会永远默默无闻的德国神学家发明,大约150年后被法国神学家约翰·加尔文和西班牙神学家圣依纳爵分别采用。他们都把这种方法用于其信徒的修行。事实上,回馈分析法使他们的信徒养成了一种始终注重实际表现和结果的习惯,这也是他们创立的教派——加尔文教会和耶稣会——能够主宰欧洲长达30年的原因。
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这是你需要知道的最重要的事情。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同时,你也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别强。最后,你还将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长,做不出成绩来。
根据回馈分析的启示,你需要在几方面采取行动。首先最重要的是,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
其次,加强你的长处。回馈分析会迅速地显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它还将显示你在知识上的差距——这些差距通常都可以弥补。数学家是天生的,但是人人都能学习三角学。
第三,发现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克服。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往往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不屑一顾,或者认为聪明的头脑就可取代知识。比如,很多一流的工程师遇上与人相关的事就束手无策,他们还以此为荣——因为他们觉得,对条理清晰的工程师头脑来说,人太混乱无序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常以他们连基本的会计知识或数量分析都一无所知而自傲。不过,人们要是对这样的无知还沾沾自喜的话,那无异于自取灭亡。其实,要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你就应该努力学习新技能、汲取新知识。
另外一点也同样重要——纠正你的不良习惯。所谓不良习惯,是指那些会影响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现的事情。这样的习惯能很快地在回馈中反映出来。例如,一位企划人员可能发现自己美妙的计划最终落空,原因是他没有把计划贯彻到底。同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一样,他也相信好的创意能够移动大山。但是,真正移山的是推土机,创意只不过是为推土机指引方向,让它知道该到何处掘土。这位企划人员必须意识到不是计划做好就大功告成,接下来还得找人执行计划,并向他们解释计划,在付诸行动前须做出及时的调整和修改,最后要决定何时中止计划。
与此同时,回馈还会反映出哪些问题是由缺乏礼貌造成的。礼貌是一个组织的润滑剂。两个移动物相互接触时发生摩擦是一个自然规律,不仅无生命的物体是这样,人类也是如此。礼貌,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说声“请”和“谢谢”,记住别人的名字,或问候对方家人这样的小事,但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细节,使得两个人能够融洽相处,不管他们彼此之间是否有好感。许多聪明人,尤其是聪明的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回馈分析表明某个人只要一遇到需要别人合作的事就屡屡失败,那么很可能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举止不大得体——也就是缺乏礼貌。
把预期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也会发现自己不能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一窍不通、毫无天分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甚至连平庸的水平都达不到。人们,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就不应该试图去完成这些领域的工作和任务。他们应该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能胜任的领域上,因为从无能到平庸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人们付出多得多的努力。然而,大多数人,尤其是教师,还有组织,都一门心思要把能力低下的人变成合格者。其实,他们还不如把精力、资源和时间花在将称职者培养成佼佼者上。
○ 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实际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许多人不是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就容易造成无所作为。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可能比“我的长处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加重要。
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由人的个性决定。不管个性是先天决定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它肯定是早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前就形成了。正如一个人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是既定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基本固定,它可以略微有所调整,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当然也不会轻易改变。而且就像人们从事自己最拿手的工作容易做出成绩一样,他们要是采取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方式也容易取得成就。通常,几个常见的个性特征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方式。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读者型又是听者型。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更少。但是,有一些例子说明了这样的无知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宠儿。他的记者招待会以其独特的风格出名——不管记者提出什么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都从容地对答如流。无论是介绍情况,还是解释政策,他都能够用两三句言简意赅的话就说清楚。十年后,艾森豪威尔当上了总统,当年曾对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记者,这时却公开瞧不起他。他们抱怨说,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着其他事情。他们总是嘲笑他回答问题时语无伦次,不合乎语法,糟蹋标准英语。
艾森豪威尔显然不知道自己属于读者型,而不是听者型。当他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设法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至少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半小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当他就任总统时,他的两个前任都是听者型——富兰克林·罗斯福和哈里·杜鲁门。这两位总统知道自己是听者型的,并且都喜欢举行畅所欲言的记者招待会。艾森豪威尔可能认为他必须去做两位前任所做的事。可是,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从来没听清楚过。而且,艾森豪威尔并不是个极端的例子。
几年后,林登·约翰逊把自己的总统职位给搞砸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听者型的人。他的前任约翰·肯尼迪是个读者型的人,他搜罗了一些出色的笔杆子当他的助手,要求他们每次进行当面讨论之前务必先给他写通报。约翰逊留下了这些人,他们则继续写通报。可是他显然根本看不懂他们写的东西。不过,约翰逊以前当参议员时曾经表现非凡,因为议员首先必须是听者型。
没有几个听者型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合格的读者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努力,反之亦然。因此,试图从听者型转为读者型的人会遭受林登·约翰逊的命运,而试图从读者型转为听者型的人会遭受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命运。他们都不可能发挥才干或取得成就。
○ 我如何学习
要了解一个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二点是,他是如何学习的。许多一流的笔杆子都不是好学生——温斯顿·邱吉尔就是一例。在他们的记忆中,上学往往是十足的折磨。然而,他们的同学有这种记忆的却很少。他们可能在学校里得不到什么乐趣,对他们来说上学的最大痛苦是无聊。有关这个问题的解释是,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学校不让他们以这种方式学习,所以他们的成绩总是很糟糕。
所有的学校都遵循这样的办学思路:只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从。但是,对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大一样的学生来说,被迫按学校教的方式来学习就是地狱。实际上,学习大概有六七种不同的方式。
像邱吉尔这样的人靠写来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例如,贝多芬留下了许多随笔小抄,然而他说,实际上他作曲时从来不看这些随笔小抄。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还要用笔记下来时,据说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马上写下来的话,我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把它们写到小本子上,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也用不着再看一眼。”有些人在实干中学习。另一些人通过听自己讲话学习。
我认识一位公司总经理,他把一个平庸的小家族企业发展成行业领军企业。他是一个通过讲话学习的人。他习惯于每周一次把全体高层管理人员召集到他的办公室,随后对他们讲上两三个小时。他总是提出政策性问题,在每一个问题上提出三种不同观点。但他很少请这帮同事发表意见或提出问题,他只需要听众听他讲话。这就是他的学习方式。虽然他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通过讲话学习绝不是一种少见的方法。成功的出庭律师也以同样的方式学习,许多诊断医师也是如此(我自己也是这样)。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当我问人们:“你怎么学习?”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是,当我问:“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有几个人回答“是”。然而,知行合一是取得成就的关键;如果知行不合一,人们就会无所作为。
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我如何学习?这是你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但是,光这些问题显然不够。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还需要问这样的问题:我能与别人合作得好吗?还是喜欢单枪匹马?如果你确实有与别人进行合作的能力,你还得问问这个问题:我在怎样的关系下与他人共事?
有些人最适合当部属。二战时期美国的大英雄乔治·巴顿将军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巴顿是美军的一名高级将领。然而,当有人提议他担任独立指挥官时,美国陆军参谋长、可能也是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伯乐,乔治·马歇尔将军说:“巴顿是美国陆军造就的最优秀的部下,但是,他会成为最差劲的司令官。”
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特别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能力做导师。
另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取得成果——是作为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许多人做顾问时的表现会很出色,但是不能够承担决策的负担和压力。与此相反,也有许多人需要顾问来迫使他们思考,随后他们才能做出决定,接着迅速、自信和大胆地执行决定。
顺便说一下,一个组织的二号人物在提升到一号职位时常常失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高职位需要一个决策者,而一个强势的决策者常常把其信赖的人放在二号位置,当他的顾问。顾问在二号位置上往往是很出色的,但是换到一号位置,他就不行了。他虽然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但是不能接受真正做决定的责任。
其他有助于认识自我的重要问题包括: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是在一个大公司还是在一个小公司中工作表现最佳?在各种环境下都工作出色的人寥寥无几。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人在大公司中十分成功,换到小公司中则很不顺利。反过来也是如此。
下面这个结论值得我们反复强调: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改进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从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要能够自我管理,你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不是一个有关伦理道德的问题。道德准则对每一个人都一样。要对一个人的道德进行测试,方法很简单。我把它称为“镜子测试”。
20世纪初,德国驻英国大使是当时在伦敦所有大国中最受尊重的一位外交官。显然,他命中注定会承担重任,即使不当本国的总理,至少也要当外交部长。然而,在1906年,他突然辞职,不愿主持外交使团为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举行的晚宴。这位国王是一个臭名昭著的色鬼,并且明确表示他想出席什么样的晚宴。据有关报道,这位德国大使曾说:“我不想早晨刮脸时在镜子里看到一个皮条客。”
这就是镜子测试。我们所尊从的伦理道德要求你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道德只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来说。
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接受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备感沮丧,工作效力低下。
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十分成功的人力资源主管的经历。这位主管所在的公司被一家大企业收购。收购之后,她得到了提升,从事的是她以前做得最出色的工作,包括为重要职位挑选人才。这位主管深信,在选人时,公司只有在排除内部的所有可能人选后才能从外部招聘人才。但是她的新公司认为应该首先从外部招聘,以吸收新鲜血液。对于这两种方式,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根据我的经验,适当的方式是两者兼顾。然而,这两种方式在根本上是互不相容的——表面上是政策不同,实质是价值观的不同。这说明在该公司人们对以下三个问题有着不同看法:组织与员工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组织应该为员工以及员工的发展承担何种责任;一个人对企业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经过几年挫折,这位主管最终辞职——尽管她的经济损失很大。她的价值观和这个组织的价值观就是无法融合。
同样,一家制药公司无论是通过不断的小幅改进,还是通过几次费用高昂、风险巨大的“突破”来取得出色业绩,都主要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这两种战略的结果可能都差不多。实质上,这是两种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一种价值体系认为公司的贡献是帮助医生把他们已经在做的工作锦上添花,另一种价值体系的取向是进行更多的科学发现。
至于一个企业的经营是着眼于短期结果,还是注重长远发展,这同样是价值观问题。财务分析师认为,企业可两者同时兼顾。成功的企业家知道得更清楚。诚然,每一家公司都必须取得短期成果。但是在短期成果与长期增长之间的冲突中,每一家公司都将决定自己所选择的重点。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关于企业职能与管理层责任的价值观冲突。
价值观冲突并不限于商业组织。美国发展最快的一个牧师教会,衡量工作成败的尺度是新教徒的人数。它的领导层认为,重要的是有多少新教徒入会。随后,上帝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或者至少会满足足够比例的新教徒的需求。另一个福音派牧师教会认为,重要的是人们的精神成长。这个教会慢慢地让那些形式上入会但精神上并没有融入教会生活的新教徒选择了离开。
这同样不是一个数量问题。乍一看,第二个教会好像发展较慢。但是,它留住新教徒的比例要远高于第一个。换言之,它的发展比较稳固。这也不是一个神学问题,至少首先并不是神学问题,而是有关价值观的问题。在一次公开辩论中,一位牧师这样说:“除非你先加入教会,否则你永远找不到天国之门。”
而另一位牧师反驳说:“不,除非你先有心寻找天国之门,否则你就不属于教会。”
组织和人一样,也有价值观。为了在组织中取得成效,个人的价值观必须与这个组织的价值观相容。两者的价值观不一定要相同,但是必须相近到足以共存。不然,这个人在组织中不仅会感到沮丧,而且做不出成绩。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相反,两者能产生互补。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如果可以,请允许我插入一段个人的故事。多年前,我也曾不得不在自己的价值观和做得很成功的工作之间做出选择。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个年轻人,在伦敦做投资银行业务,工作非常出色。这项工作显然能发挥我的长处。然而,我并不认为自己担任资产管理人是在做贡献。我认识到,我所重视的是对人的研究。我认为,一生忙于赚钱、死了成为墓地中的最大富翁没有任何意义。当时我没有钱,也没有任何就业前景。尽管当时大萧条仍在持续,我还是辞去了工作。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换言之,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
○ 我属于何处
少数人很早就知道他们属于何处。比如,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通常在四五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会成为数学家、音乐家和厨师了。物理学家通常在十几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决定了自己的工作生涯。但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很有天赋的人,至少要过了二十五六岁才知道他们将身属何处。然而,到这个时候,他们应该知道上面所谈的三个问题的答案: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我的价值观是什么?随后,他们就能够并且应该决定自己该向何处投入精力。
或者,他们应该能够决定自己不属于何处。已经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在一个大公司中任职。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担任决策者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做决策工作。巴顿将军(他自己大概永远不知道这一点)本来应该学会拒绝担任独立总指挥的。
同样重要的是,知道上述三个问题的答案,也使得一个人能够坦然接受一个机会、一个邀请或一项任务。“是的,我将做这件事。但是,我将按照我自己的特点,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件事,进行这样的组织安排,这样来处理当中所牵涉的关系。这是我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应该会取得的成果,因为这就是我。”
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 我该做出什么贡献
综观人类的发展史,绝大多数人永远都不需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该做出什么贡献?因为他们该做出什么贡献是由别人告知的,他们的任务或是由工作本身决定的(例如农民或工匠的任务),或是由主人决定的(例如佣人的任务)。以前的人大多都处于从属地位,别人吩咐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这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那时涌现出的知识工作者(即所谓的“组织人”, organization man)还指望公司的人事部为他们做职业规划。